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软件工程标准研究
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编写

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编写一、前言随着军事装备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编写变得愈加重要。
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是指适用于军事装备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的一套统一、规范的管理和技术体系。
其目的是保障军用软件开发、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军事装备的战斗力和保障效能。
本文拟就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编写原则、内容和流程作一详细的探讨。
二、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编写原则1. 专业性原则: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军事装备软件开发和维护的特殊性,并结合国家和军队的相关法规、标准和政策。
2. 实用性原则: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必须是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的,并对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规范。
3. 灵活性原则: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需要符合不同软件开发和维护项目的特点,同时要为未来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留有一定的灵活性。
4. 可验证性原则: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应当具备可验证的标准,以便进行规范检查和评估。
5. 持续改进原则: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应当具备可持续改进的机制,能够与软件开发和维护领域的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相适应。
以上原则是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编写的基本准则,是确保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质量和实用性的关键。
三、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主要内容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范围和引言:介绍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的范围、目的和背景,明确其适用范围。
2. 规范性引用:列举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中所涉及的国家和军队相关法规、标准和规程的引用文献。
3. 术语和定义:明确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方案中所使用的术语和定义,以保证统一的理解和适用。
4. 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为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
5. 配置管理体系:规范软件配置管理的体系和流程,并为之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流程。
6. 过程管理体系:规范软件开发和维护的过程管理体系,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交付和维护的管理规范和流程。
基于GJB 5000A的软件质量管理研究

基于GJB 5000A的软件质量管理研究
GJB 5000A是中国军用标准文件中的软件质量管理标准,本文将基于该标准进行软件质量管理的研究。
软件质量管理是指在软件开发全过程中,通过制定和执行各种管理活动,确保软件的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GJB 5000A对软件质量管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导。
该标准要求在软件开发之前,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这一体系应包括质量目标、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过程方法、测量分析等要素。
这样可以保证在软件开发全过程中,明确质量目标,形成有序的组织架构,提高开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并采取适当的过程方法和测量分析手段,对软件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接下来,GJB 5000A要求制定软件质量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实施和监督。
软件质量计划应包括软件质量目标、开发组织、开发过程、技术手段、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通过制定和执行软件质量计划,可以明确质量目标,规范开发过程,选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加强质量控制,提高软件的质量。
GJB 5000A还要求进行软件质量评估和软件质量改进。
软件质量评估是通过对软件进行各项质量指标的评估,判断软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软件质量改进是在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地优化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软件质量评估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软件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军用信息技术与软件标准精选(截至2020年1月现行有效)

105 GJB 8226-2015 后勤保障数据模型编制规则
106 GJB 6797-2009 后勤业务信息数据模型 供应保障关系编制规范
107 GJB 7868-2012 建模与仿真海洋环境数据通用要求
108 GJB 8919.1-2017 军事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通用要求 第 1 部分:总则
109 GJB 8919.2-2017 军事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通用要求 第 2 部分:通信系统
GJB 1922-1994 信息处理系统 计算机图形 图形核心系统(GKS)与 Ada 语言 39
联编
40 GJB 2786A-2009 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 41 GJB/Z 184-2017 军事数据质量评价指南 42 GJB 8042-2013 数据安全保护类产品测评方法 43 GJB/Z 139-2004 数据标准化管理规程 44 GJB 7700-2012 军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测评要求 45 GJB 7701-2012 军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要求 46 GJB 7708-2012 军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编程接口 47 GJB 7719-2012 军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48 GJB 5023-2001k 军用数据库安全评估准则 49 GJB 4353-2002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与性能测试要求 50 GJB 5366-2005 全军综合情报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分类编码 51 GJB 4950-2003 情报系统数据融合通用要求 52 GJB 7702-2012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通用要求 53 GJB 1805-1993 数据采集设备通用规范 54 GJB 4292-2001 军队装备科技档案目录数据库结构与著录格式 55 GJB 2289-1995 军用数据网分组交换设备通用规范
GJB软件工程化-软件研制任务书

标识:XXX GJB软件工程化文件XX软件研制任务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XX公司2022年1 范围1.1标识本文档的标题:XX软件研制任务书本文档的标识:XX-XX本文档的版本号:1.0.01.2 系统概述本系统软件是XX开发软件组成,该软件主要是数据采集控制、XX算法以及具有XX数据功能,同时该软件也能通过串口连接XX,处理设备指令、主动发送指令的串口调试功能,XX。
该软件是由XX公司研制开发,主要应用于XX任务,所形成的软件产品将被XX研究所或单位作为平台使用。
1.3 文档概述本文档用于介绍XX软件相关的软件研制任务说明,包括软件的运行环境、技术要求、数据处理需求、可靠性要求,适应性需求,安全性需求,保密性需求,质量控制需求、软件保障要求等方面的需求。
2 引用文档《XX研制合同》《XX质量保证大纲》3 运行环境要求3. 1 硬件环境3. 2 软件环境表0-2运行环境中软件项一览表4 技术要求4.1 功能XX系统软件主要是数据采集控制、XX算法以及具有XX数据功能,同时提供通信软件算法源码,以便我方软件人员先进行嵌入式移植,评估算法所消耗的系统资源,以便确定XX。
4.2 性能本系统的软件具有很高的运算精度和运算效率,有灵活的适用性和实时性,功耗低,占用空间小。
4.3 输入/输出本软件主要包含XX和XX两个功能,对于XX功能而言,本软件的输入为XX的串口,其数据格式如下表所示:报文属性说明控制报文说明对于XX功能而言,本软件的输出为XX。
对于XX功能而言,本软件的输入为XX。
对于XX功能而言,本软件的输出为XX数据流,其格式如下表所示:4.4 数据处理要求1)技术指标要求1;2)技术指标要求2;3)技术指标要求3;4)针对数据类型的校验,确保数据类型和日期类型的数据符合要求4.5 接口通信机接口采用XX。
4.6 固件XXX程序所使用的软件为XX,在使用前要在配置的计算机中安装该款软件,安装步骤见附录1。
关于军用软件装备开发设计方法的研究论文

军用软件装备开发设计方法的研究论文关于军用软件装备开发设计方法的研究论文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武器装备日趋信息化、体系化和系统化。
人们对武器装备的关注,已从对单件武器装备的关注向整个武器系统的关注。
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军队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装备的同时,十分注重搞好顶层设计,使目标侦察与监视、目标信息处理与传输、精确打击与毁伤评估等实现一体化。
这样,就把工业时代的适于发挥单件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体系,逐步改造成信息时代的适于信息快速流动和使用、并能发挥武器装备整体作战能力的新体系。
而这个体系改造的过程,离不开军用软件的支撑,使军用软件从作为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为一种新的装备——软件装备。
1 正确理解软件装备的基本内涵软件装备,顾名思义就是由软件构成的装备。
因此,准确把握软件的概念有利于我们正确理解软件装备的基本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软件是在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另一部分,它包括程序、数据和文档的完整集合。
但此定义却忽略了软件是知识载体的特征。
因此,完整地讲,软件应是知识、程序、数据和文档的有机集合。
软件装备是指运用于军队的作战指挥、装备保障、教育训练等方面的信息处理程序。
值得指出的是,软件装备应是包含军事知识的软件,需要军用计算机系统、通信网络、武器系统等平台的支撑。
对于软件装备,从其功能、开发规模、工作方式和应用对象等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比如,根据软件装备应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软件装备分为:系统软件装备、通用软件装备、指挥控制系统软件装备、武器系统的嵌入式软件装备、数字化部队单兵软件装备等。
软件装备不同于传统武器装备,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软件装备是一种逻辑产品,具有抽象性,反映了指挥员的军事需求,是军事与技术的融合,是军事系统的“大脑”,必须通过使用、测试、分析等手段了解其功能、性能和特性。
其次,软件装备与传统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存在很大差别,其开发成本占总成本的绝大部分,而生产(拷贝)的成本却很低。
浅谈警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设计与实现规范

浅谈警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设计与实现规范八十年代以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作为指挥讨算机运行灵魂的各类软件包日益向着大型化、复杂他、集成化、通用亿、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为了解决大型软件开发E._的困难,确保其开发成功,世界各国已开始利用软件工程化的方法,对大型软悻进行研究开发。
与此同时,一整套工程化开发软件的方法,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亦应运而生我国国家标准局和国防科工委根据国家和军队对软件开发的追切需要,于1988年分别颁发了软件开发中所需的各种规范,以把软件开发纳入工程化的标准轨道,确保大型软件的开发成功。
相比之下,近年来虽然由于各类警用软件的相继推出,使我们公安系统的计算机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警用软件的开发质量,如何使警用软件的开发有一个科学的规范标准,还有不少工作亟待去做。
在软件:c程亿开发过程中,根据规范要求,需要经历以下工作阶段:可行性研究与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纲设计}软件实现}组装测试}确认测试;使用维护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依据国家和军队的软件开发规范,从软件的设计和实现两个侧面,对瞽用软件开发的设计和实现规范谈一点看法,以期能为警月j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的出台尽微薄之力。
不当之处,请指正。
一、警用软件设计规范1、警用软件没计的任务瞽用软件设计是根据软件需求说明,建立目标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诸模块间的关系,定义各功能模块的接El;设计全局数据库或数据结构,规定设计限制,制定组装测试计划}对各功能模块进行过程描述,设计功能模块的内部细节.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为编写源程序提供必要的说明。
2、警用软件设计的要求(1)根据软件需求说明对软件开展具体设计,遵守已经确定了的设计限制和标准}(2)用系统的自顶向下方法将软件需求转换成软件设计,(3)设计必颓是由程序、分程序、模块和程序单元组成的分层结构。
软件必须由若干更小部分组成。
各层设计一直进行到不再有子层的那一层为止。
层的构造原则是低层不能调用高层,并尽量减少同层的相互调用J(4)确定软件实现的程序设计方法及其体系结构}(5)按照要求编写有关文档,并分阶段进行逐步审查。
基于GJB5000A三级的军用软件过程改进探讨与实践

作者简介院孟磊(1982-),男,工程师,硕士,从事军用软件研制工作;陈松(1988-),男,工程师,硕士,从事军用软件研制工作;陈心华(1988-),男,工程师,硕士,从事军用软件研制工作;蔡译锋(1985-),男,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军用软件研制工作。
基于GJB5000A 三级的军用软件过程改进探讨与实践Discussion and Practice of Military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Based on GJB5000A Level 3孟磊,陈松,陈心华,蔡译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000)Meng Lei,Chen Song,Chen Xin-hua,Cai Yi-feng (Southwest 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Sichuan Chendu 610000)摘要:GJB5000A 是我国军用软件研制管理的强制性标准,该标准是军用软件工程化管理和过程改进的主要依据。
该文结合GJB5000A 标准要求,分析军用软件过程改进的要点,结合笔者所在组织软件工程化管理工作推进工作实践,探讨软件过程改进的最佳实践方法。
关键词:军用软件;GJB5000A;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工程化中图分类号:TP3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107(2020)12-0117-05Abstract:GJB5000A is the compulsory standard for military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China,which is the main basis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nd process improvement of military bined with GJB5000A standard requirement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military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organization softwar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work practice,discusses the best practice method of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Key words:military software;GJB5000A;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software engineering CLC number:TP311.5Document code:AArticle ID :1003-0107(2020)12-0117-050引言软件过程是人们用来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活动、方法、实践和改进的集合。
军用软件开发标准

军用软件开发标准主要包括GJB 2786A和GJB 438B。
GJB 2786A是《军用软件开发通用要求》,它是针对软件开发项目的标准,
主要强调了军用软件的质量管理规定和军用软件产品定型管理办法,突出了军用软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安全保密性的特殊要求,同时支持军用软件的采购和研制。
GJB 438B是《军用软件开发文档通用要求》,它也是针对软件开发项目的标准,比较容易理解,容易转变为本单位、本项目的开发标准。
它与GJB 2786A一样,主要关注软件项目开发过程,同时兼顾项目必须考虑软件生存周期其他过程有关活动要求。
此外,军用软件开发还有一些与国标、国军标兼容的原则,所规定的内容与
相关要求协调、不矛盾。
以上标准旨在更好地保证军用软件开发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用软件工程标准研究2010-06-21来源:网络一、软件工程标准产生的背景众所周知,计算机(硬件)一问世,软件即如影随形而来,井进而发展成一门产业--软件开发。
早在60年代,软件开发通常还只是编程者个人行为,软件开发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同一个(或同一小组的)人。
这种个体化的特性使软件设计成为人头脑中的一个隐含过程,除了程序清单之外,没有其他文档保存下来。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及软件需求量的急剧增加,出现了以小组或小集体为单位的"软件作坊",他们开发的软件主要供本单位使用。
这种"软件作坊"基本上仍然沿用早期形成的"个体式"的软件开发方法。
但是,由于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所以程序也必须不断做出相应修改;随着硬件或操作系统的频繁更新,又要修改程序以适应新的环境;程序运行时发现错误也需设法改正,所以,不仅"作坊"式的开发方法不能满足客观需求,而且人们发现软件维护工作以令人吃惊的比例在耗费着资源。
更严重的是,程序设计的个体化特性使软件最终难于甚至不能维护,于是出现了"软件危机"。
软件危机主要体现在:a.不能正确估计软件开发的成本和进度;b.对"已完成的"软件系统,用户经常不满意;c.软件质量靠不住;d.软件常常不能维护;e.没有建立适当的文档资料记录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信息及其变化;f.软件费用占计算机系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等等。
软件危机的产生与软件开发和维护时所使用的方法有关,但根本的还是软件本身的特点使然。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逻辑部件而不是物理部件,在计算机上运行之前,软件质量较难评价,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软件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规模庞大,复杂程度高,如美国穿梭号飞船的软件含4000万行代码,相当于4000人年的编程工作量,如何保证每个人完成的工作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高质量的大型软件显然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问题。
再者,软件维护常常意味着要修改原来的设计,这样大型复杂的软件的修改,其难度之大是不难想像的。
总之,解决软件危机,仅靠技术措施是办不到的,它更需要有先进的管理措施。
60年代后期计算机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解决软件危机的方法,并逐渐形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一一软件工程学。
软件工程学是研究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
它是软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软件工程学的出现既有工程技术发展提供的客观背景,也是软件发展的必然。
软件发展到软件工程学时代,根本上摆脱了软件"个体式"或"作坊式"的生产方法,人们更注重项目管理和采纳形式化的标准和规范,并以各种生命周期模型来指导项目的开发进程。
在此期间出现了CASE(计机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并被广泛用于辅助人们的分析和设计活动,并试图通过创建软件开发环境和软件工厂等途径来提高软件生产率和软件产品质量。
软件工程的研讨班,并与有关标准化组织、协会以及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到目前为止已正式发布的IEEE标准约30余项。
世界上第一个软件工程标准是由美国军方制定的。
美国是国际上软件工程最为发达的国家,尤其是军用软件,70年代前后美军就开始陆续制定军用软件工程标准,到目前已发布的软件工程标准约30项。
提高软件生产率、保证软件质量一直是软件界追求的目标。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具,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做出了巨大努力。
但是,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诸如有成熟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但使用起来却千差万别;有严格的标准规范,但管理起来却总很困难;有标准的开发模型作指导,但这些都起不到很大的控制作用。
这里固然有人为因素、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缺少软件过程的约束性。
人们渐渐认识到,软件产品开展成败的关键在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评估技术和标准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备受国际社会广泛重视的热点。
1987年,美国软件工程研究所(SEI)发表了承包商软件工程能力的评估方法标准,1991年该标准发展成为能力成熟度模型1.0版(CMM1.0)。
该方法的研究本是受美国政府委托用来评估美国国防部潜在的软件开发承包商软件工程能力的,但在CMM试用过程中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就是描述了软件过程不断改进的科学途径,从而使软件开发组织能自我分析,找出提高软件过程能力的方法,所以CMM也得到了国际软件产业界和软件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1993年,ISO 在调研国际社会对软件过程评估标准需求的基础上决定组织制定软件过程标准,1995年完成了ISO/IEC15504《软件过程评估》工作草案,该草案以CMM为基础,并吸收了国际上软件过程工作的成果。
ISO/IEC15504目前仍处于试用阶段,可望今年完成标准定稿。
四、我国军用软件工程标准分析1.军用软件工程标准现状我国软件工程标准化工作80年代初才开始起步,经过10余年的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现已颁布国标22项、国军标约15项,另如航空、航天、电子、机械等部门也基于行业软件管理的需要分别制定了若干行业标准,国内大型工程项目也制定了自己的软件工程标准规范,如921工程软件研制管理办法、青鸟工程软件规范等。
1983年军用标准化工作实行统一管理以后,软件工程标准化工作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迄今已颁布的15项国军标中的大多数标准已被军内外广泛应用,对一些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及重点武器型号的研制、生产及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按照"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的技术政策,我国军用软件工程标准绝大多数都是参考美国军用标准,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的,但由于共知的原因,我国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整体水平还是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这从表2中不难看出,我国同类标准的出台,一般落后美国军标近10年左右。
然而相对于目前我国软件工程化水平而言,这些标准确具有先进性和指导性,至少在今后的几年内仍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2.重点标准分析(1)GJB437《军用软件开发规范》是第一个软件工程国军标,它规定了软件生命周期中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测试的基本要求,同时它还涉及到这些阶段中的软件质量保证、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开发管理和软件文档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GJB437为军用软件开发规定了统一的最低要求,而GJB438、GJB439、GJB1090、GJB1267和GJB1268则是对GJB437要求的补充和细化,在GJB437的实施过程中,常常需要与这些标准配套使用。
GJB437、GJB438和GJB439等标准在我国军用软件的开发中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软件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在军事领域中更广泛深入的应用,GJB437已难以满足当前软件开发等各方面的需要。
首先,现代武器装备特别是大型武器系统的软件往往嵌入到系统中,与设备或其他分系统密不可分,因此在系统研制一开始就必须考虑软件问题。
然而GJB437则是将软件系统作为单纯软件来考虑,淡化了软件与整个武器系统的关系,因此导致系统的要求较难向下分解,软件与设备或其他分系统的接口较难定义,系统集成和测试也较难实现。
其次,采用GJB327意味着按照瀑布式开发模型进行软件开发,限制了软件开发人员对目前较先进的开发模型、开发方法的使用,因此也给军用软件的开发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
另外,GJB437的内容也不够完善,对开发过程d.详细设计e.编码和计算机软件单元测试f.计算机软件部件集成和测试g.计算机软件配置项测试h.系统集成和测试同时又从软件开发管理、软件工程、正式合格性测试、软件产品评价、软件配置管理、向软件保障阶段转移等6个方面对上述8项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
GJB2786中每项要求都是唯一的,不存在冗余,一般要求与详细要求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可以很方便地对标准进行一致的剪裁;而且标准只包含要求,没有其他指导或辅助性信息。
便于剪裁是GJB2786的另一大特点。
GJB2786的参考标准DOD-STD-2167A《防务系统软件开发》是美国国防部于80年代末期组织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包括各种不同意见的专家,政府部门、学术界及应用领域中的人才共同研究制定的,是这一时期美国标准化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
美国防部规定,凡国防部关键任务计算机资源项目一律要遵守该标准,足见其位置之重要。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DOD-STD-2167A 于1994年11月被美军标MIL-STD-498《软件开发和文档》所代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当时业已开始的美国军用标准改革的冲击;另一方面是进入90年代以后,软件工程技术日益普及,软件工具、平台环境开始广泛进展。
MIL-STD-498与DOD-STD-2167A相比不论在指导思想上,还是标准的内容上都有较大改变,不仅增强了与不同开发模型的兼容性,而且还增强了与非层次结构设计方法以及与CASE工具的兼容性,对文档的编制要求也更具灵活性,并对软件重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另外还引进了软件管理标准,更加强调了软件的可支持性及与系统的联系。
五、对军用软件工程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1.军用软件工程标准有待整顿和完善军用软件工程标准体系应是一个动态的体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需求。
对于一些不适用的标准应及时作废或修订,对于新的需求应制定新的标准及时给予反应。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方面我们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还有不少地方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GJB437和GJB439已到了作废的时候,GJB437的内容完全可由GJB2786取代:GJB439的要求也在GJB/Z90000系列中基本都得到反映。
GJB1091、GJB1267和GJB1268也应及时修订以保证与GJB2786的协调一致。
对于不断涌现的新的软件工程技术如软件过程评估、软件安全性分析、软件风险管理及软件重用等也应积极开展标准化研究工作,加强有关标准的制定,以补充完善军用软件工程标准体系。
2.加强软件工程标准宣传工作,促进标准的贯彻实施计算机软件已成为现代化武器装备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武器装备的性能和功能越来越依赖于软件来实现。
然而,我们有些项目管理人员对此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知之甚少,对软件开发缺乏足够的重视,因而监督管理不力,致使软件开发常常成为拖延武器装备研制进度、费用增加的一个主要问题。
对此,我们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软件工程重要性及其标准内容的宣传,提高广大科研人员、管理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促进其对软件工程的了解,从而使软件工程标准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和使用中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3.积极跟踪和研究国际。
国外软件工程标准发展动向国际标准反映了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当代的先进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