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原理 专题检测(六) 农业区位原理
高考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专题 二轮复习一轮复习

农业生产活动的区位选择及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知识清单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________;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________。
实质是对________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土壤、水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________、________、机械、政策、________、文化、________等。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________因素比较稳定,________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2)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________的变化,从而影响________环境,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合理强度,农业土地等资源可以为人类________;(2)不合理强度,可导致自然环境________,引起土壤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等问题。
2.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________、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
3.不合理的________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________的改进也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___区,作物以________为主。
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________。
(2)区位因素:a.自然条件:地形以________为主,气候________,水源________。
b.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________;________需求量大;种植历史________;人们喜食大米。
(3)特点:a.________经营;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________低;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________;d.水利工程量________。
2.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分布在________、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原理 准确分析练习 专题检测(六) 农业区位原理 Word版含解析

专题检测(六)农业区位原理一、选择题(2018·天津和平区调研)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
下面表格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形区是( )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2.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质量更好,市场需求多解析:1.A 2.B 第1题,从表中可知,该地以小麦、棉花生产为主,由此可知该地为华北平原。
第2题,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交通便利,距市场近。
(2018·安庆模拟)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1 420~3 941 m,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
下图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 )A.复杂气候,品种多样 B.地势平坦,利于耕作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 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4.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 )A.旅游产业 B.食品加工业C.建筑和建材业 D.高新技术产业5.定西马铃薯出口国外,最有可能的是( )A.美国 B.澳大利亚C.哈萨克斯坦 D.法国解析:3.A 4.B 5.C 第3题,根据中国基本自然特征,甘肃是中国气候最复杂的省区,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度带。
结合题中的描述,地形条件复杂,故在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品种。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排除B。
图中反映是铁路交通,而不是公路交通,排除D;图中信息反映,定西距离黄河远,排除C。
故选A。
第4题,定西马铃薯种植业可以通过技术条件的完善,不断发展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选B。
高三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农业1.农业区位因素(1)

导致农业
减产。
农业区位条件的描述方法 (1)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 a.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 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但夏季(全年)降 水少、干燥,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b.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终年温和湿润,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但雨天 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c.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多种 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南果北种”现象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普遍趋势,也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效农业
的可行之路。目前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南方的火龙果、香蕉、荔枝、杨桃、木瓜
等水果不断在北方的京、津、鲁、新疆等地开花结果。读下图,回答1~3题。
1.“南果北种”得以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D
A.全球气候变暖
B.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国家政策的支持
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条件),即要求完 整、全面地列出某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 ②主导因素:指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该因素对该种农业的影响最 大,没有这种因素(或条件),就不会有该种农业在该区域分布的可能。如珠江三 角洲基塘农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③限制性区位因素:农业生产需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一个地区其他条件 都满足,唯有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那么这个条件就是限制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 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
(2016·全国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
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 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 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2021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专题06 农业区位因素(原卷版) Word版

专题6 农业区位因素【易错雷区,步步为赢】随着中心农业政策的落实,我国很多地方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而且为我国农业增收和可持续进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如图为我国部分优质农产品基地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均为我国重要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甲地位于湟水河谷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露天蔬菜仍可正常生长B.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且纬度较高,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C.乙地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冬季热量较丰富,满足蔬菜生长D.乙地纬度低,冬季光热充分,距海近,浇灌便利,利于蔬菜生长2.为了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鲜奶往往需要进行加工。
为满足市场需要,图示丙、丁两地均进展有乳制品生产企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A.丙:原料丁:技术B.丙:原料丁:市场C.丙:劳力丁:市场D.丙:政策丁:交通如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
读图,回答3~4题。
3.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4.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掩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B.阻挡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减弱太阳辐射,削减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加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日本人在培育西瓜时,将其放在一个透亮的盒子里,成熟时就长成了方形。
2021年7月,日本的方形西瓜以每个860美元(约合5 300元人民币)的价格在俄罗斯出售。
在日本,该西瓜售80美元(约合490元人民币)。
俄罗斯自产西瓜在半个月之后的8月1日前后上架。
读图,回答5~6题。
5.方形西瓜在俄罗斯售价远高于日本,物流成本高是其缘由之一,其主要运输方式可能是()A.空运B.铁路C.海运D.大路6.上市早也是方形西瓜在俄罗斯售价高的缘由之一,与此关系最亲热的是()A.日本栽培技术先进B.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点C.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D.俄罗斯市场需求量大我国已成为世界自然橡胶的第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目前我国正乐观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国家开展自然橡胶种植与加工合作。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导学案(原卷+答案)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________,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特点:________、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________、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②水源:临近________,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________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________或畜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________有所不同。
④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①市场:消费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和________。
②交通:农产品运往________,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________、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④其他因素:资金、________、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________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2.科技: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________、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3.交通运输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些新兴的专业化________。
4.我国经济发展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的影响(1)城镇化的发展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在________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2)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________农产品的需求。
高三地理农业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农业区位因素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相比,图中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单位面积产量高B.水热条件好C.交通发达D.人均耕地面积大【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该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面积比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都大;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纬度低,水热条件好,经济发达,交通密集;技术水平高,单位面积产量高。
【2】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接近原料产地B.靠近消费市场C.廉价劳动力D.高素质的技术研究队伍【答案】A【解析】该地位于东北地区,有大面积原始森林,森林覆盖率高,在该地区建家具厂,主要是靠近原料产地。
【考点】该题考查工农业的区位条件。
2.(22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铃薯性喜温凉,生长期间的温度在13℃至22℃最为适宜,雨量要求播种期在15毫米以上,成熟期在130毫米以上;喜光,但发芽期要求黑暗;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对马铃薯的生长最为有利;充足的肥料有利于提高其产量。
甲地区马铃薯属于北方一耕作区,5月播种,9月收获;乙地区属于西南垂直耕作区,3月播种,6月收获。
丙地区近年来实行稻田免耕、稻草覆盖新技术种植马铃薯,具体做法是在收割后的稻田里,直接播种马铃薯,然后用稻草均匀覆盖。
(1)说明稻草覆盖技术对马铃薯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
(8分)新技术实施后,省去了翻耕、挖穴播种、除草等工序,每亩节省用工5~6个,土壤有机质从1.7%提高到2%,作物增产幅度达31.2%,人均增加产值1235元。
(2)分析采用新型种植方式如何促进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6分)(3)依据上图中“2010年某市马铃薯价格生成与变化资料”,指出马铃薯从生产到消费的环节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提出降低马铃薯零售价格的主要措施。
(8分)【答案】(1)保证马铃薯发芽期的黑暗环境;(2分)保持土壤温度;(2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2分)稻草腐烂后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 专题达标检测:(六) 农业区位原理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达标检测(六)农业区位原理一、选择题(2017·唐山模拟)火龙果性喜温暖潮湿,可适应多种土壤,春季露地扦插(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插入土中、沙中生根,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时每隔2~3天浇水1次,以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新根的生长发育。
在广西,人们依据石漠化区表层岩溶水复合蓄引生态调控等技术,发展了岩溶石漠化环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火龙果生态产业。
如图示意广西火龙果种植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广西广泛种植火龙果的主导自然因素为( )A.热量B.降水C.土壤D.地形2.春季露地扦插时,图中配套设施的作用为( )A.温棚育苗B.供水灌溉C.地温监测D.蓄积肥料解析:1.A 2.B 第1题,火龙果属于热带水果,喜温暖潮湿,广西纬度较低,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适合火龙果种植。
第2题,火龙果位于坡面的下部,图中配套设施位于火龙果种植区以上,可以收集坡面径流,满足火龙果供水灌溉的需要。
(2017·新疆模拟)读2014年我国四省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统计表,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代表的省区分别是( ) A .湖南、内蒙古、新疆、山东 B .山东、湖南、内蒙古、新疆 C .湖南、新疆、山东、内蒙古 D .山东、新疆、湖南、内蒙古4.关于表中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省区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均较大,粮食商品率名列我国前茅B .乙省区因光热充足,甜菜和棉花的播种面积和产量位居前列C .丙省区水热条件良好,土地类型多样,适宜种植多种作物D .丁省区地势较高,灌溉水源不足,棉花种植面积较小解析:3.D 4.C 第3题,四个省区中,新疆是我国的棉花生产基地,其棉花播种面积和产量会比其他三个省区大,故乙省区为新疆;内蒙古和新疆是我国糖料作物甜菜的生产基地,糖料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会比山东、湖南大,由此可判断丁省区为内蒙古;山东的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应较湖南大,故甲省区代表山东,丙省区代表湖南。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创新讲义:第一部分 第二板块 五大原理 准确分析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2019.7专题一农业区位原理[记清规律原理]1.农业区位分析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针对特定区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的特点和表现。
2.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生产特点[熟知经典案例]1.简述东北平原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提示: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提供农业机械。
2.简述西北内陆棉区比长江流域棉区优越的自然条件。
提示:深居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
晴天多,日照条件好,光合作用强;降水少,空气湿度小,有利于棉花吐絮,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有机物积累多,产量高,品质好;土地面积广阔,土质疏松,适合棉花生产。
3.简述澳大利亚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
提示:草场广阔;气候适宜;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地广人稀,租金低。
[练中自查]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
莼菜完全靠人工种植,种一亩莼菜需要一个劳动力。
浙江杭州西湖、湖北省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
据此回答1~3题。
1.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A.湿寒的山谷B.肥沃的土壤C.池塘湖沼 D.多雨的丘陵2.重庆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
重庆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气候C.地形 D.市场3.与杭州西湖相比,湖北省利川市种植莼菜的优势最可能是( )A.交通便利 B.劳动力廉价C.市场广阔 D.技术先进解析:1.C 2.D 3.B 第1题,根据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可知,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池塘湖沼。
第2题,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种植业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
第3题,莼菜种植需要较多廉价的劳动力,杭州的劳动力价格远高于湖北省利川市。
(2018届高三·贵州检测)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近几年来在国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六)农业区位原理一、选择题(2016·天津和平区调研)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
下面表格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1~2题。
农产品产量/万吨区位熵小麦 5 959.3 2.41玉米 4 206.6 1.19稻谷841.1 0.18棉花233.5 4.221.该地形区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2.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D.质量更好,市场需求多解析:1.A 2.B第1题,从表中可知,该地以小麦、棉花生产为主,由此可知该地为华北平原。
第2题,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交通便利,距市场近。
(2016·安庆模拟)定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海拔 1 420~3 941 m,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马铃薯的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有“中国薯都”之称,产品部分出口。
下图为甘肃省定西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定西成为“中国薯都”的优势条件是()A.复杂气候,品种多样B.地势平坦,利于耕作C.濒临黄河,水源充足D.公路发达,利于外运4.定西马铃薯种植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A.旅游产业B.食品加工业C.建筑和建材业D.高新技术产业5.定西马铃薯出口国外,最有可能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哈萨克斯坦D.法国解析:3.A 4.B 5.C第3题,根据中国基本自然特征,甘肃是中国气候最复杂的省区,四种干湿地区和四种温度带。
结合题中的描述,地形条件复杂,故在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品种。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排除B。
图中反映是铁路交通,而不是公路交通,排除D;图中信息反映,定西距离黄河远,排除C。
故选A。
第4题,定西马铃薯种植业可以通过技术条件的完善,不断发展以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选B。
第5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反映,定西位于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距离哈斯克斯坦近,交通运输成本低。
法国也在亚欧第二大陆桥沿线,但农业发达,美国和澳大利亚距离远,且农业发达,竞争压力大。
选C。
(2015·全国卷Ⅱ)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
据此完成6~7题。
6.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鱼塘的直接目的是()A.提高土壤质量B.节省劳动力C.促进生态循环D.提高经济收入7.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解析:6.D7.A第6题,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随着珠三角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多,花卉和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增大。
农民用花基、菜基取代桑基、蔗基,生产花卉、蔬菜,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提高了经济收入,故选D。
第7题,城市数量增加,使城郊农业发展较快。
城郊农业深受城市市场的影响,要为城市人口提供大量的花卉、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种桑、种甘蔗显然与城郊农业的发展方向不一致,故选A。
(2016·北京海淀区检测)下图为中国、马来西亚、阿根廷、美国四个国家农业比例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四个国家中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和出口国是()A.①B.②C.③D.④9.下列有关各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国畜牧业产值比重高,其农业地域类型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B.②国农业技术发达,其粮食大量出口国际市场C.③国以种植水稻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D.④国农业人口比重大,生产技术先进,农产品商品率高解析:8.C9.A第8题,根据农业人口比重、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可推知,①为阿根廷,②为马来西亚,③为美国,④为中国,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和出口国是美国。
第9题,结合上题可知,①国是阿根廷,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发展了大牧场放牧业;②国是马来西亚,主要种植水稻,以自给为主;③国是美国,农产品商品率高;我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产品商品率低。
(2016·黄冈中学月考)右图中①②③④示意四个不同地区,数字代表年降水量(单位:mm)。
读图回答10~11题。
10.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B.②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③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可缓解该问题D.④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解析:10.C11.B第10题,根据各地区所处的温度带和年降水量可知,③地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交界处,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
第11题,由图可知,①地区位于热带降水较少的地区,不易出现水土流失;②地区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的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易出现洪涝灾害,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③地区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会加重土地的盐碱化;④地区位于中温带,降水丰富,地表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
二、综合题12.(2016·郑州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玉米喜温喜光,需水量较多,不同生长阶段其需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我国北方,玉米一般4~5月播种,8~9月成熟收割。
玉米拔节(6月)以后,叶面急剧扩大,需水量增加,特别是抽穗(7月)之后,如果供水跟不上,就会形成“卡脖旱”,严重影响玉米后期生长。
材料二制种是指大规模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
20世纪80年代,河西走廊地区开始玉米制种实践并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种子繁育的“黄金走廊”。
目前,位于河西走廊的张掖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并形成了制种玉米—暖棚养牛与小康住宅—沼气—日光温室蔬菜、制种玉米—肉牛养殖—沼气—制种玉米等产业模式。
(1)分析在制种玉米生产过程中河西走廊比东北、华北等地不易出现“卡脖旱”的原因。
(2)说出张掖玉米制种基地产业模式的优势。
(3)有人提议新疆应效仿河西走廊地区大力发展玉米制种产业。
分析其可行性。
解析:第(1)题,东北和华北属于季风季候,东北地区发展农业有夏季降水、河流水和春季积雪融水等,但是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由于夏季风强弱不稳定,可能会造成北方干旱的情况,7月玉米抽穗后,会形成“卡脖旱”的情况。
而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北侧,西北地区,为非季风区,发展农业用水主要是夏季气温高的时候冰雪融化带来的冰雪融水,所以整体供水相对稳定。
第(2)题,从材料可以分析,张掖玉米种植基地的产业模式属于生态——循环农业类型,具有环保、改善环境、提供能源、降低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作用。
第(3)题,具体可从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技术等角度分析。
答案:(1)东北、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玉米种植需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河流水,夏季风强弱变化大,降水变率大,玉米需水期可能出现干旱,易出现“卡脖旱”。
河西走廊地区属于非季风区,玉米种植需水主要来自冰川冰雪融水,7~9月气温高,融水量大且稳定,可以为育种玉米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
(2)实现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生产,增加经济效益,降低污染,改变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沼气等新能源,净化环境。
(3)新疆光照时间长,且强度大;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冰川冰雪融水量大,灌溉水源稳定;土地平坦辽阔,适合规模化、机械化制种;气候干旱,便于自然晾晒与储存。
13.(2016·常德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生黑枸杞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
青海省野生黑枸杞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有颗粒饱满、汁浓甘甜味美、保健药用价值高等特点。
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技术投资和实验性驯化种植,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黑枸杞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
下图为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1)指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
(2)分析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人工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说明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化生产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措施。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年日照时数线和年降水量线及所学知识,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原因可以从光照条件、水源条件、农业病虫害、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人工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从交通运输、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化生产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种植规模和产量、种植技术、附加值、技术投入、品牌优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针对以上问题应从扩大规模、加强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树立品牌优势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发展措施。
答案:(1)地势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及营养成分积累;春夏季节冰雪融水量大,低温型地下水源充足,利于果肉积汁充盈;太阳紫外辐射强,气温低,病虫害、果肉果汁菌类含量极少;距离工业发达地区较远,无污染,果质优良。
(2)地处青藏铁路沿线,交通运输便利;野生黑枸杞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较高,消费市场广阔;地处西部地区,经济扶持政策优惠;科技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人工抚育与栽培技术不断提高。
(3)问题:人工种植起步晚,规模小,产量较低;农户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加工产业链短,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投入高端加工研发资金、技术不足,高值化加工利用的关键技术缺乏;宣传力度小,品牌优势不足,知名度低等。
措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设黑枸杞专业化(规模化)种植园;实施农户技术培训,提高规模化种植农户的科技素质;发展黑枸杞工业园,调整产品结构,延长黑枸杞加工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大研发技术资金投入,提高黑枸杞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品牌优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