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水浒传》的成语故事精编

合集下载

水浒传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水浒传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水浒传的成语典故汉语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结晶,分析其构造特点及平仄格式可以了解成语的语言特点,挖掘蕴含其中的婚恋文化,使人能够更深刻地了解成语的文化魅力。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水浒传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水浒传的成语典故篇一:鹅行鸭步腊月初,山东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坐着一顶大轿,身边带着七八名军卒,前去化纸上坟。

一行人路过清风山时,被占山为王的王矮虎赶散军卒,捉走了知寨夫人。

此时,宋江正在清风山上,得知此事便来说情,要王矮虎放走刘高夫人。

清风山头领燕顺、郑天寿碍于宋江的情面,不管王矮虎愿意不愿意,喝令轿夫抬下山去。

那知寨夫人听了这话,不住地拜谢宋江,连声说道:“谢大王!”两轿夫心中恐慌,抬着那夫人飞也似地奔下山去。

当知寨夫人被捉后,几个被赶散的军卒没命地跑回去报告知寨刘高。

刘高听了大发雷霆,怒骂那些军卒,并用大棍狠狠地去打他们,还声嘶力竭地吼道:“如果不把夫人夺回来,统统下牢问罪。

”那几个军卒无可奈何,只得央求本寨军兵七八十人,各执枪棒,尽力去夺。

没想到来到半路,正撞着两个轿夫抬着知寨夫人飞快地跑来了。

众军卒接着了夫人,簇拥着轿子便行。

众人见轿夫走得快,便说道:“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怎地这等走的快?”那两个轿夫应道:“本是走不动,却被背后老大栗打将来。

”众人笑道:“你莫不见鬼,背后那得人?”轿夫方才敢回头,看了道:“哎也!是我走的慌了,脚后跟直打着脑勺子。

”众人都笑。

水浒传的成语典故篇二:逼上梁山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

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

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

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

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

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

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

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

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的成语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不仅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还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理和成语故事。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浒传中那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1. 五湖四海。

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武松的英雄人物,他曾在五湖四海中流浪,最终成为了一位豪杰。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在世界各地闯荡,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2. 一丘之貉。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宋江和晁盖的。

他们原本是一丘之貉,但后来因为一些误会,最终成了死对头。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原本关系密切的人也会成为对立的敌人。

3. 画蛇添足。

水浒传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梁山泊的。

有一次,梁山泊的好汉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武,决定在一块巨石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结果,有人在一条巨蛇的画像旁边加上了一只脚,画蛇添足。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否则就会画蛇添足,事与愿违。

4. 一箭双雕。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鲁智深的。

有一次,他用一箭射中了两只鹿,一箭双雕。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一次行动,就能达到双重效果,事半功倍。

5. 水落石出。

水浒传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林冲的。

有一次,他在潭中发现了一块石头,于是就命人把水放干,结果在石头下面发现了一口宝剑。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只需要等待时机,真相就会水落石出。

6. 一波三折。

在水浒传中,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李逵的。

他曾经在一次行动中,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挫折,最终才得以成功。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还是能够成功的。

水浒传中的成语故事,不仅仅是一些故事情节,更是对人生道理和智慧的深刻诠释。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八字成语概括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八字成语概括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八字成语概括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拳打镇关西
2.醉打蒋门神
3.八字成语概括
正文
【拳打镇关西】
“拳打镇关西”这个故事出自《水浒传》中关于武松的经典情节。

故事讲述了武松因为误杀了自己的嫂子,被发配到外地做官。

在外任职期间,武松发现了蒋门神勾结官府,欺压百姓,极度贪婪。

为了伸张正义,武松决定用自己的拳头来教训这个恶霸。

在一场激战中,武松凭借自己的武艺,将蒋门神打败,为民除害。

【醉打蒋门神】
“醉打蒋门神”这个故事同样出自《水浒传》。

故事发生在武松醉心于江湖生活的时期。

当时,蒋门神伙同官府陷害武松,使他被捕入狱。

武松在狱中结识了一些好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越狱成功。

武松为了报仇,特意将自己灌醉,然后找到蒋门神,借着酒劲将蒋门神打败。

这一情节展现了武松智勇双全的一面,也彰显了他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决心。

【八字成语概括】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这八个字,简洁明了地概括了武松这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八个字既表现了武松的英勇无畏,又展现了他深得民心的英雄形象。

同时,这八个字也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成语,被广泛地应用于形容英雄除暴安良的事迹。

【总结】
“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这八个字,不仅概括了武松的两个经典故事,还彰显了他为民除害、不畏强权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的成语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还融合了大量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人生道理的深刻诠释。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水浒传中的一些成语故事。

故事一,水淹七军。

故事背景,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杨志的英雄,他在水淹七军的故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气。

故事梗概,杨志被梁山好汉招安后,率领一支部队前往攻打东京。

在一次战斗中,他设下埋伏,成功用水淹了敌军七个营寨,大获全胜。

寓意,水淹七军这个成语出自水浒传,形容用智谋和计谋,以小胜大,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同样重要,有了智慧,才能在困难面前化险为夷。

故事二,大闹野猪林。

故事背景,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鲁智深的英雄,他在大闹野猪林的故事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和勇气。

故事梗概,鲁智深被梁山好汉招安后,前往野猪林与野猪大战,最终成功将野猪杀死,解救了村民。

寓意,大闹野猪林这个成语出自水浒传,形容勇敢无畏,敢于面对困难和危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勇敢无畏,勇往直前,才能取得胜利。

故事三,五虎上将。

故事背景,在水浒传中,有五位英雄分别是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李应,他们被称为五虎上将。

故事梗概,五虎上将在梁山好汉中担任重要职务,各自展现出了非凡的武艺和智慧,为梁山好汉立下了赫赫战功。

寓意,五虎上将这个成语出自水浒传,形容勇猛无比,战斗力极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就能取得无往不胜的战绩。

总结,水浒传中的成语故事,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寓意深刻,给人们以启迪和鼓舞。

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汲取水浒传中的智慧,努力成长,取得更大的成就。

《舞爪张牙》成语故事

《舞爪张牙》成语故事

《舞爪张牙》成语故事意思是原形容猛兽的凶相,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

其本身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四回:“只见墻缺处,搠叉般一只大虫,跳将出来,嚷一声,舞爪张牙,向王庆扑来。

”成语典故:王庆从小就不务正业,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整天在外面闲逛,偷鸡摸狗,无恶不作。

有一天,王庆和他的朋友们在大街上闲逛,看到了一个卖艺的班子。

班子里有一个人表演的是舞刀弄枪,动作十分潇洒。

王庆看到后,心中十分羡慕,他觉得自己也可以像那个人一样,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武艺。

于是,王庆回到家中,开始练习武艺。

他买了一把刀和一根长枪,每天都在家里挥舞着,希望能够像卖艺的那个人一样,成为一名武林高手。

然而,王庆的武艺并没有什么进步,他的朋友们也嘲笑他,说他只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王庆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努力练习,希望能够得到朋友们的认可。

有一天,王庆听说了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名叫张三的人,是当地的一位武林高手。

王庆决定去拜访张三,向他请教武艺。

王庆来到张三的家中,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张三看到王庆的诚恳态度,决定帮助他。

他开始教导王庆如何使用刀和长枪,如何掌握发力的技巧等等。

王庆非常感激张三的帮助,他开始更加努力地练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王庆的武艺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开始在一些小比赛中展示自己的实力,并且赢得了一些奖项。

然而,王庆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觉得自己还不够强大,他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武林高手。

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去寻找更高的武学境界。

王庆踏上了旅程,他走过了许多地方,遇到了许多武林高手。

他向他们请教武艺,并且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经过多年的努力,王庆终于成为了一名备受尊敬的武林高手。

他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江湖,人们都称赞他为“舞爪张牙”的好汉。

成语寓意:的寓意与“张牙舞爪”相似,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

在故事中,王庆不务正业,结交狐朋狗友,偷鸡摸狗,无恶不作。

他虽然有一颗成为武林高手的心,但他的行为却与他的理想背道而驰。

《水浒传》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中经典的成语故事

《水浒传》中经典的成语故事导读:导语:《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小编收集了书中经典的成语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松打虎武松那天在“景阳冈小酒馆”连喝了十八碗酒,已经醉得不成人样,晃晃悠悠、神志不清。

酒保劝他住店,告诉他山上来了猛虎,这武松借酒发疯,把酒保大骂一回,晕晕乎乎就上了景阳冈。

喝醉酒的人最没出息,武松也是个人,困劲上来只想着睡觉,谁还顾什么老虎。

话说这武松正躺在石头上睡觉,突然被一阵猛虎的吼叫声惊醒,武松不禁一身冷汗。

他觉也不敢睡了,提着根梢棒胆战心惊的躲在大青石后面(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的,谁也不会傻到掂着根棍子去和老虎拼命)。

那老虎的吼叫声越来越近,武松躲在青石后面哆哆嗦嗦(已经很不错了,不信深更半夜把你放老虎跟前,怕是早吓死了)。

突然,听到那大虫一声惨叫。

武松大着胆子伸出头,看见那大虫竟然被猎人的铺兽夹子夹住了。

武松心里面这个美呀,哈哈,老天保佑躲过一劫。

那大虫两只眼睛铜铃般大小,黑夜里冒着绿光。

武松一会也不敢在这上上待着了,这老虎不可能和自己一样是光棍汉吧,要是再蹦出一只母老虎来(其实,武松当时也不知道这只老虎的性别),可就要了命了。

武松一溜小跑往前跑了几步,突然想到自己什么礼物也没有带给哥哥(那几年,武松混得够惨的,碰到个黑心老板,一年多没有给他开工资。

在酒馆喝十八碗酒,完全是因为那里的酒便宜,他好几年没有喝过酒了),他想好歹那只老虎被夹子夹住,与其便宜了猎人不如便宜了自己。

武松胆量果然过人,他手提梢棒凑到大虫跟前。

那大虫见人过来了,把个铁架子拖得“哗哗”响,可把武松吓了一跳,这个家伙要是从铁夹子里面挣脱出来,自己可吃不消。

武松再仔细一看不由乐了,敢情那老虎两条后腿都被夹住了。

武松斗着胆子走上前,挥起梢棒冲老虎头上就打下去,未曾想到一激动棒子打在树枝上,老虎没有打着棒子断了。

武松气得直跺脚。

水浒传成语故事

水浒传成语故事

水浒传成语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不仅有丰富的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还融合了大量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水浒传中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1. 一鼓作气。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英雄人物叫做武松,他是一个豪爽的好汉,也是个酒量不错的人。

有一次,武松在酒馆中与人饮酒,不料被人偷袭。

武松一怒之下,一鼓作气,将对方打倒在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决心,要一鼓作气,不能半途而废。

2. 闭门思过。

水浒传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是宋江,他原是一位忠良之士,后因冤屈被迫落草成义。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一次因为犯下了错误,他不逃避也不推诿,而是选择闭门思过,反省自己的过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勇于承认,要有勇气反思自己的过错。

3. 画龙点睛。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叫做李逵的英雄人物,他是一个豪爽豪迈的好汉。

在一次与敌人的激战中,李逵用一记精准的拳头将对方打倒,这一拳就像画龙点睛一样,使得整个战局一瞬间逆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要善于抓住机会,用一招精准的击败对手。

4. 义无反顾。

水浒传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是林冲,他原是一位正直的将领,后因冤屈被迫落草成义。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有一次因为义气之事,他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战斗之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了正义之心,就要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不要轻易放弃。

5. 亡羊补牢。

水浒传中还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吴用的英雄人物。

他在一次战斗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了战局的不利。

但是他没有气馁,而是及时亡羊补牢,最终挽回了局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补救,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误而放弃希望。

水浒传中的成语故事,不仅给人以启迪,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也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水浒传成语故事

水浒传成语故事

水浒传成语故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小说中,除了塑造了一批英雄豪杰的形象外,还蕴含了许多精彩的成语故事。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水浒传中那些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吧。

1. 守株待兔。

故事中有一位名叫王庆的农夫,他在田里种树,不小心砍倒了一株树,却发现树根下藏着一只野兔。

从此以后,他就每天守在这株树旁边,希望能再次捕获到野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去争取。

2. 画蛇添足。

有一次,梁山泊的好汉们在一起比试功夫,有人画了一条蛇,另一人却在蛇的尾巴上再画了一段。

这时候,却来了一条真蛇,结果被画的蛇吓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做事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3. 五湖四海。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武松的英雄,他在多次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敢和智慧。

后来,他被封为“五湖四海”的大员。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实力,就能在五湖四海间游走。

4. 望洋兴叹。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鲁智深的英雄,他因为一次误伤,被贬到东京城的监狱里。

他在监狱里望着远方的大海,心中充满了对家乡和自由的思念。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

5. 闭门思过。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高衙内的恶霸,他为非作歹,伤害百姓。

后来,被梁山泊的好汉们打败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闭门思过。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犯错了就要及时反省,改正错误。

6. 画龙点睛。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李逵的好汉,他在一次战斗中,因为一招不慎,险些被敌人所害。

但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突然使出绝招,画龙点睛,成功地化险为夷。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要有正确的决断和应对。

7. 金蝉脱壳。

在水浒传中,有一位名叫鲁智深的英雄,他因为一次误伤,被贬到东京城的监狱里。

后来,他利用巧妙的计谋,成功地逃出了监狱。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要有灵活的头脑和果断的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水浒传》的成语故事精编
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的意思是:比喻被迫起来反抗。

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
行动。

故事原文:
古典小说《水浒》描写了宋朝末年的一次农民起义。

里面很多起
义军头领都是被官府逼得走投无路才投奔梁山这个起义军根据地的。

有个叫林冲的人,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原在官府任八十万禁军教头。

但当权的大官高俅之子为了霸占他的妻子,三番几次陷害他,派人暗
杀他。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林冲杀死了前来杀他的人。

这时他又得
知自己的妻子已自杀了,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被迫上了梁山。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缺一不可
缺一不可的意思是:少一样也不行。

故事原文:
梁山好汉林冲见王伦容不下晁盖等七位好汉,就火并了王伦,众
人推举晁盖作首领。

吴用担任军师,排第二位,林冲推举公孙胜统率
军权说:“今番克敌制胜,谁人及得先生良法。

正是鼎分三足,缺一
不可。

先生不必推却。

”,公孙胜排第三位,林冲排第四。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
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

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
推却。

’”
大刀阔斧
大刀阔斧的意思是: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

后比喻办事
果断而有魄力。

故事原文:
梁山泊好汉晁盖带领17个头领从法场上救下宋江后到白龙庙聚会,放哨的人跑来报告官军大刀阔斧地杀奔祝家庄来。

李逵提起双斧就去
迎战。

晁盖等率众杀得官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直逼江州城下,好
汉们才回梁山泊。

典故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八回:“当下催军
劫寨,大刀阔斧,杀将进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