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夏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

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

中国水产科学 2018年5月, 25(3): 586-594 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研究论文收稿日期: 2017-07-13; 修订日期: 2017-08-24.基金项目: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047).作者简介: 李建生(1976–), 副研究员, 从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研究. E-mail: jianshengli@DOI: 10.3724/SP.J.1118.2018.17265春夏季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李建生, 林楠, 凌建忠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0090摘要: 利用2015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水域的调查数据, 对春夏季该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和丰度的月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

结果表明, 共采获62种、35839尾仔稚鱼, 分别属于14目、30科、45属。

各月种类数范围为22~36种, 从4月到6月, 先是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 至6月达到高峰期, 7月则大幅降低。

各月的丰度范围为11.45~114.31 ind/(100 m 3); 丰度随时间的推移而持续增加。

各月主要种类数范围为5~13种, 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优势种主要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 )、小公鱼属(Stolephorus sp.)、六丝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hexanema )、鳀(Engraulis japonicus )、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 )、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 )䲗、属(Callionymus sp.)等。

优势种随时间推移表现出较大的更替性。

种类数以20 m 以浅水域最多, 不同水深范围的月变化有一定的差异性。

20 m 以浅海域的种类数与表层水温的关系在4—6月为显著正相关(r =0.997, P <0.05), 6月到7月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 各月的丰度与表层盐度呈显著负相关(r =-0.91, P <0.05)。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收 稿 日期 :2 0 1 5—1 1 — 3 0
殖 。在 鱼类繁 殖 盛 期 对 鱼 类 浮游 生 物 量 调 查 至关 重要 , 能 够 了解 鱼类 早 期 资 源 量后 制 定 合 理 的保 护措 施 。 目前 为 止 已 有 很 多 学 者 对 长 江 口 春季 和夏 季 鱼 类 早 期 资 源 情 况 进 行 了调 查 。蒋
2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 与生命学 院 , 一 t - 海 摘
要 :为 了探明长江 口及其 临近水 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 种类组成 及分布情 况 , 于2 0 1 4年 5月 和 6月在
长江 口及其临近水域 2 3个站点分涨 、 落潮水平 拖 网同步检测 环境 因子 , 获得仔 稚鱼样 品 3 5 7 i n d 。其 中 5月
空间分布 图。结果显示 , 产 卵盛期不 同月份仔稚 鱼种类 差异较明显 , 优势种 5月和 6月差 异也较 明显 , 6月 调
查获得 的种类 明显高于 5月 。分布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 , 5月份仔稚鱼 主要 分布在 以 S 1 4站点为 中心 的长 江
口南支水域 , 6月份 主要分布在 以 ¥ 2 2为 中心的 长江 口东部海域 。5月和 6月份仔稚鱼在涨 、 落潮 时的分布 范
基金项 目:公益性 行业 ( 农业 ) 科研专项 ( 2 0 1 2 0 3 0 6 5 ) ;长江 口水生生 物食物 网结构 与功 能研究 ( 2 0 1 5 A 0 1 Y Y 0 1 ) ;
第3 8卷 第6 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海 洋 渔 业
Ma r i n e F i s h e a ' i e s
Vo 1 . 38, No . 6 NO V . . 2 01 6

长江口水域春季鱼卵仔鱼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的关系

长江口水域春季鱼卵仔鱼分布及其与温度盐度的关系

鱼卵
仔鱼
位置
站位数
出现率 (%)
CPUE 范围 ( 粒/ 网)
平均 C PU E ( 粒/ 网)
出现率 (%)
CPU E 范围 ( 个/ 网)
北部( S1~ S 7)
6
中部( S8~ S14)
5
南部( S15~ S 20)
5
所有测点
16
66. 7 40. 0 80. 0 62. 5
1~ 45 15~ 32 23~ 760 1~ 760
2 结果
2. 1 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本次调查长江口水域 鱼卵仔 鱼样品 经分析 鉴定 共有 13 种, 其中 8 种鉴定 到种, 隶属 于 7 科 8 属, 其 余 5 种仅 4 种鉴 定到科 和属, 未 鉴定 种 1 种( 表 1) 。 鱼卵和仔稚鱼的出现率、资 源密度( CPU E) 范 围及平 均 CPU E 见表 2。
图 2 春季长江口水域表层温度、盐度分布 Fig. 2 T he su rface l ayer t emperat u re an d sal init y dis t ribu
ti on in t he Y angzt ze est uary w at er area in sprin g a. 表层温度; b. 表层盐度 a. surf ace layer tem perature; b. surf ace layer salinit y
北部水域 , 鱼卵的站位出现 率为 66. 7% , 鱼 卵出 现站位的 CPU E 为 1~ 45 粒/ 网, 平均每 网采获 鱼卵 13. 5 粒; 仔鱼的站位出现率为 83. 3% , 仔鱼出现站位 的 CP U E 在 1~ 174 个/ 网, 平 均每 网捕 获仔 鱼 41. 5 个。中部水域, 鱼卵的站位出现 率为 40. 0% , 鱼 卵出 现站位的 CPU E 为 15~ 32 粒/ 网, 平 均 每网 采获 鱼 卵 9. 4 粒; 仔鱼的站位出现率为 60. 0% , 仔鱼出 现站 位的 CP U E 为 1~ 14 个/ 网, 平均 每网捕 获仔鱼 3. 2 个。南部水域, 鱼卵的站位出现 率为 80. 0% , 鱼 卵出 现站位的 CPU E 为 23~ 760 粒/ 网, 平均每网 采获鱼 卵 177. 8 粒; 只 有 一 站 有仔 鱼 出 现, 站位 出 现 率 为 20. 0% , 仔鱼出现站 位的 CP U E 为 35 个/ 网, 平 均每 网捕获仔鱼 7 个( 表 2) 。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

DOI: 10.12131/20200198文章编号: 2095 − 0780 −(2021)03 − 0102 − 06• 研究简报 •长江口邻近水域仔稚鱼分层群聚特征分析李建生,凌建忠,胡 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0)摘要: 利用长江口邻近水域2016年春季的仔稚鱼分层调查数据,分析了仔稚鱼的种类数、丰度、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分层变化特征及其与温、盐度的关系。

结果表明,共捕获仔稚鱼1 548尾,平均每网捕获55尾。

各水层的丰度值变化介于80.85~312.03 尾·km −3,以50 m 水层最大,30 m 水层次之,15 m 水层最小;种类数变化介于7~14种,从5 m 水层至50 m 水层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仔稚鱼的前弯曲期仔鱼期、弯曲期仔鱼期、后弯曲期仔鱼期和稚鱼期等4个发育阶段的丰度值均以50 m 水层最大。

水层从浅到深,种类数和丰富度指数持续升高,而多样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则先增加后减小。

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判断,5 m 水层的主要种类有3种,其他水层的主要种类均有5种,主要种类在各水层的相对重要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

各水层之间的仔稚鱼种类数与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05, R =0.86),即随着水深增加和盐度升高,种类数也增多。

在中上层水体,仔稚鱼丰度与水温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01, R =0.98);在中下层水体,仔稚鱼丰度与盐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 R =0.79)。

关键词: 仔稚鱼;分层群聚;长江口中图分类号: S 931文献标志码: 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nalysis on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ified clustering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adjacent waters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LI Jiansheng, LING Jianzhong, HU Fen(East China Sea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East China Sea FisheryResources Exploitation ,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 Shanghai 20009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atified survey data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he adjacent waters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n spring2016, we investigated the stratifie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es number, abundance, diversity and dominant species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Altogether 1 548 larvae and juveniles were caught with an average of 55 per net. The variation range of abundance value of each water layer was 80.85−312.03 ind ·km −3, with 50 m water layer being the largest, 30 m water layer being the smallest, and 15 m water layer being the smallest. The fish species number varied from 7 to 14, with a continuous increasing trend from 5 m to 50 m water layer. The abundance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the four development-al stages was the highest at 50 m water layer. The species number and richness index showed a continuous increasing trend from shallow water to deep water, while the diversity index and evenness index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IRI in-dex, there were three main species at 5 m water layer. There were five main species at each of the other water layers, but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IRI index among different water layer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第 17 卷第 3 期南 方 水 产 科 学Vol.17,No.32021 年 6 月South China Fisheries ScienceJun. ,2021收稿日期:2020-09-24;修回日期:2020-12-10资助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 (2020YFD0900800);东海区近岸水域产卵场调查 (2014—2018)作者简介:李建生 (1976—),男,硕士,副研究员,从事渔业资源与生态学研究。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的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研究
杨东菜;吴光宗
【期刊名称】《海洋与湖沼》
【年(卷),期】1990(021)004
【摘要】1985年8月—1986年10月(2,9月除外),在长江口海区进行了鱼卵、仔鱼调查。

结果表明,该海区系由淡水鱼类、半咸水鱼类和沿岸、近海鱼类四种生态类型组成的鱼类生态结构,具有特殊复杂的生态特点;其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皆受长江径流、台湾暖流及黄海冷水团等水系的相互消长、交换而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海况条件所制约。

目前该海区的鱼类种间数量对比关系发生变化。

历史上的重要经济鱼类数量极少,而作为它们的主要饵料之一的鳀鱼数量却占绝对优势。

这与渔业上的过度捕捞和滥捕有很大关系。

因此,以发展增、养殖事业来转化和降低捕捞强度,对保护鱼类资源具有重大意义。

【总页数】10页(P346-355)
【作者】杨东菜;吴光宗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
【相关文献】
1.2003年春季东海区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 [J], 胡芬
2.象山港春季浮性鱼卵数量分布和仔稚鱼种类组成 [J], 楼丹;刘又毓;孙元;郑春静;
王扬才;焦海峰
3.长江口海域夏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连续观测 [J], 张格; 郑连明; 何浩阳; 林华; 詹肖茜; 李克景
4.长江口海域夏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多样性连续观测 [J], 张格; 郑连明; 何浩阳; 林华; 詹肖茜; 李克景
5.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区主要经济虾类的生态研究 [J], 吴耀泉;相建海;张宝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湖口段春夏季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长江湖口段春夏季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第 43 卷 第 1 期 2019 年 1 月
doi: 10.7541/2019.018
水生生物学报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Vol. 43, No. 1 Jan., 2019
长江湖口段春夏季仔稚鱼群落结构研究
刘 熠1 杨习文1 任 鹏2 李新丰1 方弟安1, 2 徐东坡1, 2
(1.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科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上海 201306;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长 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无锡 214081)
摘要: 湖口江段连通长江与鄱阳湖, 是诸多鱼类的洄游通道, 在长江鱼类的繁衍生息中发挥重要功能。研究于 2016年5月—8月在长江中下游鱼类繁殖期内对湖口江段系统开展鱼类仔稚鱼资源的调查, 研究分析了该江段 仔稚鱼群落组成、优势种、密度变化、时间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88d连续采样共鉴 定出隶属于8目12科39个仔稚鱼类群, 其中37个类群鉴定到种, 1个类群鉴定到亚科, 1个类群鉴定到科。贝氏 䱗(Hemiculter bleekeri)为该江段仔稚鱼的第一优势种, 其余优势种有虾虎鱼科(Gobiidae)、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飘鱼(Pseudolaubuca sinensis)。仔稚鱼密度在7月1日达到峰值, 峰值为1230.77 ind./100 m3; 7月 1日至8月15日仔稚鱼密度整体呈波动性下降的趋势。时间尺度的聚类将6个时期分为5月下旬—7月上旬与 7月下旬—8月上旬2个群组, 贝氏䱗、翘嘴鲌和刀鲚等在6月下旬达到峰值; 鳊、四大家鱼和鳜等在7月上旬达 到峰值。江段断面上南北近岸采样点仔稚鱼密度高于断面中心。使用冗余分析方法(RDA)分析了仔稚鱼密 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发现水温、透明度、流量均为影响仔稚鱼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位与仔稚鱼密 度相关性分析表明, 两者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表明, 湖口江段鱼类早期资源较为丰富, 仔稚鱼群落结 构主要以中小型鱼类为主, 且江湖洄游性鱼类占比较高; 仔稚鱼对各环境条件有着不同适应特点, 仔稚鱼与水 温、透明度、流量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补充了湖口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的基础资料, 为长 江中下游鱼类资源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种项组成与分布特征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鱼卵、仔鱼的种项组成与分布特征


长江口 杭州湾 舟山渔场 长江 口 杭州湾 舟山渔场
春季 夏季 春季 夏季
图 2 20 ̄20 年各年鱼卵仔 鱼种数平面分布 00 03
() 1春季 : 各海 区鱼卵种数不多 , 一般在 0 种 ~6
鱼类的最主要优势种. 产卵期为 5 月至 9 月初 , 主要
~ 一
图 1 站位分布图
3 结果 与讨论
3 1 种 类组成 .
1 号站 ;杭州湾——7 2 ~6 ~1 号站;舟山渔场 1~2 号站.本文材料从 浮游生物样 品中选 3 O


经分析样 品得知 , 四年调查 期间共采集到鱼卵 1 8 个, 7 仔鱼 48 , 2 5 尾 鱼卵 、 仔鱼标本隶属 1 O目 3 O
鱼种类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2 . 图 ) 它们在各海 区
l. %; 5 6 鲻形 目第三 , 6 6 ; 占 . 7 其他各 目均较少 , 总共为 1 .3 . 7 7 从鱼卵和仔鱼科一级种类组成看 ,
的平 面分布亦不均匀 , 各年际同期相 比, 也存在较明
显 的差 异 .
种数基本相同 , 出现的种类相差不大 ; 夏季 , 种数波 鳓鱼及嘏虎鱼类. 32 平面分布和季节变化 . 动 明显 , 出现 的种 类 差异 较大 . 在 已鉴定的 4 个种类 中, 1 以鲈形 目所 占种类数 量最 高 , 总 种 数 的 6 , 次 为 鲱 形 目, 占 0 其 占 8 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 , 本海 区的鱼卵和仔
维普资讯
第2卷 8
第 2期




Vo. 8,No 2 12 .
M ac 0 6 rh 2 0
20 0 6年 3月

长江口水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布与变化

长江口水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布与变化

长江口水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分布与变化张衡;杨胜龙;孟海星【期刊名称】《动物学研究》【年(卷),期】2012(033)003【摘要】Based on four surveys of eggs and larvae in the Yangtze estuary in 2005 (April and November) and 2006 (April and September),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ata of the wetland in 1990 (September) and 1991 (March), we analyzed seasonal changes in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of ichthyoplankton. Thirty-six species of egg and larvae were collected and marine fish species were the highest represented ecological guild. Average fish species and average abundance in spring were lower than in autumn for every survey. The total number of eggs in brackish water was higher than in fresh water, but the total number of larvae and juveniles in brackish water was lower. The abundance of eggs and larvae during from 2005 to 2006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was higher compared to those from 1990 to 1991. Obvious differences in species composition in September between 1990 and 2006 were found, especially for 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and Neosalanx taihuensis.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quantity within the ichthyoplankton community has obviously changed in the Yangtze estuary over the last 20 years.%根据2005年4和11月、2006年4和9月在长江河口水域进行的鱼卵、仔稚鱼种类和数量调查,并结合1990年9月和1991年3月的历史数据,对该水域的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季节变化作了研究,其结果共发现鱼卵、仔稚鱼36种(类),以海洋鱼类种类最多.秋季航次鱼卵、仔稚鱼的平均种类数和丰度均高于春季.河口咸淡水区鱼卵总数显著高于淡水区,而仔稚鱼总数略低于淡水区.与1990-1991年数据相比,2005-2006年春、秋季的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均有所增加.1990、2006年秋季(9月)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差异较大,特别是翘嘴红鲌和太湖新银鱼丰度差异较大.这些都说明近20年来,长江河口水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总页数】6页(P255-260)【作者】张衡;杨胜龙;孟海星【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 200090;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渔业资源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上海200090;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78;S931.5【相关文献】1.黄河口水域春、夏季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J], 秦雪;张崇良;肖欢欢;任君;徐宾铎2.象山港春季浮性鱼卵数量分布和仔稚鱼种类组成 [J], 楼丹;刘又毓;孙元;郑春静;王扬才;焦海峰3.黄海北部近岸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于旭光;李轶平;燕金宜;王彬;王爱勇;王小林;董婧4.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刘连为;隋宥珍;蒋日进;徐开达;朱文斌;周永东5.春季舟山渔场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J], 刘连为;隋宥珍;蒋日进;徐开达;朱文斌;周永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科学/2006年/第30卷/第6期长江口及邻近水域夏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特征蒋 玫,沈新强(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摘要:根据2001~2003年间,每年8月共3个航次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20个定点测站(30°05′~31°15′N ;121°30′~122°50′E )鱼卵、仔鱼调查的资料,着重就该水域鱼卵、仔鱼的数量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有关的水文生物环境影响因子做了分析和探讨。

结果表明,鱼卵、仔鱼的数量3a 的年际变化较大,2002年数量为高峰期。

平面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口和舟山渔场内,杭州湾相对较少。

种类以中华小公鱼(S tolep horus chinensis )的卵和仔鱼的分布最多,其变动直接影响总量的变化。

盐度相对水温对鱼卵、仔鱼所产生的效应更为明显,降盐以及径流量的加大对鱼卵、仔鱼总量的增加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浮游桡足类的数量变动对鱼卵、仔鱼产生一定的作用。

调查区内经济性鱼类资源量的日益减少,低值鱼类比例的增加成为资源结构的变动趋势。

关键词:长江口;鱼卵;仔鱼;数量分布;温度;盐度;径流量中图分类号:Q1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096(2006)0620092206 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水域历来是传统的捕捞渔场,由于钱塘江和长江流入海区,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为多种经济鱼类的产卵提供条件,也是多种仔、稚、幼鱼在此索饵育肥的场所。

以往关于该区域的鱼卵、仔鱼的研究仅限于形态分类以及生理方面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才陆续开始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了少量调查研究[1~3],多年的动态研究却未见报道。

近10a 来,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的频繁,渔业资源受到显著影响。

例如该区域的经济鱼种凤鲚(Coilia m ys 2tus )、鳓鱼(I lisha elongate )等资源量大幅度减少[4,5]。

特别是人类的滥捕,渔获群体的结构明显低龄化,即补充资源严重匮乏。

而鱼卵、仔鱼是鱼类资源进行补充和可持续利用的基础,鱼类产卵习性和生态的调查研究对把握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利用2001~2003年每年8月在长江口、杭州湾附近水域的鱼卵、仔鱼定点调查资料,对其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文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为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海洋生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在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水域共布设20个固定测站,见图1。

调查从2001~2003年,每年8月共3个航次,进行鱼卵、仔鱼标本采样。

调查范围为30°05′~31°15′N ;121°30′~122°50′E ,站位按水文条件和地理环境划分3个海区:长江口渔场(1~6站)、舟山图1 站位分布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survey stations收稿日期:2005203202;修回日期:2005208210基金项目: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基金项目(2001DIA1001424)作者简介:蒋玫(19732),女,江苏镇江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海洋生态及环境保护评价,电话:021*********,E 2mail :jmlj @29Marine Sciences/Vol.30,No.6/2006渔场(7~11站)和杭州湾水域(12~20站)。

本文材料从浮游生物样品中选取,调查采用浅水I 型浮游动物网,由底至表进行垂直拖网,共获得60份定量样品。

标本的固定、分析,统计均按《海洋调查规范》进行。

调查船为中国渔政202号。

2 结果与讨论2.1 种类组成2001~2003年共采集到的鱼卵389粒,仔鱼240尾,隶属7目23科4属35种。

以鲈形目、鲱形目和鲻形目所占数量最多。

主要优势种为:鳀鱼(En 2g raulis j aponicus )、中华小公鱼(S tole phorus chinen 2sis )、短尾大眼鲷(Priacanthus macracanthus )和长蛇鲻(S auri da elongata )。

按其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

半咸水型(包括河口类):如凤鲚(Cailia m ys 2tus )、鰕虎鱼科属(Gobii dae )等鱼类。

沿岸型:如中华小公鱼、鳀鱼、叫姑鱼(J ohni us belengerii )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 l uci dus )等。

其多为洄游到沿岸浅水进行索饵、繁殖生长。

近海型:多在离岸较远,大于30m 水深的海区索饵、繁殖发育,如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 y actis )、带鱼(T richi urus haumela )等。

外海型:主要栖息于水深80m 以外的暖流水系。

生殖期和索饵期进入近海活动。

如短尾大眼鲷、扁舵鲣((A ux is thaz ard )、七星底灯鱼(B enthosema pterotum )等。

2.2 数量平面分布与年际变化2001~2003年调查水域年际平均每网鱼卵为130粒,年际平均每网仔鱼为80尾(表1)。

其中,2002年数量最多,高达311粒/网和132尾/网,分别是2001年和2003年总和的3.99倍和1.22倍,占3a 总量的80%和55%。

2001年和2003年数量相差不多。

从区域分布看,舟山渔场鱼卵、仔鱼数量最高,年际平均分别为82粒/网和36尾/网,长江口次之,分别为34粒/网和23尾/网,杭州湾水域最低,仅为13粒/网和21尾/网。

杭州湾水域鱼卵数量相对稀少,3a 数量较稳定,舟山渔场变动起伏较大。

3个海区中除舟山渔场仔鱼数量波动范围较大外,长江口和杭州湾水域年间变化较平缓。

表1 鱼卵、仔鱼数量年际变化T ab.1 The interannu al variations of f ish eggs and larvae区域每网鱼卵数量(粒)200120022003年际平均每网仔鱼数量(尾)200120022003年际平均长江口1471173428132823杭州湾112901314371321舟山渔场1821118822822336全调查区4331135130441326480 从平面分布看,鱼卵3a 的数量各站变动范围为0~85粒。

由图2可见,各年鱼卵分布不均匀,2001年和2003年分布稀少,一般都在20粒以下,2002年鱼卵数量较多。

主要分布于舟山渔场和长江口水域,分别有70%和61%的站次采集到鱼卵。

高值区(30~85粒)则出现在长江口区的1,4号站以及舟山渔场的16,19和20号站。

而在海区中部的舟山渔场西北部和长江入海口的3号站,鱼卵3a 均没有分布。

整个海域以122°E 为界,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

仔鱼各站变动范围在0~36尾。

由图2可见,各年分布普遍较低。

除2001年长江口区的1号站出现25尾仔鱼外,主要集中于30°30′N 以南的杭州湾和舟山渔场水域。

高值区(20~36尾)则位于10号站以及舟山渔场东南角的16,19号和20号站。

长江口的3号站和杭州湾的8,11号站以及舟山渔场的12号站仔鱼分布贫乏,3a 仅出现1尾甚至没有。

整个海域呈现南部多,北部少的分布特征。

2.3 优势种与鱼卵、仔鱼总量的关系2001~2003年间有4个主要优势种,除2001年短尾大眼鲷以及2003年长蛇鲻和鳀鱼没有出现外,其余每年4种均有出现。

其中尤以中华小公鱼的数量占每年总量的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2002年鱼卵、仔鱼的数量分别占总量的48.39%和27.27%。

2001年长蛇鲻的仔鱼占绝对优势,比例高达61.36%,短尾大眼鲷2002年出现的仔鱼较多,占总量的31.82%。

鳀鱼除2001年鱼卵数量占总量的27.91%外,其余每年数量均相对较低。

39海洋科学/2006年/第30卷/第6期图2 鱼卵、仔鱼数量平面分布Fig.2 The distribution of t he amount s of fish eggs and larvae表2 优势种分别占鱼卵、仔鱼总量的比率年际变化T ab.2 The interannu al variation on the percent of dominant species to total abund ance of f ish eggs and larvae种类鱼卵(%)2001200220033年总量的百分比仔鱼(%)200120022003 3年总量的百分比中华小公鱼13.9548.3925.7141.1713.6327.2721.0922.70长蛇鲻 4.657.050 5.6461.36 4.55010.85短尾大眼鲷00.32 1.430.47031.82013.82鳀鱼27.918.979.419.091.322.4 数量变化与温度、盐度的关系海洋环境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水温和盐度是海洋水文的两大基本要素,海洋生物的活动分布、繁殖和生长都与海洋水文环境的分布和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6]。

鱼类生殖受水文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图3 鱼卵、仔鱼数量与温度、盐度的关系Fig.3 The relationshipe between temperature ,salinity ,fish eggs and larvae49Marine Sciences/Vol.30,No.6/2006 本研究虽无法确定温度、盐度对鱼卵、仔鱼的脬化、生长发育的直接效应,但通过对该调查区域3年的温度和盐度波动与鱼卵、仔鱼数量分析可知,它们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关联性(图3)。

从图3可以看出,由于夏季温度普遍较高,因而盐度场的变化相对温度来说对鱼卵、仔鱼所产生的间接效应更为明显。

尤其是2002年,降盐结果使得鱼卵、仔鱼的数量出现一个明显的高峰值。

这也进一步表明近海低盐水系对调查水域鱼卵、仔鱼的孵化与发育有显著的影响,这与以往调查资料相吻合[2]。

2.5 数量变化与水系的关系夏季已值长江入海径流量剧烈时期,加上浙江沿岸水和钱塘江等河流冲淡水混合之后,形成巨大的低盐水舌流向东北,影响了鱼卵、仔鱼在122°E 以东地区的出现。

整个海区鱼卵分布以东经122°为界,东多西少,仔鱼多出现在舟山渔场。

以中华小公鱼、长条蛇鲻和短尾大眼鲷等占多数。

根据以往报道[8],舟山渔场是传统捕捞渔场,亦是多种鱼类产卵育肥场,8月份是中华小公鱼、长蛇鲻、白姑鱼等产卵季节,又是鳀鱼的肥育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