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卵仔稚鱼的研究 PPT

合集下载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第3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专业知识模板)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第3章 鱼类浮游生物调查及评价(专业知识模板)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种类鉴定
主要鱼类浮游生物应鉴定到属或科。 2.2 调查要素
包括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3 采样
3.1 采样设备
网具 30m以浅海域,应采用浅水Ι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 30m以深海区,应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或用双鼓网 倾斜取样。此外可根据海区位置或深度、调查的性质、目
Na——全网鱼卵或仔、稚鱼个体数,单位为粒(ind)或尾(ind); S——网口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L——流量计转数; C----流量计校正值。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水平拖曳样品
以粒/网(ind/net)或尾/网(ind/net)计算。 6 填写报表
按本部分的有关规定填写报表; 7 7.1 分布图绘制
是衡量亲鱼资源量大小和预报补充资源量所必需的资料。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2
2.1
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
技术要求
垂直或倾斜拖网深度
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至表垂直拖网或斜 拖,水深小于200m的则由底至表垂直拖网或斜拖。 水平拖网深度 水平拖网深度为0m3m层。
垂直或倾斜分段拖网水层
根据测站深度、调查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来确定.
平面分布图一般用等值线或不同量级的圆圈符号表示。
等值线的取值标准如下:
a)鱼卵和仔、稚鱼总量(单位为 ind/m3或ind/100m3):1, 5,10,25,50,100,250,500,1 000,5 000;
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及评价
b) 鱼 卵 和 仔 、 稚 鱼 主 要 科 、 属 或 种 ( 单 位 为 ind/m3 或
c) 数量小于上述等级时,可用“ +”标在测站上,以示出现。

鱼类增养殖学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PPT文档资料

鱼类增养殖学第三章鱼类人工繁殖生物学基础-PPT文档资料
鲇类与鮰类的精巢呈不规则分支状,精细胞数量较少。
典型的精子大体上可分为头部、中段(颈 部)和尾部。头部基本上为细胞核所组成。 核的四周为一层很薄的原生质所包围。核 的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典型精子的 尾部远远长于头部,这样便于向前运动 。
鳟 的 精 子
(2)精细胞发生与发育
鱼类精子的发生分为四个时期,即繁殖期、生长 期、成熟期和精子形成期。
第Ⅱ期:生殖细胞处 于小生长期, 呈带状(1cm), 表 面上有血管分布,肉 眼看不出卵粒。 2-3龄的鲢、鳙、草 鱼和3—5龄的青鱼 处于第Ⅱ期卵巢;多 次产卵类型的鱼类 (尼罗罗非鱼等)终 生只出现一次Ⅱ期卵 巢。产过卵的个体, 一次产卵类型的卵巢 由第VI期转变为Ⅱ 期。
第Ⅴ期:初级卵母细胞 已经历减数分裂,卵从 滤泡中排出,成为游离 卵,轻压腹部可从生殖 孔中流出。
真骨鱼类 的脑垂体 可以分成 前、后型 和背腹型 两种。
鱼的神经垂体
二、性腺发育的神经调节
(一)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组织 下丘脑位于丘脑下部,含有具内分泌机能的神经 细胞。 目前已发现的下丘脑神经激素至少有9种,其中有 些是释放激素,有些是抑制激素。与养殖鱼类繁 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和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RIH, GRIF)(因子)。 GnRH是一个含有6个官能团的十肽 。 多巴胺(DA)是一种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因子。
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中期→卵细胞
↓ 第一极体
↓ 极体
排卵:卵子滤泡破裂,卵子释放出来
产卵:卵子从卵巢中流出体外。 Ⅴ期
退化吸收:第Ⅲ、Ⅳ期卵母细胞未进一 步成熟或第Ⅴ期卵未产出均会被解体重 吸收,作为营养供新一代性细胞发育。 卵巢退化为Ⅱ期卵巢。
(3)、卵巢分期

鱼类性腺PPT课件

鱼类性腺PPT课件
7
精小叶
精小叶的形态大小多大不一样(横切面) 分出:精小叶,精细管,壶腹 它们是不同形态的同一种结构 每个小叶边缘都有精小囊,囊内发育同步 精小叶中间有空腔,是排精子的通路,形
成精子后都向中间靠拢
8
成熟的精巢的横切面
小每 囊个 ,小 囊叶 内边 发缘 育都 同有 步精
子排精 后精小 都子叶 向的中 中通间 间路有 靠,空 拢形腔
25
1、不同发育阶段生殖细胞的形态 第Ⅰ时相 第Ⅱ时相 第Ⅲ时相 第Ⅳ时相 第V时相
26
第Ⅰ时相 卵原细胞,体积最小,直径为12—22µm, 有明显的细胞核。
27
第Ⅱ时相 初级卵母细胞小生长期,细胞呈多角形,直 径为 90~300µm,细胞质嗜碱性,有卵黄 核。
28
第Ⅲ时相 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直径为 250~500µm,有二层滤泡膜,出现辐射 带,细胞质为弱嗜碱性,出现液泡和少量 卵黄颗粒。
精 原 细 胞 圆 形 , 直 径 为 9~15µm 。 细胞质为弱嗜碱性。
11
初级精母细胞(primary spermatocytes)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比精原细胞 小,平均为4.0~5.5µm,核染色质丰 富,所以染色比精原细胞深。
12
次级精母细胞(secondary spermatocytes) 次级精母细胞,呈圆形,较小,直径为 3.5~4.0µm,细胞质很少,核的嗜碱性增 加,存在的时间短暂。
18
19
20
21
二 鱼的卵巢(形态结构)
成对位于体腔的腹中线两侧
未成熟的卵巢呈条状 成熟后内有卵粒体变 大
外有腹膜内有白膜
白膜
板层状结构
产卵板
成熟突破滤泡膜跌入卵巢腔

鱼类的性成熟繁殖力及其研究方法PPT课件

鱼类的性成熟繁殖力及其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一节 鱼类的性成熟过程与生物学最小型
•一 、 鱼 类 的 性 成 熟 过 程 •二 、 鱼 类 生 物 学 最 小 型 •三 、 影 响 鱼 类 性 成 熟 的 因 素 •四 、 性 比 •五 、 鱼 类 性 腺 成 熟 度 的 时 期 划 分 及 其 量 度
第1页/共68页
•一 、 鱼 类 的 性 成 熟 过 程 •主 要 特 征 规 律 : •1 . 鱼 类 开 始 性 成 熟 的 时 间 是 种 的 属 性 , 变 化 幅 度 较 大 ; •2 . 种 群 间 有 变 化 ; •3 . 同 一 种 群 内 , 鱼 的 性 腺 成 熟 的 迟 早 首 先 同 个 体 达 到 一 定 体 长 有 关 。 鱼 类 性 成 熟 过 程 两 个 重 要 因 素 : 时 间 、 体长。

4.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第28页/共68页
•第二节 鱼类繁殖习性
•一 、 鱼 类 繁 殖习 性 特 征 •二 、 鱼 类 繁 殖期 、 排 卵 方 式与 产 卵 类 型
第29页/共68页
一、鱼类繁殖习性特征
• (一)雌雄异体(gonochorism)
• 1.鱼类一般都是雌雄异体, 在外形上较难鉴别 雌雄性别, 甚至用生物学测定也归纳不出它们 之间的根本异同。
第17页/共68页
•Ⅳ期 : • 卵巢:已有很大的发展, 占腹腔的2/3 左右, 其分枝血管也能明显看出。卵粒显著, 呈圆形。切开卵 巢膜, 卵粒彼此易分离, 有时能看到少量半透明卵。卵巢呈桔黄色或桔红色 , 轻压鱼腹无成熟卵粒流出。 • 精巢:显著增大, 呈白色。挑破精巢或轻压鱼腹能有少量精液流出, 精巢横断面的边缘略呈圆形。
第8页/共68页
•( 二 ) 内 部 因 素 •鱼 体 本 身 神 经 系 统 和 内 分 泌 腺 体 的 作 用 。 •例 : 激 素 的 应 用 。

第十六章:鱼类的洄游 鱼类生物学 教学课件

第十六章:鱼类的洄游 鱼类生物学 教学课件
温度水流水化学因素等第二节研究鱼类洄游的方法研究鱼类的洄游首先应该根据各种鱼类制订出具体的工作计划而且必须由很多地区协作支持方能获得比较可靠的结长期对各渔区的渔获物进行统计分析是重要的一环如记录渔场生态环境因素渔期和鱼体的各个指标体长体重年龄生殖腺发育情况肠胃饱满度丰满度和含脂量等
第二篇 第十六章:鱼类的洄游
其次在各渔区、各个水域中定期试捕,结合渔场和非渔场等 多方面的资料,可以发现鱼类周年的运动规律。
第二节 研究鱼类洄游的方法
研究鱼类洄游的基本方法是标志放流法。
一般是利用特制的标牌或标签,结附在被捕鱼的身体上, 再放入水中任其游返原群,经过一定时间后,当附有标签 的鱼重新被捕获时,根据放流与被捕地点,加以分析。利 用标志放流可以获得较为直接的资料
越冬洄游都是在索饵洄游之后进行
鱼类越冬洄游的开始、洄游路线、地点等,主要受 水文条件影响较大(水温、海流等)。
研究洄游的意义:
由于处于洄游时期的鱼类,往往集合成群,向一定方 向作有规律的运动,能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大批出 现,因而形成了捕捞的旺汛,并能观察到鱼卵和仔鱼 的出现产地,掌握了这些规律,对于发展海洋捕捞、 资源的繁殖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多数溯河产卵的鱼类,在溯河过程中一般多停止摄食,或不 如在海洋中摄食强烈,洄游运动中所消耗的能量完全由洄游 前体内所积累的能量来补给。
(二)索饵洄游(又称肥育洄游)
是鱼类追随或寻找饵料所进行的洄游。索饵洄游在产卵后的鱼 群或接近性成熟和准备再次性成熟的鱼群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索饵洄游的基础在于饵料,洄游路线、方向、时间的变动的原 因主要取决于饵料生物的种群分布与移动(水平、垂直移动), 因此变动较大 。
索饵鱼群在索饵场消耗大量饵料后,导致饵料密度的下降,当 饵料密度下降至某一最低限度时(对不同鱼类和不同饵料生物 是不同的),鱼类取食饵料时将耗费过多能量,此时索饵鱼群 就要转移索饵场地继续寻找新的饵料生物群。

水产育苗课件ppt

水产育苗课件ppt
问题案例二
某养殖户在养殖管理中忽视了鱼苗的生态环境需求,导致 鱼苗生长缓慢、品质下降。经过调整养殖环境和管理措施 ,问题得以解决。
问题案例三
某养殖户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出现了饲料投喂不当的问题, 导致鱼苗营养不良。经过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方式,问题 得以解决。
经验教训总结
经验教训一
养殖户在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注重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 ,防止病害发生。
02
水产育苗技术
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选择
选择健康、繁殖力强的亲鱼,注 重品种优良和遗传稳定性。
亲鱼培育
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保证充足 的营养,促进亲鱼性腺发育。
催产与孵化
01
02
03
催产剂使用
根据亲鱼性成熟情况选择 合适的催产剂,控制用药 时间和剂量。
人工授精
对成熟亲鱼进行人工挤卵 、采精、授精,提高受精 率。
水产育苗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产育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水产育苗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但直到 20世纪中叶,随着人工繁殖技术和设施的不断完善, 才真正进入了大规模应用阶段。如今,水产育苗技术已 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培育出的品种越来越多,技术手 段也日益成熟。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 展理念的普及,水产育苗将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环境保 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将不断探索新的技术手段 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水产育苗的效率和品质。
池塘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环境安静且 无污染源的地方修建育苗 池塘。
池塘布局
根据养殖品种和规模,合 理规划池塘面积和布局, 确保充足的育苗空间。

《鱼类繁殖与发育》课件

《鱼类繁殖与发育》课件

鱼类繁殖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 鱼类资源管理机构需要制定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方案,以确保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鱼类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科学家、业界和公众。 • 需要加强对非法捕捞和非法养殖的打击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规定和法律措施。
鱼类繁殖的未来展望
科技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将有更多的 技术工具和方法可以用于鱼类 繁殖和发育的研究。
3 经济价值
鱼类的商业养殖和捕捞业产值巨大,对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鱼类的交配方式
卵生鱼类
大多数卵生鱼类在交配时雄性会 将精子直接释放到雌性的生殖道 中,进行内受精。
胎生鱼类
很多胎生鱼类会将卵黄囊放在雄 性的托孵器中,托孵器负责孵化 卵黄囊,并为幼鱼提供营养。
配对鱼类
配对鱼类会在交配期间形成牢固 的配对关系,它们可能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蜓点 水或在水中共舞以达到交配。
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鱼类资源并支持鱼类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更多 的科研和政策支持。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将为鱼类繁殖的研究 和管理提供更广泛的视野和更 大的机会。
早期生长
孵化后的幼鱼会吸食卵黄囊中的营养物质,并开 始慢慢成长和发育。
孵化
从受精到孵化的过程因鱼类而异,可以持续几天 甚至数月。
进化分化
幼鱼逐渐发育成形态各异、生活习性不同的鱼类, 开始进入自由游泳期。
鱼类繁殖的经济意义
全球鱼类市场每年创造巨额收入,鱼类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或缺 的角色。鱼类的养殖和捕捞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能为众多生产和服 务行业提供原材料。
鱼卵的形成和释放
1
卵巢发育
雌鱼通过不断的食物摄取和荷尔蒙变化使卵巢得到充分发育,成熟的卵子将逐渐形成。

《池塘养鱼学》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 教学课件

《池塘养鱼学》第四章 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 教学课件

3.卵巢的分期
I期:卵巢位于鳔膜上,呈透明淡肉色的 细线。 Ⅱ期:卵巢呈扁带状,肉眼看不出卵粒, 表面有微血管分布。 Ⅲ期:肉眼己能分辨卵粒,但无法分离, 卵黄开始沉积。
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出现粗血管,充满整 个腹腔,卵粒可分离。 V期:卵巢松软,血管膨胀,卵子排出透 明可粒粒离成游离卵,轻压鱼的腹部,可 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产卵不久或退化吸收的卵巢。有白 浊的斑点,血管充血呈淤血状,紫咖啡色。
种类 统计尾数 平均产卵量 (万粒/kg体重)
备注

37
8.6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35
7.5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草鱼 33
7.6
广东、湖南、湖北、江苏、上海
青鱼 27
4.9
江苏、上海、福建


7.8
广西水产研究所
四、性腺发育与环境条件
1.温度:鱼类成熟期总热量基本一致,在适温 范围内,温度越高成熟期越早。且每种鱼产 卵温度一定。其他条件适宜情况下,温度是 亲鱼性腺发育和排卵产卵的关键性因素。
鳙鱼
雄鱼特征
雌鱼特征
1.胸鳍鳍条较粗大而狭长,自然张开呈尖刀形 2.在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良好时,胸鳍内侧导鳃盖等处 出现追星,用手抚摸有粗糙感觉 3.性成熟时轻压精巢部位有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1.胸鳍鳍条较细绳,自然张开略呈扇形 2.一般无追星,或在胸绪上有少量追星 3.腹部比雄体膨大而柔软,但比鲢、鳊 雄体一般较小
5. 水流:对溯河性和产半浮性卵的鱼类的性 腺发育和产卵十分重要。
6. 盐度:广盐性鱼类需要一定的盐度环境性 腺才能正常发育,成活率高;淡水养殖鱼类 在盐度(3以上)生长缓慢,性腺发育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鳞片、鳍条、侧线等发育完备,体色、斑纹、 身体比例以及栖息习性等和成鱼基本一致—— 进入幼鱼期。
6.成鱼期(adult stage):
• 自性腺初次成熟开始——进入成鱼期。若有第二 性征,此时已出现。
7. 衰老期(aged or senility stage): • 此期没有明确的界限。
变态期 孵化
受精
卵(胚胎期)、 仔鱼和稚鱼这三个发
育期,统称为鱼类早
鱼 类 生 卵分裂 活 史
期生活史(Early Life History of Fish, ELHF)
胚体形成
卵的类型
根据形态构造、生化组成以及比重,硬骨鱼类的卵可分为 两大类:
浮性卵(pelagic eggs):形状较小,色泽透明。产出后浮 在水面,随流逐波漂浮发育,多见于海水鱼类。
鱼卵仔稚鱼的研究
基础知识介绍
鱼类生活史
一、生活史及发育期的划分
生活史(Life History):
指从精、卵结合开始,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 生命过程,亦称生命周期。
根据形态构造、生态习性以及与环境的联 系,可划分为若干发育期。
1.胚胎期(embryo stage) : • 精卵结合至出膜 • 特点:仔胚发育仅限于
279
网口内 径
(cm)
网口 面积 (m2)
筛绢规格 (mm)
使用范围、采集方法和 对象
我国最常用的网具,适用于表层水
CQ14(0.505)
80
0.5
平拖拽及30m以深、200m以浅垂直
JP12(0.507)
采集鱼卵和仔稚鱼。
CQ14(0.505) 适用于30以浅垂直采集鱼卵和仔稚
50
0.2
JP12(0.507) 鱼。
何氏鳐
斑穄 鲤鱼
刀鲚
棒花鱼
草鱼
调查和采样方法
调查方法和样本保存
鱼卵 鉴定 计数
野外采样 样本鉴定 计数 测量
样本的应用
浮游生物
序 网具
网长
号 名称 (cm)
大型浮
1
280
游生物网
浅水Ⅰ
2 型浮游
145
生物网
3 双鼓网
360
北太平 4 洋浮游生 180
物标准网
5 WP3网
样本的固定和保存
1、一般固定: 在采集现场用5%海水福尔马林、室内换成70%酒精
固定。
2、特殊固定: 为了观察日龄和骨骼发育,最好在现场直接用70%
酒精固定。组织学研究用波氏液固定。 3、保存:
保存在避光、阴凉的环境中。
保存
Specimens are fixed in 5 - 10 % formalin.
卵膜内,因此亦称卵(eggs)发育期。 • 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2.卵黄囊仔鱼期 (yolk-sac larva stage):
仔胚孵化出膜——卵黄囊吸收 形态特点:体透明,血液无色,鳍薄膜状、
无鳍条,口和消化道发育不完全
营养:仍由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
3.仔鱼期(larva stage):
卵黄囊消失后,进入仔鱼期。 形态特征:眼、鳍、口和消化道功能逐渐形成,
适用于采集个体较大、活动力强的
113
1
JP7(1.025)
仔稚鱼。
样品采集
➢ 定性采集:一般在海水表层(0-3m)或其它水层进 行10-15min。船速1-2kn。所用网具,水层和拖网时 间应该分别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区鱼卵和仔稚鱼 来决定。该采样方式也可以作为定量样品,但网口 应系流量计。
➢ 定量采集:由海底至海面垂直或倾斜拖网,落网速 度为0.5m/s,起网速度为0.5-0.8m/s。
CQ14(0.505) 这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国际上
JP12(0.507)
60
0.28
通用的双联网,适用于垂直或倾斜采
CQ20(0.336) 集鱼卵和仔稚鱼。网口需用系流量计。
JQ20(0.322)
CQ20(0.336) 国际上常用的网具,适用于定量或
45
0.16
JQ20(0.322) 平拖采集鱼卵和仔稚鱼。
大多数海洋鱼类,不论是底层或表层生活习 性、沿岸或远洋分布、热带或北极分布,均产 浮性卵,从外界吸收养分并自由地漂浮在海洋 的近表层。
卵的大小在种间波动较大。卵径小于0.5 mm或大于2 mm的硬骨鱼类较少:海水硬骨鱼类 的浮性卵,一般为球形,卵径大都在1 mm左右; 而淡水沉性卵卵径多数在 l-1.5 mm。
鳃发育开始,巡游模式建立,开始转 向外界摄食。 生活方式:一般营浮游生活。
4.稚鱼期 (juvenile stage):
• 形态:各鳍条基本形成,鳞片开始形成——进 入稚鱼期的标志。 • 营养:早期仍营浮游生活方式,摄食浮游生物,
后期才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
5.幼鱼期(young stage):
Sort
避光环境
如何鉴定
文献 + 经验
参考文献
1.Moser, H.G., W.J. Richards, D.M. Cohen, M.P. Fahay, A.W. Kendall, Jr. & S.L.
Richardson, Ontogeny and systematics of fishes. Am. Soc. Ichthyol. Herpetol., Spec. Publ. 1984. 2.张仁斋等,中国近海鱼卵与仔鱼.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1985. 3.沖山宗雄,日本産稚魚図鑑.東海大学出版社.1988. 4.Weinstein, M. P., Laarval Fish and Shellfish Transport through Inlets. Am. Fish. Soc. Symp., 3. Maryland. 1988. 5.Day, J.W., C.A.S. Hall, W.M. Kemp and A. Yanez-Arancibia, Estuary ecology. Wiley-Interscience. 1989. 6.川合英夫,流れと生物と-水産海洋学特論-.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1991. 7. 殷名称,鱼类生态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8.Leis, J. M. and B. M. Carson-Ewart. The Larvae of Indo-Pacific coastal fishes. Brill. USA. 2000. 9.丘台生,台湾的仔稚鱼.海洋生物本土性教材(二).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 处.高雄.1999. 10.千田哲资、南 卓志、木下 泉编,稚鱼の自然史·千变万化の魚類学.北海道大 学図書刊行会.2001. 11.邵广昭等,台湾海域鱼卵图鉴.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台北.2001. 12.田中 克、木下 泉編,スズキと生物多様性―水産資源生物学の新展開.恒星 社厚生閣.2002. 13. A.W. Kendall , Identification of eggs and larvae of marine fishes Tokai University Press , 2011.
沉(粘)性卵(demersal eggs):形状较大,产 出后沉在水底的各种基质上发育,常见于淡水鱼 类,如大银鱼、鲑鳟鱼类等。
不少沉性卵在卵膜外还有一层粘性的胶膜,遇 水产生粘性,用以粘着在水草上发育,又称粘性 卵(adhesive eggs)。
太平洋鲱鱼:卵圆球形,属于粘着性卵。
盲鳗
梅花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