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实用标准

合集下载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QCSG 11516.2—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中国南方电网QCSG 11516.2—2010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516.2—2010)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含代管)各有关单位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与改造。

接入南方电网的用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7625.1-2003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Z 17625.6-2003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电流的限制GB/T 50063-2008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17-200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156-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DL/T 5137-2008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电监安全[2008]23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Q/CSG 10001-2004变电站安键环设施标准Q/CSG 11516.1-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用技术要求Q/CSG 11516.3-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Q/CSG 11516.4-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Q/CSG 11516.5-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Q/CSG 11516.7-2010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3名词术语3.1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

充电站电力工程施工规范

充电站电力工程施工规范

充电站电力工程施工规范1. 总则1.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充电站(以下简称站)电力工程施工,以下简称工程。

1.2 站电力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应充分考虑站的安全、可靠、经济、环保和美观要求。

1.3 站电力工程施工应遵循工程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

2. 施工准备2.1 施工前,应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明确施工任务和质量要求。

2.2 施工前,应办理相关施工手续,包括施工许可、临时用电申请等。

2.3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现场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2.4 施工前,应准备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和工具,并进行检查和验收。

3. 施工要求3.1 施工应按照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3.2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3 施工过程中,应保护环境,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现场清理和恢复。

3.4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工程质量,满足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的要求。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

4. 施工内容4.1 电力线路施工4.1.1 电力线路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敷设,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4.1.2 电力线路的敷设应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和美观。

4.1.3 电力线路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电缆损伤、短路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4.2 变压器安装4.2.1 变压器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安装,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4.2.2 变压器的安装应保证水平、稳定、安全,并应进行绝缘测试和耐压试验。

4.2.3 变压器的接线应正确、牢固,绝缘材料应符合相关要求。

4.3 配电设备安装4.3.1 配电设备应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安装,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定。

4.3.2 配电设备的安装应保证安全、可靠、经济和美观。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施工与验收标准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施工与验收标准
质量控制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 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 ,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
验收流程与标准执行
验收流程
制定详细的验收流程,包括验收准备、现场检查、资料审核等环节,确保验收工作的顺 利进行。
标准执行
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验收,确保充电设施符合安全、环保、质量 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对于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有效
充电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基础,完善的充电设施网络能够提高新能源汽车 的便利性和使用率,进而促进节能减排和绿色出行。
充电设施建设施工与验收标准的意义
01
02
03
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提高充电设施的可靠性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通过制定明确的施工和验收标准,能够确 保充电设施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减少事故 发生的风险。
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图纸,准备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
人员组织
组建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要 求。
设备安装与调试
01
设备安装
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安 装充电设备、配电设备、监控
设备等。
02
设备调试
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03
设备验收
对调试完成的设备进行验收, 确保设备符合设计要求和安全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施 工与验收标准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3-12-14
目录
• 引言 • 充电设施建设施工标准 • 充电设施验收标准 • 充电设施建设施工注意事项 • 充电设施验收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首先,在充电站的设计中,要考虑充电站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出入口等方面。

充电站建设应选择便于用户停车和充电的位置,同时考虑周边环境和道路条件,保证充电站的安全和便利。

充电站的建筑布局应兼顾功能性、美观性和可扩展性,确保充电设备的布置合理、方便维护。

出入口设计应符合交通规范,并考虑用户的便利和安全。

其次,在充电桩的设计中,要考虑充电桩的类型选择、功能配置、外观设计等方面。

充电桩的类型包括直流快充桩和交流慢充桩,根据充电需求和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充电桩类型。

充电桩的功能配置包括充电接口类型、充电功率调整、充电时长显示等,根据充电设备和用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充电桩的外观设计应符合美学要求,并考虑用户体验和易于识别。

此外,在充电站和充电桩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充电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充电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确保安全可靠的充电过程。

充电设备应具备过流、过压、过温等保护功能,并设有紧急停止按钮,以应对突发情况。

充电设备应具备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功能,以便对充电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还需要考虑与电力网的连接和配套设施的建设。

充电设备应符合电力网接入标准,确保电能的安全供应和合理利用。

充电站应建设充电设备和配套设施的管理系统,包括充电设备的运维监控、用户管理和支付系统,旨在提供用户友好的充电服务。

最后,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还需要遵循环境保护的要求。

充电站应合理使用电能,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充电桩的布置应考虑充电设备的排放和噪音控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第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从充电站的位置选择、建筑布局、出入口设计,到充电桩的类型选择、功能配置、外观设计,再到充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与电力网的连接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全面规范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的设计要求,为电动汽车的充电提供了安全、高效和便利的保障。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
设计规范》
首先,规范明确了充电站的基本要求。

充电站应具备一定的空间布局
和停车位设计,以满足多辆电动汽车同时充电的需求。

充电站的建筑和周
边环境应符合相应的法规和规范,保证充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此外,
规范还对充电站的供电、接地、保护装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确保
充电站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次,规范对充电桩的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充电桩应具备一
定的外观设计和显示屏、按钮、插座等设备,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操作和
使用。

充电桩的电气性能、通信接口、充电速度等方面也有详细的规定,
保证充电桩能够按照电动汽车的要求进行充电。

此外,规范还对充电桩的
安装、维护和检测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要求,确保充电桩的质量和可靠性。

最后,规范还对充电站的运营管理提出了一些规定。

充电站应有完善
的设备监控和故障报警系统,保证充电站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监测和处理。

充电站的运营管理应符合相关政策和法规,保证充电服务的公平、安全和
高效。

规范还对充电站的用户服务和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使
充电站能够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总之,《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规范_第2部分:充电站及充电桩设
计规范》是一份关于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的规范文件,对充电站及充电
桩的设计、安装和运营管理提出了详细的要求,旨在促进电动汽车充电设
施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设计规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CSG 11516.2—2010)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及所属(含代管)各有关单位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建设与改造。

接入南方电网的用户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12325-2008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 14549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 17625.1-2003电磁兼容 限值 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Z 17625.6-2003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谐波电流的限制GB/T 50063-2008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17-200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156-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DL/T 5137-2008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 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电监安全[2008]23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Q/CSG 10001-2004变电站安键环设施标准Q/CSG 11516.1-2010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用技术要求Q/CSG 11516.3-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技术规范Q/CSG 11516.4-2010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规范Q/CSG 11516.5-2010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充电接口规范Q/CSG 11516.7-2010电动汽车充电站监控系统技术规范3名词术语3.1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国显重强国凰l《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解读I《电动汽车充电站Interpretationof"GeneraIR电动车由于其节能,环保而成为新能源汽车理想的选择.电动车的供电,充电系统的研究和建设是电动车得以推广和产业化的重要基础.目前,电动车的使用还处于试验和示范运行阶段,充电站的建设还不成熟,国内外关于电动车充电站的技术标准还很少,成为影响电动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成为发展的方向.虽然目前我国在示范运行的绝大多数是纯电动城市公交车,而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不多.在6个试点城市已对私人购买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进行试点补贴.因此必须建立一定的充电站或充电桩为电动车进行充电.为此,国家电网公司和上海,深圳,杭州,长春,合肥等22 个城市都是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城市和单位都在建设充电站,有些已建成,有些正在建设中,因此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提出相关技术标准, 为电动车动力蓄电池供电,充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规范性技术文件,以利于电动车的规模化使用, 从而推动电动车发展,实现电动车的产业化.《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通用要求》标准解读equirementsforEVChargingStation"供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ee,b标准化研究所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出台,为规范和指导电动汽车充电站的规划和设计,为开展电动车能源供给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基础.标准主要内容说明1.参考标准由于国内外尚无充电站相关标准.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机(站)一系列标准. Q/GDW233—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用要求Q/GDW234—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电气接口规范Q/GDW235—2009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通信协议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技术要求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布置设计导则Q/GDW236—2009电动汽车充电站供电系统规范《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标准参考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电动汽车充电机(站)系列标准中的后三个标准对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原则, 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安全要求, 标志和标识作出了规定,以此对充电站建设起着规范和指导作用.该标准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2.标准涵盖范围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站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经营模式,整车充电模式和分箱充电模式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该标准涵盖了不同充电模式中的共同的部分包括充电,供电, 监控,计量等方面的要求.f对于特定模式下的特殊要求(如分箱充电模式下可能包括蓄电池更换场地和设备的要求)及充电站的一些扩展功能 (如蓄电池检测等)将另外规定. 3.充电站功能区划分该标准将充电站的功能区划分为供电系统,充电系统,监控系统,电能计量,行车道和停车位. 对每个功能的基本技术要求和安装布置等作出规定.每个功能区的具体实现方式可根据充电站规模大小而不同,如监控系统可以是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一套计算机系统, 这将在以后的标准中规定. 《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技术标准》主耍内容1.范围适用于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站,包括采用整车充电模式,分箱充电模式及其他可能采用的充电模式的充电站. 充电站由三台及三台以上电动车非车载充电机和交流充电桩组成 (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为电动车进行充电,并能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机,动力蓄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充电系统由充电站内所有充电机,充电电缆及相关部件组成,实现电动车及蓄电池安全充电的系统. 供电系统为充电站的所运行提供电源的电力设备和配电线路的总称.充电监控系统是充电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总称.2.充电站选址原则(1)充电站的总体规划应与当地区域总体规划和城镇规划相协调, 符合环保,防火安全要求,并充分利用就近的供电,交通,消防,给排水及防洪等公用设施.产业经沸报道OAP(No5)2010-41Interpretationof"GeneralRequirementsforEVChargingStation''(2)充电站的总体规划应对站区,电源进出,给排水措施,防洪,进出站道路进行合理布局,统筹安排.(3)城区内充电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和交通繁忙路段附近;充电站不应靠近有潜在危险的地方;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场所,不应该在有激烈振动或高温场所;不应该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 3.充电站主要功能要求其基本功能包括:充电,监控, 计量;扩展功能包括:蓄电池更换, 蓄电池检测和蓄电池维护;应具有对电动车动力蓄电池充电的功能;应完成对整个充电站监控,包括供电系统,充电机运行和充电站安全监控; 应具有对充电站输入电能,输出电能进行计量的功能;充电站应包括行车道,停车位,充电机,监控室和供电设施;充电站布置和设计应便于被充电车辆进出入及停放;对采用蓄电池更换模式的充电站应具备蓄电池更换,存储的设备和场所.4.供电系统供电系统为充电站提供电源, 其容量要满足充电,照明,监控, 办公用电要求;应符合常规配电系统设置,其输出为0.4kV,50Hz,宜采用三相四线制;根据充电站的容 2010-41(No5)OAP产业经沸报道量,规模和重要性可选择是否采用专用供电线路或两条供电线路;其布置不应妨碍充电站发展和扩建. 考虑电源进线方向,应位于充电站偏向电源一侧.5.充电系统充电接口功能要求,技术要求应符合《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充电接口要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可移动充电接口在不充电时应放置在人不轻易触及的位置,并采取防火,防尘措施;充电机输入电源接口在室外时,其安装高度应离地面0.4m以上,且应安装在合适的防雨箱内.为防止温度过高,充电机应安装通风设施并安放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满足防雨,防积水要求;充电机应尽量缩短充电电缆长度,其电缆应至少抵抗车轮碾压;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6.监控系统该系统应实现对充电机运行和动力蓄电池充电过程的监控,保护,控制,管理和事故下紧急处理及数据存储,显示和统计;该系统应由监控主站,监控终端及通信网络构成;系统必须有有效防病毒措施;充电监控系统局域网与其它信息系统互联时,必须采取可靠的安全隔离措施;供电监控系统应实时采集和记录供电系统运行信息,对供电状况,电能质量,开关状态, 设备安全等进行监视和控制,保证对充电站安全供电;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充电站环境,设备安全,防火,防盗及视频监控.应在发生危及安全时发出声光告警,并保证发生事件后至少1hr8详细事故信息. 7.电能计量在充电站与公共电网的产权分界处,应装设复费率电能表或多功能电能表;充电机交流输入端的电能计量应采用电子式交流有功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2.O级;充电机直流输出端电能计量应采用电子式直流电能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2.0级.8.安全要求(1)充电站建筑物的燃烧性能, 耐火极限等防火间距应符合国标规定.变压器室,配电室,蓄电池室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电缆进入口,接头处,电缆长度超过100m 时均应采取防止电缆火灾蔓延的阻燃或分隔措施;采用防火隔墙或隔板;电缆局部防火涂料或局部采用防火带,防火槽盒.(2)充电站应设置必要消防措施,并不得移作他用;灭火剂应检查灭火有效性,并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应有水喷雾灭火系统.(4)充电站应有防雷措施.该标准只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提出通用技术要求,并没有提供充电站充电机的性能要求.对特定模式下特殊要求及充电站的扩展功能没有详细说明,将另列相应标准.o^P。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实用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实用标准

word某某帕斯珀电子科技某某施工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与充电桩施工标准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electricvehiclecharging station andchargingpoint2018 - 02- 02编制2018 - 02 - 实施某某帕斯珀电子科技某某发布word目次前言1 X围2 标准引用文件3 名词术语4 总如此5 充电站和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5.1充电站的组成和功能5.2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5 充电站的规模和类型5.1充电站规模5.2充电站类型5.3充电机配置5.4公共充电站的设置6 充电站选址和充电桩设置6.1充电站选址6.2充电桩设置6.3充电站布置6.4充电机和充电桩技术要求7 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7.1负荷与负荷等级7.3供电电源要求8 充电站和充电桩配电系统8.1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8.2充电站配电系统8.3充电桩配电系统8.4配电线路与敷设9电能质量的要求9.1电压偏差要求10电气照明10.1照度标准10.2照明光源word 10.3照明种类11防雷与接地11.1一般要求11.2接地要求12电气测量和计量12.1一般要求12.2表计的设置13充电站安全防护13.1消防与安全13.2噪音限值13.3标志标识14对其他专业的设计要求14.1土建专业14.2通风专业word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X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由某某帕斯珀电子科技某某制定。

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电动汽车充电站与充电桩施工标准1X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在施工时应遵循的根本原如此和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仅适用于某某帕斯珀电子科技某某与子公司等各有关单位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施工与改造2规X性引用文件如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本钱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施工标准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标准Stan dard for con structi on ofelectricvehiclecharging station andcharg in gpo int2018 - 02- 02 编制2018 - 02 -实施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目次1范围2标准引用文件3名词术语4总则5充电站和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5.1充电站的组成和功能5.2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5充电站的规模和类型5.1充电站规模5.2充电站类型5.3充电机配置5.4公共充电站的设置6充电站选址和充电桩设置6.1充电站选址6.2充电桩设置6.3充电站布置6.4充电机和充电桩技术要求7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7.1负荷及负荷等级7.3供电电源要求8充电站和充电桩配电系统8.1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8.2充电站配电系统8.3充电桩配电系统8.4配电线路及敷设9电能质量的要求9.1 电压偏差要求10电气照明10.1照度标准10.2照明光源10.3照明种类11防雷与接地11.1 一般要求11.2 接地要求12电气测量和计量12.1 一般要求12.2表计的设置13充电站安全防护13.1消防及安全13.2噪音限值13.3 标志标识14对其他专业的设计要求14.1 土建专业14.2 通风专业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延伸供电服务价值链,指导和规范电动汽车配套充电设施建设,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由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制定。

最终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电动汽车充电站及充电桩施工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在施工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技术要求。

本标准仅适用于苏州帕斯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及子公司等各有关单位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施工与改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50217-200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29-2006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156-200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 502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DL/T62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5027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3名词术语3.1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用于在道路上使用,由电动机驱动的汽车,电动机的动力电源源于可充电电池或其他易携带能量存储的设备。

不包括室内电动车、有轨及无轨电车和工业载重电动车等车辆。

3.2 充电charg从外部电源供给蓄电池直流电,将电能以化学能的方式贮存的过程。

3.3 充电站EV chargingstation具有特定控制功能和通信功能,将直流电能量传送到电动汽车的设施总称。

3.4 直流充电桩DC charging point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小功率直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3.5 交流充电桩AC charging point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3.6 充电桩chargingpoint直流充电桩与交流充电桩的统称。

3.7 充电机效率charging efficiency充电机的直流输出功率与交流输入有功功率之比。

3.8 充电区chargingarea充电站内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停车区域。

3.9 配电站distribution station在中低压配电网中,用于接受并分配电力、并将10 (20) kV变换为380V电压的供电设施的总称。

电力系统的电流和电压中非正弦周期分量所含的频率为基波频率整数倍的正弦周期分量。

4总则4.0.1充电站及充电桩的规划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节能环保政策,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使用便利。

4.0.2 充电站及充电桩的规划设计应立足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现状,同时兼顾未来发展,做到远近结合、适度超前,并留有发展余地。

4.0.3充电站、充电桩的规划、选址,应与配电网现状和近远期规划相结合,与配电网的供电能力相适应。

4.0.4充电站及充电桩的设计应积极采用节能、环保、免维护或少维护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5充电站和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5.1充电站的组成和功能5.1.1充电站主要由行车道、充电区、配电装置、充电装置、监控装置等组成。

公共充电站还应包括营业场所。

5.1.2具有电池更换功能的充电站应包括备用电池更换、电池存储的设施及场所。

5.1.3充电站配电装置由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开关柜等组成。

5.1.4充电站的基本功能应包括配电、充电、监控、计量和通信,扩展功能为计费。

5.2充电桩的组成和功能5.2.1充电桩由桩体、电气模块、计量模块等组成。

5.2.2充电桩d包括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

5.2.3充电桩通常以成组的型式进行设置,以提高其利用率。

5.2.4充电桩基本功能为供电或充电、计量和通信,扩展功能为计费。

6.充电站布置6.1总体布置a)充电站的总体布置应满足便于电动汽车的出入及停放,保障站内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b)充电区的入口和出口至少应有两条车道与站外道路连接,充电站应设置缓冲距离或缓冲地带,附设电动汽车等候充电的停车道,便于电动汽车进出。

c)充电区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3.5m,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

转弯半径按照电动汽车类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 ;道路坡度不应大于6%,且坡向站外。

d)充电机应靠近充电区设置,电动汽车在停车位充电时不应妨碍站内其他车辆的充电与通行。

e)充电区应考虑安装防雨、雪的设施,以保护站内充电设施、方便进站充电的电动汽车驾乘人员。

6.2电气布置a)充电站电气设备的布置应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的原则,并便于安装、操作、搬运、检修、调试。

电气设备的布置应符合GB50053《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和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规定。

b)高压开关柜、变压器、低压开关柜、充电机、监控装置等,宜安装在各自的功能房间,且宜设在建筑物的首层,便于运输和安装。

c)低压开关柜与充电机之间、充电机与充电区停车位之间应尽量靠近。

d)当受到建设场地限制时,低压开关柜与充电机可安装在同一房间。

或变压器与低压开关柜设置在同一房间,变压器应选用干式,且外壳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

e)当受到建设场地限制时,变配电设施与充电机可设置在户外组合式成套配电站中,其基础应适当抬高,以利于通风和防水。

f)变压器室不宜与监控室贴邻布置或位于正下方,不能满足时应采取防止电磁干扰措施。

7负荷等级与供电电源7.1负荷及负荷等级7.1.1主要用电设备充电站主要用电设备包括充电机、监控设备、通风装置、其他用电设备及站内照明等。

7.1.2负荷等级根据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和(电监安全[2008]23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中关于电力用户性质的划分标准。

按照充电装置在经济社会中占有的重要程度,划分为下列两类电力用户。

a)在政治上具有重大影响,或中断供电将对社会公共交通产生较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造成社会公共次序严重混乱、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的充电站属二级电力用户。

b)不属于二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为三级电力用户。

c)充电桩为三级电力用户。

7.2供电电源要求文案大全~721 二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宜由两回路高压供电电源供电,两回路高压供电电源宜引自不同的变电站,也可引自同一变电站的不同母线段。

每回供电线路应能满足100%负荷的供电能力。

7.2.2三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由单回路供电电源供电。

7.2.3用电设备在100kW以上充电站应采用10 (20)kV电压等级供电。

用电设备的容量在100kW及以下的充电站,可采用380V电压等级供电。

7.2.4交流充电桩应采用380/220V电压等级供电。

7.2.5直流充电桩应采用380V电压等级供电。

8充电站和充电桩配电系统8.1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8.1.1主要电气设备应选用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测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电气和电子设备应具有3C认证标志。

8.1.2变压器a)变压器应采用节能环保型变压器。

b)满足消防条件下,宜优先选用油浸式变压器。

c)单台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不宜大于1600kVA。

d)装有两台及以上变压器的二级电力用户充电站,当其中任意一台变压器退出运行后,剩余的变压器容量应能满足全部二级用电负荷的用电。

e)变压器宜选用整流变压器,以减小谐波对公用电网的影响。

绕组结线宜采用Dd0yn11,也可采用Yd11yn0。

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也可采用移相式变压器。

f)三级电力用户的充电站,可选用两台绕组结线分别为Dyn11和Yyn0的配电变压器,以减小谐波对公用电网的影响。

8.1.3开关柜a)宜选用小型化、无油化、紧凑式、免维修或少维护的电气设备。

b)高压配电装置宜采用组合电器开关柜。

当单台油浸式变压器额定容量为630kVA及以下、干式变压器额定容量为800kVA及以下,变压器回路宜采用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单元。

当单台油浸式变压器额定容量为630kVA以上、干式变压器额定容量为800kVA以上,变压器回路应选用带保护功能的断路器单元。

c)低压开关柜宜采用金属封闭抽出式开关柜。

8.2充电站配电系统d8.2.1 10kV(20kV)宜采用单母线接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380V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接线。

8.2.2 采用整流变压器时,充电机的两回低压线路应分别接入整流变压器低压两个绕组系统。

其他三相用电设备应均衡分配在整流变压器低压侧两个绕组,照明等单相用电设备应接于星形结线绕组侧,各单相负荷应均衡设置。

8.2.3变压器星形二次绕组的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S接地系统,变压器三角形二次绕组的低压配电系统米用IT接地系统。

824低压进线断路器宜具有短路瞬时、短路短延时、长延时三段保护功能,并具有接地保护功能。

低压进线断路器宜设置分励脱扣装置,不宜设置失(低)压脱扣装置。

8.2.5容量较大或重要的用电设备,宜采用放射式供电。

8.2.6 低压配电设备及线路的保护应满足GB5005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