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与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5-10讲)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5-10讲)

老年社会工作
1.2.1 皮肤及其附属物 (1)皮肤丧失其红润而变得苍白、松弛和皱纹 (2)皮肤和毛发失去光泽、易裂
(3)皮肤干燥易痒
(4)褥疮
(5)皮肤对冷热反应迟钝
老年社会工作
1.2.2 心血管系统 (1)心室肥厚硬化、弹性降低 (2)动脉硬化
老年社会工作
1.2.3 呼吸系统 (1)鼻咽部黏膜退行性畏缩 (2)喉部软骨气管、气管和各支气管黏膜、管壁 出现退行性变化。 (3)呼吸系统各器官纤毛运动降低 (4)胸腔形成筒状变形
老年社会工作
1.3.1 老年病的临床特征
(1) (2) (3)
多病性及多脏器病变 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发病急且进展快
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
(4)
(5) (6)
多 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意识障碍
对治疗反应差
老年社会工作
1.3.2 常见的老年疾病及预防
糖尿病
高血压
老年性骨质
老年疾病
冠心病
疏松症
慢性胃炎
(2)视觉方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
(3)味觉方面,味蕾数量减少使得味觉迟钝
(4)嗅觉方面,鼻腔上部嗅觉感应器数量减少,导致嗅觉敏感性下降
(5)皮肤感觉方面,触觉、温度觉、痛觉都出现减退、迟钝
老年社会工作
1.3 老年人的常见病及预防
可发生在生命各个阶段的疾病
老年期
疾病
从中年起病,延续到老年期
老年期开始发病,老年期特有疾病
(4)愤怒型:把以往的失败归咎于外因,从而迁怒于他人和社会
(5)自怨自艾型:把以往的失败归咎于内因,从而产生深深的自责
老年社会工作
2.1.2.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9
2021/4/9
(3)老年人常见的其他行为(p98)
强迫行为 冷漠行为 攻击行为 好斗行为
10
2021/4/9
第三节老年社会学理论
一、微观层面的老年社会学理论:个人与老 龄化的关系
11
2021/4/9
1.脱离理论
1)老年人身体衰弱,形成了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第二章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
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构成
理解: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对于老年社会工 作的指导意义
掌握:老年人生理老化及其特征
1
2021/4/9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生物学基础
一、人类个体的衰老理论 二、老年人的生理老化及其特征(十个系统) 三、老年人的常见病及预防:常见病临床特
的状况。年龄增长,造成个体与社会的相互脱离。
(4)适应学说
以人的适应性为基点。认为,老年期的主要变化是人际关系 的变化,而且老年期是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容易受到威胁和伤
3 害的时期。
2021/4/9
2.老年人心理及人格类型理论
(1)人生回顾理论 人认识到自己接近死亡,而心理上产生了“人生回顾过程”
人们通过掌握物质财富\能力\成就健康\美丽等社 会权力资源来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社会老年人社 会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老年人缺少可供交换 的权利资源和价值。因此,如何保持老年人现有 的资源资本是提高其地位的根本.
发展与老年人有关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最大限 度地增强老人的权力资源,以保持老人在社会互动 中的互惠性\活动性和独立性.
4.角色理论
是老年社会学家解释个体如何适应衰老的最早尝 试之一。角色理论者认为,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 要扮演多种角色,角色是个人与社会相互接纳的 一种形式。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人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社会撤离理论(Disengagement Theory)社会撤离理论是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起争论最多的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人的能力会不可避免地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人因活动力的下降和生活中角色的丧失,希望摆脱要求他们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社会期待,愿意扮演比较次要的社会角色,自愿地脱离社会。

在社会撤离理论看来,老年人减少他们的活动水平,减少与人交往,关注内心的生命体验,这会使老年人过上一种平静而令人满意的晚年生活。

而且,老年人主动的撤离社会,能使社会权力井然有序地实现交接,社会也不会因老年人的死亡而功能受损。

因此,社会撤离理论认为,老年人从社会主流生活中的撤离,无论这一过程是因老年人自愿还是由社会起动,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尽管社会撤离理论不乏其合理之处,但其理论前提(假设所有老年人都愿脱离社会)是不成立的,理由如下:(1)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普遍改善,老年人预期寿命延长,他们在离开工作岗位后还可生活20-30年,因此,如何保持他们退休后的活动已成为各国老年社会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

(2)无法证明老年人退出有用的社会角色必定对社会有利。

事实上,由于每个人在社会结构中所处地位的不同,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些人80岁仍担任国家要职,而一些人55岁就只能提前退休.在文、教、科、卫行业,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3)社会撤离理论忽视了个性在一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许多老年夫一生中都愿意保持一种活动水平较高的生活方式,这与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直接相关。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工作者,对这一情形作了最好的诠释。

实际的社会工作也已证明,那些与人交往频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年人比那些独处的老人更倾向于身心健康。

二、符号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Theoty)符号互动理论有时又称作相互作用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简介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简介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简介一、课程主要目标老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实务课之一。

它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

该课程涉及内容极其广泛,而且极具应用性和实践性。

由于该课程的特点,《老年社会工作》的教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重点与全面兼顾的原则,使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生对老年社会工作有一个全面实际的了解。

教学中,既要保持基本内容结构的系统性,又要保持具体内容的相对开放性,不断吸纳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并持续的和养老事业的现实相结合,达到课程内容整合、体系优化,形成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学模式。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根本任务是:第一,从我国将面临严峻的养老形势入手,培养学生鲜明的社会责任感。

第二,从社会和谐、人类的发展及个体的生命历程入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人素养和环境意识。

第三,从老年社会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及对社会工作者的要求入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并且不同的老年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就需要工作者持续不断的学习,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老年社会工作》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为老服务的理念,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养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具体而言,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以及实践教学,要求学生:(1)系统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2)了解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及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3)熟悉我国养老的现状及养老需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4)通过案例分析,能对老年案主的问题进行方案设计;(5)能具体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及现行的福利制度政策为各类老年人解决问题;二、课程主要内容与特色《老年社会工作》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老龄化与老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老年福利政策与制度、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及特殊问题老人的社会服务等。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老年社会工作首先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工作的形式,具体来说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理论要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定义老年社会工作首先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工作的形式,具体来说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为在生活中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并同时推动更多的老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理论(一)增权理论增权(empowerment),又译作增能、赋权,是社会工作理论的核心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所罗门对美国黑人少数民族的研究,后来逐渐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框架的重要概念。

在增权这一概念中出现的“权”并不是指“权利”(right)而是指“权力”(power),是指个体改变生活状况和获取资源的控制能力和影响力。

它与无权(powerless)相对应,目的在于帮助无权群体改变现状,减少他们的无力感,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增加他们对获取社会资源和改善生活状况的能力。

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增权不仅是一种目的,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介入方式,运用这种方式提升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和控制力是增权理论的核心要义。

在早期社会工作实践中,增权工作所涉及的对象,集中在弱势群体和富裕地区中的贫困社区,后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多的个人或群体作为被“去权”(depowered)或被剥夺资源的对象出现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只要是在生理,心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处于弱势的个人或群体都属于增权的对象。

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认为,个人和群体所拥有的权力是不断变化的,无权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现状获得权力。

在社会工作者看来,增权是相信每个案主都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和控制环境的能力,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使其主动地改变现状。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重要知识点

《老年社会工作》考试重要知识点

《老年社会工作》复习要求一、老年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社会工作的视角(一)、人口老龄化现状1、人口老龄化——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2、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3、从全世界来看老年人口规模不断增大(绝对数);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相对数);老年型国家数量不断增多;老龄化社会将成为所有国家的归宿4、为什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λ生育水平下降λ人口寿命的延长λ社会经济发展(根本原因)5、人口老龄化现状人口老龄化的影响(1)对社会的影响:养老保障需求、老年医疗和护理需求、老年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迫切。

(2)对经济的影响:财政负担加重、劳动力结构性短缺、老龄产业需求、经济低迷。

(3)对政治的影响:老龄化现状老年贫困问题影响社会公正、代际关系问题、老年群体将成为政治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二)、老年人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方面1、身的无痛λ心的舒畅λ灵的安宁(三)、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四个不平衡:λ养老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λ养老资源的供需发展不平衡λ居家与机构养老资源分配不平衡λ养老专业人才供需不平衡五个不充分:λ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不充分λ养老服务产品供给不充分λ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充分λ养老服务设施及养老服务使用不充分λ养老服务体系的体制机制建设不充分(四)、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1、老年社会工作: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生活在遭受各种困难而暂时丧失社会功能的老年人解决问题、摆脱困境、改善功能并同时推动老年人晚年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理解: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支配;理论指导;专业方法;最终目标是挖掘老人潜能,提高老人能力和促进老人发展2、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对象:λ以被服务的对象来划分:遭遇各种困难的老年人;老年人的家人或亲友;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其他人员λ以老年人问题的种类来划分:长期患病、生理机能严重衰退或残疾的老年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退休后生活无法调适的老年人;人际关系不良的老年人;受虐老年人;丧亲老年人3、老年社会工作目标调适老年人生活环境,协助其适应不良社会环境,如经济、疾病、家庭关系、孤独等问题,使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促进老年人人际关系,鼓励其参与社会生活,以使其与他人互动,满足其精神生活需要协助老年人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功能迅速退化,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帮助老年人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从各个方面促进其有一个健康和愉快的晚年提供老年人福利、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服务等各方面实际经验和理论总结,作为有关部门制订、修正老年人政策和措施的参考4、老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双重关系、自决原则和利益保障原则、保密原则与知情权、老年人虐待问题与保密原则5、老年社会工作核心理论:λ认知行为理论λ生态系统理论λ增权理论λ社会支持理论λ优势视角理论二、科学认识老年人一、老年人的生理特征1.老年人外形:(1)头发:逐渐变白,60岁以后大部分都变白。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基础知识—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
• 活动理论的提出: •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哈维格斯特、艾玉白的著
作《老年人》。
• 活动理论的含义: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有 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命的 活力。
•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扮 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为失 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在成年期,这些 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活动理论观点基于四个假设之上:
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 明。 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 源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 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
活动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 •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
它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 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消极意义 : • 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
用。 • 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
的关系。
二、 摇椅型老年人
特点:消极依赖,安于现装, 不拘小节,规避社会公益事 务。
三、防卫型老年人
特点:性格刚强,有独立 见解,防卫心强,追求完 美,以频繁的活动回避衰 老。
四、愤怒型老年人
特点:不承认衰老的事实,怨 恨自己,有较强的攻击性, 偏见较深,常常感到焦虑、 忧郁,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五、自怨自艾型老年人
(1)生命历程:相同年龄层的人具有相同的生理特征
(2)历史历程:相同年龄层的人经历相似、置身的环境 相同,扮演着大致相似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如何应对社如如何会何应应老对对社龄社会会化老老龄龄化化
国际行动纲领
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三、 老年社会工作有关理论
社会撤退理论 活动理论 连续性理论 次文化理论 年龄分层理论 相互作用理论 人格持续性理论 其它有关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连续性理论
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的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 的差异性。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连续性理论
连续性理论的含义 :
该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的 。 “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 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 重要的作用。” 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 或者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 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不可避免的相互脱离或休闲导致老年人和所在社会其 他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触发这个过程的可以是 这位老人或处于这种环境的其他人。老人可以在同某 些人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与另外一些阶层的人明显 疏远,有可能从一开始.随着与他人的疏远,老人对 自己百般关注;社会中的某些习俗惯例可能使他容易 与人疏远。老龄化过程完成时,个人与社会之间在中 年时存在的平衡就让位于新的平衡.其特点是相互关 系更加疏远,并且老年是社会—工作种理论变基础了和主样要内的容 类型。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一定程度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总 结了老年人口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特征. 消极意义: 忽视个性差异; 忽视地位差异; 忽视脱离造成的弊端; 忽视脱离的文化特征; 忽视了老年人口现象的复杂性; 社会撤离理论假设不成立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活动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它 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消极意义 :
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过程中的作用。 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的关 系。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 基础和主要内容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一、基础知识 概览 目标 学习活动 主要讲述内容 总结 延伸阅读及思考题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概览
老年人与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社区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目标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的提出: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哈维格斯特、艾玉白的 著作《老年人》。 活动理论的含义: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 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 命的活力。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 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会因 为失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在成年期, 这些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评价
积极意义:
看到了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并用个性特征予以解释, 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如赖卡德、利夫森和
彼德森的研究成熟型、摇椅型、装甲型、愤怒型或 自我怨恨型。 消极意义:
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 标准,忽视了个性特征的具体内涵。 个性是发展的。 个性的变化与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有信心做好吗?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一、老年人与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
谁是老年人? >65岁(发达国家) >60岁(发展中国家) 60-74岁ld old) > 80岁 高龄老人 > 90岁 很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 长寿老人 (the longevous)
掌握积极老龄化的含义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 理论。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 内容
初步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 价值观。
了解老年个案、小组、社 区工作方法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
1.你是否赞成退休?为什么? 2.老年人如何才能确保健康老龄化? 3.是否存在老年人群所特有的文化? 试举例 4.你愿意从事老年社会工作吗?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活动理论观点基于四个假设之上:
1.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2.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 证明。 3.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4.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源 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 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次文化理论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老年亚文化群的形成有客观背景和主观背景 : 客观背景:
法定的退体制度; 老年公寓、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活动场所的兴建; 老年人数量的迅速增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他们是? <44岁 青年人 45-59岁 中年人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老龄化(社会老龄化)
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
人口的7% ,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或超过总人口的10%时,该国家(或地区)即
称为老龄化国家,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即称为
老龄化社会。
社会撤离理论
主要观点: 老年人身衰体弱。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 由社会启动。脱离社会的动力。 老年人的脱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 有利于社会继承。脱离社会的结果。 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脱离社会的特征。 社会退离的形式:社会采取必要手段促进撤离 过程;老年人自动退入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
社会撤退理论
社会撤退理论的提出 : 老年学家提出的第一个主要理论,也称脱离理论 或休闲理论。代表作是1961年出版的卡明 和亨利所著《年事日增》。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社会撤离理论的含义 :
老年人年事已高、身心衰弱,不适合继续担任社会角 色而应该撤离社会,这既有利于老年人,也有利于社 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