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方整理--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合集下载

中医知识:驱虫法

中医知识:驱虫法

中医知识:驱虫法
驱虫法,是用杀虫、驱虫的药物,以驱除体内寄生虫的治法。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可用缓治或急攻。

并应依据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方药。

驱虫药常以乌梅、川椒、雷丸、槟榔、鹤虱、胡粉、使君子、苦楝根皮等组成。

如病情属寒者,驱虫药配伍干姜、川椒、细辛等温中祛寒,代表方如理中安蛔汤;病情属热者,驱虫药配伍黄连、黄柏等苦寒清热药,代表方如连梅安蛔汤;病情寒热错杂者,可用乌梅丸;至于病势急骤属实的,驱虫药又当加大黄、黑丑等攻逐之品,借以疏导里实,排出虫体,方如布袋丸;病势缓慢属虚的,可用驱虫药配伍补养之品,邪正兼顾,方如布袋丸。

以上主要用于驱蛔虫。

驱蛲虫:用雷丸、百部、猪胆汁之类,煎成药液,作保留灌肠。

驱姜片虫、绦虫:用槟榔、乌梅、南瓜子等。

驱钩虫:用榧子、鹤虱、槟榔、贯众、大蒜之类,必要时配合祛湿、健脾或补血。

中西医结合《中医方剂学》——驱虫药归纳

中西医结合《中医方剂学》——驱虫药归纳

在使用本类方药治疗时,必须根据虫的种类,体质的强弱,症情的缓急等不同,分别选用和配伍适当的方药。

如有积滞者,可配伍消导药;脾胃虚弱者,兼补脾胃;对于体弱的患者,应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旋;虫症在腹痛较剧时,通常以安虫主,而在疼痛缓解之后,再行驱虫。

本类药一般应在空腹时服,使药物与寄生虫易于接触,从而更好的发挥驱虫作用;并根据大便的正常与否,适当配伍泻下药,以促使虫体排出。

由于某些驱虫药具有相当的毒性,应用时必须注意剂量,孕妇,老弱患者都慎用。

(一)使君子《开宝本草》为使君子科落叶藤本状灌木植物使君子的种子。

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以四川产量最多。

9-10月果皮变紫黑色时采收,晒干。

去壳,取种仁生用。

或炒香用。

别名:留求子、川君子、建君子。

处方用名:使君子、使君肉。

药用部分:种子。

性味: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杀虫消积。

主治与应用:本品为驱虫要药,所含使君子酸钾对蛔虫有麻痹作用。

除适用于蛔虫病外,并可用治蛲虫病。

因其味甘甜,故尤宜小儿。

单用使君子仁炒香嚼服有效;如蛔虫较多,病情较重者,可与苦栋皮,槟榔等驱虫药同用。

如小儿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者,须配党参、白术、当归等益气、补血药,以攻补兼施。

用量:6-12克,炒香嚼服,小儿每岁每天一粒半,总量不超过二十粒。

使用注意:本品不宜大量服食,否则引起呃逆、眩晕、呕吐等反应。

与热茶同服。

亦有呃逆出现。

参考资料:使君子的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二)苦栋根皮《别录》为栋科落叶乔木苦栋树的根皮。

全国各地均产,四川尤多。

入药鲜用,或哂干用。

别名:苦栋皮、栋皮。

处方用名:苦栋皮、苦栋根皮。

药用部分:根皮。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肝、脾、胃经。

功能:杀虫、冶疥癣。

主治与应用:1.本品对蛔虫有麻痹作用,故可用于驱蛔,且效力比使君子强,可单用煎汤顿服,亦可制成糖浆服;如配槟榔、使君子、乌梅等药,则效果更佳。

近年来用本品配合菌陈、郁金、青皮、木香等治疗胆道蛔虫有定疗效。

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

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

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中西医执业医师《方剂学》考点总结:驱虫剂凡以驱虫药物为主组成,具有驱杀人体内寄生虫的`作用,用治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第二十一章祛虫剂乌梅丸《伤寒论》主治:1蛔厥证 (特点时发时止汗出、色白)2寒热错杂久泻久痢腹痛时止,烦闷呕吐,手足厥冷病机:寒热错杂(胃热肠寒)蛔动不安; 正气虚弱又有寒热错杂治法:安蛔止痛方解:君:乌梅—安蛔止痛臣:川椒细辛——辛以伏蛔,温热以温脏散寒,杀虫驱蛔。

君臣相配,温脏安蛔,杀虫驱蛔臣;黄连黄柏苦寒,苦能下蛔,寒能倾泻内蕴之热。

佐:附子、干姜、桂枝—辛热以助温脏散寒,温补脾肾之阳。

人参、当归—补养气血以扶正。

蜂蜜—甘缓和中。

臣佐相配,平调寒热,和解阴阳以解手足厥冷,并有辛甘化阳之制方特点:辛酸苦同用,以酸为主而安蛔。

蛔安则痛止。

寒热并用以热为主而温脏,阳复则寒散,寒散则厥回,攻补兼施,以攻邪为主邪去则正安。

“蛔得甘则动,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治疡剂仙方活命饮主治】热毒壅滞,痈疡肿毒初起热毒壅滞,气血凝滞 --- 局部红肿热痛邪郁肌腠,邪正相争 --- 发热、恶寒正盛邪实,热毒壅滞 --- 舌苔薄黄,脉数有力【病机】风热邪毒客于肌腠经络,气滞血瘀痰结【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君:金银花—甘寒清轻,清热解毒,消散痈疮臣:当归尾、赤芍—活血通滞和营没药、乳香—散瘀消肿止痛陈皮—理气通滞,消痈散结佐:白芷、防风—疏风透邪,散结消肿,透达营卫皂角刺——通行经络,溃坚排脓天花粉、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排脓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配伍要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为主,兼疏风透表,行气、化痰、散结黄连解毒汤集苦寒泻火药于一方,相须为用,泻火解毒力强,直达三焦,直折火势,善治火热毒盛充斥三焦之壮热烦躁,咽干口燥,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等。

为泻火解毒之代表方。

· 均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用治热毒痈疮等。

中医《方剂学》驱虫剂——布袋丸(《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中医《方剂学》驱虫剂——布袋丸(《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中医《方剂学》驱虫剂——布袋丸(《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一、组成
夜明砂拣净,二两(60克)、芜荑炒,去皮,二两(60克)、使君子二两(60克)、白茯苓去皮,半两(15克)、白术无油者,去芦,半两(15克)、人参去芦,半两(15克)、甘草半两(15克)、芦荟研细,半两(15克)。

二、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和丸,如弹子大(约10克),每服一丸,以生绢袋盛之,次用精猪肉二两(60克),同药一处煮,候肉熟烂,提取药于当风处悬挂,将所煮肉并汁,令小儿食之。

所悬之药,第二日仍依前法煮食,只待药尽为度(现代用法:全方按调整量比例,碾细净,配作散剂,每次服3克,用猪肉汤调化服,每日晨起空腹时服一次)。

三、歌括
布袋丸内有四君,芜荑芦荟共调匀;夜明砂与使君子,消疳去虫法可循。

四、功用
驱蛔消疳,补养脾胃。

五、主治
小儿虫疳。

体热面黄,肢细腹大,发焦目暗等证。

六、方解
本方证属于脾疳范围。

虫积日久,损害脾胃,以致面黄体瘦,
肢细腹大,且发虚热。

脾虚气滞,故腹胀。

虫扰食减,肝血亏虚,故头发枯焦,视力减退。

形成正虚邪实之。

方中芜荑辛苦温,使君子甘温,合用驱蛔消疳。

加芦荟苦寒,既可驱蛔,又能泻热。

三味同用,有较强的驱虫作用。

并借芦荟的泻热,可引虫体随大便泻出。

虫积日久,肝血亏而生郁热,故以夜明砂辛寒,清肝热而明目。

虫疳之证,脾虚是致病之本,故以四君子汤益脾固本。

全剂攻补兼施,则祛邪而不伤脾碍胃,故适用于正虚邪实之证。

中药学11祛虫

中药学11祛虫

【《4020电子书》 ,欢迎您来4020电子书推荐好书!】╔════════════╗║第十一章║║║║驱虫药║╚════════════╝凡能驱除或杀灭肠寄生虫的药物,称为驱虫药。

肠寄生虫,主要有蛔虫、钩虫、线虫、蛲虫等,除钩虫由皮肤接触感染外,其它多由病员吃了污染虫卵的食物而进入人体。

患肠寄生虫病的病员,大都在粪便中可检查出虫卵,有的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有的可以出现绕脐腹痛,时作时止,形体消瘦,不思饮食,或多食易饿,或嗜食异物等症;钩虫病还可能有面色萎黄、全身浮肿等;蛲虫病主要出现肛门瘙痒。

由于肠寄生虫能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

同时要重视预防工作,应向患者或其家长宣传卫生常识,以防重复感染。

临床使用驱虫药时,应注意以下各点:1. 患虫病日久而蝮有积滞者,可配合消导药同用;如脾胃虚弱者,可配健脾药同用;体质虚弱者,可配补虚药同用。

2. 驱虫药最好在空腹时服,使药力直接作用于虫体,以提高疗效。

如排便不畅者,在必要时可适当配合泻下药,以增强排虫作用。

3. 在使用驱虫药时,必须注意剂量,对某些具有毒性的驱虫药,不能过量,以免中毒。

╔══════╗║苦楝根皮║╚══════╝【药用】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树的根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

有毒。

入肝、脾、胃经。

【功效】杀虫、疗廯。

【临床应用】1. 用于虫积腹痛苦楝根皮驱杀蛔虫作用显著,为治疗蛔虫病的常用要药,临床上常配合槟榔、芫荑等同用;如单独应用,也有疗效。

此外近来用本品配合茵陈蒿、广郁金、青皮、木香等又可用以治疗胆道蛔虫病。

2. 用于头癣、疥癣苦楝皮根炒炭研末,油调治疗头癣、疥癣,有杀虫作用。

【处方用名】苦楝根皮(洗净,晒干,切碎用)【一般用量与用法】干者三钱到一钱,鲜者五钱到一两,煎服。

╔══════╗║使君子║╚══════╝【药用】本品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科植物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

入脾、胃经。

【功效】杀虫消积【临床应用】用于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症使君子为驱蛔常用之品,对于因蛔虫引起的腹痛、小儿疳积,有较好的疗效。

方剂学-各论(消食剂、驱虫剂)

方剂学-各论(消食剂、驱虫剂)

健脾丸
君 白术、茯苓 臣1 山楂、神曲、麦芽 人参 臣2 山药 木香 佐1 砂仁、陈皮 佐2 肉豆蔻 佐3 黄连 使 甘草 健脾益气 消导饮食积滞 补气 润肺,补脾,固肾 行气理气 化湿和胃 涩肠止泻,温补脾肾 清饮食积滞所化之热 增加补脾胃;调和药性, 调和诸药
健脾丸
• 配伍特点:消补兼施,补重于消。补而不滞,消 不伤正。 • 随证加减: 湿甚者,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渗湿; 兼寒者,去黄连,加干姜以温中祛寒。
保和丸
山楂 君 神曲 消肉积 消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
半夏 臣 陈皮 茯苓
消面食、谷面之积
祛痰,二陈汤去掉甘草 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连翘
清热散结
保和丸
• 随证加减: 食积较重者,加枳实、槟榔; 苔黄、脉数,加黄芩、黄连; 便秘者,加大黄; 兼脾虚者,加白术。 • 使用注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用于新病,不宜久服。
枳实导滞丸
乌梅丸
• 久泻久痢特点: 1、久泻久痢造成肠滑失禁; 2、久泻久痢都还胃肠道会有积滞; 3、都会有积滞化热; 4、正气方面,久泻久痢归属到虚寒,阳气不足, 长期泄泻,痢疾,气血耗损,阳气不足,气血不 足。
乌梅丸
• 乌梅丸是治疗蛔虫,脏寒蛔厥的方剂,异病同治, 亦可以用于久泻久痢(积滞虚寒,阳气不足,气 血亏虚)。 • 针对肠滑失禁,乌梅酸收,有涩肠止泻作用。 • 黄连黄柏是治疗泄泻、痢疾有积滞化热的常用药, 为“治痢之最” 。 • 久泻久痢归于虚寒,用姜、桂、附,温补阳气; • 久泻久痢之后气血的亏虚,用人参,当归,益气 养血。
驱虫剂
• 凡以安蛔、驱虫药为主组成,用于治疗人 体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驱虫剂。 • 代表方:乌梅丸。
乌梅丸

治虫证精选的药方

治虫证精选的药方

治虫证精选的药方治虫证精选的药方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虫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的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1.蛔虫病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所致的疾病。

以脐周腹痛,时作时止,甚或吐蛔,便蛔为主要临床特点。

蛔虫在古代又称为蛟鲔(音huí,为蛔的异体字),蚘(蛔的异体字)、长虫。

(历史沿革)《内经》将蛔虫称为蛟鲔,并记载了其引起的主要症状。

如《灵枢。

厥病》篇说,。

肠中有虫瘕及蛟贿……心肠癌,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

”《金匮要略。

跌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炕虫病脉证治》篇对蛔虫病作了专门论述,并最早记载了蛔厥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药。

书中乌梅丸一方至今仍为治疗蛔厥的常用有效方剂。

《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芜荑、贯众、雷丸、榧子、楝实等药有。

杀三虫。

或。

去三虫。

的作用。

所谓。

三虫”者,即包括蛔虫在内。

如《诸病源候论。

三虫候》说.。

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也。

其中的长虫即指蛔虫。

《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将蛔虫称为长虫,。

长虫,蚘虫也。

对其形态及引起的病症作了记载。

谓“蚘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

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

或因府藏虚弱而动,~iill食甘肥而动。

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一些治疗虫证的方剂,除上述《神农本草经》所应用到的驱虫药外,鹤虱、槟榔等药也多有应用。

《太平圣惠方。

卷五十七》为虫对人体的危害与机体的状况及虫之动变与否有密切关系,谓;。

诸虫依肠胃之间,若脏腑气实则不为害,若虚则能侵蚀,随其虫之动变,而成诸疾也。

”该书并列有。

治蛔虫诸方。

10首。

《小儿药证直诀》对虫痛与其他腹痛及痛证作了鉴别.《儒门事亲。

虫翳之生湿热为主》提出湿热生虫之说。

方剂-19驱虫剂

方剂-19驱虫剂

方剂学——第十九单元驱虫剂
凡以驱虫药为主组成,具有驱虫或杀虫作用,用以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剂,统称为驱虫剂。

使用驱虫剂应注意:
1.空腹服,忌油腻。

2.注意掌握剂量。

3.年老体弱及孕妇慎用。

4.服驱虫剂后,注意调理脾胃,以善其后。

乌梅丸
【组成药物】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炮附子六两、蜀椒四两、桂枝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蜜
【功用】温脏安蛔。

【主治】脏寒蛔厥证。

腹痛时作,手足厥冷,时静时烦,时发时止,得食而呕,常自吐蛔。

兼治久利。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蛔厥,是由肠道虚寒,蛔虫上扰所致。

方中重用乌梅,为君药。

蜀椒、细辛共为臣药。

本方的配伍特点:
一是酸苦辛并进,使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
二是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久泻久痢,多为寒热虚实错杂证候,故可奏效。

典型例题
蛔厥证,宜选用
A.四逆散
B.四逆汤
C.当归四逆汤
D.乌梅丸
E.大承气汤
『正确答案』D
典型例题
乌梅丸的君药是
A.乌梅
B.黄连
C.黄柏
D.蜀椒
E.人参
『正确答案』A
典型例题
寒热虚实错杂的久泻久痢,宜选用
A.真人养脏汤
B.四神丸
C.芍药汤
D.白头翁汤
E.乌梅丸
『正确答案』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虫方整理--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一)驱蛔汤《经验方》
组成:乌梅三枚、胡连3克、槟榔9克。

雷丸6克、使君子6克枳壳5克、白芍9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驱杀蛔虫。

主治:虫积腹痛,烦躁易怒,口干舌赤,脉弦细数。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虫证的经验方。

方中乌梅安蛔止痛;使君子、雷丸以驱蛔;槟榔杀虫、消积,并行气通便,枳壳行气止痛,白芍养血缓急止痛;胡连能除疳热以清热消积,诸药合用,共凑驱杀蛔虫,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本方主治蛔虫证。

如积热明显者,可加连翘、栀子;如大便秘结者,可加芒硝、大黄等;兼有食积者,可再加山楂、麦芽、鸡内金等消导药。

(二)胆蛔汤《经验方》
组成:榧子肉15克、使君子12克、槟榔18克、乌梅五枚、苦栋根皮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驱蛔止痛。

主治:胆道蛔虫,医学教育网原创亦可治肠道蛔虫,蛔虫性肠梗阻。

方解:本方为治疗胆道蛔虫证的经验方。

方中乌梅味酸能安蛔止痛,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肉均为驱蛔虫的要药,各药合用则驱虫力更大,槟榔杀虫消积,兼能行气通便,共成驱虫止痛的方剂。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以胆道蛔虫证为主,以腹中钻痛或绞痛,呕吐等为主症。

2.如腹痛甚,可加木香,枳壳以行气止痛;兼有发热,可加黄连或黄柏以清热;大便秘结,可加枳实,玄明粉以攻下通便。

3.本方对蛔虫性肠梗阻有一定的疗效,但应密切注视病情,做好多种准备,如服药多次未见好转,应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三)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500克、细辛180克干姜300克当归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黄柏180克、黄连500克人参180克蜀椒120克。

用法;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烂,和余药打匀,烘干或晒干,研成末,加密制丸,每服10克,日一至三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或水煎服(用量以病情酌定)。

功用:安蛔止痛。

主治:胃热肠寒的蛔厥证。

症见腹痛时作,烦闷呕吐,得食则呕,甚至呕出蛔虫,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呕吐。

方解:本方是治疗蛔厥的主方。

方中以乌梅味酸能制止蛔虫蠕动,为主药;蜀椒、细辛能驱虫,且治脏寒、黄连、黄柏苦能下蛔,清泄胃热均为辅药;并配合姜、桂、附以温脏祛寒,参、归补养气血,以为佐使。

此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对于属寒热错杂而正气虚者,极为适合。

临床应用:
1.本方治证以腹痛时作,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手足厥冷为辩证要点。

2.如无寒证者,可去桂医学教育网原创、附;如正气未虚者,可去参、归;腹痛甚者,可酌加广木香,川栋子等行气止痛之药;如大便秘结者,可加槟榔、枳实、玄明粉之类以攻下通便。

如酌加使君子,苦栋根皮、榧子等药,则驱虫力更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