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十一章:APC及抗原提呈(新)
合集下载
C11 APC(医学免疫学)

2.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将其膜表面的抗原肽-MHC Ⅰ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MHCⅡ 类 分子复合物提成给相应的CD8+T细胞和CD4+T 细胞,直接激 活T 细胞应答。
高表达CD80、CD86、CD40 等共刺激分子,为T细胞活化提供 了第二信号。
DC产生的细胞因子进一步诱导活化T 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完整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染的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 肿瘤抗原和某些胞内的自身成分等。
通过胞质蛋白酶体由MHC I类分子递呈给 CD8+T细胞。
MHC 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转运 (1)内源性抗原首先被泛素化而呈线性进入蛋白酶体
(Proteasome),被降解为抗原肽。
(2)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TAP)与抗原结合,以ATP 依赖的方式主动转运抗原肽进入内质网(ER)内。
思考题
• 成熟与未成熟DC的生物学特征及DC 的生物学功能。 • 试述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的过程。 • 试述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的过程。
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 E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A和B E. A, B和C
2.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 B A. 巨噬细胞 B. 树突状细胞 C. B淋巴细胞 D. A和B E. A, B和C
专职性APC:DC、MΦ、B细胞(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非专职性APC:在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Ⅱ 类分子,但 在炎症或INF-γ刺激时,可表达MHCⅡ 类分子和粘附分 子以及共刺激分子。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表达MHCⅡ 类分子,主要提呈外源性抗原给CD4+T 细胞
掌握
APC的分类
专职
(推荐)APC与抗原提呈

21
22
复习:经典MHC分子
23
复习:HLA复合体
24
3.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两条途径
MHCⅡ类途径(内体途径):外源性抗原循 内体途径被处理和提呈,主要由APC以抗 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CD4+T细胞。
MHCⅠ类途径(胞质溶胶途径)内源性抗原 主要由抗原存在的靶细胞以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CD8+T细胞。
20
2.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两类抗原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抗原蛋白质 的合成不依赖于提呈细胞,即来源于细胞外的 抗原,如胞外感染的微生物(细菌等)、异体组 织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抗原蛋白 的合成在提呈细胞内进行,即来源于细胞内的 抗原,如胞内感染的微生物(病毒等)、细胞自 行合成的抗原(如肿瘤细胞合成的抗原)等。
特点: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激活T细 胞的协同刺激分子(如B7)。
兼职APC: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 纤维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等。
特点:需经诱导才会表达MHCⅡ类分子和部 分协同刺激分子。
5
Professional APC
6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刺激初 始T细胞增殖。
19
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某些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 炎症过程中,或接受某些活性分子(如IFN-γ)刺 激后,则可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 呈抗原。这些细胞被称为兼职AP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 肤的成纤维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等。
22
复习:经典MHC分子
23
复习:HLA复合体
24
3.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两条途径
MHCⅡ类途径(内体途径):外源性抗原循 内体途径被处理和提呈,主要由APC以抗 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CD4+T细胞。
MHCⅠ类途径(胞质溶胶途径)内源性抗原 主要由抗原存在的靶细胞以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CD8+T细胞。
20
2.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两类抗原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抗原蛋白质 的合成不依赖于提呈细胞,即来源于细胞外的 抗原,如胞外感染的微生物(细菌等)、异体组 织细胞等。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抗原蛋白 的合成在提呈细胞内进行,即来源于细胞内的 抗原,如胞内感染的微生物(病毒等)、细胞自 行合成的抗原(如肿瘤细胞合成的抗原)等。
特点: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激活T细 胞的协同刺激分子(如B7)。
兼职APC: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成 纤维细胞和激活的T细胞等。
特点:需经诱导才会表达MHCⅡ类分子和部 分协同刺激分子。
5
Professional APC
6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细胞,刺激初 始T细胞增殖。
19
兼职抗原提呈细胞
某些细胞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II分子,但在 炎症过程中,或接受某些活性分子(如IFN-γ)刺 激后,则可表达MHC-II类分子,并能处理和提 呈抗原。这些细胞被称为兼职APC。
包括血管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 肤的成纤维细胞及活化的T细胞等。
医学免疫学-第十一章 APC及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蛋白酶体
肽段
41
蛋白酶体
蛋白酶体
– 20S蛋白酶体:为中空(1-2nm)圆筒形结构。 – 26S免疫蛋白酶体:具有更强的活性。
42
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及转运 胞浆中产生的抗原肽与新合成的MHC I类分子被阻 隔于不同的区域,以防止发生错误结合。
内质网(ER)
新合成的MHC I分子
胞浆
肽段必须进入内质网 (ER)才能够与 MHC I分子装配
• 主要参与对TD抗原的应答。
31
32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T细胞识别抗原的要求:
T细胞不能识别游离抗原多肽 T细胞只能识别与MHC分子形成复合物的抗原多肽 T细胞只能识别表达于APC表面的MHC-肽复合物 CD4分子辅助TCR识别MHC II-肽复合物
CD8分子辅助TCR识别MHC I-肽复合物
一、APC的分类:
– 通过MHC-II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 – 通过MHC-I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
6
1.通过MHC-II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
• 能够摄取、加工外源性抗原,并以抗原肽-MHCII 类形式将抗原提呈给CD4+T细胞,即通常所称的 APC。
– 专职APC:DC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细胞。 – 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7
专职APC:Professional APCs
– 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 – 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和提呈能力。 – 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B淋巴
细胞。
8
非专职APC: Non-professional APCs
– 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II分子,炎症状态下可被 诱导表达MHC-II和共刺激分子和粘附分子,具有 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但是较专职APC弱。
医学免疫学-11[APC]
![医学免疫学-11[APC]](https://img.taocdn.com/s3/m/19f81c7ca45177232f60a2ed.png)
递呈给T细胞。
• 虽然其占抗原肽-MHCⅠ/Ⅱ类分子复合体中的绝大部分, 而T细胞并不对其产生应答,表现为自身耐受。
40
两条经典抗原递呈途径的比较
Ⅰ内、Ⅱ外;Ⅰ—8、Ⅱ—4
41
三.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交叉递呈现象
TCR
抗原肽-MHC I复合物
三. 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 ——交叉递呈现象
在少数情况下——病毒(疱疹病毒)、细菌(李 斯特菌),许多肿瘤细胞 • • MHC-Ⅰ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CD8+T细胞 MHC-Ⅱ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CD4+T细胞
Nature Cell Biology 6, 188 (2004)
1
第十一讲
抗原提呈细胞 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第一节 抗原递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一、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 二、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 三、非经典抗原递呈途径(交叉递呈现象) 四、脂类抗原的CD1分子递呈途径
33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降解为6-30aa 的多肽片断 泛素
内源性抗原 蛋白酶体 (proteosome) LMP2 LMP7
低分子量多肽
(low molecular weight peptide)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
tapsin Calnenix/calreticulin
35
二、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
CLIP:恒定链多肽,是蛋白酶 水解 Ii 链后形成
Ii链(Ia相关的 恒定链)
MIIC(MHC-II类分 MHC-DM使CLIP解离,外源性抗原 子腔室) 肽结合到MHC上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递呈过程
(免疫学)APC及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APC及抗原的处理与提呈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平衡、抵御病原微生物感 染等具有重要意义。
APC及抗原处理与提呈的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
02 APC的种类与特性
专职性APC
树突状细胞(DCs)
作为体内分布最广、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专职性APC,树突状细胞能够高效地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激发初始 T细胞活化,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类风湿性关 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APC异常活化,导致自身抗 体产生增多,引发炎症反应。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系统性红斑狼 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APC对自身抗原的处理和提 呈异常,导致自身免疫应答增强。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其他疾病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肿瘤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可被APC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激活 抗肿瘤免疫应答。
(免疫学)APC及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contents
目录
• APC及抗原处理与提呈概述 • APC的种类与特性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APC与抗原处理提呈的调节因素 •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疾病
01 APC及抗原处理与提呈概 述
APC的定义与功能
APC(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系统中 的重要细胞,主要功能是摄取、加工、 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 胞,从而启动和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
作为另一类重要的专职性APC,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吞噬作用摄取抗原,并加工为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非专职性APC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非专职性APC, 能够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给淋巴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APC及抗原处理与提呈的异常可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疾病。
02 APC的种类与特性
专职性APC
树突状细胞(DCs)
作为体内分布最广、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专职性APC,树突状细胞能够高效地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激发初始 T细胞活化,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类风湿性关 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APC异常活化,导致自身抗 体产生增多,引发炎症反应。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系统性红斑狼 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APC对自身抗原的处理和提 呈异常,导致自身免疫应答增强。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其他疾病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肿瘤
肿瘤细胞表面抗原可被APC摄取并提呈给T细胞,激活 抗肿瘤免疫应答。
(免疫学)APC及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contents
目录
• APC及抗原处理与提呈概述 • APC的种类与特性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APC与抗原处理提呈的调节因素 • APC及抗原处理提呈与疾病
01 APC及抗原处理与提呈概 述
APC的定义与功能
APC(抗原提呈细胞)是免疫系统中 的重要细胞,主要功能是摄取、加工、 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 胞,从而启动和调控适应性免疫应答。
巨噬细胞
作为另一类重要的专职性APC,巨噬细胞能够通过吞噬作用摄取抗原,并加工为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T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
非专职性APC
血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作为非专职性APC, 能够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给淋巴 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APC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6
DC的分类
体液中的DC
✓ 血液DC: 包括来自骨髓的DC前体细胞,及迁移中携带抗原 的LC和间质DC
✓ 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形式的DC
•17
常见的DC
IDC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经典DC的成熟过程
•19
DC的迁移
前体阶段 (主要存在于胚肝、骨髓、脐血和外周血,
Chapter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Q:为什么需要APC存在? 初始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两种活
化信号的协同作用。“双信号”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功能:维持非淋巴组织内DC的数量 抗原摄取能力强,
产生各种髓系DC )
提呈能力弱
未成熟期 (主要存在于实体器官或非淋巴组织上皮,
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迁移期 成熟期
(主要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外周血、肝及淋巴组织,
功能:启动T细胞的免疫应答)
抗原摄取能力弱,
提呈能力强
(主要存在于淋巴结及脾等 功能:提呈抗原给初始T细胞并使之活化)
•2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血液单核细胞组
织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DC的分类
体液中的DC
✓ 血液DC: 包括来自骨髓的DC前体细胞,及迁移中携带抗原 的LC和间质DC
✓ 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形式的DC
•17
常见的DC
IDC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经典DC的成熟过程
•19
DC的迁移
前体阶段 (主要存在于胚肝、骨髓、脐血和外周血,
Chapter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Q:为什么需要APC存在? 初始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两种活
化信号的协同作用。“双信号”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退出出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
功能:维持非淋巴组织内DC的数量 抗原摄取能力强,
产生各种髓系DC )
提呈能力弱
未成熟期 (主要存在于实体器官或非淋巴组织上皮,
功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迁移期 成熟期
(主要存在于输入淋巴管、外周血、肝及淋巴组织,
功能:启动T细胞的免疫应答)
抗原摄取能力弱,
提呈能力强
(主要存在于淋巴结及脾等 功能:提呈抗原给初始T细胞并使之活化)
•2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
骨髓
多能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单核母细胞 前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Βιβλιοθήκη 血液单核细胞组
织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临床免疫学》本科课件11apc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二) DC的分化发育过程
未成熟期:
◦ 非淋巴组织;摄取加工抗原
成熟期:
◦ 外周免疫器官;呈递抗原
ppt课件
11
骨髓DC前体 血流 非淋巴组织 分化
上皮组织、胃肠道、生殖道和 泌尿管道、气道以及实质脏器的间质
非成熟DC
定居
具有很强的摄取、处理和加工 抗原的能力,但提呈抗原能力弱
细胞因子和抗原刺激下
Macrophage (WBC) engulfs a bacterium in the immune system: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B细胞的抗原提呈作用
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II类分子,能有 效提呈抗原给CD4+T细胞;表达B7-1分 子。
机制:
◦ BCR;内吞作用。
ppt课件Leabharlann 22ppt课件23
ppt课件
24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一、抗原的摄取 抗原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外源性抗原和内
源性抗原。
外源性抗原通过吞噬、吞饮和受体结合的 方式摄取抗原。
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产生,无需摄取。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二、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5
树突状细胞(DC)
ppt课件
6
一、DC的一般特点
①高表达MHC-II类分子; ②可表达协同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 ③能高效提呈抗原; ④能激活初始T细胞
ppt课件
7
静止及活化的DC的形态特征
ppt课件
8
二、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与发育
(一) DC的来源 :髓系和淋巴系 。
温州医学院,医学免疫学11 APC-10临本(钟2)

上皮组织中的LC(未成熟)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 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IDC。
4. DC 的生物学功能
(1)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 是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 唯一能够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 (2)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多种CKs(IL-12 、 Chemotactic ) (3)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IDC表达高水平的II类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 (T细胞区,成熟,初次免疫应答)
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C, FDC)
淋巴滤泡内的FDC通 过Fc受体和补体受体 捕获被致敏的抗原, 并将其递呈给B细胞
不表达MHC Ⅱ类分子
FDC
B cells
郎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
)
)
•关于DC提呈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 DC是重要的专职APC B.FDC滞留抗原-抗体复合物于细胞表面,有利于 B淋巴细胞摄取抗原 C. 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强,摄取抗原能力弱 D.未成熟的DC抗原提呈能力弱,摄取抗原能力强 E.细胞膜上有SmIg
MHCⅠ类途径 MHCⅡ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 溶酶体 Ii链、HLA-DM 溶酶体及内体 MHCⅡ类分子 CD4+T细胞 (Th)
抗原来源
降解抗原酶结构 处理抗原的细胞 参与成分 抗原与MHC分子 结合部位 参与的MHC分子 提呈对象
内源性抗原 蛋白酶体 TAP 内质网 MHCⅠ类分子 CD8+T细胞 (CTL)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温州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钟晓芝
7A213
86689910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特点 抗原的处理、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概念、种类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T 细胞
识别的过程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
B淋巴细胞
参入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免疫细胞 重要的专职APC 高表达MHC-II类分子,能摄取、加工抗 原,并将抗原肽- MHC-II类分子复合物 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Th细胞 受刺激后可表达共刺激分子B7-1和B7-2 无吞噬功能,主要通过BCR途径和非特异 性胞饮作用摄取抗原
目前对APC的定义
机体有核细胞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降解 处理为多肽片段,后者与MHCⅠ类分子结 合为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表面,并提呈给 CD8+T细胞。以前曾不将此类细胞归于严 格意义上的APC,而是称其为靶细胞,但 近年亦将其称为APC 所有表达MHC分子并能处理和提呈抗原的 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吞噬作用-细胞非特异性吞入较大颗粒或 分子复合物(如细菌、细胞碎片等)的 过程,仅处于某些特定发育阶段的DC具 有一定吞噬功能 表面捕获-FDC通过FcR和C3bR捕获并滞留 于细胞表面 抗原被DC摄入后,经加工、处理、被提 呈给T细胞 调节免疫应答
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提呈
*强的吞饮作 用
*受体介导的内 吞(FcR/CR/ 甘 露糖受体)
*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APC 细胞内合成的抗原,通过胞质溶 胶途(亦称 MHCI 途径)径由 MHCI 类分子 递呈给CD8+T细胞
Pathogens in Cytosol/Vesicles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
-胞质溶胶途径
-溶酶体途径
内
容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
-胞质溶胶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
-溶酶体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
-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MHC非依 赖性的抗原提呈途径)
抗 原 处 理
(antigen processing)
APC细胞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
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成一定大 小的抗原肽片段,以适合与胞内 MHC分子结合,此过程称抗原加工 或抗原处理
MPS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吞噬消化作用:吞噬颗粒抗原、受体(FcR和C3bR)介导的 内吞、吞饮 杀伤:氧依赖和非依赖机制杀伤和消化病原体 抗肿瘤:直接杀伤、ADCC、激发抗瘤免疫 参与免疫应答 -加工和提呈抗原,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参与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参与免疫调节: -正调:提呈抗原、激发免疫应答、产生IL-1/12,TNF-a -负调:前列腺素、TGF-氧自由基分子 介导炎症反应:吞噬杀伤;分泌各种炎症介质
The components of the proteasome include MECL-1, LMP2, LMP7 These components are induced by IFN- and replace constitutive components to confer proteolytic properties.
免疫调节
* 激活初始T细 胞,启动免疫 应答 *分泌细胞因子, 调节免疫细胞 分化发育 *分泌趋化性细 胞因子,趋化 T/B细胞 *利用未成熟DC 诱导免疫耐受
*吞噬作用
*表面捕获 (FDC) FcR和C3bR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递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递呈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NK
T
B
NK细胞 T细胞
B细胞 淋巴系DC 髓系DC 巨噬细胞
组织中未成熟DC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处理抗原能力强 低水平的MHC 缺乏共刺激分子 递呈抗原能力弱
淋巴组织中成熟DC
- 不再有吞噬能力 - 表达共刺激分子 (B7-1, B7-2) - 高表达MHC和黏附分子 -抗原递呈能力强 -细胞表面标志是CD1a、 CD11c及CD83
抗 原 提 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 理、降解为抗原肽片段并与胞 内 MHC 分子结合,以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T 细胞
识别的过程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二)DC的生物学功能
抗原提呈功能
吞饮作用-细胞吞入液态物质或极微小颗粒的 过程称为吞饮或胞饮。DC能吞饮大量胞外溶液, 并有效摄取低浓度抗原(10-10mol/L)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机制为:大分子物质首 先被细胞膜表面特异性受体识别并与之结合, 经过内化并通过膜囊泡系统完成物质的转运, 包括BCR特异性结合抗原后的内吞、FcγRⅡ、 补体受体、甘露糖受体等介导的内吞作用
几类主要APC的分布及其主要特性
━━━━━━━━━━━━━━━━━━━━━━━━━━━━━ 细胞名称 体内分布 MHC-II FcR C3R Birbeck 颗粒 ───────────────────────────── DC 细胞 滤泡 DC 淋巴滤泡 ++/+ + 并指状细胞 同上,淋巴组织 ++++ 胸腺依赖区 胸腺 DC 胸腺 ++ + ? + 朗罕细胞 表皮粒层及基层 ++++ + + + 胃肠上皮层 间质性 DC 实质性器官间质 ++++ ? ? + 的毛细血管附近 隐蔽细胞 淋巴结输入管 +++ ? ? 单核/巨噬细胞 全身组织,器官 ++/+ + B 细胞 外周血,淋巴结 ++ + + CTL 的靶细胞 全身有核细胞 MHC-I 分子 ━━━━━━━━━━━━━━━━━━━━━━━━━━━━━
血液
单核细胞
组
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织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单核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生物学特征
(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 1. 表面标志 MHC-I/II 类抗原、粘附分子( LFA-1,ICAM-1) 、 共 刺 激 分 子 (B7,CD40) 、 FcR 、 补 体 受 体 (CR1/3/4)、LPS受体(CD14)、CKR等 2. 产生多种酶及分泌功能 -产生溶酶体酶、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氧等 -分泌细胞因子、补体、凝血因子等 -产生前列腺素、白三烯、ACTH、内啡肽等
抗 原 提 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 理、降解为抗原肽片段并与胞 内 MHC 分子结合,以抗原肽 /MHC
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 T 细胞
识别的过程
提呈抗原的来源
*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来源于APC外的抗原,通过溶酶体途径 (亦称 MHCII 途径)由 MHCII 类分子递呈 给CD4+T细胞
B Cells (BCR)Take Up Antigen into Vesicles and Present Peptide B 淋巴细胞 Fragments from Proteins in MHC-II 可通过BCR途径和非特异性胞饮摄取抗原
三 种 APC 细 胞 特 征 比 较
主
要
-B细胞
抗原提呈
树突状细胞
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 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 最大特点-能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 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一)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和种类
多能造血干细胞
髓系前体细胞
淋巴系前体细胞
髓系DC
单核细胞
GM-CSF TNF-a IL-4
中性粒细胞
医学免疫学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主 要 内 容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 将抗原提呈给 T 淋巴细胞的一类 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 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 (accessory cell)
胞质↓被蛋白酶体酶解
抗原肽(含8-13个AA)
↓ 经TAP转运至内质网 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 经高尔基体转运至APC表面 提呈给CD8+T细胞识别
Degradation in the proteasome
Cytoplasmic cellular proteins, including non-self proteins are degraded continuously by a multicatalytic protease of 28 subunits
LMP2 & 7 encoded in the MHC
Proteasome cleaves proteins after hydrophobic and basic amino acids and releases peptides into the cytopla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