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 近代史纲 时间轴
考研政治史纲必背:大事纪年表

考研政治史纲必背:大事纪年表考研中无论是心理学、教育学还是历史学考研,都会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论的考察。
在考研政治五门课程中,史纲是历史跨度很长的一门课程。
它的内容包括近代史纲要、现代史纲要。
同时,这门课程内容也较为庞杂。
博仁教育老师整理考研政治史纲必背:大事纪年表,为考生做简单的梳理方便考生记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侵华),旧民主主义革命拉开序幕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是中国人第一次大规模抗击帝国主义入侵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英国2100 万银元,割香港岛,开放五个沿海口岸通商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产生,产生于帝国主义在华工厂,与他国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工人阶级产生的时间早于资产阶级1844年美国和法国政府在鸦片战争之后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1850年清宣宗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即位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自封天王,建立太平天国政权1853年太平天国征战至长江中下游流域,最终定都天京(江苏南京)并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农民起义运动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华)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对英赔偿白银400万两,对法赔偿白银200万两1859年洪仁玕向天王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这是一部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清政府对英赔款白银850万两,对法赔款白银820万两,俄国以"居中调停〃为名分三次侵占中国土地150多万平方公里1861年清文宗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同治皇帝即位1861年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宫廷政变,抓捕顾命八大臣,夺得最高权力1861年总理衙门(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该机构为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国家翻译部门)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在清恭亲王和地方汉族地主阶级的大力推动下,以“中体西用”为宗旨旨,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和经济技术1875年清穆宗同治皇帝驾崩,光绪皇帝即位1883-1885年中法战争,战后中法签订《中法新约》,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国地位,开放中国大西南门户:广西、云南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年代重要事件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
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024考研史纲时间轴

2024考研史纲时间轴2024年考研史纲时间轴记录了2024年的考研生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和里程碑。
以下是对这些事件的详细记录。
1月:- 1月1日:新的一年开始,考研生们开始进入决胜阶段,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准备。
- 1月10日:各高校开始报名2024年的考研院校和专业选择,考生们纷纷开始填报志愿。
- 1月15日:考研生们开始参加各大机构的模拟考试,以熟悉考试形式和提高应试能力。
2月:- 2月1日:各高校开始审核考生资格和报名信息,确认报名有效的考生名单。
- 2月10日:考研生们开始正式备考,购买参考书籍和资料,制定学习计划。
- 2月20日:考试倒计时30天,考研生们加大学习强度,进行全面复习。
3月:- 3月1日:广大考试机构公布2024年考研成绩查询时间和方式,考研生们开始期待成绩的公布。
- 3月5日:考生们开始集中备战政治、英语、数学等各学科,确保准备充分。
- 3月15日:广大考研生们开始向老师、同学请教复习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 3月25日:各大考试机构陆续公布2024年考研成绩,考研生们通过查询结果得知自己的成绩。
- 3月30日:考研生们开始进行成绩分析,规划下一步的学习和备考计划。
4月:- 4月1日:部分考研生开始进行调剂志愿,以争取更好的录取结果。
- 4月10日:部分高校公布初试成绩的分数线和复试名单,考研生们开始有了详细的录取情况。
- 4月15日:考研生们准备复试面试和考查课程,对于复试内容加强学习。
- 4月20日:各高校陆续举行2024年考研复试,考研生们进入紧张的面试环节。
- 4月30日:各高校公布复试结果和录取通知书,考研生们知道了自己是否被录取。
5月:- 5月1日:各高校开始接收被录取的考研生报到和确认入学手续。
- 5月10日:考研生们开始准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选课和办理课程相关事宜。
- 5月20日:各高校举行开学典礼,迎接新一届研究生的入学。
- 5月30日:考研生们开始正式开始研究生学习,投入到课程和科研工作中。
2019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

2019 考研政治备考:史纲时间轴梳理汇总【1840年—1919 年大事记】一、1840 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为此,农民阶级实行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的先进分子实行了洋务运动,而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了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实行了辛亥革命,这些斗争虽然从不同水准上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但客观上因为敌人力量的强大,主观上各革命阶级的局限性的影响,这些斗争最终都走向失败。
注意:农民阶级——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地主阶级——落后生产关系的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导致的两面性(革命性与妥协性)(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865 年,洋务运动创办当时国内的兵工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3、1885 年冯子材指挥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但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说明中国**** 的社会制度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
4、1895年(1)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标志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转变。
(3) 瓜分中国狂潮由此开始,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4) 甲午战争一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5、1898 年,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开放一定水准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水准的政治权利,促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

史纲时间轴(一)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的意义需要掌握)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武装反抗侵略的斗争。
(今年是2021年,此知识点需要关注)1842年8月:《南京条约》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3年10月:签订《虎门条约》。
1844年: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
1894年:甲午战争,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898年:维新派和守旧派论战。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条约的内容和意义今年需要关注一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开始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1906年:中国同盟会发动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焦点在于要不要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今年是2021年,此知识点需要关注)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律。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目的是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来的《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同年蔡锷发起护国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考研政治历史时间轴事件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事件、文件、运动总结(以时间轴)1840.6-1842.8,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1841年,林则徐编成《四洲志》,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1.5,三元里人民在广州北郊抗击英国侵略军,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的武装斗争。
1843年,魏源变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提出。
1843.7.10,中英签订《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7,中美签订《望厦条约》1844.10,中法签订《黄埔条约》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开始出现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
1851年,洪秀全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农民政权的建立。
1853年,颁布了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通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所以这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1856年9月,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9年,《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洋务运动。
1862年,太平天国运动,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和外国侵略者。
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
1867年美军入侵台湾,高山族人民奋起反抗,1874年,日本侵犯台湾,高山族人民奋起反抗。
19世纪70年代之后,出现早期的维新思想。
代表人: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
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以及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商战”“设立议院”“君民共主”制度。
19世纪70至80年代,“边疆危机”。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轴

考研政治近代史时间轴1、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晚清政府前期与后期签订了1.中英《南京条约》2.中法《天津条约》 3.中日《马关条约》 4.中俄《辛丑条约》) 1)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时期。
2)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到1927年“七一”事变前夕,是民主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两大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变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为一个进步的、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1)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2)1921年中国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3)1927年“七一”事变后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是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与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4)1937年“七七”事变后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是全民族抗战的阶段。
5)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联合政府与人民解放战争的阶段。
考研史纲时间轴一、古代史1、史前时期时间:约前3300-前3000年主要内容: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的生活、生产、文化等。
2、古代文明时期时间:约前3000-前2000年主要内容: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等文明的产生和发展。
3、中世纪时期时间:约前2000-前500年主要内容:欧洲的黑暗时期、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4、文艺复兴时期时间:约14-17世纪主要内容: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对古典文化的重新发现和继承。
5、近代前期时间:17-18世纪主要内容:欧洲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自然科学的进步等。
6、近代后期时间:19世纪初-20世纪初主要内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等。
二、现代史1、两次世界大战时期时间:1914-1945年主要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和影响。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1919年—1949年大事记

考研政治史纲时间轴:1919年—1949年大事记考研政治史纲要谨记时间线,把握历史大事。
新东方网考研频道整理分享史纲时间轴,下面看一看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事:二、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主要矛盾①1919年5月4日—1927年7月15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24年—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这就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②1927年7月15日—1937年7月7日,此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进行了土地革命,这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③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
④1945年8月15日—1949年10月1日,此时中国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共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带领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1946年到1949年的解放战争,这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总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二)重要时间节点及周年纪念1、1919年,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