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

雨侵蚀

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

3.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5.“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消毒剂 D.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7.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充入二氧化碳8.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改变可燃物性质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C.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CH4 →C(金刚石)+2H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12.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测定气体的密度B.伸入燃烧的木条

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13.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质,可增强动物免疫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B.虾青素是由96个原子构成

C.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 D.虾青素中碳、氢、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14.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

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C.甲=乙>丙 D.丙>甲=乙

15.乙烯(C2H4)是石油炼制的重要产物之一。常温常压时,乙烯是一种气体,它与另一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7%,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

A.H2 B.C2H2 C.CH4 D.CO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从K、C、 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三个钾原子;②一个碳酸根离子。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固体俗称“干冰”的是;②溶于水使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③可用于炼铁的有毒气体是。

17.同学们注意到了吗?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我们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提高。请你用所学的化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事例中的有关问题;

(1)走进厨房,你会发现煤气罐被方便、价廉的管道天然气代替了,天然气属于能源,其主要成分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厨房里,你还会发现用加了洗涤剂的水洗涤油腻的碗筷既快捷又干净,这是由于洗涤剂具有功能。

(2)走进干洗店作社会调查时,你会了解到有些干洗店用装有活性炭的新款干洗机代替旧款干洗机,可将有毒物质大约降至原来的1/30。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3)走进加油站,你会发现除了各种型号的汽油之外,还多了乙醇汽油,至2008年1月1日,包括我市在内的苏北五市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已经二周年,提倡使用乙醇汽油的目的是。

18.2007年10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探、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很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解决地球能源危机.发射火箭常用高氯酸铵(NH4ClO4作燃料,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C1O4△N2↑+Cl2↑+4x↑+2O2↑。试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

(2)高氯酸铵(NH4ClO4)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为;

(3)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

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19.某同学用相同的铁钉探究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设

计的实验如图。经过一周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

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1)通过探究发现:铁生锈是铁

与和共同存在时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2)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

(3)通过探究,请你写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一种措施。

20.若将一定量的铁粉投入到入一定量只含有Cu(NO3)2、AgNO3的工业废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一定不含有的金属是。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

21.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

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

a 。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A”、“B”或“C”),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加药品后试管口还应放置一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中应加入(填写试剂名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难溶性气体,可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22.实验室欲配制1 0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步骤

①计算:需氢氧化钠固体g,水 mL(水的密度是1 g/cm3)。

②称量:用质量为23.1 g的烧杯作称量容器,托盘天平上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时,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应放在盘。

③溶解: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用——搅拌,使氢氧化钠全部溶解,冷却至

室温。

④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盖好瓶盖并贴上标签,放入试剂柜中。

请在装有所配制溶液的试剂瓶(见右图)标签上标明相应的信息。

(2)在配制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4%的可能原因是( )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氢氧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⑧ D.只有②③④⑤

(3)若老师提供的药品有500 g 8%的氢氧化钠溶液,500 g 1%的氢氧化钠溶液,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水,除了上述配制方案外,你还可以设计出哪些配制方案,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种:

.(只要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及用量即可)。

四.计算题(共4分)

23.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的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称取

该样品20 g,向其中逐滴加入9.8%的稀硫酸至刚好不再产生气

体为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与所用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右

图所示。试计算:

(1)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2)反应所消耗的硫酸溶液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

九年级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 A A C D C B D D B D B C C 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6.(1) ① 3K ②CO32-

(2) ①CO2② NH4NO3③ CO

17.(1)化石(或“不可再生”或“清洁”) CH4+2O2点燃CO2+2H2O 乳化

(2)吸附

(3)节约石油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生产(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18.(1)H2O (2)+7 (+7价) (3)B

19.(1)氧气、水(或O2、H2O ) (2)驱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空气) (3)涂油、

刷漆、镀上其它金属、制成合金等。(合理答案即给分)

20.Ag; Fe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32分)

21.(1)长颈漏斗

(2)A;检查气密性;棉花; 2KMnO4△K2MnO4

+MnO2 +O2↑,

(3) 稀盐酸 CaCO3 +2HCI=CaCl2 +H2O +CO2↑b

(4)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合理答案都对)

22.(1)① 40、 960

②左

③玻璃棒

④ (答案如右图)(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两项全写且正确给1分)

(2)D

(3) 500 g8%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500 g (或水500 g 1%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35 g氢氧化钠固体和465 g的水) (答案不唯一,设计的方案中只要含有40 g的氢氧化钠和960 g水即可,但若只满足溶质质量分数为4%一个要求的不得分)

四.计算题(共4分)

23. (1)67.5%(1分) (2) 100 g (2分) (3)15.1% (2分)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北师大版9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七篇】

北师大版9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七篇】 导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的浓缩表达,它既给了“质”的表达,也给了“量”的确定。单质与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2MgO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Fe3O4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2CuO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2Al2O3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2H2O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2P2O5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SO2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2CO 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2CO2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2CO2 + 3H2O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Cu + CO2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CO + O2 点燃2CO2 盐酸方程式 NaOH(也可为KOH)+HCl==NaCl+H2O 现象:不明显 HCl+AgNO3==AgCl↓+HNO3 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这个反应用于检验氯离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百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 Na2CO3+2HCl==2NaCl+H2O+CO2↑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aHCO3+HCl==NaCl+H2O+CO2↑ 现象: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红色固体逐渐溶解,形成黄色的溶液Fe(OH)3+3HCl==FeCl3+3H2O 现象:红棕色絮状沉淀溶解,形成了黄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 现象:蓝色沉淀溶解,形成黄绿色的溶液CuO+2HCl==CuCl2+H2O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黄绿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 现象:同上 Mg+2HCl==MgCl2+H2↑现象:同上 Fe+2HCl==FeCl2+H2↑ 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2Al+6HCl==2AlCl3+3H2↑ 现象:有气体生成 硫酸方程式 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现象:不明显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红色固体溶解,生成黄色溶液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固体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现象:蓝色沉淀溶解,生成蓝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现象:这三个反应现象同与盐酸反应现象一致 置换反应

(完整版)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初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汽油挥发 B. 矿石粉碎 C. 蜡烛燃烧 D. 铜丝弯曲 3.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 镁条 B. 红磷 C. 木炭 D. 铁丝 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O B. Si C. Fe D. Al 5.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氧化铜 B. 空气 C. 氢气 D. 氯化钾 6. 称量固体药品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 托盘天平 B. 玻璃棒 C. 酒精灯 D. 温度计7.在饮用水中添加含钙、镁、锌、硒的矿物质,可以改善人体营养,增强体质。其中“钙、镁、锌、硒”是指( ) A.分子B.原子C.离子D.元素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硫在氧气中燃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9.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

①② ③ A.B.C.D. 10.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根据瓶③倒置,可判断瓶③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向②中加入少量蒸馏水,若变为红色,则存放的是CO2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曾被称为惰性气体B.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都是无色无味气体 D.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 12.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中学生的义务。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下列信息中合理的是( ) A.燃放鞭炮,能驱鬼降魔,对空气不会造成污染 B.某机构声称发明了一种催化剂,可使水变成燃油 C.普通的水由“大师”点化便成为“圣水”,饮之可逢凶化吉 D.原子弹的爆炸,是利用了原子核变化时放出的巨大能量 13、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15.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上倾斜 B.实验前要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C.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并正放在桌面上 16.据新华社报道,今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厂连续发生氯气(Cl2)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随后冷凝器中的氯化氮(NCl3)发生多次爆炸。该事件导致多人中毒、伤亡,15万人被疏散,造成 重大损失。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不符合科学性 ......的是( ) A.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 B.三氯化氮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C.三氯化氮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D.化工厂不应建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点: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分子在持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分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大。 物质三态的改变是分子间隔变化的结果,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间有间隔,温度越高原子间隔越大。水银温度计遇热汞柱升高,就是因为温度升高时汞原子间间隔变大,汞的体积变大。 例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银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电解水这个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荷)。一切原子都有质子、中子和电子吗?(错!有一种氢原子无中子)。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 因为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2、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 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 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 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 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 单质、稀有气体、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非金属气体单质如H2、O2、N2、Cl2等,一 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离子直接构成的:如NaCl。 3、决定元素的种类是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即一种元素和另一 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或者核电荷数不同);决定元素的化学 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类别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层电 子数。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如Fe、Fe2+、Fe3+因核电荷数相同,都称为铁元素,但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他们的化学性质也不同。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化学上册期末试卷(解析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2.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物质为化合反应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化学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7 D.该化学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明胶,可以在制药与食品工业中使用。明胶里含有多种蛋白质,其中某蛋白质在人内水

解产物之一为苯丙氨酸(化学式为C9H11O2N)。下列对相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苯丙氨酸分子有23个原子构成 B.苯丙氨酸分子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 C.苯丙氨酸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质量比为9:11:2:1 D.苯丙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取2%的NaOH溶液20g和2%的HCl溶液20g,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到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 A.红色B.蓝色C.无色D.紫色 6.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7.已知:2KClO3=2KCl + 3O2↑,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不正确 ...的是 A.A B.B C.C D.D 8.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9.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水鉴别生石灰和石灰石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双氧水

2018年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 2017-2018 学年考试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 Zn :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 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石蜡熔化 B .瓷碗破碎 C .火柴燃烧 D .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铜呈紫红色 C .水变成水蒸气 B .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D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 .观察颜色 D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氧气 C .空气 D .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MnO 2 B .H 2 SO 4 C .NaOH D .O 2 7.2014 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 是 A .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 .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 .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 硫粉 B . 铁丝 C . 木炭 D . 红磷 9.下列对于 “干冰升华” 的解释正确的是 A .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 .分子间间隔变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人教版 初三化学教案 上册全套

绪言 【教学目的】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总结、应用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用具】 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玻璃棒,烧杯,药匙,棉手帕,火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试液,高锰酸钾,浓硫酸,70%的酒精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表演魔术) 1.“顿变鲜血”(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的酚酞变成红); 2.“魔棒点灯”; 3.“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

1.变化前的物质 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 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 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也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时生成了其它的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叫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中。 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火箭发射 B.煤的燃烧 C.风力发电 D.酸雨侵蚀 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3.最近在我国河北省的海陆交界处发现了大储量的油田。油田中的石油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4.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生理盐水 B.消毒酒精 C.液氧 D.碘酒 5.“神舟6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过程中是(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消毒剂 D.催化剂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7.为延缓袋装食品变质,包装时不宜采用( ) A.真空包装 B.充入氧气 C.放入一小包铁粉 D.充入二氧化碳 8.房屋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主要目的是( ) A.隔绝空气 B.隔绝可燃物 C.改变可燃物性质 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9.下列做法或认识科学的是( ) A.厨房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 B.用硬水洗衣服比用软水洗效果好 C.防煤气中毒,煤炉上放一盆水 D.垃圾经分类回收处理可转化为资源 10.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被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制造金刚石薄膜的原理为:CH4 →C(金刚石)+2H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机读卷共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共25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汁榨取B.粉笔折断C.纸张燃烧D.矿石粉碎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Si C.Fe D.Al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茶饮料 B .蒸馏水 C .苹果醋D.纯牛奶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B.红磷C.酒精D.木炭 5.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0.1~5.0 )mg/L。这里的K、Cl、Mg是指 A.单质B.分子C.元素D.金属离子 6.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7.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8.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2 + O2 2H2O B.2HgO 2Hg + O2↑ C.CuO + CO Cu +CO2D.Mg + 2HCl = MgCl2 + H2↑ 加热 点燃加热

9.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H 2 B .H + C .H D .2H 10.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中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 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其主要原因是 A .避免食品污染 B .防止酸雨的形成 C .防止臭氧层空洞 D .防止白色污染 1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13.下列物质中,放入水里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白糖 C .白醋 D .豆油 14.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体积增大 D .个数增多 15.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 A .隔绝空气 B .便于运水 C .降低温度 D .隔离可燃物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17.下列能源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 .氢能 B .太阳能 C .石油 D .风能 1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100g ,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5% NaCl 溶液装瓶贴签 D 量取蒸馏水 B 取用氯化钠固体 A 氯化钠溶解 C

最新版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整套教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九年级化学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在小学自然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化学知识,现在作为一门独立的“化学”猝然客人类似学习,大家会提出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绪言从大家的亲身感受,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都是一些美好的愿望,它们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引导大家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们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化学学科和现代科技成果,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难点: 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化学等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思路: 教材创设了一些情景,从殷实的史实出发,展示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要仔细地阅读认真的品味,初步从化学、技术、社会这三者的密切关系中领悟化学学习的价值,建立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责任感。 中考分析: 本课题重点引入了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这是学习化学必须弄清楚的最基本知识,并贯穿了学习的全过程,是中考必考的重点。中考热点为化学研究的对象、作用及发展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最新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搜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 试卷及答案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兰州十一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二 九年级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H—1 Ca—40 一、选择题(各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铁丝生锈 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C. 车胎爆炸 D. 酒精燃烧 2.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 B.硫黄 C.木炭 D.蜡烛 3.下列物质不会污染空气的是 ( ) A.焚烧垃圾产生的气体 B.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工厂排放的废气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5. 关于碳的单质的组成和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铅笔芯的粉末可以使锁的开启变的灵活 B.璀璨夺目的天然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C.活性炭可用作防毒面具的滤毒剂 D.铅笔芯主要用铅和少量碳粉制成 6.小明人称“小马虎”,下面是从他的实验报告中摘录的实验现象,你认为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7.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由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 ) A. Fe B. N2 C. 2Mg D. O 8.对下列所示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原子 B.它们都属于稳定结构 C.它们都是离子 D.它们都是同一种元素 9.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的化学式为O3,它属于( )。 A. 金属单质 B. 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 10. 做铁丝在氧 气中燃烧的实验 时,要先点燃铁丝 上系着的火柴,再 伸入集满氧气的集 气瓶中。火柴燃烧所起的作用是() A.升高铁丝的着火点 B.升高铁丝的温度 C.增加可燃物 D.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1.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你认为下列中错误的是 ( )。 配料表精制海盐、碘酸钾(KIO3) A.碘酸钾是化合物

2020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l 35.5 S 32 Ca 40 K 39 Mn 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 每小题1分,共25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果榨果汁B.玻璃破碎C.煤气燃烧D.湿衣服晾干 2.在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KClO3C.MgO D.Na2 SO4 4.能够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 A.O2B.N2C.H2 D.CO2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的 A.最外层电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中子数 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碳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7.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8.加油站是重要的防火单位,在加油站必须粘贴的警示标志是 自燃物品 A B C D 9.“神州七号”太空舱将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10.下列事实与氧气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白磷能在空气中燃烧 1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12.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月球制氧机”,这种“月球制氧机” 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加热月球土壤,制得氧气。据此可推测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A.氧化物B.氧元素C.氧气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元素》精品教案

课题3 元素 教学目标 情景导入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是一种主要成分为葡萄糖酸锌、蔗糖、纯化水的口服液。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厌食症、异食癖、口腔溃疡、痤疮、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等。这里的锌指的是单质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药品或食品标签上见到。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元素 提出问题 1. 一种元素是不是只有一种原子? 2.元素和原子是什么关系呢? 3.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改变,原子不变,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元素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1.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对元素含义的理解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H2O与NH4+,H2与He质子数相同,就不是同种元素。 (2)定义中的“一类原子”不能说成“同种原子”。“一类原子”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定相同的原子。 (3)元素概念中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和离子,如Cl(原子)和C1-(离子)都是氯元素。 3.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反应前后元素种类肯定不变。 4.元素的种类及分布 (1)种类:①金属元素②非金属元素③稀有气体元素 (2)地壳中各种元素按含量由多到少依次: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其他元素。 (3)生物细胞中居前三位的“氧、碳、氢”元素。

5.元素与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 知识拓展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即讲种类,又讲个数。 探究点二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如何书写,又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表示方法:①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C、K、S等。 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即“一大二小”如Na、Mg、Cu等。 (2)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宏观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微观意义: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②对于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③元素符号前面添加上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不能再表示该元素。 探究点三元素周期表 提出问题 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编排的呢?有没有规律?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和元素周期表讨论归纳。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归纳总结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结构 (1)在元素周期表中,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2)横行(周期) 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 (3)纵行(族)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 (4)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每一格均包括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归纳总结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化学上册期末试题和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该混合气体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 A.H2、CH4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2.一定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是 A.木炭B.一氧化碳C.氧化铜D.氧气 3.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组成CO和CO2的元素相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所以煤对人类有利而无害 C.同种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一定条件下,碳和一氧化碳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都具有氧化性 5.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7.将2.8 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 ) A.3.2 g B.7.6 g C.8.0 g D.15.2 g 8.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1——第6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题号 1 2 345678910 答 B D B D A C A D A B 案 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对玻片呼气 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3.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硬度是:含钙镁化合物的量低于450mg/L。我市饮用水的硬度经测定为270 mg/L。你认为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

A .我市的饮用水的硬度没有超过国家的规定,是达标的 B .含有一定硬度的水可以补充钙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 C .水的硬度太大,口感不好,容易使煮水的器具产生水垢 D .纯净水中没有钙镁化合物,所以用它洗衣服最合适 5.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3gC 和8gO 2生成11 gCO 2 B .2gC 和4gO 2生成6gCO 2 C .4gC 和5 gO 2生成9gCO 2 D .5gC 和9gO 2生成14gCO 2 6.15.下图是收集干燥R 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 7.在反应X +2Y =R +2M 中,已知R 和 M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 与Y 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 ,则在此反应中Y 和M 的质量比是( ) A .16:9 B .23:9 C .32:9 D .46:9 8、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 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有气泡产生 B .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 .贝壳逐渐溶解 D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 A B C D 密度(与空气比 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初三化学上册人教版教案(精品)

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假设“没有化学”,让学生预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进一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指导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篇一】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1)定义: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特征: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3)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熔化、升华、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挥发性、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3.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1)定义: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质 (3)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变质、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生锈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与什么物质反应、可燃性、受热分解、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 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一定不伴随化学变化 二、走进室 1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⑴实验室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⑵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规定用量。若无说明,应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⑶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体药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体药品的仪器:一般用药匙;块状固体可用镊子夹取。 ⑵取用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块状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按“一横、二放、三慢竖”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 【篇二】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