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演讲二导入:1, 课前想给大家出一个谜语,认真听好了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带领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园风光,为我们描绘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也曾带着我们一起南山种豆,东篱采菊,他曾在朝廷为官,但终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辞官归隐田园,这位诗人是谁啊? 2, 谁能简单的介绍一下陶渊明?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由于他热爱田园生活,写了大量田园生活的诗篇,历来被称为“田园诗人”。

) 他自号五柳先生,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就叫做五柳先生传,显然,这是陶渊明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三定向示标:学习目标: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 ,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检查预习:文学常识在课前已经找同学回顾了,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字词,找同学给下列加点词注音。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自读。

学习一篇古文我们最先应该做的就是把课文读熟,下面时间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字音或断句读不准的先把它画上,一会听录音的时候注意听。

2,听读。

刚才读的时候同学们可能有的字音和断句叫不准的,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刚才叫不准的地方你认真听。

3,再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次不但要读熟,还要思考一个问题,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4,个别读,其它同学听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找同学评价(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语音,语速,停顿) 5,课文已经读过好几遍了,不知道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同学说说,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 五,疏通文意1要想真正的了解五柳先生我们还需要理解文章大意,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如果遇到你实在翻译不出来的,就把它画上,待会我们共同来解决。

2 有哪些句子你翻译起来有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3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精选3篇)五柳先生传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语文第三册《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且《五柳先生传》这篇__的篇幅精短,内涵深刻,所以作为重点内容来学习。

__的教学目标1、识托名自传的独特写法,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2、理解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3、背诵全文__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目标1,难点是学习目标2。

我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实物投影,录音。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安排教学思路的,教法启法诱导式,分层教学,学法为讨论式,分层次三步读书法。

常言说得好,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品味意境。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第一环节,才艺展示,简介陶渊明背诵其诗《归园田居》(目的,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从而导入新课)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关于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让我们再次走近陶渊明,了解陶渊明,同时向学生介绍传这种文体知识,明确__是以史传的形式写得一篇自传,从__整体结构上看,分传文,赞语两部分,一五柳先生即作者陶渊明。

使学生对__结构有大致了解,第二环节,采用分层次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1第一层次诵读,疏通文意,①听课文录音,(全面感知课文内容)②学生自读课文,和(投影出示: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不读断句,找疑难点)(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文中词语和句段含义)③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将文中不懂词句找出来,向大家置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的形式来完成,困难较大的由老师指点。

(在这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积极动脑思考的能力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诵读,探究文理,①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五柳先生的呢,由学生边读边汇报,即“名号的由来、性格、爱好、生活、志趣”,(板书)②默读课文,参照提示(思考:五柳先生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小组讨论后汇报,,最后师生总结,(他是一个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人)(完成板书)③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是如何评价他的呢,同学们齐读课文赞语部分,(在这里问题环环相扣,结合指名读默读,齐读,加深学生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优秀4篇】关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一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河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文章,本单元旨在让学生领略杰出人物的风采。

同时也走进古人的世界里,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培养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内容:本文是东晋诗人、辞赋家陶渊明的一篇自传。

在文中作者表明了自己的三大志趣:一是好读书,二是性嗜酒,三是常写文章自娱,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知识与阅读能力,熟悉了文言文的阅读步骤,本文的篇幅短小,词句理解较简单,适合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质疑来探究文章的内涵。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理论依据: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学目标1)能结合注释,掌握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陶渊明,通过对其生活状况、志趣和爱好的梳理体会作者高洁的精神和强烈的人格人性之美。

3)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洁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三、教学重点难点:梳理作者自传中的兴趣和爱好,学习陶渊明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精神,力求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四、教法和学法1、诵读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主动质疑,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时)课前准备:已经预习完成:课文的诵读,结合课下注释初译课文。

(一)导入新课(3分钟)(二)读课文知通文意(15分钟)(三)抓文眼品读课文(10分钟)柳先生传说课稿篇二一、说教材《五柳先生传》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5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3.了解传记与自传的基本特点。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介绍陶渊明的文章,以备与同学交流。

2.扫除字词等阅读障碍,以备教师检查。

3.将课文表现五柳先生的具体内容列成表格。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

教学设计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板书课题)整体感知1.认知生字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生僻的字,读一读,写一写,集中掌握:嗜(shì) 辄(zhé) 吝(lìn) 箪(dān) 黔(qián)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欤(yú)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不设置思考题,只要求大家认真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而后指导学生朗读。

3.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地解释全文,并做好笔记。

教师巡视,要关注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

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

教师需要重点讲解的词句:①每有会意②造饮辄尽,期在必醉③曾不吝情去留④环堵萧然⑤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⑥其言兹若人之俦乎⑦以乐其志⑧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附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八(下)22《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有关的文言词语的含义。

2、了解古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特点。

3、学习运用朴素洗练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志趣。

4、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3、4教学难点:教学目标4及对陶渊明读书方式“不求甚解”的领会。

教学方法:讨论、朗读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预习)一、导入: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中,东晋时期的历史上,只涉及到两个人物,一个是书法家王羲之,另一个人物是诗人陶渊明。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曾有这样一句话;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

由此可见陶渊明在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这天我们来学习《归去来辞》的姊妹篇《五柳先生传》。

二、学生熟读课文,初悟文章。

1、学生出声反复读文章,三遍以上。

2、教师范读,正音,规范朗读停顿节奏。

学生齐读,看诵读状况。

3、学生有感情再读,教师了解学生领会状况。

三、解决字词问题,进一步领会资料。

1、把握实词的音形义。

2、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重点以及记忆方法。

3、翻译全文。

四、结合文体知识、作者介绍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1、介绍文体知识:本文是陶渊明假托五柳先生之名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

(大屏幕)传记文,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它的资料是真实的。

之后教师举例介绍传记文章的特点。

2、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常识知识以及东晋时代的社会状况:学生先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之后教师提炼要点:资源:(大屏幕)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著名的隐士。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实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实用)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是八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作者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文章主要介绍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爱好和生活状况,赞扬了他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朗读;2、让学生能翻译本文;3、能背诵全文;4、让学生在快乐中、竞争中、合作中学习。

三、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比赛的形式,在比赛中相互讨论,相互评价。

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有:1、现在农村学校的学生厌学情况比较严重,如果还是采取老师一味地讲,学生没有兴趣,而且效果差;2、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给学生更多的空间;3、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指出,如果一堂课学生不参与,那么这堂课会像钢铁一样冰冷;4、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竞争和激励的学习手段,往往会收到极好的效果;5、现在提倡教育要公平,要均衡,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让差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四、教学过程1、把本班学生分成男女两个队,取名为龙队和凤队;2、向学生展示我亲手画的陶渊明的自画像,作为最后获胜一方的奖品;3、抽一位做事不太认真的学生帮助我统计比赛情况;4、介绍比赛学习的五环节和注意事项;5、比赛正式开始:A、朗读:先各自整体朗读,再抽个别学生朗读;B、说意思:先老师出词语和句子,再由学生互问互答;C、背课文:学生可选择背一段,也可背两段;D、答问:教师先出两个固定问题,再由学生互问互答。

6、统计结果7、表彰获胜的一方8、教师作小结:A、问学生:这节课你快乐吗?这节课有收获吗?B、让学生在快乐中、在竞争中、在合作中学习了本篇文言文。

9、布置作业:依照本文第一段,写一篇自传。

另附:注:1、每个环节的结果,由学生相互评判;2、回答:好√,较好半对(打不出),不回答×;3、获胜的一方将获得陶渊明的自画像。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优秀5篇《五柳先生传》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解人物性格志趣。

2.体会课文写人方法。

3.品析词句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揣摩平淡内容中的深刻寓意。

2.把握多层面速写的记人方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l.诵读—品味—积累。

2.品读—评析—习作。

3.设疑一点拨一释疑。

媒体设计1.放音机(配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配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画胶片)。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课前印发教师撰写的《采菊东篱下——古诗新读》。

(见后“附”)一、导语设计(出示诗意画投影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我国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饮酒》诗第五首中的名句。

它表达了诗人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自由恬静的心境。

诗人为何有此心境呢?主要与诗人生活际遇、性格志趣有关。

现在,我们就通过他的著名散文,来认识认识这一代名家。

(解说:诗丈、图并举,乃为教学营造淳朴、宁静的意境,让学生迅速找到与课文谐和的振点。

)二、解题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少时受家庭和儒经影响,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但当时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他有志不能施展,直到29岁才出仕,但也不过几任小官。

由于他厌恶官场的污浊,不愿“为五斗米折腰”,41岁时决然从彭泽令任上退隐,归田躬耕。

归田后的陶渊明写下了100多首反映劳动生活的诗歌和多篇辞赋散文。

就是诗人自撰的小传,全篇不足200字,却以精粹笔墨形象勾画了诗人的性格、生活、志趣。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

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三、研习课文1.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听读课文,认准字音。

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作圈注。

生疏字: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俦(chóu) 黔(qián) 觞(shāng) 欤(yú)多音字:传(zhuàn) 好(hào)②和读课文,明确节奏。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整理的《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优秀6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感受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

2、学习本文简洁洗炼、画龙点睛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以帮助学生体会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为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以课文为基础,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加深理解。

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营造氛围,指导方法今天上课的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说笑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

(做一个小游戏,看大家是否真正身心放松了。

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景。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书的四步骤。

曰:“精取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我们不妨照此方法来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2、初读课文,疏通字词(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3、充分讨论,体会文意a.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文章介绍了他哪些方面的特点?他沉默寡言,淡泊名利,家境贫寒,嗜酒如命,读书作文,不拘小节。

b.文中所用篇幅最多的是写他哪方面特点?写他喝酒的篇幅最长,也最传神(体会一下“晏如也”的感受。

)c.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了酒,大家还记得哪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

(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将进酒》等)大家看看这些诗都不约而同的与一个字联系在一起,哪一个字——愁,那么,我们来看看“五柳先生”为什么而愁呢?d.这时候我们便可以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须先简要了解陶渊明的生平(陶渊明生平简介)。

4、归纳特点、仿写自我a.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本文之美,不是一种夸饰之美,也不是一种拙朴之美,而是一种洗炼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我是南湖中心学校的参赛代表,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解说我的一堂课,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给予批评和指导。

今天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五柳先生传》。

下面我将从教材、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五大方面来对本课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但内涵深刻。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文言文字词音、形、义,能够扫清文字障碍,自主疏通文意,把握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形成学习、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层四步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诵读—品读—延读的程序,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而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一、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二、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引导学生整合资料、与文本对话,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这就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客观辨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教师诵《桃花源记》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诵读几句《桃花源记》中的句子让学生猜,引出陶渊明。

再让学生齐背学过的他的《归园田居》,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陶渊明。

并思考陶渊明笔下的五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四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

1. 听老师配乐朗读,和自己预读的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给学生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

2. 听完录音,教师指导文言文的读法。

即根据词语的意义把握句子的节奏,根据教师的读法指导让学生练读。

3. 指名读课文、正音。

在正音的同时,让学生迅速的书空,以加强学生对于字词的记忆。

4. 理解文意。

在这里我安排学生开展活动“请让我来帮助你”。

让学生边自由读边将文中不懂的词句找出来,向大家质疑问难,由学生互帮互助来完成,困难教大的由老师指点。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关心他人的优秀品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空间。

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

力求学生全面感知文本,并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拓展内容。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安排了三个步骤,即三读。

第一读。

以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分组品读课文,论坛的主题是“千年‘五柳’大家谈”。

我将学生分为三大组,拟出“我最欣赏———句,理由是——”“印象最深的内容是———,理由是——”“我认为表现了——的情感,表现在——”即按品语言、品内容、品情感三方面来进行品析,每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品读。

在学生相互品读过程中,教师可去旁听。

以此促进师生交流。

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学生互
品5分钟后,以版主的身份收集学生观点,从三方面进行总结。

如:学生品读语言时,教师在广泛采听后,总结“不”是这篇文章的文眼,每一个“不”字都能体现“五柳先生”的品质,再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出五柳先生的生活态度;学生品读内容时,在广泛采听后,提出三个问题
1“爱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2家境贫寒为什么还“嗜酒”?
3“常著文章”为什么“自娱”?
以此让学生了解这些都是“五柳先生”的志趣,明白他志趣高雅。

再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五柳先生’的?”然后板书归纳,让学生全面深入感知文本;最后是品读情感.让学生理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情怀和安贫乐道的品格。

安排这三品,就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五柳先生的内心世界,体会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五柳先生所特有的思想情怀,并力求在品读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强化朗读,在读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二读,开展“我当法官巧断案”的活动探究问题.把历史上对五柳先生评价的人物和陶渊明,作为原告和被告,根据事实证据断定:五柳先生是否是陶渊明?让学生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和我们了解的陶渊明的形象加以对比,明确本文实为陶渊明的自传。

第三读:学生对人物的褒贬,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了在本文思想内涵和学生价值取向二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我安排了“跨越时空面对面”这一活动,让学生假设陶渊明跨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面前,说出你想对他说的话。

在比较苏轼、周敦颐、陶渊明的作品和对生活的态度中,引导学生客观辨证地认识五柳先生,学习他精神、性格中进步的方面,树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价值取向。

第四层次,诵读,加深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积累背诵经典文章及段落,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在熏陶感染之中完成个人的独特体验。

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试背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第四层次:延读,写个人小传。

这也是为了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进而产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

我把这个写作训练命名为“猜猜我是谁”,即展示学生所写小传,让大家猜猜写的是谁。

既培养了学生写人物时要抓住特征表现个性的能力,也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第三环节:小结。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作结。

五、说板书
本文以自传的形式,从性格、爱好、生活三方面展示了作者的志趣和人生追求,这是作者对自己人生的一次重要观照,也是教学本文的核心内容。

为了体现这一核心,我选了图画式板书形式,以五柳先生的性格、爱好、生活为切入点,以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之志为重要支撑,将本文内容的丰富性和图画式板书的直观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板书这一窗口,形象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感悟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最终完成学习目标,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