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60633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英文名称:Micro-

Economic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平时30%;期末70%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政治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微观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

微观经济学也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个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运行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微观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其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微观经济学侧重于有关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学生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详尽的了解,并能运用一些基本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对有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一些实证性的描述和分析,并最终明确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资源如何得以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这一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了解某些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和开放的借鉴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4.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

法,掌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1.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学产生的原因:资源稀缺与人类需要欲望的矛盾。

经济学的定义:选择、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学的关系。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学产生的原因及经济学的定义。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

分析与动态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边际分析,抽象分析,经济模型分析。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经济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 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微观经济学鸟瞰图;微观经济学中心思想—“看

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构成和基本内容。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

第四节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1. 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经济学的萌芽与形成时期: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形

成与建立时期: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三)课后练习

1、怎样把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机会成本及其意义。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5、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6、如何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 掌握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 掌握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 掌握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 会分析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和变动;

6. 会计算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 了解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理论

1. 主要内容

需求理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需求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第二节供给理论

1. 主要内容

供给理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供

给定理;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供给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第三节价格理论

1. 主要内容价格理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市场机制的作用;均衡价格的形成;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给

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定理;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均衡是如何决定的?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又是如何影

响均衡状态的。

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1. 主要内容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

供给弹性。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弹性的含义。

三)课后练习

1、需求的含义和影响需求的因素。

2、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

3、怎样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

4、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如何?

5、均衡价格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何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三章效用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 会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 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 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

5. 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 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

7. 会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8. 会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9. 掌握什么是替代和收入效应,并会用图形表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数效用理论

1. 主要内容基数效用理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效用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均衡及对需

求曲线的推导。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第二节序数效用理论

1. 主要内容序数效用理论。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消费者的预算约束和预算线;消费者均衡。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无差异曲线有哪些特征?理解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三节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1. 主要内容

收入和价格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收入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

价格变化对预算线的影响;价格—消费曲线;价格需求曲线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收入—消费曲线与价格—消费曲线的推导过程。

第四节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1. 主要内容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当某商品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消费者

选择有什么影响?

第五节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选择

1. 主要内容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选择。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与彩票;期望效用与期望值的效用;

消费者的风险态度;风险与保险。

3. 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根据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对消费者进行分类。(三)课后练习

1、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

2、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简述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4 、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

5 、试说明恩格尔曲线的经济含义。

6、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

7 、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正。

8 、说明风险回避者、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中立者的判断条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了解什么是生产函数,具体到了解什么是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和两种可变要

素的生产函数;

2. 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 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图,以及生产的三个阶段和哪个阶段是

要素的合理投产区;

4. 掌握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5. 掌握等产量线、脊线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及递减规律;

6. 掌握等成本线的含义;

7. 会结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推导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生产函数1.主要内容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产函数;技术约束和生产集;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它生产函数。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生产集是什么?技术效率又是什么?

第二节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1.主要内容

一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含义;边际收益递减规

律;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生产的三个阶段;生产的合理投入

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企业在生产的三个阶段是怎样选择的?

第三节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1.主要内容

两种投入要素可变的生产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投入要素比例可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完全替代和要素比例不变条件下的等产量线;要素替代与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的经济区

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含义,并指出它的变化规律。

第四节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1.主要内容

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等成本线;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生产扩张线;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化与替代弹性。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比较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

第五节规模报酬

1.主要内容规模报酬。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内在经济与外在经济。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规模报酬的有哪三种情况,并举实例说明。

(三)课后练习

1、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合理投入区?

2、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解释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

3、在两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生产的经济区域?

4、为什么边际技术替代率会出现递减?

5、什么是规模收益?怎样判定规模收益的类型?

6 、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成本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大产量的最优组合的。

7 、作图说明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是如何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组合的。(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 掌握成本的概念,包括什么是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以及相应的利润;

2. 理解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3. 掌握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4. 掌握长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5. 会用图形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并掌握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

线的综合关系;

6. 了解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成本概念

1.主要内容成本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理解经济成本的内涵。

第二节短期成本

1.主要内容短期成本。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成本、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与平均固定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短期中各种成本的关系,短期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第三节长期成本

1.主要内容

长期成本。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生产规模的

选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长期成本曲线的位置关系如何?

第四节收益函数

1.主要内容

收益函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总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收益曲线的位置。

第五节利润函数与利润最大化

1.主要内容利润函数与利润最大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利润和利润函数;利润最大化假设;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通过收益曲线来分析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

三)课后练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