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

合集下载

兽药青霉素的功能主治

兽药青霉素的功能主治

兽药青霉素的功能主治一、青霉素的概述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兽药领域的抗生素,是由青霉菌属微生物通过发酵技术制备的。

它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多种细菌感染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本文将介绍兽药青霉素的主要功能和主治疾病。

二、青霉素的主要功能青霉素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通过打乱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使细菌不能正常增殖,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抑制细菌酶的产生:青霉素还可以抑制某些细菌产生酶类物质,这些酶类物质对于细菌的生存至关重要,抑制其产生可以削弱细菌的生存能力。

3. 促进免疫系统功能:青霉素还可以促进动物体内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三、青霉素的主治疾病青霉素在兽药领域被广泛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呼吸道感染:青霉素对呼吸道感染非常有效,可以用于治疗鼻腔、喉咙、肺部等部位的细菌感染。

例如,对于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引起的咽炎、肺炎等感染,青霉素可以迅速杀灭细菌,减轻病情。

2. 皮肤软组织感染:青霉素也常用于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例如痈、脓肿等细菌感染。

通过口服或者注射青霉素,可以有效杀灭细菌,促进伤口的愈合。

3. 尿路感染:青霉素对尿路感染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对于由细菌引起的尿道炎、膀胱炎等感染,青霉素可以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杀灭细菌,缓解症状。

四、青霉素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青霉素治疗动物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在使用青霉素时,需根据动物的种类、体重和实际感染情况,准确计算出合适的用药剂量,并且按时按量给药。

2. 避免过敏反应:一部分动物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青霉素前,需要先做皮肤过敏试验,确认动物是否过敏。

如果动物有过敏体质,应避免使用青霉素或者减少用药剂量。

3. 避免滥用抗生素:青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为了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不应滥用抗生素。

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的分类

青霉素的分类青霉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它的发现和应用对医学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青霉素的分类是基于其化学结构和抗菌谱的不同特点而进行的,不同类型的青霉素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和疗效。

一、天然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抗生素,最早由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

这类青霉素的代表性药物是青霉素G,也被称为普鲁卡因青霉素。

天然青霉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许多革兰阳性细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细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然而,由于其结构较为简单,易被细菌产生的酶类降解,因此其抗菌活性较弱,且易出现耐药性。

二、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是在天然青霉素的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进行改造得到的药物。

通过改变青霉素的侧链结构,可以增强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

半合成青霉素的代表性药物是苄青霉素(青霉素V),也被称为青霉素V钾盐。

苄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细菌和一些革兰阴性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相对于天然青霉素来说更稳定,口服吸收良好。

三、广谱青霉素广谱青霉素是在半合成青霉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的药物,具有更广泛的抗菌谱。

其中最重要的代表是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的衍生物)和阿莫西林(苄青霉素的衍生物)。

广谱青霉素对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某些耐药菌株仍然有效。

广谱青霉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疾病。

四、抗酶青霉素抗酶青霉素是通过改变青霉素分子结构,使其能够抵抗细菌产生的酶类降解而得到的药物。

这类青霉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能够有效抵抗细菌产生的酶类降解,从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

抗酶青霉素的代表性药物是氨甲苄青霉素(苄青霉素的衍生物)。

抗酶青霉素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对青霉素敏感但产生酶类抗药性的细菌感染。

五、延长青霉素延长青霉素是通过在青霉素分子结构中引入特殊的化学基团,从而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减少用药频率,提高疗效的药物。

这类青霉素的代表性药物是苄唑青霉素和氨苄唑青霉素。

青霉素的工艺流程

青霉素的工艺流程

青霉素的工艺流程
青霉素是一种抗菌药物,是由真菌青霉(Penicillium)制作而成的。

青霉素的工艺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材料准备:准备培养基,培养霉菌和提取青霉素所需的其他原料。

2. 角化: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凝固,形成可以供霉菌生长的基质。

3. 培养霉菌:在适宜温度和湿度下,接种霉菌于培养皿中,培养霉菌使其生长并产生青霉素。

4. 提取:将培养得到的发霉的培养皿进行打碎,然后用有机溶剂(如甲醇或乙酸乙酯)进行浸提。

浸提过程可以将青霉素从霉菌体内提取出来。

5. 分离纯化:通过过滤等操作,将有机溶剂中的悬浮物和杂质分离出来。

然后通过蒸发和结晶等步骤,使青霉素得到进一步纯化。

6. 干燥:将纯化后的青霉素进行干燥,以获得最终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的生产过程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环境:青霉素的生产需要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进行。


时,在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注意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2. 溶剂选择:在提取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有机溶剂,以确保溶剂能够有效地提取青霉素,并尽可能减少对青霉素的破坏。

3. 分离纯化: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根据青霉素的物化性质来选择适当的纯化方法,以确保青霉素的纯度和产量。

4. 质量控制: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对原料、中间产物和最终产品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结起来,青霉素的工艺流程包括材料准备、角化、培养霉菌、提取、分离纯化和干燥等步骤。

通过合理选择培养条件、提取和纯化方法等,可以实现对青霉素的高效生产和优质产品的制备。

青霉素的工艺过程

青霉素的工艺过程

青霉素的工艺过程
青霉素(Penicill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工艺过程如下:
1. 青霉菌培养:选择适宜的青霉菌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并将其转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基通常包含适量的碳源、氮源、矿物盐和其他必需营养物质。

2. 发酵:将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并控制适当的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以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

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青霉素。

3. 静置培养:在发酵结束后,将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菌体和混合物。

菌体可以用于下一批的青霉素发酵,而混合物则需要经过后续处理。

4. 提取青霉素:混合物通常含有青霉素、其他杂质和溶剂,需要经过提取工艺进行分离。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酸化、溶剂萃取和离子交换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青霉素从混合物中纯化并得到高纯度的青霉素溶液。

5. 结晶:通过调节青霉素溶液的温度、浓度和pH值等条件,使其逐渐结晶。

结晶通常采用冷却结晶或浓缩结晶等方法。

6. 干燥:将青霉素结晶体进行过滤和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得到纯净的青霉素晶体。

7. 包装和贮存:将干燥的青霉素晶体进行包装,并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贮存,以保证其质量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青霉素的一般工艺过程,不同的青霉素类别和生产厂家可能会有一些差异。

同时,生产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关的质量管理和安全规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青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青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青霉素的作用和功效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其主要作用和功效如下:
1. 治疗细菌感染: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治疗多种细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气管炎、中耳炎、尿道炎等。

2. 预防风湿热:青霉素可以用于治疗链球菌感染,特别是对于患者易致风湿热的患者,能够有效预防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3. 预防梅毒:对于梅毒病人,青霉素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能够有效杀灭梅毒螺旋体,预防梅毒病情的恶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对于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危险的病人,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青霉素可以用作预防性药物,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青霉素对于革兰阴性菌和真菌不敏感,对于某些细菌的抗药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青霉素对于部分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且青霉素类药物属于处方药物,使用前请遵医嘱。

青霉素

青霉素

青霉素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青霉素结构式青霉素(Benzylpenicillin / Penicillin )又被称为青霉素G 、peillin G 、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

中文名: 青霉素 外文名:Benzylpenicillin 其他名称: 青霉素G 钠,苄青霉素钠 目录简介家族分类特点药理作用用于治疗疾病适应证给药说明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历史发展生产方法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浓缩法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与过敏急救措施不良反应副作用口服后的人体反应过敏急救措施有关青霉素产生过敏的原因细菌耐药性岛青霉素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治疗青霉素脑病注意事项青霉素与癫痫发病机制国家基本药物注射用青霉素钠使用说明书青霉素类在线观看简介家族分类特点药理作用用于治疗疾病适应证给药说明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历史发展生产方法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青霉素浓缩法注意事项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副作用与过敏急救措施不良反应副作用口服后的人体反应过敏急救措施有关青霉素产生过敏的原因细菌耐药性岛青霉素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青霉素脑病治疗青霉素脑病注意事项青霉素与癫痫发病机制国家基本药物注射用青霉素钠使用说明书青霉素类在线观看展开编辑本段简介早在唐朝时,长安城的裁缝会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来帮助伤口愈合,就是因为绿毛产生的物质(青霉素素菌)有杀菌的作用,也就是人们最早发现并使用青霉素。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1941年前后英国牛津大学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与生物化学家钱恩实现对青霉素的分离与纯化,并发现其对传染病的疗效,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共同获得1945年诺贝尔奖。

青霉素作用原理

青霉素作用原理

青霉素作用原理
青霉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它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具体来说,青霉素的作用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细菌的细胞壁是细菌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保护细菌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维持细菌的形态和稳定性。

青霉素能够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使得细菌细胞壁变得脆弱,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 靶向细菌。

青霉素能够选择性地靶向细菌,而对人体细胞的影响较小。

这是因为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方式与人体细胞有所不同,青霉素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酶,从而实现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而对人体细胞的影响较小。

3. 促进细菌自溶。

青霉素还能够促进细菌的自溶作用。

当细菌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后,细菌内部的渗透压会发生改变,导致细菌内部水分流失,最终导致细菌自溶。

4. 抑制细菌生长。

青霉素还能够通过抑制细菌的生长来发挥其抗菌作用。

细菌在细胞壁合成受到抑制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细胞分裂和生长,从而导致细菌数量的减少。

总的来说,青霉素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它能够选择性地靶向细菌,促进细菌的自溶,抑制细菌的生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

在使用青霉素时,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方法进行用药,避免滥用或不当使用,以免产生耐药菌株和不良反应。

青霉素

青霉素

1.1 青霉素的发现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Fleming发现污染在培养葡萄球菌的双蝶上的一株霉菌能杀死周围的葡萄球菌。

他将此霉菌分离纯化后得到的菌株经鉴定为点青霉,并将这菌所产生的抗生物质命名为青霉素。

1940年,英国Florey和Chain进一步研究此菌,并从培养液中制出了干燥的青霉素制品。

经实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它毒性很小,并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所引起的许多疾病有卓越的疗效。

1.2青霉素分类及分子结构青霉素是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 6-APA)苯乙酰衍生物。

侧链基团不同,形成不同的青霉素,主要是青霉素G。

工业上应用的有钠、钾、普鲁卡因、二苄基乙二胺盐。

青霉素发酵液中含有5种以上天然青霉素(如青霉素F、G、X、K、F和V等),它们的差别仅在于侧链R基团的结构不同,其中青霉素G在医疗中用得最多,它的钠或钾盐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的首选药物,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强大的抑制作用。

青霉素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1.3青霉素的单位目前国际上青霉素活性单位表示方法有两种:一是指定单位(unit);二是活性质量(μg),最早为青霉素规定的指定单位是:50mL肉汤培养基中恰能抑制标准金葡萄菌生长的青霉素量为一个青霉素单位。

在以后,证明了一个青霉素单位相当于0.6μg青霉素钠。

因此青霉素的质量单位为: 0.6μg青霉素钠等于1个青霉素单位。

由此,1mg青霉素钠等于1670个青霉素单位(unit)。

1.4作用机理已有的研究认为,青霉素的抗菌作用与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有关。

细菌的细胞壁是一层坚韧的厚膜,用以抵抗外界的压力,维持细胞的形状。

细胞壁的里面是细胞膜,膜内裹着细胞质。

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多糖组成,也含有蛋白质和脂质。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是肽聚糖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革兰氏阴性菌为1%~10%)、磷壁酸质、脂蛋白、多糖和蛋白质。

其中肽聚糖是一种含有乙酰基葡萄糖胺和短肽单元的网状生物大分子,在它的生物合成中需要一种关键的酶即转肽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霉素
(一)青霉素的前世今生
提起抗生素来,我想青霉素类药物最为人们熟悉,就连医学教材《药理学》抗生素类药物内容中,青霉素也首当其冲。

当“青霉素”这个名字为大家所熟悉时,青霉素的发现者却随着时光的流逝,不经意间被置于记忆的角落。

尽管随着时光流逝,记忆飘落,青霉素背后的故事依然闪烁着迷人的光辉。

1928年9月15日,弗莱明揭开了青霉素的面纱……
亚历山大·弗莱明,这个名字随着历史沉淀,已经鲜为人知。

1881年,弗莱明出身于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因为父亲的去世,家庭经济越发拮据。

不过,弗莱明在求学路上却有奇缘。

弗莱明的父亲生前曾无意救了偶然跌落于粪池里的少年丘吉尔(即二战时期著名的英国首相)一命,丘吉尔的父亲为了答谢弗莱明父亲,提出愿意资助弗莱明求学。

后来,弗莱明来到伦敦,考上了圣玛丽医学院。

在那里,弗莱明跟随大名鼎鼎的皇家学会教授、伤寒菌及疫苗研究专家阿尔莫罗斯·赖特进行相关研究,开始了他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细菌学研究。

1928年这年的7月下旬,弗莱明将众多未经清洗的细菌培养基摞在一起,搁在阴暗的位置,就去休假了。

而来源不明的青霉菌孢子就那么落入培养基,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应。

9月3日,弗莱明回到实验室,顺手拿起顶层一个培养基,竟然发现培养基边缘有一部分细菌被溶解了。

当年的气温记录显示,在7月28日至8月10日,伦敦有十分难得的凉爽天气,适合青霉菌先行生长,并产生
青霉素。

而8月10日以后,气温回升,葡萄球菌刚“冒头”,就被青霉菌制造的青霉素杀死了。

1929年6月,弗莱明发表了关于青霉素的论文,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医学奖。

虽然弗莱明奇迹般地邂逅了青霉素,但他并未真正明白它的药用价值。

使青霉素大放异彩的,是以弗洛里和钱恩为主要成员的牛津小组,他们分离纯化青霉素,推动青霉素的研究,使它成为药物,并首先用于二战战场。

1941次年,美国有20多家公司开始大量生产青霉素。

青霉素从硝烟滚滚的战场,迅速走向平凡大众,拯救了无数生命[1]。

(二)庐山真面目
青霉素类代表药:按抗菌谱和耐药性划分
窄谱苄青霉素(注射),抗菌作用很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
杀菌。

苯氧甲青霉素,抗菌强度与苄青霉素相同,因为能
抵御胃酸,所以可以口服。

耐酶甲氧西林(注射)、氯唑西林和氟氯西林(注射或口服均
可)。

抗菌作用不及苄青霉素,主要用于耐苄青霉素的金
黄色葡萄球菌。

广谱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疗效与苄青霉素相当,但对耐药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效,特点是均可口服。

而羧苄西林和哌
拉西林则只能注射,主要用于抗铜绿假单胞菌。

抗G-菌美西林(注射)和匹美西林(口服)。

抗G-菌作用强,
对G+菌作用弱,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青霉素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通过抑制细菌的转肽酶,阻止细胞壁合成中的黏肽交联,使细胞壁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细菌破裂死亡[2]。

青霉素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抗菌谱主要是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敏感的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革兰染色阴性球菌,以及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革兰染色阳性杆菌和螺旋体也有作用。

说得比较具体一点,青霉素对于肺炎、扁桃体炎、中耳炎、蜂窝组织炎、细菌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肺炎球菌脑膜炎、梅毒、回归热、淋病、炭疽、破伤风等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一直是抵抗传染病的关键。

[3]
耐药性形成的机制
常见的耐药机制有灭活酶的产生,即水解酶和合成酶(钝化酶)。

前者如β-内酰胺酶能使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水解断裂而灭活。

后者可催化某些基团结合到抗生素的羟基或氨基上而灭活[2]。

滥用于病毒性疾病,青霉素应用指征为细菌感染,对各种病毒性疾病无效。

常见用于发热原因待查,上呼吸道感染等。

此类疾病,病情大多较轻,病程短而有自限性,一般仅需要对症治疗,采用一些解热镇痛药或抗病毒的药物即可减轻症状,无需应用抗菌药物。

用青霉素不仅无效,反而使患者体内产生耐药性及不必要的经济负担[4]。

青霉素不良反应:
感冒发热或者扁桃体发炎就打青霉素,曾是几代中国人的记忆。

青霉素物美价廉,疗效明显。

作为应用广泛的抗菌药物,青霉素本身毒性很小,但也有不良反应——过敏性休克。

多达10%的人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严重的往往出现在作皮试或注射后十几分钟内,过敏者感到胸闷气憋,浑身哆嗦以致抽搐,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发绀,面色苍白,手脚发凉,血压急骤下降,脉搏快细而弱。

如抢救不及时,常会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5]。

(三)日渐式微,谁之过错
可惜,近几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青霉素正被头孢等价格较贵的抗生素药物所取代。

某些细菌逐渐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性。

病菌对现有药物的抵抗性在增加。

青霉素类杀菌力强、毒性低、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的抗生素,一直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但由于易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害极大[6-8],有更安全的头孢菌素类、新型氟喹诺酮类、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选择,除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方面的原因外,病人害怕过敏,不愿意使用,盲从新药贵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运用。

(四)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青霉素有无可取代的用药地位,提炼出纯度更高的青霉素,将能有效地减少药物过敏。

正因为不可替代,青霉素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它?用药者,应该合理使用抗生素,杜绝不按规则使用抗生素的现象。

不要盲目依赖贵药新药,应该更多地权衡药效和价格。

而在使用青霉素时,也要注意避免其剧烈的过敏反应。

青霉素粉不能
外用;过度饥饿时不能用青霉素;青霉素不宜与过酸过碱的药物配伍,也不可与铜、锌、汞等重金属配伍[9];在没有急救药物和设施的情况下,不宜轻易使用青霉素。

随着对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应重新认识青霉素过敏反应和提高预测方法,以便安全合理地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由于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复杂,加之皮试不能完全排除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可出现部份假阴性。

故应加强在皮试期间、用药过程中的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及医疗安全[10]与青霉素邂逅开始,到今天历经八十余年,人们与青霉素有过山重水复,柳暗花明,青霉素与人类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也希望它能继续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兮.药方.青霉素,拿什么挽留你,2011:46-49
[2] 龙焜.临床药物手册.金盾出版社出版,1992:2.
[3] 周元宴.医用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06-710.
[4] 任仕莲.关于不合理应用青霉素分析.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 2000,8(3):58.
[5]杨宝峰,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理学,2006,385-388
[6]张淑云,王文娟,马坤.青霉素脑病一例[J].临床误诊误
治,2010,23(12):1125
[7] 陈春媚,徐晓鹃.青霉素皮内过敏试验改良方法对皮试结果
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27-29
[8] 汤素琼.青霉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J].中国医药,2008,3
(6):340
[9]朱本浩,滥用抗生素的六种表现.求医问药,2010,53
[10] 毛桂珍,梁慧勤,陈艳.引起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假阴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9):78-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