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小学语文四年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共二篇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一)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四、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
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
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五、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活动设计:画满形象我知道1.出示图片:《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2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3揭题并板书课题(二)、学习最后一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活动设计: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3.指导书写创造。
(板书:创造)(三)、学习第1自然段。
活动设计:朗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
2.交流:什么叫“混沌”?(四)、学习第2自然段活动设计:重温开天辟地1.盘古是如何开天地的?2.作者为什么用“抡起”而不用“拿起”3.指导朗读。
3.指名读。
4.带手势读。
5.板书:开天劈地。
6.课件出示:轻而清的东西,…………(1)齐读。
(2)你发现了什么?(3)师生合作读。
12 盘古开天地 (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12 盘古开天地一、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展开,通过讲述盘古用神力将混沌的宇宙划分为天和地,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神话世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记住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1. 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需要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和背景,记住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2. 神话传说的解读:学生需要理解神话传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插图和关键词汇。
2. 学具:学生自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故事内容和关键词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盘古开天辟地的插图,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述故事:教师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3. 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六、板书设计1. 盘古开天地2. 关键词汇:混沌、盘古、神力、天、地、宇宙3. 故事梗概:盘古用神力将混沌的宇宙划分为天和地七、作业设计1.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并写下来。
2.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神秘而壮丽的神话世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说课稿最新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说课稿最新版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神话故事,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故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盘古的勇敢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某些词汇和句子,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盘古的勇敢和伟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天地未开、混沌一团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遇到问题可以同桌交流。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释生词和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神话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
4.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5.探究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盘古的勇敢和伟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文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立世界的故事,展示了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感受盘古的英勇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有一定的兴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文言文词汇和句式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盘古的英雄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盘古伟大的英雄形象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的英雄形象。
2.难点:理解神话传说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分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盘古的英雄形象。
3.讲解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盘古开天辟地的意义和价值。
5.表演展示: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神话传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英雄形象——勇敢、智慧、无私创立世界——开天辟地、创立万物意义价值——传承文化、激发想象、培养责任感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人教(部编)四上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人教(部编)四上语文《盘古开天地》说课稿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本文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
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又化生出世间万物。
故事赞扬了盘古开创天地的功绩和崇高精神。
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生和发展的顺序(开天辟地前——开天辟地时——开天辟地后),可以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述开天辟地前宇宙的样子——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具体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盘古醒来后,用板斧和凿子,猛砍猛砸,使天和地分开。
第三部分(第三至八自然段):写盘古开天辟地以后的情况。
第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三至六自然段)盘古像巨人一样,撑在天地之间,不让天地合拢。
第二层(第七自然段)盘古死时,身躯化为世间万物。
第三层(第八自然段)赞扬盘古一生所作的贡献。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主人公是“神”。
神话,作为古代人们集体的口头创作,由于认识的限制,对自然界的许多问题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神”的力量,让“神”无所不能。
丰富的想象力和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就成了神话极为明显的特色。
全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感人。
主要有对偶:“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头顶天,脚踩地”。
排比: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发出的声音变成了轰隆的雷霆,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隆起的肌肉变成了三山五岳,流淌的血液变成了奔腾的江河……比喻:“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
借代:“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大鸡蛋”破碎了。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劈、浊”等7个生字,会写“翻、劈”等13个字,会写“黑乎乎、上升”等1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能借助插图和课文内容,说说盘古开天地的经过。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说课稿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说学情四年级学生接触神话,内心感到新鲜、有趣。
《盘古开天地》以具体而生动地叙述,极富想象力的故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学生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没有细细体味文中的语言,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练就“善于发现”的眼睛,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三、说教学目标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知识与技能:会写“翻、劈”等13个生字,会认“隆、肢”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黑乎乎、翻身”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坚持不懈、敢于开创、无私奉献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我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盘古坚持不懈、敢于开创、无私奉献的精神。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在朗读中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
”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点拨法”等。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在独立探究、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读读、划划、想想、说说、写写”的方法学习课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校精品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2.《盘古开天地》校精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创立世界的故事,展现了盘古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培养阅读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于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生僻词汇和文言文式的表达感到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所展现的盘古精神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汇,掌握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盘古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汇的理解:如“混沌”、“神力”等。
2.课文情节的把握:学生需要理解盘古开天辟地、创立世界的过程。
3.盘古精神的领悟:学生需要深入体会盘古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神话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教师讲解生僻词汇和课文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盘古精神的理解。
5.表演:学生分组表演课文情节,进一步感受盘古的精神。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盘古勇敢、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盘古开天地》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故事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说目标1、感知课文,认识“猛、缓”10个生字。
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紧抓盘古开辟天地和献身两部分,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三、说教学理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设计好疑难点,给学生一台阶。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
我在这堂课内,每个环节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如研读第二自然段,体验盘古创造宇宙的艰难这部分:a、“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发现b、读了这些词句,你感受到了什么c、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
此时叫了两个学生读得还不够理想,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天地打开,缓慢的变化上,朗读还缺少一种波澜壮阔的气势。
这时,我给朗读的孩子评了句:难道盘古开辟天地就仅仅用缓慢的语气来读吗随即配上一声爆炸的音响效果。
学生茅塞顿开,齐读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四、让学生尽情展开想像的翅膀,激情发言。
在研读第四自然段,体验神话故事想象神奇的特点时设计以下环节:a、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说课稿
教材简析:“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
《盘古开天地》这篇充满想象的神话故事,它是人教课标实验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
本组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个专题与第六组的专题“壮丽的祖国山河”共同构成了本册教材丰厚的文化底蕴。
这则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要求了解其神话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操。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学习水平处于二级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形象思维,模仿能力强、有较强的表演欲望,但是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其运动能力、性格爱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而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将练习融入游戏中学生们更容易接受。
三年级语文教学正处于由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向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的过渡阶段,所以本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本着落实年级目标,夯实写字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展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理念。
我依据课程标准,针对以上教材及学情的特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书写“宇宙、黑暗”等词语。
(主要在第一课时完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和创造精神。
4、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创造”,体会创造精神。
教师教法: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法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依据新课标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
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和“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让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理念,我会运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激发情感和学习兴趣。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指导发现法”等。
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描写高大神话形象的语句需要读、揭示深刻神话内涵的内容需要读,所以我会通过层次读、体验读、引读、导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来达成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生学法:教无定法,学无成法。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法也一样。
为了突出学生在学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会达到会学。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将在老师的主导下以“朗读感悟、角色体验、自主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充分读,及时悟,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进而生成新的知识技能。
教学过程: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依据课标“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的要求,我设计的该科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1.动画展示解读课题提炼中心(创造)
2.情景渲染读中感悟走进文本领略神奇体会中心
3.培养能力尝试复述回归神话
4.激情说话、拓展升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凸显以下几点:
1.动画展示,开启想象之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伊始,我便利用动画展示地大物博、长空万里的美丽场景,并将其与“天地浑然一体”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分开天地的办法,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并提炼出“创造”这一中心。
2.角色体验,感受盘古艰辛。
结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的特点,在教学文本第三段时,我首先采用情境渲染把学生一下子带进了文本。
再让学生角色体验,学生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蹬地”的动作。
在角色体验中,他们走进了文本,读懂了“顶、蹬”的意思,读懂了盘古的高大,读懂了盘古的顽强,这时,可能会有同学在亲身体会后说:“好累哟。
”如有该资源生成则立即抓住;没有就再
予引导,让学生体会我们顶天蹬地一会就累,那盘古呢,做了多久?从而达成目标3,突破重难点。
3.以读导悟,感悟文本中心。
依据课标精神,在文本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默读、朗读等多形式的初读,再进行有详略的自读、小组读、全班读的多次数品读,最后进行领读、跟读等多层次重点读,以读导悟,并从悟中生成感悟再次突破难点。
如:在教学这些段句时,我先激情导读“一百年过去了、一万年过去了、十万年过去了……”学生一次又一次接“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在一次又一次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
此时,无须太多的分析与讲解,师生都已经和文本进行了高度的对话。
4.自主、合作、探究,升华文本主题。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理解变化的神奇,探究用词的奇妙。
如:让学生把“他”变成“你”,先组内朗读再全班深情朗读:
你呼出的气息,
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为我们带来了凉爽;
你发出的声音,
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为我们带来了甘甜的雨露;
你的双眼,
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使我们梦的世界有了光明和生机。
顺势让学生补充:
他的牙齿变成
他的头发变成
……
通过此环节,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徜徉在文本的内容与形式之间,在理解的基础上发现语言形式的奥秘。
同时让学生自主发现盘古的无私奉献精神,理解文本的主旨,达成目标3和4。
5.激情说话、拓展升华。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所以我们要学习运用
语言,更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达到言意相生,言意相协的目的。
最后,让学生先在动画片的引领下复述,然后让学生看着画面和板书,尝试自己复述。
此时,学生的感情已经到位,盘古的形象已经丰满,顺势让他们根据课件提示“我想说……”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已经是水到渠成了,这里给他们一个倾泻情感的渠道。
相信此时,对盘古的敬佩感激,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自豪,都会从他们口中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
6.多元评价,让课堂成为“伯乐”。
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对话”,这种“对话”过程贯穿着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的人本主义情怀。
最后,关于板书,我力求在简单、美观的基础上突出“创造”,理清叙述顺序,起到提纲引领的作用。
盘古开天地
创造
开天辟地——顶天蹬地——化作万物
奉献
总之,本课从对教材的解读,到课堂教学,我都力争紧扣教学目标,立足文本特色,关注学生学情,着眼“学习运用”,注重文本生成,彰显语文教学的本真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