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代、近代、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浅析古代_近代_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论; 布伦塔诺则提出了意向性的理 论。可见, 现代语言哲学才产生是有其悠久的哲学历史起源 的, 现代哲学和近代、 古代哲学之间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哲 学内在逻辑联系。
2009 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学体系, 但柏拉图的理 20 世纪下半期至今是其批判反思期。 正的知识学专著, 在过渡期, 哲学家们一只脚迈向了现代, 另一只脚仍站在近代 的门槛上, 以非理性的 “形而上学” , 取代理性的近代知识论哲 学。 20 世纪上半期, 随着分析哲学和现象学运动的兴起, 哲 学研究的主题和方法有了重大变换,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有 了进一步发展, 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出现了由近代到现代 的整体性转型。随着分析哲学, 特别是摩尔开创的日常语言 分析学地位的上升, 以及在摩尔身后, 维特根斯坦及牛津和剑 桥学派对摩尔观点的发挥, 哲学的对象被归结为了对逻辑语 言或日常语言的分析。由此, 一切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了语 言问题。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 我们把现代西方哲学归纳为 “语言哲学” 。 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是 B. 罗素和 L. 维特根斯 坦。 B. 罗素抱怨传统哲学充斥着归咎于不良哲学语法的错 误, 关于实在或现在的一切见解全都是在符号论上稀里糊涂 的产物, 因而主张创立逻辑上完美的理想哲学语言, 重建一套 精确的哲学语法。 L.维特根斯坦认为: 以往哲学中大多数问 题和命题都是毫无意义的问题和命题, 因为它们属于不可思 考者和不可言说者之列, 出于对语言逻辑的不解或无知。他 念论思想和建构观念论知识等级体系, 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 辑推论, 为近代西方知识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柏拉图认 为哲学的目标应该是获得事物本质的原理, 作为本质, 理念及 理念论只是对世界万物的本原所作出的一种解释或说明, 所 得出的是关于事物本质的东西。这样, 原来苏格拉底的伦理 原则就变成了可观上可以把握的关于事物本质的纯粹知识。 在此基础上, 亚里士多德在把柏拉图的知识演变为可以靠人 的理性认把握的现实的知识, 又向着近代知识论哲学迈进了 一步。 其二, 尽管在现代以前, 语言哲学还没有作为一个哲学分 支出场, 而且许多哲学家们也并不认为对语言进行的哲学考 察是一切哲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但从古希腊到近 代, 许多哲学家却的确对语言进行过哲学考察。如: 在古希 腊, 苏格拉底就已经着手研究词语的意义问题; 柏拉图开始考 察共相 (一般概念) 的实在性; 亚里士多德已首先把事物的本 质和偶性区别开来, 认为一个事物的本质规定了关于这个事 物的概念的研究。 在近代, 培根提出的 “市场幻象” , 就是指由 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意义理解不同而引起的误解; 霍布斯提
西方哲学 东西方差异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乃至西方哲学的故乡。
古希腊哲学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学派约产生于公元前7或前6世纪,在此之前,古希腊哲学也有一个漫长的孕育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古希腊哲学的前提是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部分。
在最古老的神话中,讲到了天地的开辟、众神的诞生、人类的起源等。
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是永生不死的,他们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着人间的祸福和命运。
西方哲学从神话中脱胎而出之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之前,大约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
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阶段: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 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认为唯一真实的东西是'存在','存在' 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
第二阶段:重点由研究自然转移到了研究人, 如苏格拉底认为存在着客观真理,认识真理也是可能的.第三阶段:进入系统化阶段。
柏拉图提出了理念论,认为现实的、可感知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在它之外存在着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的理念世界。
亚里士多德不同意柏拉图的理念论,他把理念称之为'形式',认为'形式'不能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形式是事物的本质,存在于事物之内。
中世纪哲学:欧洲中世纪,天主教在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各方面都占据了统治地位,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它的作用是为信仰作理性的解释。
例如:罗马哲学家A.M.T.S.波爱修非常重视具有多样性的个别事物的真实性,认为共相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其本身不是物质性的。
爱尔兰的哲学家J.S.爱留根纳认为普遍的整体是最真实的,神就是总体,它创造一切,包罗一切,又超越一切。
神与万物不同,万物是神的部分,但神又在万物之中。
后期形成了唯名论与实在论两个派别。
唯名论认为,只有个别的东西有实在性,个别先于普遍,普遍只不过是名称,'共相'不过是人所'发出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存在。
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对比和融合

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对比和融合哲学是人类思想的瑰宝,它起源于古代,至今仍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典哲学是指古代的哲学思想,而现代哲学则是指近代以来的哲学思想。
这两个时期的哲学虽然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却也有一定的联系和融合。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对比和融合,以此来窥视哲学思想的演变过程。
古典哲学强调的是智慧与修养,它注重人类精神的发展而非世俗的快乐。
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是找到人生真理和意义,而这种思想主导了人类的思想史,并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最早的古典哲学可以追溯到希腊文明的兴起。
在公元前六世纪和前五世纪,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思考关于存在和真理的问题,创立了许多哲学派别,如柏拉图学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等。
这些哲学派别聚焦于不同的问题,但它们都试图去寻找人类存在的真谛,推动人类思考的深入。
与古典哲学相比,现代哲学主要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技术。
现代哲学有一种强调科学和实证主义的趋势,它试图将哲学问题归纳为可以用明确、证实的方法解决的问题。
这种趋势的发展,导致了一些哲学问题被忽略或者被遗忘,以致于许多哲学家认为现代哲学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之间有着许多联系和融合。
它们有很多共同的问题,如自由的概念、人类道德、文化多样性等。
现代哲学家也在尝试重新发现古典哲学的思想,并试图将它们应用在当今的实际问题中。
同时,现代哲学也对古代哲学提出了许多反思和批判,这些反思和批判使得古典哲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今天的哲学家们认为,古典哲学提供的一些基本的思考工具和概念非常重要,这些思考工具和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哲学问题。
总的来说,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古典哲学注重的是人类精神的道德、价值和智慧方面的发展,而现代哲学则贡献了一些科学和实证主义的思考方式。
尽管它们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融合也是显而易见的。
只有遵循着古典哲学的智慧,同时拥抱着现代哲学的方法,我们才能更积极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现实生活和面临的各种问题。
略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

略论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区别及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哲学,是系统的世界观,是自然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一词,中国本来是没有的,它是一个西方名词,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文化,从周开始初具规模。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部分,我想应该也是从周而具规模的吧。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历史条件不同,所以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中国古代,与哲学一词含义相近的有“道术之学”、“义理之学”之类,而最能概括中国哲学的范围、内容和任务的,恐怕要推“天人之学”一词。
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往往把“究天人之际”视为他们思想学说的最高目标或基本内容。
司马迁说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书,董仲舒说他讲的是“天人相与之际”的学问,何晏称赞王弼是“始可与言天人之际”的人。
“学不际天人,不足谓之学”,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传统哲学即为天人之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
道有天道、人道之分。
天道学说即关于宇宙根本问题的学说,相当于西方哲学中所谓本体论、宇宙论、自然观。
人道学说即关于人生根本问题的学说,其内容主要是关于道德起源与道德标准,亦即关于人生价值与人生理想的问题。
相当于通常所谓的伦理学说或道德学说,亦称人生哲学。
这一部分,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中心。
也可以说,关于天道、人道的理论,即关于宇宙人生的根本原理的研讨,是我国传统哲学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传统哲学的结构、功能等意义上讲,我国传统哲学是以伦理为中心的。
而西方哲学的宗旨是爱智,以追求真理为目的。
有的人认为,我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论不同,它始终不曾脱离人去谈论存在的本质。
我国传统哲学对于宇宙的理解,不是把它当作静态的物质实体,而是当作与人类精神浑然不分的整体,等等。
这种宇宙观与西方的存在论相比,实际上是突出了人在世界历史中的主体性。
我觉得这种理解存在着明显的误区,存在过分的夸大和明显的歪曲。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是意识的,物质决定意识,过分地突出人的意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唯心主义的误区。
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对比与评价

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对比与评价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是人类思想史上重要的两个阶段,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区别。
古代哲学主要指的是古希腊哲学和中国哲学,而现代哲学则是指近几百年以来西方哲学的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进行对比与评价。
首先,在思想方法上,古代哲学强调的是本体论和形而上学思维,比如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他们试图通过推理和逻辑来揭示世界的本质。
而现代哲学则更加注重实证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强调实验和观察,例如康德的唯心主义和赫尔德的经验主义。
可以看出,现代哲学更加重视经验和实验,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其次,在价值观念上,古代哲学强调的是伦理道德和人类最高价值的追求,例如儒家的中庸之道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他们试图建立一个完美的伦理体系。
而现代哲学更加倾向于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例如康德的人道主义和罗尔斯的公正理论。
可以看出,现代哲学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尊严,注重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公正。
最后,在对世界的认识上,古代哲学主要依靠理性和直觉来认识世界,强调智慧和悟性的发展,例如老子的道家思想和苏格拉底的辩证法。
而现代哲学更加注重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强调实证和实用,例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康德的批判哲学。
可以看出,现代哲学更加强调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注重实证和实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古代哲学注重本体和形而上学的思考,强调伦理道德和人类价值的追求,依靠理性和直觉来认识世界;而现代哲学更加注重实证和实用,强调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公正,依靠科学和技术来认识世界。
两者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人类思想史上丰富多彩的一部分。
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

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作者: ————————————————————————————————日期:ﻩ关于西方哲学发展史的三个基本阶段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反思,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能够从最高层次上反映出人类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过程的每一个特定发展阶段,人类必然具有这个阶段所特有的思维现象。
西方哲学史以其具有明显的发展阶段性而著称,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一个不断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
”在这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直至现代西方哲学,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下面三个大的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和现代人类学哲学阶段。
(一)古代本体论哲学阶段从欧洲哲学的起源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兴起这一阶段的西方哲学,是哲学家们在对自我缺乏认识的情形下进入哲学领域的,因而必然带有自发性和蒙昧性,通常把它称为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哲学形态。
在这个时期,哲学家们主要研究的是关于客观世界本身(即纯粹客体)的问题。
他们试图从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存在中寻找出一种共同的本质性的东西,从而解决世界的本原问题。
由于他们还处于人类思维发展史上的童年阶段,对人自身的认识极为贫乏,而且还受到各种宗教意识形态的侵蚀,因而,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范畴必然具有直接性、抽象性和模糊性的特征。
反映了古代哲学家的思维方式:直观、比喻和猜测。
而这恰恰说明:人类的认识是从感性的直观开始的。
在这个阶段,由于人类的认识圆圈还比较狭小,哲学家们便易于发现,因而对存在问题表示乐观。
古代本体论哲学家们尚处于反思前或非反思的我思哲学阶段。
通俗地说就是:“我去思索世界”。
随着人文哲学的兴起,“人”的地位逐渐从哲学中突出出来,特别是笛卡儿我思哲学的诞生,标志着古代本体论哲学的终结。
ﻫ(二)近代认识论哲学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十九世纪上半叶(康德、黑格尔所生活的时代)。
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分界

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的分界
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是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它们具有很大的不同点和联系。
古典哲学是指古代哲学,主要是指希腊哲学、罗马哲学、中国哲学等,它是在古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而现代哲学则是指近代哲学,主要是指17世纪开始的哲学思想,它是在现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古典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界在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变化。
古典哲学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基于感官经验的,而现代哲学则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的认识应该基于理性推理,而非感官经验。
此外,现代哲学的方法论也与古典哲学有所不同。
现代哲学更加注重逻辑分析、实验验证等科学方法,而古典哲学则更倾向于从本质、形式、目的等角度探讨问题。
另外,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在哲学问题上也有所不同。
古典哲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自身和自然的本质、目的和价值等问题,如柏拉图的理念世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等;而现代哲学则更关注现代社会和科学问题,如康德的先验认识、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等。
总而言之,古典哲学和现代哲学是两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哲学思想,它们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所不同,并且在哲学问题上也有所不同。
但是,它们之间也有着相互渗透和影响,现代哲学是在古典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古典哲学也在现代哲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它们对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类认识的方式有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将从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定义、起源、主要观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古代唯物主义是一种古老的哲学思想,其主要代表有古希腊的唯物主义者德谟克利特和古印度的唯物主义者卡尔瓦卡。
德谟克利特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运动都是由于物质的运动引起的。
卡尔瓦卡则认为世界是由五个基本元素构成的,即土、水、火、风、空,这些元素通过各种组合和变化形成了一切事物。
古代唯物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世界的本质和存在的根源。
他们观察自然现象,思考自然规律,提出了物质是世界的基础和本质的观点。
古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物质是永恒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引起的。
这种观点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在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兴起的一种哲学思潮。
它的主要代表有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休谟和德国哲学家康德。
笛卡尔认为世界由物质和精神两个不同的实体构成,物质是可见的、可感知的,而精神是思维和意识的产物。
休谟则认为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的。
康德则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性”观点,认为人类的认识是主观的,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理性去认识世界。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哲学家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教和神学观念进行质疑,提出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和经验来认识世界,而不是依赖于宗教信仰和神秘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通过科学和理性来解释和认识。
这种观点对现代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但它们在对待世界的本质和人类认识的方式上有着不同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析古代、近代、现代西方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作者:吴娜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社科部,上海,200093
刊名:
安徽文学(下半月)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2009(3)
1.杨方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哲学对象的演变[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2.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1984
3.杨方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哲学对象的演变[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4.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求是 2002(02)
5.罗素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1996
6.维特根施坦逻辑哲学论 1962
7.杨方从西方哲学的三次转向看哲学对象的演变[期刊论文]-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8.韩秋红;史巍从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看近代知识论哲学[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3)
9.涂红亮语言哲学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1993(07)
1.欧祝平现代西方哲学主要特点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3)
2.张岱年中国哲学的演变及其现代价值——梅良勇著《中国古代哲学论稿》序[期刊论文]-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2)
3.刘伟.LIU Wei古代政治哲学的两个理想之维[期刊论文]-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4)
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wx20090318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