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工工艺
服装制作方法

服装制作方法服装制作一项复杂而严谨的工艺活动,其涉及到的技术、材料和工具等方面非常的广泛,是一个交叉学科。
本文将从服装制作的基础工艺、制作顺序、常用工具和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来着重介绍一下服装制作的方法。
一、服装制作的基础工艺1.剪裁:服装制作的剪裁是整个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
剪裁可以根据设计稿将传统意义上的平面图纸剪成一个个三维图形。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面料的情况,设计规格,以及不同的人体形态等因素,为精准的每一块面料定制出合适的尺寸,最终拼合成为一件完美的服装。
2.缝合:缝合是指将被剪裁的零散块面料以绸线线贴合在一起,形成一件完整的服装,通常,缝合需要用到缝纫机,也可以手工缝合。
在缝合的过程中,需要将准备好的面料按照特定的顺序缝在一起,并融入衣服的设计风格,这一步的精度直接影响到整个服装的质量以及舒适度。
3.熨烫:在缝合完成之后,所有线应该被平整和去除在过程中留下的原始纹路,因此熨烫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打铁的火候和调节温度可以对面料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同的面料需要不同的熨烫方式。
4.成型:在完成了细节加工后,就需要对完成的服装进行打样和成型。
这一步的成型涉及到与不同的服装类型相应的成型技术,包括平整成型、束领成型、三角形成型等等,需要根据服装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
二、制作顺序1.流程设计—选面料—裁剪—缝合—试穿—修饰—清洗—包装出售2.步骤(1)测量:首先需要正确测量身体各个部位的尺寸,从而得出每一块组成服装的面料尺寸,确定要使用的面料的长度与宽度。
(2)裁剪:按照设计稿将测量后的布料切下来,再根据图案的特点,花纹的位置,客户服装尺寸和面料的性质剪裁。
为了在衣服上做一个合适大小、质量好、线条美的面料,剪裁尤为重要。
(3)缝制:将预处理后的各个块面料缝合在一起,缝制要达到平整、不圆滑、不能有意外皱折以及均匀的间隙等标准。
要注重穿着舒适度,特别是对接缝和袖子等部位应进行强化处理。
(4)试穿和修饰:完成缝制后,试穿是判断大小和结构强度层面的关键,根据试穿结果进行必要的面料收缩和修饰。
服装加工知识点总结大全

服装加工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服装加工基础知识1.1 服装加工的定义服装加工是指将面料按照设计图纸和样衣制作工艺,通过裁剪、缝制、熨烫等一系列工序,将原料制成成品服装的过程。
1.2 服装加工的流程服装加工的流程包括设计、裁剪、缝制、熨烫、检验、包装等步骤。
1.3 服装加工的材料在服装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材料包括面料、里料、辅料、纽扣、拉链等。
1.4 服装加工的设备常见的服装加工设备包括裁床、缝纫机、熨烫机、裁剪台等。
1.5 服装加工的工艺不同类型的服装有不同的加工工艺,常见的包括平缝、包缝、卷边、镶边等。
二、服装加工的面料知识2.1 面料的分类面料按照材质可以分为天然面料和化学合成面料,按照用途可以分为服装面料、装饰面料等。
2.2 面料的特性面料的特性包括光泽度、手感、透气性、吸湿性、柔软性等。
2.3 面料的选择在服装加工中,面料的选择对成品服装的质量和外观有很大影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和成本考虑。
2.4 面料的加工面料在服装加工过程中需要进行裁剪、缝制、熨烫等加工,要根据面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2.5 面料的保养不同类型的面料需要不同的保养方法,比如羊毛面料需要干洗,棉织品可以水洗等。
三、服装加工的裁剪知识3.1 裁剪的工具裁剪工具包括裁床、裁剪刀、裁剪规等。
3.2 裁剪的流程裁剪的流程包括设计裁剪图、将面料铺好在裁床上、根据裁剪图进行裁剪等步骤。
3.3 裁剪的技术裁剪的技术包括准确测量、对齐面料纹理、精准裁剪等。
3.4 裁剪的注意事项在裁剪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面料平整、避免裁剪误差、节约面料等。
3.5 裁剪的优化为了提高裁剪效率和节约面料,可以采用智能裁剪机或者面料利用率优化软件。
四、服装加工的缝制知识4.1 缝纫机的选择不同类型的服装需要不同种类的缝纫机,包括平缝机、包缝机、卷边机、扣眼机等。
4.2 缝制工艺常见的缝制工艺包括直线缝、曲线缝、集褶等。
4.3 缝制的技术缝制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技术,比如线迹要匀称、张力要适中、车位要准确等。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与技巧

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巧服装加工的形式:单件缝制和流水生产;一、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知识一服装缝制工艺1.服装款式图与外形概述服装款式图:正、背面视图;外形概述:是对款式外形的文字描述;2.服装规格3.服装质量要求4.工艺流程5.操作技术6.服装缝制设备二1.裁片的组合方式1部件自身的组合2主要部件的组合3零部件与主要部件的组合4衬与部件的组合5里与面的组合2.缝纫的组合方式1平缝组合2吃势的组合3里外匀组合4归拔组合5省裥组合二、服装缝制工艺技巧一做缝制标记1.划粉线2.剪刀眼3.钻眼4.打线丁5.工艺样板二临时固定的新方法大头针、手工三拼接的处理1.拼接缝要遵循的原则;1拼接缝的两侧要选用同样的丝绺,使拼接后的丝绺容易平服;2拼接后的位置尽量斜方向,使拼好的零部件再缝合折转后缝份能错开不重叠;3拼接缝的位置要避开一些缝份会交叉重叠的部位和一些重要部位;2.拼接错误分析1挂面拼接①驳头翻到正面的部位不允许;②拼接部位丝绺不符;③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④拼接部位为门里襟底角部位,缝合后缝份会交叉重叠;2领里拼接①拼接部位丝绺不符,会影响串口顺直;②直向拼接缝份折转后重叠;③拼接部位为领里中缝部位,缝合后会交叉重叠;四缝份的处理1.缝份的导向1较薄衣服的单衣缝份缝合后可双向拷边后倒向一侧;2里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倒向一侧,并可方便的留出坐势;3面料与里料缝合的缝份一般总是倒向里料一侧;4有里料的夹衣,为了平薄,面料缝份处可分开处理;2.缝份的修剪为了平薄、美观而修剪缝份;修剪的多少与所处的部位、衣料质地有关;1对倒向一侧的缝份,应依次修剪呈梯形,即所说的大、小缝份;对止口缉线要求压住的大缝份应大于止口宽度;对较薄的衣料可以不做梯形修剪;①领头缝头止口修成梯形;②后衣片分割开刀缝合后,缝份向过肩方向坐倒缉1cm止口;2缝份重叠交合部分应将重叠缝份多修剪一些;①领尖角部位,尖角修掉后领尖角附近两边也可修去些;②袋暗裥部位;3衬布与缝份重叠的部位,要使衬布略小于面料缝份,特别面料缝份本身就重叠交合部位,衬布略小于面料净缝,以减少缝份厚度;4凡是有凹角或弧度部位的衣料缝合后,可使剪刀眼使缝份平服;如领口、袖窿、腰节等部位的眼刀可以加长或缩短缝份外口的长度,一般眼刀不可剪得太深,不得超过缝份宽的2/3;但凹角需转折的缝份处,刀眼要打到力缉线~才能平服,然后再剪一刀即可,只有当需要缩短外口长度的缝份重叠过多时,才剪成缺口形,为了表达清楚画了缺口,操作时要注意;①尖领圈部位;弧度部位刀眼略浅,尖角部位刀眼深到离缉线~;②方领圈部位;刀眼离缉线~;③腰节部位;有里料的服装,当腰节收腰量特别大时,可通过剪刀眼来解决;如衣料本身结构比较松,或缝份较窄,不影响缝份的平服,就不需要建刀眼;五省缝工艺的处理省的形状:锥形、橄榄形、平头形、各类弧形等;收省后的衣片要达到平薄、顺直、无牵吊、省尖处无凹陷;影响收省质量的因素:面料的质地、性能、省缝的位置、省量的大小;方法1.缉省(1)无夹里的衣片省缝根据需要可一边倒,也可居中坐倒,中间用手缝固定;(2)有夹里的中、厚料如不易败丝,省缝可剪开一段分缝处理,省尖部位居中坐倒,省缝中心剪开离省尖;可在缉省前剪开,可在缉省前剪开,也可在缉省后剪开更容易使省缝丝绺缉准;3有夹里的中厚料衣片如易败丝,可在缉省缝时垫上本色直斜丝绺的布条,布条长出省尖,省与布条分缝处理,可使衣片表面平服;3.省的熨烫1薄形面料的省缝熨烫,应在省缝与衣片间加进纸片,避免衣片正面留下省缝痕迹;2分缝吃力的省缝;烫省尖时要将一根手缝针插在省尖位置,时省尖不单边坐倒、丝绺顺直;3衣片两端成尖形的腰省,收省后避免引起衣服牵吊的处理;①无夹里的衣片应在收省处将省缝拔开;②有夹里的衣片,如不易败丝在拔开量不够的情况下还可考虑在收省的最大部位剪上一处或几处刀眼后再拔开;拔量和刀眼的大小,均可根据面料的松紧和省量的大小而定;4所有省缝熨烫时,都要将省尖处胖势烫散、烫圆顺;六处理吃势和里外匀的技巧1.处理吃势的技巧当两片衣缝缝合在一起时,将需要放吃势、归拢的一片放在在下层,将需要带紧拔开的一片放在上层进行缝合,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时上层易赶、下层易吃的特性来缝合,有利于窝势的形成;如绱衬衫袖时,袖片山头有吃势,所以在衣片在上,袖片在下;而落肩袖要求衣身略有缩缝,所以正好相反,将衣袖放在上层,衣片放在下层;前后肩缝缝合时,后肩放吃势,所以前衣片在上,后衣片在下;当吃势量较大时,需要对吃势进行观察和适当整理,而且还需要借助镊子向前推送,应将放在的一片放在上层;如绱西服袖、大衣袖、西服肩缝、大衣肩缝等;2.处理里外匀的技巧处理里外匀也可以利用缝纫机缉线的特性,处理好衣片的上下层的关系;如处理领子:领子放上,领面放下;袋盖,袋盖面放上,袋盖里放下;门里襟:挂面放上,衣片放下等;有的部件采用净样,要沿净样缉线;有些高档工艺,用手工先固定再缉线;为了看到里外匀或吃势的分布,使缉线分布更准确,也常常采用面在上里在下的缉线方式,所以在操作中还应灵活运用;方法一:将里子缝份向里子方向分开烫倒;方法二:将面、里缝份均向面子方向超过缉线左右即缉线做紧左右扣转烫倒;方法三:将面、里缝份均向里子方向沿缉线扣转烫倒;通过以上的熨烫,在翻烫就方便多了;还可子里层止口处缉的清止口,缉止口时将里外匀缝份均向里层坐倒,可形成良好的里外匀效果;七袖山头抽吃势1.手缝抽吃势方法缝针后将缝线抽缩使吃势均匀,根据需要布局;适于呢类高档服装装袖;2.机缝抽吃势方法1先调稀针距,在装袖缝头外侧和各缉一道,后用手工抽缩缝线,形成吃势;适于薄料服装装袖,也适于袖口或裙腰抽缩;2先调稀针距,右手食指轻轻地抵住压脚后端的袖片有些料可不用线,时不了向前移动不畅快,就会起皱,收拢,使之形成吃势;再用手调节各部委吃势的分布;适于化纤、棉布类服装装袖;3.机位吃势方法先调稀针距,右手拉住针位斜条,左手推送袖子山头,拉吃位置应在装袖缝头外侧,边缉边将下层推送,将上层斜条拉紧,时袖山头产生吃势,适于简做工艺的装袖;质量要求吃势适宜、均匀、圆顺;八黏合衬的运用黏合衬分类一般黏合部位,主要为增加被黏合部位的平挺度和增强定型作用;另一类是牵带黏合部位,其作用与传统敷牵带一样,牵带的合理运用能防止服装内部或边缘受力后或遇高温后拉伸变形,起固定形状的作用;其次牵带还起到服装立体苏醒的作用;使需要归缩的部位归缩;使平面的裁剪处理成立体的效果;1.一般黏合1黏合部位①贴边部位连贴边的,如衬布不影响面料外观,衬可配宽些,在贴边部位并超过衣身1cm黏衬;②翻边部位③零部件部位可单黏,也可脸面都黏;④开袋部位剪开处黏衬,四周均超出袋口线2cm;⑤上衣前片部位薄料不易黏衬,影响质感、悬垂性、整体感;如纵向分割前半部全黏,后半部上段黏;不分割的,残周分割的部位黏合;⑥上衣后片部位上段或领圈部位黏合;⑦插肩袖的袖片上段黏合,也可不黏;2增加臣僚部位有的衣片在需要增加挺度的部位增加衬料;如,上衣胸部、驳头驳角增加驳角衬,领头部位增加底领衬;3黏衬的丝绺;对于机制黏合衬,丝绺的取向有两种,一是与被黏部位衣片丝绺完全一致,二是与被黏部位衣片径向成45°的夹角;有的也有横丝绺替代斜丝绺的,,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4黏衬的厚度;一般的与面料相当,比较受力的部位,用厚型硬衬,其余部位用薄衬;2.牵带黏合1牵带分类:①按材料分;有无纺、涤棉、双面胶、棉丝带、栗子稠等各种材质的牵带;②按宽度分;最常见的为~不等,也有最窄的最宽的4~5cm;③按丝绺分;有直料黏合牵带、直斜料黏合牵带和正斜料黏合牵带三种;直料黏合牵带常用于不允许伸长但可略微收缩和其他部位;直斜料牵带其长度方向与径向构成5°~10°的夹角,常用于不允许收缩的部位;正斜料牵带其长度方向与径向成45°的夹角,并在一边敷上窄的直料牵带,由缉线固定,常用于圆弧形边缝部位;2牵带黏合部位①止口部位,斜门襟、驳头、西裤斜袋、上衣圆下摆等止口部位宜选择直斜料黏合衬牵带;如止口部位已有一半黏合衬或面料较厚实黏合衬牵带可黏合在净线内侧衣片上,离净线左右,如止口部位没有一般黏合,而且面料有薄透,黏合衬牵带可黏合净线外侧的缝份上,离净线左右;如考虑牵带在湿洗后容易脱落,则可将牵带盖过止口净线~,使牵带在缉止口时一起缉牢或手工缭针将其带牢;②容易伸长的斜向或圆形边缝部位,如前后圆袖袖窿、套肩袖袖窿等部位;③双层斜向连口部位,如驳头翻折处领头翻折处等;3牵带质地;大多面料一般选用质地松弛的薄料软性机织黏合衬牵带;但如果面料厚、沉重,则要适当选厚实、黏力强的牵带;3.黏合衬运用实例1圆领圈女上衣;2枪驳领女上衣;3插肩袖女大衣九正确选用合适的缝制工艺方法;。
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

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介绍1.布料采购:制作服装的第一步是采购布料。
制造商根据服装样式的设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面料,以满足成品的属性和功能需求。
布料的选择通常涉及纺织品的品质、颜色、纹理、重量和面料的用途等因素。
2.裁剪:下一步是将布料进行裁剪。
根据服装的尺寸和样式,在面料上标记出所需的形状和尺寸,并使用裁剪工具沿着标记线进行裁剪。
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缝纫和组装过程。
3.缝纫:裁剪后,布料的各个部件将被缝合在一起。
缝纫工人根据裁剪好的布料部件之间的拼接方式,使用缝纫机进行针线缝合。
在这个过程中,确保缝合处的强度和平整度非常重要,以保证成品的质量和外观。
4.烫压:缝纫完成后,服装需要经过烫压处理,以去除布料在裁剪和缝合过程中产生的皱纹。
烫压不仅可以使衣物看起来更平整,还可以提升成品的质感和外观。
烫压还可以帮助一些特殊面料保持其特定的形状和纹理。
5.细部加工:在服装的制作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细部加工,例如添加拉链、纽扣、口袋、袖口等。
这些细部加工在提升服装的功能性和美观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6.质量检验:完成细部加工后,服装需要进行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旨在确保成品符合预期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质量检验可以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强度测试等。
8.成品存储和配送:最后,成品被储存起来,等待配送。
成品可以存储在仓库中,等待分配给零售商、分销商或直接发送给最终消费者。
在存储和配送的过程中,需要确保成品的安全和保护,以及及时准确地满足订单和客户需求。
以上是一般服装生产制作工艺流程的介绍。
实际上,每个服装制造商可能会有自己的工艺流程,以满足其独特的生产需求和标准。
服装加工厂 生产工艺单

服装加工厂生产工艺单一、概述本文档是服装加工厂的生产工艺单,主要介绍了服装加工的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本生产工艺单旨在提高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规范加工过程,确保生产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本文档适用于服装加工厂的生产,包括裁剪、缝纫、熨烫和包装等环节。
二、生产工艺1. 材料采购采购需要的材料,包括布料、拉链、纽扣、辅料等。
材料的采购数量应根据订单数量、需要的配件数量和备用的数量,以及厂里的库存量来确定。
采购的材料应该有合格的证明文件,以保证材料的质量。
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生产时间和交货时间与订单数量相匹配。
2. 设计和裁剪根据客户的要求和样品提供的设计图纸,设计和裁剪部门将根据设计图纸裁剪布料并进行散裁。
对于常规的衣服,裁剪部门应确保每件衣服的细节、标准尺码和服装配件的正确性。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衣服,裁剪部门应确保每件衣服的材料用量、布料方向等。
从裁剪室到车间之间必须做好标签的记录。
3. 缝纫缝纫工人按照规格、材料、工艺要求进行缝纫。
在缝合开始前,应先将衣服的部分缝制在一起。
根据客户提供的要求和样本进行缝制。
普通衣服的缝制需要注意缝边的规格、设计和细节。
对于抽纱和松绳等需要用到的缝制方式,应确保缝纫安全和准确。
所有需要拼接的部位必须彻底地检查每组身体部位的圆满度,感觉确实非常自然。
4. 熨烫熨烫是使衣服平整的最后一个环节。
对于客户要求的熨烫,必须要按照要求进行熨烫。
熨烫必须按照温度和时间的要求进行。
在熨烫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操作的正确性和各个部位的平整度。
熨烫完成后,应立刻将衣服打包并提交到验货部门进行质量检查。
熨烫和验货之间需要使用清晰的标识和记录来确保产品品质。
5. 包装包装是确保衣服完好无损运抵客户手中的最后一道关卡。
包装应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包装,同时还应尽可能的节约材料。
包装最好用透明塑料袋包装,保证样品的细节良好展示。
对于需要用箱子包装的衣服,箱子内必须填充适当的填充物以防止衣服损坏。
(完整版)第一章服装缝制工艺第一节常用术语解释

第一章服装缝制工艺基础缝制工艺基础是服装制作基础和技巧,为完成服装成品制作,要掌握和学习很多服装基础缝制工艺,有一些缝针方法和操作技巧在许多类型服装加工过程中都要使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应用性,我们称之为基础缝制工艺。
包括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
任何一种工艺都是使用手指的技术,必须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正确地掌握,首先要从手缝工艺入手。
第一节服装缝制工艺常用术语解释一、裁剪工艺名词1.排料:制定出用料定额。
2.铺料:按划样要求铺料。
3.开剪:按划样线条用裁剪工具裁片。
4.钻眼:用裁剪工具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应做在可缝去的部位上,以免影响产品的美观。
5.打粉印:用划粉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一般作为暂时标记。
二、缝纫工艺名词1.打线钉:用白棉纱线,在裁片上做出缝制标记。
一般用于毛呢服装上的缝制标志。
2.剪省缝:将毛呢服装上因缝制后的厚度影响衣服外观的省缝剪开。
3.环缝:将毛呢服装剪开的省缝,用纱线作环形针绕缝,以免纱线脱散。
4.缉省缝:将省缝折合用机器缉缝。
5.烫省缝:将省缝坐倒或分开熨烫。
6.推门:将平面衣片,经归拔等工艺手段烫成立体形态衣片。
7.缉衬:机缉前衣身衬布。
8.烫衬:熨烫缉好的胸衬,使之形成人体胸部形态,与经推门后的前衣片相吻合。
9.覆衬:将前衣片覆在胸衬上,使衣片与衬布贴合一致,且衣片布纹处于平衡状态。
10.纳驳头:又称扎驳头,用手工或机器扎。
11.拼耳朵片:将大衣挂面上段形状如耳朵的部分进行拼接。
12.粘牵条:将牵条布用手工扎或用浆糊粘在易拉伸部位。
13.缉袋嵌线:将嵌料缉在开袋口线两侧。
14.开袋口:将已缉嵌线的袋口中间部分剪开。
15.封袋口:袋口两头机缉倒回针封口。
16.挂面:将挂面覆在前衣片止口部位。
17.合止口:将衣片和挂面在门襟止口处机缉缝合。
18.修剔止口:将缉好的止口毛边剪窄。
19.扳止口:将止口毛边与前身衬布用斜形手工针迹扳牢。
20.扎止口:在翻出的止口上,手工或机扎一道临时固定线。
夹棉服装的工艺

夹棉服装的工艺
夹棉服装是由面料、夹棉层和内衬三个层次构成的服装,夹棉层是增强服装保暖性和厚度的关键层。
夹棉服装的生产工艺如下:
1. 面料裁剪:根据设计图纸将面料进行裁剪,保证面料尺寸的准确性和衣服的整体剪裁效果。
2. 夹棉处理:将(化纤棉、人造棉、纺织棉)等夹棉层加工预处理,根据衣物的细节结构进行预先的弯曲、折叠、适当缩短、定制打花等处理。
3. 对面料和棉进行合并:首先将夹棉层和面料分别拍平,然后将两者一起熨平,将夹棉层和面料固定起来,保证整个衣服强度良好。
4. 缝合工艺:在对面料和棉进行合并后,将两个大布料以便捷的方式缝在一起,这是衣物最关键部分。
根据衣物的不同结构,我们使用对缝纫、跑线、枕套式等多种不同的缝纫方法来对衣物进行缝制。
5. 打包、送货:服装生产完成后,需要把衣服按款式、尺码等分类打包,保证货物有效的进行批量发货。
服装制作工艺基础知识(3篇)

第1篇一、引言服装制作工艺是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缝制、整理等工序,制作成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服装产品的过程。
服装制作工艺是服装设计的重要基础,也是服装行业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概念、常用面料、辅料、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服装制作工艺的基本概念1. 服装制作工艺:指将面料、辅料等原材料加工成服装产品的过程,包括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环节。
2. 服装结构:指服装的各个部件及其相互关系,包括衣身、袖子、领子、口袋等。
3. 服装款式:指服装的样式、造型、色彩、图案等。
4. 服装面料:指用于制作服装的织物,包括棉、麻、丝、毛、化纤等。
5. 服装辅料:指用于辅助服装制作的各种材料,如拉链、纽扣、扣绊、标签等。
三、常用面料1. 棉:具有吸湿、透气、保暖等特点,适用于春秋季节的服装。
2. 麻:具有透气、散热、抗菌等特点,适用于夏季服装。
3. 丝:具有光泽、柔软、舒适等特点,适用于高档服装。
4. 毛:具有保暖、柔软、舒适等特点,适用于冬季服装。
5. 化纤:具有耐磨、易洗、易干等特点,适用于各种季节的服装。
四、常用辅料1. 拉链:用于服装的闭合,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
2. 纽扣:用于服装的装饰和闭合,具有美观、实用的特点。
3. 扣绊:用于服装的闭合,具有装饰和实用的特点。
4. 标签:用于标识服装的品牌、尺码、成分等信息。
五、服装制作工艺流程1. 设计: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确定服装的款式、结构、色彩等。
2. 裁剪:将面料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裁剪,得到各个部件。
3. 缝制:将裁剪好的部件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缝合,形成完整的服装。
4. 整烫:对缝制好的服装进行整烫,使其平整、美观。
5. 包装:将整烫好的服装进行包装,便于运输和销售。
六、服装制作工艺要点1. 裁剪:确保裁剪尺寸准确,避免浪费面料。
2. 缝制:注意缝制工艺,确保服装的牢固度和美观度。
3. 整烫:根据不同面料和款式,选择合适的整烫方法,保证服装的平整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加工工艺简介将服装材料加工成服装的技艺和过程。
主要体现在裁剪、缝纫、熨烫几个方面。
裁剪将衣料分割成各种形态衣片的工艺。
有批量裁剪(又称工业裁剪)和单件裁剪之分。
批量裁剪按照服装号型系列制作样板进行多叠层的裁剪。
是服装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裁剪形式。
主要步骤为:①材料检验。
主要是对衣料的伸缩率、色牢度、耐热度的理化检验,检查疵点,测幅宽,整理纬斜以及热预缩等。
②制定规格和样板。
根据服装款式、规格、衣料性能和缝制工艺要求,用硬纸板制成划样用的衣片样板,并制定规格搭配等。
③排料。
将各衣片样板排列在衣料上或与衣料幅宽相同的纸上,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衣料利用率。
④划样。
按排料确定的格式,依样板划出衣片轮廓和记号。
批量大的产品通常用漏花样板(将排料线路钻成等距连续针孔的样板),以刷样(用粉末刷入孔内使之漏下显形)取代划样。
20世纪60年代出现用于服装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D),按实样或比例绘出排料图的新技术。
⑤铺料。
按排料划样所需长度、幅宽、数量,将衣料多层叠铺在裁剪台上。
50年代除手工铺料外,采用手推车或往返式电动铺料机操作。
80年代应用微电脑控制的自动铺料机,能自动进行正、反面交叉或单面铺料,自动理边、记数等。
⑥开裁。
按划样线路将衣料裁成衣片。
通常用立式电剪刀(见日用五金),最高开裁厚度可达160mm,薄型织物约200层。
此外还有各种辅助裁剪设备,如带式裁布机(又称环形刀裁剪机)、冲裁机等。
60年代末出现使用电脑控制的自动裁剪机 (CAM)。
⑦分包。
将裁好的衣片按不同的规格、颜色归类,分成若干包。
⑧编号。
将一件(包)服装的各组合衣片编成同一个顺序号。
有以包编号或以件编号两种。
衬衫、睡衣等产品通常以一匹同色原料按序编号,对易产生色差的采取分层以件编号。
用自动号码机打印。
⑨扎包。
将产品的组合裁片按规定的搭配要求包扎在一起,并在包外注明标号,挂上标签。
单件裁剪对合体要求较高或特殊体型的定制服装、样品等进行裁剪。
根据穿着对象的体型或样品测取各种裁剪数据。
上衣主要测量部位有衣长、胸围、肩宽、袖长、领围。
紧身式女装还需增测腰围、臀围、乳高、乳距、前后腰节长度等。
裤的主要测量部位有裤长、腰围、臀围、上裆长。
单件裁剪的方法主要有 5种。
①比例法:即胸度法或臀度法。
上衣以人体胸围为基础,下装以人体臀围为基础,对其他部位尺寸根据胸围或臀围进行比例分配。
②原型法:又称基型法。
依测量人体的尺寸为基准,绘制模具式衣片原型,然后在原型基础上按款式特点作局部调整,再进行裁剪。
③定寸法:用文字或图形将各部位裁剪所需数据全部标出,然后按标出的尺寸裁剪。
④短寸法:对人体各部位尽可能进行测量,然后按取得的数据进行裁剪。
⑤立体法:在人体模型或人体上直接塑造服装款式,并做好各种标记,是将设计造型和裁剪融为一体的方法。
缝制前还需复原为平面,作必要的修正或复制成样板。
常用于裁剪某些立体感强,造型难度高,衣料柔软,具悬垂特性的女式时装。
缝纫把衣片缝合成服装的工艺。
可分为手缝工艺、机缝工艺、特殊工艺等。
手缝工艺服装加工工艺采用手针进行缝制的工艺。
是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
很多针法及其作用尚不能用现代缝纫机替代。
具有线迹精细、平整,针法丰富等特点,被誉为高档工艺。
常用手缝工艺针法见表。
手缝工艺的主要工具是手缝针和顶针箍。
丝绸等纤维较细的织物宜用7~9号针;锁眼钉纽宜用4~5号针,一般毛料则用粗细适中的6~8号针。
机缝工艺采用缝纫机进行缝制的工艺。
具有针迹整齐、工效高等优点。
常用的机缝工艺有以下几种。
①合缝(含兜缝);将衣片组合缝缉。
用于暗缝衣片组合或袋盖、衣领、袖头等三边缝合的翻转部件。
②包缝:以一层衣片边包住另一层衣片边缝缉,再作第二或第三次缝缉。
有明包,暗包之别。
一般用于布服装不锁边的缝口。
③咬缝:由上下层衣片咬住中间一层衣片,正面缉明线。
用于装袖头、腰头等。
④骑缝:两块织物缝口衔接(不叠起),在衔接处缉W状线迹,使两块布互相牵牢。
一般用于高档服装的衬布拼接和收颡。
⑤平接缝:两块织物缝口拼接,互为衔接补充。
用于接长衣片部件等。
⑥平叠缝:两块织物缝口重叠,居中缝缉。
用于衬布拼接和收颡等。
⑦来去缝:将两块衣片叠合,先沿毛口正面缉狭缝(3mm),再在反面缉阔缝(约7mm)。
多用于单衣缝合。
⑧分缉缝:两层衣片叠合缝缉,缝口分开,两边各缉一道明线。
常用于不易折转的衣料(如皮革)或线迹装饰等。
⑨坐缉缝:两块衣片缝合,缝口倾倒,正面作第二次缝缉。
常用作固定缝口或线迹装饰。
⑩分坐缉缝:两块衣片先合缉,将缉缝倾倒缝口分开,在分缝上缉一道明线。
多用于布服装的前袖缝、裤裆缝、后缝等。
压缉缝(闷缉缝):上层衣片缝口折光,覆盖下层衣片,一次缝缉成型。
多用于前后过肩或呈圆弧型、尖角型等部件的装接。
漏落缝:明缉线漏落于分缝槽内或紧挨坐缝边沿,既能使线迹暗藏,又能固定下层衣片。
常用于装腰头、里襟等。
卷边:用卷边压脚或用手指将衣片毛口卷光。
常用于单衣或衣里的下口边。
倒回针:在原线迹上往返缝缉。
用于缉缝的始末加固,装封口,叉封口,装带襻等。
现代服装加工的主要机缝设备,除高速平缝缝纫机(简称平缝机)外,还有多针多线包缝缝纫机(简称包缝机)以及取代手工的开袋、锁眼、钉扣、扎驳、复衬(衣面与衣衬组合)、装袖、装裤腰、打褶等各种专用单机,并有多功能自动调速固体电路电子缝纫机问世。
20世纪80年代,较先进的机缝设备是自动缝纫系统,采用工业摄像机和电子计算机监控,能自动识别裁片的样式,传送并进行自动分类控制。
装饰工艺起装饰点缀作用的服装加工工艺,原多用手工。
具有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历史悠久的特点。
用装饰工艺制作的服装,被视为精美的艺术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这些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发扬。
加工方面除创制诸如镶、嵌、滚、荡、盘、绣等专用小工具外,还发展到使用机器,常用的设备有绣花机、高频轧花机、绗花机以及各种多功能装饰缝纫机。
先进的电脑绣花机,采用九色彩绣,24个机头同步工作,并配有二针到二十五针机的10多种装饰机,可在织物上创造出复杂的美术图案。
装饰工艺有传统装饰、花式装饰、特艺装饰3种。
传统装饰主要指传统的镶、嵌、滚(也称绲)、荡、盘。
①镶:将异色或异质的布料,以镶边、镶条、镶色的形式组成不同韵味的服装整体。
②嵌:在两层织物中间装上嵌线。
嵌线按部位有外嵌、里嵌,按形状有扁嵌、圆嵌(嵌条内加细绳)。
③滚:按材料经纬方向取45°条状斜料将衣片边缘包实、包光。
是处理服装边缘的常用装饰方法。
种类有细香滚、狭滚、阔滚、单滚、双滚;或按缉缝的层次有二层滚、三层滚、四层滚(俗称皮头滚)。
滚和嵌常组合使用,给人以精致、华贵的美感,用于衣襟、领、领口、底边、衩口等部位。
④荡:俗称荡条。
用异料悬缉在衣片某部位呈条状的装饰形式。
有单层荡、双层荡、单边明线荡、狭荡、阔荡、单荡、双荡、一滚一荡、一滚二荡。
多用于女装、童装装饰,有朴实、高雅、别具一格的特点。
⑤盘:用织物或丝绳制成的纽襻条,盘成各种花型。
分盘花、盘纽两种。
盘花是将纽襻条弯曲成各种花卉图案,用于服装的领口、前胸、摆缝等部位的扣合或装饰,产生虚中有实的艺术效果,是高档服装的精致装饰。
盘纽是用纽襻条盘曲成各种花色纽扣。
有空心花纽、实心花纽、双色花纽等 3种。
题材丰富,内涵深刻,如“福、禄、寿”、“寿桃”、花卉、动物等各种象形花纽,具有浓郁民族特色。
花式装饰主要指在服装上增设荷叶边、穗坠、包纽、绒球、穿绳等附件,或进行缉线、缉花、抽褶、打裥等。
特艺装饰在服装上运用特殊技艺显示装饰效果。
绣花、手绘、蜡染、扎染等是常用的特艺装饰手法熨烫对服装部件或成衣作热处理的工艺。
作用熨烫的作用有:①平整,消除织物褶绉。
②整纬,矫正织物染整工艺中形成的纬向丝绺歪斜,使织物复原,以利裁剪、缝制。
③预伸缩,防止衣片在缝制中因受热而产生伸缩现象。
④变形,利用织物可塑性,将织物局部变形,促使衣片形态由直变弧或由弧变直,以便加工出合体的成衣。
⑤整形,对成衣外形进行修改整理,弥补工艺操作中的不足,使外观平挺、贴服、不外翘。
条件熨烫需具备温度、湿度、压力三方面的条件。
其中温度是关键。
按各类织物的性能特点,使外加的输热度与织物固有的耐热度要相适应。
温度过高会损坏织物,过低则熨烫无效。
通常掌握的熨烫温度:合成纤维90~160℃(其中锦纶90℃左右),丝类120℃左右,羊毛类160℃左右(加湿布200℃左右),棉布类180℃左右,麻类190℃左右。
熨烫压力的大小和时间长短,需根据衣料厚薄和原料固有性能而定。
一般薄型质松的衣料所需压力较小,熨烫时间也短,厚型质密衣料反之。
织物不能直接放在案面上熨烫,需垫薄毯,毛料产品还需上盖湿布,以保持衣服整洁而不产生反射光。
方法熨烫方法主要有:①推、归、拔。
是加工毛料服装的传统熨烫技法,能使平面状衣片产生立体造型,以及服装贴体平整的效果。
推与归交互进行。
推,是在衣片的胸、背、臀等部位进行推烫,使织物隆起;归,是根据人体凸起的边缘部位,将衣片相应部位的织物进行聚集归缩熨烫,使边缘长度缩短,使凸起部位效果更显著。
拔,是对衣片需要延展的部分,将织物拔开(伸长)熨烫,通常用于衣片的腰部、袖肘、领脚和裤片中裆(膝位)等部位。
②磨烫。
用力多次往返重复熨烫。
多用于胸衬和胸颡顶端烫服。
③压烫。
用力压住熨斗进行熨烫,使织物定型并烫薄。
用于熨烫衣襟、衣角等。
④烘烫。
熨斗悬空不直接接触织物,用传温方式进行熨烫。
用于熨烫服装的领、驳领、下摆等有角部位,使之不外翘。
⑤轧烫。
运用熨斗外侧,沿缝缉的圆弧,借助铁凳(烫肩部、袖窿的凳状工具)熨烫。
常用于熨烫上衣的袖窿弧、西裤的裆弧等。
⑥吸烫。
在织物上覆盖湿布,高温快速轻浮熨烫。
用于熨烫厚呢绒面的毛茸,以及消除水花、亮光等。
⑦分烫。
运用熨斗尖部将叠合的缉缝分开熨烫。
⑧扣烫。
将缝口或褶边折转扣住熨烫,用于熨烫贴袋缝口或各类褶边等。
⑨坐烫。
用熨斗前侧将缉缝一边定向烫倒。
多用于夹里褶缝口熨烫。
⑩翻烫。
部件经反面缝缉后翻出于正面熨烫。
用于熨烫袋盖、衣领、门襟、里襟等部件。
粘烫。
刮浆熨烫式粘合衬熨烫,起粘合作用。
工具熨斗是服装熨烫的主要工具。
中国汉代已有熨斗,又称“火斗”,为装炭火的勺形物。
近代熨烫是烙铁和以炭为热源利用风箱催温的炭熨斗(俗称炭火轮)。
20世纪50年代起较普遍使用电熨斗。
50年代后期,中国第一代“三领机”研制成功,用于衬衫领的粘合和弧定型;英国发明以热压方式粘合可熔性衬布的专用粘合机。
现在粘合机已发展成能控时、控压、控温的滚压和平压式两种,成为与缝制新工艺配套的新型熨烫工具。
对半成品和成品的熨烫,目前已应用模压、充气、多工位回转等蒸汽熨烫机和衣片归拔机。
一套西服蒸汽熨烫设备可完成熨烫衣袖、衣身、立体整形等12种最终熨烫和分缝、归拔等18种中间熨烫,使产品干燥、烫迹定型、无亮光。
现代熨烫新设备、新工艺,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熨烫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