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斧沙宫的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地宫调研报告

地宫调研报告

地宫调研报告地宫调研报告地宫是指地下宫殿或宫殿式建筑,多用于宗教、宫廷、武备等用途。

在中国历史上,地宫的存在非常常见,很多朝代都有修建地宫的记录。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中国古代地宫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地宫的起源、建筑特点、功能以及保护现状。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一、地宫的起源地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蚩尤时代,据传蚩尤是古代战国时期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曾在地底挖掘地洞,建造地宫,用作兵器储藏和战略布局。

随着历史的发展,地宫逐渐成为古代帝王、官员等权贵人士的重要场所。

二、地宫的建筑特点地宫的建筑特点多种多样,但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地下建筑、精美壁画、雕刻装饰等几个方面。

地宫多为地下建筑,一般位于皇宫、陵墓或寺庙等地,具有隐蔽性和防御性的功能。

精美壁画是地宫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们以浮雕的形式表现古代王朝的历史、文化和艺术。

雕刻装饰则包括壁龛、石雕、琉璃和漆画等,以丰富地宫的装饰效果。

三、地宫的功能地宫在古代主要用于宗教、宫廷和武备等功能。

在宗教方面,地宫一般为寺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供奉神灵和修行。

在宫廷方面,地宫是皇帝和贵族的休息地和政务场所。

在武备方面,地宫通常是军事设施,用于藏兵器和训练军队。

四、地宫的保护现状由于地宫存在的时间较长,其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国政府和文化遗产机构非常注重对地宫的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例如,对地宫进行全面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加强地宫周边环境的整治,开展地宫文化的宣传与推广等。

综上所述,地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地宫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和信仰,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宫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景区调研报告范文

景区调研报告范文

景区调研报告范文
(格式:报告)
景区调研报告范文
致:行政部门
自:调研小组
主题:旅游景区实地调研报告
尊敬的行政部门:
本次旅游景区实地调研工作已经圆满完成。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旅游景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

经过两天的实地调研,我们对于该旅游景区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需要改善基础设施。

我们发现,该旅游景区的道路建设并不完善,导致部分游客交通不便,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我们
建议行政部门对该旅游景区公路进行改建,铺设更加坚固、平整
的路面,方便游客出行。

其次,需要增加游客服务中心数目。

该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数量不足,导致部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无法得到及时的游客服务。

我们建议行政部门在该旅游景区增加游客服务中心,减少旅
游过程中游客受到的影响。

再次,需要改善旅游项目质量。

我们注意到,该旅游景区的部
分项目质量不高,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游玩烦扰。

我们建议行政
部门对该旅游景区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项目质量得
到全面提高。

此外,我们建议行政部门在营销方面下功夫,通过宣传手段增
加人气和旅游收益。

最后,感谢行政部门与我们的合作,本次实地调研取得了圆满
成功。

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该旅游景区将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游客。

此致
礼敬
调研小组全体成员20xx年x月x日。

关于对十万古田文化遗存的考察报告

关于对十万古田文化遗存的考察报告

关于对十万古田文化遗存的考察报告十万古田位于湖南xx市西南的xx县的汀坪乡蓬洞村,南距桂林150公里,东邻新宁崀山,北接绥宁黄桑,总面积89939亩,平均海拔1680米,年平均气温12—13c°,境内崇山峻岭,山峦叠嶂,溪流纵横,芳草如茵,竹影摇曳,丛林莽蕤,沼泽湿地隐布。

清咸丰年间(1851年)因蝗虫大发,庄稼绝收,接着瘟疫流行,庶民不得已四处逃散、迁徙。

自此以后,那里已成为荒芜人烟并保留大量文物古迹的地方,是我省境内乃至全国罕见的灾难性历史文化遗存。

9月19至23日,xx市文物局、城步县文物局组成联合科考组,对十万古田进行了考古调查。

十万古田呈梯形分布,北高南低,北为上古田,南为下古田,中间为中古田。

在中古田中心有一处直径300米圆形的疑似古城址遗迹,位置略高于周边,形态规整。

经进一步考察,在古城址外缘,围绕圆形古城址一周有一条宽约3m左右的护城河遗迹,从高处俯瞰,中古田的正中心被树林呈半圆形包围(除北向外其他三向皆被包围),古城址内有明显的建筑基石痕迹和少量木建筑构件遗存。

经初步考察,城址外低洼处以沼泽地为主。

是因为周围山上落叶和植物由于雨水的作用冲刷到中古田较为低洼的地方,人工排水系统由于灾民逃离而荒废、阻塞,山水上涨,植物腐烂,常年水淹而造成的。

在城址外低洼处的沼泽地范围内发现房屋基址。

经当地人反映,曾在沼泽地泥下一米左右挖出过修建房子的大木头并发现青石古街道遗存,这就说明该低洼处曾有人居住过,沼泽地应是居民迁走后才形成的。

在中古田周围山坡台地上,发现有大量的古屋场遗迹。

在中古田东北向发现古驿道(即湖广驿道),该古驿道自湖南城步县到广西xx县,自西向东贯穿整个中古田。

十万古田盛产玉米、马玲薯、糁子、粟子、荞子、饭豆、黄豆等粮食作物。

过去每年要产十万石,俗称“古田无粮,兵以何养。

产粮十万,可抵外患。

”“十万古田”因此得名。

这里还盛产苡米、白菜、萝卜和药材。

曾有“人住古田,胜居苍天”的赞称。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探索古文化王国调查报告范文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探索古文化王国调查报告范文

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探索古文化王国调查报告范文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古文化王国的情况,探索古代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调查方法我们通过参观古文化王国,采访当地居民以及研究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调查。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古代文化的遗迹、建筑和艺术品,与当地居民交流交谈,以了解他们对古文化的态度和看法。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大量有关古文化王国的书籍和资料,对其历史、文化和传统进行深入研究。

调查结果经过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 古文化王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该国的建筑物、艺术品和传统俗都展示了独特的古代文化特色。

2. 居民对古文化的态度积极向上。

他们以自豪和骄傲的态度传承和弘扬古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节日来宣传和展示古文化的魅力。

3. 古文化王国重视传统教育。

他们注重培养下一代对古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学校和社区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4. 古文化王国已经在保护和传承古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们建立了相关的保护机构和法规,加强了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结论古文化王国作为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保护和传承古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调查发现,古文化在当地居民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积极传承和弘扬古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们应该加大对古文化的研究和了解,妥善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

以上是我们对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探索古文化王国的调查报告范文。

*注意:以上内容为虚构,请勿引用。

*。

兰州市天斧沙宫项目旅游规划方案(文旅模板)

兰州市天斧沙宫项目旅游规划方案(文旅模板)

甘肃以“精品丝路、绚丽甘肃”旅游整体形象为统领,以“绚丽甘肃、人文甘肃、养生甘肃、如 略,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力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基
意甘肃”为核心品牌体系,打造“传奇丝路、壮美河西”“九曲黄河、奇峡秀水”“华夏祖脉、 础、改革体制机制、壮大市场主体、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拓宽投融
拓展核心游览区空间范围,开发建设系列观光与休闲、度假、探险、养生、科普、修学等相结合的高品质复合型产品。
加快推进城镇旅游化、全域景区化、城景一体化。
以“精品丝路、绚丽甘肃”旅游整体形象为统领,以“绚丽甘肃、人文甘肃、养生甘肃、如意甘肃”为核心品牌体系,打造“传奇丝路、壮美河西”、“九曲黄河、奇峡秀水” 和“华夏祖脉、养生福地”三大旅游目的地品牌。创新培育14个特色新型产品品牌:“全球华人寻根访祖之旅”、“驰骋陇原大漠自驾之旅”、“最美高原民族风情之旅”、 “如意甘肃休闲度假之旅”、“博览天下会展商务之旅”、“神奇丝路户外健身之旅”、“快乐老家乡村田园之旅”、“天马行空低空飞行之旅”、“追寻梦想红色记忆之 旅”、“欢乐陇原冬春冰雪之旅”、“清凉世界高原避暑之旅”、“神舟飞天研学科普之旅”、“岐黄故里养生养老之旅”、“绚丽甘肃摄影采风之旅”。
寿
1.产品供给更丰富。
达到2800亿元。
4.六条主题旅游廊道 :精品丝路旅游廊道、黄 6.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开放

2.市场动力更强劲。 3.品牌形象更突出。
3.“十三五”期间全省旅游投资总 额比“十二五”翻一番以上,年增
河风情旅游廊道、民族风情旅游廊道、寻根访 祖旅游廊道、长城边关旅游廊道、红色征程旅
·
-
景区资源独特
旅游产业近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遗址调研报告题目

遗址调研报告题目

遗址调研报告题目遗址调研报告:对某某古遗址的调研与研究一、引言古遗址是人类历史的重要见证,是研究人类文明起源和进程的关键所在。

本次调研报告对某某古遗址进行调研,旨在了解该古遗址的历史背景、遗址特征以及文化价值,并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

二、调研概况某某古遗址位于某地区,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通过对该古遗址的实地调研,可以清晰看到遗址的分布范围以及遗存的状况,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比对。

三、历史背景某某古遗址建立于X年,是当时某文化的重要中心,早期主要是由原始居民建立起的定居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发展成为商业、政治中心,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资源。

该遗址是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后来历史演变的源头。

四、遗址特征1.遗址布局:通过实地调研可以看到,某某古遗址呈现出一定的布局特征。

主要遗存包括建筑物、道路、工艺遗迹等等。

这些遗存具有一定的规模,反映了当时社会组织的特点和居民生活的方式。

2.文化遗存:某某古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器物,这些文物和器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宗教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遗存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线索。

3.地理环境:某某古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环绕遗址的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使得遗址在当时成为重要的中心,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和资源交流。

五、文化价值与研究意义1.文化价值:某某古遗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它代表着当时社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遗产,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重要途径。

古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和遗迹,是了解当时文化、宗教、经济等各个领域状况的珍贵资源。

2.研究意义:通过对某某古遗址进行调研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人类历史、文明起源和演变的过程,拓宽对古代社会的认知。

同时,对遗址的保护和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吸引游客。

六、问题和展望本次调研中发现,某某古遗址虽然有一定的保护措施,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如遗址内部环境的恶劣、保护意识的缺失等。

对兰州天斧沙宫地质遗址景观开发利用的思考

对兰州天斧沙宫地质遗址景观开发利用的思考

对兰州天斧沙宫地质遗址景观开发利用的思考
丁祖全
【期刊名称】《发展》
【年(卷),期】2013(000)004
【总页数】1页(P36)
【作者】丁祖全
【作者单位】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党组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结合黄河水域改造对兰州“天斧沙宫”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J], 罗娜
2.中国省会城市中规模最大丹霞地貌景观新研究r——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观新考察新发现 [J], 董晓峰;陈致均;陈春宇
3.观天斧沙宫(外一首) [J], 贾浅浅
4.结合黄河水域改造对兰州“天斧沙宫”景观进行规划设计 [J], 罗娜
5.兰州“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观与旅游开发 [J], 董晓峰;陈致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WOT方法的“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

基于SWOT方法的“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

基于SWOT方法的“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作者:蒲莎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6期1984年,在兰州园林管理局与《兰州晚报》联合举办的兰州景观征选命名活动中,安宁区安宁堡大沙沟的丹霞地貌被命名为“天斧沙官”。

随着国内旅游规划、旅游策划理论、思想、方法探索的演进,我国不少学者也在各个层面的旅游规划、旅游策划中逐渐采用SWOT战略分析。

一、“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第一,美学观赏价值高。

“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内的丹霞地貌景观奇特,具有很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第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

兰州市“天斧沙宫”丹霞地貌景区是我国省会城市中规模最大丹霞地貌景观。

第三,科考研究价值高。

对研究兰州地区古地埋、古气候环境,“天斧沙官”具有重大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拥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新石器时代文化、丝路文化、彩陶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河文化在兰州交相辉映。

(二)劣势分析(w)第一,交通制约,旅游设施不完善。

第二,旅游产品单一,参与互动性不强。

天斧沙官旅游资源丰富,但基本上停留在观光的层次。

第三,景区内旅游路线设计不利于游客过夜。

第四,丹霞地貌具有脆弱性。

如果“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的坚硬砾岩层被侵蚀,“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的独特景观就会受到破坏。

(三)机会分析(O)第一,政府的重视。

2013年3月,兰州市“天斧沙官”丹霞地貌景观区被新增为甘肃省“省级地质公园”。

2014年1月,景区详规得到确认。

2015年8月,印发了《天斧沙官地质公园管理办法(试行)》。

第二,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与景区特色相适宜。

生态休闲旅游趋向和自助游蓬勃兴起,“天斧沙宫”地质公园临近植物园、仁寿山等旅游景点和安宁区众多高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第三,地质科普的旅游潜能。

近年来,大众游客对获得环境科普知识和地质知识的需求愈发强烈。

(四)威胁分析(T)第一,同质资源竞争激烈。

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项目中六大景区和同省的张掖市的国家级丹霞地质公园大大分流了“天斧沙宫”的客流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交通大学调研报告题目:关于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指导教师:***调研对象:天斧沙宫专业班级:测绘工程1401姓名:***学号:*********2015/6/8天斧沙宫景点的调研简要:介绍天斧沙宫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现实的状况、突出问题以及天斧沙宫的规划设计,并由此简要提几点建议。

一、天斧沙宫的历史背景这是兰州市最独特的自然景观,位于市安宁区桃花园仁寿山东面的龙风峡里,是一处距今约2500万年的红色砂岩,经过长期的风化水蚀而形成的一组类丹霞地貌奇观。

因成自天然,如神斧凿成的沙宫宫殿而得名。

早在清光绪18年(公元1891年)10月11日,地理学家陶保廉考察过这里后,在《辛卯侍行记》中有了这一奇特地貌景面的较早记载。

近代地质学家也在此处进行过地质考察,首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钟健及卞美年二人。

他们于一九三五年秋到此,在《甘肃中部皋兰永登地区新生代地质》(刊于一九三七年《中国地质学会志》第十六卷——英文)一书中,他们对这里的地层做了地层学上的描述,命名这里最上部的橘红色砂岩层为“安宁系”,西北师范大家地理系教授黄可光先生根据其地层结构和形态特征,称之为“类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指红色碎屑岩组成的具有陡直剖面的各种地表形态,是陈国达在1939年研究了广东仁化县丹霞山后命名的。

解放后,在外国学者中,苏联地质学家B.H.帕甫林诺夫也进行过考查,有关地层成因见于北京地质学院《第四纪地质学讲义》(1953年)中。

1980年春,英国地貌学家德比西尔也到过这里,观察过这里的地层形态。

二、天斧沙宫地貌的形成原因长期以来,这里所谓“安宁系”地层的成因及其地质时代问题是一中外学者都有争议的问题。

在成因上的风成或水成观点更是莫衷一是。

所以“天斧沙宫”地貌在兰州地学界中是一个著名的地点。

也是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质学和地貌学教学的一个野外实习点,经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教师的研究,认为所谓“安宁系”地层应属水成的内陆湖泊沉积。

研究表明这里的地层主要包括五部分:基底是地质时代非常古老(6亿年前)的皋兰群深色结晶片岩;其上是厚层,胶结较疏松的红色砂砾岩;再上是一厚二米左右,胶结坚硬的灰色砾岩层;再上即所谓“安宁系”,是一套橘色红色砂岩胶结非常疏松;最上部是黄土形成这一地貌景观的地层是基底以上的四套地层,中部三层地层基本呈水平状态。

这四套地层中的下部三层形成的地质时代在学术上还没有定论。

一般认为下部的厚层砂砾岩是千余万年前的中新世时期沉寂的,其上的薄层砾岩形成距今时代较近,大约是一百余万年前的周口店期形成的;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是周口店末期沉积的;黄土是最近的产物。

根据地质研究,下部的厚层红色砂砾岩形成之后,经过了一个较长的侵蚀期,在大面积的浅水中将底层冲刷夷平,并在浅水中沉积了由近处搬运来的砾石。

砾岩层沉积之后,本区大沙沟、曹家湾、朱家井一带下沉成为一个较大的内陆湖泊,而那薄层砾岩就成为原始的湖底。

多条内陆河由不同方向流入这一湖泊。

并携带了大量早先经过大风搬运过的石英沙粒,沉积于河流入湖的河口、远近湖滨一带。

这一时期,这里的气候是干旱、湿润相交替的气候条件,河水季节性很强,流量时大时小,甚至有时河、湖干涸;湖泊面积也时大时小;并因本区风大,所以湖中波浪也是时大时小。

在这一特殊古地理条件下沉积下来的地层,就是现在黄土之下的橘红色砂岩。

这层砂岩沉积之后,这一地区整体上升为陆地,并被大风吹来的粉砂所覆盖,形成广泛见于甘肃中、东部地区的黄土。

黄土和它下面的疏松橘红色砂岩对雨水的渗透性极强,降水时,雨水会直接渗过着两套地层,但下渗的水到达下部胶结坚硬、渗水性差的砾岩顶面时,就不能继续下渗,只能延砾岩层面上的低洼处渗流,流到被洪水冲开的沟壑,就会顺沟壁垂直而下,向下淋滤,加之沟壁又是胶结比较疏松的厚层砂砾岩,就容易将一厚层砂砾岩淋蚀、冲刷成直立的沟槽,而未被淋蚀冲刷的部分就形成突出的石柱状。

这一层砂砾岩的岩石性质是不均匀的,有的层较硬,有的层较软,而且整套岩层近于水平,所以直立沟槽的面也不是平整的,有的向外突出,有的向里凹进,这就使这套岩层酷似外部带有大型石柱的多层楼阁。

而其上的薄层砾岩层,因其坚硬不易被水冲蚀二突出于石柱之外,形成楼阁的屋檐。

砾岩上的橘红色砂岩因易被雨水冲刷,周围就形成斜坡,成为这一楼阁群的屋顶。

这种地貌及其成因在地貌学上称为丹霞地貌(因这种地貌在广东仁化附近的丹霞山最为典型而得名。

这里地貌景观的形成,除了上述流水、降水的作用外,还有风的作用。

兰州地区自古多风沙。

龙凤峡北端的曹家湾、朱家井一带正是向北的风口,是蒙古一带吹来的风沙必经之地,大风吹来,因砂层疏松,也就容易就地起砂,这种风砂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

这里延沟两壁的地层,经风砂长期的吹蚀作用,在曹家湾沟一带就形成各式各样的风蚀柱、风蚀塔、风蚀蘑菇等地貌。

风砂吹来,砾岩层上下部的砂层较易被打磨吹蚀,而砾岩层耐风化、不易被侵蚀,这种差异风化的结果就是形成这种风蚀地貌的原因。

所以,这里的丹霞式的雄伟地貌景观是流水、雨水、风砂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天斧沙宫的大致发展过程天斧沙宫由多个景区组成,包括连环营寨、女王宫、金凤湖、滚龙岭、卧龙驿馆、迎宾厅、仙人洞山、宫廷长廊、交易大厅、诵经殿落、仙塔议事厅、开国女王墓、聚宝殿、金洞沟、三色塔、倒流洞、众蟾望海、姊妹塔、飞燕塔、河马出海、通天径、宫女垂泪、擎山柱、惆怅石、薄壳宫、公主望夫、泪珠洞铁牢、白蛇探路等景点,是新兰州十景中尚未开发的景区。

天斧沙宫至今已有2500万年的历史,1891年最早有文献记载,2011年申报天斧沙宫地质公园,2013年甘肃“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兰州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兴冲教授的提案,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天府沙宫影视城”的设想,目前正在规划施工。

四、天斧沙宫的规划设计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开发项目日前通过了兰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它标志着兰州“天斧沙宫”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了实质性进展。

依据《兰州市天斧沙宫省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研究报告》,天斧沙宫地质公园近期建设项目计划在2015年之前完成,总投资4099.74万元。

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效果图。

1.核心遗迹景观将设隔离带,根据区划原则和依据,结合兰州市天斧沙宫地质遗迹的具体分布情况,将全区划分为三个类型区进行保护: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

其中,一级保护区(核心保护区)占地面积5.29km2,占公园总面积的20.67%,主要为丹霞地貌景区Ⅰ、Ⅱ沟和Ⅲ部分沟。

该区内禁止一切有可能损害地质地貌遗迹的活动,严禁修建与地质地貌遗迹风景无关的设施。

对核心景观区,设置监视巡望岗。

对核心区内的丹霞地貌重要地质遗迹景观,设置有效的隔离保护带,严禁游人直接接触。

2.地质公园将建配套博物馆,按照规划,在地质公园内将建设地质博物馆,系统展示天斧沙宫地质公园的珍贵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介绍周边区域的地质演化史;主要地质景观的科学知识背景和成因;公园的地学发现史、科学研究史及主要的研究成果等。

3.景区内坑洞回填墓穴迁移,天斧沙宫地质公园在2011年申报成功之前虽开展过许多保护措施,但由于缺乏法律依据未取得良好效果,园区内地貌景观曾被人为的破坏,某些地段因采砂、取石形成大小不一的低洼坑洞,沟景区已填埋了很多城市生活垃圾。

另外因当地有土葬的墓葬风俗,一、二级保护区范围内存在大量附近农户的墓穴,为地质遗迹的保护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规划对一、二级保护区内因采砂取石形成的坑洞进行回填整平,同时对景区内的墓穴进行迁移,据统计共计200余处。

4.完善景区供电系统在仁寿山和曹家湾接待中心建设办公楼和公园职工住宅各1000㎡,各硬化停车场2000㎡。

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形成一定的接待规模。

规划解读:天斧沙宫地质公园景区建设将包括四个主要区域——南入口驼铃广场区、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雅典神殿栈道区。

另外,为了解决天斧沙宫景区交通出行问题,规划拟在马上完工的枢纽北环线安高公路近景区的位置,设置了上下匝道,为景区提供了很好的可达性,同时与多条市内主干道相连,增加市民到达的顺畅性。

景区:雅典神殿、生命之源、神龟、男女面对面组成主游线天斧沙宫规划范围为54公顷,该地块是天斧沙宫景区的一部分,即将建设的天斧沙宫景区主要由四个景区组成——南入口驼铃广场区、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雅典神殿栈道区、生命之源景区。

其中雅典神殿、生命之源、神龟、男女面对面组成沙宫主游线。

南入口驼铃广场区:以驼铃文化为主线,结合现有文化资源景点,规划形成驼铃广场、主题文化商业街。

将兰州丝绸文化、西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特征突出,古今融合,力求打造天斧沙宫的“城市视点、文化地标”。

龙凤口祈福及全景剧场区:主建筑设计源自雅典神殿类丹霞造型,并使用景区沙柱土质材质,塑造出宫殿式的覆土建筑,整个广场以台阶式柱体围绕上升,烘托神圣感。

引入“沙漏”的概念,沙漏在古代是时间计量的一种工具,放在这里说明了时间的流失和风蚀的作用塑造了整个地质公园。

沙漏的造型与喷泉结合形成了新的跌水喷泉的造型。

喷泉的部分水体会像流失的沙体一样跌落入现有冲沟。

景区内部灯柱也以沙漏为概念,夜景点亮可以看到灯光塑造的沙体流动美景。

雅典神殿栈道区:分为广场栈道区和广场区,按照地质特点,引导游人观赏,做攀岩木栈道。

使游人可以近距离贴近丹霞柱体结构欣赏地质美景。

在雅典神殿脚下有一块平地,设计停驻点广场,矗立在其上的是一组铜制骆驼雕塑,体现大漠文化,象征特殊的吉祥和好运。

同时广场东侧布置一组罗马柱体,来强化雅典神殿的符号特征,映衬地质公园本身的“类丹霞”式宫殿特征。

五、天斧沙宫的突出问题2006年,由于景区附近的安宁垃圾场的存在和大沙沟内的大量采砂活动,导致天斧沙宫景区周边垃圾遍地,瑰丽的类丹霞地貌惨遭“毁容”。

自2010年8月以来,随着天斧沙宫景区北侧的皋兰县九合镇曹家湾村的平山造地项目大规模展开,景区内多处“沙宫”被沙土掩埋,部分景点甚至遭遇“灭顶之灾”。

砍伐、放牧、挖沙、取土、葬坟、烧荒、采集标本、采矿、探矿、削山造地、倾倒垃圾和渣土、刻画涂污自然景观或设施、擅自修建建(构)筑物和移动、变更碑石、界标等破坏地质遗迹景观、植被、环境和影响保护管理的活动。

风峡里面的天斧沙宫奇妙壮观的“建筑群”,隔着山仍然可清晰看到其中两座山峰已给削平。

这些被削山的平地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也不够集中而是东面一块,西面一块。

在龙风峡的最深处,记者看到两座山峰的顶部已经被人为削平,丹霞地貌独有的赤色土几乎覆盖了整座山峰,赤色土混杂着石块顺着山势滚落到山脚下。

另外,此景区有大量的坟墓,景区内坟墓到处都是,上次清明节我去的时候有大量的人去祭祀、烧纸,祭祀后留下大量的垃圾,包括塑料袋、酒瓶、塑料瓶以及烧纸留下的灰烬,容易造成对景区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