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一体化介绍

合集下载

山东“一体两翼”战略

山东“一体两翼”战略

山东“一体两翼”战略:区域发展思路的创新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我省区域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在今年省“两会”与会代表委员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在采访中,与会代表和委员一致认为,新的区域发展战略,侧重于从“北中南”纵向坐标观察和思考问题,深化了对山东区域发展特点、趋势和规律的认识,深刻提示了各区域间的内在联系,与国家划分主体功能区的部署和我省区域发展实际相一致,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

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遵循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民生优先发展规律,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过大两个问题,突破了传统的“雁形成长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山东模式”。

“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思想,振奋了精神。

省人大代表、莒南县县长庄光海说,莒南本是地处深山的内陆地区,既不靠海,也无港口,发展临港经济以前连想也不敢想。

省里提出“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干部群众经过多次学习讨论,思想观念大解放,摒弃“只有拥有港口才能发展临港经济”的陈旧观念,树立港口“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思维,把“加快鲁南经济带建设、发展临港经济”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正在举全县之力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基本实现“四通一平”,并有部分项目进驻,与一些大的集团公司如中化肥、中石化等的合作正在商谈中。

科学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必须规划先行。

致公党山东省委向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递交的《实施“一体两翼”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案中就建议,省有关部门要组织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一体两翼”进行深入调研,围绕我省现有的区域经济“五大板块”:山东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海洋经济强省,立足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产业特色,根据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科学制定体现区域产业特色的区域政策体系,明确发展目标、原则和重点。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的提出,源于京津冀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作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才,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地产泡沫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背景介绍中,首先需要了解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瓶颈。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全国最集中的城市群之一。

这一地区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

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并非突然的举措,而是在长期的政策研究和试点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北京、天津和河北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其间联系紧密,互相依存。

促进这三地的协同发展不仅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也将推动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现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布局、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

通过实施协同发展战略,可以让京津冀地区发展共赢,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 目的和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旨在推动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这一战略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但由于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实现资源优势的互补,形成良性互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助于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协同发展可以借助不同地区的产业优势和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省地调一体化PAS的设计和三级调度DTS联网

省地调一体化PAS的设计和三级调度DTS联网
研 究 了 如 何 利 用 模 型拼 接 的 成 果 来 建 设 省 地 一 体 化 P AS系统 及 进 行 三 级 调 度 DT S联 网 , 出 了 网 、 、 三 提 省 地 级 调 度模 型 拼 接 方 案 。在 此 基 础 上 就 省 地 一 体 化 P AS的 实 现 分 别 提 出 了两 种 基 本 方 案 , 比较 了两 者 的 优 缺
t e wo b s ls h me o e l ig t e i t g a i n PAS o h r v n ilr g o a i p t h n y t m r i — h n t a a c e s f r r a i n h n e r to z ft e p o i ca— e i n ld s a c i g s s e a e g v。 。 a .Ad a t g n ia v n a e o h wO s h me r ic s e n o p r d n h n a n w o n v n a e a d d s d a t g ft e t c e s a ed s u s d a d c m a e ,a d t e e c mp e e — rh n sv c e sg v n i e s h me i i e .A c e o s h me f r DTS i t r o n c i n o h e e e ip t h n s a s i e a e n t e n e c n e t f t r e lv ld s a c ig i l o g v n b s d o h o s l i g mo es p i n d l .Th n l ss s o h tt ec mp e e s v c e s mo e fa i l ,a d t e s h me f rDTS c ea a y i h ws t a h o r h n i e s h me i r e sb e n h c e o

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意义一、背景介绍川渝毗邻地区是指中国四川省和重庆市两个地方行政单位的毗邻地区。

由于地缘相近,川渝毗邻地区具有天然的联系和互动,近年来,两地在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的合作日益密切,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进程。

二、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1. 优势互补:川渝毗邻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

四川省以农业和工业为主,重庆市则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两地产业结构互补,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链的延伸,推动经济的协同发展。

2. 开放合作:川渝毗邻地区紧邻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内陆开放型经济的重要门户。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可以共同打造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与长江经济带的对接,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本进入,提升经济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3. 市场扩大:川渝毗邻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

通过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市场的整合,扩大消费市场规模,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带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意义1. 便捷出行:川渝毗邻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紧密,通过加强交通一体化建设,可以缩短地区间的距离,方便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区域间的经济合作。

2. 联通其他地区:川渝毗邻地区位于中国西部,连接着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通过加强交通一体化的建设,可以实现与其他地区的联通,拓展市场空间,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合作,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3. 建设交通枢纽:川渝毗邻地区拥有丰富的交通资源,包括港口、机场、铁路等,通过加强交通一体化建设,可以提升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成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推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四、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1. 传承文化:川渝毗邻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保护和弘扬地方文化,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提升地区的文化软实力。

2. 促进民族团结:川渝毗邻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稳定。

京津冀一体化 规划方案

京津冀一体化 规划方案

京津冀一体化规划方案一、背景介绍京津冀一体化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共同打造一个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区域一体化经济,以推动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和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

目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制定一套完整的规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和原则2.1 目标京津冀一体化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协同、产业转移、人口流动和生态协同发展。

通过打破地区间的壁垒,实现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畅通流动,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2.2 原则(1)平等互利原则:坚持平等互利、互信互利的原则,推动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合作,实现共赢。

(2)优势互补原则:充分发挥京津冀各地的优势,通过合作互补,实现经济协同发展。

(3)开放包容原则:坚持开放包容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向京津冀地区流动,推动区域发展。

(4)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三、重点任务3.1 优化区域布局根据京津冀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调整京津冀的区域布局,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避免大城市的过度发展,实现区域的均衡发展。

3.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提高交通的便利度,促进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流动。

3.3 推动产业转移鼓励京津冀地区的企业进行产业转移,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和技术创新中心等方式,实现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3.4 促进人才流动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建立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向京津冀地区流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3.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提高环境治理水平,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四、政策措施4.1 财政支持政策制定财政支持政策,给予京津冀地区相应的财政支持,鼓励各地加大投资力度,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4.2 人才政策制定人才政策,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推动京津冀地区的人才流动,为区域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旨在加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这三个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协同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

一、背景京津冀区域是中国的经济重要发展区域,其中北京和天津是中国的直辖市,河北省则是一个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想办法促进这三个地区的协同发展。

2014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文件,规划了大量投资项目,以加速这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

二、目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包括: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和合作;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三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资源;四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

三、效果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

经济发展方面,这一地区的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成为中国引领高技术产业和服务贸易的领军地区。

资源配置方面,通过京津冀的协同合作,地区内部的资源得到了合理优化,同时也促进了京津冀与其他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

生态环境方面,通过城市绿化、生态保护等措施,这一地区的环境质量逐步好转。

四、政策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

2、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城际交通联通,建设京津城际铁路、京石城际铁路等,开启“1小时生活圈”。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4、加强科技创新。

提高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新技术应用,推动经济升级。

五、问题和挑战尽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政策已经取得了成功,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最大的问题是,各地之间的利益不一致,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存在矛盾,而政府部门的调解力度不足,问题未能得到妥善解决。

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一体化政策需要更多的投资和经济支持,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实施部分计划。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例子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例子

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例子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的是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合作和互利互惠的方式,逐步融合为一个整体,以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以下将介绍一些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地区位于中国东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有效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

经济合作长三角地区通过搭建联席会议机制,定期举行高层会议,协商解决重大问题,并制定共同规划和政策,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特别是在交通、能源、环境保护、创新科技等领域,建立了紧密的合作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互补优势。

交通互联长三角地区在交通互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网密集交织,缩短了地区间的时间距离,促进了人员流动和物流通畅。

此外,三地还积极推动一卡通和电子支付等便民服务的整合,方便市民和企业在不同城市间的出行和交流。

产业协同发展长三角地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例如,上海的浦东新区,江苏的苏州工业园区和南京化学工业园,浙江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这些区域间的产业互补效应明显,推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

案例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区域,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我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型案例之一。

优势互补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在经济结构和优势产业上存在明显的互补性。

例如,广东省在制造业方面具有优势,香港和澳门则在金融、贸易、物流等服务业方面更具竞争力。

通过深化合作,不仅能够提高整个湾区的经济效益,还能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政策协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在经济政策和行政管理方面实现了协同合作。

设立的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政府合作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机制保障。

新疆电网继电保护省地一体化数据平台及整定计算、运行管理高级应用系统的建设构想

新疆电网继电保护省地一体化数据平台及整定计算、运行管理高级应用系统的建设构想

湖 北 电网除 管辖 省 网外 ,还 管辖 武 汉 、荆 州 、襄 樊 、 宜 昌、 黄石 、孝感 、荆 门 、黄 冈、鄂 州 、咸 宁 、十堰 、 随 州 1 个 地区 电 网。 2
湖 北 电 网继 电保 护 省 地 一体 化数 据 平 台及 整 定计 算 、
运 行 管 理高 级 应用 系 统还 未 实 现 , 目前 湖 北 电 网继 电保 护 整 定 计 算程 序 使用 的是 由华 中科 技大 学 电气 与 电子工 程 学
础 数 据 、 统 一 模 型 、统 一 规 范 、 统 一 标 准 统 一 平 台 ; 建设
上开 发 电力 系统 继 电保 护高 级应 用 软件 ( 括 : ( )一次 包 1 建模工 具 ; ( )保 护装 置类型 及软件 版本 管理 ; ( )保 护 2 3 配置 管 理 ( )保 护 装 置运 行 管 理 ; ( )电 网运 行 方式 管 4 5
院早 期 开 发 的继 电保 护 整 定 计 算 及 定 值 管 理 系 统 。 R lyA 程 序 ( 括 : ( )系统 管理 模块 ( )故障 计算模 e aM S 包 1 2
块 ( )原 理级 整 定计 算程 序模 块) ly ot 序 ( 3 ;E ep s程 包括 : ( )装 置级整 定计算 模块 ( )定值 单模板 管理模 块 。1个 1 2 2 地 调继 电保护 整定计算程 序与 电网统一 ,采 用地 区版 本 。 1 4对 以上省 网系统建设 的理 解 . 目前 ,全国大 部分省 调还未 有完 全实用化 的继 电保护 省 地 一体化数 据平 台及整 定计 算 、运 行管 理高级 应用系 统 。山
理 ; ( )短路 电流 计算 ; ( )整定 配合 计算 : ( )装 置 6 7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修与自动化区域不匹配。
模型云逻辑结构
•分布式维护 省调及各区域调度系统中的电网模型维护都将在省调公有云与区 域私有云中同步实时产生修改。 •模型定制服务 从模型云服务中心按需获取其他区域的电网模型,以满足本地各 种应用对模型的差异化需求。
工程环境
江苏模型中心及区域互备工程环境 系统结构示意图
区域号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模型分类与名词释义
公有模型
区域模型 私有模型
• 主要是与物理电网保持一致的设备模型,包括500kV、220kV、110kV及地调35kV变电站, 以及各电压等级的电厂;断路器、母线、线路等一次设备;保护节点等二次信号。 • 公有模型的属性域划分为公有域、私有域。
设备分区ID
国(分)调
国调ID
分调ID
220kV侧
权限维护: 省调:维护
500kV变电站、直 调电厂及边界线 路。
省调
500千伏交流变电站 330千伏交流变电站 220千伏变电站
500千伏交流电网 330千伏交流电网
地调:
维护220kV及以下 变电站。
省调
220千伏交流电网
省调ID
110kV侧
地调
110(66)千伏变电站 110(66)千伏交流电网
500千伏交流电网 330千伏交流电网
省调
220千伏交流电网
省调ID
110kV侧
地调:
维护220kV及以下 变电站,500kV站 和电厂采用模型 拼接方式从省调 模型中心获取。
地调
110(66)千伏变电站 110(66)千伏交流电网
地调
地调ID
县(配)调
35千伏变电站 10千伏开闭所
35千伏交流电网 10千伏配电网
代理服务器agent
扬州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无锡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苏州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南通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淮安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连云港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电网模型分区ID与维护范围划分
集控范围
国(分)调
特高压交直流变电站 750千伏交流变电站
500千伏及以上直流换流站
说明:各地调和省调通过各自的代理服务器与模型中心的代理服务器进行通信
江苏省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南京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徐州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镇江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模型中心
代理服务器agent
宿迁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常州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盐城地调
代理服务器agent
泰州地调
区域调控中心 公有云服务中心 (模型云服务) 区域调控中心 区域调控中心 区域调控中心 模型维护 模型共享
实时数据管理—实时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
1 2
E格式实时 数据接口
各区域系统及省调系统全数据导出SCADA实时断面,导 出间隔可根据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公有云中心可根据唯一 ID映射进行解析。
分布式数据采集
分布式数据采集,采用多节点集群管理方式,使得采集集群 整体处理性能和可靠性大幅提高,解决区域内厂站通信通道 无法集中和通道规模庞大等问题。
1.数据采集任务动态分配与管理
2.采集集群故障节点的采集任务动态迁移
3.数据采集通信规约即插即用
4.电网信息一体化接入
分布式数据处理
分布式数据处理,将单个节点任务均衡分配到多节点上完成, 突破传统数据处理机制都是在SCADA主机上完成的局限性。
目录
1
背景
2
3 4
河南省地一体化方案
河北南网省地一体化方案 江苏省地一体化方案
模型中心
省调
模型同步
模型维护
...
地调 地调
电网模型分区ID与维护范围划分
集控范围
国(分)调
特高压交直流变电站 750千伏交流变电站
500千伏及以上直流换流站
调度范围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 750千伏交流电网
500千伏及以上直流系统
各级调度间: 广域网络信息交互能力不足 传统模型拼接的模型共享方式效率较低,使用不灵活(省->网->国) 广域分布的各种数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各类应用缺少调度间协同的有效机制 省、地间协调应用能力弱,关键在于模型难以匹配
省地一体化模型中心建设核心: 系统独立、模型集中
分区ID说明
63 未分区ID 48 47 32 31 顺序号(32) 0 0
地调
地调ID
县(配)调
35千伏变电站 10千伏开闭所
35千伏交流电网 10千伏配电网
县(配)调
包括管辖范围内的变 电站、电厂、新能源
目录
1
2
背景 河南省地一体化方案
3
4
河北南网省地一体化方案
江苏省地一体化方案
模型中心
省调
模型拼接
模型维护型分区ID与维护范围划分
集控范围
国(分)调
数据采集通 讯
通过公有云与省调、区域调度建立数据通讯链路,采用 DL476规约对已映射的遥测遥信自动生成点号,可以实现 免维护的实时数据通讯。
3
私有获取实 时数据接口
公有云根据唯一ID映射通过跨系统实时库接口访问省调及 区域调度系统的实时数据,快速获取所需的遥测、遥信值 。
网络方案-区域互备网
通过使用VPN技术,连接淮 安、宿迁的调度自动化系统 后台网络,实现网络互通, 区域间互相访问。
模型表分类 – 公有表
表号 401 403 405 407 409 411 413 415 417 420 425 427 433 436 418 451 表名 basevoltage电压类型表 company电力公司表 Substation厂站表 Breaker断路器表 Grounddisconnector接地刀闸表 Generatingunit发电机组表 Acline T交流线路表 Aclineend交流线段端点表 Transformerwinding变压器绕组 compensator_s串联补偿器表 Rectifierinverter换流器表 Dclineend直流线端表 Calcpoint计算点表 Measure其他遥测量表 Taptype 变压器抽头类型表 Dcsmoothingreactor 直流平波电 抗器表 表号 402 404 406 408 410 412 414 416 419 421 426 428 435 605 4011 452 表名 voltagelevel电压等级表 Subcontrolarea区域表 Bay间隔表 Disconnector刀闸表 Busbarsection 母线表 Energyconsumer负荷表 Aclinesegment交流线段表 Powertransformer变压器表 compensator_p并联电容/电抗器表 Singleterm单端元件表 Dclinesegment直流线段表 Dcgroundterm直流接地端表 Signal其他遥信量表 Formula_define 公式定义表 Ln_type PAS线段类型表 Dcfilter 直流滤波器表
特高压交直流变电站 750千伏交流变电站
500千伏及以上直流换流站
调度范围
特高压交直流电网 750千伏交流电网
500千伏及以上直流系统
设备分区ID
国(分)调
国调ID
分调ID
220kV侧
权限维护: 省调:常规维护

模型中心:
维护500kV站和 220kV站之间的联 络线。
省调
500千伏交流变电站 330千伏交流变电站 220千伏变电站
• 主要是本地模型,不是公有的模型需要主备同步的表都属于区域模型 • 比如公式、前置采集信息等。
• 主要是各地调系统中数据可以独立处理与分析计算的模型,主要是一些SCADA结果表、 FES的前置配置表、PUBLIC管理类表
公有 图形 私有 图形
• 采用远程调阅后另存的方式,弱化了公有图形的概念。(江 苏) • 与公有模型对应的图形。 • 可用于全系统共享的。 • 不共享发布的图形,一般与私有模型相关的图形,省、地调 各自维护。 • 220kV厂站图形,区域/地调和省调的侧重点不同会有较大差 异,可作为私有图形。
省地一体化 技术交流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
2 3
背景
河南省地一体化方案 河北南网省地一体化方案 江苏省地一体化方案
4
智能电网发展遇到的挑战
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推广,有效提升了调度、监控水平。 但各级调度间信息共享与应用协同能力不足。随着电网发展与扁平化 管理的推进,即将面临调度控制系统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服务响应能力不 足,可扩展性不强等问题。
县(配)调
包括管辖范围内的变 电站、电厂、新能源
目录
1
2
背景 河南省地一体化方案 河北南网省地一体化方案
3
4
江苏省地一体化方案
区域调度的需求
“地县一体化”是在“大运行”方 案提出之前实施和完成的,但其中蕴 含的“集约化与一体化”思想,符合 “大运行”实施方案对自动化专业“ 运行监视集中化”的要求。 按“行政区域”建设调度自动化系 统的局限, “系统集中度”仅限于 地区公司内部,缺乏实施的空间。 省地县各级自动化部门普遍存在人 员紧张问题, 地调备用系统设在县 公司,资源受限。
40华中 41河南 42湖北 43湖南 44重庆 45四川 46江西
50西北 51陕西 52甘肃 53青海 54宁夏 55新疆 56西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