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1.理论篇

合集下载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课件

第一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教学课件
作品。 4.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
能和价值。
•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 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 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但又 摘不到。看了一会儿,无可奈 何地走了,他边走边自己安慰 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 定是酸的。”
•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小, 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 熟。
• 布莱克、柯勒律治等 人
• 我的心跳荡,每当我目睹 • 彩虹横贯天宇 • 我生命开始时,是这样 • 我长大成人了,是这样 • 但愿我老了,也还是这样 • 否则不如死去 • 婴孩本是成年人的父亲 • 因而今后的岁月,我可以希望 • 贯穿着对自然的虔敬
• 中国古代:儿童——“缩小的成人” • 儿童的被“发现”——“五四”时期 • 经历了儿童“缩小的成人——五四时
睡觉
小红马站着睡觉, 不要妈妈拍, 不要妈妈抱。 小金鱼睁眼睡觉, 一点也不吵, 一点也不闹 小宝宝躺着睡觉, 闭上小眼睛, 脸上带着笑。
大萝卜 阿·托尔斯泰
一个老头儿种下了萝卜,对它说: “长大呀,长大呀,萝卜 啊,长得甜呐!长大呀,长大呀,萝卜啊,长得结实啊!”
一个萝卜长出来了,长得又甜、又结实、又大得了不得。 老头儿就去拔萝卜:他拔了又拔,拔不出来。
• 小雨点,你真勇敢!
• 从那么高的天上跳下来,
• 一点也不疼吗?
• (樊发稼《小雨点》)
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 例如儿歌《小金鱼》: • 小金鱼, • 眼睛大, • 游来游去不说话; • 看见了小鱼虫, • 啊呜一口吃掉它, • 欢欢喜喜摇起了小尾巴。
学前儿童文学的特点
• 一、学前儿童文学的特征
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 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1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概述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即儿童文学的基本审美特征或艺 术品性。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既然同是文学,它们的 美学特质就具有某种相关性。也就是说,构成儿童文 学美学特征的那些要素,在成人文学中也常常是指那些相对于成人文学
THANK YOU
儿童文学起源于人类对儿童的爱与期待,凝聚着人类文明的结晶。 它以爱传播滋养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它以对真善美的颂扬担负 起培育良知、教化人类的重任。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儿童文学是现在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 和成长需要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文学品 种,“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一下 几点:
儿童文学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1. 儿童文学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
言艺术; 3. 儿童为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认为他们所喜闻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主要美学特质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 要变在纯真、稚拙、欢愉、 变幻、质朴这几个方面。
变幻
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儿童是更 好动,更富于幻想和探究性的。而这一些 就构成了儿童文学作品迷人的变幻之美。
质朴
儿童文学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一样,都 具有一种质朴的美。质朴美就是本色的自 然,淳朴之美。
儿童文学与儿童年龄的特征
根据儿童时期划分的三个阶段,儿童文学的年龄阶段可分为: 幼儿期文学、童年期文学、少年期文学。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他们 在游戏中创造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并从中获得无限的乐趣。
童年期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童年期儿童具有强烈扩大 视野的倾向,要求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以外的东西,能使他们认识对象的范 围扩大和层次的提高,同时也能帮助拓展认识的方法工具也产生了兴趣。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第一章 基本理论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 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 琼林》等。
•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 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 诗》、《神童诗》等。
• 四是古典文学中那些适合儿童特 点、事实上也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 和接受的作品。如《西游记》中的 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水浒传》中 的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认识周围世界 的文学”
0-6岁
知识、经验不足 ;
以游戏为基本活 动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7-12岁
好幻想、爱探索 、喜新奇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12-16岁
半幼稚、半成熟 ;情绪不稳定、 对关注成长,描 绘青春萌动在作 品能产生较强共 鸣
小说、科学文艺、儿童剧剧本等。
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他们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各有不同 的特征,因此,他们对文学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年龄 身心特点
幼儿文学
“人之初文学”
童年文学
“小学生文学” “勇敢浪漫主义
文学”
少年文学
“过渡文学” “面向社会的文 学”
文学特点
主要体裁
儿童文学的读者范围
小鸭说:“不要怕,我扶你过去。” 忽然,“扑通”,跳出一只青蛙,小鸡吓了一跳,又哭 着喊:“妈妈,妈妈!”小鸭说:“不 要怕,这是只青蛙!” 过了草地,小鸡不好意思地说: “小鸭哥哥,别送啦,让我自己回家吧! 我要像你一样勇敢 !”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儿童文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虽然爱做坏事, 可我还是喜欢你们。
如果我到了你们的王国, 一定要你们 洗脸、洗手、洗澡、刷牙;
还要教会你们 自己劳动, 干事不要偷偷摸摸。
我还要给你们 介绍个朋友—— 它的名字叫猫。
儿童情趣:童真、童趣
是作品中所反映的儿童特有的行为、心 理、性情、兴趣、喜好、思想、感情等,其 根本特征是儿童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来感知外 部世界。
纯真——稚嫩、纯洁、美好,童真美的表现。

如:《只哭一点点》《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蘑菇》 儿童诗
(谢采筏)
妈妈,我打着小伞穿过森林,
会不会也变成蘑菇呢?
《我是男子汉》
如果今夜起风,
不要害怕,妈妈, 我是家里的男子汉, 我已经六岁, 我是男子汉,
我会举起长长的陀螺鞭子, 把不听话的风 赶到没有灯光的角落, 让它罚站 ……
一、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一)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美的熏陶) 提升审美趣味,学会辨别美、认识美、树立 正确的美丑观。 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 力。
(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审美接受特点
读、听→
讲述→ 评价、模仿与创造
感受美
认识美
辨别美 创造美 表现美
(三)儿童在文学接受中进行审美教育遵循的一 般原则
不稳定,性发育是突出特点。
作品要求:注重美育和引导,创作方法以现实主义为
主,可适当引入一些成人文学的表现技巧。

注重真实性、深刻性、艺术性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少年诗、寓言、

散文、报告文学等。
1、“人之初”的启蒙文学; 2、单纯明快的浅语文学; 3、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4、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5、亲子共读的互动文学。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 童 文 学
第一章 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被发现的儿童
法国学者菲利普· 阿里耶认为:中世纪欧洲,人们 并不承认儿童具有与大人相对不同的独立性,把 儿童作为缩小的成人来看待。 在现代人看来,童年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生命阶段 ,足以引起注意和严肃审视。 约翰· 洛克:白纸之喻 卢梭:植物之喻 周作人:儿童本位论
1
2
3
4
Page
12
马马嘟嘟骑(常德儿歌)
马马嘟嘟骑,骑到那家家去 家家不杀鸡,伢伢我要回去 家家不杀鹅,伢伢我要过河 家公他奈我奈不何 马马嘟嘟骑,骑到那家家去 家家不杀鸡,家公带着我吃肯德基 家家不杀鹅,家公带着我骑摩托 骑着那个铁马好呀嘛好快活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 《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 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 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 。 江淹梦笔生花,文思大进;扬雄梦吐白凤,词赋愈奇。李 守素通姓氏之学,敬宗名为人物志;虞世南晰古今之理, 太宗号为行秘书。茹古含今,皆言学博;咀英嚼华,总曰 文新。文望尊隆,韩退之若泰山北斗;涵养纯粹,程明道 如良玉精金。李白才离,咳唾随风生珠玉;孙绰词丽,诗 赋掷地作金声。
小意达的花儿(1835年出版)
‚我的可怜的花儿都已经死了!"小意达说。"昨天晚 上他们还是那么美丽,现在他们的叶子都垂下来了,枯萎 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呢?"她问一个坐在沙发上的学生 。她很喜欢这个学生,他会讲非常美丽的故事,会剪很有 趣的图案——一颗有小姑娘在里面跳舞的心房的图案、花 朵的图案,还有门可以自动开的一个大宫殿的图案。他是 一个快乐的学生。 ‚为什么花儿今天显得这样没有精神呢?‛她又问 ,同时把一束已经枯萎了的花指给他看。 ‚你可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事情吗?‛学生问,‚这 些花儿昨夜去参加了一个跳舞会,因此他们今天把头垂下 来了。‛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全版.ppt

第一章儿童文学概论全版.ppt
课件
(2)古代儿童文学常常直接是儿童教 育的工具,并以儿童识字、启蒙所用的教 材面目出现,而现代儿童文学首先是为适 应儿童的文学欣赏特点,满足他们的审美 情感需要。
课件
在不排斥古典意义儿童文学的前提下, 从广义的角度考察的儿童文学表现为以下 四种存在状态:
1.被儿童占为己有的“儿童文学” 2.“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 3.“自我表现”的儿童文学 4.儿童自己创作的文学作品
课件
广义的儿童文学和狭义的儿童文学:
通常所说的儿童文学是就广义而言的, 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童年文学)、少年 文学的总称。狭义的儿童文学专指童年文 学。在这里,我们以广义的儿童文学为讨 论对象。
课件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和现代意义
上的儿童文学 :
(1)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指那些 并不是专门为儿童创作,但其作品适合儿 童阅读。它们往往来源于民间文学、成人 文学领域,是弥补儿童精神需要的一种补 偿式文学。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指专为 儿童创作的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文学门类。
课件
(2)作者对其读者对象似乎并未明显 地加以考虑,但现已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 作品,如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 险记》、佩罗的童话集等。
(3)图画书和浅显易懂的故事。 (4)优秀的成人读物改写本,如德· 拉马雷的《圣经故事集》。 (5)各种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
课件
所以我们讨论儿童文学,一般不局限 于狭义的儿童文学,而是着眼于广义;不 局限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而是兼容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课件
(一)性别差异
儿童读者到了一定年龄阶段,其文 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会显示出性别差异。
(二)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与儿童读者的文学阅读能 力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儿童文学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木偶奇遇记
《木偶奇遇记》 作者:【意】卡洛•科洛迪 翻译:任溶溶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被译为200种语言以上的儿童文学传世经 典
柳林风声
《柳林风声》 作者:【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翻译:杨静远 长春出版社(2009)
被译为200种语言以上的儿童文学传世经 典
彼得•潘
《小飞侠彼得•潘》 作者:【英】巴里 翻译:杨静远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4接受对象的差异66四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某些具体审美要素的构成具有共同性当这些要素以不同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意义和作用分别出现在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作品中时它们就可能获得一种体现各自艺术面貌的审美效果
儿童文学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
一、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二、“儿童文学”释义 三、儿童文学的范围 四、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 五、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时代广场的蟋蟀》 作者:【美】乔治•塞尔登 翻译:傅湘雯 新蕾出版社(2011)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作者:【英】J• K•罗琳 翻译:苏农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女巫》 作者:【英】罗尔德• 达尔 翻译:任溶溶 明天出版社(2009)
《小猪唏哩呼噜》 作者:孙幼军 春风文艺出版社(2011)
儿童文学:经调以儿童为本,表现他们的天性,心理, 故不强调表现历史文化内涵,而允许表现出虚化的时空,淡 化的背景,要求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以人道精神,温暖与 快乐,想象与幻想,幽默与巧智为其主要文化内涵。
64
3、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 文学的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
乐功能。在成人文学中,文学的社会功能体现为以审美为核 心的多种功能的聚合。
Page 2
带孩子们到文学的空中去漫步

打开儿童文学之门—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打开儿童文学之门—儿童文学基本理论

(一)故事性
故事性是指文学作品中完整和生
动的故事情节所造成的叙事特质 。
对于儿童来说,喜爱故事,热衷
于了解故事情节是其阅读的天性。
故事性的实现——调动相应的叙事技巧:
道具(矛盾体现物)的使用、悬念的设置、故
事的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1)故事中的矛盾体现物——道具
(2)传奇性与意外性 (3)完整连贯,生动曲折。 (4)设悬念。
第二节、儿童文学的特征
比较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
• 《浪》:是落魄的醉汉/踉跄在海边/呵,那 一片温暖的港湾/能收容漂泊不定的浪子……
• 《浪》:浪花、浪花,/哗、哗、哗。/蹦蹦跳 跳的跑来了,/好像娃娃跟我耍。/浪花,浪 花,/露白牙,/咬着我的小脚丫,/赫然藏起 不见了。/浪花、浪花。/哗、哗、哗,/跟着 风婆婆回家了。/它把玩具给我啦。/浪花, 浪花,/送的啥?海螺象面小镜子,/海星像 块花手帕……
• 思考:儿童文学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 童心、童趣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特征。它指 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情感、心 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反映。 • 游戏性也是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作品的情节找不 到任何寓意,而是由一连串小游戏构成的大游戏。 儿童在这场游戏中可尽情地放松自己。作为读者的 儿童,也在游戏的审美中渲泄了平时的压抑,而且 从游戏中找到了心灵的补偿。 • 富于幻想、惊险、神奇是儿童文学常表现特色。
5
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小弟和小猫》《没有牙齿的大老虎 》等
三、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幼儿文学 0-6岁的学龄前儿童 趣味性和娱乐性
体裁: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画故事
童年文学
6、7-12岁的儿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儿童文学是关于语言的艺术。
• 儿童文学,因为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对语言 有着更高的要求。
• 列夫·托尔斯泰: 为了让故事字字句句都做到“精 彩、简洁、淳朴,最主要的是明确”,他转而向 民间文学学习语言,努力让自己的故事语言“明 确、清晰、美丽和温和”。
• 从世界范围看,各个国家的儿童文学作 品,都显示了本民族母语特有的个性, 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成为儿童学习语 言最理想的范本。
□卜卜的故事(教育篇); □猜猜我有多爱你.图画书 □有声绘本 □科学-数学绘本
第一章 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儿童文学”释意
•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 儿童本位组成的 文学,其艺术构 成必须以儿童本 位心理特征为依 据和标准。
儿童中心论
当代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 《儿童文学的本质》 • 《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
手绢上 • 猜到了一些人间的秘密 • 但更多的仍然是一个谜 • 你一定后悔过 • 不该走出你的天国 • 那片静静的珊瑚林 • 就连我也开始后悔 • 不该用你凝固的眼泪 • 装饰说不出话的墙壁 • 在我安宁的心里 • 竖起一座小小的墓碑
• 如果不知道世界上有你 • 心 大概不会这么沉重 • 并不是所有的善良 • 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 并不是所有的伤害 • 都是蓄谋已久的 • 海星星呵 • 让我们成为朋友吧 • 我的心是你的珊瑚林 • 当猜谜晚会结束的时候 • 在我和孩子们的眼睛里 • 你会升起来 • 走向西山顶
鉴赏:深入剖析、理解原文,并掌握分析、鉴赏文章的 方法。如赏析时所要切入的点、面和基本要素、基本知 识有哪些?并试着去分析一些儿童文学作品。
教学:讲故事,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结合理论知识,鉴 赏、分析儿童文学作品;学会指导少儿去阅读儿童作品; 会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协助教学。
创作、体验:改编、创作几部儿童文学作品;看几部儿 童文学影片;思考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之处;培养 儿童艺术情趣。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提供和 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 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 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的范围
•经过收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 《列那狐的故事》,《格林童话》。
•经过改写,为提供儿童阅读方便的经典性成人 文学作品。
•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燃烧的心》。 •内容新奇、有趣的古典文学作品。
• 小学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它的主要目 的是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口头和书 面)。
第三,儿童文学是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
• 儿童文学反映一些共同的国际主题,如亲近自然、 保护环境、热爱和平、国际理解、种族和解,儿 童文学比其他种类的文学更适宜表现、也更能表 现这些主题。
• 法国史学家波尔·阿扎尔曾说:“儿童们阅读安徒 生的美丽童话,并不只是度过愉快的时光,他们 也从中自觉到做人的准则,以及作为人必须承担 的重担责任。”
பைடு நூலகம்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 学作品。
思考:下列文学作品不专为儿童所写,但 被儿童所认可,它们是儿童文学吗?
• 后羿射日 • 西游记 • 鲁宾逊漂流记 • 风筝 贾平凹 • 紫色的海星星 许德民
紫色的海星星 许德民
• 即便是威严的大海 • 也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 • 在浩淼的波涛中 • 一个生命的失踪已不是新闻了 • 我看见游览区的小篮子里 • 海星星被标价出售 • 当奶白色的海月水母 • 伴随你巡视洁白的珊瑚林 • 你是骄傲的小女王 • 让淡紫色的光芒 • 照耀马蹄螺和虎斑贝 • 而我只用了几枚小小的硬币 • 就换取了你
关于教材 课程内容 作业 考试(考查)
• 哪个时代的人淡漠了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 人就一定会堕落,会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哪个 时代的人更多地保留着儿童的梦想,那个时代的 人就更为崇高、真诚和纯洁,即使在比较艰苦的 条件下也能够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情趣。
• 儿童文学,正是形成并保留儿童梦想的土壤。
里。

万尼亚从来还没有吃过李子哩,所以他老把这些李子拿起来闻闻。他非常喜爱李子,
很想吃。他老是围着李子转来转去。当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了,就
抓上一个吃了。吃饭前,妈妈点了一下李子的数目,发现少了一个。她把这件事告诉了爸
爸。

吃饭时,爸爸说:“喂,孩子们,你们哪一个吃了李子吗?”大伙儿答道:“没有。”
• 非专门但辟有相关评论栏目的重要传媒 • 《中国图书评论》(月刊)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月刊) • 《中国少儿出版》(季刊) • 《中国儿童文化》(丛书)
• 网站 • 中国儿童文学网 /
• 小书房 /
• 童话网/ • 中国寓言网/ • …… • 网络课程平台

万尼亚的脸红的象龙虾,他也说:“没有,我没有吃。”

爸爸说道:“你们要是谁吃了李子,这可很不好,不是怕你们吃,怕的是李子里面有
核,要是哪一个不会吃,把核也吞下去了,那他过一天就会死的。我怕的是这个。”

万尼亚一听,吓得脸色发白,说道:“不,我把核吐到窗子外面去啦。”
•那么儿童文学指的是什么呢?
“儿童文学”概念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提供和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
和价值。
结论:
讨论:
• 为什么儿童文学会成为小学 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 第一,儿童文学是儿童本位的文学。

– 生活本位 心理本位 精神本位。
• 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或“不完全的小人”(周作 人语),而是独特文化的拥有者,独立精神的存在者。

• 香港朗文版小学语文教材《前言》:小学语文“应 以学生为本位,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发 展及情意发展的特点而设计”,“教学情境配合儿 童理解及接受,有助培育儿童发展多元智能”。
目标指向的区别
• 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目标指向将创作定位于儿童能够接受并乐于接 受。
• 儿童情趣(童趣):指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想象、思想、
情感、心理状态及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艺术反映。
• 例:列夫·托尔斯泰故事 《李子核》
• 有一天,妈妈买回了许多李子,她想吃过午饭后再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都放在盘子
– “儿童文学化”成为30年代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
– 1932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国语课程标准》在“目 标”第三点即提出“欣赏相当的儿童文学,以扩充想象, 启发思想,涵养感情,并增长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
– 叶圣陶,在1932年编写《开明小学国语课本》时,创作 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他说:“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 语文课本必得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 们乐于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当时我编写 这一部国语课本,就是这样想的。”
• 希腊儿童文学作家洛蒂·皮特罗维茨在1986年日本 IBBY(国际儿童读物协会)发言中也强调,儿童 文学是一座桥梁,是沟通儿童与现实、儿童与历 史、儿童与未来、儿童与成年人、儿童与儿童之 间的精神桥梁,在这个“桥梁”的概念中,丰富 地包括了理解、抚慰、拯救、引导等不同的功能。
• 日本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说,童话往往成为构建 人性基础的重要方式,“如果幼年时期受过同一 童话的熏陶,那么,在人格最根本的基础部分, 仍保持着共同的成分。”
• 只是趴在我的手掌上 • 你柔软的肢体已变得僵硬 • 只有五个等边的触角 • 还是那样自信 • 自信而又哀伤 • 仿佛一遍一遍告诉我 • 你从来也没有伤害过谁 • 你怀念海洋里 • 吹响蓝水泡的小伙伴 • 怀念不让小鲨鱼参加的 • 捉迷藏的游戏
• 人间对你来说是陌生的 • 或许 你只是从沉船的残骸上 • 从生锈的铁锚和折断的桅樯上 • 从少女飘沉的绣着并蒂莲的丝
• 要将小学语文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 的课程,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 养,应该重视开发和利用儿童文学 资源,以促进课程目标的最终实现。
3、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学习儿童文学的鉴赏和创作。 ★积累、扩展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
4、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从教材出发,把握重点,进行 记忆和理解,思考如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另外, 附以课外理论知识的扩展、补充、吸纳。
儿童文学
教师教育学院 李梁
• 课程性质:
– 《儿童文学》是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 非语文方向的一门选修课程。此课程主要阐述有关儿童文学的 一些基本原理,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训 练学生学习编写一般的儿童读物。
• 课程目的要求:
– 通过学习,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 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扩大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 提高儿童文学素养;重点培养分析和鉴赏现当代中外儿童文学 作品的能力,掌握独立分析中短篇作品(儿歌、儿童诗、故事、 小说、童话、寓言、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基本方法, 能针对作品内容形式特点,撰写简析(概要评论);初步学会创编 儿歌、短小的故事和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
2、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呢?
○作为一个学生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儿童文学的熏陶和引导; ○在儿童文学巨大的教育潜能的实现过程中, 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录用考试说明
○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创作能力,有利 于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积累:读20篇(部)以上的儿童文学作品;收集一些儿 童文学的精彩作品,精辟言论;收集一些儿童文学教学 的网站、软件、影片等。
学习:师生合作完成课程的教与学;小组协作学习。
• 专著 • 刘晓东著 《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 • 梅子涵等著 《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 • 梅子涵等著 《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 • 吴其南 著 《中国童话史》、《童话的诗学》 • 作品书目 • 刊物 • 《儿童文学》(月刊) • 《儿童文学选刊》(双月刊) • 《儿童文学研究》(季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