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机的绕组

合集下载

交流绕组 练习题 1

交流绕组 练习题 1
(6)整数槽双层叠绕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___,整数 槽单层绕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_____。
(7)若采用短距方法来消除相电动势中v次谐波,线圈 的节距y1=_τ。
(8)三相绕组的基波合成磁动势幅值为每相基波脉振磁 动势的_倍。
(9)交流电机的同步转速指__其值为__。 (10)交流电机三相绕组基波合成旋转磁动势的旋转方
A漏磁通B.主磁通C.总磁通
(13)三相交流电机的定于合成磁动势为圆形旋转 磁动势,其幅值计算公式中的电流为
A每相电流的最大值 B.每相电流的有效值
C.线电流
D.三相电流的代数和
(1)在分析交流电机的绕组和磁场在空间分布等 问题时,电机的空间角度常用电角度表示,电角 度为p倍的机械角度。()
(2)根据交流线圈节距的长短,交流绕组可分为 整距绕组、短距绕组和长距绕组,长距绕组的端 接线较长,所以电机绕组多采用长距。()
各次谐波磁动势的幅值为
FC3 Fc1 / 3, Fc5 Fc1 / 5
2)单层整距线圈组的磁动势
fq Fq1 sin t sin x Fq3 sin t sin 3x Fq5 sint sin 5x
式中, Fqv是线圈组的基波和v次谐波磁动势幅值, Fqv= qFcvKqv=0.9q(NcKqv/v)I; qFcv是q个线圈磁动势的代 数和,v=1,3,5,7,…为磁动势的基波和谐波次数;Kqv 是绕组的分布系数,Kqv=sin[q(vα/2)]/[ qsin(vα/2],v=1, 3,5,7,…。
1)计算每极每相槽数q=Z/(2pm)(槽)和 槽距角a=PX360°/Z1(电角度)。
2)根据槽距角画出各相量,标出P对极(P个重 叠相量)下的槽号,再根据q值分极分相。
(5)绕组展开图 分析槽电动势星形图的目的是为了画出绕组

电机学-交流绕组和电动势

电机学-交流绕组和电动势
交流电机的绕组和电动势
§8-1 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
➢交流绕组的定义
感应交流电的绕组叫交流绕组
同步电机电枢绕组和异步电机定子、转子绕组结构相同, 因此统称为“交流电机绕组”,简称为交流绕组。
交流电机的绕组和电动势
§8-1 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
➢对交流绕组的要求 1)良好的导电性能; 2)一定导体数下,获得较大的基波电动势和基波磁动势; 3)在三相绕组中,对基波而言,三相电动势必须对称,即三相 的幅值相等而相位互差120度电角度,并且三相的阻抗也要求相 等; 4)电动势和磁动势波形力求接近正弦波,为此要求电动势和磁 动势中的谐波分量尽量小; 5)用铜量少,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可靠,散热条件好; 6)制造工艺简单,检修方便。
8
9
10
S2
11 12 13
A
18
17 16 15 14
动势最大,应将第一个N极下的7、8槽也划
Y
24 12
13 1
14 2
归A相,作为X相带。因为7、8槽与l、2槽
23 11
Z 3 15
相隔一个极距,它们可分别构成整距线圈,
22 10
4 16
第二对极下13、14槽为A相带,19、20槽则 C
为X相带。
§8-2 三相单层绕组
➢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
槽电势星形图:连成的绕组能否得到三
1
相对称电动势呢?可以作三相绕组电动
势相量的方法来说明。因槽间角 1 60 6 电角度,若规定导体电动势穿进纸面为
60°
2
正,则图8- 4(a)所示瞬间1槽导体电动势
为正的最大,当转子转过 1角后,2槽导
体电动势才最大,因此2槽导体电动势落 5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Y.Q.Xiong 2010-06 第4章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15
相绕组磁动势及 其基波分量动画
基波表达式 f1(t, ) Fm1 sin t cos
基波振幅
Fm1

0.9
NkN1I p
串联匝数
N


2 pqNc a
pqN c a
(双层绕组) (单层绕组)
电机学 Electric Machinery
华中科技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熊永前
2010.06
Y.Q.Xiong 2010-06 第4章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1
4.3 交流绕组磁动势
1. 单相绕组磁动势
(1) 单层集中相绕组的磁动势
Z=6,p=1,三相单层绕组。q=1,相当于集中绕组,每相只 有1个整距线圈。
磁动势空间矢量的长度代 表幅值的大小,矢量的位 置代表幅值所处的空间位 置。
将各线圈的基波磁动势矢
量相加得到分布相绕组磁
动势基波矢量。
Y.Q.Xiong 2010-06 第4章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8
考虑到一般情况,对于q个线 圈,合成磁动势基波是q个依 次位移α1度的正弦波叠加而成 。
采用磁动势迭加原理,三个线圈分别产生矩形波磁动势。
将三个矩形波叠加起来,得到阶梯波脉振磁动势。
Y.Q.Xiong 2010-06 第4章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
7
用迭加原理求合成磁动势
三个线圈分别产生矩形波 磁动势。磁动势波形一样 ,依次位移槽距电角α1度 。
各线圈磁动势的基波分量 为空间分布正弦波,和时 间相量相似,可以用空间 矢量来表示。

f y (t, ) Fy cos 1,3,5,

第06章-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第06章-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11-
第六章 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二、旋转磁场的基本特点
1)三相对称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所产生的三相基波合成 磁动势是一个旋转行波, 合成磁动势的幅值是单相电枢绕组脉
振磁动势幅值的3/2倍。同理可以证明,对于m相对称绕组通入 m相对称电流,所产生的基波合成磁动势也是一个旋转行波, 其幅值为每相脉振幅值的m/2倍。
-13-
第六章 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第三节 交流电机的主磁通和漏磁通
一、主磁通
当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时, 便在气隙中
建立基波旋转磁动势,同时产生相应的基波旋转磁场。 与基波
旋转磁场相对应的磁通称为主磁通,用m表示。由于旋转磁场
是沿气隙圆周的行波,而气隙的长度是非常小的, 所以相应的
-8-
第六章 交流电机的旋转磁场理论
图6-3说明 Fs (x,t) 是一个幅 值恒定、正弦分布的行波。
由于 Fs (x,t) 又 表示三相电
枢绕组基波合成磁动势沿气隙圆
F sm
F ( x, t) s
v1
et
周的空间分布,所以它是一个沿
气隙圆周旋转的行波,其相对于
定子的速度是
v1
e
π
(6-8)
0
FA1( x, t ) FB1 ( x, t ) FC1 ( x, t )
Fm
1
c
oset
c
os
πx
Fm
1
c
os
(et
2π 3
)
Fm 1
cos(et
2π 3
)
cos(πx
cos(πx
2π ) 3 2π ) 3
(6-5)
式中,Fm1是每相磁动势基波分量的幅值,其精确的计算需要考 虑绕组分布及短距等因素。

交流电机的绕组和电动势(3)

交流电机的绕组和电动势(3)

A
X
(2)当q为奇数,每个相带的槽不能均分。
举例:Z=36,2p=4,m=3。(q=3)
槽号 相带 第一对极 第二对极
A 1,2,3 19,20,21
Z 4,5,6 22,23,24
B 7,8,9 25,26,27
X 10,11,12 28,29,30
C 13,14,15 31,32,33
Y 16,17,18 34,35,36
特点:两个线圈的节距不相等,同一相线圈端部不交叠,布
置和嵌线方便,常用于小型两极异步电机。
4)交叉式绕组: 欲将电机绕组连成链式结构:
(1)当q=偶数,可把每个相带的槽分成两半连成链式绕组。
S1
N1
S2
N2
AZ B X CY A Z B XC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S1
N1
S2
N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1 2

尾头
尾头
尾头

A
X
三相单层交叉式绕组展开图(A相)
每对极下依次按“二大一小”交叉排列,这种绕组称为单层
N1
S2
N2
AZ B
XC Y AZ B XC Y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ZA
B
C
X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3

交流电机绕组的基本理论3
三相合成的三次谐波磁动势
f3 fa3 fb3 fc3 0
三相合成的三次谐波磁动势为零
这个结论可推广到=6k-3的谐波次数
21
五次谐波磁势
(2)五次谐波磁动势的极对数是基波的五倍, 三相绕组各 自建立的五次谐波磁动势表达式
fa5 F5 cos 5 cos t

1 2
F 5
k y1
cos

2

sin( y1

900 )
7
3、 单相绕组磁势的统一表达式
• 为了统一表示相绕组的磁势,引入每相电流I、每相串联
匝数N 等概念
I Ic a ;
N 2 pqNc (双层绕组); a
N pqNc (单层绕组) a
将单层绕组磁势公式 F1 0.9Ic (qNc )kq1ky1
cos(


t

480 0
)
14
• 三相合成磁势为
f1 fa fb fc 3 F1 cos( t )
2
• 三相对称交流绕组通过三相 对称电流时将产生旋转磁势
15
关于旋转磁势的进一步讨论
• 三相对称交流绕组通过三相对称交流电流时,三个反向旋 转磁势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相互抵消,三个正向旋转磁势 在空间同相位,合成一个圆形旋转磁势
26

sinq 2
q sin
2
5
(2)双层短距绕组的磁势
• 双层整距绕组可以等 效为两个整距单层绕组
• 双层短距绕组的磁势可 以等效为两个错开的单层 整距绕组的磁势在空间的 叠加,错开的角度等于短 距角
6
• 双层短距绕组的磁势振幅为

电机绕组理论


第五节 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 一、正弦分布磁场下的绕组电动势
Bx Bm sin e1 Bxlv Bmlv sint 2E1 sint
t 时空转换
f pn 电频率与机械转速 60
E1
2 2
f
(2
Bml
)
2.22
f
1
(二)整距线圈感应电动势
Ec1 4.44 fNc1
(三)短距线圈的电动势
第五章 交流电机的绕组和电动势 第一节 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一、工作原理 Key words:同步旋转,切割磁力线 ,失步,
感应,异步,旋转磁场
二、旋转磁场
A
Y Z
C
B
X
iA Im sin t
iB Im sin t 120 iC Im sin t 240
n1
60 f p
机械角度与电角度
一、三相单层集中整距绕组
每相只有一个集中整距线圈, 定子上每个槽里只放一个线 圈边
二、三相单层分布整距绕组
所有的线圈是同一节距又是整 距的。
A
Y Z
C
B
X
三、单层绕组的特点
(一)每个槽内只有一个线圈边,没有层间绝缘,槽 利用率较高。
(二)整个绕组的线圈个数等于总槽数的一半。节省 绕线和嵌线的工时,并且嵌线比较方便。
由超前相的绕组轴线移向滞后相的绕组轴线。
出现三相绕组或三相电流不对称的情况时,可以证明三 相基波合成磁动势将成为一个正弦分布、幅值变化、 非恒速推移的椭圆形旋转磁动势。
二、三相绕组的高次谐波合成磁动势 (一)3次谐波
f A3 fB3
F 3 F 3
cos 3 cost
cos 3 120 cos

电机学 交流电机的绕组及其感应电动势


交流绕组概述
作用:
– 通入电流→磁场(电动机) – 磁场与定子绕组切割→电势→电流(发电机)
分类(类型)
– 相数:单相、三相 – 层数:
单层:同心式、交叉式、链式 双层:叠绕组、波绕组
– 宽度:整距、短距 – 分布性:分布绕组、集中绕组
交流绕组的基本概念
绕组:按一定规律排列和连接的线圈的总称 ①要求磁势和电势的波形为正弦波形; ②要求磁势和电势三相对称,三相电压对称; ③电力系统都有统一的标准频率,我国规定工业标准
构造方法和步骤(举例:Z=24,2p=4,整距,m=3) •分极分相:
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均匀分开(N,S极相邻分布)并标记假设的感应电势方向; 将每个极域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三相在空间错开120电角度。 •连线圈和线圈组: 根据给定的线圈节距连线圈(上层边与下层边合一个线圈) 以上层边所在槽号标记线圈编号。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某两个圈边连成一个线圈(共有q个线圈,为什么?) 将同一极域内属于同一相的q个线圈连成一个线圈组(共有多少个线圈组?) 以上连接应符合电势相加原则 •连相绕组: 将属于同一相的2p个线圈组连成一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串联与并联,电势相加原则。 按照同样的方法构造其他两相。 •连三相绕组 将三个构造好的单相绕组连成完整的三相绕组 △接法或者Y接法
整矩绕组:跨距y=τ=6,每个元件的上层边与下层边相距6
a规相个件律8槽。个为。同元l例理-72如件‘--8第2’分,-l槽83成’的-,9’4上,7个层4--1元边130应‘’件,-8与.-组..第1相4,7连’槽,,各的1共下元3计-层1件有边92‘组接-41个成的4元-一2连件个0’接。元,
每个极面下每相占有的槽数。已知总槽数Z、极对数p和 相数m为,则

电机学 交流绕组 练习题 1


(5)交流绕组的绕组系数总是小于1。() (6)三相对称交流绕组中无3及3的倍数次谐波电 动势。()
(1)高次谐波电动势主要影响电动势的___。 (2)单相绕组的基波磁动势幅值为__,幅值的位置在_。 (3)交流单相绕组的V次谐波磁动势是__,其磁极对数 为基波磁动势的____倍。 (4)将一台三相交流电机的三相绕组串联通入交流电, 其产生的合成磁动势为__。 (5)三相对称绕组通过三相对称电流,电流相序为顺时 针( A—B-C-A),其中 lA=10 sinωt A,当 IA=10A时,三相基波合成旋转磁动势的幅位应位于_; 当IA=-5A时,其幅值位于____。 (6)整数槽双层叠绕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___,整数 槽单层绕组最大并联支路数等于_____。 (7)若采用短距方法来消除相电动势中v次谐波,线圈 的节距y1=_τ 。
(5)绕组展开图 分析槽电动势星形图的目的是为了画出绕组 展开图,绕组展开图是分析电机绕组中各线圈联 结规律的有效途径。 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步骤: 1)分极分相,将总槽数按给定的极数分开,并 将槽依次编号,每个极的槽数按三相均匀分开, 空间差120°。 2)连接线圈,线圈的两个有效边连接时相距一个 极距,每极下q个线圈组成一个线圈组。单层绕 组每相有P个线圈组,双层绕组每根有2p个线圈 组。 3)连接相绕组,将属于同一相的线圈组连成一 相绕组,并标记首尾端。 4)连接三相绕组。
式中, f是频率,单位为 Hz; Ф1是每极 基波磁通,单位为 Wb; q是每极每相槽 数; Nc是每个线圈匝数;N1是每相每条 支路线圈的总匝数,如果a为支路数,则单 层 绕 组 N1=pqNc / a 匝 , 双 层 绕 组 N1=2pqNc/a匝。Ky1是短距系数,对于 整距线圈Ky1=1,对于短距线圈 Ky1= sin(y/τ X 90°);Kq1是分布系数,对 于集中绕组Kq1=1,对于分布绕组Kq1= sin(qα/2)/[qsin(α/2)」;Kw1是 绕组系数, Kw1= Ky1Kq1。

交流电机的绕组、磁通势和电动势

机。
绕组的连接方式
01
02
03
04
并联
将两个或多个绕组并联连接, 以增加电机输出电流。
串联
将两个或多个绕组串联连接, 以增加电机输出电压。
星形连接
将绕组的三个末端连接在一起 ,形成一个中性点,通常用于
三相电机。
三角形连接
将三相电机的三个绕组首尾相 接,形成一个闭合回路,通常
用于高压电机。
02 交流电机磁通势
作用。
转矩产生
02
反电动势与电源电动势的相互作用产生转矩,驱动电机旋转。
调速控制
03
通过改变电源电动势的相位和大小,可以调节电机的转速,实
现调速控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基于磁路的分析
通过对电机磁路的建模和分析,可以计算出磁通 势的大小和分布。这种方法需要建立磁路的数学 模型,并进行求解。
实验测量
通过实验测量电机的磁场强度和分布,可以间接 得到磁通势的大小和分布。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 测量设备和实验条件。
03 交流电机电动势
电动势的概念
电动势是描述电源将 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 为电能的能力的物理 量。
电动势的方向规定为 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 即从负极指向正极。
在电路中,电动势表 示为电压源或电压降 落。
电动势的计算方法
欧姆定律
E=IR,其中E为电动势,I为电流, R为电阻。
基尔霍夫定律
在电路中,电动势的代数和等于零 ,即∑E=0。
叠加原理
在多个电源共同作用的电路中,每 个电源产生的电动势单独作用,然 后求和。
电动势的分类与特性
直流电动势
方向和大小保持不变的电动势 ,如电池提供的电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机学第四章
交流电机一般理论
电气工程学院韩力
本章内容
4.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和分类
4.2三相双层绕组(难点)
4.3正旋磁场下交流绕组的感应电动势(重点)
4.4感应电动势中的高次谐波*
4.5通有正旋电流时单相绕组的磁动势(难点)
4.6通有对称三相电流时三相绕组的磁动势(重点)
本章分析思路
三相交流绕组感














本节内容
1.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
2.交流绕组的分类
3.三相交流绕组模型
4.三相交流绕组的线圈
5.三相交流绕组构成
6.三相交流绕组的术语
7.三相双层叠绕组基本概念
交流绕组的构成原则
1.电动势和磁动势的势波形要尽量接近正弦波,谐
波含量要尽量小。

2.三相绕组的电动势、磁动势要对称,电阻、电抗
要平衡。

3.绕组利用率要高。

在绕组用铜量一定时,要获得
较大的基波电动势和磁动势;在电动势、磁动势
要求一定时,用铜量要节省,铜耗要小。

4.绝缘可靠,机械强度高,散热条件好,制造方便。

交流绕组的分类
●按绕法分类
–迭绕组、波绕组
●按槽内层数分类
–单层绕组、双层绕组
●按相数分类
–单相绕组、三相绕组、多相绕组
●按每极每相槽数分类
–整数槽绕组、分数槽绕组
三相交流绕组模型
三相交流绕组的线圈 节距y 1=τ:整距线圈
节距y 1<τ:短距线圈
节距y 1>τ:长距线圈
叠绕组线圈 波绕组线圈 y 1 y 1
电机学 Electric Machinery 叠绕组线圈 多匝线圈
单匝线圈 散 嵌 线 圈


线

电机学
Electric Machinery 三相交流绕组构成 →1个线圈 (N c 匝) →1个线圈组 (q 个线圈) → 1相绕组 (2p 个线圈组)
→单匝线圈 (2根导体) 1根导体 A X 2p =2
1相绕组总匝数=2p ×q ×N c
三相交流绕组的术语●相数:m=3
●槽数:Q=36
●极数:2p=4
●极距:τ=Q/2p=9(槽)
●每极每相槽数:q=Q/2mp=τ/m=3(槽)●机械角度:实际几何角度
●电角度:电角度=p×机械角度
●槽距机械角度:α0=360°/Q=10°
●槽距电角度:α=p×360°/Q=20°
三相交流绕组的术语(2)
●相带:每极下每相所占的区域。

–将360度圆周分成六等分,每等分占60度,称为60度相带。

这种分法可以保证三相感应电动
势对称,且合成电动势较大,是常用的方法。

–也可以将360度圆周分成三等分,每等分占120度,称为120度相带,但这种分法获得的电动
势较小,不常用。

●槽电动势星形图:把电枢上各槽内导体感
应电动势用矢量表示,所构成的星状图。

三相双层叠绕组●已知:
–相数:m=3
–槽数:Q=36
–极数:2p=4
–极距:τ=9
–节距:y1=8
–每极每相槽数:q=3
–槽距电角度:α=20°
●求:
–画出三相双层叠绕组展开图
三相双层叠绕组
●画出电枢铁心
与36个定子槽
(可选)。

●画出槽电动势
星形图,按60
度相带分相。

三相双层叠绕组
A A 并联支路数a (不同于直流机的a =) 1→2→3 10←11←12 19→20→21 28←29←30 10←11←12 1→2→3 28←29←30 19→20→21 10←11←12 1→2→3 28←29←30
19→20→21 A X X X
a =1 电压高电流小 a =2 a =4 电压低电流大
每条并联支路总匝数
N =2p ×q ×N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