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和狗的故事

合集下载

狗和驴的传说故事

狗和驴的传说故事

狗和驴的传说故事《狗和驴的传说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村庄里有一只狗和一头驴。

这只狗啊,特别的机灵,整天就喜欢在村里到处乱窜,东闻闻西嗅嗅,找些好玩的东西。

有一天,狗发现了一块大骨头,那可把它乐坏了。

它死死地咬住那块骨头,就想着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享受。

驴呢,正在一旁吃草,看着狗那兴奋的样子,心里很是好奇。

驴就慢悠悠地走过去,问狗:“嘿,你嘴里咬的啥呀,这么高兴?”狗得意地晃了晃脑袋,说:“这可是一块超级美味的骨头,嘿嘿,可不能给你。

”驴一听,不乐意了,“哼,不就是块骨头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可狗才不管驴怎么说呢,它扭头就跑,找了个角落藏起来,开始美滋滋地啃骨头。

驴见狗不理它,也没辙,只好继续去吃草。

过了几天,驴在拉磨的时候突然想起了狗的那块骨头,越想心里越不是滋味。

它就想着,自己也得找点什么好玩的东西才行。

于是,驴在拉完磨后,也开始在村子里溜达起来。

嘿,你猜怎么着,它还真让它发现了一个新奇玩意儿,原来是一个破木桶。

驴可高兴坏了,它心想,这下可以去狗面前炫耀炫耀了。

驴就驼着那个破木桶去找狗,还得意地说:“看,我也找到好玩的东西啦,不比你那骨头差。

”狗看了看驴背上的破木桶,“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说:“你这啥破玩意儿啊,哪能跟我的骨头比。

”驴不服气,但也没办法,谁让那只是个破木桶呢。

从那以后啊,狗和驴时不时地就会找点什么东西互相比较一番。

它们的故事也在村子里流传开来,人们都笑着说它们可真是一对欢喜冤家。

而狗和驴呢,依然每天快乐地生活着,继续着它们的小打小闹,给这个小村庄增添了许多欢乐和生机。

这就是狗和驴的传说故事,一个充满趣味和欢乐的故事。

也许它们的故事还会继续下去,一直陪伴着小村庄的人们。

驴和巴儿狗读后感

驴和巴儿狗读后感

驴和巴儿狗读后感
《驴和巴儿狗》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驴和一只巴儿狗的故事。

这篇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让人们在阅读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故事中的驴是一个懒惰而贪婪的动物,它总是懒散地躺在原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无所事事。

而巴儿狗却是一个勤奋而聪明的动物,它每天都在为主人守家护院,尽心尽力地工作。

一天,主人给巴儿狗一只肉骨头,驴看到了这个场景,心生嫉妒,它决定去模仿巴儿狗的行为,希望也能得到一份美味的骨头。

然而,驴却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能力。

它试图追赶一只兔子,却因为速度慢而失败了。

它试图猎杀一只老鼠,却因为缺乏灵活性而被老鼠逃脱了。

最后,驴筋疲力尽地回到了原地,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

与此同时,巴儿狗却仍然在尽职尽责地工作,并且因为它的努力而受到主人的赞扬和奖励。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驴的懒散和贪婪最终只会导致失败和失望。

相反,巴儿狗的勤奋和聪明使其获得了成功和奖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和不懈努力,我们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和获得成功。

此外,故事还教育我们不要盲目地追求他人的成就和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优势,我们应该发展和利用自己的优势,而不是无谓地模仿别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成功的定义也是不同的。

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选择,相信自己的能力,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总之,《驴和巴儿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和努力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模仿和嫉妒只会带来失望和沮丧。

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相信自己,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动物童话故事《不莱梅城里的乐师》

动物童话故事《不莱梅城里的乐师》

动物童话故事《不莱梅城里的乐师》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头驴子。

多年来,驴子不辞劳苦地往磨坊驮口袋。

后来,驴子年老力衰,越来越不能干活了,主人就想把它杀掉。

驴子听到风声不好,就逃了出来,朝不莱梅城里走去。

它想,它可以在那里做个乐师。

下面是小编精选收集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它走了不大一会儿,看见一条猎狗躺在路上喘气,好像跑累了的样子。

驴子问:“喂,猎狗,你怎么啦,这样唉声叹气?”狗说:“唉,我老了,一天比一天衰弱,不能再去打猎了,我的主人要把我杀死,我就逃了出来;可以后我怎么活呀?”驴子说:“你瞧,我现在到不莱梅去,想在那里当个城里的乐师,你跟我一起去吧,让乐队也雇用你。

我弹琵琶,你打鼓。

”狗同意了,它们一起往前走。

没过多久,它们看见一只猫坐在路旁,满脸不高兴的样子。

驴子说:“喂,老胡子,你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啦?”“一个人连生命都有了危险,还能快乐起来?”猫回答说,“因为我年纪大了,牙齿钝了,总喜欢躺在炉子后面打呼噜,不想捉老鼠,我的女主人就要把我淹死;我虽然逃跑了,可现在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我该到哪儿去呢?”“跟我们一起去不来梅吧,你懂得夜间音乐,可以在那里当一名城里的乐师。

”猫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就跟它们一起走了。

随后,三个逃亡者路过一户农家的院门时,看见一只大公鸡站在门上拼命叫喊。

驴子说:“你叫得这样可怕,有什么事吗?”“我在预报好天气,”公鸡说,“可是因为明天是节日,有客人来,主妇心肠狠,她对女厨说,明天要拿我煮汤喝,叫女厨今天晚上就砍下我的脑袋,现在趁我还没死,我就放开喉咙拼命喊叫。

”驴子说:“唉,你这红头,干脆跟我们一起走吧,我们去不莱梅,无论到哪儿也比等死好呀。

你有一副好嗓子,如果我们几个一起演奏音乐,一定很好听的。

”公鸡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它们四个一起往前走。

但是它们一天内到不了不莱梅城,傍晚来到一座森林里,只好在这里过夜了。

驴子和狗躺在一棵大树下面;猫和公鸡喜欢睡在树枝上,公鸡一直飞到树梢,那里对它最安全。

伊索寓言-驴子与小狗

伊索寓言-驴子与小狗

伊索寓言-驴子与小狗
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合我们,这是下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伊索寓言-驴子与小狗吧!
驴子与小狗
有人养着一只狗和一头驴子,主人常同狗一起嬉戏。

有一天,他外出吃饭,带回一些食物,扔给狗吃。

狗高兴得摇着尾巴迎了上去。

驴子非常羡慕,也蹦蹦跳跳跑了过去,结果踢了主人一脚。

主人十分气愤,痛打了驴子一顿,并把它拴在马槽边。

【驴子与小狗的寓意】
这故事说明,同样的事情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人。

驴子与蝉
驴子听见蝉唱歌,被美妙动听的歌声所打动,自己也想能发出同样悦耳动听的声音,便羡慕地问他们吃些什么,才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来。

蝉答道:“吃露水。

”驴子便也只吃露水,没多久就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企望非份之物。

骡子
有匹吃大麦长大的骡子很强壮。

每当他跳跃时,总是自言自语说:“我父亲一定是一匹能奔善跑的马,我非常像他。


有一天,因为需要,骡子不得不被拉去不停地跑路。

回来后,他才愁眉苦脸地想起自己的父亲是驴子。

这故事说明,人们如遇好运出了名,也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因为生活如同潮起潮落,前途难以预测。

辛苦劳作的驴是怎么死的故事

辛苦劳作的驴是怎么死的故事

辛苦劳作的驴是怎么死的
驴耕田回来,躺在栏里,疲惫不堪地喘着粗气,狗跑过来看它。

“唉,老朋友,我实在太累了。

”驴诉着苦,“明儿个我真想歇一天。


狗告别后,在墙角遇到了猫。

狗说:“伙计,我刚才去看了驴,这位大哥实在太累了,它说它想歇一天。

也难怪,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了。


猫转身对羊说:“驴抱怨主人给它的活儿太多太重,它想歇一天,明天不干活儿了。


羊对鸡说:“驴不想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抱怨它的活儿太多太重。

唉,也不知道别的主人对他的驴是不是好一点儿。


鸡对猪说:“驴不准备给主人干活儿了,它想去别的主人家看看。

也真是,主人对驴一点儿也不心疼,让它干那么多又重又脏的活儿,还用鞭子粗暴地抽打它。


晚饭前,主妇给猪喂食,猪向前一步,说:“主妇,我向你反映一件事。

驴的思想最近很有问题,你得好好教育它。

它不愿再给主人干活儿了,它嫌主人给它的活儿太重太多太脏太累了。

它还说它要离开主人,到别的主人那里去。


得到猪的报告,晚饭桌上,主妇对主人说,“驴想背叛你,它想换一个主人。

背叛是不可饶恕的,你准备怎么处置它?”
“对待背叛者,杀无赦!”主人咬牙切齿地说道。

可怜,一头勤劳而实在的驴,就这样被传言“杀”死了。

请回答,这头驴是怎么死的,他们都犯了什么错误?。

励志故事及感悟——驴子与狗

励志故事及感悟——驴子与狗

励志故事及感悟——驴子与狗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故事】一位农夫养了一只驴子和一条狗。

驴子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作非常卖力而且辛苦;而那条狗整天吃饭、睡觉,无所事事,唯一的工作好像就是当主人回家时,摇头摆尾的跟前跟后,反而得到主人的喜爱。

想到这些,驴子不禁自怨自艾起来。

伤心的驴子满腹委屈,不得已向狗儿请教取悦主人的办法。

狗儿虽然骄傲却也不吝赐教,他指导驴儿说:这很简单啊,你只要学我在白天时好好养精蓄力,待主人回家休息后,诌媚一点,投怀送抱,主人就会对你另眼相看了!驴子恍然大悟,对狗儿的赐教感激涕零,决定言听计从。

翌日白天,驴子便呼呼大睡,好不容易等到月落西山,主人从外面归来,驴子终于鼓起勇气学狗一般朝向主人胸怀扑了过去主人见状,大吃一惊,心里紧张地想:这头懒驴,今天八成是疯了,白天不干活也就罢了,竟敢趁着天黑袭击我!于是取出猎枪瞄准驴子,毫不犹豫地扣下了板机。

可怜的傻驴就这么被一枪毙命,鸣呼哀哉。

【感悟】敬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竞争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的需要。

古今中外,敬业精神一直为人类所推崇。

这不仅仅是因为敬业精神有益于政府、军队和每一个企业组织,同时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还有益于我们自己。

做到敬业首先要求我们爱岗,因为一个人只有爱上了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他的身心才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历史、机遇等原因,人们可能对目前的工作岗位不太满意,但是这绝对不能成为不敬业的理由。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敬业更是一种精神。

即使是不喜欢干某件事,但敬业的人仍然能够将它做到最好。

有的人一提到敬业就立刻条件反射到企业为他提供的福利待遇,他们以拿一分钱报酬干一分钱工作的理论为自己工作的平庸和失误进行开脱;有的人经常有意夸大自己的劳动和价值,一旦工作有了一点点成绩便开始向领导邀功,甚至居功自傲。

殊不知这种行为的本质与敬业的品质是背道而驰的。

驴和狗的故事

驴和狗的故事

管理寓言——驴和狗的故事一个农夫,种植玉米为生,由于农药上涨,种玉米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

于是,决定将玉米磨成玉米面,卖玉米面。

于是,他买了一个石磨和一头驴,白天他下地干活,就让驴子将玉米磨成玉米面。

等赶集的时候,再将玉米面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农夫的玉米面慢慢的越来越受欢迎,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同村的一些人,看见农夫赚钱,就起了易心,一天,趁农夫不在家,就去偷农夫的玉米面。

农夫回家后,发现玉米面被偷了,非常生气,于是,就决定买一只狗,来看家,防止玉米面被偷。

第二天,农夫买了一条狗。

小偷偷过一次玉米面,得到了好处,这天决定再去偷,刚走到农夫院子的门口,就看见农夫家多了一条狗,正恶狠狠的盯着他,小偷想想,因为偷这点东西,犯不上和狗去搏斗,就走了。

于是,小偷隔三差五的会去农夫家门口看看,看看这条狗是否还在,每次看到狗后,就打消了偷玉米面的想法,走开了。

这样,农夫、驴、狗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驴渐渐发现,自己每天,只能绕着磨转,工作内容很枯燥,而狗却可以到处跑跑的。

驴想,主人卖的玉米面都是我辛辛苦苦磨出来的,凭什么狗的工作这么清闲,我的却这么枯燥。

于是,驴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经常趁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磨洋工。

这样,磨出来的玉米面就比原来少了很多。

农夫发现这个玉米面磨的少了,很生气,训斥驴,驴装的很委屈,对主人说:“每天不停的围着磨转,我的腰也生病了,脚也磨坏了,大脑也很晕,所以干的活越来越少。

”然后看了看一边的狗,继续对农夫说:“要是能干一会活动活动,会缓解疲劳,干的更好的;或者,让我也看会儿家,再拉磨,可能会更好。

”农夫当然不会傻到让驴去看家,但是,也觉得驴说的有道理,于是对身边的狗说:“驴干不了的,你不会替他干点,这些都是咱家的工作,咱们弄过上富裕的生活,大家都要出力。

这些活,咱们不干,谁干!”。

第二天,驴子继续磨洋工,狗也继续认真的看着院子。

晚上回来,农夫发现,磨的面还是不够多,就非常生气,刚要朝驴发火,就看见驴一脸委屈的看看他,看看狗。

关于驴子与狗的寓言故事

关于驴子与狗的寓言故事

关于驴子与狗的寓言故事
驴子与狗在外赶路,驴子捡到一封信,信里谈到的`都是饲料、甘草一类。

并没有提到狗所希望的东西,狗很失望。

这则寓言是说,有些人总是以自己的意愿代替他人的意愿。

驴子与狗一起外出赶路,发现地上有一封密封好的信。

驴子捡起来,撕开封印,展开信纸大声朗读。

信里谈到饲料、干草、大麦以及糠麸。

狗听到驴子读的这些,很不舒服,不耐烦地对驴说:“好朋友,快读下去,看有没有提到肉和骨头。

”驴子将信全部读完后,仍没有发现信中提到狗所想要的东西,狗就说:“把它扔了吧,朋友,都是些没有什么兴趣的东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寓言——驴和狗的故事一个农夫,种植玉米为生,由于农药上涨,种玉米越来越难以维持生计。

于是,决定将玉米磨成玉米面,卖玉米面。

于是,他买了一个石磨和一头驴,白天他下地干活,就让驴子将玉米磨成玉米面。

等赶集的时候,再将玉米面拿到集市上去卖。

这样做了一段时间,农夫的玉米面慢慢的越来越受欢迎,赚的钱也越来越多了。

同村的一些人,看见农夫赚钱,就起了易心,一天,趁农夫不在家,就去偷农夫的玉米面。

农夫回家后,发现玉米面被偷了,非常生气,于是,就决定买一只狗,来看家,防止玉米面被偷。

第二天,农夫买了一条狗。

小偷偷过一次玉米面,得到了好处,这天决定再去偷,刚走到农夫院子的门口,就看见农夫家多了一条狗,正恶狠狠的盯着他,小偷想想,因为偷这点东西,犯不上和狗去搏斗,就走了。

于是,小偷隔三差五的会去农夫家门口看看,看看这条狗是否还在,每次看到狗后,就打消了偷玉米面的想法,走开了。

这样,农夫、驴、狗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随着时间的流逝,驴渐渐发现,自己每天,只能绕着磨转,工作内容很枯燥,而狗却可以到处跑跑的。

驴想,主人卖的玉米面都是我辛辛苦苦磨出来的,凭什么狗的工作这么清闲,我的却这么枯燥。

于是,驴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经常趁主人不在家的时候,磨洋工。

这样,磨出来的玉米面就比原来少了很多。

农夫发现这个玉米面磨的少了,很生气,训斥驴,驴装的很委屈,对主人说:“每天不停的围着磨转,我的腰也生病了,脚也磨坏了,大脑也很晕,所以干的活越来越少。

”然后看了看一边的狗,继续对农夫说:“要是能干一会活动活动,会缓解疲劳,干的更好的;或者,让我也看会儿家,再拉磨,可能会更好。

”农夫当然不会傻到让驴去看家,但是,也觉得驴说的有道理,于是对身边的狗说:“驴干不了的,你不会替他干点,这些都是咱家的工作,咱们弄过上富裕的生活,大家都要出力。

这些活,咱们不干,谁干!”。

第二天,驴子继续磨洋工,狗也继续认真的看着院子。

晚上回来,农夫发现,磨的面还是不够多,就非常生气,刚要朝驴发火,就看见驴一脸委屈的看看他,看看狗。

于是,农夫狠狠的给了狗一脚,给狗踢了一个跟头,说:“你这个吃闲饭的,不是说了让你帮驴干活吗!”。

狗也很委屈,说:“我即便想帮驴推磨,也没有这个力气呀”。

农夫对狗说:“有没有力气,是能力问题,干不干,是态度问题,明天我再看见磨的少了,我会惩罚你的”。

狗很害怕。

第三天,驴子继续磨洋工,狗看见了,想起主人的话,跳到磨上,开始推磨,但是,磨很重,狗根本推不动。

驴子看见了狗真的来推磨了,也有些不好意思,于是不在磨洋工了。

主人回来,看见磨的面又多了,很高兴。

于是,每天,狗就和驴一起推磨。

在最开始,驴看见狗来推磨,就不再磨洋工,出全力推磨,狗只是做做样子,时间长了,驴觉得,既然大家都推磨,为什么都是我出力那,于是,驴子用的力量越来越少,狗用的力气越来越多。

最后,狗用全力去推磨,而驴子只是在边上帮忙。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狗每天都是精疲力尽的。

一天下午,小偷又来农夫门口张望,发现狗没在狗窝旁,于是,小偷决定进去偷面,为了以防万一,避免自己被咬伤,小偷带了一根棍子。

小偷进院后,发现狗在和驴推磨,很意外,狗看见小偷进院了,冲了出去,但是,因为已经推了一天的磨,是在没有力气了,一下摔倒在小偷面前。

小偷开始很恐惧,举起了棒子,最后发现狗是如此的脆弱,很高兴,但还是用棒子打死了狗。

小偷带着死狗和偷来的玉米面回家了。

农夫回家了,发现了狗的血,和一地的狗毛,并且从驴那里知道了情况。

农夫很伤心,为失去这么一条忠于职守的狗儿伤心。

同时,农夫朝驴大喊:“有小偷偷东西,你就不能也帮帮狗吗!”。

驴依然很委屈,说,“我不会咬人,只会拉磨,而且还被套在磨上,没法帮他。

”农夫非常生气,说:“你这就是找借口!!!”狗死的第二天,小偷又来了,因为他知道,现在这个院子没有狗把守了,于是又来偷了很多面走。

农夫回家,看到这个情况,非常生气。

但他没有再朝驴发火了。

因为他上过大学,会思考。

他想,用狗是无法看好院子的,那如果继续磨面,一样会丢,看来这个事情,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的,于是决定放弃磨面,再找别的办法养活自己了。

既然不磨面了,要驴也没用了,于是,他把驴杀了,把驴肉到集市上去卖了。

和农夫一起赶集的另一个农夫,问他,你怎么不卖玉米面,而卖驴肉了。

农夫说“以后都不卖玉米面了,因为我用一条狗看不好院子,经常被小偷偷,养两条狗就没有赚的了。

”用这个寓言作为“管理案例大家谈”这个栏目的开篇,主要是想用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让大家能认识到,一个合理的分工,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从而激发起大家对组织管理的研究兴趣。

当然了,也希望这个寓言,经过大家的反复揣摩,能成为组织管理的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

这个寓言中,一共有4个角色。

农夫、驴、狗、小偷。

农夫,一开始是一个人种地,是一个人在工作,不需要协作和分工。

当他的经营变得复杂之后,一个人不能独立完成工作了,就需要有新的同伴,来一起完成工作,于是,驴出场了。

这样,农夫就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而是有组织的人了。

当组织发展到农夫和驴这个规模的时候,农夫种玉米,驴将玉米磨成面,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分工,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好景不长,小偷出现了。

小偷,隐喻的是工作中不频发但很致命的问题。

当规模扩大,出现分工的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需要增加岗位来予以解决,这时狗就出场了。

狗这个岗位应对的是不频发的问题,在商业组织中很常见。

当狗出场后,这个组织扩大成了三个岗位协同工作。

驴和狗的分工特点,一个是不停的干,一个是闲待着。

驴的内心肯定会不平衡,会想“为什么我在这儿干活,它闲着那”,于是会挑起是非,会向组织的领导反映分工的不合理。

当然,这里也可以这样设计“农夫看到驴每天辛苦的工作,而狗却闲着,于是要求狗帮驴的忙”。

但我觉得,按文中设计,似乎更符合实际。

当驴提出分工不合理的时候,这时对组织的管理者----农夫来说,一个管理问题出现了。

寓言里,农夫做了错误的决策,就是让狗去帮驴。

他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岗位设置的目的,没有认清特定岗位人员能力的特点,混淆了分工。

驴和狗,驴的岗位设置意义就是出力气,狗的岗位设置意义就是威慑小偷。

他们两个岗位,也决定了,他们两个一个必须是驴,一个必须是狗。

决定了他们两个必须具备完全不同的能力特点。

如果,一个是驴,一个是马,那好了,工作能力类似,在干好本职工作的时候,相互支持一下,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但是,这里的是驴和狗,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岗位。

为什么说,农夫的这个决策时错误的那?因为这个决定,对组织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使组织失去了正常运转的基点。

狗的岗位定义变成,除了看院子,还要去帮驴干活。

而小偷不是天天来的,但磨是天天要推的,所以,狗的岗位,逐渐从看院子,变成了专职推磨。

用一条狗来推磨,本身就是没有对人才量才而用。

这个时候,最恶劣的情况还没有发生,因为组织还能够运转。

直到小偷来了,狗没有力气再去和小偷战斗了,所以狗被小偷所杀。

结果是,虽然设置了狗的岗位,但是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不是因为狗的能力问题,而是因为岗位设置问题。

对于一个组织的管理者而言,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上网,在聊天,因此就觉得这个岗位设置的没有价值。

其实,作为组织的管理者应该考虑,这个岗位的工作特性是什么,比如狗,它的工作是脉冲式的,不像驴,驴的工作是均匀而稳定的。

在失去狗之后,主人没有从新买条狗,原因是主人并没有认为狗这个岗位有多大的价值,因为狗来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就没再有过小偷,也就是没再出现过问题,这时,狗这个岗位,预防小偷的作用,被管理者大大忽视了,也正是这种忽视,才使管理者决定让狗去帮驴干活。

而当帮驴干活的最开始,小偷仍然没有出现,这就让管理者更加认为,狗对于预防小偷的作用非常小,看不到狗的价值。

直到小偷再次出现,而狗被打死,这让管理者觉得,买一条狗,是无法防止小偷的。

但是,他没有立刻卸磨杀驴,是因为,农夫很长时间,没有遇到小偷了,就是没有遇到问题了,他会觉得,这个问题是偶发的。

或者站在农夫的角度这么理解:“为了防止小偷,买了一条狗,结果小偷就再也没出现过,偶尔小偷出现了,狗根本也起不到作用”。

所以,他第二天照常去外出干农活,当小偷再次出现,也就是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再次出现的时候。

农夫开始思考了。

他思考的结果是,从事磨面这个营生,会遇到小偷,而这个问题用一条狗是无法解决的,可是如果用两条狗,成本就太高了,以至于无法盈利,所以,他决定,这个项目自己是无法进行下去了,所以决定放弃。

农夫发现狗被打死的时候,对事情的判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只看到了事情的表面,而没有分析狗被小偷打死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就是,农夫没有认清,狗作为组织正常运转的一个必要岗位,需要从事专业的工作,如果分出大量的精力去干别的工作,首先别的工作也干不好,其次,本职工作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本职工作如果是重要的工作,这个影响对组织也是致命的。

农夫决定放弃这个项目,也是因为没有跳出现有思维,所以得出放弃这个项目的决定。

其实,这个事件中,有两个地方,农夫有机会让组织良好运转起来。

第一,在驴提出让狗帮忙的时候,农夫应该认真分析一下,驴和狗的岗位特征和定位,同时认真分析一下驴提出这个意见的初衷,如果驴真是不堪重负了,说明岗位工作饱和,需要再增加一头驴来一起工作,如果是岗位特性导致的工作情绪,那就需要对驴进行思想教育;第二,在发现狗死了的时候,农夫应该认真反思一下狗为什么会死,如果能看到狗本职工作的价值,和狗死的原因,农夫可以再买一条狗,然后明确狗就干看院子的工作,不用再去帮驴拉磨了。

但是,很可惜,这个农夫没有抓住这两个机会。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呀!希望通过这个寓言,让网友能认识到组织管理的重要,认识到合理的分工的重要,认识到管理工作是复杂的,需要调查研究和思考,也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时时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