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发展史及代表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书体及各朝代作家代表作品

中国书法书体及各朝代作家代表作品

书体的演变和时代(一)、甲骨文----商朝甲骨文为殷商时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上,纪录占卜的结果。

字体很多是象形的,接近于图画。

(二)、金文----商、周朝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

金文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也有人称金文为「钟鼎文」。

、周代所有铸刻的铭文内容多是关于祀典、约契之类的。

(三)、篆书大篆----春秋战国小篆----秦朝大篆:字画较繁,字体较方。

小篆:称「秦篆」。

是秦始皇时期删繁就简而创制的一种书体,以方便施政、教化。

(四)隶书----秦、汉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五)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

草书分三种。

1、章草:可用于草写奏章上,始于汉初。

2、今草: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偏旁互相假借,成为一般的草书。

3、狂草:到了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将「今草」写得更放纵。

(六)、楷书----三国时完备成形结构搭配匀称,章法形式也随之朗、整齐。

形态平稳、端正。

(七)、行书----晋代以后将楷书、草书,融汇一炉的书体。

功能是快写与简化。

历代书法家及作品秦统一后,小篆成为官方文字。

文字的统一,为书法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小篆具有字形扁长、笔画多为孤线、结构复杂的特点,作为官方文字不便速写。

于是,结构较为简单、笔画把圆转成方折、便于迅速书写的隶书应运而生。

秦汉时期代表作家1张芝的草书《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2蔡邕的隶书《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

李斯的小篆《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

两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草、楷、行各体已完全成熟,中国书法的技法体系基本形成。

隶书简化了篆书的笔画,加上了粗细长短的变化。

产生了横、竖、撇、捺的不同形式。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是中国书法艺术瑰宝的代表,记录了中国悠久历史中一些杰出的书法家的作品,无论是笔法、用纸、墨迹还是题字,都堪称经典之作。

这些名帖以其出色的艺术价值、独特的字体风格和传世收藏的价值,成为了世人所公认的艺术珍品。

这篇文章旨在盘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通过对每一张名帖的传世背景及其特点的介绍,展示中国书法的卓越成就和无穷魅力。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名帖,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更可以体验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本文中,我将依次介绍十张传世名帖,并探讨它们的背景故事、字体特点以及在书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通过对这些名帖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书法家在不同时期所倡导的书法理念和技法,并从中感受到中国书法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韵味。

最后,本文将总结这些传世名帖的共同特点,探讨它们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和影响。

这些名帖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典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名帖,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并在当代书法创作中汲取灵感,传承发展中华书法艺术的瑰宝。

1.2 文章结构一、文章结构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内容:1. 引言部分:对中华十大传世名帖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

2. 正文部分:依次介绍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每个名帖的介绍包括背景介绍和名帖特点。

2.1 传世名帖1: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2 传世名帖2: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3 传世名帖3: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2.4 传世名帖4:介绍该传世名帖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接着,详细描述该名帖的特点、题词、书法风格等相关内容。

中国历代书法大全

中国历代书法大全

中国历代书法大全中国历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自那时起,书法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历代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介绍,展示中国书法的辉煌与多样性。

1. 先秦时期:秦的“小篆”和汉的“隶书”在先秦时期,中国书法经历了从图片符号到字形符号的转变。

秦朝时期,始皇帝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并推行了统一的文字系统,即“小篆”,它是一种整齐划一的字体,具有象形意味。

到了汉代,由于行政需要,产生了一种简化的字体,即“隶书”,这是一种快速书写的字体,形状更加方正。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兰亭序”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期,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

王羲之被誉为魏晋书法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兰亭序》至今被视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兰亭序》以其流畅的笔画和丰富的墨色展示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风格,堪称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3. 唐宋时期: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和米芾的“书谱”唐宋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另一个高峰期。

颜真卿是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代表作《祭侄文稿》以其雄浑有力的笔画、精湛的布局和卓越的审美价值而闻名。

米芾是宋代书法家,他对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有着极高的评价,他的《书谱》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

4. 元明清时期:赵孟、董其昌和石涛的书法在元明清时期,书法艺术从“文人墨客”的范畴扩展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赵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独具一格,以方正俊秀著称。

董其昌是明代的书法家和理论家,他的《石渠宝笈》被视为中国书法理论宝库。

石涛是清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以秀丽苍劲、意境深远而著称。

5. 当代书法:齐白石和潘天寿进入现代,中国书法也不断创新与发展。

齐白石和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书法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齐白石的书法作品以豪放大气、浑厚醇雅而著称。

潘天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的笔纹松润,又充满了现代感。

我国书法的发展顺序

我国书法的发展顺序

我国书法的发展顺序我国书法的发展顺序历经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从秦篆、汉隶、魏碑、唐楷、宋行、草以及元、明、清等各个时期对我国书法发展的概述。

1.秦篆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文字,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文字。

秦篆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结构匀称,字形美观大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同时,秦篆也是我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汉字由复杂的象形走向简化的符号。

2.汉隶汉隶是汉代主要书体之一,也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汉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朝,但在汉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汉隶的特点是扁方,左右分展,横平竖直,笔画清晰,结构严谨,章法巧妙。

汉隶的代表作品有《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等。

3.魏碑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刻石文字,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前期,但真正意义上的魏碑是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后逐渐形成的。

魏碑的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饱满,结构紧凑,体势多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魏碑的代表作品有《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等。

4.唐楷唐楷是指唐代时期的正楷书体,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又一高峰。

唐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隋朝,但在唐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唐楷的特点是笔画规范,结构严谨,法度森严,用笔灵活,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唐风”。

唐楷的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颜勤礼碑》等。

5.宋行、草宋行和草是指宋代行书和草书的合称,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发展。

宋行、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宋行、草的特点是强调个性表现,注重情感表达,笔画多变,形态各异,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宋调”。

宋行、草的代表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6.元、明、清元、明、清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最具时代特色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形成了多个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作品。

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

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介绍经典书法作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艺术水平。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的书法家们创作了许多令人赞叹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独具特色,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中国历代经典书法作品,并且对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进行深入探讨。

1. 楷书楷书是中国书法的基本部分,也是最为权威、正统的书写体。

它以工整、规范为特点,结构严谨。

楷书的代表作有:1.1 《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时代:东晋•介绍:《兰亭集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楷书之一。

王羲之以流畅娟秀的笔触,书写了这篇艺术和文学相结合的序文。

这幅作品的每一个笔划都非常精准,构图严谨,被誉为书法之巅峰。

1.2 《字说》•作者:颜真卿•时代:唐代•介绍:《字说》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工整规范的楷书风格而著称。

这幅作品是为了讲解字体的演变和构造而创作的,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一。

2. 行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风格流派,它的特点是线条舒展自如、笔画间相互联结。

行书的代表作有:2.1 《董其昌小楷》•作者:董其昌•时代:明代•介绍:董其昌是明代著名书法家,他的行书技艺独步当时。

《董其昌小楷》被视为行书的经典之作,它的字体线条流畅、刚柔相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触动。

2.2 《自叙帖》•作者:王铎•时代:元代•介绍:《自叙帖》是王铎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

这幅行书作品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字体风格狂草奔放,给人以浓烈的艺术冲击力。

3. 草书草书是中国书法的一种狂放洒脱的风格,字体线条变化多端、纵横交错,给人以独特的观感。

草书的代表作有:3.1 《快雪时晴帖》•作者:怀素•时代:唐代•介绍:怀素是唐代书法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的草书风格狂放豪迈。

《快雪时晴帖》是怀素的代表作之一,这幅作品的字迹流畅有力,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3.2 《蘇東坡行書二首》•作者:苏轼•时代:宋代•介绍: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

古今书法大家作品赏析

古今书法大家作品赏析

古今书法大家作品赏析一、介绍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今中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不同的书法大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造诣,创作出许多令人钦佩的作品。

本文将对几位古今书法大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探讨他们的艺术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

二、王羲之1.《兰亭序》以“兰亭集会”为主题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幅行书,内容记载了王羲之与友人们在兰亭聚会的情景。

整幅作品流畅自然,融汇了魏晋时期的笔墨风格和王羲之个人的才情。

作品中的每个字都饱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充分展示了王羲之极高的书法造诣。

2.《九成宫醴泉铭》《九成宫醴泉铭》是王羲之为东晋建康九成宫所撰写的铭文。

这幅楷书作品以端庄稳重的形式展现了文字之美。

王羲之巧妙地运用了书法的艺术手法,将铭文雕刻得字字庄重肃穆,给人以庄严肃重之感。

整幅作品以豪放洒脱的笔墨展示了王羲之的创作才华。

三、颜真卿1.《祭侄文稿》作为唐代的书法大家,颜真卿以其奔放雄浑的行书风格而闻名。

《祭侄文稿》是颜真卿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行书作品是颜真卿为祭奠侄子而写的悼文。

作品以洒脱大气的笔触表现出深深的思念之情,字体饱满有力,秀逸飘逸,完美展现了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风采。

2.《祭扫冯唐墓》《祭扫冯唐墓》是颜真卿为唐代文学家冯唐墓祭奠而创作的楷书作品。

整幅作品以端庄庄重的形态展现了颜真卿扎实的书法功底。

他运用粗细相间的笔触和严谨的结构,使得每个字的形象生动饱满。

作品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四、张择端1.《黄庭经序》张择端是明代著名书法家,擅长于草书的创作。

《黄庭经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活泼奔放的笔触展现了楷书和行书的独特魅力。

张择端的草书风格独特,笔势激荡,给人以充满张力的视觉冲击。

《黄庭经序》凝聚着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2.《新安临川集序》《新安临川集序》是张择端为明代文学家杨基所写序文的楷书作品。

作品结构严谨,字迹饱满有力,展现了张择端扎实的书法功底。

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及作品赏析

中国书法的发展过程及作品赏析
返回
小篆又称秦 篆——它的 笔画首尾匀 圆,结构对 称;给人以 刚柔并济, 圆浑挺健的 感觉,对汉 字的规范化 起了很大的 创 始 人 钟 繇 下一页
中国楷书四大家:
欧阳询(唐)
《九成宫醴泉铭》
(局部)
柳公权(唐)
《玄秘塔碑》
(局部)
颜真卿(唐)
《颜勤礼碑》
(局部)
赵孟頫(元)
《三门记》
(局部) 返回
隶书特点
字形扁方, 左右伸展; 左波右磔, 蚕头燕尾。
返回
下一页
你知道天下三大行书吗?
1、《兰亭序》
王羲之(晋)
2、《祭侄文稿》 颜真卿(唐)
3、《黄州寒食帖》 苏轼(宋)
返回
返回
教育学院 王美茜
2010180 1020016
请进入书 法世界吧
甲骨文
篆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结束放映
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 都要用龟甲或兽骨 进行占 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 情刻在甲骨上,作为档案 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这 是中国最古老的成熟的文 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 上,人们称之为甲骨文。

中国历代着名书法作品赏析

中国历代着名书法作品赏析

雁塔圣教序
唐代储遂良 作。“初唐三大 碑”之一,字体 清丽刚劲,笔法 抑扬跌宕,骨力 清俊,仪态柔美, 公认为“诸碑之 冠”。
兰亭序
东晋王羲之作。“天下第一行书’,遒媚劲健,秀丽清 逸。体现了晋书尚韵的特点,标志着中国书法的最高成就。
祭 侄 稿
唐代颜真卿作。“天下第二行书”,气势奔放恢宏, 笔法端庄凝重,足以与《兰亭序》相映争辉。
临古法帖
清代王铎作。雄健外拓, 连绵不绝,笔势豪猛,远出 于同代之上而卓然超群,自 成一家。
六 言 诗
骨内流 梗蕴丽 而,,清 书柔婉代 如而约傅 其不连山 人软绵作 。,,。 为劲圆 人力转
李白长干行一首
清代郑燮作。杂糅 众体,外拙内巧。内涵 “三真”,乃自名一体 的“六分半书”典范之 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诗四帖
唐代张旭作。纵横飞扬,精灵跳脱,犹有“悬崖坠石, 急雨旋风之势”,堪称“狂草巅峰之作”。
自 叙 帖
的应斜勃 狂气直发 草势无,唐 不如绉一代 朽虹不气怀 之,收贯素 作奥,之作 。妙上,。 绝下纵豪 伦呼横情
神仙起居法帖
纸 状 法 云 。 狂 五 烟 “ 放 代 , 如 而 杨 淋 横 沉 凝 漓 风 雄 式 快 斜 , 作 目 雨 奇 。 , 形 ” 书 落 怪 。
蜀 素 帖
现趣 华横 美生宋 绚,代 丽极赵 之尽佶 气奔作 象放。 。驰书 骋画 之同 致构 ,, 展奇
草 书 千 字 文 卷
洛 神 赋
元代赵孟頫作。 典雅俊美,严谨沉稳, 犹如“花舞风中,云生 眼底”。为一代宗师赵 孟頫之传世作品。
王安石杂诗卷
式意人 美气书 ”雄风代 的豪,鲜 最而法于 高出度枢 体入严的 现规谨书 。矩而法 ,“。 是遒晋 书劲人 法安笔 “闲意 形”唐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作品赏析
1.殷甲骨文
殷商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25年),是 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 骨上记载占卜 、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 汉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 素: 用笔、结字、章法,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 全有这三种要素。

而大 又小

自 然 潇 洒 , 甲 骨 文 书 法 中 的 杰 作 。
错 落 , 生 动 有 致 , 各 尽 其 态 , 富 有
商 代 武 丁 时 期 的 作 品 , 风 格 豪 放 ,
祀 狩 猎 涂 朱 牛 骨 刻 辞 》
变字
化形
整重商,且的米 端要代背完一。 严的社面整块是 。文会字,牛甲河 结史生内正胛骨南 体价活填反骨文安 纵值和朱两版断阳 横。天,面记代出 开字气色共事第土 阔体等彩有刻一, ,瘦方炫一辞期 气硬面丽百。商 势劲情,六骨武 雄直况内十版王 伟,,容余巨时 。工有为字大期厘
32.2*19.8
客画事可、 观者、识会《 图大会者意说 形都意约、文 典用、三假解 型图形分借字 化形声之、》 ,表。一转总 抽示甲,注结 象。骨在、汉 化但文字形字 的图图形声构 符画画结。造 号式文构甲规 。文字方骨律
字很面文“ 不多,是六 等,已中书 同凡具国” 于是备最: 图实了古象 画物象的形 ,有形文、 是形、字指 将可指,事
盘 学
体 系
感 很 强
因 取 横
的 青 铜
中 占 有 重 要 的 位 置 。
烈 , 表 现 了 浓 重 的 “
势 而 重 心 偏 低 , 愈 显
器 , 铭 文 结 构 奇 古 ,
草寄浑
书奇朴
之 流 畅 , 开 “ 草 篆 ” 之 端 。
隽 于 纯 正 , 壮 美 多 姿 。 有 金 文 之
雄 伟 , 字 体 用 笔 豪 放 质 朴 , 敦 厚
大盂鼎铭
大盂鼎铭文内壁 有铭文二百九十 一字,大篆结体 谨严,雄壮凝练 ,圆润遒劲,通 篇铭文气》韵生 动,疏密相同, 让人叹为观止。 开《张迁碑》、 《龙门造像》之 先河。以书法成 就而言,大盂鼎 在成康时代当据 首位。
西周 毛公鼎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 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 498 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 ,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 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 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
2.西周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
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 青铜器 中所少有。内容为:周王告诫盂 (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 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 文王,武王的德政。书法体势严谨,字 形布局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
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 书法的代表作。
中国书法发展史 及代表作品赏析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 张始峰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 末才发生,但书法艺 术当与 汉字的萌生同时。
一、为中国书法
奠定基础的先秦书 法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 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 符号,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 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 学 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 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 BC17 )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
已妥结毛
Hale Waihona Puke 发 展 到 极贴 , 充 满
构 匀 称 准
公 鼎 书 法
其 成 熟
了 理 性
确 , 线
是 成 熟
的 境 地
色 彩 ,
条 遒 劲
的 西 周

显 示 金
稳 健 ,
金 文 风

布 局
格 ,
金朴线西
西 味 厚 条 周 周 ” 。 圆 后
,其润期
散 因 “ 而 厉
此浇凝王
在铸炼时
氏 碑 ” , 代
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 价。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革时期。《说文解字 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 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 ,八曰隶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
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 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 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秦代除以上书法杰作外 ,尚有诏版、权量、瓦当、货币等文字,风格各 异。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 一页,开创先河,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行间已经找不出象形图画的痕迹,完全 是由线条组成的符号结构。
二、开创先河 的秦代书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
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兼并天下,李斯主持 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 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 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 简而来。著名书法家
距今四、五千 年的山东大汶口文 化遗址中发现了刻 有陶文的陶器,这 些陶文与古文字已 有相似之处。图为 一个合体图画会意 字,“炅”(热) ,太阳在云气之上 ,云气之下有五峰 耸立(一说海水) 。文字是以象形为 基础,由图画符号 演进而来,后由史 官或巫进行加工整 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
大汶口陶尊符号
要》)。
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 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 有了书法形式美的 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 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从商后期到秦统一中国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 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 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 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书法的艺术性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散 氏 盘 铭 文 铸 于 盘 内 底 上 , 共
375
凝圆
重润字 ,,。 也结书 有字法
东周 石鼓文
战国时代秦国刻石, 共十枚,形似鼓状 ,每件石鼓上以籀 文刻四言诗一 首,
共十首,内容为记 述秦王游猎之事, 故石鼓又称为猎碣 。字迹磨损很多,
今藏在北京故宫博 物馆。
石 鼓 文 旧 拓
《石鼓文》在书法史上有承前启后 的重要地位。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 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 大影响。同时其本身的艺术成就也很高 ,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饱满 圆润,笔意浓厚,在 《石鼓文》字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