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导语】品德是一种潜藏于人的内心思想教育,他的目标是要规范人的行动举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改造自己,品社科对小学生非常重要。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期望帮助到您。
【我自己会整理】教学目标: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控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办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知道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
2、使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用具:课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透亮书包、书本模型。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想想自己整理过什么物品,自己回家整理一件物品。
看看你是怎么整理的,说说为何这么做,这么整理有什么好处?2、如果自己不会整理物品,看看家长是怎么整理的。
3、自己曾经整理物品时的录像。
4、教学器材:衣物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透亮书包、书本模型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进程:一、游戏明理:1、请你们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田格本,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
2、教师计时:第一位和最后一位差多长时间。
3、师采访第一位:为何找得这么快?4、根据学生的话总结:(1)妈妈给整理书包的,引出有条理。
(2)再问谁是自己整理的,引出自己会整理,板书课题:我自己会整理。
5、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整理有什么好处?6、比赛:(1)老师准备两个大的透亮书包,用泡沫塑料做的书本、铅笔盒等学习用具。
(2)指导两名学生分类表演整理书包。
(3)学生视察、比较、评析。
二、豪情:师导:会整理、有条理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1、录像:消防员出勤前后2、学生谈自己的体会3、录像:杂乱的施工现场4、学生谈体会三、导行:整理自己的书1、师出示当天课表,让学生把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桌上。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精选11篇)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 1教学目标:1.让每个学生体验并意识到教室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学习环境的创设。
2.在装扮教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参与班级体建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插图:同学们看看,图中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揭示课题:《装扮我们的教室》二、看图讨论:这些小朋友是怎样出主意,想办法,来装扮自己的教室的呢?三、同学们,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要把教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
你有什么好主意呢?(分小组讨论)四、指导性提问:我们的教室里可以放些什么?你想放些什么?班级的'目标和象征是什么?哪一块墙面布置什么内容好?教室的角落怎样利用?五、交流讨论结果。
六、评选出好的方案。
再由小干部负责,分工到人,积极准备。
一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案 2教学目标1、能围绕“装扮我们的教室”这一话题大胆设想,广泛交流。
2、能专心听同学的设想,积极询问、补充、评议,对装扮教室有浓厚兴趣。
3、交流中做到文明有礼,态度大方,表达清楚,形成良好的交际习惯。
教学重点积极陈述自己的设想,大胆评价别人的构思。
教学准备教师:有关节日布置、装扮的影视和图片资料,教室立体图若干。
学生:收集有关节日的环境布置的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过新年》的乐曲中,出示庆祝元旦节的.会议室场景布置录像,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能让人感到节日的气氛。
二、人人参与,献计献策1、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们班将开展一次“欢庆六一”的主题队会,怎样才能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热热闹闹的呢?让我们人人都来当设计师,为装扮我们的教室献计出力。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认识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认识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认识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引言】在小学一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认识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行为和保护自己的方法,我们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本教案将以案例分析、游戏互动以及小组讨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
【案例分析】案例一:乘坐公交车情境设定:假设孩子们在放学后需要乘坐公交车回家。
学生讨论点:1. 在公交车站等候公交车时,需要排队吗?为什么?2. 上下车时,应该注意什么?3. 如果看到座位上有老人、孕妇或者残疾人,我们应该怎么做?案例二:在图书馆阅读情境设定:孩子们在周末去图书馆阅读,希望享受安静的学习环境。
学生讨论点:1. 在图书馆内,我们需要保持安静,为什么?2. 借书时,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排队?3. 使用图书馆的电脑或其他设备时,我们应该如何使用?案例三:购物场所中的安全情境设定:孩子们和父母一起去商场购物。
学生讨论点:1. 在商场中,我们应该牢记什么安全规则?2. 当迷路时,我们应该怎么办?3. 当刷卡或支付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事项?【游戏互动】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游戏来加深对公共场所秩序和安全的认识。
游戏一:规则交流学生组成两队,每队轮流说出在不同公共场所中应该遵守的规则,例如图书馆、超市、动物园等等。
其他队伍成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尽可能多的规则,最后比较哪一队说得更多。
游戏二:情境拼图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公共场所的情境图片,要求学生将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从而构建故事情节。
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情境中孩子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为和保护自己。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深入了解公共场所的秩序和安全。
话题一: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礼让小组成员讨论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礼让行为,如给座、让座等,以及为什么这些行为是必要的。
话题二: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方式小组成员探讨在公共场所遇到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时应该如何应对,例如寻找安全出口、保持冷静等。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篇二教学目标:1、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了解并尝试利用学校中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1、熟悉自己的校园。
2、尝试利用学校中的设施。
3、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准备事先设计好参观路线。
课前与医务室、传达室、图书室、校长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
2、教学器材: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设计:一、出示校园的大照片,问:同学们,你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课题)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探密。
二、老师向同学们提出探密注意事项后,就到校园的各个场所去参观。
,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不同的场所,了解其不同的用途。
请有关部门(如医务室、图书室等)的工作人员介绍相关设施应如何使用。
三、回来后,由学生叙述都参观了哪些地方,老师把名称写在黑板上。
校园内的不同场所有不同的用途,哪一个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用你的笔把它描绘下来。
画完之后说说自己画的内容。
说说你为什么要画它?四、现在我们再来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哪些物品,他们分别有什么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
五、在到教室门口认识自己班的班级牌,看看邻班的班级牌,想一想它们的作用?想一想,说一说除了自己的班级所在的教室以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在那里学习什么?六、在学校的一天里,我们需要作很多事情。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知道怎样去做吗?录像上课后,老师要在黑板上写字,却发现没有粉笔了。
一位小同学说“我去领粉笔!”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把作业收上来。
一位同学说“老师,我送本子去!”下课了,几位小同学想玩球,一位小朋友说:“走,借球去!”课间活动时,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伤了腿,同伴说:“赶快去包扎一下。
”他们应该到哪里去?找谁?我们替他们去找一找。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了解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2. 掌握一系列基本的品德与社会知识;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4. 运用所学的品德与社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品德与社会教育1.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定义和意义;2. 品德与社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第二课:诚实守信1. 什么是诚实守信;2.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诚实守信。
第三课:友善互助1. 什么是友善互助;2. 为什么要友善互助;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展现友善互助。
第四课:公共秩序1. 什么是公共秩序;2. 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课:珍惜资源1. 什么是珍惜资源;2. 为什么要珍惜资源;3.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珍惜资源。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定义、意义和目标。
2. 示范法:举例说明诚实守信、友善互助、遵守公共秩序和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
4. 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和活动。
2. 通过练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日常行为,评估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
2. 多媒体教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3. 游戏道具:角色扮演服装、模拟物品等。
教学安排本教案为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总教案,共安排5课时。
每节课时约45分钟。
教学扩展1. 邀请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到校讲解品德与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了解社会服务的实际情况。
教学反思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 和其他老师进行教学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三篇)》,希望帮助到您。
【篇⼀】 ⼀、学⽣情况分析 ⼀年级的⼩朋友刚刚⼊学,在情感态度、⾏为习惯⽅⾯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活的⼉童。
⼆、教材分析 《品德与⽣活》课程的性质是以⼉童的⽣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活的⼉童为⽬标的⽣活型综合课程。
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
材⼒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
根据《品德与⽣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品德与⽣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童真实⽣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体系展开学习内容,⽽是着眼于⼉童现实⽣活的整体性,从学⽣⽣活原型出发,重新融⼊⼉童⽣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童现实⽣活为起点,帮助⼉童实现⾼质量的幸福⽣活”作为⼀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以争取个⼈幸福、社会有⽤性和更⼴泛的⼈类福祉”的⽣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活指导意识,发展⼉童对幸福⽣活的感受能⼒和创造能⼒。
⼀⽅⾯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童感受⽣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活的情感;另⼀⽅⾯通过引⼊⼉童⽣活中的典型问题,⿎励⼉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案过程中,参与⽣活、创造⽣活,展⽰⼉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案标题:培养一年级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意识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如诚实、友善、守纪律等。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2. 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学生准备纸笔,以便记录自己的思考和观察结果。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描绘社会中的正面和负面行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品德和社会意识的思考。
2.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学生对品德和社会意识的理解。
第二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15分钟)1.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诚实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诚实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诚实与不诚实的经历,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行为准则。
3. 教师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的行为规范,如诚实、友善、守纪律等。
第三步: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0分钟)1. 教师播放一个关于环境保护的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3.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第四步: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 教师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自己身边的正面和负面行为,并思考如何改善负面行为。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包括观察记录和改善思考。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益机构,增加他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品德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什么是品德与社会。
2. 研究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
3. 研究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教育学生什么是品德与社会。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
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2. 合作研究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品德与社会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让学生发现品德与社会的相关内容。
2. 教师介绍品德与社会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品德与社会的理解。
4.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形成初步的认识。
第二课时:研究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1. 教师以身作则,展示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
2. 学生观察教师的行为,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
3.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出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
4.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练良好的品德与社会行为惯。
第三课时: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意识1. 教师与学生讨论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表现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3.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展示表演,展示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情境。
4. 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表演,并简要总结出尊重他人和团结合作的方式。
第四课时: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问题,并提出几个相关问题。
2.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学生向全班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我自己会整理】教学目标: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
2、使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用具:课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透明书包、书本模型。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想想自己整理过什么物品,自己回家整理一件物品。
看看你是怎么整理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整理有什么好处?2、如果自己不会整理物品,看看家长是怎么整理的。
3、自己曾经整理物品时的录像。
4、教学器材:衣物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透明书包、书本模型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一、游戏明理:1、请你们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田格本,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
2、教师计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差多长时间。
3、师采访第一名:为什么找得这么快?4、根据学生的话总结:(1)妈妈给收拾书包的,引出有条理。
(2)再问谁是自己整理的,引出自己会整理,板书课题:我自己会整理。
5、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收拾有什么好处?6、比赛:(1)老师准备两个大的透明书包,用泡沫塑料做的书本、铅笔盒等学习用具。
(2)指导两名学生分类表演收拾书包。
(3)学生观察、比较、评析。
二、激情:师导:会整理、有条理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1、录像:消防员出勤前后2、学生谈自己的体会3、录像:杂乱的施工现场4、学生谈体会三、导行:整理自己的书1、师出示当天课表,让学生把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桌上。
2、请学生对放在桌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并确定哪些该放进书包里。
3、说说你想怎么整理,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4、实践:学生自己收拾书包。
师指导以整齐、分类清楚为原则。
5、师:一天玲玲到帅帅家串门,看到帅帅在整理书架,她也要帮忙。
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吗出示53页第四幅图。
他们合作得怎么样(围绕方便美观说)四、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为四大组:书籍组、衣物组、文具组、床上用品组。
2、整理原则:方便美观3、学生自由选择,结合小组4、学生分组整理5、指两名介绍整理经验,让大家体会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
五、小组讨论:1、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说说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们)2、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实录3、评选谁是“棒棒小当家”,学生采访录像中的主人公,问技巧也可以,问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
4、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理能力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
六、检测: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55页,师边讲解生边涂色。
2、汇报七、布置作业:练习收拾书包和摆放书本。
【我很整洁】教学目标:1、体会仪表整洁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性。
2、能保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整洁。
3、懂得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做事认真,不敷衍。
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清洁手、脸、牙、头发等身体各部位的方式方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在活动后及时整理自己,保持整洁。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1)课前通知愿意为大家示范的孩子自带洗漱用具,教师也可以略准备。
(2)学生课前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怎样保持清洁?2、教学器材:(1)磁带——《洗手歌》、《洗澡歌》、《清洁环境歌》、《刷牙歌》。
(2)光盘——VCD《花仙子》(3)图片、奖品、挂图(刷牙示意图)3、教学课件:(1)牙防锦囊游戏——爱牙乐园(2)你想把“整洁儿童”花送给谁?(3)怎样才能做个整洁的孩子。
教学设计1、看一看,比一比,我爱整洁。
2、说一说,做一做,我会整洁。
3、找一找,帮一帮,保持整洁很重要。
4、看一看,夸一夸,整洁儿童人人爱。
学习内容1、自我评价或大家相互说今天我整洁吗你从哪看我很整洁2、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个整洁的孩子?做一做,请做的好的同学自愿示范正确的洗手、洗脸以及刷牙洗澡的方法。
3、寻找课件中整洁的儿童,并把整洁儿童花点击给他(她),不整洁的帮他(她)提出改进意见。
4、学生亲自把’整洁儿童花’送给你最想夸赞的同学,并对他说一句话。
教师学生活动1、教师提示,在看VCD中人物和同学时,要仔细观察头发、牙齿、脸、衣服等是否整齐干净。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刷牙方法”挂图,播放刷牙歌、洗澡歌、洗手歌,并在需要时给学生做示范。
3、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以此从旁协助、合作、指导。
4、教师提问:“谁愿意夸夸咱们班的整洁儿童”并请其到老师处领取一朵“整洁儿童花”。
教学过程设计:1、播放VCD《花仙子》,请学生看一看,比一比,VCD里的儿童整洁吗自己整洁吗仔细观察头发、牙齿、脸、衣服、鞋等是否干净整齐。
学生看到VCD里整洁儿童的形象,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再相互讨论评价一下自己今天看起来整洁吗从哪儿看出整洁还是不整洁的从而看出整洁要看头发、牙齿、脸、衣服、鞋等是否整齐、干净。
有穿衣镜的学校,可让学生都去照一下自己的形象,更为实际,学生也更有兴趣。
2、怎样保持整洁的外表呢?说一说、做一做,学生边汇报边演示,教师边演示课件,再播放刷牙歌、洗手歌、洗澡歌!课件内容即教材45页所示图画,要做个整洁的孩子,就要每天做到刷牙、洗脸、洗手、洗脚、衣着整洁。
经常做到理发、洗澡、换衣服、洗头等。
(1)学生一边随着《刷牙歌》的歌词要求作出刷牙的动作、技巧要领,一边欣赏动听的音乐。
全体学生参与此活动。
(2)学生一边听《洗手歌》的歌词要求作出洗手的动作、技巧要领,一边欣赏动听的音乐。
体验洗手的快乐。
全体学生参与此活动。
请3名学生到前面带领其他学生做。
(3)播放《洗澡歌》,学生边做动作边唱歌!课堂是活跃动态的。
同时学生学会洗澡的动作技巧。
3、游戏:爱牙乐园,寻找健康的牙齿。
播放课件。
学生使用鼠标点击“爱牙乐园”里的健康牙齿,及使牙齿健康的牙刷、牙膏、牙线、牙医等图案,图案做“放大镜”处理,点击该处即放大,再点击即复原。
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保护牙齿需刷牙的道理。
4、提问:游戏或运动后把自己的手弄脏了怎么办呢?及时洗手,不让细菌在手上过长时间的停留。
随时随地保持清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也才能处处受欢迎。
5、活动:出示课件:“你想把整洁儿童花送给谁”学生用鼠标点击课件(教材46-47页图片)中整洁的儿童,小红花即飞过去,挂在他(她)们的胸前。
而点击不整洁的儿童,小红花飞过去又飞回来,不能挂在他(她)们的胸前。
意在告诉学生只有整洁的儿童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6、教学生卫生三部曲(播放磁带《梦境大审判》——小胖)让学生听故事,提问:“卫生三部曲是什么”劝诫学生不要像故事中的小胖一样。
要学习整洁的孩子,做到“常常洗手、天天洗澡、处处打扫、洗手洗澡要用有除菌效果的香皂!”即“卫生三部曲”。
7、夸夸班里的整洁儿童!发奖章!音乐:“拉勾勾”。
教师与学生交朋友。
总结:爱整洁的人是受欢迎的人!8、板书设计附:歌词洗手歌:左手搓、右手搓、洗得细菌无处躲手心搓、手背搓、饭前饭后做、舒服小威龙真不错、保护皮肤办法多、习惯好、每天做、健康乐呵呵洗澡歌:冲冲身、擦擦背、每天都要洗洗澡小地方也别放过、从头洗到脚、舒服小威龙真不错、保护身体细菌逃、不偷懒天天洗、健康一定好清洁环境歌:擦擦窗、扫扫地、清洁环境好习惯不乱扔、不乱丢从小要做到、舒服小威龙真不错、保护皮肤办法多、爱清洁讲卫生、天天身体好【平安回家】教学目标认识: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认识注意交通安全是一种自我保护,可以防止受到伤害。
3、学习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
4、了解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别人带来麻烦。
情感:1、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2、感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的重要,愿意遵守交通规则。
行为:1、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马路上自觉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右边行走;横穿马路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教学重点: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学习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2、让学生知道有关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规则。
教学难点:1、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2、使学生懂得不遵守交通规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给自己带来痛苦,给别人带来麻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播放:放学铃声。
2、谈话:放学铃声响了,你该做什么呢?3、学生讨论问题。
(不要求回答)4、揭示课题:平安回家二、学习新课(一)、放学检查1、谈话:刚才,小朋友们讨论了放学铃声响了后应该做什么?现在,请几位小朋友勇敢地举手来说一说。
2、学生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放学铃声响了之后,首先应整理书包,把回家的东西带全,别把东西落下了。
养成整理东西的好习惯。
(二)、防止上当1、播放视频(防止上当)2、问:假如你也遇到同录像上的小朋友相同的情况,你会怎么办?3、学生回答。
4、播放动画。
问:你认为这位小朋友做得对吗?5、教师小结:我们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三)、交通安全1、江、河、湖边的安全(1)、播放儿歌:一只小青蛙呀!河边跳呀跳。
小强看见它,飞快往边儿跑。
小朋友们齐声叫:小心!危险!小强真听话,赶快停住脚。
(2)、问:哪些小朋友回家途中要经过江(河、湖、塘)边的?(3)、讲述:回家经过江(河、湖、塘)边的同学,特别要注意安全,不要在江(河、湖、塘)边上玩,做游戏,不要私自下江(河、湖、塘)游泳。
2、公路上的安全(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上学是不是要经过一些街道或公路(有的有,有的没有。
)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在这些地方,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交通标志和设施。
你们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和设施吗它们都是什么用途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
(2)、认识交通标志和设施,并说说它们的用处。
人行道:供行人行走。
人行横道:供行人穿过马路。
护栏:保护行人的安全。
机动车道:机动车行驶的道路。
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走,黄灯表示车辆减速慢行。
铁路道口:表示前面有火车通过。
提醒行人和车辆注意火车。
过街天桥:行人穿过马路。
地铁站口:地下列车的进出口(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交通标志和设施,它们呀,都是在保护我们不受到伤害,提醒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把交通安全记在心中。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不把交通安全记在心中,从而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4)、联系生活进行活动(演一演:用准备好的交通标志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下边演边说交通规则。
)①注意交通安全对自己、对别人有这么大的好处!那么注意交通安全又应该怎样做呢?老师来考考你们!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②过程:师:行人横过马路应该怎么走?生:横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地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