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合集下载

江苏习俗作文

江苏习俗作文

江苏习俗作文《江苏习俗之春节篇》在江苏呀,这春节可有不少有趣的习俗。

一到腊月,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了。

就拿我家来说吧,每年腊月初八是一定要喝腊八粥的。

我奶奶那可是熬粥的高手。

她会早早地就把各种食材准备好,像红豆、绿豆、红枣、薏仁这些,每一种都精挑细选。

奶奶说,这腊八粥就得料足才好喝。

我就看着她把那些食材一颗颗、一粒粒地洗干净,再把它们一股脑儿放进大锅里。

小火慢炖的时候,整个屋子都弥漫着那种混合着谷物香甜的味道,我的小鼻子就像个小雷达一样,一直嗅着那股香味。

煮好之后的腊八粥啊,浓稠得很,每一口都能吃到不同的食材,红豆是绵软的,红枣是甜滋滋的,薏仁还带着点嚼劲儿呢。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是送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奶奶会在灶台前摆上糖瓜。

那糖瓜可是相当甜腻。

奶奶就说这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到天上去了只说这家的好话。

我就好奇,这灶王爷真的会吃糖瓜吗?后来我一尝那糖瓜,好家伙,甜得我直咧嘴。

不过这也是一种美好的祈愿啦。

过年的时候,贴春联也是个讲究事儿。

这春联得在大年夜之前就贴上。

爸爸负责贴春联,我就在旁边给他打下手递个胶水啥的。

爸爸贴得可认真了,还得拿个小尺子量量,确保两边贴得一样齐。

那春联上写着吉祥话儿,一贴上感觉家里立马喜气洋洋的。

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腊月二十三的送灶王爷,再到过年贴春联,江苏春节的这些习俗是老一辈留下来的宝贝,它们就像一条细细的绳子,把家里人的心紧紧系在一起,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且每年参与这些习俗的时候,就感觉像是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家庭记忆之旅,充满了温暖和乐趣。

《江苏习俗之端午篇》江苏的端午啊,那也是很有特色的。

端午还没到,那种热闹的氛围就已经有了。

我记得有一年端午,邻居们就开始互相送粽子了。

我们家当然也不例外。

我妈妈包的粽子那叫一个绝。

妈妈会买好糯米、粽叶还有各种馅料,像猪肉的、豆沙的、红枣的。

她先把糯米泡得白白胖胖的,粽叶也得一片片清洗干净。

包粽子的时候那手法可快了,看着粽叶在她手里像变魔术一样,三两下就折出个形状,然后把米和馅料放进去,再把粽叶裹紧,用绳子系好。

江苏地区春节独特习俗揭秘

江苏地区春节独特习俗揭秘

江苏地区春节独特习俗揭秘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

而在江苏地区,春节习俗更是独具特色,代表着当地丰富的文化传承和民俗活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揭秘江苏地区春节独特习俗。

1. 踩青春节前三天,江苏地区的农民会进行一种名为“踩青”的活动。

踩青,意味着踩踏过去一年的旧岁,踏入新的一年。

农民们会选择一片没有种植庄稼的地方,组成队伍,边踩边唱着祝福歌曲。

这个活动寓意着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 打花灯江苏地区春节期间,打花灯是一项广受欢迎的传统活动。

这些花灯通常由竹架和彩纸制成,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人们在灯笼上绘制各种元素,如动物、花卉、传统图案等,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在夜晚,灯笼挂满了街头巷尾,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3. 化装舞龙舞龙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而在江苏地区的春节,舞龙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色。

舞龙队伍由许多人组成,他们化装成龙的样子,身穿五彩斑斓的龙袍,手持龙头和身体,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

这个仪式象征着希望新年龙马精神、生龙活虎。

4. 谢台谢台是江苏地区春节期间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一般来说,村庄或社区会组织一场重大的庙会,集结附近的居民一起庆祝。

居民们会穿上盛装,表演歌舞、杂技等节目,场面热闹非凡。

庙会上还有各种摊位,贩售着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5. 放爆竹春节期间,江苏地区人们会放鞭炮和爆竹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炮竹声声,舞龙跃跃,整个城市弥漫着喜庆的气氛。

据信,爆竹声能驱走邪灵,带来好运和祝福。

尽管放鞭炮在一些城市受到限制,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一习俗依然保留着。

6. 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是春节期间家庭团聚的重要活动之一。

江苏地区的年夜饭有着各种丰富的传统菜肴,包括鱼、鸡、汤圆等。

家庭成员会一起共进晚餐,表达家人间的情谊和团结。

吃年夜饭时,一家人会一边边享用美味佳肴,一边才艺表演,相互祝福和欢乐。

江苏地区春节独特的习俗揭秘至此结束。

这些习俗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江苏地区春节习俗

江苏地区春节习俗

江苏地区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江苏地区,有许多独特而又有趣的春节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江苏地区春节习俗的一些精彩内容。

一、年夜饭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是全家人团聚共进年夜饭。

在江苏地区,年夜饭通常会准备一些传统的美食,如鱼,饺子,汤圆等等。

鱼象征着年年有余,所以在年夜饭上往往必不可少。

此外,饺子则寓意着团圆和财源滚滚,因为“饺子”的发音与“交子”相近,而“交子”在古代是指金银财帛的意思。

二、贴春联在江苏地区,春节前后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贴春联。

春联是红纸写成的对联,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写在门槛上,中间则贴“福”字。

春联的内容往往寄托着对新年幸福祥和的美好期望,也把过去一年的忧愁和不顺心留在了春联上。

三、放鞭炮春节期间,放鞭炮也是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江苏地区,人们会在大年三十晚上或者初一早上燃放鞭炮。

放鞭炮的声响能驱走邪恶的气氛,也可以迎接新年的到来,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吉祥。

四、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活动。

人们会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向长辈问候寿诞。

在江苏地区,年轻一代还会给长辈们磕头,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同时,长辈们也会给年轻一代给予红包,寓意着给他们带来好运和财富。

五、舞狮舞狮是江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也是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戴上狮头,身穿狮身的服饰,用鼓点、舞姿形象地表演狮子的动作,让人们感受到欢乐和吉祥的氛围。

六、灯谜猜猜猜在江苏地区,灯谜猜猜猜也是一项受欢迎的春节习俗。

人们会在春节期间悬挂灯笼,上面写着谜语,旁边贴上对应的答案。

大家可以互相猜谜语,增加节日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无论是年夜饭、贴春联,还是放鞭炮、拜年,江苏地区的春节习俗都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通过这些习俗,人们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弘扬了传统文化。

在江苏地区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是每个人的心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共同期盼,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吉祥!。

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

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

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江苏过年有什么风俗高淳春节习俗跳跳五猖(chāng)是在古代神灵出巡、祭祀的基础上衍变的一种古典民间舞蹈,据考始于西周,高淳定埠保留了这一活动形式。

“五猖”是指木、火、金、水、土五行的五方神官,亦称五方帝君。

传说这五路神,各自司护一方平安清泰职责。

五神是青、赤、黄、白、黑五样面孔,个个威严狰狞,令人胆寒。

寓意为善则昌,作恶遭殃,善恶有报。

跳五猖由五个人戴猖神面具,着神袍,扮五位猖神,掺入土地、城隍、僧、道、役卒多人组成。

五猖神手执刀、剑、鞭、锤、叉器械,作巡视状出场,随后是朝拜四方、布列方阵、踩碎步、跑穿插,展臂翘腿,前倾后仰,跑圆场。

舞蹈动作粗犷狂放,配以浑厚凝重的大锣大鼓大喇叭,气氛极其热烈。

高淳的跳五猖已选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目录。

马大马灯起源于唐朝,盛行于明清,目前仍在高淳东坝、固城两地流传。

1991年高淳东坝大马灯在金陵庙会上一举成名,成为行家和市民称赞的焦点;93年参加“第三届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获得最高奖——“金玫瑰奖”;93年底参加广州第四届欢乐节受到好评,94年又赴北京在中央电视台演出,受到党和xx的接见,获得了“江南一绝”的美誉。

大马灯在造型上比一般马灯的道具马型高大,是由两人组合表演一匹马。

前面一人戴道具扮马头,后面一人曲身紧抓前面人的腰带,披戴道具作马身,两人互相受到牵制,表演时难度较大。

在练习阶段要求比较严格,扮马人首先要熟悉真马的性情、动态、静貌;其次是苦练马步功夫。

马行走时,演马首的起左步,演马身就要跟右步。

两人四条腿左右交差,亦步亦趋,紧密配合,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假马演得逼真神气。

打打水浒高淳武术源远流长,宋朝时就颇有名气。

明清时期习武练功在民间已有了相当规模,并形成了“高淳世家”和“高淳正宗”两大派。

宋以来,高淳先后有53人中过武举人或武术高手。

1958年以来,高淳武术健儿在全省武术比赛中夺冠,共获金牌18枚,银牌21枚,多次获集体基本功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享有“武术之乡”誉称。

江苏风俗文化礼仪

江苏风俗文化礼仪

江苏风俗文化礼仪江苏的年俗1.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季芹,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2、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3、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4、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5、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6、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赎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7、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风俗苏州掘元宝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季芹,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镇江打酱油镇江排队〃打酱油〃,闻到酱油味就闻到年味,这个习俗是当地的习惯,为了迎接年味,有市民一口气打了700斤,不可思议吧!江宁〃打神鼓〃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大过年蒸馒头:一般每年除夕的前几天,就要开始蒸馒头了。

蒸馒头的时候,都要在前一晚把面揉好,闷在缸里发酵一夜,第二天天没亮就要起床,再包馅料,上笼屉蒸熟。

江苏地区过春节的民俗风情

江苏地区过春节的民俗风情

江苏地区过春节的民俗风情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便是这一隆重的日子。

江苏地区作为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省份,有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风情。

本文将为你介绍江苏地区过春节的一些独特风俗和习俗。

一、年夜饭:团圆的象征江苏地区的年夜饭有着浓厚的本地特色,它是家庭团聚和祭祖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桌丰盛的年夜饭总是离不开“团圆饭”的主题。

家人们会齐聚一堂,共享美食,表达对团圆的期盼和美好的祝愿。

传统的年夜饭菜谱中经典的有酱鸭、腊肉、鱼丸、饺子等,这些菜肴都有着吉祥寓意,如酱鸭象征着“年年有余”,鱼丸象征着“年年有余”,腊肉则象征着“年年有余”。

二、庙会:欢乐的集市庙会是江苏地区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在寺庙或市区的广场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人们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食、购买年货、观看表演、参与游戏等。

庙会期间,商贩们展示着各具特色的商品,如剪纸、灯笼、剪花、木偶等等,给人一种欢快喜庆的氛围。

三、燃放烟花爆竹:辞旧迎新过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中最具代表性的民俗之一,江苏地区也不例外。

在年三十晚上,人们会购买各式各样的烟花爆竹,齐聚在户外,一同点燃,享受烟花爆竹绽放的美丽和声音的震撼。

烟花爆竹的声响也象征着辞旧迎新,将一切不好的事物都炸飞,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和祝福。

四、舞狮舞龙:驱邪祈福舞狮舞龙是江苏地区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表演形式之一。

人们将狮子和龙作为吉祥的象征,通过舞狮舞龙来驱邪避凶、祈福和庆贺节日的到来。

表演者身穿狮子或龙的服饰,在鼓乐声中表演各种动作,精妙的表演技巧赢得了观众们的喝彩,也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五、贴春联和倒福字:喜庆的象征在江苏地区的家庭中,过年必不可少的习俗就是贴春联和倒福字。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上联写在门楣上,下联贴在门框下。

春联上所写的文字常常祈求家宅平安、福运亨通。

在倒福字方面,人们将“福”字倒贴在门上,则寓意着福气“到”了家门口。

这些喜庆的象征不仅装饰了家庭,也让人们倍感喜庆和吉祥。

苏州过年习俗作文

苏州过年习俗作文

苏州过年习俗作文
苏州这座江南水乡,拥有着独特的过年习俗,让人流连忘返。

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吃一顿团圆饭。

苏州人过年吃年夜饭有很多讲究,菜品必须为奇数道,寓意着年年有余。

而且必不可少的是年糕、鱼和蚕豆。

年糕代表年年高升,鱼则有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蚕豆则祈求来年有个好彩头。

除夕夜,苏州人还有"烧冥钞"的习俗。

他们相信烧冥钞可以消灾解难,祈求来年平安顺利。

烧冥钞时,大家会一起诵读佛经,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过年期间,苏州各地都会举办庙会,吸引了无数游人前往。

苏州庙会十分热闹,有小吃摊位、杂耍表演和游乐设施等,让人大饱眼福。

苏州人在庙会上也会买一些小吃、年画等物品,以示佳节氛围。

苏州人过年时还有"拜年"的习俗。

初一、初二这两天,年轻人要给长辈拜年,长辈则会送给孩子们压岁钱。

苏州的压岁钱用的都是全新的钞票,寓意着新的一年"新钞财源滚滚来"。

苏州过年习俗别具一格,充满了人情味和吉祥寓意,让佳节氛围更加浓郁。

这些习俗世世代代流传下来,已成为苏州独特的文化符号。

有趣的江苏春节民俗(大全五篇)

有趣的江苏春节民俗(大全五篇)

有趣的江苏春节民俗(大全五篇)第一篇:有趣的江苏春节民俗有趣的江苏春节民俗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学的习俗也逐渐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娱乐休闲活动,却一直延续下来。

百科词条:下册二单元人教版作文六年级课文600字作文广东深圳罗湖区鹤围学校六年级:熊鹏程第二篇: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有趣的江苏春节习俗
春节的江苏民间,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现辑录数则以飨读者。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

"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

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

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

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

"
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渐渐淡漠。

春节期间,江苏地区的旧习俗中还有许多禁忌,诸如年初一不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不动菜刀,以免杀身之祸;不吃稀饭,怕出门遇雨;不扫地,怕把财运扫光等等。

燃上一盆好火。

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

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了文明、带来了温暖吧。

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

(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

(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

(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

(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

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

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

(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

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

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幅幅春联让千家万户喜气盈门。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

(详细)
例:记得去年元宵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去工人体育馆看烟花。

八点整,只听见几声沉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美丽的花朵。

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同,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
黄色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真是绚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变幻着多姿的色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例: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远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

它的古香古色,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春节的街头》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

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

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

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

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

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

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

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

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

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

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

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

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

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

“哎哟!可真够挤的。

”我嘀咕了一句。

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

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

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

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

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

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炮了。

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

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

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

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

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春节见闻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

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
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

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

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

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

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