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动画电影中主题思想的表现手法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

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隐喻与批判:《千与千寻》的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引言《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电影,于2001年上映,并荣获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这部电影以少女千寻进入神秘的神灵世界展开故事,通过对人性、社会问题以及自我成长等主题的探讨,深受观众的喜爱。
然而,本片所传递的意识形态话语是否存在隐喻和批判的成分,本文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隐喻的存在在《千与千寻》中,隐喻经常被用来表达复杂的观念和意思。
首先,千寻本身可以被视为日本年轻一代在现代社会中的隐喻。
千寻一开始的形象对应着一个典型的失去自我、困惑的青少年,她在迷失中寻找自己的故事展现出现代年轻人的难题。
通过她与各个神灵的互动,电影探索了如何在迷茫与挑战中找到自己的真实身份。
其次,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可以被视为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的隐喻。
比如,梅诺丸可以被解读为商业化对自然破坏的象征,它不断吞噬人类,使他们失去人性;千千寻的父母被妖怪变成猪,可以看作是对工作狂忽略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批判。
这些隐喻通过神灵和妖怪的形象传达出对社会问题的关切。
在剧情发展中,温泉可以被视为一种涵盖着权力与金钱的隐喻。
千与千寻在电影中的旅途就是通过温泉行业的批判来呈现的。
温泉在电影中被描绘成一个神秘而危险的地方,带有欺骗、肮脏和贪婪的意味。
这可以被视为对当时日本温泉产业的批判,揭示了商业化和人性堕落背后的问题。
二、批判的呈现《千与千寻》中的批判主要体现在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揭示和质疑上。
首先,电影表达了对物质主义的批判。
在电影中,千寻的父母成为猪后,代表了工作狂追求物质利益而忽略家人和社会联系的主题。
此外,电影中的神灵和妖怪都受到了无尽的欲望的困扰,这可以被视为对现代社会对金钱与权力的过度崇拜的批判。
其次,电影通过对人性的展示,提出了人性堕落的问题。
在电影中,一些神灵被描绘成丑陋、肮脏甚至恶心的形象,暗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贪婪。
千与千寻通过拯救他们,展示了关爱和善良的力量,这可以被视为对现实中无视他人利益、冷漠和自私的批判。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

千影千寻影片镜头语言分析《千与千寻》是由宫崎骏执导的一部经典日本动画电影,上映于2001年。
影片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奇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引导观众进入主人公千寻的成长之旅。
以下将从镜头语言的运用、色彩的运用以及剪辑手法入手,对影片进行分析。
首先,影片运用了丰富而精妙的镜头语言来传达情感和叙事。
例如,在千寻入口的那个隧道中,摄像机一开始从上方缓缓下降,在视角上逐渐贴近千寻的身体,与主人公的心理状态相契合,将观众带入了她的内心世界。
这种逐渐靠近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感受到了千寻孤独和不安的情绪。
此外,在情节紧张的时候,镜头会迅速切换,增加了紧张感和快节奏感。
例如,当千寻试图逃离食神的怪物时,千寻的镜头与怪物的镜头快速交替,形成了对比,增强了千寻与怪物之间的对立和紧张感。
其次,色彩的运用在影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部影片的色调偏暗,以暗蓝色和深紫色为主,给人一种神秘、梦幻的感觉。
这种暗调的色彩为影片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观,进一步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同时,色彩还用作情感的表达,例如,在千寻遇到饭爷时,画面的色彩明亮起来,表达了千寻对饭爷的喜爱和希望。
此外,在影片的高潮部分,饱和度更高,色彩更加鲜艳,增加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最后,剪辑手法的运用也为影片增加了节奏感和跳跃感。
例如,在千寻夜晚拿到契约后,剪辑手法急速地切换,来回切换千寻和无脸神的画面,使得观众感到紧张和困惑。
此外,还出现了很多快速的剪辑手法,如拉近镜头、放慢镜头、快速镜头等,增加了影片的活力和节奏感。
这种跳跃的剪辑手法不仅加强了剧情的紧凑和紧张感,还为影片增添了幻觉的效果,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综上所述,通过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色彩的运用和剪辑手法的运用,《千与千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奇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
这些影像语言不仅传达了情感和叙事,还加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情绪共鸣。
影片的成功也得益于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语言,使其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浅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论宫崎骏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宫崎骏是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他以生活的真实感受,通过巧妙的角色设计、丰富的自然意象、夸张的想象与魔幻元素的融合、多元的文化意蕴,创作出带有浓烈的东方人文色彩的动画影片,形成了鲜明艺术特色。
一、丰富朴实的角色塑造人物往往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成功的人物塑造不仅可以推进电影情节,而且更为深化思想主题提供契机。
宫崎骏电影中的主人公可谓是千篇一律,不是几岁的儿童,就是稍长一些的少女,而且外形上无大差别:稍齐的刘海,单纯清澈的眼眸,淡淡的腮红。
但这些普通平实的形象,却在每部电影作品中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性格特色。
如幼稚可人的小梅(《龙猫》)、波妞(《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身上肩负着神圣使命的娜乌西卡(《风之谷》)、桑(《幽灵公主》)、希达(《天空之城》);平凡却勇敢的千寻(《千与千寻》)等,这些女性几乎成为影片故事情节发展的主导者,而男性角色反成为一种陪衬。
这种与传统观念上男尊女卑的性别定位大相径庭的反常规的独特视角与手法,使人物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仅如此,宫崎电影中亦正亦邪的矛盾人物也刻画得栩栩如生。
电影中有不少反面角色,但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凶残、厌恶。
如在多部影片中出现的强盗、海盗,大多平和,小善小恶。
起初,他们会为了某种利益相互追逐、争斗,但在主人公的感染下,逐渐弃恶从善。
《千与千寻》中的汤婆婆和《天空之城》中的海盗婆婆皆爱财如命,唠唠叨叨,外表看起来邪恶,但最终却流露出善良的本性。
对此,高田勋在《爱的火花》中曾这样评价:“正因为是他,才能针对故事的需要为所设定的人物依序添加特别的构思,赋予她们独特的魅力,即使是坏人角色,在不知不觉间也会渐渐去除邪恶的部分。
”此外,在宫崎骏的电影中,我们总会发现各种新奇古怪的小配角,这些小配角成为电影人物中的一大亮点。
如《龙猫》里的龙猫和灰尘小精灵、猫状的公交车,《千与千寻》中的煤炭小精灵、《幽灵公主》中的小树精,他们总是在故事中穿插进来,成群成堆的,很多没有人型的肢体,只有圆滚滚的小身躯;没有一句台词,只有一眨一眨的眼睛表露它们的喜怒哀乐,显得活泼又可爱。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宫崎骏是世界动画界最著名的导演和动画制作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度的情感表现而深受观众喜爱。
本文将从宫崎骏的作品创意、细节处理、情感表达和社会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揭示他的艺术特色。
首先,宫崎骏的作品创意丰富,常常涉及到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他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并通过对自然中生灵的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之情。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大量的自然元素,如鸟类、树木、河流等,这些自然元素材料丰富,鲜活而具象化的描绘使得观众更加容易接受其中的情感表达。
其次,宫崎骏在细节处理方面的精益求精也是他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在作品中对细节的把握非常准确,无论是人物形象的表现还是背景的绘制,都展现出高度的细腻度和精确性。
例如在《千与千寻》中,千寻穿越神秘的隧道进入鬼切温泉饭店,宫崎骏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秘和奇幻的世界,使得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发展,还能够沉浸在独特的视觉享受中。
宫崎骏的作品还以其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名。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内心的挣扎。
他对人物的情感细节的描绘非常深刻,通过绘制人物的眼神、面部表情和动作等,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例如在《龙猫》中,宫崎骏通过描绘两个小女孩对于母亲生病的担忧和对大自然的怀疑,展现了内心的纠结和成长过程。
这种情感的细致表达使得观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的冲突。
宫崎骏的作品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他通过对现实题材的呈现,关注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思考。
他的作品常常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性的探索等问题。
例如在《崖上的波妞》中,宫崎骏通过对人类大规模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的负面影响的描绘,呼吁保护自然环境并思考人类对于生态系统的依赖。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社会现状和人类行为的批判性思考,在激发观众感情的同时,也引发观众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宫崎骏叙事表现手法

4. 音乐和声音设计:宫崎骏非常注重音乐和声音的运用,通过配乐和音效来增强故事的氛 围和情感。他会选择适合场景和情节的音乐,以及使用环境声音和人物声音来丰富故事的表 现力。
宫崎骏叙事表现手法
5. 暗示和隐喻:宫崎骏经常使用暗示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深层次的主题和思想。他会通过 隐喻性的图像、象征性的场景和对话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联想,使得故事更加富有哲理和多 重解读的可能性。
宫崎骏叙事表现手法
宫崎骏是一位著名的日本动画导演和制作人,他以其独特的叙事表现手法而闻名于世。以 下是宫崎骏常用的一些叙事表现手法:
1. 镜头运动和角度选择:宫崎骏经常运用镜头的移动和不同的角度选择来增强场景的戏剧 性和视觉效果。他会使用追踪镜头、旋转镜头和俯瞰镜头等手法,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 到场景的氛围和角色的情感。
2. 剪辑和过渡:宫崎骏善于运用剪辑和过渡手法来切换场景和时间,使得故事的推进更加 流畅和连贯。他会使用跳跃剪辑、淡入淡出和交叉剪辑等手法,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 的发展和人物的关系。
宫崎骏叙事表现手法
3. 动画细节和表现力:宫崎骏注重细节和表现力,通过精细的动画画面和人物表情来传达 情感和故事的内涵。他 加生动和真实。
人性的经典阐释—宫崎骏动漫艺术探析

人性的经典阐释—宫崎骏动漫艺术探析人性的经典阐释—宫崎骏动漫艺术探析导言宫崎骏,一个伟大的动漫导演和制片人,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主题引领了动漫电影的浪潮。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孩子们带来欢乐和快乐,更是给大人们提供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以宫崎骏动漫的作品为线索,对他的艺术探索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展示他对人性的经典诠释。
一、让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宫崎骏动漫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是自然与人的关系。
他以他独特的方式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千与千寻》中,他通过描绘一个神奇的幻想世界,讲述了一个被妖怪怪物困住的女孩的故事。
这部电影展示了自然之间的美妙联系,并告诉我们,人类只有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够找回自己。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龙猫》中。
这部电影讲述了两个姐弟与一个神奇的精灵龙猫共同生活的故事。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丽和龙猫对人类的善意,宫崎骏告诉观众,只有保护和尊重自然,人类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
通过这些作品,宫崎骏让观众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呼吁人类要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传达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宫崎骏动漫作品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是人性的复杂性。
他将人性的光明和黑暗相互交织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们在欢乐和悲伤中对人类的本质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天空之城》中,宫崎骏通过一个幻想世界的背景,展示了人类的欲望和野心。
他带领观众们思考权力和利益的追逐对人性的影响,并警示人们不要过分追求财富和权势。
而在《红猪》中,他通过一个战争背景下的小说家的故事,表达了人性无常的一面。
这部作品告诉观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红猪,指的是内心的恶意,但同时也强调了宽恕和理解的重要性。
通过这样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宫崎骏让观众们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教导我们要理解和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三、关注社会问题及人性的挣扎宫崎骏动漫作品中还经常触及一些社会问题,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面临的挣扎和痛苦。
宫崎骏作品风格解析

宫崎骏作品风格解析
宫崎骏是日本伟大的动画导演、编剧、制片人和插画家,以其深入人心的故事和优美的画风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和人性深厚,风格独特,本文将对其风格进行解析。
1.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
宫崎骏的作品主题通常是人的内心、梦想、成长与救赎。
他善于将现实世界中的不如人意、残酷和无奈,与想象世界中的美好、完美和理想进行对比。
他的角色通常被迫面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通过努力和奋斗扭转不利局面。
2.自然主义风格
宫崎骏对于自然的表现和描绘非常细腻,常常将自然描绘成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角色,给予人们希望和力量。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真实的自然环境,同时在作品中加入了许多神秘而奇幻的元素。
3.细腻描绘细节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细节是非常讲究的。
他在每个场景和画面中的细节描绘无不透露着他深深的情感,这也反映出他对整个作品的细节管理非常重视,他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每一个角色、每一个场景的感情和情感。
4.动画风格华美
宫崎骏的作品的画面风格非常华美。
他善于将动态与静态巧妙融合,
配合音乐和剪辑,使整个画面显得非常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此外,他也擅长在画面中运用元素,比如燃烧的火焰、鼓风机刮起的风和落叶等等。
总之,宫崎骏的作品充满了卓越的艺术性、文化性和人性。
他的作品有着深深的感染力,在他的作品中,每个角色都留下了值得人们铭记的印记,因此也成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对宫崎骏动画主题思想的探析

9 6—— 动漫设计
对宫 崎 骏 动 画主 题 思 想 的 探析
文 /彭诗 云
在世 界动画史上 ,动画人永远都 无法 忽视 的便是被称为 日本 “ 动画界的黑泽明”的宫崎骏 。 他
的动画以固定 的模式及 主题思想 向 日本动画乃至世界动画交出了一份绚 丽多彩 的答卷 。 他的动 画不 仅向人们展现了孩子们 的天真无邪 ,同时也以其独特 的世界观 、价值观 ,引发 了人们对个体生命的
小 和 形 状 要 尽 量 设 计 成 可 用 单 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轻 易 握 持 的形 式 。更 严 重 的 是
参考文献: 【】 1 郑建启 ,李翔 设计方法学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6
有 些 老 人 由于 人 脑下 较 低 位 置 的神 经细 胞 呈 现 萎 缩 而 失去 抑制
功能 ,使某些细胞亢进导 致出现手 、 、头等肢体震颤 、僵直 、 脚 动作减缓或 不能活动 、面部 没有笑容等现象 。因此 ,在老年产 品的设计上 , 应尽量避免复杂的操作过程以及复杂的操作学 习, 并适 当降低操作难度 。
心理变化 , 到 “ 做 以老 人为本” 帮 助他 们克服对现代产品的莫 作者 简介 :何小娟 ,广 东白云学院教 师 , 名恐惧 感。 对老人的需求研究 , 把 作为老年 产品设计的出发点 , 这样我们就 可以通过产品满足他们 的需 求 , 并完成与他们 的情
感 交 流 ,实 现 老 人 的 社 交 需 要 。
四、结 语
由于受 到生 理机能衰退的影响 , 老年人 的心理也随之产生
【 郭云良, 6 1 梅少平, 武文英等 老年病学 北京: 科学出 版社,20 07 【 高焕 民,柳耀泉 ,吕 7 ] 辉等 老年心理学 北京 : 学出版社,2 0 科 0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泽,更曾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二)别具匠心的造型: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以其丰富的造型取胜,临沂地区的龙山文化黑陶造型更是千姿百态,别具匠心。
主要以变化多样的复杂造型为主,简单明了的造型较少,但都端庄典雅、质地细腻润泽。
现馆藏于临沂市博物馆的一件黑陶单把杯(国家二级文物),其造型设计奇特。
口微敛,颈略内曲,饱满圆润的鼓腹,下收为平底,犹如丰满含蓄的少女般亭亭玉立,使其显出秀美韵致的风格。
宽带式把自腹向上弯弧,高出口沿与口内壁相接,如一股清泉由杯中溢出。
弧线与曲线的呼应,形成新的平衡,使其符合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具形式美感,体现当时高超的制陶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意识,是龙山文化时期临沂黑陶杰出的代表作。
(三)同中求异的装饰效果:临沂地区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的装饰在于注重器物质色的薄巧秀美,以简单朴素大方,造型稳重而不失灵巧,整体统一中略加装饰以求变化等特点。
就其装饰效果总体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纹饰,如:临沂地区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的纹饰有而不繁,略加点缀就极其生动,富有韵味。
其装饰纹饰多以弦纹、竹节纹、凸凹纹等最为常见,尤其是竹节纹的制作工艺水平极高。
它是用纯手工在0.5毫米厚的坯体上均匀分布竹节纹,并求得均等的效果。
做工精细规整,且变径处理自然得体,绝无因纹饰分布不当而造成扭曲变形外观缺陷之感。
精美绝伦的竹节纹饰对商周以后的青铜器制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许多的青铜器都采用竹节纹来为其做装饰。
二是附件,临沂地区出土的龙山文化黑陶的附件造型独具特色。
器身一般多将泥条压成平行的条纹,略加以变化进行装饰;有的器身很简单而提梁部却十分精巧别致;尤其是常见的黑陶贴塑鼓钉、盲鼻、捏塑鸡冠耳等别具匠心的装饰工艺令人惊奇和赞叹。
三是镂孔,它是龙山文化黑陶最具特色的一种装饰方法,主要用于蛋壳黑陶高柄杯的腹部及鼎足与豆足上。
虽然临沂地区龙山文化黑陶的装饰镂孔技术运用的不是很多,但就蛋壳黑陶之精品———高柄杯就足以说明其工艺技术的精湛。
其腹部器表布满竖向镂孔,孔与孔排列整齐均和、疏密有致,孔径大小均匀,孔型犹如雨滴下落,更增加其美感。
器物内壁处理也非常的到位,很少有剔除物堆积在器体内部或堵塞锥孔。
每一件蛋壳黑陶作品从内到外都干净利落,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蛋壳黑陶集各种装饰艺术和制作工艺于一身,是古代陶艺的精华。
临沂地区龙山文化黑陶装饰以简洁、朴实为主要特点的,变化多样的装饰手法与丰富的器物形态有机结合,显得协调而又得体。
不仅达到理想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当时工匠较高的审美观。
龙山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新石器时代民族文化发展进步的里程碑,龙山黑陶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
顺着龙山文化史的发展脉络,研究临沂地区黑陶的艺术风格特征,以其独特的造型特征、装饰语言以及选料加工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不仅从考古学的角度乃至提高审美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况且从人们丰富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从美学与生活的融合,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等角度探讨古代陶器,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汲取本民族文化艺术传统营养,以及从本土化工艺借鉴语言样式的可行性和导向性等方面都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1]山谷.走进陶瓷[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
[2]郭青春.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齐鲁文化通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杨永善.陶瓷造型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摘要:宫崎骏的动画作品通过鲜明的表现风格,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而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和反思。
古朴、自然的日本文化、富于浪漫色彩的想象、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无一不透露着他对历史文化的追忆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人类为实现永恒的发展,应该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但提高了作品的品位也使自然和谐的主题思想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宫崎骏;动画电影;主题;和谐;表现手法现在谈到日本动画电影,则离不开日本的动画人师———宫崎骏。
他是日本动画界的传奇人物,可以说没有他日本的动画事业会大大逊色。
他是第一位将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日本三代动画家中,承前启后的精神支柱。
他用自己坚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协的奋斗精神开辟了动画产业的新天地。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虽然经常使用幻想、推理、虚构等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但传承着的无一不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作品中借助细致入微的笔法、恢宏的场面、奇妙的幻想、纯真可爱的童心、环保主义的自然法则和人文关怀等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巧妙地利用生活用品、自然风光、天文现象宫崎骏动画电影中主题思想的表现手法□青岛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孙淑华146和动物配角等,突出自然的美,表达和谐、自然美好的愿望。
并通过影片揭露人性的贪婪,告诫人类和谐共处的生存法则。
一、用超现实的表象,追溯远古文化精髓日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崇尚多神的神道国家。
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相信魂灵的观念根深蒂固。
说神道观念形成了日本人的精神文化,也不言过其实。
几乎每个日本人都信奉神灵的存在,对神灵既敬畏又害怕。
这种思想观念深深地扎根在日本文化的土壤中,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
通过影视作品来折射这种神秘、悠久的日本文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深知日本传统文化的宫崎骏,在他的作品中极力突显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
路旁草丛中古朴的小神像、村头的神社、通晓万物的神秘老者、自由的精灵以及精通巫术的巫婆等都是他作品的常客。
《幽灵公主》便是反映日本古代信仰与传统文化的代表作。
影片讲述的是遭受侵略而移居远方的虾夷族青年阿斯达卡,为了拯救处于危险境地的全村人而被迫远离亲人流浪西方,途中被“幽灵公主”的保护森林、拯救人类的思想所感动,最后经过共同努力,终于解脱凶煞神的诅咒,使被破坏的自然得以恢复的故事。
影片中到处可以看到几千年前日本古代绳纹时代的踪迹。
幽灵公主脸上的土偶面具等原始道;阿西达卡所寄住的偏僻村落的古老习俗,对自然神灵敬慕的传统;五百年前消失的,兼备人类理性和自然的灵性的虾夷民族;掌握通神力量的老巫女等,无不体现着日本古代的神道教的传统和狩猎文化的特质。
并为现代文化塑求文化渊源。
二、巧借陈旧物品,唤起观众共鸣宫崎骏制作的动画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巧妙的利用生活用品,甚至包括那些废弃的不被人看好的东西。
但是恰恰是这些物品使人感到分外亲切、追忆往昔。
甚至每个看过宫崎骏的动画的人都能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抚慰自己的心灵。
比如有人曾这样评价《龙猫》:对于孩子,那是在童年星空下永远不灭的梦,他们在幻想里找到了翅膀和希望;对于成人,那是灰色生涯里红尘眷恋的回头一望,让他们得到甜蜜的安慰和忧伤的怀想。
《龙猫》中小美和姐姐随父亲搬到新居后,那里出现了许多现代城市生活中无法找寻的物品。
比如:人力水井、烂掉底的水桶、摇摇欲坠的柱子;《天空之城》中废弃的铁道、蒸汽机车;最近热播的《悬崖上的金鱼公主》的开始部分,那个被当作垃圾扔到海里的波妞慌乱中藏身的空罐头瓶子;《千与千寻》中岔路口前的神像等等。
这些在大多数人童年中屡见不鲜的,甚至是作为玩具的物品,都成为宫崎骏动画中的主要道具。
使每个观众都能很自然的融入剧情,不由自主地回到童年,成为剧中的主人公。
童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宫崎骏动画王国最重要的布景和探究其灵魂深处的隐蔽视角,主人公年龄大多设定为十岁左右,不仅仅因为这是宫崎骏动画受众的主要年龄,更重要的是宫崎骏的童年经历潜伏着他认识世界的几乎所有答案,宫崎骏一直认为最简单、纯粹、直接的解释是认识人与世界的钥匙,这是童年的力量和智慧。
三、利用大自然中风的神韵,实现飞翔梦想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风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田野上的草和稻穗迎风摇曳,剧中人物的秀发和裙脚迎风飘动,从而使静止的画面产生动感,给静止的事物以生命感,以此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主题。
在宫崎骏的动画世界里。
“飞翔”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他的早期作品《风之谷》、《天空之城》、《龙猫》还是后来的《小魔女宅急便》、《红猪》、《侧耳倾听》、《千与千寻》和新作《悬崖上的金鱼公主》中都出现了利用风而达到飞翔的镜头。
《风之谷》中象征自然的风成了主角,旋转的风车成了生命的延续。
海风吹散了瘴气,拯救了风之谷。
宫崎骏利用风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使主人公借助风力达到飞翔的目的。
如风之谷的主人公娜西卡,《魔女宅急便》中的琦琦,《红猪》中的波鲁克,《千与千寻》中得到小白咒语的千寻,《龙猫》中小美和姐姐,都是借助于风的神奇力量,并与自然融为一体,翱翔于空中,从而实现凭借人类自身力量无法完成的愿望。
也正因为宫崎骏巧妙的利用风,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与主人公和风一起飞翔的空间,所以每次看宫崎骏的动画都能获得一种解放感。
四、通过主人公的悲剧告诫人类自身与美国动画尤其是迪斯尼动画相比较,宫崎骏的动画显得少了几分积极乐观的色彩,而多了几许悲天悯人的感伤情怀。
无论是《红猪》里面那个中年男人的酸涩、《再见萤火虫》中,诚田兄妹的凄苦童年,还是《百变狸猫》中狸猫家园的丧失,《幽灵公主》中人与自然的短暂妥协,都有淡淡的感伤,而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源于日本文化的“物哀意识”来达到告诫现今社会和人类的目的的。
其中表现最深刻的作品要数《百变狸猫》《再见萤火虫》和《哈尔的移动城堡》这三部影片了。
在《百变狸猫》中,一群狸猫原本居住在和平宁静的东京郊区,但人类拓展城市空间的活动,威胁到了它们的生存环境。
为了保卫家园,它们决心与拥有先进科技的人类对抗,复用早已失传的“易容术”,想利用这种幻术来阻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影片告诫人类过度盲目的开发,最终必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
《再见萤火虫》这部电影讲述了在战乱期间,不幸失去父母的14岁的诚田,带着年幼的妹妹节子,寄居在婶婶家。
由于战后物资的匮乏和扭曲变态的人性,使兄妹俩受尽冷眼和责骂。
为找到“快乐家园”,兄妹俩离开婶婶家,住进废弃的防空洞,虽然摆脱寄人篱下的命运,但却整日与饥饿和疾病争斗。
最后因长期的营养不良兄妹俩相继去世。
在黑暗中节子拉着哥哥的手,快乐地吃着糖果,满天的萤火虫欢快地飞舞,仿佛在祝贺他们终于找到了幸福。
“卖火柴的小女孩”般的结局,不得不令人深思,冷淡的人情、残酷的战争与兄妹间的亲情相互交织。
瞬息的快乐和长期的悲情形成强烈对比,由此迸发出的力量,撞击着世人的心。
五、永远不变的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直是宫崎骏的追求。
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居,特别是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推进,人类无视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存在,急功近利,对自然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破坏,使地球处于资源枯竭,鸟兽绝迹,土地147沙漠化的悲惨阴霾中。
而连本应新鲜洁净的空气也密布着浮尘与微粒,使人类自身呼吸困难。
《风之谷》通过清醒、勇敢和真诚的主人公娜乌西卡的行动,制止了人类自相残杀。
通过人虫的最后决战,实现了人与人的和平共处,人与兽的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