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药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案例数据汇编

合集下载

新药研制的过程和成功案例

新药研制的过程和成功案例

新药研制的过程和成功案例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研制一直是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

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是一项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各种实验的验证,药物研制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一、新药研发的流程新药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毒理、药物代谢、药物药理、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

1. 药物发现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寻找适合用于治疗疾病的新药物是第一步。

寻找新药物可以从天然产物、化学改造、分子筛选等多种途径的尝试。

药物的发现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筛选,筛选出的化合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药物设计药物的设计是将发现的机理作用与患者需要进行结合,设计出适合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

在药物的设计中,需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特异性等多项准则。

药物设计的结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3. 药物毒理药物毒理研究是为了验证药物在体内的毒性。

药物毒性的研究需要结合药物质量、药物代谢的情况,进行实验验证。

药物毒性的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能够有效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伤害。

4.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人体对药物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

这一步需要进行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来评价药物的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谢作用。

药物的代谢特征能够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5. 药物药理药物药理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即药物对人体内某种物质进行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步骤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研究结果可以为药物治疗提供重要指引,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6. 临床试验最后一个环节是药物的临床试验,这是验证药物作用的最后一步。

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药物能否面世的决策性因素之一。

二、新药研发的成功案例1. 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是一种钯源型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它的研发历程经历了长达30年的时间,最终于1995年获批上市。

新药技术转让3篇

新药技术转让3篇

新药技术转让第一篇:新药技术转让的基本概念与流程新药技术转让是指将新药研发所涉及的技术和专利权、注册权等转让给其他公司或单位,以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商业行为。

一般来说,新药研发涉及到众多的环节和知识产权,因此新药技术转让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和程序,以避免出现法律风险。

新药技术转让的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确定转让方和受让方:首先要确定转让方和受让方,确定交易的基本条款。

2.谈判技术转让协议:转让方和受让方在签署正式合同之前需进行谈判,商定双方之间的技术交流、配合、保密、利益分配、责任承担等事项。

3.签订技术转让协议:在谈判基础上,达成协议,签署合同,确定技术转让的具体内容、时间和价格等。

4.完成技术转让:转让方在签订协议后立即开始转让技术,受让方需要付款。

5.满足条件:一般情况下,技术转让协议有对收款的条件。

当这些条件被满足时,交易可以顺利完成。

新药技术转让需要考虑的法律风险包括:1.专利侵权风险:技术转让涉及到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

如果在尝试出售专利权时没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侵权风险,公司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法律后果。

2.合同风险:技术转让过程中相关的协议与条款必须清晰、明确,以避免出现纠纷。

3.商业风险:作为一个商业交易,技术转让的双方需要建立信任并在合约中明确体现相关的责任和权益,以避免出现损失。

了解新药技术转让的流程及其中的法律风险,对于想要开展这种商业行为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在对技术转让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评估后,才能最小化风险并确保成功。

第二篇:新药技术转让中的管理与操控新药技术转让是一项危险而复杂的工作,需要高度的管理和操控能力。

在过程中,企业需要考虑到众多的内外部因素,确保交易顺利进行。

以下是新药技术转让的管理和操控要点:1.评估公司的核心能力:转让方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能力和优势,以便能够更好地宣传其技术和卖点。

同时,对受让方也要做充分的了解,以确保技术的利用和结合能够成为后续合作的核心。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报告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报告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报告概述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保健。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突破,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成功的中药研发创新案例,探讨中药行业在药物研发领域的新进展。

案例一:中药复方注射液的研发中药复方注射液是近年来中药行业的研发热点之一。

以当归、黄芩等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提取、加工等多道工艺,最终制成注射液剂型,并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

该案例中,研发团队在保留传统中药活性成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和制药技术,通过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关系和药效增强机制,成功研发了一款有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复方注射液。

案例二:中药提取物的活性成分研究中药的药效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活性成分,而传统的中药研发一直面临着活性成分提取不稳定、纯度较低等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研发团队积极采用新的分离纯化技术,并结合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将传统中药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通过提高活性成分的纯度和稳定性,使得中药疗效更加确切和可靠,为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带来了重大突破。

案例三:中药与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与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个案例中,研发团队通过对中药和现代药物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找到了中药与某种现代药物互补的作用关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

通过中药的辅助作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现代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案例四:中药配方的个体化定制传统中药的疗效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而相同疾病的患者需求也各不相同。

在这个案例中,研发团队通过对个体化药物疗效的研究,采用现代药物技术实现了中药配方的个体化定制。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信息、病史及病情等多方面数据的综合分析,制定了适合每个患者个体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了中药疗效的针对性和个体化。

结论中药行业在药物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改善了传统中药研发的不足,为中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制药行业新药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方案

制药行业新药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方案

制药行业新药研发与生产技术转移方案第1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4)1.1 新药研发背景 (4)1.2 技术转移目标 (4)1.3 技术转移的意义 (4)第2章新药研发概述 (5)2.1 新药研发流程 (5)2.1.1 药物发觉 (5)2.1.2 前期研究 (5)2.1.3 临床试验 (5)2.1.4 上市申请与审批 (5)2.1.5 市场推广与监测 (5)2.2 新药研发关键技术 (5)2.2.1 生物技术 (5)2.2.2 高通量筛选技术 (6)2.2.3 计算机辅助设计 (6)2.2.4 制剂技术 (6)2.3 国内外新药研发动态 (6)2.3.1 创新药物研发 (6)2.3.2 仿制药研发 (6)2.3.3 生物制品研发 (6)2.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6)第3章生产工艺开发 (6)3.1 制剂工艺开发 (6)3.1.1 工艺流程设计 (6)3.1.2 工艺参数优化 (7)3.1.3 工艺验证 (7)3.2 制剂设备选型与验证 (7)3.2.1 设备选型 (7)3.2.2 设备验证 (7)3.3 工艺优化与放大 (7)3.3.1 工艺优化 (7)3.3.2 工艺放大 (7)3.3.3 生产过程控制 (7)第4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8)4.1 质量控制策略 (8)4.1.1 质量控制原则 (8)4.1.2 质量控制流程 (8)4.1.3 质量控制指标 (8)4.2 质量保证体系 (8)4.2.1 质量保证组织架构 (8)4.2.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8)4.2.4 员工培训与考核 (8)4.3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8)4.3.1 分析方法开发 (8)4.3.2 分析方法验证 (8)4.3.3 分析方法转移 (9)4.3.4 分析方法持续改进 (9)第5章生产线设计与布局 (9)5.1 生产线设计原则 (9)5.1.1 合理性原则 (9)5.1.2 灵活性原则 (9)5.1.3 安全性原则 (9)5.1.4 环保性原则 (9)5.2 设备选型与布局 (9)5.2.1 设备选型 (9)5.2.2 设备布局 (9)5.3 GMP要求与实施 (10)5.3.1 GMP要求 (10)5.3.2 GMP实施 (10)第6章环境健康与安全管理 (10)6.1 环境保护措施 (10)6.1.1 环境影响评估 (10)6.1.2 废水处理 (10)6.1.3 废气处理 (10)6.1.4 固体废弃物处理 (11)6.1.5 噪声控制 (11)6.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11)6.2.1 职业病防护 (11)6.2.2 个人防护用品 (11)6.2.3 健康体检 (11)6.2.4 健康教育培训 (11)6.3 应急预案与处理 (11)6.3.1 应急预案 (11)6.3.2 应急演练 (11)6.3.3 处理 (11)6.3.4 安全生产标准化 (12)第7章供应链管理 (12)7.1 原料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12)7.1.1 供应商筛选标准 (12)7.1.2 供应商评估与审计 (12)7.1.3 供应商关系管理 (12)7.2 包材供应商选择与管理 (12)7.2.1 包材供应商筛选标准 (12)7.2.2 供应商评估与审计 (12)7.3 物流与仓储管理 (12)7.3.1 物流管理 (12)7.3.2 仓储管理 (12)7.3.3 质量监控与追溯 (13)7.3.4 应急管理 (13)第8章技术转移流程 (13)8.1 技术转移阶段划分 (13)8.1.1 准备阶段 (13)8.1.2 实施阶段 (13)8.1.3 验收与维护阶段 (13)8.2 技术转移文件准备 (13)8.2.1 技术资料 (13)8.2.2 技术转移计划 (14)8.2.3 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 (14)8.3 技术转移实施与验收 (14)8.3.1 技术转移实施 (14)8.3.2 技术验收 (14)8.3.3 技术转移后的维护与升级 (14)第9章人员培训与技术支持 (15)9.1 人员培训计划 (15)9.1.1 培训目标 (15)9.1.2 培训对象 (15)9.1.3 培训内容 (15)9.1.4 培训方式 (15)9.1.5 培训时间 (15)9.1.6 培训评估 (15)9.2 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 (16)9.2.1 技术支持 (16)9.2.2 售后服务 (16)9.3 持续改进与优化 (16)9.3.1 加强内部沟通,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 (16)9.3.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奖励技术创新和改进; (16)9.3.3 定期对生产工艺、设备等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6)9.3.4 关注行业动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16)9.3.5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典型案例

成果转化典型案例

成果转化典型案例案例1: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青岛科技大学“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绿色轮胎协同创新中心”黄宝琛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国家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完成了“高反式-1,4-聚异戊二烯(TPI)的合成及应用开发”项目,开发了一种采用负载钛体系催化异戊二烯本体沉淀聚合合成TPI的新技术,荣获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为了及时将该成果转化,中心对资金、用地以及人才技术进行多方位协调,2013年9月20日,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和世界第一套万吨级反式异戊橡胶工业化生产装置在青岛莱西市姜山镇合成橡胶工业园投产,生产出合格的反式异戊橡胶产品。

该装置的投产成功改写了中国和世界无反式异戊橡胶万吨级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历史。

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是由青岛科技大学牵头成立的青岛科大方泰材料工程有限公司和青岛易元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拥有该项目的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是原始创新,是中国创造。

国外公司研发生产的反式异戊橡胶均采用钒体系催化剂溶液法聚合,其成本太高,产品售价是天然橡胶的10倍以上,难以广泛应用。

而青岛第派新材有限公司和青岛科技大学开发的本体沉淀聚合法工艺克服了国外工艺的不足。

首先是催化活性高,较国外采用的钒体系提高了30余倍,可免除后处理脱灰,反式结构含量≥98%;其次是聚合体系黏度低,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再次是产品为粉末状橡胶,无“三废”排放,能耗、物耗低,较通常溶液聚合能耗减少1/2~2/3。

此外,该工艺简单、投资少,合成成本比国外反式异戊橡胶低很多。

反式异戊橡胶主要用途是制造环保型轮胎。

目前,第派新材有限公司每年为世界轮胎巨头固特异公司提供大约2500吨反式异戊橡胶用于轮胎制造。

使用反式异戊橡胶生产全钢子午轮胎磨耗提高20%以上,耐疲劳性提高300%;用反式异戊橡胶生产的半钢子午轮胎可节油2.5%,经计算1吨TPI用于生产半钢子午轮胎轮胎,可节省燃油70吨,减少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排放量200吨,其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总结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总结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增加,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几个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进行总结和分析。

1. 案例一: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一种针对肝胆疾病的中药制剂,具有泻肝火、清肝热的功效。

该药物由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一研发团队于2012年成功研发。

他们通过对中药龙胆草的深入研究,提取其有效成分,并结合现代制药技术进行精确调控和配伍,最终成功研制出龙胆泻肝丸。

该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成为肝胆疾病患者的首选药物。

2. 案例二:葛根素片葛根素片是一种应对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制剂,具有降压、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

这一药物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的科研团队研发成功的。

他们通过对葛根的提取和分离,得到了一种关键的活性成分葛根素,并成功研制出葛根素片。

该药物在治疗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成为了疾病治疗中的重要选择。

3. 案例三:清肺丸清肺丸是一种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药制剂,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

该药物是由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发的。

通过对多种中药材进行筛选和配伍,他们成功提取了清肺丸的有效成分,并通过现代制药技术进行浓缩和包衣,最终成功研发出清肺丸。

该药物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通过对以上案例的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出中药行业在药物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这些成功的案例都得益于中药行业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和创新,并且充分利用现代的制药技术和科研手段,使中药研发更加准确和高效。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中药行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促进中药行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进中药研发创新的进程。

同时,中药企业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研发实力,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推动中药行业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分享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分享

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分享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药一直被视为重要的疗法之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行业也在不断探索药物研发的创新路径。

本文将分享几个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案例,展示了中药在现代医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1. 参麦注射液——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创新之作参麦注射液是由中药参和大麦草提取而成的中药制剂,它通过调节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具有清热降压、降脂、抗血小板凝聚等作用。

该药物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心脑血管风险,提高了治疗效果。

2. 抗癌中药的研究——复方黄芪注射液复方黄芪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天然草药黄芪提取而成,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研究表明,复方黄芪注射液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一创新的药物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3. 利用现代技术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黄连素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提取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提取和纯化黄连素,可以增强其药效,提高其利用价值。

黄连素的研发创新,不仅丰富了中药疗法的种类,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4. 配伍减毒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传统上,中药常常采用复方制剂的形式,多种中药搭配使用,以增强药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中药药物的理化特性及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出了配伍减毒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伍药物,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配伍减毒技术的应用,为中药研发走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5. 中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药新制剂的研发中药行业不断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药研发走向现代化。

利用新的药物制备技术和控释技术,研发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中药新制剂。

这些新制剂包括缓控释制剂、纳米制剂和脂质体制剂等形式,有效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中药行业的药物研发创新正在为现代医学领域带来新的突破和选择。

药品技术转让(原新药的技术转让)

药品技术转让(原新药的技术转让)

药品技术转让(原新药的技术转让)药品技术转让是指将药品研发成果、技术、配方、工艺等技术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以实现新药的商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原新药的技术转让是指将新药研发过程中的技术成果、研发数据、临床研究资料等转让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以实现新药的商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药品技术转让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加快新药上市的速度,还能够促进药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在我国,药品技术转让已经成为了药品研发企业之间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1. 技术评估:转让方需要对技术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经济效益等,以确定是否适合转让。

2. 转让谈判:转让方和受让方就技术转让的具体事宜进行谈判,包括技术转让的价格、支付方式、技术保密等。

3. 签订协议:转让方和受让方签订技术转让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4. 技术转让:转让方将技术成果、研发数据、临床研究资料等转让给受让方,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5. 转让后服务:转让方在技术转让后,需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以确保受让方能够顺利地实现新药的商业化生产和市场推广。

药品技术转让的双方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确保技术转让的顺利进行。

同时,药品技术转让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技术转让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药品技术转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转让方来说,需要具备技术评估、谈判技巧、法律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受让方来说,需要具备技术吸收、生产能力、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能力。

在我国,药品技术转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许多新药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得以迅速上市,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同时,药品技术转让也促进了药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我国药品研发的整体水平。

然而,药品技术转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技术转让的价格和支付方式难以确定,技术保密和知识产权保护存在风险,技术转让后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难以保障等。

这些问题需要双方在技术转让过程中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并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 国内新药研发合作与技术转让案例数据汇编(2010年5月28日发表)来自丁香园freelane4月28日,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和丽珠集团、广州银河阳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在珠海就精致乙脑疫苗项目签署了技术转让和产业化合作协议,转让价为2100万元。

这既是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成立17个月来的第一个转让成果。

估计这是处在临床前的项目,转让价格应该包括首付和后续的历程碑支付。

/News/Surprise/5683.html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徐根兴教授的人体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tin“饿死肿瘤”技术最近获得了400万元技术转让费。

他将与江苏吴中生物医药研究所共同开发“饿死肿瘤”基因针剂和基因治疗雾化剂。

在新加坡上市的亚洲药业集团(AsiaPharm)以8000万元人民币(1600万新元)向广州的莱泰制药买下癌症治疗注射药品希美納(CMNa)的专利权、程序科技、生产执照、行销网络、以及该药品在中国注册的所有权限。

希美納在2002年6月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为癌症化疗而制的化学增敏剂(sensitizer)。

希美納由具有增敏活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与具有能浓集于肿瘤部位的氨三乙酸类化合物化学合成,既有利于提高瘤内药物浓度而提高放化疗,同时又因降低了其亲脂性、改变了其脂水分配系数,从而降低了神经毒性,解决了过去增敏剂类化合物神经毒副作用大、难用于临床的一大难题,在提高肿瘤放化疗效果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驻新加坡使馆经商参处)2009年8月下旬,中国技术交易所成立后首单技术转让项目——国家3.1类化学药新药盐酸马尼地平及片技术项目以550万元人民币正式成交。

天津药物研究院作为技术持有方,通过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技术转移平台成功将这一新药项目转让给了扬子江药业集团。

该项目的成交标志着中国技术交易所已经正式启动了技术交易的平台服务工作,在明确了“技术、产权、交易”的工作思路后,通过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服务平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平台、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的操作平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来推动技术交易工作的全面展开。

国内药厂引进国外技术案例/bbs/post/view?bid=114&id=17194133&sty=1目前市场上可知的新药转让价位1、中药1类X0200003 藤黄酸中国药科大学2003-09-29 广谱抗肿瘤药,转让给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800万,目前II期临床研究阶段X0200004 注射用藤黄酸中国药科大学2003-09-292、化药一类盐酸槐定碱注射液江西中医学院李雪梅教授开发,1999年该药转让给吉林通化方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转让费高达2000万元,有突出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005年8月,槐定碱及其制剂“盐酸槐定碱注射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一类化药新药证书。

【适应症】本品可试用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疗。

3、化药一类盐酸艾咪朵尔沈阳药科大学宫平教授课题组,2008年3月18日将该新药以4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天津金泰源生物医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此次转让仅包括该新药的国内专利权。

目前,已完成其临床前研究,并于2008年9月22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化学药物1.1类Ⅰ/Ⅱ期临床试验批件(原料:2008L09230,片剂:2008L09232)。

已将包括盐酸艾咪朵尔在内的5-羟基-1H-吲哚-3-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申请了中国及世界发明专利(国内申请号:200510054663.2,国际申请号:PCT/CN2005/000301),其中在韩国已获得专利授权,其他国家已进入实质审查。

适应症:该新药若开发成功上市,将为临床上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新型、有效且价格适中的化学合成类抗病毒药物。

由于盐酸艾咪朵尔抗乙肝病毒作用机制独特新颖,高效低毒,并且以目前的原料药合成成本计,其制剂价格约为拉米夫定的二分之一,普通消费者即可承担,因此估计上市后,可成为治疗乙型肝炎的一线药物,将占有近三分之一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市场,每年销售额估计可达3亿元人民币,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提升和改善广大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兼具显著的社会效益。

4、化药一类抗老年痴呆类药物左黄皮酰2005年底,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把自行研制的一类西药左黄皮酰胺以24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北京市麒麟天盛医药有限公司。

5、化药一类氯吲昔布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和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继续建立合作,并开发出第二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创新药物——氯吲昔布,转让额1500万。

氯吲昔布属于COX-2酶抑制剂,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抗炎镇痛药物,已分别获得中、美两国专利6、中药一类黄芪甲苷葡萄糖注射液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郭美丽教授团队,转让价格为1200万,转让给河北神威药业有限公司,转让时间不详,估摸为05年转让,应为一期临床批件转让。

适应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注:楼下战友认为此事不实)7、恩度恩度(Endostar)独特的复性技术,使恩度(Endostar)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尤其是“恩度”(Endostar?)+化疗”的全新疗法,打破了常规思路,临床研究结果证明,可以显著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命。

2006年5月,先声药业斥资2亿元收购烟台麦得津80%的股份,将恩度(Endostar)纳入麾下,创下了国内医药界以单一品种知识产权为目标的最大金额的企业并购。

8、丁苯酞并以25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河北省石家庄制药厂,用于脑缺血的治疗。

9、双环醇片:2001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以创纪录的3000万元人民币将双环醇片独家转让给北京协和药厂。

(应该是生产批件)紫鑫药业与吉林省汇鑫生物制药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3月19日签订了技术转让(技术秘密)合同书,该技术转让的项目名称为“醋酸亮丙瑞林注射液”的原料及制剂的生产技术。

技术转让合同中双方约定:许可公司在中国境内享有独家许可专利使用权,专利号为(ZL03 1 11273.0),许可期限至专利有效期届满(2023年3月24日).技术转让费包括专利所有权和临床批件及相关技术资料的所有费用,共计人民币肆佰捌拾万元整。

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军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徐根兴教授的人体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tin“饿死肿瘤”技术最近获得了400万元技术转让费。

他将与江苏吴中生物医药研究所共同开发“饿死肿瘤”基因针剂和基因治疗雾化剂。

徐根兴教授于1996年发现的人体内皮抑素基因能有效阻止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防止肿瘤扩散转移,切断肿瘤血液供应,使肿瘤萎缩凋亡。

该基因治疗肿瘤的靶向作用非常明显,专一作用于各种肿瘤赖以生存的新生血管,而不影响正常血管。

与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相比,这种方法毒副作用小,不产生耐药性,疗效显著。

同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疗效,使促进肿瘤生长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明显减少。

仙琚制药委托合作开发AD 疫苗合同2007 年11 月2 日,仙琚制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签署一份技术开发合同。

对方进行AD 疫苗开发,专利申请权及技术秘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权均归仙琚制药所有,研发经费及报酬总额共计116 万元由仙琚制药承担,合同有效期限自2007 年11 月至2009 年10 月。

仙居药业合作开发、生产防复吸新药噻喏啡项目合同2003 年11 月18 日,仙琚制药与解放军军事医药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签订一份合同,合作开发、生产防复吸新药噻喏啡。

仙琚制药先期支付临床前研究费用360 万元,若新药许可证由双方共同申报成功,则由两者共有,新药生产许可证由甲方独享仙居药业委托,但需支付后者补偿金280 万元。

合同有效期至2023 年11 月(1)技术转让合同①2004 年12 月24 日,仙琚制药与杭州腾新博达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环索耐德原料药及其气雾剂技术转让合同》,双方约定杭州博达公司将环索耐德原料药及气雾剂技术转让给仙琚制药,转让费总计290 万元,同时合同约定双方进行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该项目环索奈德原料药制备工艺专利权归仙琚制药独有,由此产生之知识产权均归仙琚制药。

②2004 年12 月21 日,仙琚制药与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技术转让合同书》,双方约定后者将“1.5 毫克左炔诺孕酮肠溶胶囊”的中国国家药检局临床批件及所规定的该品进一步开发、生产、销售权利、生产工艺配方、实验资料和背景资料转让给仙琚制药。

转让费用:330 万元。

③2005 年3 月28 日,仙琚制药与安徽省科隆药物研究所签订了《阿曲库铵原料药及粉针剂技术转让合同书》,双方约定科隆药物研究所将阿曲库铵原料药及粉针剂等技术转让给仙琚制药,转让费用总额300 万元。

合同同时约定双方部分合作,所涉技术成果归双方共有,共同申报新药证书,同时仙琚制药作为生产单位审报生产批准证书,并享有生产经营权。

根据约定,争取在2007 年底前取得上述产品的生产批文。

④黄体酮缓释凝胶临床批件及雷波伦生物凝胶研究成果转让合同2006 年10 月31 日,仙琚制药控股子公司仙琚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沈阳市万嘉生物技术研究所签署一份技术转让合同。

对方向仙琚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转让黄体酮缓释凝胶全套技术和雷波伦生物凝胶全套技术。

仙琚制药技术有限公司在该技术成果之上进行的后续研发成果归其所有,本协议有效期限20 年,协议转让总价款120 万元,由仙琚制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分期支付。

⑤阿那曲唑合成工艺转让协议2007 年4 月16 日,仙琚制药控股子公司技术开发公司与杭州海达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一份技术转让合同,合同约定受让对方阿那曲唑合成工艺。

技术转让价款40 万元。

技术秘密所涉产品只能在仙琚制药或其下属企业生产销售。

合同有效期至2009 年 4 月15 日。

(2)技术开发合同①新型抗菌药物“NE-2001 ”合作开发协议2003 年1 月10 日,仙琚制药与上海东皓医药生物企业有限公司签订一份风险承诺投资合作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协议。

协议约定,仙琚制药对开发该新药项目进行先期风险投入,资助该项目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以获取该项目开发成功后作为专利新药的独家生产经营销售权。

先期投入为80 万元。

该合同有效期自签署之日起十年。

健康元投巨资购买7-ACA酶法生产技术健康元之前拟投资5.1亿元在河南焦作设立原料药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投入3.3亿元,该基地拥有1000吨7-ACA的年生产能力。

7-ACA作为合成各种头孢菌素的关键中间体,有很广阔的市场需求前景,但技术门槛较高。

7-ACA目前的合成工艺包括化学裂解法和酶裂解法,国内企业大都采用的化学裂解法,国际上几家大的7-ACA生产商采用的则是酶裂解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