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言对比

合集下载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

英汉语言十大差异语言毕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甚至历史、地理、风俗、政治、经济等常常水乳交融,它们无孔不入地反作用于语言,使语言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

英汉翻译者,若不知英汉各自的特点,不知两者的差异,是不能想象的。

不要以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从牙牙学语开始,便开始接触汉语,因此,就想象自己很了解汉语。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汉语到底有什么特点? 就汉语论汉语,因为没有距离,就看不真切,因为没有比较,就看不明白!只有当汉语和英语比肩而立,碰撞交流,才会燃爆出绚丽的火花,两者之差异,才会赫然呈现。

目前,从事英汉对比研究的学者和专著在我国并不少,但是,当我们放眼这个领域,就觉得有必要正面回答一个问题:英汉对比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弄明白英汉的差异,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标,至多只能是一种手段而已,而手段总得服务于一定的目的。

英汉对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翻译。

译界的实践证明:只有对英汉之差异了然于心,译者才能做到下笔如有神。

下面结合英汉翻译的实际,对英汉之间的明显差异作鸟瞰式分析和归纳。

1.英语重形合(Hypotaxis),汉语重意合(Parataxis)汉语重意合,结构松弛,多以意思连接的积累式分句(Accumulative Clause)或独立的单句(independent Sentence),其彼此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之先后加以暗示。

有的语言学家以“竹节句法”写英句,所谓“竹节”,则指其断不可缺的种种连接词(Connectives);有以“流水句法”写汉句,所谓“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连接词的行文流畅。

美国的翻译学家Eugene A.Nida在其Translating Meanings (1983)一书中曾经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英汉这一差异: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在英语以及大多数的印欧语言中,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及so that等词明确地表达出来。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差异

英汉语言的差异一、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二、英语句长复杂,汉语句短简练三、英语多被动语态,汉语多主动语态四、英语重心在前,汉语重心在后五、英语注重省略,汉语注重补充六、英语多抽象词,汉语多具体词七、英语多替换,汉语多重复八、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九、英语结构紧凑,汉语结构松散十一、英语好静,汉语好动十二、英语重物,汉语重人就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而言,英语是一种形合性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一种意合性的语言。

英语的句子一般是按照固定的结构和方式来组织和表达的,偏重于形式;汉语的句子则是按照其字词的含义来组合和连接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偏重于语意。

英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时态、标点符号、连接词等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汉语句子之间的关系则要靠句子本身的语意来表现。

【例 1】 Another attempt, and you'll succeed.【译文】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 只要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分析】本句是一个由and 连接的简单并列句,一般将来时态明确表明了两句间的动作关系。

但汉语译文就比较灵活,句子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语意来表达,关联词可译(括号内译文)也可不译,习惯于不译。

【例 2】When a representative exceeds his allottedtime, the President shall callhimto order without delay.【译文】 (翻译腔)当一位代表超过他的分配时间,主席将告诉他命令,不要推迟。

(改进)(如果)代表发言超过规定时间,主席应督促他遵守规则。

【分析】该句是一个 when 引导的主从复合句,看似一个简单的 "主将从现"句,但却不能直译成汉语 (如第一句译文)。

When 从句其实表示一种假设,如果直译成当“… … 时候”,就没有表达出原句的逻辑关系; his 这样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翻译成中文时可以不译;shall 是个情态动词,不是将来时; order 是名词,表示规“则” ,不能硬译为命“令”。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

第一讲:汉英语言对比第一节汉英词汇对比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有其词汇。

词汇如同一个个细胞,组成了语言的有机体。

本节先从词汇着手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

-、词汇语义对比各民族都是通过词汇把自己心目中的世界分解成无数概念。

词汇越丰富,对世界的认识就越精细。

汉语和英语虽属不同语系,特点迥异,但都拥有丰富的词汇量。

汉语历史悠久,汉字的表意能力及组合能力很强;英语从拉丁语、古法语及其他语言中吸收了大量词汇,成为词汇量非常丰富的现代语言。

在汉英语言对比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对应词语,这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多是反映操用这两种语言人民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的词,如自然界中的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风雨雷电,人类自身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亲仇敌友、世态炎凉以及善恶美丑,等等。

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思维方式、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两种语言中存在许多不相对应的词语,主要表现为词语的空缺(无对应)和词义的差异(部分对应),例如:(1)山——hill, mountain (2)你,您——you鸡一hen,chick,cocks,rooster 江,河——river青——b1ue, green 父,母——parent借一lend,borrow 兄,弟一—brother兔一hare, rabbit 枪,炮——gun鼠一mouse,rat 嫁,娶一—marry 乌鸦一raven,crow 叔,伯一—uncle上列两组词语左有两端都不完全对应。

从汉英翻译的角度讲,第一组右端的单个英文词无法传达出左端汉语词的概括意义;第二组中右边的英文词又无法精确地限定左边词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

这些不对应现象给汉英翻译造成一定的可译度障碍,需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加以克服。

例如:1.舅舅从桌上把花瓶拿去了。

Mother’s brother has taken the vase away from the table.2. 我属蛇。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专业版)

英汉语言对比一.英汉语音对比英语和汉语是非亲属语言。

从语言形态学分类来说,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两者差别较大。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具有一切声音所共有的属性,即音色、音高、音强和音长。

音色是各种语言都重视的。

正因为语音有各种不同的音色,而各种语言所选择的具体音位又不同,这才构成各种语言不同的音位系统。

对于其他3种要素,英汉两种语言的敏感程度就不同,它们在两种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它强调重音的作用,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十分敏感,音高的区别即为声调,因此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对于音长的敏感程度汉语不及英语强烈。

1.英汉元、辅音系统对比英语的元音系统比较简单,由12个单元音和8个双元音组成。

汉语(以北京普通话为主)的元音系统较为复杂。

汉语的每个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而韵母又分为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分别由单元音、复元音及元音加鼻辅音n 或ng充当。

英语有辅音24个,汉语有22个(包括作韵尾的ng)。

2.英汉音节结构对比英语和汉语各自有一套区别词义的音位,不仅如此,各个音位在音节中分布的位置和聚合方式,两种语言也各有特点。

比如说,汉语里辅音只有n和ng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如ān安、áng昂,而英国英语的辅音除/h、j、w、r/外,都可出现载词末位置上(美国英语中/r/可以再次为出现)。

汉语构成音节的方法非常简单:前声后韵,声调则附于整个音节之上。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加上声韵配合的受限性,使得汉语音节数目小得很,据一中国学者(1957)统计,除儿化音和轻音外、不分声调的音节只有432个,分声调的有1376个;而1950年美国出版的《普通语音学》(General Phonetics)一书中,则认为汉语若不算声调,共有411个音节,如附上四声,则有1644个音节。

这两组数字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如果拿来与英语近万的音节数相比,无论如何只能算是一个很小的数目。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子长, 插入成分多, 形成复杂嵌套结构 “右分支” 结构 (right-branching ) “前重心”:主要信息放在主句中,放
在句首。前重后轻。 “孔雀尾”:头小尾大
句子扩展模式
汉语:逆线性延伸 首开放性 (open-beginning) 尾封闭性(close-ending)
英语:顺线性延伸 首封闭性 (close-beginning) 尾开放性 (open-ending)
前重心与后重心
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重心一般 都落在结果、结论、假设或事实 上;
但是重心的位置不同:英语句子 一般是前重心;汉语句子一般是 后重心。
1)原因和结果
We work ourselves into ecstasy over the two superpowers’ treaty limiting the number of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s that they may retain and their agreement on limitations on strategic offensive weapons.
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美国传统词典》:乡下人,庄稼人,乡巴
佬,教养不好的人,粗鲁的人
2. 缺乏对应表达 cowboy, hot dog, hippy 糖葫芦 文房四宝
3. 联想意义不同 松树 vs pine
松树象征长寿、气节 狗 vs dog
汉语:贬义居多 狗腿子 狗杂种 Every dog has his day
夏天 vs Summer: Summer:温暖如春 Shakespeare: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英语、汉语对比分析)
16
4) 一词多意:英语比汉语多
E.g. Different meanings of the word “story”: • 1). A young man came to Scottis with a story. • 一个年轻人来到斯科特的办公室报案。 • 2). Her story is one of the saddest. • 她的遭遇最惨。 • 3). He’ll be happy if that story holds up. • 如果这一说法当真,那他就太高兴了。 • 4). It’s quite another story now. • 现在情形完全不同了。
8
• Composition: motherland, blackboard, waterworks, handwriting, silkworm, outbreak, easy-going, home-made, The United Stated is a “do-it-yourself” country.
exist, live
26
• Examples: • Here is the very passport that you have lost. • There stands a great monument on the top of
that mountain. • Up went the rocket into the space in an
instant. • Then came the day we had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
27
• 2. (not) only • 部分倒装(partial inversion) • Only by reading extensively can you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3)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英语词法和句法可以对勘,词类和句成分有较 明显的对应关系。拿最基本的三种: 名 形 动 主 宾 补 定 谓 汉语骨子里还是语义,抄袭西方设立句子成分, 其语法大厦最基本的矛盾是词法和句法拚不拢。 名 动 形 主 宾 谓
英语语法是刚性(rigidity)的, 刚性( 刚性 ) 汉语语法是柔性 (flexibility)或曰弹性 或曰弹性(elast 柔性 或曰弹性 icity) 的。 作为形态型的补充---刚性, 作为形态型的补充 刚性, 有许多强制性的 刚性 规定:形足型语言。 规定:形足型语言。 英:形式上要求的一般要遵守,不可减少。 I have a book. / He has two books. There is a boy and two girls in the room. 英语起基本作用的规律是形态,随着形态简化, 词序和虚词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词序和虚 词在英语的使用中比较固板,虚词更不是可有 可无。
(2)[欣赏] 满树金花,芳香四溢的金桂;花白 如雪,香气扑鼻的银桂;红里透黄,花多味浓 的紫砂桂; 花色似银,季季有花的四季桂; 竞相开放,争妍媲美.进入桂林公园, 阵阵 桂香扑鼻而来。 (在模糊中传递语义,朦胧 中孕育意境)毛荣贵《译朝译夕》53-54页 The Park of Sweet Osmanthus is noted for its prof usion of osmanthus trees. Flowers from these trees in different colors are in full bloom which pervade the whole garden with fragrance of their blossoms . 此为以精确译模糊。(或以精确译精确。 都

汉英语言对比

汉英语言对比
汉语的音美和英语的音美是完全不同的。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眼睛看到的是汉语的字词,脑子里浮现出的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联想的种种概念,同时也会“听见”汉语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将汉语转换成英语后,我们检查译文时,“听见”的声音不太可能与原文的声音相同。从感知的层面看,汉译英的确有很大的局限性。
前文曾提到,有些汉字本身就是词,英语没有字,只有词,多数汉字构成词还需要一定的方法。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法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小的差别。
(1)汉英构词对比
汉语是有表意倾向的音节文字 (ideographic-oriented syllabic script)。现代汉字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语素,它们可以自由组合成词。例如:“地”这一语素可以组成:地震、地皮、地貌、地铁、地方、地学、地图、地温、地勤、地表等。汉语中还有一些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在有限范围内与其他语素组合成词,例如:“菩”不是词,“菩萨”才是词(从梵语中借来的词);“忐”不是词,与“忑”组合成“忐忑”才成为词。又如“第”,当它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时(第一,第八)就不能独立成词,与后面的数词一起才是词。
古汉字是一种用符号表示思想或概念的表意文字 (ideographic script),因为它主要是象形字。随着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出现,且数目不断增多,汉字已不能简单地视为表意文字,而应该视为有表意倾向的音节文字 (ideographic-oriented syllabic script)。汉字一字一音,一字至少一义,既可代表语素,又可代表音节。汉字是多功能的,它是字 (character),即构成文字的基本单位;有些汉字又是词 (word),如:句、书、打、走等;有些汉字既可作词单独使用,也可略变写法作偏旁部首 (radical) 使用,如金、木、日、米等;少数汉字只能作为语素 (morpheme) 与其他汉字组合成词语,如菩、乒、忐等。汉字是方块字,由点、横、竖、撇、捺等几种基本笔划及其变体,用上下、左右、内外等方式组合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 1. 从词类划分比较: 汉语没有冠词, 英语没有量词(有时借用名词,如a piece of bread, a drop of water) 2. 从数量上比较: 副词: 汉语中少, 为虚词 英语中多, 为实词 介词: 汉语中少, 30个左右 英语中多, 数不胜数 (包括简单介词、复合介词、 短语介词) 连词: 有类似不同
• 3. 现代英语的基本句型 • 1) SV(主-谓) • 2) SVO(主-谓-宾) • 3) SVC(主-谓-主补) • 4) SVA(主-谓-状) • 5 SVOD(主-谓-间宾-直宾) • 6) SVOC (主-谓-宾-宾补) • 7) SVOA(主-谓-宾-状)(教材p38)
• 英语句子的谓语只有动词才能充 当。作谓语的动词对句子其他成 分的形式和句子的结构有很大的 影响。 • 汉语的谓语也是句子中非常重要 的成分,但是汉语的谓语除了用 动词充当,还可以用形容词、名 词或其他词语充当。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natural scenery are strongest and most widely diffused precisely in those European countries which have the worst climate and where the search for the picturesque involves the greatest discomfort. AIdous Huxley: The Country
英语 --- 拼音文字(alphabetic)
• 由26个字母构成词语。 • 不表意。
• 冰心的故事: 《相思》 躲开相思, 披上裘儿 走出灯明人静的屋子。 小径里明月相窥, 枯枝 --在雪地上 又纵横写满了相思。
4. 语音 (phonetics) • 汉语是声调语言 (tone language)
第二节 汉英句子对比
• 汉语语法呈隐含性 (covertness) • 英语语法呈外显性 (overtness)
• 汉语句子: (parataxis) 语义型或意合型 依仗意义,即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语言 的手段。“以意统形” • 英语句子: (hypotaxis) 语法型或形合型 依仗形式(包括词的形态变化,词汇的 衔接等)将语言符号由“散”(个体的词) 到“集” (词组乃至语篇)的语言组织手段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
•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 社会与外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 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重。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译文主语的选择 • 原文:这件事你不用操心。 译文1: This you don’t need to worry. 译文2: You don’t need to worry about this.
• 3. This is not something you need to worry about. • 4. It is unnecessary for you to worry about this. • 5. There is no need to worry about this.
• ①我常见许多青年的朋友,②聪
明用功,③成绩优异,④而语文 程度不足以达意,⑤甚至写一封 信亦难得通顺,⑥问其故则曰其 兴趣不在语文方面。 (教材P39)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 ①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young friends, ②bright and diligent, ③do exceedingly well in studies, ④but they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⑤even can’t write a smooth Chinese letter. ⑥ When asked why, they’ll say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Chinese.
3. 从词类使用的频率上分析 *汉语多用动词而英语多用名词 *英语中代词、介词、连词的使用频率高 *汉语的数词使用得多, 因为汉语的成语及缩 略语靠数词构成 *汉语的量词使用频率高, 正如英语的冠词一 样
三. 汉英词类划分的理据比较 及对汉译英的意义
1.汉英词类划分的理据 汉语词类的划分主要依据词义,即词义的 实与虚、动与静、具体与抽象等; 英语的词类划分依据是语法,词类与句子 成分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词义倒在其次。 结果: 汉英词类名同实异, 同名异质 语言现实中: 形异实同 因此: 转类法
• 英语是语调语言 (intonation language)
第一节 汉英词汇的对比
一. 词语语义对比: 1. 汉语: “历史悠久” 英语: “融汇百川” 2. 汉英词汇对应的依据(教材P32) 客观世界大体相同 人的生理结构一样 3. 汉英词汇不对应的原因(教材P35) 文化 (自然环境、 社会历史、 思维方式 、宗教信仰 、 风俗习惯等) 表现为:词汇空缺、词汇冲突
英语中词类转换, 一词兼几 类的现象比较普遍
•“You can happy your friends, malice or foot your enemy, or fall an axe on his neck.” --- Shakespeare
•Who chaired the meeting? •It can seat 1000 people. •We should shoulder these responsibilities. •I hope we can room together. •They breakfasted at the guesthouse.
我的头疼的要命 •My head aches badly. •My head is killing me. •I have a terrible headache. •I have a splitting headache. •I have a migraine.
中国的人均农业土地面积比不上世 界上其它许多国家
• I have come across a great many bright and diligent young friends who have done exceedingly well in their studies, but are rather weak in Chinese. They cannot even write a letter in correct Chinese. When I asked them why, they said they were not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教材P40)
复杂而有趣的量词
• 一本书、两枝笔、三扇窗、四把锁、五只 鸡 • 一炷香、一抔土、一尾鱼、一床被、一叶 小舟、一顶帽子、一方砚台、一出戏、一 把锁、一眼井、一笔钱、两撇胡子、一椽 破屋 • 一弯新月、一轮明月、一缕炊烟、一抹斜 阳、一带远山、一江春水、一派风光、一 树梅花、一川烟草、一袭花香、一泓清泉 、一垄土地、一缕乡愁 • 一团和气、一丝希望、一门心思
3. 文字系统 (writing system)
•汉语: 表意文字 (ideographic) 表意音文字 (ideo-phonographic)
•1)不带表音成分: 象形(pictograph) 指事(indicative character) 会意(associative character) •2)带表音成分: 形声字 据统计,目前汉字库形声字比 重已超过90%。
二. 词汇的语法对比
同: 1.词类数量大致相等,类别基本对应。 2.名词、动词、形容词三大类开放性词 类在词汇中占较大比重。 汉语: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 词、副词、数词和量词) 虚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 英语:实词(Noun, Verb, Adjective, Adverb, Numeral, Pronoun) 虚词(Preposition, Conjunction, Article, Interjection)
• 只有四婶,因为后来雇用的女工,大抵非懒即馋, 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提起祥林嫂 。 • Only my aunt, because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 none of them satisfied her, st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 My aunt was the only one who still spoke of Xianglin’s Wife. This was because most of the maids taken on afterwards turned out to be lazy or greedy, or both, none of them giving satisfaction. (杨宪益、戴乃迭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