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当求“三不负”:不负天,不负人,不负己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我们要继承传统,回顾历史国学,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供大家参考。
百句国学经典名言翻译:1、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
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2、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一切我都具备了。
我反躬自问,自己是忠诚踏实的,这就是最大的快乐。
不懈地用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达到仁德的道路没有比这更直接的了。
”3、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
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4、(孟子)曰:“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古代的人,得意时,恩泽加于百姓;不得意时,修养个人品德,以此向世人表现。
穷困时自己修养成高贵品质,得意时便把一些善事给予天下之人。
”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仁德的言语赶不上仁德的音乐入人心之深,良好的政治赶不上良好的教育获得民心。
良好的政治,百姓怕它;良好的教育,百姓爱它。
良好的政治得到百姓财富,良好的教育得到百姓的心。
”6、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 (《孟子•尽心上》)【译文】孟子说:“不干我所不干的事,不要我所不要之物。
这样就行了。
”7、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天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古今修身养性三句四字箴言集1

古今修身养性三句四字箴言集锦三必: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三曲:水曲流长,路曲通天,人曲顺达。
三势:顺天明势, 因时趁势, 依人顺势。
三自: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
三处:处安若危, 处乐若忧, 处重若轻。
三能:勤能补拙, 俭能养廉,静能生悟三得:沉得住气, 弯得下腰, 抬得起头。
三以:勤以敬业,俭以养德,苦以励志。
三大: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
三不: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三宜:酒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
三当:得失当省,利害当省,进退当省。
三是:冲动是铁,热情是银,冷静是金。
三名:上士忘名, 中士立名, 下士窃名。
三养: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
三闭:上士闭心, 中士闭口, 下士闭门。
三忌:物忌全胜, 事忌全美, 人忌全盛。
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三万: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听万人言。
三择:择圣以德,择贤以道,择智以谋。
三争: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过争改。
三知:知虚而学,知错而改,知耻而思。
三道:大道无术,中道有形,小道若巧。
三舍: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
三无:至人无已,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三于:善于观察,慎于选择,敢于出手。
三多:多欲亏义,多忧害智,多惧妨勇。
三不:俭则不费,勤则不隳,忍则不争。
三敢:敢于承认,敢于面对,敢于担当。
三知: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
三阔: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
三不愧: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清·金缨《格言联壁》全文

清·金缨《格言联壁》全文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未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上联讲严于律己,下联讲宽厚待人。
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上联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
韩愈则进一步阐释:“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严格而全面)故不怠;轻以约(宽大而简略),故人乐为善。
”(《原毁》)下联源出《文子·上义》:“自古及今,未有能全其行者也,故君子不责备于人。
”即是说人无完人,故有德行的人不责备于人。
如何宽厚待人、不论人非呢?”明人洪应明说得好:“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旧恶。
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菜根谭》目录:1、学问类2、存养类3、持躬类4、敦品类5、处事类6、接物类7、齐家类8、从政类9、惠吉类10、悖凶类1、学问类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
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
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为善最乐。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
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聪明用于正路,愈聪明愈好,而文学功名,益成其美。
聪明用于邪路,愈聪明愈谬,而文学功名,适济其奸。
祭虽有仪,而诚为本;丧虽有礼,而哀为本;士虽有学,而行为本。
飘风不可以调宫商,巧妇不可以主中馈,词章之士不可以治国家。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方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
求性道不外文章。
何谓至行?曰庸行。
利益熏心文言文翻译

盖闻古之君子,以义为重,以利为轻。
然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今之俗人,多利欲熏心,忘乎所以,致使国家衰微,民生凋敝。
夫利益熏心,实为万恶之源,吾今试论其弊,以警世人之心。
夫利益熏心,首在损德。
君子之道,贵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若人心皆以利益为重,则道德沦丧,礼仪废弛。
是以,利欲熏心之人,往往不择手段,以谋取一己之私。
或欺世盗名,或巧取豪夺,或卖官鬻爵,种种恶行,皆由此起。
次在害民。
国家之根本,在于民生。
若人心皆以利益为重,则民生凋敝,百姓疾苦。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贫富差距日益悬殊。
民不聊生,国家安得安宁?是以,利益熏心之人,不顾民生疾苦,唯利是图,致使民怨沸腾,国破家亡。
再者,利益熏心,败坏风俗。
风俗之变,关乎国家兴衰。
古之人,尚德行,重礼义,风俗淳朴。
今之人,利欲熏心,贪图享受,风俗日下,道德沦丧。
是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国家风气日败。
更有甚者,利益熏心,危及社稷。
国家之安全,在于人心。
若人心皆以利益为重,则人心不齐,国家不稳。
外敌入侵,内乱不止,国家将何以自保?是以,利益熏心之人,不顾国家安危,只顾一己之私,实为国家之大患。
夫利益熏心,其弊有三:损德、害民、败风俗、危社稷。
吾辈当以此为鉴,力戒利欲熏心,恪守道德,以正己正人。
国家之兴衰,在于人心;人心之向背,在于道德。
吾辈当以此为训,以德治国,以德服人,方能成就一番事业,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故曰:利欲熏心,万恶之源。
君子当以义为重,以德为先,勿为利欲所惑,勿为世俗所诱。
如此,方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夫利欲熏心,如毒蛇猛兽,吞噬人心,腐蚀道德。
吾辈当警醒,勿让利欲熏心,误入歧途。
是以,当以古圣先贤为师,以道德为准则,奋发向前,共创美好未来。
夫利益熏心,其害无穷。
吾辈当以此为戒,勿让利欲蒙蔽双眼,迷失方向。
愿天下君子,共勉之,共进之,以德立身,以义为行,还我国以清平,还民以安宁。
如是,方为真君子,方为治国平天下之能臣。
形容事业有成的诗词

形容事业有成的诗词形容事业有成的诗词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形容事业有成的诗词,欢迎阅读参考。
形容事业有成的诗词11、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3、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5、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7、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8、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9、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0、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11、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1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17、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1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19、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2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1、业精于勤,荒于嬉。
22、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2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24、志当存高远。
2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6、百学须先立志。
27、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29、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
3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31、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2、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3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8、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4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1、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国学经典句子春秋

国学经典句子春秋
1.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 有人曰:敢问尧之治天下也。
孔子曰: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厥中。
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戒,小人怀忠信。
6. 虽千万人吾往矣,爱吾徒增。
7. 不忮不求,何用不足?不施则不得邻人。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9. 人怀恶意者,无可化也。
10. 这天下能赏诛之臣,罔不贤也;能爱人之过,罔不有过也。
11.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君子视人如己则仁,视人如己则义。
14.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1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恶人者有之。
17. 君子坦荡荡,小人心胸。
18.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9. 君子不器,其心也;君子似水,明镜也。
20.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难以避祸。
21. 君子有三足而易踵,小人无足而易摇。
22. 君子坦怀,小人百事不足。
23. 君子之道,以和为贵。
24. 必有忧色而有盛志者,必有过而无不改者。
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6. 君子在乎义,小人在乎利。
27. 君子立而不争,小人争而不立。
28. 君子戒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三句经典箴言(三字篇)

古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三句经典箴言(三字篇)
◆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通天文,通地理,通人情。
◆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不贪酒,不贪色,不贪财。
◆不自暴,自不弃,不自屈。
◆不欺君,不卖法,不害民。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者虑,义者行,仁者守。
◆薄奉养,远声色,去谗私。
◆俭于听,俭于视,俭于言。
◆居其位,安其职,尽其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强者折,锐者挫,坚者破。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提得起,,看得破,,放得下。
◆取于任,贤于官,赏于功。
◆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
◆身体好,心态好,人品好。
◆用活书,活用书,用书活。
◆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
第二单元 5 《论语》十二章 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内要求:《论语十二则》是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中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单元学习的是先秦诸子的些经典论说。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
本单元的先秦经典论说包括儒家的《论语》十二章、《大学》一章、《孟子》一章,道家的《老子》四章、《庄子》一章,以及墨家的《墨子.兼爱》篇。
可结合以前读过的孔子、孟子、庄子等人的语录或作品,感受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
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
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本课所选《论语》十二章,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精辟隽永。
学习时要在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研习中,注意这些经典篇章在论述道理方面的巧妙之处,如善用譬喻、对比,思路简洁明晰等;结合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文化知识,思考先秦儒家的思想智慧对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联系日常生活,思考这些经典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延伸介绍:二、教学目标:1. 回顾并了解与《论语》这本书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重要的文言现象,积累“敏、喻、质、史、弘毅、兴、观、群、怨”等词语含义,并能在借助一定的工具书的基础上自己翻译文章;3.熟读文章,通过自主研讨和小组讨论来理解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恕”等核心概念;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4.通过诵读和讲解,体会儒家人生教育的重要思想,探讨“仁、义、礼、恕”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以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来关照自身。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①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及重要的文言现象,积累“敏、喻、质、史、弘毅、兴、观、群、怨”等词语含义,并能在借助一定的工具书的基础上自己翻译文章;②熟读文章,通过自主研讨和小组讨论来理解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恕”等核心概念;重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当求“三不负”:不负天,不负人,不负己
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祖宗崇拜、圣贤崇拜,中国人的历史感特别强,喜欢在祖宗、圣贤的前言往行中寻找榜样。
春秋时候,鲁国贤臣叔孙豹把能够垂范后世的言行,归纳为三个方面: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三不朽”。
王阳明和曾国藩就是“三不朽”的代表人物。
胡适曾撰《不朽——我的宗教》一文,一生追求的也是立德、立功、立言。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提倡的白话文是今天中国通行的文体,他的思想开启了一代新风,在“三不朽”中他至少做到了“立德”“立言”。
但像胡适这样的人有几个呢?
所以“三不朽”立意太高,只适合少数想做圣贤的人物。
我现在提出一种“三不负”主义,即“不负天,不负人,不负己”,不但适合每一个人,能做到也已经是真修养、大境界。
不负天
这个“天”不是老天爷的“天”,而是先天的“天”,天赋的“天”。
人生下来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颗蕴含了很多潜质的种子,这些潜质是先天的,或说是天赋的,用现代科学来讲,略等于基因。
但这些天赋或说基因能不能充分显现出来、发展出来,却有待后天条件的具备。
这后天的条件中,有时代、地域、环境等因素,还有个人自己的因素。
时代、地域、环境,基本上不能由自己决定,但个人努不努力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
我说的“不负天”的意思,就是个人自己要尽自己的力量,努力让自己的天赋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不要辜负了这个天赋,不要对不起这个天赋。
例如,你有音乐的潜质,你就要千方百计努力奋斗,让这个潜质得到可能有的最大发展,成为一个音乐家,而不要老是感叹生不逢时,埋怨没有生在德国、奥地利,没有生在富裕的家庭。
这种感叹和埋怨是没有意义的,改变不了现状,而你的努力却说不定可以冲破时代、地域、环境的限制。
不负人
不负人首先是不要对不起生你、养你的父亲母亲,古人叫“不忝所生”。
其次是不要辜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教导你、辅助你、爱护过你的老师、朋友、恩人、贵人。
再其次,就是不要有害人之心,努力做到不伤害任何人。
曹操的名言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我的信条相反,宁可别人负我,我也决不负人。
当然,我得声明,这里讲的是一般的原则,不是讲特殊情况,也不能推至极端。
我并不提倡任人欺负,我的意思是说宁可自己吃点亏,受点委屈,也绝不损人利己,不做亏心之事。
不负己
不负己的第一层意思是对自己负责,我以为人生在世,最高层次的责任感不是对他人、对团体、对身外的什么负责,而是对自己负责。
就是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必须让自己达到一个人应该达到的高度,任何情况下决不自暴自弃。
不负己的第二层意思是不屈己,即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决不在有关人格的原则问题上委屈自己,决不对任何人低三下四,唯唯诺诺;决不放弃独立思考,人云亦云。
这基本上就是陈寅恪先生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不负”人人可以做到,但真正做到的极少。
这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真正做到必然会影响周围的人,必然会对改善整个社会有帮助。
即使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没有能够对改善社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至少在自我是无愧的,是满足的,这就是孟子所说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三不负”起点似乎不高,但终点可以很高,这正是儒家所主张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所以我以“三不负”做自己的信仰,也诚恳地推荐给一切存心善良、愿意做好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