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起搏器的使用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使用方法:1.准备工作:-患者应躺平,确保舒适且稳定的体位。
-预备好临时起搏器设备,确保电极线和备用电池充足。
-对患者进行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护和人员的相关观察以应对可能的并发症。
2.确定患者需要临时起搏的类型:-单腔或双腔起搏。
-心室率的调整。
3.导管准备:-选择适当的导管(外周或中心静脉)。
-用无菌技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血管中,将电极线逐渐推进至心脏的颈静脉。
4.连接电极线和临时起搏器设备:-将电极线的连接器与临时起搏器设备插孔连接。
-确保连接牢固,电极线无扭曲或拉扯。
5.设置临时起搏器参数:-预设参数:通常在500-800毫秒之间,注意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输出电压:通常在2-10毫安之间,根据心脏传导情况和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心室起搏延迟:这是指起搏脉冲发送与心脏收缩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设置在80-140毫秒之间。
6.监测起搏器效果:-观察心电图变化,确保临时起搏器能够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观察患者是否有心绞痛、头晕、胸闷等不适症状,及时调整参数。
-检查心脏传导情况,包括心室起搏阈值和感应阈值,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参数调整:1.心室起搏频率:-根据患者的心律和心率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起搏器的输出频率来调整。
-一般来说,起搏频率应该使心脏达到期望的心率,通常设置为60-100次/分钟。
2.心房起搏功能:-如果患者存在心房停搏或心房颤动等症状,临时起搏器可以提供心房起搏功能。
-设置心房起搏频率,并将心电图显示切换为心房电极,以确保正确识别心房起搏信号和输出。
3.起搏模式和输出参数:-根据需要选择单腔或双腔起搏模式。
-调整输出参数,例如输出电压和起搏脉冲宽度,以确保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律和心率。
4.心室起搏延迟:-根据患者的心脏传导情况和反应,适当调整心室起搏延迟时间以优化心脏功能。
在调整参数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电图变化,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需要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确保正确识别患者的心脏传导情况和反应,以优化治疗效果。
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使用

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使用
一、目的
用于临床治疗、预防或诊断的短期需求同步或非同步心脏起搏。
二、实施要点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生命体征。
2、观察患者心电图波形。
(二)操作要点
1、将手术用电缆与起搏器相连接。
2、打开起搏器的ON(开机键)。
3、将频率降低到比病人固有频率低10脉冲/分钟的设置,
并将输出降到最小。
4、将电极植入病人的心房或心室。
5、经手术用电缆将电极连接到起搏器上
6、完成起搏器的植入。
7、关闭起搏器:在5秒钟之内连按2次OFF(关机键)。
三、注意事项
1、电池的更换:按下起搏器底部的电池释放按钮,然后打开
电池盒。
取出并更换旧电池,关上电池盒,推入电池盒直
到电池盒释放按钮弹回到按压前的位置上。
2、手术用电缆的清洁:使用水、温和的洗涤剂或70%异丙
醇来清除所有可见的血液或体液的污染,清洁后使电缆完全干燥。
3、手术用电缆的消毒: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4、起搏器按以下参数经行调整起搏:
频率RATE 70脉冲/分钟
输出OUTPUT 10伏
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2.0毫伏
脉冲宽度PULSE WIDTH 2.0毫秒。
临时起搏器的使用及参数调整

目的: 保证电极尖端与组织接触 参数: 阻抗 阻抗值: 300 - 1,000欧姆
300
不接受 250
接受
700
不接受 1,000
38
可接受的急性期电极数值
阻抗
心房
300-1000
心室
300-1000
起搏阈值 V(0.5ms)
感知P/R阈值 mV
<1.5 >2.0
<1.0 >5.0
39
实际操作中将输出设置在阈值的2-3倍。
35
电极导线放置分析—起搏阈值
目的: 保证有效起搏 最大限度延长电池寿命
参数: 脉宽为 0.5毫秒时最小电压
数值: 激素,靶状, < 1.0 伏 急性期 < 1.5 伏 慢性期
光滑金属 < 1.5 伏 急性期 < 2.0 伏 慢性期
36
电极导线放置分析—起搏阈值测试
操作方法与SwanGanz球囊导管操作 方法相似: 1、锁骨下静脉进入 15-20cm;右颈内静 脉10-15cm;右股静 脉进入25-35cm达到 右心房,充气囊, 在送入10-15cm判断 达到右心室 2、判断方法:室性 早搏;起搏心电图; 心腔内心电图
起搏系统的组成
Reocor S(单腔)
操作方法
1.静脉穿刺 一般选用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或右颈内静脉途径穿 刺,将鞘管插入静脉并将临时起 搏电极导线送至右心室。 (1)股静脉穿刺:在腹股沟韧 带下约2~5cm、股动脉搏动的内 侧0.5~1cm处。 (2)锁骨下静脉穿刺:左、右 锁骨下静脉。患者应当取平卧位, 穿刺点一般应该选在锁骨中线外 锁骨下2cm处,尽量靠外。
1. 起搏/感知发光二极管 2. 锁定/解锁键 3. 锁定指示符 4. 频率旋钮 5. 输出旋钮 6. 感知度旋钮 7. 脉宽旋钮 8. 脉宽显示键 9. 电极阻抗测试键 10.暂停键 11.开机键 12.关机键 13.紧急起搏键 14.下部屏幕 15.感知度图解表 16.输出电压图解表 17上部屏幕 18.频率图解表 19. 电池指示灯
临时心脏起搏器使用

临时起搏器使用
【目的】
起搏器能够通过人工电脉雍发生器发生具有一定频率和能量电刺激,使心肌的某一部分产生兴奋点并传导至整个心脏,使心脏收缩与舒张,维持心排血量,从而维持心脏正常功能。
【适用范围】
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2.发生阿-斯旺综合症时。
3.严重心功能低下。
4.心排血量明显减少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及心脏缺血。
5.大手术前后的“保护性应用”。
【操作步骤】
1准备物品,临时起搏器,起搏器导线。
2检查起搏器性能。
3打开开关。
4按医嘱设定报警界限。
5设定合适的起搏频率,输出电流强度及触发灵敏度。
6将起搏器固定在合适位置,连接号起搏器导线。
【注意事项】
1持续监测心率及心律,观察起搏器性能及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2如果发现仅有起搏器信号而吧起搏时,应检查电池是否耗尽,起搏阈值输出电流强度时否偏低。
3起搏器固定位置合适,连接号起搏器导线,防止导线与起搏器脱开而发生意外。
4定时做心电图检查,患者情况好转后,及时停用临时起搏器。
对于长期不能停用临时起搏器的患者,应考虑安装永久起搏器。
急危重症患者临时起搏器使用技术规范

急危重症患者临时起搏器使用技术规范【名词定义】临时起搏器是采用经皮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在床旁或X线透视下,将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置入右心室心尖部,脉冲发生器在体外与置入体内的临时心脏起搏电极相连,通过事先设置好一定能量电脉刺激心脏,使之激动收缩起到治疗或诊断的一项技术。
应用时间通常在2周以内(最长不超过4周)。
【适应证】1.起搏适应证:考虑行永久性心脏起搏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心动过缓、间歇性(经证实的)心动过缓、疑似(未证实的)心动过缓。
2.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适合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窦性心律患者、心房颤动患者、有心力衰竭和植入常规起搏器适应证的患者、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适应证患者的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
3.特殊条件下的起搏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起搏、心脏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和心脏移植后起搏、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肥厚型心肌病的起搏、罕见疾病的起搏、妊娠期间起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血流动力学)、起搏和心脏在同步治疗植入并发症。
【禁忌证】一般无明确禁忌证,除非病情不是十分紧急且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安装者可作为禁忌证。
【目的】维持心脏泵血,满足机体需要。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国际循证指南共识(EHRA/ESC)心脏起搏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解读2013出版的。
2013年指南是自2007年以来的第一次修订,有70名临床医生参与,包括18名专门从事心脏起搏与再同步的心脏病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还有26名该领域专家审阅文件,整个过程都在ESC实践指南(CPG)委员会的监督下进行。
指南探讨了心律失常患者的起搏适应证、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包括特定条件下的起搏适应证,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后起搏、TAVl和心脏移植、儿童和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的起搏。
2.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欧洲心脏协会2013年6月出版的《2013年ESC袖珍指南:心脏起搏(中文版)》。
临时起搏器的操作流程

临时起搏器的操作流程一、介绍临时起搏器是一种用于治疗心脏停搏或心脏节律异常的医疗设备。
它通过向心脏提供电刺激,恢复或维持正常的心脏节律,使心脏能够正常跳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临时起搏器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检查设备:确保临时起搏器设备完好无损,电池电量充足,电极线无断裂或损伤。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取得患者的同意,并让患者保持平静放松的状态。
三、操作流程1. 确定起搏位置: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确定外部临时起搏器的起搏位置。
通常选择右侧颈部、胸部或腹股沟等位置。
2. 准备皮肤:清洁起搏位置的皮肤,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确保皮肤清洁。
3. 定位电极:将起搏电极贴附在起搏位置上,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
4. 连接设备:将电极线连接到临时起搏器设备上,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5. 设置起搏参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设置起搏器的参数,包括起搏频率、输出电流等。
6. 检查电极位置:通过心电监护或触摸确认电极位置是否正确,确保起搏器能够有效刺激心脏。
7. 启动起搏器:将临时起搏器设备启动,开始向心脏输送电刺激信号。
8. 监测心电图:在起搏器工作期间,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观察心脏节律是否恢复正常。
9. 调整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起搏器的参数,以使心脏节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10. 监测患者状况:在起搏器工作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11. 停止起搏器:当心脏节律恢复正常或其他治疗措施生效时,可以停止临时起搏器的工作。
12. 拆除设备:在确认不再需要临时起搏器时,先停止设备工作,然后将电极线从起搏位置上拔出,并清洁患者的皮肤。
四、注意事项1. 操作严谨: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
2. 观察病情:在起搏器工作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3. 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应注意洗手、戴手套等防护措施,确保操作安全和无菌环境。
手术讲解模板: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适应证: 2.可逆性的或一过性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室 内三分支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或类似晕 厥发作。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适应证: 3.保护性起搏,用于潜在性窦性心动过缓 或房室阻滞须做大手术或分娩者。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适应证: 4.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协同药物治 疗。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2.电极移位、脱落。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3.出血、感染。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并发症: 4.导线缠绕。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术后护理: 术后都要以清淡为主,不能食用油腻的食 物。
谢谢!
术后处理: 1.单腔临时起搏器的管理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术后处理: (1)开启起搏器,观察电池电量是否充 足。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术后处理: (2)调整心率,数值是当前患者自主心 率的基础上增加10~20/min。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术后处理:
(3)输出功率确定:敏感度调整非同步, 逐渐增加输出功率,观察心电监护显示的 心率是否与临时起搏器的心率一致;每一 次起搏是否有与起搏心率一致的心脏机械 活动(即相应的有创动脉血压波形);无 创动脉监测者,可通过血氧饱和度波形进 行相应判断。如果只有起搏信号,没有相 应心脏收缩,可继续增加输出
术中使用临时 心脏起搏器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 搏器
科室:心胸外科 部位:心脏 麻醉:全身麻醉
手术资料:术中使用临时心脏起搏器
概述:
心脏临时起搏器使用

一、临时起搏器的应用1.起搏器应放置在安全并便于观察的地方2.皮肤引出是正极,心外膜引出是负极,正负电极按标识插入专用孔后,拧紧旋钮,插头的金属处一定要注意绝缘3.RATE 为频率,60-100次/min4.电压是起搏阙值的两倍为宜,即3~6V,电流强度4~6mA5.起搏阙值sensitivity:电压1.5~3V,电流3~5mA6.左上角灯亮PACE表示起搏心率,SENSE表示自主心率,中间灯亮LOW BATT表示需更换电池7.每班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二、注意事项1.不要自行移动或取下电极2.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3.注意心电监护监护的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4.起搏导线应用纱布包裹固定稳妥以防移位,妥善固定好电极5.每班核对并记录起搏频率情况并准确记录起搏器参数6.停止使用后密切监测心律情况7.取下临时起搏器及导线消毒,妥善存放,电极仍留在体内至少14d。
因为此时心外膜电极周围已纤维化,拔除时不会对心肌造成太大的损伤。
8.心率低于设定起搏心率,考虑起搏导线有无脱落或扭曲9.有起搏信号但无电信号,提示起搏阈值升高10.起搏信号时有时无或完全消失,提示电池用完或导联接触不良11.若出现固定频率起搏,而无按需功能,要考虑为起搏器感知不良。
三、心脏临时起搏器操作并发症(一)电极移位1、发生的原因(1)电极位置安放不好,未嵌入肌小梁中。
(2)导管在心房的弯曲度不适当。
(3)术后过早活动,或扩张性心肌病心脏进行性扩大所致。
2、临床表现心电图改变和起搏不良。
3、预防措施(1)术后24—48小时内限制活动。
(2)妥善固定电极,穿刺部位经缝合固定起搏导管后,再用透明无菌薄膜固定便于观察,并在距穿刺部位2cm后再用宽胶布固定起搏导管约20 cm,之后再将起搏器固定于同侧上臂上,为便于观察电极在皮外暴露的长度,在皮肤上缝合的部位给电极做好标记。
(3)由于起搏器电极置于右心室尖部,向右侧翻身可导致电极浮动移位而致起搏器功能不好,术后告知患者左侧卧位有利于电极顶端嵌顿,协助翻身,床上翻身幅度不宜过大,否则有电极移位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