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地球化学第二章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地球化学第二章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4.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
绝对含量单位 T 吨 Kg 千克 g 克 mg 毫克 g 微克 ng 毫微克 pg 微微克 % ‰ 相对含量单位 百分之... x10-2 千分之.... x10-3
ppm、g/T ppb、ng/g ppt、pg/g
百万分之 x10-6 十亿分之 x10-9 万亿分之 x10-12
高场强元素或离子(High field strength cations, HFS):场强指离子每单位表面的静电荷强度,常 以离子电荷与离子半径的比值,即离子势表示。指 那些形成小的高电荷离子的元素,包括REE、Sc、 Y、Th、U、Pb、Zr、Hf、Ti、Nb、Ta等。 其离 子势>2。 低场强元素或离子(Low field strength cations) : 形成大半径小电荷的离子的元素 ,离子势<2,它 们又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large ion lithophile elements),包括 Cs、Rb、K、Ba、Sr、Eu 和Pb(二价)。
3.分布与分配
分布指的是元素在一个化学体系种中( 太阳陨石地球地壳某地区)整体总含量。 元素的分配指的是元素在各地球化学体 系内各个区域区段中的含量。 分布是整体,分配是局部,两者是一个 相对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例如, 地球作为整体,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也 就是元素在地球中的分配的表现,把某岩 石作为一个整体,元素在某组成矿物中的 分布,也就是元素在岩石中分配的表现。
地球化学
第二章 地球化学基础知识 陈远荣
2011 年 11月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第一节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概括起来有 五个方面: 第一, 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及各子系统 的分布、分配问题:也就是元素和同位 素的含量及含量在空间、时间及不同地 质产状地质体中的变化。这个问题是地 球化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资料,简而言 之为“量”的问题。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各部分以及地球与外部环境间元素、化学物质在地球上的分布、变化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下面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一、地球化学基本原理1. 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关注的核心是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同位素的分布。

元素是组成地球和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单元,而同位素则可用来追踪地球系统中的物质运移和循环过程。

2. 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地球化学变化的根源。

包括岩浆活动、土壤形成、水文循环、生物地球化学等。

通过对地质过程和地球物质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层的演化历史和地壳成因。

3. 地球系统: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大气、海洋、地壳和生物圈等多个组成部分。

地球化学通过研究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地球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规律。

4. 化学平衡和反应:物理化学原理是地球化学中的基础。

化学平衡理论被应用于地球化学计算模型的构建,以揭示物质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和转化。

二、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1. 矿产资源勘探:地球化学可以应用于矿床勘探和矿产资源评价。

通过分析不同元素的分布和同位素组成,可以找到矿床的富集区域和找矿指示。

2. 环境污染与地质灾害:地球化学方法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迁移和转化的研究,例如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等。

同时,地球化学还能够评估地震、火山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危险性。

3. 水文地质研究:地球化学可以用于水文地质研究,例如地下水的起源、成分及其与地下水补给区域的关系。

同时,地球化学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地下水的污染源溯源。

4. 古气候与环境演化:地球化学分析在古气候和环境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沉积岩中的同位素组成和微量元素含量,可以重建过去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历史。

5. 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系统研究:地球化学可以揭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例如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与物质转化等。

地球化学专业学什么

地球化学专业学什么

地球化学专业学什么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内部和外部化学组成、构造和演化的学科,地球化学专业主要研究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在地球化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掌握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了解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的应用,并具备独立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1. 基础理论知识地球化学专业的学习首先会涉及到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基本化学理论、矿物学、岩石学和地质学等。

学生将学习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演化过程。

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后续的专业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 分析测试技术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学习各种分析测试技术,如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来分析和检测地球中的各种物质,包括矿石、岩石、土壤和水等。

通过学习这些分析测试技术,学生能够准确地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各种元素组成和含量,为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3. 地球化学的应用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将学习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等方面的应用。

地球化学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矿藏和矿产资源,发现地下水资源,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评估环境的污染状况等。

学生将了解并应用不同地球化学的方法和技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4. 实践和实习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通常也会进行实践和实习环节的学习。

实践和实习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调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球化学的知识,为将来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和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学习成果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具备扎实的地球化学理论基础和实验技术能力,能够从事地球化学的研究和工作。

他们可以在矿产资源勘探、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从事地球化学的高级研究和教学工作。

水文地球化学及其应用

水文地球化学及其应用

水文地球化学及其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水与地球物质的相互作用、反应和转化过程。

水文地球化学地位重要,尤其是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文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1、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分子在不同地方以不同形态的运动。

水分子在不同状态下所体现的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

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它是水文地球化学的基础。

2、岩石和土壤岩石和土壤是水文地球化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岩石化学和土壤化学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

岩石和土壤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化学组分,并对水的特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它们的化学特征和变化过程对于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至关重要。

3、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沉积、蒸发、降水等过程中与水相互作用、反应和转化的物质。

包括水分子与矿物、溶解气体、有机物和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水文地球化学的过程是广泛且多样的,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形成修正以及完善生态环境政策。

二、水文地球化学的应用现状1、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之一,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大有裨益。

水文地球化学对于水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管理水资源是现代社会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水文地球化学则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数据供管理层面参考,使得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得以实现。

2、水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和经济发展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已成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

水文地球化学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在处理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时,可以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的更准确的能力寻找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法及杀菌程序,有效保障水生态的平衡和协调。

3、环境保护水文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领域有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用化学和物理方法来检测大气、水、土壤污染程度以及其它人为污染物质的存在。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的水文地球化学变化是关于地球气候科学和环境科学的。

地球化学专业简介基本介绍

地球化学专业简介基本介绍

地球化学专业简介基本介绍地球化学专业简介地球化学是化学科学与地球科学相互交叉衍生形成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研究这些组成的变化及其机理;本专业学生具备地球化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受到专业技能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扎实的数学、化学基础理论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能进行文字、图形、数据处理和编程,适合在地矿、环境、能源、冶金、农业、海洋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生产和管理等工作。

地球化学就业前景地球化学研究正在经历3个较大的转变:由大陆转向海洋;由地表、地壳转向地壳深部、地幔;由地球转向球外空间。

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手段将更为精确、快速。

微量、超微量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将可获得超微区(微米)范围内和超微量(微克)样品中元素、同位素分布和组成资料。

低温地球化学、地球化学动力学、超高压地球化学、稀有气体地球化学、比较行星学等很有发展前景。

选大学、选专业、查看分数线,都推荐使用蝶变志愿软件来进行填报模拟志愿,蝶变志愿系统根据考生添加的成绩,运用大数据智能算法呢,检索出所有该分数可填报的大学。

地球化学要掌握的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野外和室内地质及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方法、有关测试手段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及可持续发展等有关政策和法规;5.了解地球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验,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地球化学专业就业方向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资源、能源、材料、环境、基础工程等方面从事生产、测试、技术管理等工作;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理论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硼、锌、镁等同位素,在地球化学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为研究地球物质循环、生态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

本文将对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进行全面的概述和梳理。

我们将介绍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阐述其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我们将从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的角度,介绍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和突破。

我们还将探讨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在地球化学各个分支领域中的应用,如地壳演化、地幔动力学、海洋化学、生物地球化学等,展示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潜力和价值。

我们将总结近十年我国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将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地球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作为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如锂、镁、硅、铁等元素的同位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行为及其变化,从而揭示地球的形成、演化及环境变迁等科学问题。

其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大质量分馏理论、同位素地球化学平衡及同位素分馏动力学之上。

大质量分馏理论是指同位素之间由于质量差异导致的物理和化学行为的差异,这是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基础。

同位素地球化学平衡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位素之间达到动态平衡,其比值反映了地球化学过程的信息。

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则关注同位素分馏过程中速率的变化,为理解地球化学过程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技术方法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主要依赖于高精度的同位素分析技术,如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等。

地球化学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地球化学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地球化学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过程,它通过不断循环的能量和元素转化,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通过地球化学的角度,解析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和机制。

一、碳循环碳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地球上的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转化成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

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产生的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

生物体死亡后,有机物会经过分解作用,将碳元素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而某些有机物则会沉积在地下或海洋中,形成石油和石煤等化石燃料。

二、氮循环氮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另一个重要的过程。

大气中的氮气不能被生物直接利用,但通过闪电和微生物固氮作用,将氮气转化成氨、硝酸盐等可供生物利用的形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氨、硝酸盐等形式的氮,合成氨基酸等有机物,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动物。

动物排泄的尿液和粪便中含有氮,经过分解作用可再次还原成氨,供应给植物继续利用。

此外,在海洋中还存在氮沉降和浮游植物吸收等机制,使氮循环在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平衡。

三、水循环水循环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太阳的热量使得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升至高空形成云,随后降雨或降雪回到地面,形成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地下水,将其中的水分蒸散到大气中,同时释放氧气。

动物则通过饮水和饮食摄取水分,将其中的水分通过新陈代谢排出。

水循环不仅维持着生物体的生存,也将养分输送到各个地区,促进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进行。

四、矿物元素循环除了碳和氮,其他的关键元素如磷、硫、铁等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元素在土壤、岩石、海洋中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被生物体通过摄取和吸收利用。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物盐,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矿物元素。

当生物体死亡后,分解作用会将这些矿物元素重新释放到环境中,形成一个循环。

地球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地球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地球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上各种物质构成、变化、分布规律的科学学科,它是地球科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地球化学中,有一些基本理论和应用,下面就从这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1. 元素的存在及分类所有的物质都由原子或分子组成,地球化学认为地球上大约有94种元素,每个元素都有自己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其中,能够构成地球上大部分物质的元素称为地球化学主要元素,主要元素一般按照丰度高低分为四类:岩石形成元素、水形成元素、生命形成元素和大气成分元素。

2. 地球内部元素运动地球内部核心处温度很高,铁、镍等元素在核心处形成了实心核,实心核周围的外核是流动的液态铁合金,地核与原始外壳之间的地幔则是由硅、钙、铝、镁等元素构成的岩石体。

地球内部元素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反应,例如地壳内不同元素间的化学反应、矿物的形成等等,这些过程都对地球化学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确定元素在地球各层次中的分布规律,这对于研究地球内部物理和化学过程、地质过程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很有帮助。

二、地球化学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1. 环境保护近些年来,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人工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然而,只有全面了解地球元素分布规律,才能采取更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

2. 矿产资源勘探矿产资源勘探是地球化学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地球化学方法可以通过对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质组成获取矿区信息,为矿产资源勘查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3. 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球化学指的是利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水文过程中含有的各种元素化合物及其变化规律,为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更准确的科学依据。

4. 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是探讨石油的成因、分布、储集及运移规律的专门学科,石油地质学包括石油地球化学、石油地震学、石油岩石学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开采效率,促进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在现代社会中,掌握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技术,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地球化学的基础理论
• 一、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 二、地球化学异常分类、地球化学指标 •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元素分布 • 四、元素分布的基本规律
1
一、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
• 1、在自然体系中地球化学指标在某一空间 中多是位置上具有相对波动不大的特征。 研究自然体系中的地球化学指标的变化, 是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最基本的、最重要 的内容。
• 2、地球化学背景:在背景区内各种天然物 质中(如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地表水、 地下水、植物和空气等),各种地球化学指 标(元素、同位素的含量、pH值、Eh值、温 度等)的数值,称为地球化学背景。
2
• 3、背景区内各种天然物质中各种地球化学 指标的不均匀性,地球化学背景不是固定的 数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起伏变化的一系列 的数值。
预开采深度及矿床分布密切。
31
1011
Fe
储 1010 量
109
R 108
Cr Cu
Mn
Al
Zn
Ni
107
Sn Pb
V
Sb Mo Co
106
W
As
Hg
105 10-1 100 101 102 103 104 ppm
地壳丰度与资源关系图
32
(二)、各类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丰度
• 岩浆岩与变质岩占整个地壳总质量的95 %,其中又以岩浆岩为主,按其化学成分 或矿物成分可以分成五大类:超基性岩 (橄榄岩、纯橄岩)、基性岩(辉长岩、 玄武岩)、中性岩(闪长岩、安山岩)、 酸性岩(花岗岩、蛇纹岩)及碱性岩。
• 各类岩浆岩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见附录 2-2。
33
• 岩浆岩类的标型元素组合为:
• 1、超基性岩元素,典型代表是Cr、Ni、 Co、Mg及Pt族。
• 2、基性岩元素,Cu、Fe、V、Ti、P、Mn、 Ca、Sc、Sb等。
• 3、亲中性岩元素,Al、Ga、Zr、Sr等。
• 4、亲酸性岩元素,种类最多,以Li、Be、 Ta、U、Th、K、Rb、Cs、F、B为代表。
29
• 地球化学系统中元素的总量称为地球化学储量。
• 在地球化学储量中,能被人类开采利用的部分叫 作资源,资源中被探明的部分叫作矿产储量。
• 资源量占地球化学储量的百分比叫作矿化度。
• 根据经济地质学家的研究,某一元素的资源与地 壳丰度有密切关系。
• 美国地调所麦克尔维(V·E·Mckelvey 1960)研 究美国当时的矿产储量(R)与地壳丰度存在如 下关系:
• 浓度克拉克值大于1,说明元素相对富集,
反之,说明相对分散。
28
• 研究克拉克值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意 义:
• 1)、元素克拉克值代表了元素在地壳 中背景值,是衡量地壳各个地段内元 素集中分散的标准;
• 2)、元素的克拉克值反映了地壳中元 素正常含量的水平。
• 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 • 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
• 因此,原生环境中岩石的物质组成与状态, 元素的分布是深部地球化学作用的记录, 反映了原始形成时的特征,是研究深部地 质作用最直接的证据。
23
24
25
26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与元素丰度
丰度研究概况:
• 地壳是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态结晶物质,是人类生 存的物质基础,是与人类休戚与共的最密切的部分。 地壳中各种性质不同、成因不同的地质体,往往以 化学元素含量(丰度)不同而表现出来。所以元素 丰度是不同地质体的地球化学标志之一。
• 地球化学背景起伏变化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 • 地球化学背景起伏变化最低值称为背景下限 • 地球化学背景起伏变化平均值称为背景值 • 地球化学背景:全球性的、地球化学省的、
区域性的、局部性的。
3
C
局部的背景值 区域的背景值 地球化学省的背景值 全球的背景值 各种地球化学的背景值
4
• 4、地球化学异常:在天然物质中某种地球 化学指标与其它地球化学背景比较,出现显 著差异的现象,或其它地球化学性质明显发 生变化的现象。
• 地壳中的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 量。又称为克拉克值(是由A·E费尔斯曼提出的)。
• 著名科学家 F·W·克拉克、戈尔德施密特、B·И·维 尔纳茨基、A·E费尔斯曼、B·梅逊、A·Π维诺格拉 多夫、S·R·泰勒以及我国的黎彤等在地壳元素丰度 方面的研究作出了重要供献。(表2-1)
27
• Ci,j=F(x,y,z,t) • 空间属性与时间属性的统一,构成了地球化
学场的全部意义。
17
地球化学场特征:
• 1.与地球物理场相比,它没有严格的数学公 式或化学定律进行准确的描述、推断、或延 拓,它是具体点上地球化学环境(化学、热 力学、动力学)综合制约的结果,可以定性 推测而不能准确推算。
8
• 区域异常:数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的地球化 学异常。如:江西德兴Cu矿田、异常面积为 160km2。
• 局部异常:分布在矿体或矿床周围的异常,规模 在几米到几百米范围内。
• 思考: • 地球化学省、区域异常、局部异常对找矿有何意
义?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3、与矿的关系分为: • 矿异常:与矿体(矿床)、矿化有关的各类地
• 5、碱性岩以富含Nb、Ta、Be及REE(稀土 元素)为特征。
34
各类岩浆岩中元素含量变化曲线
Si
K F Rb Sn Be WCs Th
U
Ba Pb
In
Al P Zr Sr Lu
Bi
Na Ce Br Tm
35
Mg
Fe
Ca
Cr
Ti
Ni
Co
V Cu
Sc
Nb
Pd
Mo
Sb
I
Hg
36
岩浆岩中元素丰度的变化规律具有重大的 找矿意义: • 某种元素的内生矿床总与该元素丰度最高的 岩浆岩有成因关系。如Cr、Ni矿床产在超基 性岩中,V、Ti矿床与基性岩有关,U、Th 矿床与花岗岩有关等。 • 喷出岩中微量元素的分异程度应当比侵入岩 中低。因此,酸性喷出岩与酸性侵入岩的区 别,就在于前者的亲基性岩元素含量较高而 亲酸性岩元素含量较低。对于超基性岩来说, 情况正好相反 。 • 对于地球化学找矿来说,了解这些规律,就可 以加深对背景值的认识 。
• 其中为密度。分别称某元素的线地球化学量、 面地球化学量和体积地球化学量。
• 对于线、面、体的平均含量可定义为

cdl
Cl
l
dl
l
cds
Cs
s
ds
s
cdv
Cv
v
dv
v
20
• 实际计算时,只能用近似公式来求,积分 形式只是一种理想的表达式,这也是与地 球物理场的不同之处。
按照指示元素在矿体周围迁移的远近,可 以将指示元素分为: a.远程指示元素:离矿体较远 b.中程指示元素:离矿体较近 c.近程指示元素:离矿体最近
16
2、地球化学场
• 地球化学指标在三度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 演化称为地球化学场。
• 将地壳或者地球表层系统中某一点放在直角 坐标系(x.y.z)中,该点任一时该t,存在 着j个相,每个相有i个地球化学指标,该点 指标i可表示为
1)、概念:天然物质中能够作为找矿线索,以及对 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具有指示作用的化学元素,称 为指示元素。例如:可利用As、Cu找金矿
2)、分类: 对于找矿的指示元素,按对找矿所起的作用:
a、通用指示元素:能够指示多种矿床(或矿化)存 在的元素,如:Cu、Pb、Zn、Au、Ag、Sb、 Hg、U等热液矿床都有Hg的异常,Hg指示这些 矿床的存在,Hg被称为通用只是元素。
• 地球化学异常含义: • 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
地球化学指标偏离背景值。简言之,由异常 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构成完整 的地球化学异常概念。
5
6
二、地球化学异常分类、地球化 学指标
(一)、地球化学异常分类
1、根据地球化学异常与背景值比较
正异常:异常数值高于背景值上限
负异常:异常数值低于背景之下限
b、直接指示元素:能够直接指示某种矿床(或矿化) 存在的元素,通常是矿床中的主要成矿元素。如: Au是找金矿、Cu是找铜矿的直接指示元素。15
c、间接指示元素:间接指示某种矿床(矿 化)存在的元素,通常是矿床中与主要成 矿元素相伴生的元素。如:As、Cu找金 矿,Tl找金矿等,因此As、Cu和Tl是间接 指示元素。
球化学异常;又分为:
矿体(矿床)异常:与矿体(矿床)有关的各 类地球化学异常,
矿化异常:与不具工业价值的矿化有关 的各类地球化学异常,
• 非矿异常:与矿体(矿床)、矿化无关的异常, 如:由其它自然作用及其人为因素等起因的 异常。
10
4、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成因及赋存介质不同
a.原生异常:在成岩或成矿作用中形成赋存在 基岩中的异常,统称原生异常。
• 2.地球化学场是一个连续的非均匀场。 • 3.地球化学场是一个不可逆动态演化的非稳
定场。 • 4. 地球化学场的指标不具有传递性。
18
• 通过与地球物理场的对比分析研究可知,地球化 学场不能象地球物理场那样用仪器在地表探测天 然的或者人工的场的变化来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 异常物质的分布,它只能根据研究精确程度的需 要,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采样,分析测试地球化 学指标近似逼近地球化学场的真实特征。
• (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 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 的总和;
• (2)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 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在地表发生风化、 土壤形成和沉积作用以及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和地球表层疏松物所处的环境都属表生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