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swot分析

中国移动支付体制的SWOT分析及优化摘要:近年来移动支付在中国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给我们的支付方式带来了颠覆式的变革。
本文运用管理学,产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以及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对中国移动支付的宏观,中观,微观环境进行分析,对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有了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发展对策,以求对中国移动支付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移动支付SWOT分析对策1.中国移动支付概述1.1移动支付定义移动支付是指消费者通过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PAD等)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
客户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企业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和资金转移,实现资金的移动支付,实现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的融合,完成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
1.2移动支付分类移动支付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微支付和宏支付。
根据移动支付论坛的定义,微支付是指交易额少于10美元,一般是指购买移动内容业务,像游戏、视频的下载等。
而宏支付是指交易金额较大的支付,比如在线购物或者近距离支付(微支付方式也包括近距离支付,像交停车费等) 。
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安全要求级别不同。
对宏支付方式来说,通过可靠的金融机构进行交易鉴权是很有必要的;而对微支付来说,使用移动网络本身的SIM卡鉴权机制就可以了。
1.3移动支付发展历程中国移动支付业务始于1999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与央行,工行,招行合作,在北京等17个省份开展移动业务。
2000年中国移动正式推出短信服务,至此短信支付被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小额收费业务。
例如电子书刊,会员费缴纳,付费下载等。
之后手机银行,近距支付,与手机第三方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陆续发展起来。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几年电信运营商和银联郑家强手机近距支付的布局与推广,电信运营商方面,中国移动从2006年至2007年相继推出手机银行卡,电子钱包,手机钱包卡。
跨境电子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论文题目:跨境电子商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新贸易业态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即将进入到拼产品、拼品牌的“全球零售”的时代,并有望成为我国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有力增长点。
同时,新时期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也面临着众多严峻的挑战,如物流服务、跨境支付、电商平台、政府支持,跨境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都对跨境电商的成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找出影响跨境电商扩散的各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对跨境电商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发现推进和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根本原因,能有效的优化我国跨境电商的经营环境,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充分了解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本文总结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将跨境电子商务扩散的影响因素归纳总结为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减低数据的维度。
在此基础上,利用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调查数据,探讨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各个因素在跨境电商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程度。
根据得分总结分析出影响我国跨境电商在发展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
关键词:跨境电商;电子商务发展;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cross-border e-commerceAbstractWith the promotion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and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new trade format is developing rapidly. It is about to enter the era of "global retail" where products and brands are Shared, and it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powerful growth point of China's trade and even the whol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in the new era are also facing many severe challenges, such as logistics services, cross-border payment, e-commerce platforms, government support, cross-border policies and other issue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erefor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diffusion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re found out, and their influence degree 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analyzed and evaluated, so as to find the fundamental reasons for promoting and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of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promote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this paper summarized a large number of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summari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diffusion into in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on this basis, us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reduce the dimension of data. On this basis,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2018,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re discussed, and the role of each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core, the problem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China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specific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roblems. Key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mmerce Diffusion,Factor analysi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目录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现状 (2)1.4 研究框架 (3)2 跨境电子商务扩散基本理论 (3)2.1 跨境电子商务扩散相关理论 (3)2.1.1 跨境电子商务概念 (3)2.1.2 企业电子商务扩散的概念 (3)2.2 前人相关理论研究 (4)2.3 跨境电子商务扩散测度方法基本理论 (4)三、模型建立 (4)3.1 影响因素及假设 (4)3.2 一二级指标的确立 (5)3.3回归统计结果与分析 (6)3.3.1因子分析 (6)3.3.2解释变量的因子分析 (7)3.3.3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8)四、结论与建议 (12)附录 (12)问卷调查 (12)参考文献 (19)致谢 (19)1引言1.1研究背景在全球化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各个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都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目前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都争相开启了国际模式,如美国的亚马逊、eBay、中国的阿里巴巴等都在迅速扩张国外市场。
数字经济的经济学论文

数字经济的经济学论文数字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新兴领域,它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的运行方式,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新的机遇。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它涵盖了电子商务、数字货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的兴起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经济对传统经济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活动的时空距离,让交易和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
其次,数字经济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提升。
再次,数字经济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形态,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最后,数字经济也对就业结构和人力资本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劳动力在数字时代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能,适应新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趋势。
首先,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前者拥有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势,而后者在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诸多挑战。
其次,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一方面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获益颇丰,另一方面因缺乏数字技能或资金而被边缘化。
最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应对。
要推动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高技术应用能力,拓展数字经济的新业务和新模式。
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规律和特点,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传统经济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赢局面。
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快速发展,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驱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的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

数字经济驱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的理论逻辑与政策实践一、数字经济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还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新的机遇。
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宏观经济调控更加精确和高效,通过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运用,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经济发展的动态,及时调整政策,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创新,政府部门通过加强数据共享、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政府部门不断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
数字经济的高度互联互通性使得宏观经济风险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迅速传播和扩散。
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成为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
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应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创造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
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
政府应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确保市场秩序的公平和公正。
数字经济是全球性的,各国政府应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共同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全球性挑战,推动全球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完善。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税收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潜在风险。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全。
政府部门应加强数据开放和共享,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通过数据开放和共享,政府部门能够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1. 数字经济的定义和特征数据驱动:数字经济的核心是数据,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浅析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浅析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发展,现代产业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方向。
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结构、产业演化、产业政策、企业行为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现代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一、数字化经济下的产业结构转型如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销售方式以及行业格局等方面。
传统的制造业、消费品行业等依赖人力的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生产方式已经开始成为替代方案。
数字化经济下的产业结构受到了明显的改变和重构,同时这种变化也给企业行为、政策制定等方面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下产业经济学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二、新兴产业领域发展的经济学原理新兴产业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正在发生快速的技术革新与商业变革。
现代产业经济学应当对这些新产业进行研究及探讨,以找到有效的发展路径。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申请与技术创新计划?如何在新产业领域中实现创新、协同和竞争?如何合理评估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对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影响?这些都是现代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三、全球化贸易下的产业演化格局随着国际全球化水平的提高,各个国家电子商务产业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交织和相互依存。
如何在全球贸易环境下妥善规划和协调国内产业,以更好地迎接来自全球的竞争和合作呢?这就需要现代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化格局进行深入探索。
四、如何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变革的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已成为当前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现代产业经济学需探讨产业升级创新和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策略,以指导企业经营,引领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五、实现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作为一个学科领域,现代产业经济学不仅要关注如何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更要关注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产业经济学需要在探索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为未来产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思考。
经济领域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

Vol.28No.12Dec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第28卷第12期(下)2012年12月1引言电子商务是新兴事物,因出现不久,还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学者、商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界定.广义地讲,只要是通过网络(固定网络、无线网络)所进行的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为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了Internet上,与其相关的应用更是越来越广泛.人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逐渐超越了原来的范畴,即将网络的范畴从互联网拓展到了所有固定网络和无线网络.因此,只要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商务活动,都可以称之为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或ElectronicBusiness,简写为EC或EB.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1997年11月,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专门对电子商务做了科学定义: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行电子化.亦即,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见面的进行各种贸易活动.2世界各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实践证明,电子商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经济变化,预示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到来.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将其定为发展本国经济的策略.2.1美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概况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In-ternet实现商用以后在美国出现的.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经出现,在美国就得到高度的重视,企业界和联邦政府大力支持,并且制定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1].电子商务在美国起源,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先进的IT技术和社会市场条件,使得美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异常迅猛,迄今一直保持全球领先水平.在B2C方面,亚马逊书店开创了网上零售的先河,掀起了美国电子商务的热潮.在它的带动下,美国出现了众多的网上商店,像雅虎、美国在线等知名的网站或者接入服务商,也都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商店,开展网上销售业务;美国第一大零售连锁企业沃尔玛集团,第二大连锁企业西尔斯集团,在1999年时都已经开展了网上零售业务.在B2B方面,现在几乎美国所有的大企业都在使用电子商务.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戴姆勒-克莱斯勒在2000年联手建立了网上采购市场,现在他们每年3000亿美元的零部件和其他商品都是通过这一网上平台采购的通过网上采购不仅能节约10%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采购时间,加快汽车生产进程.2.2日本电子商务概况日本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不断扩大,不仅成为企业之间不可或缺的交易手段,也成为个人消费者获取所需商品或服务的最便捷途径.电子商务在日本经济活动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前些年,日本利用网络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都是年轻人,现在高龄人口中利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人越来越多.据日本总务省的调查统计显示,在60岁以上的高龄家庭中,81%的家庭利用网络从事过买卖股票、债券及购物等活动.乐天和雅虎日本是日本著名的电子商务公司,这两家公司的网上商城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商品价格通常比普通商城的同类商品低5%-10%.2.3英国电子商务到2004年,英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各项指标均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交易额更是成倍增长.英国《经济学家》杂志2004年4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世界十大电子商务国家中,英国排名第二,丹麦排名第一,美国第六.英国互动媒介零售集团(IMRG)的调查还显示,英国有2000万人在网上购物.2003年,网上购物在英国总零售中所占比例已达10%,到2009年网上购物额达到800亿英镑.互联网的普及是推动电子商务的另一个重要动力.目前,英国不仅几乎每个家庭都已上网,而且企业也大面积网络化.许多传统企业通过少量投资,依托原有优势,迅速开辟经济领域中电子商务的应用研究李伟(内蒙古霍林河露天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霍林河029200)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了Internet上,与其相关的应用领域更是越来越广泛.电子商务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革命性的经济变化,预示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到来.全世界都十分关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将其定为发展本国经济的策略.在我国经济领域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网上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文章研究了电子商务的系统组成,简要分析了电子商务在各国的应用,重点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关键词:PKI;电子商务;应用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2)12-0135-02135--网络业务,金融保险业、航空运输业、计算机行业和零售业等成为电子商务德领军行业.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用电子手段改造传统商务,距离“宽带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近,英国电子商务仍在蓬勃发展,英国政府希望一直在电子商务领域位于前列的地位可能将越来越稳固.3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概况2005年4月,人大常委会颁发了《中国电子签名法》,给中国电子商务奠定了法律保障.中国首部《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支撑体系、技术服务和推广应用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该规划强调着力完善电子商务的支撑环境,支撑环境包括电子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现代物流、信用服务和标准规范体系.3.1中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则主要有完善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应用水平以及培育服务产业等.3.2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1)电子商务的深度将进一步拓展.(2)中国电子商务将面临严峻挑战.(3)电子商务网站将会出现兼并热潮.(4)行业电子商务将成为下一代电子商务发展主流.(5)电子商务的瓶颈,将是电子在线支付,国家需要出台法规,以规范电子商务的电子支付市场.(6)电子商务网站交易、电子商务交易的在线支付的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没有相应的安全机制的保护,电子商务不会健康发展.4电子商务组成电子商务由4大部分组成,一是电子交易平台;二是电子支付平台;三是电子安全认证中心;四是物流配送机构[2].4.1电子交易平台电子交易平台也称为电子交易中心,规模大一些的称为电子交易市场.推动企业间电子商务的动力主要有两股力量:“买方”和“卖方”.目前,在B2CEC交易服务平台中,也分为买方主导型和卖方主导型,并且多数平台是由大企业掌握主导权.在买方主导型方面,主要是搜集供应商的产品资料,提供企业自动化的采购流程,进而提高效率,降低采购成本,如Marketplace即属于买方主导型.在卖方主导型部分,主要是针对大型的产品供应商,提供客户关系管理及服务等机制的销售管理渠道,以降低销售成本,如DELL计算机的网络销售渠道就是典型成功案例.然而,无论是买方主导型还是卖方主导型,都只具有偏于一方的功能,无法整合市场上买方和卖方的全部需求.因此,买方主导型和卖方主导型都将会朝电子交易市场(eMar-ketplace)的方向发展.4.2电子支付平台在电子商务4大中心中,电子在线支付平台是4大平台支柱,没有在线支付,电子商务处理过程是不完整的.不能总是在交易完整谈合同、签订合同,而线下交货付款.目前,在线支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在2006年,电子支付平台有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非独立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和独立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已发展到50家之多,其中独立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以首信易支付为代表,非独立型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以YeePay平台为代表.4.3电子安全认证中心对电子商务中电子交易平台、在线支付平台,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过程的安全保障,需要PKI/CA基础设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银行事实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对安全有特殊要求.必须做到对网上身份进行认证、对网上信息流和资金流要保密、对网上数据不能窜改、对交易数据要进行数字签名等.为实现上述安全需求,在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安全设计与实现方面,就必须采用PKI机制[3,4,5].目前,只有PKI才是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安全保障的基石.4.4物流配送机构物流配送机构是电子商务四大中心之一,它完成支付后的物流配送.配送作为物流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它具备了物流中的各个要素,具有和大型物流活动相一致的地方.物流配送中心在运转过程中,必须努力为客户寻找降低成本的道路,力求物流成本的最小化.配送流程的优化不单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需要,也是中国整个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适合中国的配送流程优化模型机做法一旦得到突破,将对中国整个物流产业产生巨大的改进效果,对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刘宝辉.美国电子商务发展概貌[J].经济论坛,2003(17): 31-32.〔2〕尹洁.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J].特区经济,2010(02):277-278.〔3〕马臣云,王彦.精通PKI网络安全认证技术与编程实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7.〔4〕胡铮.网络与信息安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5〕熊平.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5机,2009,26(5):265-268.136--。
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研究

f 内容 摘 剡
本 文 在 电子 支付 产 业 的 经 济 学理
更低 ,使得 消费者 更偏好 于消费 此种产 铁路和航空等基础设施行业。之所以被称为 品 , 从而 间接 的提高 了该产 品的价值 。比 “ 网络经济学”是因为这些行业共同具有“ , 网 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一软件范式的 络”式而非 “ 垂直”式的经济结构特征。这 网络 , 最常 见的是 计算机 的硬软件 ,当某 类的网络经济学主要研究与有限资源的最优 种特定类型 的计 算机 用户的数量增加时 , 配置相关的经济学 问题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 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 其中网络外静 陛、接入问题、网络外静 寸 兼容的软件 , 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 算 网络服务定价的影响等问题是网络经济学的 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 质量提 主要研 究 内容 。 高, 价格 下降,结果是增加了计算机 的使 在 网络经济学 中,关于网络外部性的 用价值 ,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叙 述 , 早 是 由 Jf e hf于 l 7 年 最 e ry Ro l l s 94 对于本研究涉及的银行卡产业 , 不具 在对电信研究的服务中发现的 ,但比较完 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 , 卡人数量 的增加 持 整的经济理论的探讨是由 Kaz h pr 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 t 和S a io (9 5 l 8 ) 及 F re 和 S ln r18 , 的价值或效用。 1 8 ,9 6以 a rl l ao e (9 5 但银 行卡产业具有显著 的
维普资讯
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
发展研 究
荆林波 刘 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 10 3 086
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以
中国手机支付业务市场推广方式论文

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摘要】中国移动在手机支付上的探索由来已久,从推出stk方式的手机银行起,中国移动就不断发展手机支付业务,但是并没有被用户大规模地接受。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移动手机支付业务中所面对的难题,汲取国内外手机支付业务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一种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的新型跨产业合作模式。
并运用了产业组织理论、网络经济理论、虚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微观个体与宏观角度分析其可行性及实践意义。
本课题寄希望于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为人民消费支付提供新途径,为我国做产业升级提供新思路!【关键词】手机支付业务移动信用一、背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已变的相当普遍。
与此同时,伴随着消费需求的与日俱增,我们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又安全的支付方式———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由此产生。
“十二五”期间,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重点发展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在此背景下,作为3g重要应用之一的手机支付业务快速崛起,根据相关报告显示,2011年移动支付用户数达到1.87亿户,预计该市场规模在未来3年将持续保持快速发展,2014年用户规模有望达到3.87亿户。
然而,相对于9.4亿的中国手机用户来说,手机支付业务远没有得到深远的推广。
因此,对中国手机支付业务的市场分析与推广方式的研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现状及问题近年来,中国手机用户的增加以及3g技术的成熟与推广,国家构建物联网设想的实施等,为中国移动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全年交易额规模达到742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67.8%。
而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运营商也都在加紧布局手机移动支付应用。
同时,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发展潜力与问题并存。
手机支付业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仍存在着较多缺陷:①产业合作少,用户无法全面享受各种支付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支付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中心重点课题“电子支付产业状况分析”最近完成一项报告认为,在电子支付产业特别是银行卡市场中,存在着发卡机构、消费者、商家、监管者等众多的参与者,其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合作博弈关系,表现最明显的是银行卡固有的网络外部性和双边市场关系。
研究者就此现象做出研究和分析。
1.银行卡产业的网络外部性
在网络经济学中,关于网络外部性的叙述,最早由罗福茨(JeflreyRohlfs)于1974年在对电信研究的服务中发现,但比较完整的经济理论的探讨则由凯泽(Katz)和夏卜尔(Shapiro)(1985,1986)以及法尔(Farrell)和赛法尔(Saloner)(1985,1986)完成。
在他们的文章中,对网络外部性的解释是当消费同样物品的其他使用者的人数增加时,某一使用者消费该产品所获得的效用增值;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网络外部性是指当采取同样行动的代理人的人数增加时该行动所产生的净价值的增值。
所以平常一般性的理解:网络外部性是其他人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而授予此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收益。
虽然网络外部性不一定都是正的,现实中也存在不少负的网络外部性,但在大多数文献中所讨论的都是正的网络外部性的问题。
这可以用最普通的通信网络E—mail为例来说明,如果使用它的人越多,它本身的价值就越高,老用户就可以得到额外的收益,这时E—mail就体现出正的网络外部性,但如果大家都使用这种方式,又有可能出现网络堵塞,E—mail使用者就会由于网络速度过慢而苦恼,这时就产生了负的网络外部性。
所以说,网络外部性产生的福利不仅与使用者本身有关,还与参与网络的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有关。
网络外部性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网络外部性与间接网络外部性。
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通过消费同样产品的购买者人数对产品价值的直接影响而产生的。
体现直接网络外部性的典型例子是通信网络,诸如电信市场、在线服务、E—mail等,随着消费这些产品的用户数量增加,网络本身的价值不断增加,带来了直接的网络外部性。
间接网络外部性是指随着一种产品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市场上出现了更多的互补品供选择,而且价格更低,使得消费者更偏好于消费此种产品,从而间接地提高了该产品的价值。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符合于硬件—软件范式的网络,最常见的是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当某种特定类型的计算机用户的数量增加时,就会有更多的厂商愿意生产这种计算机所兼容的软件,导致了使用这种类型的计算机用户可供选择的软件数量增加,体现出间接的网络外部性。
此项研究所涉及的银行卡产业,不具有直接的网络外部性,持卡人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增加单个持卡人使用银行卡而带来的价值或效用。
但银行卡产业具有显著的间接网络外部性,在电子支付市场中,持卡人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持卡费用和持卡人的规模,而且更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商户规模,因为受理银行卡的商家越多,持卡人越可以方便地进行持卡消费,因此持卡所带来的价值越大;同理,商户对于银行卡的需求不仅取决于受理银行卡的成本和其他商户规模,而且更取决于消费者持有银行卡的规模,因为持卡人越多,商家受理银行卡业务的价值越大。
由此说明,间接的网络外部性是银行卡产业的一个明显的经济学特征。
银行卡产业存在的另一种外部性为使用外部性,区别于网络外部性,即市场某一方的需求决策影响市场中另一方的成本与收益。
对于持卡人而言,当存在多种支付手段可供选择的时候,如果持卡人在消费时选择现金支付,商家就要承担现金管理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支付给银行的银行卡的相关费用;同理,对于商家而言,如果拒绝接受银行卡服务,持卡人将要承担携带现金所带来的成本,但同时节省了刷卡消费所必须付给银行的费用。
所以说,支付系统的每一端用户的选择决策,会对另一端用户的福利产生影响。
在网络发展初期,由于正反馈效应,市场双边的用户只有达到临界规模,网络才能够得以生存,所以此时(直接或间接)网络外部性非常重要。
但是在网络达到一定规模后,网络外部性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于使用外部性来讲,无论在网络发展的初期,还是进入成熟期以后,因为都涉及到网络的
有效使用问题,这种外部性的重要性一直存在。
2.双边市场中的银行卡交易理论
经济学家提出过不同的双边市场定义,目前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双边市场是指两种参与者需要通过中间层或平台进行交易,而且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加入平台的收益取决于加入该平台另一组参与者(最终用户)的数量。
在经济学意义上,双边市场更确切的定义是,给定每一端市场的定价总和,如果交易平台上实现的交易与价格结构或两端的相对价格有关,这样的市场就是双边市场;反之,如果交易平台上实现的交易额只与总价格有关,而与相对价格无关,这种市场就是单边市场。
双边市场具有鲜明的经济学特征:首先,存在两组参与者之间的网络外部性,即市场间的网络外部性,需强调的是,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与以前研究的(单边市场)网络外部性具有根本的不同;其次,双边市场采用多产品定价方式。
中间层或平台必须为它提供两种产品或服务同时进行定价。
双边市场在现实中存在比较广泛。
许多传统的产业如婚姻介绍所、媒体,计算机操作系统都是典型的双边市场。
对于银行卡市场,其核心是银行卡提供给消费者和商户的支付服务,这种服务是由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平台上共同向消费者和商户提供的支付服务。
银行卡产业市场是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
在选择银行卡支付时,消费者考虑的不仅是银行卡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性、便利等效用以及使用卡支付的成本,如卡的成本费和卡的年费,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有多少家商户能受理银行卡支付方式,即商户对银行卡需求的潜在规模大小。
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数目越多,持有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越大,消费者就越有动机去持有银行卡。
同样,商户在选择受理银行卡时,它不但要考虑受理银行卡的收益如销售量的增加和受理银行卡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有多少消费者愿意持卡消费,即消费者对银行卡需求的潜在规模大小。
持卡消费者的潜在数目越多,受理银行卡的商户的效用也就越大,商户越有动机受理银行卡。
从双边市场的理论角度分析,银行卡组织提供的网络平台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了相互依赖性的服务。
只有当消费者和商户对银行卡的需求得到平衡时,银行卡组织网络平台才能正常运转,银行卡的价值才能体现。
银行卡组织网络平台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结构,使消费者和商户对银行卡的需求达到平衡。
由于银行卡组织不能直接和消费者或商户发生交易,所以组织并不能直接对消费者和商户制定价格。
为了得到一个最优的价格结构来平衡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行为,银行卡组织一般采用交换费来间接地达到影响消费者价格和商户价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