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代谢紊乱的分类 2(1)
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AS的发病机理假说
目前对AS研究的新观点
(1)脂蛋白的氧化 oxLDL的形成 是炎症分子强有力的诱导物 (2)血栓素和前列腺素平衡失常 血小板的聚集可释放血栓素导致血 栓发生 (3)内皮细胞损伤和钙化 内皮细 胞损伤激活纤维蛋白激活剂如组织 因子,血小板激活因子,IL-1等促 血凝物质,导致血管钙化,加剧血 栓形成。
量明显增高,电泳可发现浓染的β -脂蛋白带,又称高β-脂蛋白血 症 原因:LDL受体缺陷或活性降低, 使LDL无法被识别和降解,导致 血中LDL升高。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
表现:Tc和TG 增高, LDL和VLDl增高 电泳时除有高β-脂蛋白带外,还有前β -脂蛋白带,但二者不融合,称混合型 高脂血症 原因:LDL受体正常,但VLDL合成旺盛, B合成旺盛,但VLDL代谢未加强。造成 VLDL在血中储积。
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CETP)
结构特点:
又称脂质转运蛋白,由肝、小肠、
肾上腺和脂肪组织合成 为一疏水性的糖蛋白 基因位于16号染色体 包括16个外显子和15个内含子
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的生理功能
CETP是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蛋白
质 促进HDL与LDL、VLDL之间的胆固 醇酯(CE)的交换 CETP缺乏时,使HDL中的CE储积, TG降低,无法交换给LDL和VLDL, 出现高HDL血症
三、我国脂类测定的标准化现状
至今,我国尚无全国性的脂类标准化体系,但有区域性 的调查和行业标准化,已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1)调查摸底 1987年江浙和1992年京津沪医院实验室 Tc测定调查 (2)参考物的研制 老年所研制了胆固醇纯度标准物质 (GBW092030)和血清胆固醇标准物(GBW09138), 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作为国家一级标准,达到 了美国标准物同等水平,纯度99.8%,最近又制备了 APOA和B的定值血清,得到WHO的认可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血浆脂蛋白主要特征:
各类脂蛋白颗粒的密度及体积
0.95
乳糜 CM 微粒
VLDL
1.006 1.02
IDL LDL HDL2 CM残粒 Lp(a)
1.10
1.15 1.20
HDL3
直径(nm)
10 20 40
60 80 500
5
大致为球形颗粒,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疏水性的内核和 亲水性的外壳。内核由不同量的CE与TG组成,表层由载脂 蛋白、PL及FC组成,FC及PL的极性基团向外露在血浆中。
血浆脂蛋白分类:
超速离心法:根据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漂浮
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分离方法 电泳法:根据不同密度的脂蛋白所含蛋白质的表面电
从而介导细胞对脂蛋白的摄取与代谢,进一步调 节细胞外脂蛋白的水平。
一、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
LDL受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由836个氨基 酸残基 组成36面体结构蛋白, 分子量约115kD, LDLR由五种 不同结构域组成
LDL受体结构
(1)亲和性:
其配体为ApoB100和ApoE,能与含这些载脂蛋 白的脂蛋白结合,故其又被称为ApoB-E受体。 ApoB48不是其配体。
(2)功能:
在细胞结合、摄取和降解LDL及其它含ApoB100
的脂蛋白(如VLDL、β-VLDL )过程中起中介作 用,对维持细胞和全身胆固醇平衡起重要作用。
注:β-VLDL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一种异 常血浆脂蛋白。与正常VLDL比较: ①密度范围相似,但琼脂糖电泳相当于 β-LP的位置; ②在组成上,其核心富含CE,主要Apo 为ApoE,而ApoC含量远较VLDL少。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血浆脂类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 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G)、糖脂(glycolipid)、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等。
血浆中最多的脂质有胆固醇、PL和TG,其中胆固醇包括CE和FC,称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血浆脂质总量为4.0~7.0g/L。
由于脂类不溶或微溶于水,因此无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脂类均以溶解度较大的脂蛋白复合体形式在血液循环中运输。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其含量与血浆有机成分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谢却非常活跃。
肠道吸收的外源性食物脂类、肝合成的内源性脂类及脂肪组织贮存的脂肪动员都必须先经血液再到其他组织,因此,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态。
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血脂含量的变动也就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目前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
第一节血浆脂蛋白脂蛋白属于一类微溶于水的脂类复合物,因结构及组成的差异,有多种存在形式。
这类脂蛋白复合物仍有许多共同的形态特征,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TG和CE为核心,表面覆盖有少量蛋白质和极性的PL、FFA,它们的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突入周围水相,从而使脂蛋白颗粒能稳定地分散在水相血浆中,见图5-1。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血浆脂蛋白的构成不均一,难以按理化性质进行分类。
目前主要依据各种脂蛋白的水化密度(hydrated density)及电泳迁移率(mobility)的不同,即电泳法和超速离心法进行分类。
(一)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是根据各种脂蛋白在一定密度的介质中进行离心时,因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脂蛋白中有多种比重不同的蛋白质和脂质,蛋白质含量高者,比重大,相反脂类含量高者,比重小。
脂肪代谢过程简介

激素敏感脂肪酶
TG
TG脂肪酶
DG + HOOC-R1
DG
DG脂肪酶
MG + HOOC-R2
MG
MG脂肪酶 甘油 + HOOC-R3
2、甘油的氧化
CO2+H2O
乙酰CoA 丙酮酸
葡萄糖 或糖原
3、脂肪酸β- 氧化
定义: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 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 (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7hoocch2coscoach3coscoa14nadph14h脂肪酸合成酶系ch3ch214cooh7co214nadp8hscoa6h2o丙二酸单酰coa乙酰coa2软脂酸合成的总反应16c软脂酸由脂肪酸合成脂肪途径16c软脂酸长链脂肪酸肝线粒体内质网3长链脂肪酸甘油甘油三酯脂肪1脂肪酸合成的特点在细胞质中进行有co2的加入和放出
肉毒碱
RCo~SCoA
肉毒碱脂酰转移酶Ⅱ
RCo-肉毒碱
HSCoA
细胞液
线粒体内膜
基质
酯酰CoA合成酶和肉毒碱脂酰转移酶I是脂肪酸氧化的关键酶,脂酰CoA转
入线粒体是脂肪酸β -氧化的主要限速步骤。
(3)脂肪酸的β -氧化:
①脱氢,α 和β 碳原子上脱氢,生成反烯脂酰CoA,该脱 氢反应的辅基为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
CH2-OH CH-OH
CH2-O- P
(磷酸甘油)
2、甘油的磷酸化
ADP
CH2-OH
CH-OH
ATP
CH2-OH
甘油
由磷酸甘油合成脂肪途径
O= O=
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总论一、代谢性疾病概述随着人们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人数不断上升代谢性疾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问题。
代谢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等。
近年来,我国是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
2007-2008年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7%,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
代谢性疾病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脂代谢等临床可分为下列两类:1.遗传性代谢病(先天性代谢缺陷)部分有遗传性的染色体异常,范围很广但发病率不高,例如糖原积存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痛风等。
根据临床表现所提示的线索,以及特异性代谢产物的测定,诊断并不困难,但因较为罕见,易延误诊治。
2.获得性代谢病:许多其他系统性疾病可能在某二阶段引起机体的代谢异常,使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更复杂化,例如肝硬化。
肝硬化、肝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低血糖和高血糖、高胰岛血症;肾病晚期可能发生电解质紊乱和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经常伴髙脂血症;肾上腺皮质固醇过多可致负氮平衡等。
此外,代谢和免疫系统是生命所必需的两个基本系统。
许多营养物和病原体识别系统及代谢和免疫应答途径在进化上髙度保守,彼此之间相互整合、互相调节,处于一种精细的动态平衡状态。
其平衡失调导致了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近年来发现炎症反应和内质网应激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及T2DM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代谢性疾病的一般治原则1.饮食治疗: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一组以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为主的代谢性临床综合征。
循怔医学证据显示,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体育活动不足和不健康的饮食、吸姻、酗酒等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密切。
2.运动治疗:运动疗法是糖尿病、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之一,已逐步应用于临床。
代谢疾病的实验诊断--血脂脂蛋白

代谢疾病的实验诊断—血脂脂蛋白血脂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脂类代谢紊乱的疾病可以由遗传因素引起,可因环境因素导致,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
目前对脂质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脂质和脂蛋白水平进入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相关酶、基因等的研究。
多数血脂和脂蛋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
1、血脂测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等测定已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领域,但是必须了解这些项目只能用于评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这类疾病如CHD作出诊断;但是对于遗传性异常脂蛋白血症等类疾病,则必须用这些试验作为诊断指标。
⑴危险因素的概念:人体的某些生理特征对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人们就称这些特征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都很重视血脂水平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实际上血脂就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只能用于估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而不能用做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以冠心病(CHD)为例,CH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血脂异常只是CHD的发病因素之一,不是所有CHD患者血脂都增高,也不是所有血脂增高者都必然患CHD,所以它对CHD来说不能做为一个诊断指标,只能作为一个危险因素看待。
其它脂质和脂蛋白测定如HDL-C、LDL-C、apoA、ApoB等也都是属于危险因素而非诊断指标。
⑵血脂检查的临床应用血脂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指标之一,血脂代谢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血脂检测主要用于:①作为健康普查指标,预防和早期发现高脂蛋白血症,起监控作用;②协助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③评价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危险度;④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⑤对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疾病进行监测和评估;⑥监测和评价饮食和药物治疗效果;⑦其他。
⑶血脂试验项目的选择:血清中主要的脂质有TG、TC,脂蛋白有HDL、LDL、VLDL、Lp(a),临床上可以分别选择测定这几种脂蛋白。
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及其调控策略

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及其调控策略脂质代谢紊乱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它指的是体内脂质的合成、分解、转运和储存等过程出现异常,导致血脂水平过高或过低,从而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了解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并采取有效的调控策略,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病机理(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脂质代谢紊乱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可导致参与脂质代谢的酶或受体功能异常,影响脂质的合成、分解和转运。
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就是一种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疾病,患者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二)生活方式1、饮食不均衡高胆固醇、高脂肪和高糖的饮食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
过多摄入这些食物会增加体内脂质的合成,同时减少脂质的分解和排泄。
例如,长期大量摄入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升高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缺乏运动缺乏体力活动会导致能量消耗减少,使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同时也会影响脂质的代谢过程。
运动可以促进肌肉对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助于维持脂质代谢的平衡。
3、吸烟和饮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脂质的转运和代谢,同时还会增加氧化应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脂肪合成增加,同时降低肝脏对脂质的代谢能力,容易引起脂肪肝和血脂异常。
(三)内分泌失调1、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脂质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
当发生胰岛素抵抗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葡萄糖利用障碍和脂肪分解增加,进而引起血脂升高。
胰岛素抵抗常见于肥胖、2 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
2、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对脂质代谢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基础代谢率降低,脂质合成增加,分解减少,从而引起血脂升高,尤其是胆固醇水平升高。
(四)其他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功能逐渐下降,脂质代谢也会受到影响。
脂代谢及脂代谢紊乱检验ppt课件

主讲人:吴海波
.
1
一、血脂及血浆脂蛋白
定义:
血脂:是血浆中脂类的总称,包括三酰甘油 (TG)、 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脂(CE)、游离脂肪 酸(FFA)等。
脂蛋白:由于TG和TC难溶于水,不能直接溶解在血液 里被转运,也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中。所以在血浆中它 们是与特殊的载体蛋白和极性类脂(PL)结合成微溶于水 的一类球形大分子复合物而被运输,这种球形大分子复合 物就称为脂蛋白
.
2
§9.1 概 述
.
3
一、血脂及血浆脂蛋白
甘油三酯 (TG)
游离胆固醇 (FC)
血脂 (血浆脂类)
胆固醇酯(CE) 磷脂 (PL)
游离脂肪酸(FFA)
总胆固醇(TC)
4.
4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1、超速离心法: 乳糜微粒(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中间密度脂蛋白(I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脂蛋白(a)(Lp(a))
作为配体与LDL受体和Apo E受体结合
介导HDL中的CE与VLDL中的TG等交换,参与RCT,
1.4
14
(三)载脂蛋白
功 能
①与脂质的亲和作用而使脂质溶于水性介质中。 ②运转胆固醇和三酰甘油。 ③作为脂蛋白外壳的结构成分,与脂蛋白外生物 信息相联系。 ④以配体的形式作为脂蛋白与特异受体的连接物。 ⑤激活某些与血浆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类
.
44
(4)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
LDL功能:携带胆固醇由肝脏转运到全身血浆中
• 应用: LDL相对较小,易于穿
过动脉内膜,是首要的 致AS性脂蛋白。已证明 AS斑块中的胆固醇主要 来自循环中的LD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疾病
• 多见于甲低时 • HMG-CoA还原酶上调;卵磷脂-胆固醇酰
基转移酶(LCAT)被活化;细胞膜上LDL受 体活性下降→TC上升 • 对HDL、TG影响较多样
精品课件
慢性肾脏病
• 高TG、低HDL-C •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降解减少或/和组
织细胞对其摄取功能障碍(最重要) • 内源性脂蛋白合成增加(次要)
• WHO分型:根据电泳分型 1、I型 CM增高,TG↑↑↑;
2、Ⅱ型 均可见LDL增高 (1) Ⅱa LDL增高,TC↑↑; (2)Ⅱb除LDL增高,还见VLDL增高,TG↑↑,TC↑↑ ; 3、Ⅲ型 电泳见宽β带,IDL增高为主,TG↑↑ 、TC↑↑ ; 4、Ⅳ型 VLDL增高,TG↑↑; 5、Ⅴ型 CM及VLDL均增高,TG↑↑、TC↑↑。
精品课件
血脂异常的分类
• 简易临床分型
精品课件
血脂异常的分类
• 病因分型 原发性脂代谢紊乱 继发性脂代谢紊乱
精品课件
血脂异常的分类
• 原发性脂代谢紊乱
精品课件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 常染显性遗传(纯合子,杂合子) • LDL受体缺乏 • TC>9.1mmol/l(杂合) 18.1mmol/l(纯合
标,特别适用于VLDL-C增高、HDL-C偏低而LDL-C不高 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
精品课件
Andrew A Francis BSc, et al. Exp Clin Cardiol. 2011:
血脂与脂蛋白
• 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 包括TG升高、HDL-C低和LDL颗粒增多。
精品课件
血脂异常的分类
精品课件
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07)
• 冠心病等危症是指非冠心病者10年内发生主要冠状动 脉事件的危险与已患冠心病者同等,新发和复发缺血 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危险>15%,包括: 1、有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以外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 :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腹主动脉瘤和 症状性颈动脉病(如短暂性脑缺血)等; 2、糖尿病; 3、有多种危险因素其发生主要冠状动脉事件的危险 相当于己确立的冠心病
• LDL-C:占LDL重量的50%左右,认为LDL-C浓度基本能 反映血液LDL总量。LDL-C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发展的主要脂质危险因素。
精品课件
血脂与脂蛋白
• 非HDL-C:指除HDL以外其他脂蛋白中含有胆固醇的总 和,主要包括LDL-C和VLDL-C,其中LDL-C占70%以上 。
• 非HDL-C=TC - HDL-C。 • 可作为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防治时降脂治疗的第二目
精品课件
ESC/EAS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1)
• LDL-C仍为首要干预靶点(<1.8mmol/l) • Apo B为次要干预靶点
精品课件
ESC/EAS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1)
• 根据“冠心病危险评估系统”(Score)进 行危险评估
• 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收缩压、总 胆固醇水平等维度
• ≥10% 极高危,5%~10% 高危 1%~5% 中危, <1% 低危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ESC/EAS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1)
• 极高危 1、冠心病患者 2、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疾病患者 3、2型糖尿病或1型糖尿病伴靶器官损害 4、中至重度慢性肾脏疾病(eGFR<60) 5、CV总风险≥10%
) • 高胆固醇血症、特征性黄色瘤、早发心
血管疾病和阳性家族史。
精品课件
Xanthoma regression
Fig. 1. Regression of Achilles tendon xanthoma. Xeroradiogram of Achilles tendon in a 31-year-old man before, top, and 8 years after, bottom, treatment with probucol shows a regression of the xanthoma despite a substantial accompanying decrease in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slipidemi血脂与脂蛋白 2、血脂异常的分类 3、脂代谢异常防治指南
精品课件
血脂与脂蛋白
• 血脂(plasma lipids):血浆中甘油三酯 (triacylglycerols)和类脂(lipoid)如胆固醇、 磷脂等的总称。
精品课件
Matsuzawa Y, et al. Am J Cardiol. 1988;62:66B–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 单纯性血浆甘油三酯浓度升高(>2.26mmol/l) ,而血浆胆固醇浓度<5.18mmol/L;家族其他 成员中也出现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家族其 他成员中而无其他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
• 循环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必须与特殊的 蛋白质即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 (lipoprotein),才能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
精品课件
血脂与脂蛋白
精品课件
血脂与脂蛋白
• HDL-C:将外周组织如血管壁内胆固醇转运至肝脏进行 分解代谢,提示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胆固醇 逆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无法 检测HDL含量,只能用HDL-C估测。
• 常染显性遗传 • 过量产生VLDL所致(具体生化机理不清)
精品课件
继发性脂代谢紊乱
• 糖尿病 • 甲状腺疾病 • 肾脏疾病 • 药物影响 • 异常球蛋白血症 • 胆汁堵塞 • 饮酒 • 卟啉病、神经性厌食、脂肪萎缩病等
精品课件
糖尿病
• 胰岛素抵抗 • VLDL增加,脂蛋白脂酶活性下降 • 高TG、高TC,HDL-C常不低
精品课件
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07)
精品课件
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07)
精品课件
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07)
• 高血压对我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影响远大于 其他危险因素,是我国人群发生心血管病事件 的首要危险因素。
• 结果表明:在任一TC水平,仅合并高血压时缺 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已相当于合并3 项其他危险因素时的绝对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