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整理

小说知识点整理一、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
二、环境(一)社会环境 —— 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二)自然环境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 ①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形象;④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作品主题。
(三)环境描写的方法:①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 象征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象征、渲染、烘托、对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
三、故事情节(一)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情节构思1 、叙述方法:①顺叙:按时间 ( 空间 ) 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2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3、 情节安排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 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 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4 、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 设疑法 ( 悬念法 ) 。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叙述谁来说:1、谁来说就是给小说找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比如《我的叔叔于勒》是以一个半大孩子的眼睛来看世界,他的视角是仰视的,对成人世界的复杂和不可理喻,决定了小说是现在进行时的叙事,读者和人物一起经历着成长的阵痛。
2、上帝俯瞰和凡人眼光上帝俯瞰即全知视角,这种视角下,叙述者了解小说的全部人物和事件。
第三人称一般属于全知视角。
传统小说比较喜欢采用全知视角,比如莫泊桑的《项链》。
凡人眼光即有限视角,这种视角下,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不作评论和心理描写时)属于有限视角。
《桥边的老人》即采用有限视角的第一人称方式,“我”作为叙述者讲述的仅仅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他人比如老人的感受就只能揣测。
这样读者既可以从“我”的角度体验故事,也可以从旁观者角度发挥想像。
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真实自然说话人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不足之处是比较主观第二人称你亲切抒情有别于第一人称的二者合一,也有别于第三人称的两相疏离第三人称他客观灵活说话人是旁观者不足之处是比较疏离契诃夫的《万卡》是两种人称的巧妙结合,用第三人称的叙述向读者交代万卡的悲剧命运及其生活环境、背景等;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他在莫斯科鞋店里做学徒的悲惨遭遇以及内心世界的悲伤。
叙述腔调:1、腔调的背后叙述腔调是指叙述人流露出来的感情色彩、年龄、性别、身份等个性特征,比如伍尔芙小说的睿智与抒情,海明威小说的深刻与蕴藉。
有时作家可以将自己惯用腔调隐藏起来,换成人物的口吻来说话。
2、讲述与显示讲述即主观叙述,比如《墙上的斑点》,显示即客观描写,比如《桥边的老人》。
速度控制:小说有自己的节奏,当概括性叙述时,小说节奏就快,当细致描写时,小说节奏就慢。
叙述知识:1、意识流意识流是西方文学的一种表现方法。
意识流叙述打破了传统的因果关联的叙述,用人物的意识流动,如回忆、梦幻、感受、联想、情绪、心理独白等来组合作品。
(完整版)高中语文小说的知识点总结.doc

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明、抒情、2、表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卒章志、象征、托、想象、想、景哀情、渲染、虚合、正面描写、面描写、直接抒情、接抒情、叙、倒叙、插叙、用典、欲先抑、欲抑先、借古今、以小大、以写静、烘托、比等3、修辞:比、人、夸、偶、排比、反复、互文、借代、双关等4、材料安排:主次、略、繁5、构:承上启下、照、、伏笔、首尾照、开山、卒章志、先后分、念小3 . 白描:用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
以小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了性格、主。
D、表达技巧1、修辞手法(比、借代、夸、比、排比、、反、偶、引用⋯⋯)2、表手法(烘托、象征、托、比、、欲抑先、先抑后⋯⋯)3、构方式(前后照、造念、埋下伏笔、上文、点)小之情情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的境。
②刻画人物性格。
③ 后面的情展作或埋下伏笔。
④表主旨或深化主。
⑤ 置念,引起者的趣。
⑥照前文或上文。
⑦ 索或推情展。
3、情安排价的解技巧①就全文来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扣人心弦,增故事的性、可性。
②就开尾来有首尾呼式。
作用是使构密、完整。
③就开来有倒叙式(把局放到开来写)④就尾来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⑤ 穿情的索,4、情安排序的解技巧① 叙:按(空)序来写,情展脉分明,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先后序,而是把某些生在后的情或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使文章构富于化, 避免平直叙;造成念,引人入。
③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程中,了帮助开展情或刻画人物,中断叙述的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相关的回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是主要情或中心事件做必要充明,使情更加完整,文章脉清晰,构更加密、凑,内容更加充丰。
小说阅读之主题鉴赏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① .置了念。
② .就是小的索。
③ .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
④. 推情的展或推了故事情的折,化解了人物矛盾冲突。
⑤ . 突出主,一双关,主的表起画点睛的作用。
小主方法1.从小的目入手思考小的主2.从情展看主,3.分析小的人物形象,4.分析小的境描写,5.是从小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
小说阅读最全知识点,典藏!

小说阅读(一)小说的情节结构1.小说情节概括1)基本格式:何时何地何人做了何事。
2)按时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高潮往往是矛盾冲突最激烈最尖锐的阶段。
《最后一课》:上学路上——上课之后——上课经过——宣布放学。
3)按空间(场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4)按线索:人、物、事、情等。
《清兵卫与葫芦》,弃葫芦——痴葫芦——玩葫芦——卖葫芦(物线)。
《我的叔叔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情线)。
5)从某个角度概括示例:《枪口下的人格》从主人公贝尔蒂的角度概括,俘敌——护敌——被俘——脱险——赴死。
6)概括格式:小说以……为线索(或“围绕着……”),先写……,再写……,最后写……2.小说结构特点(1)单线结构(2)双线结构①明暗线:显隐结合,摇曳多姿——鲁迅《药》②双主线: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失街亭》③主次线:主次偕行,相辅相成——《最后一片常青藤叶》明暗双线的好处:一明一暗(一显一隐)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交叉推进,平行展开,相互呼应,彼此映照),形成“悬念”,使故事情节生动(紧凑集中),跌宕有致(引人入胜,曲折紧张);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突出小说……的主题。
(3)一波三折式结构(摇摆式结构):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4)欧亨利式结尾(突转式结尾):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美国欧·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故称“欧·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分析时,一要分析其结尾的出人意料,而要分析其结尾的合理性(即分析前文的铺垫、伏笔、暗示等)。
(5)延迟式情节: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体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使小说故事富有张力),比较典型的小说就是《牲畜林》。
小说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小说的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以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生活现实或者幻想世界进行描述和描绘,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文学作品。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的形式来进行表现的文学作品,通常按故事情节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二、小说的结构1. 故事情节安排:小说的故事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斗争构成的,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尾等环节。
2. 人物关系发展:小说的人物关系发展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冲突,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小说的分类1. 按题材分:小说可以按照题材的不同分为爱情小说、武侠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2. 按叙述方式分:小说可以按照叙述方式的不同分为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第三人称叙述小说等等。
3. 按篇幅分:小说可以按照篇幅的不同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四、小说的构思1. 选定主题:小说的构思首先需要确定一个主题,主题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基础和核心。
2. 塑造人物:小说的构思随后需要塑造一些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要形象生动,有性格特点,让读者容易去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3. 设计情节:小说的构思需要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情节,并且保持情节的连贯和紧张程度。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1. 刻画人物:小说的写作需要通过对人物的生动刻画,让人物变得鲜活有趣。
2. 抓住读者:小说的写作需要注意抓住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对故事情节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编排故事:小说的写作需要注意编排故事的起伏和高潮,让故事情节更加精彩。
六、小说的艺术表现1. 人物的塑造:小说艺术表现的重点是如何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感的描绘,打动读者。
2. 情节的编排:小说的艺术表现需要注意如何通过巧妙的情节编排,引导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3. 文学语言的运用:小说的艺术表现需要注意如何通过对文学语言的运用,创造出生动有趣的艺术形象。
七、小说的阅读与理解1. 分析人物:在阅读小说时,需要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冲突,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
小说知识点归纳

小说知识点归纳:一.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1、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2、小说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也说是直接描写和..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即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他大多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花鸟虫鱼等场景等..4、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小说的故事情节大都是虚构的;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二、掌握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1、人物描写的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⑵语言描写: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性格特征..4、从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入手..5、从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入手..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2暗示社会环境..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5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4、作品主题的挖掘: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联系作品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中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5、小说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等。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

小说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是指用一定的篇幅、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方式来表现生活和艺术形象的作品。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小说的虚构性:小说是一种虚构的文学作品,通过作者的想象和创造,营造出一种虚拟的情境和人物形象。
2. 小说的叙事性:小说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叙述。
3. 小说的综合性: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融合了叙事、描写、对话、心理描写等多种文学手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4. 小说的真实性: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通常会以真实的生活为原型,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
第二章小说的分类小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小说分类包括:1. 根据题材可分为爱情小说、侦探小说、历史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军事小说等。
2. 根据叙事方式可分为实事小说和虚构小说。
实事小说以真实的事件为原型,虚构小说则是完全虚构的作品。
3. 根据受众和用途可分为儿童小说、青少年小说、成人小说、文学小说、通俗小说等。
4. 根据体裁和风格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杂文等。
第三章小说创作的基本要素小说的创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和语言等。
1. 人物:小说的人物是故事的主体,是故事情节的承载者。
人物包括主角、配角和群众等,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经历、动机、行为等都需要塑造得丰富有趣。
2. 情节: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整个故事的发展线索。
情节包括起承转合、高潮和结局等部分,需要有合理的布局和连贯的串联。
3. 环境:环境是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
环境的描述要栩栩如生,能够烘托故事的氛围和气氛。
4. 语言:语言是传达故事的工具,要求用词准确、表达生动。
语言还包括对话和描写等方面,要求幽默风趣、流畅生动。
第四章小说的写作技巧小说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列举几点小说写作的技巧和方法:1. 熟悉作品风格:要学会熟悉小说的不同风格,包括写实派、浪漫派、幻想派、自然派、现代派等,各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和手法。
小说的知识点总结

小说的知识点总结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 小说是一种以虚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文学体裁,通常通过描述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展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2. 小说的特点包括虚构性、想象性、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夸张的语言艺术等。
二、小说的分类1. 按内容划分:有社会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冒险小说、悬疑小说、言情小说等。
2. 按体裁分: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等。
3. 按风格分类:有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自然主义小说、超现实主义小说等。
三、小说的创作要素1. 思想性:包括小说主题、观点、态度等。
2. 艺术性:包括情节的设计、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
3. 趣味性:包括故事的吸引力、人物的形象刻画等。
四、小说的结构1. 故事情节:包括引子、发展、高潮和结局。
2. 人物形象:包括主角、配角、反面人物等。
3. 空间与时间:包括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安排。
4. 语言表达:包括叙述、描写、对话等。
五、小说的写作技巧1. 筹划构思:包括创作灵感、情节设计等。
2. 人物塑造:包括身份、性格、言行等。
3. 语言运用:包括描写技巧、叙述手法、对话表达等。
4. 结构完整:包括引子、发展、高潮、结局的合理安排。
六、小说的阅读方法1. 抓住主题:包括故事的中心思想和表现形式。
2. 分析人物:包括主角、配角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生动度。
3. 理解情节:包括故事的发展过程和高潮节点。
4. 感悟作者:包括作品背后的作者思想和艺术风格。
七、中国现当代小说的代表作品1. 鲁迅《呐喊》、《彷徨》2. 郝景芳《风筝》3. 余华《活着》4. 朱自清《背影》5. 林语堂《四世同堂》6. 老舍《茶馆》八、国外现当代小说的代表作品1. 罗尔德·达尔《查理和巧克力工厂》2. 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3. 乔治·奥威尔《1984》4. 约瑟夫·海勒《麦田里的守望者》5.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总之,小说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它代表了作家对于现实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思考和表达,也是读者心灵的精神食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文体常识
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
会生活 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 。
二、小说阅读三部曲
第一步:写什么?
1. 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主题
第二步:怎么写?
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
第三步:写得怎样?
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小说题目
1. 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如: 《药》
1. 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2. 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 (身份地位)
3. 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
小说知识点
2.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实物为题。
如: 《雁阵》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如: 《侯银匠》
5. 以特定环境为题。
如: 《荷花淀》
四、 人物设题
答:
1)次要形象:陪衬或线索人物:为主要任务服务,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揭示主题,贯穿全文的线索。
2)主要人物:反映社会生活。
是表现某种价值观、道德观、行为品行;
二是反映某种社会现状,讽刺或揭露社会不公;
三是表达某种主张或寄托某种情感。
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
答: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
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做特写式的描
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
5.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
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5)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
如:林教头的性格变化。
五、情节设题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 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注意几点:
1)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是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突破。
2)分析人物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3)答题必须按“何人、何事、何地、何时、何原因”的格式加以概括。
1.设题角度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拟小标题)
3)概括小说的内容(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微型小说情节的典型性:
一波三折;曲折离奇、出人意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3.这一情节安排是否合理?
答:1)符合情节发展、生活真实;
2)符合、强化/丰富人物性格;3)符合、突出/深化主题。
4.这一情节的好处/作用是什么?
1)如在开头:巧设(揭示)悬念、引人入胜、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
层层推进;如在中间:推进故事、增加波澜、丰富情节、引出下文;如在结尾:照应前文、补充解释,巧设突转、出人意料、引人深思。
2)人物:充分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更为丰满立体。
3)主题:揭示或升华、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5. 小说多次写到某个细节,它前后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答:
1)创设背景、渲染气氛;
2)铺垫伏笔,暗示情节发展;
3)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
4)突出主题,抒发感情。
6.小说叙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又穿插了某些细节,有什么作用?
答:1)补充叙述,完善情节;
2)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发展蓄势;
3)上下衔接,过渡自然。
六、环境描写
1. 环境描写的作用:
1)自然环境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揭示人物心理,衬托人物性格;
d)揭示深化主题,象征、暗示;
e)推动情节的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打基础;
2)社会环境从三方面进行思考:
a)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b)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C)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主题。
2.设题角度
1)在文中准确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答:
a)交代…时间(背景),营造(渲染)…气氛;
b)推动(暗示、铺垫)情节;
C)烘托(映衬)……人物;
d)突出(表达、寄托、暗示、提示)主题。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七、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1. 表现手法:以小见大;因事说理;欲扬先抑;托物言志(象征) ;卒章显志;设置悬念;伏笔铺垫;讽刺;正、侧面描写结合;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 细节描写;各类修辞(比喻、比拟、对比、夸张、排比、借代、双关、对偶、设问、反问……)
象征具有暗示的作用。
运用象征能够引起读者联想,加深读者对文章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铺垫的作用是引出后文,曲径通幽。
呼应能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对比、衬托或烘托可以凸显正面或反面事物,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中心思想。
抑扬突出强调作者肯定(先抑后扬)或否定(先扬后抑)的态度。
2.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动静、点面结合、细描与 白描);议论;抒情;说明。
3. 主题:
1) 类型: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尚、品格提示人性中的真善
美、假丑恶;针砭时弊: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虚构生活反应人物生存状态和 心理 状态。
2)答题模式:通过叙述…的情节(或对…的描写),反映了一种…的社会 现象(或反应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或弘扬赞颂或揭露抨击…风气或告诉… 的道理,或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 。
4. 人称在行文中起到的效果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面对面的交流,便于抒情,加强感染力,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生理、心理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 映客观事物。
5. 结构:
6. 语言特色:
1) 整体风格:朴素、华丽、 实、质朴、简洁、明快、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 符合人物身份等。
2) 句式:长短句交错运用,整句(对偶、排比、四字句)散句(句子长短、 参差不齐) 。
3) 词语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有表现力的叠音词、拟声词、 动词、形 容词、副词) 。
4)语句的理解:关键词语突破法、修辞破解还原法、对外阐释破析法(注
意潜在 义、引申义、双关义、多重义,答案往往在前后的句子中) 文章或段落开头: 文章或段落中间: 引起下文, 承上启下, 揭示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者做铺垫。
转换话题,线索连接,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 总结上文, 揭示文章中心,照应开头,升华主题。
幽默、机智、讽刺、凝练隽永、委婉含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