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实施合理的施工方案和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一般方案和常用技术措施。

一、施工方案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前,首先要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合理的配合比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小开裂和渗水的风险。

2. 施工工序规划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工序计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 施工设备与材料准备
保证施工所需设备齐全、材料充足,做好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不受阻碍。

4. 安全施工保障
重视施工安全,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提供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二、技术措施
1. 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搅拌混凝土时,应控制搅拌时间和速度,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 混凝土浇筑技术
工程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度,及时修整表面,防止出现孔洞和裂缝,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

3. 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进行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防止裂缝的产生。

4. 质量检验与验收
在施工完成后,要对混凝土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和强
度是否符合要求,最终完成工程验收。

结语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合理规划和实施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才能完成优质的混凝土工程,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和可靠性。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到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多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混凝土配制1.1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合适的水灰比、砂石比例等参数。

1.2 选用合适的水泥:根据工程要求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3 控制混凝土的骨料质量:对骨料进行筛分、洗净等处理,确保骨料质量符合要求,避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

2. 混凝土浇筑2.1 确保模板的准确性:在浇筑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和修整,确保模板的几何尺寸和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2.2 控制浇筑速度和浇注高度:合理安排浇筑速度和浇注高度,避免混凝土的分层和产生空洞。

2.3 采用适当的振捣方式: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工程要求,采用适当的振捣方式,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3. 混凝土养护3.1 控制养护温度和湿度: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和环境条件,控制养护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或过度湿润。

3.2 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喷水养护、覆盖保温等,确保混凝土的养护效果。

3.3 延长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环境条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混凝土表面处理4.1 去除模板: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及时拆除模板,避免模板对混凝土表面的损坏。

4.2 进行修补和打磨:对混凝土表面的缺陷进行修补和打磨,提高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和美观度。

4.3 进行防水处理: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水处理,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5. 混凝土质量检验5.1 采集样品进行试验: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采集混凝土样品进行强度、抗渗等试验。

5.2 检测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抗渗性等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房屋、道路、桥梁等工程中。

混凝土施工的方法和技术措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工程施工准备、混凝土配制、浇筑和养护等方面介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一、工程施工准备1.施工前,要经过工程测量并设立好固定控制点,确定施工范围和尺寸。

2.清理施工现场,清除杂物和积水,保证施工场地的安全和整洁。

3.配置施工设备,包括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抹光机等工具,检查设备的完好性。

二、混凝土配制1.混凝土的配制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按照预定的掺和比例进行计量,确保材料的质量和比例准确。

2.根据现场温度和时间限制,灵活调整配制方案,确保浇筑时间和混凝土的性能。

3.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可以使用温控技术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引起开裂。

三、浇筑1.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制定浇筑计划,包括浇筑顺序、浇筑节奏和浇筑温度等。

2.完善固定框架,并安装膨胀剂和护栏等辅助设施,保持混凝土的形状和结构稳定。

3.在浇筑过程中,要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通过振动和敲击来去除气泡和空隙。

4.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可以采取多次浇筑的方式,避免一次性浇筑导致温度过高和收缩裂缝的产生。

四、养护1.浇筑后,要及时进行养护。

根据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环境,制定养护方案,包括保湿、保温和防止外力作用等措施。

2.使用覆盖材料或喷水等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避免水分的迅速蒸发。

3.控制养护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对混凝土的影响。

4.定期检查混凝土的养护效果,及时补充保湿和修补损坏的表面。

五、质量控制1.在截面划分和标高测量中,要精确计算,并使用专业测量工具进行校验。

2.混凝土配制过程中,要对原材料进行检查,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使用自动搅拌机和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搅拌,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定期对混凝土进行取样和试验,测试强度、抗渗性、收缩性等指标,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完整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完整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完整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方与相关责任人员之间进行的一种沟通与交流方式。

通过交底,施工方可以向责任人员详细介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高质量。

本文将从材料准备、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措施和质量验收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的相关内容。

一、材料准备1.1 混凝土配合比: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包括水灰比、骨料比例、掺合料种类和掺量等内容。

1.2 混凝土原材料:详细介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检验要求,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等。

1.3 混凝土搅拌设备:介绍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包括搅拌机、搅拌车等,以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要求。

二、模板安装2.1 模板材料:介绍模板材料的种类和选择要求,包括木模板、钢模板等,以及模板的加工和安装方法。

2.2 模板支撑:详细介绍模板支撑的要求和施工方法,包括支撑材料的选择、支撑点的设置和支撑的固定等。

2.3 模板检查:介绍模板安装完成后的检查要求,包括模板的垂直度、水平度和尺寸等,以确保模板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混凝土浇筑3.1 浇筑前准备:介绍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模板、浇筑前的湿润处理和隐蔽工程的设置等。

3.2 浇筑工艺:详细介绍混凝土浇筑的工艺要求,包括浇筑顺序、浇筑层次和浇筑方式等,以确保浇筑质量和施工效率。

3.3 浇筑控制:介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包括浇筑速度、浇筑厚度和振捣方式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四、养护措施4.1 养护时间:介绍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时间要求,包括初凝时间、脱模时间和正式养护时间等。

4.2 养护方法:详细介绍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和要求,包括保湿、覆盖和防冻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3 养护检查:介绍养护过程中的检查要点,包括养护温度、湿度和养护效果等,以及养护记录的填写和保存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点一、施工前准备工作(一)材料预验收1、水泥:应查验水泥是否有质量合格证,并且应确认其生产日期、标号、品牌、质量指标等,严格按照质量规范执行。

2、砂、砾料:应查验质量合格证、采矿许可证、矿物的颗粒形状、含泥量、含碳酸盐、含矽酸盐等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3、水源:必须用经水资格认定的清洁新鲜水,不得使用河、湖水和地下水,应作样品检测。

(二)工具设备检查1、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水泥搅拌桶应检查是否正常运转、齿轮和传动装置是否完好等。

2、随机引进的施工机具和通用机械也应按使用人要求检查,确保正常运转,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施工方案的编制1、应根据施工图纸及相应采用的规范和设计要求,明确施工进度和安全控制措施,周详预备。

2、决定难度较大的进项施工和关键部位施工的特殊措施和注意事项,明确作业流程及工期安排。

3、结合实际情况和施工教员的经验,把握施工质量关键点,确保施工质量。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一)配合比施工1、按照要求,采用仪器测定,将所需原材料按配合比例配好,充分混合,并采用试配方法作出混凝土配合比,确保质量标准符合要求。

2、浇筑过程中按进度和需要的强度等级及施工质量的要求,及时调节配合比。

(二)混凝土搅拌1、使用立式和卧式搅拌机时,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应按生产厂家生产的说明书执行。

2、采用人工搅拌和机械搅拌方法时,应根据试验配合比计算出水泥、砂、石头、水的配合比例,搅拌时间、搅拌次数和速度,并保持搅拌方式的稳定性。

1、将混凝土装入运输车时,应注意装载时间和混拌时间,严格控制车体容积比,以免运输过程中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

2、在运输过程中应控制洒水量,防止漏水造成运输不便,并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多次分车追踪确认质量。

1、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泥浆的分层,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同时在浇注过程中要保证水、石、沙排列顺。

2、温度、潮湿要求不同的构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避免混凝土的出现断桥现象,以免影响施工品质。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物料准备要求:(1)水泥:应选用优质硅酸盐水泥,其含量应在35%~45%之间。

(2)砂石:应选用石灰石合格砂石,粒径应控制在5mm以下。

(3)水:应选用清洁的饮用水,不得有质量污染。

(4)混凝土外加剂: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外加剂,且施工前应进行试验。

2.施工工艺要求:(1)基础处理:要求基础稳固、平整,应清除表面泥土和附着物,且应湿润基础面。

(2)模板制作:要求模板结构牢固、平整、表面不得有裂缝,模板表面应涂刷模板油。

(3)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设计配比进行称料,然后进行搅拌、运送、浇注。

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连续顺畅,不得出现漏浆、渗漏现象。

(4)浇注温度:要求混凝土浇筑温度保持在5℃~35℃之间,不得低于5℃。

(5)养护条件:要求混凝土养护期间,表面应保持湿润,采取喷水、铺盖养护剂等方式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

3.施工质量控制要求:(1)配料控制:要求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称取各种原材料,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搅拌控制:要求搅拌时间适宜,一般不少于90秒。

同时,要保证搅拌均匀,不得有球团、分层等现象。

(3)浇筑控制:要求浇筑层厚度均匀,不得有虚填、漏填现象。

混凝土浇注后,应使用振动器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

(4)养护控制:要求养护期间,应及时采取措施保持混凝土湿润,防止裂缝和开裂。

4.施工安全要求:(1)施工现场应布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

(2)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机具和设备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4)对模板、支撑等临时结构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施工安全。

以上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一些要求,施工方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完整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完整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完整版)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是指在混凝土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向施工人员详细说明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以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和标准进行施工。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至关重要,因此施工单位应该认真对待这一环节。

一、施工方案交底1.1 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等。

1.2 施工方案的交底:施工单位应将编制好的施工方案进行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理解并按照方案进行施工。

1.3 施工方案的调整: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应及时进行交底并取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二、施工工艺交底2.1 混凝土的搅拌: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混凝土的搅拌比例、搅拌时间和搅拌方式,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2.2 浇筑方式:施工单位应说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包括浇筑高度、浇筑速度和浇筑顺序,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牢固性。

2.3 养护措施: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湿润养护和覆盖养护等,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三、施工质量交底3.1 检查要求: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混凝土的检查要求,包括检查什么内容、检查的时间和检查的方法等。

3.2 质量控制: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要求,包括控制什么指标、如何控制和如何处理质量问题等。

3.3 质量验收: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标准和程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四、安全生产交底4.1 安全措施:施工单位应向施工人员说明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4.2 安全教育: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4.3 安全监督: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引言概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是指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旨在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材料准备、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后维护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一、材料准备:1.1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材料: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选择适宜的水泥、骨料、掺合料等混凝土原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1.2 材料贮存和保护:材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和受污染。

同时,应定期检查材料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防止质量下降。

1.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二、施工前准备:2.1 地基处理:对于土质较差的地基,应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填筑、夯实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2 施工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无杂物,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2.3 施工机具和设备准备:检查施工机具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同时,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准备相应的模板、支撑和脚手架等辅助设备。

三、施工过程:3.1 混凝土浇筑:根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方法,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3.2 混凝土养护: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包括保持湿润、遮阳、防风等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3 施工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现场质量监督: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4.2 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施工,包括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等环节,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4.3 施工质量检测:对混凝土强度、密实度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五、施工后维护:5.1 混凝土养护:对已完成的混凝土工程进行养护,保持湿润、遮阳、防风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 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 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检查方法: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重新检验:当使用中对水泥质量
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
水 泥
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视为过期水泥,
凝结硬化慢、 早期强度低, 后期强度增 长较快
凝结硬化慢、凝结硬化慢、
早期强度低,早期强度低,

后期强度增 后期强度增
长较快
长较快
水化热大 水化热较大 水化热较小 水化热较小 水化热较小 水化热较小
抗冻性好 抗冻性较好 抗冻性差
抗冻性差
抗冻性差 抗冻性差
耐热性差 耐热性较差 耐热性好
耐腐蚀性差 耐腐蚀性较差
耐腐蚀性较 好
干缩性较小 干缩性较小 干缩性较大
泌水性大、 抗渗性差
耐热性较差 耐腐蚀性较 好 干缩性较大
抗渗性较好
耐热性较差
耐腐蚀性较 耐腐蚀性较


干缩性较小
抗裂性较高
4.3 混凝土工程
③ 常用水泥的选用
混凝土工程特点或所处环境条件
优先 选用
可以 使用
不宜 使用
普 1 在普通气候环境中的混凝土
钙矾石二重性
钙矾石可提高混凝土或胶凝材料的早期强度,或产生混凝土 的收缩补偿,而延迟钙矾石却引起混凝土的胀裂破坏。
4.3 混凝土工程
② 常用水泥的特性
硅酸盐水泥 ①
普通水泥 ②
凝结硬化快、凝结硬化快、 早期强度高 早期强度高
矿渣水泥 ③
火山灰水泥 粉煤灰水泥 复合水泥



凝结硬化慢、 早期强度低, 后期强度增 长较快
4.1 梁模板作业
梁模板设计作业
梁截面尺寸为250x600,计算跨度为8m,木模板自重标准值 0.5kN/m2,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kN/m3。每立方米钢筋混 凝土梁中钢筋自取为1.5kN,采用内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入模 温度为10℃,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为1.5kN/m2,振捣 混凝土时,对水平和垂直模板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分别为2kN/m2 和4kN/m2。施工现场有厚度为16mm、18mm和20mm厚的竹木胶合 模板,竹木胶合模板抗弯强度fm取30N/mm2,弹性模量为10GPa。 假定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塌落度为140mm,混凝土浇筑速度V 为5m/h。
称ettringite,简称AFt (alumi2nate ferrite trisulphate hydrate phase) ) 因被视为“水泥杆菌”而一直遭受工程界的排斥和冷落。
4.3 混凝土工程
研究发现,生长在高强度高密实度水泥石孔隙中的钙矾石 的膨胀致裂作用会受到抑制,20世纪40年代中期各种混凝土用 膨胀剂和膨胀水泥相继诞生.
从此,钙矾石就被广泛用作产生混凝土收缩补偿及水泥早强 快硬所不可缺少的部分. 但是,在利用其有利的一面时,往往由 于对其生成与稳定条件的忽略,有时又会带来负面的影响,如 AFt 处于高温环境(高于70 ℃) 时会发生分解,有产生因更大收 缩以致开裂或因分解后的AFt 重新结晶而致混凝土的膨胀开 裂。
筛分析法
筛 分 析 法 是 用 一 套 孔 径 为 4.75mm 、 2.36mm 、 1.18mm 、 0.60mm和0.30mm和0.15mm的标准方孔筛,按照筛孔的大小顺 序,将用9.5mm方孔筛筛出的500g干砂,由粗到细过筛,称得 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并且计算出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1、 a2、 a3、 a4、 a5和 a6及累计筛余百分率A1、 A2、 A3、 A4、 A5 和 A6 。
的 混
5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
②(≥42.5) ②④
凝 6 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
①②
土 7 受侵蚀介质作用的混凝土
③④⑤⑥
② ②③ ③

③④⑤⑥ ④⑤
④⑤
③④⑤⑥ ③ ④⑤ ①
4.3 混凝土工程
④ 水泥进场检查
水泥进场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 并对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进行复检,其质量必须符 合国家标准。

③④⑤⑥
通 2 在干燥环境中的混凝土


混 凝
3 在高湿度环境中或长期处于水中的混凝土
③④⑤⑥

土 4 厚大体积的混凝土
③④⑤⑥
④⑤ ①
1 要求快硬、早强的混凝土

有 特
2 高强(大于C50)混凝土

殊 要
3
严寒地区的露天混凝土、寒冷地区处于水 位升降范围内的混凝土

求 4 严寒地区处于水位升降范围内的混凝土
混凝土的原材料包括胶凝材料(水泥)、粗骨料(石)、细骨 料(砂)、水和外加剂(视情况加入)。 1) 水泥
常用的硅酸盐水泥品种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复合硅酸盐水泥。
①钙矾石 自1892年被发现到1940年的一段较长时期内,钙矾石(国际名
3) 细骨料(砂)
① 按形成条件分类:
作为混凝土用砂 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两 大类。
天然砂
机制砂
4.3 混凝土工程
② 按细度模数或平均粒径分类:
粗细程度 粗砂 中砂 细砂 特细砂
细度模数μi 3.7~3.1 3.0~2.3 2.3~1.6 1.5~0.7
平均粒径(mm) 0.5以上 0.35~0.5 0.25~0.35 0.35以下
②石子的含泥量: 砼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 C30 时 , 含 泥 量 ≤ 1.0% ; 砼强度等级低于C30时, 含泥量≤2.0%(泥块含量 按重量计)。
天然卵石
人工碎石
4.3 混凝土工程
③石子的最大粒径:在级配合适的情况下,石子的粒径越大, 对节约水泥、提高砼强度和密实性都有好处。
由于结构断面、钢筋间距及施工条件的限制,石子的最大粒 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 3/4;对砼实心板不超过板厚的1/3,且最大不超过40mm(机拌); 任何情况下石子的最大粒径机械拌制不超过150mm,人工拌制 不超过80mm。P151
的 抽
使用时须重新检验、确定标号。

4.3 混凝土工程
2) 粗骨料(石子) 常用石子有卵石和碎石。卵石砼水泥用量少,强度偏低;
碎石砼水泥用量大,强度较高。
①石子的级配:石子的级配越好,其空隙率及总表面积越 小,不仅节约水泥,砼的和易性、密实性和强度也较高。碎石和 卵石的颗粒级配应优先采用连续级配。
根据上述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模板厚度,支撑距离)
第4章 混凝土结构工程
4.3 混凝土工程 P147
4.3.1 混凝土配料 4.3.2 混凝土拌制 4.3.3 混凝土运输与输送 4.3.4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 4.3.5 混凝土养护与质量检查 4.3.6 混凝土冬期施工
4.3 混凝土工程
4.3.1 混凝土配料 1 原材料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