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作业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作业题()

09水利水电2班马守斌09031050471.用水量平衡方程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基本资料】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E=400m3/亩,设计降雨量p=120mm,降雨有效利用系数 =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5m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1=0.3m,后期H2=0.8m。
土壤孔隙率n=45%(占土壤体积百分数),田间持水率θFC=75%(占空隙体积百分比)。
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的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量皆达到田间持水量,收割时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要求】用水量平衡原理方法,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解:由水量平衡方程:W t-W0=W T+P0+K+M-ETW t=667nH2θ=667×0.45×0.8×0.75×0.8 ×1000/667=216mmW0=667nH1θ=667×0.45×0.3×0.75×1000/667=101mmW T=667(H2-H1)n0θ=667×(0.8-0.3)×0.45×0.75×1000/667=169mm P0=α×P=0.8×120=96mm;K=35×1000/667=53mm;ET=400×1000/667=600mm;M=397mm则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M1=397÷1000×667=265(m3/亩);2.水稻灌溉制度计划【基本资料】根据南方某地方灌溉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早稻设计年各个生育期阶段需水量,以及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及渗透强度见表1-2-6。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设计年(1998年)早稻生育期降雨量见表1-2-7, 80cm 口径蒸发皿月水面蒸发量情况见表1-2-8。
表1-2-6 早稻各个生育阶段需水量,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及渗漏强度表1-2-7 1998年早稻生育期降雨量单位:mm表1-2-8 1998年80cm口径蒸发皿月水面蒸发量【要求】采用列表法设计中等干旱年该地区早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解:表一逐日降水量计算表表二旱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表早稻生育期设计灌溉制度表3.棉花灌溉制度设计【基本资料】设计年为中等干旱年,在棉花生长期渗入土壤的降雨量,见表1-2-12。
农田水力学作业答案

农田水利学作业1、用“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的需水量(1)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4月至8月80cm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见表1-1。
(2)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α值及日渗漏量,见表1-2。
表1-1 某地蒸发量(E0)的观测资料表1-2 水稻各生育阶段的需水系数及日渗漏量1解:(1)各月日蒸发量4月日蒸发量ET04=182.6/30=6.09 mm/d5月日蒸发量ET04=145.7/31=4.7 mm/d6月日蒸发量ET04=178.5/30=5.95 mm/d7月日蒸发量ET04=198.8/31=6.41 mm/d(2)由ET=αET0,计算各生育阶段的蒸发量如下表:22、设计春小麦灌溉制度西北内陆某地,气候干旱,降雨量少,平均年降雨量117mm,其中3~7月降雨量65.2mm,每次降雨量多属微雨(5mm)或小雨(10mm)且历时短;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且矿化度大,麦田需水全靠灌溉。
土壤为轻、中壤土,土壤容重为1.48t/m3,田间持水量为28%(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计)。
春小麦地在年前进行秋冬灌溉,开春解冻后进行抢墒播种。
春小麦各生育阶段的田间需水量、计划湿润层深度、计划湿润层增深土层平均含水率及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如表2-1所列。
据农民的生产经验,春小麦亩产达300~350kg时,生育期内需灌水5~6次,灌水定额为50~60m3/亩。
抢墒播种时的土壤含水率为75%(占田间持水量百分数计)。
表2-1 春小麦灌溉制度设计资料表解:(1)灌区地下水埋藏深度大于3m,因而可忽略地下水补给量K。
34(2)根据各旬计划湿润层深度H 和计划湿润层允许最大、最小含水率求出土层允许储水量上限W max 和下限W min ,并绘于灌溉制度设计图上(max max 667W H γθγ'=⨯⨯⨯水, min min 667W H γθγ'=⨯⨯⨯水)。
(完整版)农田水利学试题四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姓名年级专业学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农田水分状况:2.容水度:3.灌溉模数:4.参照作物需水量:5 .灌溉方法: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叫作物需水量?A、灌溉作物所需满足的蒸发蒸腾量。
B、实际生长条件下作物的植株蒸腾量与棵间蒸发量之和。
C、生长在大面积上的无病虫害作物,在最佳水、肥等土壤条件与生长环境中,取得高产潜力所需满足的植株蒸腾和棵间蒸发之和。
D、土壤水分充足,地面完全覆盖、生长正常、高矮整齐的开阔绿草地的蒸发蒸腾量。
2.农田土壤水分存在的基本形式可分固态、液态和汽态三种形态。
液态水按其运动特性又可分为()、()、及()3类。
A、吸着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B、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点和凋萎系数。
C、汽态水、吸湿水、薄膜水。
D、重力势、压力势、基质势。
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哪四个方面?()A、作物种类、作物品种、作物生育期及作物产量。
B、气象条件、土壤特性、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C、土壤含水量、灌溉条件、作物性状及农业耕作措施。
D、降水、日照、土壤特性、及作物性状。
4.田间灌水均匀度是指()?A、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B、灌溉水湿润土壤的平均深度。
C、灌溉水流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时间。
D、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灌溉水量。
5. ()叫作物需水关键期?A、作物最需要灌水的生长时期。
B、作物生长最关键的生育阶段。
C、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生长阶段。
D、水分亏缺对作物产量影响最敏感最严重的生育时期。
6.作物需水的模比系数是()?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D、作物各生育阶段需水量的大小。
7. ()叫作物系数Kc?A、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规律。
B、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百分比。
C、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的大小。
D、作物系数Kc 是作物本身生理学特性的反映,它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期、作物群体叶面积有关,Kc = ETc/ETo。
农田水利学课外作业

《农田水利学》习题绪论问答题1、简述我国水资源状况扩其特点。
2、简述我国古代四大灌溉工程,其中哪两个灌溉工程至今在发挥作用?3、我国农田水利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4、简述农田水利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需不模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农田水利学-作业旱作物灌溉制度的制定-作业

习题11.1 基本资料已知:冬小麦产量为400kg/亩,需水系数为1.25m3/kg;冬小麦生育期及各生育期需水模系数见表2-1表2-1 冬小麦生育期及各生育期需水模系数1.2 要求1.计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田间需水量;2. 计算冬小麦各生育期田间需水量及累积田间需水量;3.计算日平均需水量习题22.1 基本资料1、某灌区种植双季晚稻。
设计年水稻生育期降雨量见表2-1;表2-1 设计年水稻生育期降雨量2、设计年全生育期需水系数为1.4,水面蒸发量E80=368mm,稻田日渗漏量为1.5mm/d;3、根据灌区排水条件等,拟采用浅灌深蓄灌水方法。
水稻生育期、需水模系数及淹灌水层上下限、雨后允许最大蓄水深度见表2-2。
表2-24、泡田定额为70m3/亩,泡田末期(7月31日24点)天面水层为35mm,分蘖期末要求晒田5天,晒田后复水定额按30 m3/亩计。
2.2 要求利用浅灌深蓄法列表设计水稻灌溉制度。
习题3棉花灌溉制度的设计-----图解法3.1基本资料1.南方某地区种植棉花,生育阶段为4月下旬到11月上旬。
2.该区土壤为粉壤土,湿润层范围内平均土壤空隙率为48%(占土壤体积百分数),田间最适宜含水量的上下限(占空隙的百分数)分别为88%和61.6%,因进行了播前灌,播种时计划湿润层土壤蓄水量为102m3/亩。
3.棉花生育阶段的起止日期,各生育日阶段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及需水量模比系数列于表表3-1 棉花各生育阶段资料生育阶段幼苗期现蕾期开花结铃期吐絮期起止日期(日/月)21/4—16/6 17/6—28/7 29/7—26/8 27/8—6/11模比系数(%)18 30 24 28地下水补给系数(%)10 20 22 25计划湿润层深(m)0.4—0.5 0.5—0.6 0.6—0.7 0.74.根据当地农业技术条件,计划亩产籽棉120公斤,根据试验资料,该地区棉花的需水系数K=2.67 m3/kg。
5.地下水补给量按生育期需水量的百分数计算,各阶段利用系数列于表3-16.中等干旱年(相应于降雨频率为75%),棉花生育期各旬降雨量列于表3-27.次降雨有效利用系数列于表3-33.2要求1.按土壤水量平衡原理,用图解法确定棉花在中等干旱年的灌溉制度,并提交计算说明书,灌溉制度图解图和灌溉制度表。
农田水利学作业题()

农田水利学作业题()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09水利水电2班马守斌 09031050471.用水量平衡方程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基本资料】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E=400m3/亩,设计降雨量p=120mm,降雨有效利用系数s=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5m3/亩,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H1=0.3m,后期H2=0.8m。
土壤孔隙率n=45%(占土壤体积百分数),田间持水率θFC=75%(占空隙体积百分比)。
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的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量皆达到田间持水量,收割时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要求】用水量平衡原理方法,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
解:由水量平衡方程:W t-W0=W T+P0+K+M-ETW t=667nH2θ=667×0.45×0.8×0.75×0.8 ×1000/667=216mmW0=667nH1θ=667×0.45×0.3×0.75×1000/667=101mmW T=667(H2-H1)n0θ=667×(0.8-0.3)×0.45×0.75×1000/667=169mm P0=α×P=0.8×120=96mm;K=35×1000/667=53mm;ET=400×1000/667=600mm;M=397mm则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M1=397÷1000×667=265(m3/亩);2.水稻灌溉制度计划【基本资料】根据南方某地方灌溉试验站多年观测资料,早稻设计年各个生育期阶段需水量,以及田间允许水层深度及渗透强度见表1-2-6。
根据当地气象资料,设计年(1998年)早稻生育期降雨量见表1-2-7, 80cm口径蒸发皿月水面蒸发量情况见表1-2-8。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农田水利学平时作业三答案

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农田水利学平时作业三答案一、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农田水利学平时作业三单选题答案1、古书记载最完整的枢纽工程是秦朝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的A、沟皿B、京杭大运河C、都江堰D、芍陂学生答案:C2、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是A、灌溉渠道设计流量B、渠道净流量C、作物灌溉定额D、渠道损失流量学生答案:A3、灌溉系统堵塞可以采用酸液清洗的处理方法,这种酸液应使用A、36%的硝酸B、36%的硼酸C、36%的硫酸D、36%的盐酸学生答案:D4、渗灌技术中,渗水管的埋设深度要在A、20cm以下B、30cm以下C、40cm以下D、10cm以下学生答案:C二、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农田水利学平时作业三多选题答案1、以下是喷灌的分类的是A、移动式喷灌系统B、固定式喷灌系统C、半固定式喷灌系统D、行走式喷灌系统学生答案:A;B;C三、2024年春江苏开放大学农田水利学平时作业三判断题答案1、拟订旱地作物灌溉制度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适宜含水率、允许最大含水率、允许最小含水率、有效降雨量、地下水补给量、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等,水稻灌溉制度确定是以淹水层深度变化为依据。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2、沟灌技术要素有灌水沟间距、灌水沟坡度、灌水沟长度。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3、最小流量可校核对下一级渠道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等。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4、微灌包括喷灌、滴灌(地表与地下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小管出流灌)、重力滴灌、渗灌几种灌溉形式。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5、农作物灌溉制度主要的内容包括灌水时间、灌水次数、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6、渠道的灌水工作方式分为轮灌和续灌两种。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7、地面灌水方法中,畦灌的技术要素有畦面坡度、畦长、畦宽、畦流量、改水成数。
A、正确B、错误学生答案:A8、选择喷灌系统时应不必考虑作物种类、耕作方式因素。
农田水利学(习题四)5篇范文

农田水利学(习题四)5篇范文第一篇:农田水利学(习题四)【习题九】续灌渠道流量的推算基本资料:某干渠下有3条支渠皆实行续灌,如下图所示。
干渠OA段长2.5km,AB段长2km,BC段长1.5km。
支一毛流量3m3/s,支二毛流量2.5m3/s,支三毛流量2 m3/s。
干渠沿线土壤透水性中等(A=1.9,m=0.4),地下水埋深介于2.0—2.5m之间。
o干A支一渠B支二C支三渠道布置示意图要求:计算干渠各段的设计(毛)流量。
【习题十】土质渠床渠道断面的水力计算基本资料某渠道设计流量Q=3.0m3/s。
灌溉水源取自河流。
该河在灌溉季节水流含沙量ρ=0.5kg/m3,泥沙为极细的砂质粘土;加权平均沉降速度为ω=2mm/s。
渠道沿线土壤为重粘壤土,地面坡度为1:2500左右。
渠道按良好的质量施工及良好的养护状况设计。
要求:设计渠道的断面尺寸。
第二篇:农田水利学一大题:名词解释1、渠系水利用系数:灌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2、农田水利:水利工程类别之一,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各种水利工程技术措施调节和改变农田水分状况以及地区水资源不平衡状况,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3、农田水利学: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情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以消除农田水旱灾害,利用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门科学。
4、农田水分状况:指农田土壤水、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状况及与其相关的养分、通气、热状况。
5、田间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田间的有效水量和未级固定渠道放出水量之比6、渠道水利用系数:某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7、灌溉水利用系数: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8、重现期: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为该暴雨的重现期9、全面灌溉:灌溉时湿润整个农田根系活动层内的土壤,传统的常规灌水方法都属于这一类。
10、局部灌溉:灌溉时只湿润作物周围的土壤,远离作物根部的行间或棵间的土壤仍保持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 【农田土壤有效含水量的计算】某平原农田,1m 深内土质为壤土,其空隙率为47%,悬着毛管水的最大含水率为30%,凋萎系数9.5%(体积),土壤容重1.4 t/m3,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7m 处,土壤计划湿润层厚度为0.8m 。
计算土壤计划湿润层中有效含水量的上、下限,要求:(1)分别用m3/亩,m3/hm2和mm 三种单位表示结果;(2)将含水率转换为以干土重的百分比及用空隙体积的百分比表示。
2. 【土壤入渗水量的计算】某土壤经测定,第一分钟末的入渗速度i 1=6mm/min ,a=0.4。
求:运用土壤入渗经验公式计算30min 内的入渗量,平均入渗速度,及第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
解:把i 1=6,i f =0.4,t=1代入
i=S 2t −1
2+i f 解得
S=11.2
把S=11.2,t=30, ,
i f =0.4代入I=S t 12
+i f t 得I=11.2x 3012
+0.4x30=73.34mm. 平均入渗速度v=73.34/30=2.44mm/min. 30min
末的瞬时入渗速度i 30=S 2t −12+i f =11.22x 30−
1
2+0.4=1.42mm/min.
第三章 作物需水量和灌溉用水量
1. 用“以水面蒸发为参考的需水系数法”求水稻的耗水量。
基本资料:(1)某地根
解:各阶段蒸发耗水总量 返青期:0.784x(182.630
x5+
145.731
x3)=34.91mm
分蘖期:1.06x
145.7
31
x25=124.55mm
拔节孕穗期:1.341x(145.731x3+
178.530
x15)=138.59mm
抽穗开花期:1.178x(178.5
30x15)=105.14mm
乳熟期:1.06x
198.831
x10=67.98mm 黄熟期:1.133x
198.831
x9=65.39mm
各阶段渗流总量
返青期:1.5x8=12mm 分蘖期:1.2x25=30mm 拔节孕穗期:1.0x18=18mm 抽穗开花期:1.0x15=15mm 乳熟期:0.8x10=8mm
2. 用“以产量为参考的需水系数法”求棉花的耗水量。
基本资料:
(1)棉花计划产量:籽棉300kg/亩。
(2)由相似地区实验资料得,当产量为籽棉300kg/亩时,棉花需水系数K=1.37m3/kg。
3. 用(1979年修正的)彭曼公式求潜在腾发量从而计算作物需水量。
已知:
(1)华北平原某站位于东经115°03′,北纬38°41′,海拔高度40.09m。
该站的多年平均气象资料如表2-3-1。
(2)该站的冬小麦作物系数Kc值如表2-3-2。
(3)该站的棉花生育期为:4月23日播种,10月20日收割,共181天。
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为0.751。
(4)该站的夏玉米生育期为:6月21日播种,9月28日收割,共100天。
全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为0.838。
要求:(1)计算潜在腾发量Ep ; (2)计算作物需水量E 。
4. 冬小麦播前灌水定额计算。
已知:(1)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H=0.8m ; (2)土壤平均孔隙率n=41.3%(占土体);
(3)土壤田间持水率θFC =75.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4)播前土壤含水率θ0=48.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解: 亩/5.59/8922.89%)48%75(%3.418.0)(M 330m ha m mm Hn FC ===-⨯⨯=-=θθ
5. 用水量平衡方程式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的灌溉定额M2。
已知:某灌区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E=380m3/亩,设计降雨量P=150mm,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0.8,全生育期地下水补给量K=30m3/亩。
生育初期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取0.3m,后期取0.8m。
土壤孔隙率n=48%(占土体),田间持水率θFC=70%(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比)。
在冬小麦播前进行灌溉,灌后使土壤最大计划湿润层范围内的含水率皆达到田间持水率,收割时可使土壤含水率降至田间持水率的80%。
解:
W r=667(H2−H1)nθ=667x(0.8−0.3)x48%x70%=112.056m3/亩
P0=150x0.8=120mm=80m3/亩
K=30m3/亩
ET=380m3/亩
W t=667x0.8x48%x70%x80%=143.43m3/亩
W0=667x0.3x48%x70% =67.23m3/亩
把以上数据代入W r+P0+K+M−ET=W t−W0解得M=234.144m3/亩
第五章灌溉渠道设计
1. 【渠道水利用系数与渠系水利用系数的计算】某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
上级渠道长3.0km。
自渠尾分出两条下级渠道,长皆为1.5km。
下级渠道的净流量为Q下净=0.3m3/s。
渠道沿线的土壤透水性较强(A=3.4,m=0.5),地下水埋深为5.5m。
计算(1)下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道水利用系数;(2)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道水利用系数。
解:(1)σ
下=A
100Q
n下
m
= 3.4
100x0.30.5
=0.062
Q l下=σLQ n下=0.062x1.5x0.3=0.0279m3/s
Q g下=Q l下+Q n下=0.0279+0.3=0.3279m3/s
ηc下=Q
n下
Q g
=0.3
0.3279
=0.915
(2)上级渠道净流量Q n上=0.3279m3/s
σ上=A
100Q
n上
m
= 3.4
100x0.32790.5
=0.059
Q
l上
=σLQ n上=0.059x3.0x0.3279=0.058m3/s
Q
g上
=Q l上+Q n上=0.058+0.3279=0.3859m3/s
ηc上=Q
n上
Q
g上
=0.3279
0.3859
=0.850
2. 【续灌渠道流量的推算】某干渠有3条支渠皆实行续灌,如图示。
干渠OA段
长2.5km ,AB 段长2.0km ,BC 段长1.5km 。
支一毛流量为3.0m 3/s ,支二毛流量为2.5m 3/s ,支三毛流量为2.0m 3/s ,干渠沿线土壤透水性中等(A=1.9,m=0.4),地下水埋深界于2.0~2.5m 之间。
计算干渠各段的设计(毛)流量。
解:57.0,435.0r 5.20.2==∴-=BC OA r ,地下水埋深
OA:
s
m L r Q Q Q A
s m Q Q Q OA OA OA OA OA m
OA OA OA OA /64.7)5.20085.0435.01(57.7)1(0085.0100,/57.7331=••+⨯=+===
=+=σσ净毛净
支毛净
AB:
s
m L r Q Q Q A s Q Q Q AB AB AB AB AB m AB AB
OA AB /57.4)20104.048.01(524.4)1(0104.0100,/m 524.433
2=••+⨯=+====+=σσ净毛净
支毛净
BC:
s
L r Q Q Q A s Q Q BC BC BC BC BC m BC BC
BC /m 02.2)5.1014.057.01(2)1(014.0100,/m 233
3=••+⨯=+=====σσ净毛净
支净
4. 【土质渠床渠道断面的水力计算】某渠道设计流量Q= 3.0m3/s ,水源为河流。
灌溉季节水流含沙量为ρ=0.5kg/m3,泥沙为极细的砂质黏土;加权平均沉降速度为ω=2mm/s 。
渠道沿线土壤为重黏壤土,地面坡度为1:2500左右。
渠道按良好的质量施工及良好的养护状况设计。
请设计渠道的断面尺寸。
解:由题意有,2500:1,0.1,0225.0,/33
====i m n s m
Q
m i m m nQ
h d 5.1)12(189.18
32
≈⎥⎦
⎤⎢⎣⎡-+=∴
m h b m s d 3.1,83.0,0.100≈==∴=α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