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课程设计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课程设计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课程设计一、选题背景农业水利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土地水利、灌溉、排水、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

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和人们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农业水利工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是水利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水文学、水文气象学、水利工程概论等。

二、课程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农业水利工程概论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对农业水利工程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根据《农业水利工程概论》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本次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资源的测定和调查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掌握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中所需的相关水文资料。

2. 水文学和水文气象学研究水文学和水文气象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应用,掌握农业水利工程设计中所需的相关水文资料。

3. 灌溉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模式了解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学习现代灌溉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原理,研究水肥一体化模式对灌溉技术的影响和意义。

4. 农业排水掌握农业排水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实地了解农业排水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了解排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5. 水利工程概论和水资源保护学习水利工程概论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了解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了解中国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措施。

四、课程设计步骤1.在实验室或者教室内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模拟练习,了解和使用水文仪器和流量测定仪器等科学仪器;2.实地走访和考察当地的农业水利工程实际,了解现有的灌溉技术和农业排水状况;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考察情况,进行对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建模实验;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撰写相应的课程报告并进行现场展示和讨论;5.结合本次课程设计的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和反思,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实验操作规范和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2.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3.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表现情况;4.课程报告的质量和展示效果;5.现场讨论和互动能力的表现情况。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一.灌区概况与分布(一)灌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本地区三面环河,西起清河,南频卫河,东至禹河;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多在0.0015~0.004 之间。

过去由于卫河南移,在本区的下中部横凿下一道陡坎;同时,入禹河河口西北方形成一凹地和局部高地。

本地区土质肥沃,土壤质地属中粘壤土,微有结构,土壤含盐量为0.02%宜于耕作。

土中粘土含量为10%~15%,孔隙率为44.3%,干容重为1.40t/m , 透水性中等。

地下水埋深为5~15m,水质近于中性(PH=7.4 ),可溶性盐为0.05%。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1.3 毫米,但时间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节性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年最大降雨量为877.7 毫米(1949 年),年最小降雨量为363.3毫米(1963 年),年内降雨变率很大,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0%。

暴雨多发生在八、九月,由于本区土壤透水性较强,且地下水位较深,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径流可与时排除。

多年平均蒸发量970毫米,月平均气温13~16℃,最高气温43℃,最低-10℃,每年12 月下旬开始结冻,元月底解冻。

全区耕地面积约为113000 亩(100 等高线以下),由于南北方向有李家沟纵切而过,把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面积分别为17000 亩和96000 亩。

当地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高粱和谷子等。

全区共分布有四个乡,即前进乡、胜利乡、合作乡和红旗乡。

该区由于干旱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发展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地形和河道水量概况1.地形(1)灌区地形图一张(1/25000);土地利用率为0.9。

(2)李家沟集水面积不大,平时干涸,雨季洪水期流水(3)100 米等高线以上植被覆盖很好,暴雨季节基本无径流汇入本区。

二.灌区用水资料根据邻近地区自然和农业条件相似的灌区作物大面积丰产灌溉经验,以与该区的灌溉试验站试验资料,结合本区具体条件和增产的要求,分析拟定出本区各种农作物中等干旱年(75%)的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表2 中等干旱年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农田水利课设说明书1

农田水利课设说明书1

1. 基本资料1.1 设计地区的地理位置及流域概况设计地区位于太子河左岸,全部面积为7千多公顷。

其中大部分分布在M-B公路以西。

为4千多公顷。

公路以东为2千多公顷。

地区内地形平坦。

一般高程为150~160m。

东北高西南低,地面平均坡度约1/2000。

地区内部北侧和南侧都略高于中部而呈簸箕形。

太子河位于地区北面,过去常因洪水泛滥造成地区内部严重洪水灾害。

由于在地区北部修建了堤防。

已基本消除了洪水威胁。

地区中央有柳壕河自东北向西南流过,将地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承担了区内全部排水任务。

柳壕河河长近14公里,在阳家河滩地处流入太子河。

本区属水分不稳定地区,年内雨量分布极不均匀。

春季雨量少。

又加上正是大风季节,蒸发量大,故常发生春旱现象,特别是在地区南北两侧和东部地势较高地块春旱更为严重。

而在六、七、八月雨量集中。

本地区以发展农业为主,无可开采之矿藏和动力资源。

区内交通方便,主要交通线路有H-D公路。

H市与D市联络公路。

南北穿过该地区。

为地区向其他城市的交通要道。

地区另一公路为M-B公路。

为乡镇通向县城之交通要道。

另外在地区内有很多乡路沟通各大小村庄。

1.2 水文气象条件1.2.1 农业气候特点该区年平均气温为3.3度,7月份最高气温为39.1度,1月份最低为零下41.4度,仅7、8两个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5~9月份农作物生长期之平均气温分别为13.9℃、19.9℃、23.2℃、21.6℃、14.3℃结冻日期一般从11月初开始,区内最大冻深为1.0m,解冻日期从3月末开始,二月末积雪即开始融化,随后地表土壤白天开化,夜间冻结,形成融交替作用,使土壤自然疏松,对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1-1 该区历年各月最高、最低及平均气温统计表月 1 2 3 4 5 6 7 最高温度(℃) 1.4 12.3 19.3 29.6 5.6 39 39.1 平均温度(℃) -20 -15.8 -6 5.7 13.9 19.9 23.2 最低温度(℃)-41.4 -39.4 -29.1 -14 -5.7 3.8 9.6 月 8 9 10 11 12 — 全年 最高温度(℃) 37.8 32 18.8 18.8 6.1 — 39.1 平均温度(℃) 21.6 14.3 -6.4 -6.4 -16.4 — 3.3 最低温度(℃)6-3-31.6-31.6-35.6—-39.41.2.2 降水与蒸发平均年降水量为582.1毫米,但分布不均匀,在6、7、8三个月内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6﹪,其余34﹪分布在其他月份,该地区降雨量资料统计结果如下:表1-2 地区历年降水量各月平均值月 份 1 2 3 4 5 6 7 降水量(mm) 4.6 5.5 11.5 23.4 42.6 99.8 168.6 月 份 8 9 10 11 12 — ∑ 降水量(mm)117.660.830.911.85—582.1从表1-2中数据可以看出: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3.4毫米,5月份为42.6毫米,6月份为99.8毫米,春季降水偏少,容易出现干旱现象。

农田水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农田水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农田水利学第三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农田水利学是农业工程的基础学科之一,涉及农田水系工程学、灌
排工程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论
和实践知识,使其掌握农田水利工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熟悉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方法;
3.能够应用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和工具,进行现代化水土保持
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4.能够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业生产水
平。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农田水利工程概述
1.水文学基础知识
2.农业水文学
3.农业气象学
4.农田水利工程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1。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引言农田水利是指为实现农业生产目标,利用水文地理特征和水循环规律,控制水体运动,调节水分供应,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的综合工程。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新时代农田水利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保证农业水利安全的前提下,强化水资源节约型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田水利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掌握基本理论的重要途径。

本课程设计立足于培养学生对农田水利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农田水利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以下技能和能力:1.掌握农田水利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知识;2.了解农作物对水分需求的规律;3.能够设计和实施农田水利方案;4.能够评价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绿色发展程度;5.具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内容农田水利基本概念1.农田水利的定义和意义;2.农田水利发展历程;3.农田水利的分类和主要内容;4.农田水文地理特征及其对农田水利的影响。

农作物水分需求1.农业生产的水分需求;2.农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规律;3.不同农作物的水分需求量和生长发育对水分的敏感度;4.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田水利方案设计1.农业灌溉方式及其特点;2.农业排水方式及其特点;3.农业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4.农业用水管理和节约;5.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农业水资源的评价与管理1.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2.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3.农业水环境问题的治理。

实践环节1.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2.农业用水计算:结合实际水文数据计算当地农业用水量;3.农田水利方案设计:根据当地水文地理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设计合理、可行的农田水利方案。

课程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期中考试:主要考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验成绩:主要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包括农田水利方案设计和实地考察;3.期末论文: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对农田水利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一定深度的探究。

农田水利学教案

农田水利学教案

系吸水层储水量的变化情况,旱作物的灌溉制度是以主要
根系吸水层作为灌水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并要求该土层
难道储水量能保持在作物所要求的范围内,使土壤的水气
热状况适合作物生长。
1、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灌溉的主要任务就在于调节这个土层内的水分状
况。我们把计划调节和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称为计
划湿润层。计算出其灌水定额、灌溉定额、灌水时间、灌
所需 补充 内容
或 改进 教学 方法
布置 作业
教学 总结
12
授课时间 课题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2.3 作物的灌溉制度 ㈡


学时 2
重点 难点
旱作物确定灌溉制度的制定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时间 安排
复习上次课程内容:提问:灌水定额?
5
讲授新课:
二、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㈠旱作物农田水量平衡基本原理
旱作物使依靠其主要根系从土壤中吸取水分,以满足 其正常的需要。因此,旱作物的水量平衡是分析其主要根 20
15
2.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况
3.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现状
通过此方面的讲授,使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有
较为清晰的认识,明确认识到我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紧
提高对农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热爱农田水利事业的
坚定信心。
二、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20
1、我国水土资源的基本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 28124 亿 m3 ,河川径流量 27115 亿 m3,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 2223m3(2002 年),为世界人均的 1/4, 为日本人均的 1/2,美国人均的 1/5,印尼人均的 1/7,加 拿大人均的 1/50,实际人均占有量更低。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教学大纲

《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1.课程名称、编号课程名称(中文):农田水利学课程名称(英文):Irrigation Projects课程简称(中文):农田水利工程课程编号:032211052.课程简介(1)教学对象教学对象:招收普高生或三校生生源的三年制全日制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

(2)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学时总数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4学时,实践课教学14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为3分。

(3)先修课与后续课学习本课程需先学习《土地资源学》、《测量学》、《土地法规》《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地籍管理》、《土地管理技术》等课程,后续《不动产估价》、《城市规划》课程的学习与本课程相关。

(4)课程主要内容简介农田水利工程是研究灌溉排水的理论和技术、学习各种灌溉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方法的学科。

本学科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课程内容体系为本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内容包括水文基本知识、作物灌溉制度、灌溉渠道系统规划、田间排水系统规划、骨干排水系统规划等。

3.教材、教学参考书选用建议本课程所选教材及参考书以基本概念和实际实践应用为主,通过讲述农田水利灌溉渠道系统规划、田间排水系统规划、骨干排水系统规划等,对土地利用规划与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建议教材选用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统编教材:樊惠芳,农田水利学[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年.建议参考书:[1] 卢荣安主编,农田水利学,华中农业大学教务处,1994年。

[2] 土地整理工程设计,国土资源部,2006年。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1. 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农田水利学是一门专业课,是研究农田水利建设中的规划、治理措施、直接的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学科。

是从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所必备的专业知识。

通过《农田水利学》课程的讲授、作业、习题、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农田水利灌排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收集、分析、应用资料的能力,具有中小型灌区规划设计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绘制规划图和编制设计文件的能力,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灌排区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农田水利学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学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学规划设计农田水利学是农业工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包括灌溉、排水、节水等内容。

其中,喷灌系统是一种现代化的农田灌溉方式,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的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农田的地理条件和土壤水分特点。

地理条件包括海拔高度、气候状况和降水量等因素,这些因素会影响到喷灌系统的设计参数,如喷头间距、喷头喷水量、喷灌频率等。

土壤水分特点则包括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等指标,这些指标会影响到喷灌系统的设计方法,如喷灌量的控制和喷头的布置等。

其次,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和灌溉水质。

农作物的生长需水量是决定灌溉量的重要依据,它与农作物的生长期、种植密度和生长状态等因素有关。

灌溉水质则包括水源的污染程度和灌溉水的化学性质等,不同的水质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喷灌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水质处理或选择适宜的灌溉方式。

再次,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灌溉方式和设施的选择。

喷灌系统可以分为喷洒灌溉和滴灌灌溉两种方式,喷洒灌溉适用于作物生长期较短、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地区,滴灌灌溉适用于作物生长期较长、土壤水分保持能力较好的地区。

在选择喷灌设施时,需要考虑到灌溉效果、设施的投资和维护成本以及农田的管理要求等因素。

最后,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到节水和土壤保育的原则。

喷灌系统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管理来降低水分的损失,例如调整喷头的间距、喷头的喷水量和喷灌频率等。

此外,喷灌系统还可以通过溢流排水和设施排水等方式来控制农田排水,避免土壤侵蚀和水资源的浪费。

总之,农田水利学(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需要综合考虑地理条件、土壤特性、作物需水量和灌溉水质等因素,并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设施来实现节水和土壤保育的目标。

只有合理规划和设计农田水利系统,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和效益,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目的通过对管道灌溉系统(包括喷灌,微灌或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了解灌溉系统设计过程及设计方法,巩固农田水利学的所学内容,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具体要求1管道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原则,掌握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与设计方法;2掌握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规范;3学会收集,分析,运用有关资料和数据;4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喷灌选型与总体规划1.1喷灌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资料收集: 1地形:地面平坦2土壤:沙壤土3作物:苹果树园林,正值盛果期4水源:果园南部井水5气象:灌溉季节多风,平均风速2.5m/s社会经济条件:果园为实验果园,面积95亩,交通方便,电力供应不足;规划设计目的:该果园为实验果园,为发展节水农业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同时综合考虑该区域的地形,土壤气象水文与地质,灌溉对象及社会经济条件,故进行规划设计。

系统选型: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水源类型位置地形地貌地块形状土壤地质降水量灌溉区风速风向对象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者素质动力条件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就目前情况较高,灌水频繁,作物耗水量大,劳动力缺乏,但作为实验果园,管理者素质高有利于喷灌系统的实施,综合考虑后,拟定采用固定使得喷灌系统。

总体规划1吸收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2根据给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经济基础选用合理的灌溉系统1.2喷灌系统的规划设计基本资料某实验果园,园内有一眼机井,动水位距地20m。

该地电力供应不足,为节约用水,拟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地形:地面平坦,最大供水量为60m/h,面积95亩,果树2544株,株距4m,行距6m,园内有十字交叉道路,路边与第一排树的距离南北向为2m,东西向为3。

气象:干旱气候区,灌溉季节多风,月平均风速为2.5m/s,风向多变。

土壤:壤土,冻土层深0.6m水源:机井,最大供水量为h603,水位距地mm/20。

灌溉试验资料:间持水率为32%(占土体,下同),凋萎系数为14%果园允许消耗的水量占土壤有效持水量的25~30%,在需水高峰期,苹果树的需水强度为d6。

mm/主要内容:系统选型与总体规划熟悉设计任务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摘抄规范:6.3灌溉管道系统6.3.1灌溉管道系统可根据地形,水源和用户用水情况,采用环状管网或树枝状管网,其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道应短而直,水头损失小,总费用省和管理运用方便2、管道应布置在坚实的地基上,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或受山洪威胁的地带。

3、固定管道应埋在地下,易损管材必须埋在地下,埋深应不下于60cm,并应在冻土层以下。

4、铺设在地面上的直径不大于100mm的固定管道,应在拐弯处设置镇墩。

两个镇墩之间的管道应设置伸缩节或柔性接头。

5、各级管道进口必须设置节制闸,分水口较多的输配水管道,每隔3-5个分水口应设置一个节制闸;管道最低处应设置排水阀。

6、水泵出口处设置逆止阀。

7、管道的驼峰处或长度大于3km但无明显驼峰的管道中段安装排气阀。

10.2喷灌系统10.2.2管道式喷灌系统的用户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用户系统的喷灌面积必须集中连片,且不宜小于5hm2,各点的工作压力差应在喷头允许压差范围内。

2、用户系统配水点位置,应有利于缩短输配水管网长度。

3、喷灌支管应平行耕作方向布置,地形高差较大时,支管可垂直等高线布置。

4、用户系统范围内实行轮灌,轮灌周期宜为5-10天,每天净喷灌时间不宜少于12h.主要内容:喷头、灌水器或给水栓的选择与布置一、规划和设计1、喷灌系统选型工程应根据因地制宜原则,综合考虑以下因素选择系统类型水源类型位置、地形地貌、地块形状、土壤地质、降水量灌溉区风速、社会经济条件、生产管理体制、劳动力状况及使用者素质、动力条件。

由于该果园为盛果期的苹果树,经济价值较高、灌水频繁,作物耗水量大、劳动力缺乏、综合考虑后采用固定式喷灌系统。

2、喷头的选择和组合间距喷头的选择包括:喷头型号、喷嘴直径和工作压力的选择,在选定喷头之后,喷头的流量、射程等性能参数也就随之确定。

喷头选择由于灌区月平均风速为2.5m/s 相对较大运行方式为多支多喷头同ZY 系列部分喷头性能参数(摘抄自《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 型号 接头型式 喷嘴直径 工作压力 喷头流量 喷头射程 ZY-2 1(内)管螺纹7.0mm 250kpa 2.91h /m 318.21m该灌区多风且风向多变,以减小风的影响采用全圆喷洒喷头组合形式为正方形。

支管间距,喷头组合间距见表。

设计风速 m/s 组合间距 垂直风向 平行风向 0.3~1.6 (1~1.1)R 1.3R 1.6~3.4 (0.8~1.0)R (1.1~1.3)R 3.1~5.4 (0.6~0.8)R (1.0~1.1)R 当风速为1v =1.6m/s 时,1L =1.0R=1.0m 2.182.18=⨯ 66.232.183.13.11=⨯==R b m当风速为1v =3.4m/s 时,2L =0.8R=0.8m 56.142.18=⨯ 02.202.181.11.12=⨯==R b m在设计风速v=2.5m/s 情况下,支管上喷头间距和支管间距风别为m L L v v v 38.16)56.142.18(6.14.36.15.22.18)(v -L L 211211=-⨯---=---= m b b v v v 84.21)02.2066.23(6.14.36.15.266.23)(v -b b 211211=-⨯---=---= 根据上述结果,取L=18m, b=20m 。

三、 校核雾化指标不同作物的适宜雾化指标(摘抄自《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作物种类W h 蔬菜及花卉4000~5000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果树 3000~4000 牧草、饲料作物、草坪2000~3000W 35717250100100h =⨯==dh p实际雾化指标在适宜雾化指标范围内,因此喷灌雾化指标满足要求。

四、 校核喷灌强度土壤类别 允许喷灌强度值mm/h 砂土 20 砂壤土 15 壤土 12 壤黏土 10 黏土 8 风系数k W =1.0已知:L=18m b=22m 。

则喷头的有效控制面积为23602018b L m A =⨯=⨯=有效h AK pW/m m 875.636085.091.210000.1q 1000=⨯⨯⨯==ηρh /mm 15875.6=<=允许ρρ设计喷灌强度小于允许喷灌强度,因此喷灌强度满足要求。

主要内容:计算灌溉制度与工作制度一、 灌溉制度1、 计算果园的灌水定额,设其计划湿润层深度为50cm,则:砂壤土:田间持水量(12%~22%) 取%20=田β计划湿润层:40~60cm 取H=50cm 适宜土壤含水率:(70%~90%)田β土壤干密度:1.0g/cm灌水定额:)(1000m 21ββγ-=H%)65%20%85%20(5.00.11000⨯-⨯⨯⨯⨯=128.26=2、 灌水周期设计需水强度为6mm/d ,则灌水周期:d e 35.46128.26m T ===为方便管理,实际灌水周期应取整数,所以灌水周期取为4d 。

实际灌水周定额为 2464m =⨯=设一次灌水所需时间t 可按下式确定:h m 53.3875.624t ==ρ设同时工作的喷头数(N 喷头)可按下式计算:8.1212453.3201866795N m =⨯⨯⨯⨯=⨯⨯=C T t S S A l 设喷头个取同时工作的喷头数为12个根据实际情况,全喷罐区总共包括12个轮灌组,每天工作3个轮灌组,每天工作总时间为11h 。

时间 轮灌组 轮灌组中的喷头 喷头数 第一天 第一组 1支、2支 12 第二组 3支、4支 12第三组 5支、6支 12第二天 第一组 7支、8支 12第二组 9支、10支 12 第三组 11支、12支 12第三天 第一组 13支、14支 12第二组 15支、16支 12 第三组 17支、18支 12第四天 第一组 19支、20支 12第二组 21支、22支 12 第三组 23支、24支、25支 10主要内容:水力计算与管道计算一、 管材的选择管材的选择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1、从喷头性能参数表查的喷头流量为2.91m 3/h ,工作压力为250kpa 。

2、支管、干管的流量及管径选择 有经验公式:当Q<120 m 3/h ,D=13Q ; 当Q>=120 m 3/h ,D=11.5Q ;D 为管内径(mm )支管:Q 支=n q=46.1791.26=⨯= m 3/h<120 m 3/hD 支=13支Q =13mm 32.5446.17=⨯根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选管外径d=63mm ,壁厚为0.8mm 的硬聚氯乙烯管。

干管:Q 干=n •q=92.3491.212=⨯= m 3/h<120 m 3/hD 支=13干Q =13m m 82.7692.34=⨯根据《喷灌工程技术规范》选管外径d=90mm ,壁厚为1.2mm 的硬聚氯乙烯管。

二、水力计算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由《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得:bmf dLQ f =h 管材 f m b 钢筋混凝土管糙率 n=0.013n=0.014 n=0.0151.312610⨯2.00 5.33 1.516610⨯2.00 5.33 1.749610⨯ 2.00 5.33 旧钢管、旧铸铁管6.25510⨯1.90 5.10 硬塑料管 0.948510⨯ 1.77 4.77 铝合金管0.861510⨯1.744.74L=268mm d LQ f F b m 3.46.8792.3426810948.058.0H 77.477.15f =⨯⨯⨯⨯=•=。

2、 计算典型支管沿程水头损失m d LQ f F b m 949.14.6146.1710210948.0432.0H 77.477.15f =⨯⨯⨯⨯=•=。

3、 计算干管的局部水头损失:m j 43.0%103.4%10H h f =⨯=•=干4、 计算支管的局部损失:m 20.0%10949.1%10h h f j =⨯=•=支因此总损失:支干j j f f w h h H h h +++=m w 88.620.043.0949.13.4h =+++=喷头水头损失:m h w 688.0%1088.6h %10=⨯=•=喷三、水泵扬程的确定已知喷头工作压力为a p kp 250h =,即相当于h=25m 的水头,取管道埋深为0.7m(应该地冻土层深度0.6m) 水泵的设计扬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