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与治疗——积聚
症积的名词解释

癥积的名词解释积癥是中医学中常见的概念,指的是在人体内部的积聚物。
它可以包括痰涎、瘀血、寒湿等各种因素造成的不良物质在体内的滞积。
积癥是中医学诊断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调理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积癥可来源于多种原因,其中之一是外感邪气的侵袭。
比如,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导致体内湿气的增加,进而引发湿邪积聚。
这时,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会受到阻碍,湿气开始与体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形成湿滞。
长期以往,湿气就会滞留在关节、肌肉等部位,形成湿气癥,导致关节痛、肢体无力等症状。
此外,积癥还可能由于内因的累积而形成。
内因可以包括情绪压力、疲劳、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
比如,当我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情绪压力就会不断累积,从而引发体内的阴阳失衡。
阴气受损,阳气被压抑,积聚物就会在体内逐渐形成,引起疾病。
对于积癥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学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信奉“辨证论治”的原则,即通过仔细研判患者的症状、体质以及疾病的发展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中医诊断方法的核心是望、闻、问、切。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以求得出准确的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听取患者的主诉,结合其症状,医生能够判断积癥的病理特征与阶段,以便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治疗积癥的常用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拔罐等。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有着千百年的应用历史,其疗效被广泛认可。
针灸和推拿则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通,达到排解积癥的目的。
而拔罐则可以通过负压作用,加速体内湿气等不良物质的排泄。
除了积癥的治疗,中医还注重积癥的预防。
中医认为,保持身心平衡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因此,中医倡导人们“调节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以增强体质,减少积癥的产生。
虽然中医在积癥的诊治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应该指出的是,中医并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尤其是某些严重的疾病。
中医临床课程:积聚[南开大学]
![中医临床课程:积聚[南开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ba3f3c7a700abb68a982fbc1.png)
Ø 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 久不愈,令人病烦心。 Ø 肺之积名曰息贲, 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
咳发肺壅。
Ø 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 久
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
3、张仲景设立积聚篇,创治疗积聚名方
n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并脉证并治》:“积者,脏病业, 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11
【病机】
1、基本病机:气机郁滞、瘀血内结
寒邪 湿热 痰浊 食滞 虫积
影响气血运行
气机阻滞 瘀血内结
聚证 积证
12
2、病位:主要在肝、脾,久病也可及肾
Ø腹腔内脏腑颇多,本篇所讲主要与肝脾有关,久病及肾 Ø肝主疏泄、主藏血——气滞、血瘀 Ø脾主运化、主统血——食滞、痰湿浊瘀郁滞
3、病性:初起多实,日久则虚实错杂
Ø该案诊断为积证的依据如何? Ø病机分析“肝肾阴伤,湿热瘀郁”的依据如何? Ø周仲瑛教授处方用药的依据如何?
n 2011年3月12日二诊。复查肝纤维化指标示:Ⅲ型前胶原肽
140.26ug/L、Ⅳ型胶原87.62ug/L、透明质酸130.2mg/L、层黏
蛋白正常范围,B超示:慢性肝损害,肝左叶强回声结节,胆
辨 标本 缓急
19
出现血热妄行,气不摄血或瘀血内积而吐血、便血; 因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剧烈呕吐; 因肝胆郁滞,胆汁外溢而出现黄疸等。
2、治疗原则
聚证:重在调气,以行气散结为基本治则; 积证:重在活血,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
邪实
邪实正虚 正虚
《医宗必读·积聚》:“初 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 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 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 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 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 消残,则任受补。”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常用的药物

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常用的药物一、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常用的药物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人类在对抗各种疾病时填补了许多药物的空缺。
药物作为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以下内容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及其常用药物:高血压、心脏病、乙肝和骨质疏松。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会增加心脑血管系统患梗死或出现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治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包括:1. 利尿剂:利尿剂通过减少体内盐分和水分的保留来降低血液容量,从而降低血压。
2.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可减少心脏收缩力和心率,从而降低心脏负担。
3. 钙离子拮抗剂:这类药物通过减少血管收缩而降低血压。
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CEI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血压升高。
三、心脏病心脏病是心脏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的一类疾病。
根据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用于治疗的药物也有所不同:1.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用于控制心动过速和降低心肌负担。
2. ACEI和ARBs:这些药物可以改善心功能并减少心脏负担,对于患有心力衰竭或高血压引起的左室肥厚患者特别有效。
3. 硝酸甘油:它是一种广谱冠脉血管扩张剂,用于缓解胸痛和控制急性冠脉综合征。
4. 利尿剂:利尿剂可用于控制水分潴留并减轻组织因液体积聚而产生的压力。
四、乙肝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感染。
以下是乙肝治疗中的常用药物:1. 干扰素:它可以增加免疫系统对乙肝病毒的反应性,减少病毒复制并降低患者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风险。
2. 核苷酸类似物:如阿德福韦、拉米夫定等,这些药物可直接抑制病毒的DNA合成,并减少肝功能异常。
五、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恶化的一种常见退行性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1. 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这些补充剂有助于维持人体对钙和维生素D的需求,促进骨组织形成与修复。
2. 抗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盐等,可抑制骨质吸收并减慢骨质丢失速度。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
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
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
治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
肝囊肿的年龄规律与治疗方法选择

肝囊肿的年龄规律与治疗方法选择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特征为肝脏内形成囊状的液体积聚。
肝囊肿通常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囊肿可能会增大并引发症状,甚至导致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肝囊肿的年龄规律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肝囊肿的年龄规律肝囊肿的发病年龄可以跨越各个年龄段,但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特点有所不同。
1. 儿童期:在儿童期,肝囊肿通常为先天性,即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形成。
这些囊肿可能是孤立的,也可能伴随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多囊肾等。
儿童期的肝囊肿通常较小,且多数情况下无症状。
2. 青少年期:在青少年期,肝囊肿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在一些遗传性疾病中,如多囊肝病,肝囊肿可能会在这个年龄段出现。
多囊肝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其特征为肝脏内多个囊肿的形成。
这些囊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
3. 成年期:成年期是肝囊肿的高发年龄段。
在成年人中,肝囊肿通常为后天性,即由于肝脏组织损伤或疾病引起的。
常见的后天性肝囊肿包括单纯性肝囊肿和肝包囊。
单纯性肝囊肿是指肝脏内形成的单个或多个囊肿,通常为良性,并且多数情况下无症状。
肝包囊是一种寄生虫感染引起的囊肿,通常由绦虫的幼虫引起。
二、肝囊肿的治疗方法选择对于无症状的小型肝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然而,对于症状明显或囊肿较大的患者,治疗是必要的。
1. 药物治疗:对于肝包囊等由寄生虫引起的肝囊肿,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尔巴endazole和甲苯硫脒。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杀死寄生虫幼虫或减小囊肿大小来缓解症状。
2. 外科手术:对于囊肿较大或引发严重症状的患者,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囊肿穿刺引流、囊肿切除术以及肝移植。
手术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3. 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囊肿较小且位置较为便利的患者。
该方法通过导入射频电流来破坏囊肿壁,使其萎缩。
射频消融术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但其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羊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

羊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羊瘤胃积食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羊在进食过程中吞咽的食物无法正常通过胃肠道,导致羊瘤胃内的食物积聚,引起瘤胃内压增高和血液循环受阻。
这种疾病一旦发作,不仅会影响羊的正常进食和消化,还会导致羊的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羊群的饲养管理者来说,了解羊瘤胃积食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鉴别诊断与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一、发病原因1. 长时间静止进食:羊群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下,进食量过多时,易造成瘤胃内食物积聚。
2. 饲料粗细不合适:饲料粒度过细或过粗,容易导致积食。
4. 群体聚餐:羊群集中进食时,争抢食物容易导致吞食不慎。
以上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羊瘤胃积食的发生,所以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当注意防止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临床症状1. 食欲减退:积食的羊在进食时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不愿进食或者进食量明显减少。
2. 口臭和唾液增多:羊瘤胃积食后会引起口臭和唾液增多的情况。
3.厌食、消化不良:产生这些症状是因为瘤胃内食物积聚,影响羊的正常进食和消化。
4.腹部膨胀:羊瘤胃积食后,瘤胃内食物积聚会导致腹部膨胀。
5. 不规则的反刍:因为瘤胃内食物积聚,会导致羊的反刍不规律。
6. 其他症状:包括发热、腹泻、腹部疼痛等。
以上这些症状出现时,可能表明羊已经患上了瘤胃积食,应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三、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疾病时,医生通常会通过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羊瘤胃积食来说,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鉴别诊断。
1. 临床症状:通过观察羊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患有瘤胃积食。
2. 腹部超声:通过超声波检查羊的腹部,观察瘤胃内是否有食物积聚的情况。
3.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来判断羊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是否存在瘤胃积食引起的生化指标异常。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综合分析,可以对羊的瘤胃积食进行鉴别诊断,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方法1. 饲养管理调整: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当注意合理搭配饲料,避免过浓、过细或者过粗的饲料,合理安排集中饲料和自由饲料的比例,避免长时间静止进食以及群体聚餐等情况。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普通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发表时间:2016-01-27T16:17:11.6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张占军[导读] 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卫生服务中心普通外科在临床医疗中简称普外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一般的综合性医院都会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科室。
张占军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卫生服务中心西藏 854000摘要:普外科的常见疾病在医院日常就诊中发生率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在本文中,作者以急性阑尾炎、胆囊结石、急性胰腺炎、痔等四种普外科的常见疾病为例对普外科常见疾病做出了简要的介绍。
其中内容包括了这四种疾病各自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对应的治疗方法。
对普外科疾病的了解学习重点做出梳理,同时呈现出了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之间的具体联系。
关键词:普外科常见疾病诊断治疗AbstractThe common diseases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in the hospital daily treatment in high incide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four kinds of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acute appendicitis, gall bladder stone, acute pancreatitis, hemorrhoids and so on. 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clinical symptoms, diagnostic methods and treatment of these four disea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o make a comb, while showing a common disease in the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pecific contact.Key words: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common disease diagnosis, treatment目录1.普外科常见疾病简介 32.急性阑尾炎 32.1急性阑尾炎的简介及诊断 32.2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33.胆囊结石 33.1胆囊结石的简介及诊断 33.2胆囊结石的治疗 44.急性胰腺炎 44.1急性胰腺炎的简介及诊断 44.2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45.痔 55.1痔的简介及诊断 55.2痔的治疗 5结论 6参考文献 7普外科常见疾病简介普通外科在临床医疗中简称普外科,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一般的综合性医院都会设立的一个综合性科室,它包括了肝胆胰脾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乳腺外科、烧伤外科、血管外科等等多个分支。
泌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

泌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是什么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
当这个系统出现问题时,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一、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可发生在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任何部位。
症状:1、尿频: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严重时可能每几分钟就要排尿一次。
2、尿急:一有尿意就迫不及待地需要排尿,难以控制。
3、尿痛:排尿时尿道或尿道口有烧灼感、刺痛感。
4、尿液异常:尿液可能变得浑浊,有异味,甚至出现血尿。
5、腰痛:如果感染累及肾脏,会出现腰部疼痛,通常为钝痛或胀痛。
治疗方法:1、抗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体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有头孢类、喹诺酮类等。
2、增加饮水量:多喝水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冲洗尿道,有助于减轻感染症状。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尿道口清洁,勤换内裤,避免不洁性生活。
二、肾结石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在肾脏内异常积聚所致。
症状:1、疼痛:腰部或上腹部突发的剧烈疼痛,疼痛可向下腹部、会阴部放射,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2、血尿:结石在移动过程中损伤尿路黏膜,可引起血尿,通常为镜下血尿,少数为肉眼血尿。
3、排尿困难:如果结石阻塞尿路,可能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出现尿流变细、尿中断等情况。
治疗方法:1、较小的结石(直径小于 06 厘米):通过多喝水、多运动,以及服用排石药物,促进结石自行排出。
2、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结石多由肾结石掉落所致。
症状:与肾结石类似,表现为突发性的腰腹部绞痛,疼痛剧烈难忍,可伴有血尿、恶心、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1、保守治疗:适用于结石较小、症状较轻的患者,方法与肾结石的保守治疗类似。
2、手术治疗:包括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正虚瘀结证
证证状:久病体虚,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 大减,肌肉瘦削,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 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或弦细。 证机概要:癥吉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代表方: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八珍汤补益气血; 适用于气血衰少之证;化积丸活血化瘀,软坚消积, 适用于瘀血内结滞积块。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6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7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一辨证要点 二治疗原则 三证治分类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8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辩虚实: 依据病史长短、邪正盛衰、伴随症状 。 正气未虚,邪实为主 聚证、积证的初期,实证; 积证的中期,虚实夹杂: 邪实正虚 积证的末期,虚证。 瘀结不去,正虚为主
若畏寒肢肿,舌淡白,脉沉细者,加黄芪、附子、肉桂、 泽泻等以温阳益气,利水消肿。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29
【预防调护】
预防积聚的重要措施有: 1 、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冷暖,调畅情志, 以保持正气充沛,气血流畅。 2 、杀灭钉螺,避免感受血吸虫。黄疸、疟疾、 久泻久痢等患者病情缓解后,要继续清理湿热 余热余邪,疏畅气血,调肝运脾, 3 、避免饮 食过量,忌食生冷油腻,防止感寒受冷, 4 、如见湿热、郁热、阴伤、出血者,要忌食辛 辣酒热, 4 、积聚消散,积聚兼有气血损伤者,宜进食营 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气养血, 促进康复。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2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 腹腔内可扪及包块。 • 2、 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邪、或 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等病 史。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3
二:病证鉴别
【诊查要点】
1、 积聚与痞满: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23
(二) 积证
1、气滞血阻证 证状:腹部积块、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 脉弦 证机概要:气滞血瘀、脉络不和,积而成块。 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 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失笑散,偏于活血止痛,适用于癥积,气滞 血 阻,疼痛不适者。 常用药:柴胡、青皮、川楝皮行气止痛;丹參、 延胡索、蒲黄、五灵脂活血散瘀。诸药合用, 有流通气血、止痛消积的功用。
证
证机概要:瘀结不消,正气渐损,脾运不健
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膈下逐瘀汤中在活血行气,消积止痛,适用于瘀血结块,为本 证的主方;
六君子汤旨在调补脾胃,适用于脾虚气弱,运化失健者,可与 上方合用或间服,达到攻补兼施的目的。
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可并服鳖甲煎丸化瘀软坚,兼顾 正气。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24
加减:
( 1 )烦热口干,舌红,脉细弦者,加丹 皮、山栀、赤芍、黄芩等凉血清热;
(2)腹中冷痛,畏寒喜温,舌苔白,脉 缓,可加肉桂、吴萸、全当归等温经祛 寒散结。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25
2、瘀血内结证
证状: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 形体销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背或有血痣赤缕, 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等。
气血蕴结
脉络痹阻
久疟不愈
感染虫毒 久泻久痢
积 证
肝脾不和
脾气虚弱
气血凝滞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营血运行涩滞
#9
二:病机
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 病位:肝脾 病性:初期:邪气壅实,正气未虚,病理性质属实; 中期: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 为虚实夹杂之证; 后期:气血衰少,体质赢弱,则往往转为正虚 为主。 病程、预后:聚证病程短,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 证。 积证病情重 ,预后不良。 演变: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9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初期——————消散
邪实正虚 中期—————— 消补兼施 邪实
后期——————养正除积
正虚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20
三:证治分类
(一)聚证
1、肝气郁结证
2、食滞痰阻证 (二)积证 1、气滞血阻证 2、瘀血内结证
3、正虚瘀结证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痞满是指脘腹部痞塞胀满,系自觉 症状,而无块状物可扪及。 积聚则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不 仅有自觉症状,而且有结块可扪及。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4
2、癥积与瘕聚
症状表现 特征 病位
病证鉴别 2
病程
程度
癥 积
腹内结 块,有 形可征 腹内结 块聚散 无常
瘕 聚
固定 病属 形成 不移 血分,的时 多为 间较 脏病 长 痛无 病在 病史 定处 气分,较短 多为 腑病
4、病后所致:黄疸、胁痛、久疟、感染虫毒 (血吸虫)、久泻、久痢。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8
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脏腑失和
气滞不行
脉络瘀阻 食滞 痰气交阻 气机郁滞 气机郁滞 脉络瘀塞
饮食所伤→脾胃受损→聚湿成痰
虫积 气血
聚 证
寒邪侵袭→脾阳不运 黄疸 胁痛
阴血凝滞
湿痰内聚→阻滞气机
湿浊留恋
湿痰凝滞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5
结束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6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1
思考题
1、积聚的概念及积与聚的区别和联系? 2、积聚的诊断依据? 3、试述积聚的病因病机? 4、积聚的预后和演变? 5、积聚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 6、积聚的证、治、方、药? 7、积证按初、中、末可由哪些证型? 8、治疗积聚要注意哪些方面?为什么?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2
【临证备要】
1、 积按初、中、末,三个阶段,可分为气滞 血阻、瘀血内结、正虚瘀结三个证型,但在临 床中,各个证型往往兼有郁热、湿热、寒湿、 痰浊等病理表现,其中,兼郁热、湿热者尤为 多见。至于正气亏虚者,亦有偏重阴虚、血虚、 气虚、阳虚的不同,临证应根据邪气兼夹与阴 阳气血亏虚的差异,相应地调整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0
【结语】
积聚是腹内结块。 区别:聚是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者,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积是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者,病在血分,是为脏病; 病因:情志、饮食、寒邪积黄疸、虫毒、疟疾、等病后有关; 病机关键:气滞、血瘀、 病变脏腑:肝、脾 辨证要点:辨虚实:聚证多实;积证初期多以实为主,中期消补 兼施,后期应养正除积。 治疗:理气散结:积证初期宜消散,中期消补兼施,后期应养正 除积。 方药:聚证肝气郁结,可用逍遥散、木香顺气丸加减;食滞痰阻 可用六磨汤为主方。 积证气滞血阻,可用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瘀血内结,用膈 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鳖甲煎丸;正虚瘀结,以八珍汤合化 积丸加减。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4
3、 积聚治疗上始终要注意顾护正气,攻伐药
物不可过用。正如《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所说: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聚证 以实证居多,但如反复发作,脾气易损,此时需 用六君子汤加减,以培脾运中。积证系日积月累 而成,其消亦缓,切不可急功近利。如过用、久 用攻伐之品,易于损正伤胃;过用破血、逐瘀之 品,易于损络出血;过用香燥理气之品,则易耗 气伤阴积热,加重病情。要把握好攻与补的关系 及主次轻重,《医宗必读 . 积聚》提出的“屡攻 屡补,以平为期”的原则深受医家重视。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病情 一般 较重 病情 一般 较轻 #15
【诊查要点】
一:相关检查
瘕聚多属空腔脏器胃肠的炎症、痉挛、梗阻 等病变。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大致可做出诊 断,必要时可配合X片、B超等检查。
癥积多位肝脾肿大、腹腔肿瘤、增生型肠 结核,必须结合B超、CT、MRI、X片、结肠 镜。病理组织活检及有关血液检查,已明确诊 断。如积块日趋肿大,坚硬不平,应排除恶性 病变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33
2、 积聚除按气血虚实辩证外,尚需根据 积块部位、脏腑所属综合考虑,结合现代 医学检查手段明确积聚的性质,对治疗和 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如癥积系病毒性肝 炎所致肝脾肿大者,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 可选加具有抗病毒、护肝降酶、调节免疫、 抗纤维化等作用的药物;如恶性肿瘤宜加 入扶正固本、调节免疫功能以及实验筛选 和临床证实有一定抗肿瘤作用的药物。
第四章:肝胆病症
第三节:积聚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1
第三节:积聚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一概念 二文献摘要 三讨论范围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
#2
【概述】
一:概念:
什么是积聚?积聚是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
积聚的区别? 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 是为脏病; 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 是为腹病。 积与聚关系密切,一并论述。
#21
1、 肝气郁结证 主证: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 兼证:攻串胀痛,腕胁胀闷不适, 舌脉:苔薄,脉弦等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腹中气结成块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代表方: 逍遥散加减 —— 疏肝解郁 、 健脾养血 ,适用于 肝气郁结、脾弱血虚者。 木香顺气散加减——疏肝行气、温中化湿,适用于寒湿中阻、 气机壅滞者。 常用药:柴胡、当归、白芍、甘草、生姜、薄荷疏肝解 郁;香附、青皮、枳壳、郁金、台乌药行气散结。 中医内科学——肝疸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