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了的河流图示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广东版

(2)河流凹凸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 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使凹岸水面略 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 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 凸岸发生堆积。
[知能拓展] 河流流向的判定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答案:1.D 2.C
(2020·天津高三三模)我国许多聚落的名称可以体现 其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我国某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垸”。 “垸”是指在沿江、湖边地区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 像堤坝的防水构筑物或堤坝所围住的地区。据此,完成 3~4 题。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 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 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 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思维导图]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项目
侵蚀 地貌
时期(或 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初期
以①向下和向②源头 侵蚀为主,侧蚀为辅
河谷不断③加深和 延伸,形成“④V”
型谷
中期
下凹蚀岸减⑤弱侵,蚀侧,蚀凸加岸强,河连谷续⑦的河弯湾曲,出现 ⑥堆积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 呈“⑧U”型
续上表
A.长江干流北移 B.南支不断淤塞
C.北支河槽发育 D.南支径流量大 解析:河漫滩和河心岛虽然都是泥沙沉积形成的,但
高度不同,河心岛沉积体高于最低水位水面,长期出露。
河漫滩只在低水位时露出。第 3 题,从图中等深线分析,
第10讲 陆地水体的及其相互关系

专题10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课程标准】1.6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科素养】1.综合思维:通过绘制示意图,理解掌握陆地不同水体的补给关系及特点。
2.区域认知:根据相关图文资料,分析区域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补给关系,了解区域河流主要补给方式,进而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特征。
3.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研究及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陆地水体的特点及作用。
4.人地协调观:根据人类活动对水体转换的影响,增强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学习难点:河流冲淤关系的应用。
【使用说明与方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认真研读课本,构建知识体系,整体上把握本课内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统计本组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统一反馈老师。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探究一: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2023春·安徽·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
下图中甲图示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以及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乙图为渭河咸阳至潼关段纵剖面图。
(1)简述渭河各种水体参与水循环过程。
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淮、运于苏北之清口交汇,清口便成了治河工程中的关键点,黄水入海、淮水畅出、运河维系等治水重任皆聚集于此,因而清口一带的治河活动艰难繁剧,形势异常错综复杂。
黄河经数省东流归海,黄水含泥沙量特别高,“黄水一石,含泥六斗”,有时甚至是“黄河斗水,泥居其七”。
至中下游时水势大降,黄水中的大量泥沙便沉积下来,淤塞河道,清口一带尤其严重。
清口一旦淤塞,就会导致黄河、淮河泛滥成灾,运河便不能畅通,漕运更是无从谈起。
靳辅一方面,在黄河两岸修筑堤防,缩小河床断面,增大主槽河水流速,使泥沙无法沉淀,同时冲刷河底淤垫;另一面,坚筑高家堰大坝。
(1)分析靳辅两项措施在“束水攻沙,蓄清敌黄”方面的作用。
新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十四 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保护

综合思 从区域综合的角度考查地图三要素、农业生产、河流特征 维 及流域开发等众多知识点
区域认 知
从区域整体的角度认识河流不同河段的地理特征
1.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
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1)~(3)题。
(1)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2.(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1)~(2)题。
(1)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河流落差大
D.流域面积广大
(2)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保护,以及我国的黄河、长江等上中下游的内部协作开发。
[构建知识体系]
考点一 河流不同河段的特征
[典题领悟]
【典例1】 (2016·北京文综,6)下图为某流域局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①处冰川融化,湖泊水位升高 B.②处流量稳定,河流的落差小 C.③处谷宽、流速慢,适宜修建水库 D.④处地形平坦,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流经盆地、山区,起伏较大 流经平原、丘陵,地势缓和
长
水系 支流多发育在青藏高原
支流呈南北辐射状;多湖泊 支流短小,河湖众多
江
水文
流速快;青藏高原河段有结冰 流量大;夏汛明显;含沙量大 流量大;流速慢;无结冰期
期
[过关演练] 考法一 结合流域种植业分布考查河流流量变化及原因 1.读某河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
(3)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2.3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单选题。
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
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3题。
1.河漫滩多分布在()①河流上游②河流下游③河流凸岸④河流凹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A.改道逐渐西移B.水流速度减慢C.搬运作用增强D.溯源侵蚀加剧3.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A.断山区的怒江段B.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D.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第1题】河漫滩由水下泥沙堆积体发育形成,河流上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堆积作用较弱,难以发育河漫滩,①错误;河流下游水流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容易形成河漫滩,②正确;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凸岸容易形成河漫滩③正确,④错误。
C项的②③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第2题】河流东岸发育河漫滩,说明西岸为侵蚀岸、东岸为堆积岸,河道逐渐向西移动,可能导致东岸河漫滩被废弃,A对;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淤积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发育规模更大,B错;搬运作用增强会使河漫滩规模减小,而不是废弃,C错;河流溯源侵蚀主要在河流上游及源头地区,而河漫滩主要发育在中下游,D错。
故选A。
【第3题】丘陵、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堆积作用弱,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A、C错;松嫩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水流缓慢,有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B对;黄土高原晋陕之间的黄河段穿行于峡谷中,不利于河漫滩平原发育,D错。
【点睛】河流侵蚀作用: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源上游,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V”形谷。
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在中游使河床展宽,在下游形成槽形河谷。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一轮知识点强化卷: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①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②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2.图中河流①分汊多②易改道③流量不稳定④多为地下暗河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图中扇三角洲A.稳定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稳定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D.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牛轭湖是弯曲河流发生自然裁弯后的遗留河道,原河道的进、出口发生泥沙淤积,经历若干年后变成封闭的浅水湖泊。
辽河下游平原区水系密布,河流众多,水流较缓,河曲发育,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下图示意不同年代下辽河下游的河道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4—6题。
4.右图中甲乙丙丁表示1984、1988、1992、2002年辽河下游河道,其对应正确的是A.甲—1984年B.乙—1988年C.丙—1992年D.丁—2002年5.在辽河下游地区,牛轭湖演变最缓慢的时期是A.1963年—1975年B.1975—1984年C.1984—2002年D.2002—2013年6.牛轭湖形成后,新的河道A.流速增大B.流程延长C.流量减小D.河床变浅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
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
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20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含解析)(最新整理)

考点20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考点热度★★★★☆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图文拓展]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2.三角洲地貌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考向一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的类型及成因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
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①侵蚀作用②搬运作用③溶蚀作用④堆积作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
【答案】1.D 2.C 3.C【解析】1.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项正确。
故选D。
2.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项正确。
故选C。
3.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
故选C。
考向二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河流在山谷中流动,河流流经处的地势比两侧低.只要知道一条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就可以确定河流的流向,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节复习与测试》_232

第三章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2016·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A.蒸发B.下渗C.蒸腾D.地下径流解析第1题,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都应大于第6年,A、B、C项错误,D项正确。
第2题,由第1题解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涵养水源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故B项正确。
答案 1.D 2.B下图是北德维纳河流域示意图,该流域的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该流域冬季降水的海洋气流最主要来自()A.南方B.北方C.东方D.西方4.该河流主要的补给水源是()①雨水②季节性积雪融水③冰川融水④湖泊水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3题,从经纬度看,该地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大,故海洋气流主要来自西方海洋。
第4题,从河流水系图可判断,该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最后注入白海,故无湖泊水补给。
又知该地“地形是宽阔的、多丘陵的平原”,故无冰川融水补给;冬季气温较低,而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故A正确。
答案 3.D 4.A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第5题。
5.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在冬季降水量最大,冬季降水丰富,水循环最活跃。
答案 D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某年份流量曲线图。
据此回答第6题。
6.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东南地区解析该地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若河流在我国,可能位于东南地区。
专题05 地球上的水-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05地球上的水(2024·黑龙江/吉林/辽宁)水体性质、运动和库区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库浮游动物生物量及其分布。
恰甫其海是位于新疆伊犁谷地特克斯河上的水库,周边植被以草原为主。
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如图为2019年6月和9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影响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透明度B.流量C.营养盐D.流向2.(影响海水性质的因素)9月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A.底泥扰动上浮B.水位涨落携带C.表层水流汇集D.河川径流输入【答案】1.A2.B【解析】1.由材料可知,6月为丰水期,因为丰水期为水库蓄水期,上游冰雪融水形成的洪水经库尾进入水库后流速减缓,水体的物理状态发生改变,如泥沙沉降、冲刷力降低,水体透明度升高,此时气温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浮游生物繁殖较快,数量较多,因此,6月恰甫其海表层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为丰富,A正确;与流量、营养盐、流向的关系不大,BCD错误。
故选A。
2.由材料可知,水库消落区主要分布在南岸。
9月是丰水期过后的平水期,恰甫其海南岸丰富的碎屑食物吸引浮游动物聚集,这些碎屑食物主要来源于水位涨落携带,且消落区为草原分布,有机质含量较多,B正确;9月份入库水量较少,不会引起大规模的底泥扰动上浮,A错误;9月份平水期,不会有大规模的表层水流汇集,C错误;9月份是平水期,河川径流输入较少,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海洋浮游植物密度的空间分布与海水性质、营养盐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远岸海域浮游植物密度受陆地影响较小。
如图示意孟加拉湾及其周边区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季风洋流)下列月份中,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的是()A.1月B.4月C.7月D.10月4.(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与7—8月相比,12月至次年1月N区域海水盐度较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蒸发B.降水C.径流D.洋流【答案】3.C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M区域位于北印度洋海域,夏季该地盛行西南季风,该海域为离岸风,形成离岸流,底层营养盐类上泛,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浮游生物密度较高,7月为北半球夏季,M区域浮游植物密度最高,C正确;1月、4月、10月该海域上升流不强,营养物质较少,浮游生物密度较小,AB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