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课题等式性质1课时2设计教师教学目标设计1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应用意识.教学方法设计小组合作法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活动设计一、创设情景:出示珍稀动物金丝猴情景图二、小组合作我们可以借助天平来研究。

三、那么天平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天平会如何呢?1.数学信息:金丝猴的数量从1993年的600多只,增加到860多只。

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题出示:XX年比1993年大约增加了多少只金丝猴学生交流:93年只数+增加的只数=XX年只数字母表示:600+x=860怎样求x呢?小组合作,分组实验,左右盘放相同重量的物体,天平平衡,得出x=20,然后方程两边各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10克,发现了什么?生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生自己交流,体验。

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最好让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让生自己感受,在充分体验后提升。

关注学生参与操作,观察,试验活动的积极性和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放手让生自己体验荣成市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设计师生互动设计四、能用刚才的思路来解决600+x=860吗?五、同学们能解决出:XX年白鳍豚的只数吗?六、自主练习七、总结师生共同解决,加深印象。

总结: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生做自主练习1,2.板书设计等式性质93年只数+增加的只数=XX年只数00+x=860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课后反思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还要会判断哪些是方程。

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的后继学习与思考,注重知识的渗透。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第三单元运算律(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加法结合律、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及其应用。

本单元素材的选取真实新颖,有现实意义。

教材以快乐农场为素材,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在探索和理解运算律的过程中,教材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简算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计算教学重点是对“计算技巧”进行训练,很少关注“选择策略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自主练习有关简便运算内容的设计,重视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

单纯训练简算的式子题少之又少。

这样编排,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应用加法、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乘法运算律。

四、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第1课时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这两个运算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表格等。

导学案: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运算律。

问:知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吗?谁能说说我们学过的运算有哪些?这节课,我们首先深入研究加法的一些运算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用计算器计算(单元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就是让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功能,能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体验到计算器的优势。

在新课开始,为了让学生体会计算器的方便、快捷,在创设情境时,我设计了两个较大数目的计算题,学生有的用笔算,有的用计算器算。

在汇报时展示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过程说出自己的感受。

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学生发现了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方便、快速、准确,为今后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

大部分学生认识计算器,并对计算器的功能都有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介绍计算器的按键及功能。

在介绍计算器功能和认识计算器的作用时,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教师做补充说明。

认识了计算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后,通过计算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器的优势。

计算器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不要过于依赖它。

所以我又设计了一个分组比赛。

学生由于刚学完计算器,所以很多学生都选用计算器算。

在汇报交流中,当有的学生指出口算更简单、更快捷时,学生们恍然大悟。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

2.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四、教学措施:本节课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有口算、笔算、计算器算等多种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选择计算方法。

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青岛版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数学导学案

一、求较复杂的平均数例: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69 145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 156 158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8 153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 157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方法一: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蓝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150+150+…+157=3454(cm)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54÷22=157(cm)158>157,红队的身高占优势。

方法二: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48×1+151×3+156×4+…+172×1=3476(cm)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蓝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0×3+153×3+157×3…+172×1=3454(cm)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54÷22=157(cm)158>157,红队的身高占优势。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份数=平均数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

各组的数量和÷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二、复式分段统计表1.含义:统计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计表叫作复式统计表。

例:四(1)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分 数90~10080~89 70~79 60~69 50~59 50以下 人 数21 123211四(2)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分 数90~10080~89 70~79 60~69 50~59 50以下 人 数18 15511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1) 独立完成(2) 谈话:你能分析一下这两个班的成绩吗?(3)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好处:不但便于比较两班的成绩,还能清楚地看出他们成绩分布的情况。

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导学案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课型:新授课单元:二单元学习内容:信息窗1主备人:赵颜霞学习目标1.学会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2.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3.培养学生自学的乐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预习内容课本8-9页学习过程准备思考:生活中哪些时候用到字母?生活中经常出现字母表示事物,如 CCTV KFC WC。

其实字母不只是表示上面的名称的缩写,更重要的用来表示数,你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1)同学们,当你的妈妈又在你的耳边唠叨时,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回答:“妈,你这都说过n遍了!”那这里的n表示多少呢? 对,它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数。

(2)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玩过扑克牌,扑克牌里有没有字母?如果家里面有扑克牌,快快找出来看一看吧。

总结:看来字母实在太神奇。

它有时可以表示名称、单位,也可以表示一些数。

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学用字母表示数。

探究新知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课本第8页信息窗1,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请你整理出来。

我了解到的信息有:(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我提出的问题有: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问题:节水水龙头2分钟节水多少毫升?3分钟、4分钟……针对问题,请列出算式,算出得数:时间(分钟)节水量(毫升)234观察上面的算式,有什么发现吗?我的发现是:思考:能不能用一个式子简明第表示出任何时间的节水量?我的想法是:3.自学下面红点内容,阅读有关知识点,了解字母算式表示方法。

4.尝试解决课本第9页的红点问题:小明家原来每年的电费是m元,现在每年节省电费150元。

节约用电后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元?当m=900时,现在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元?列式并解答:知识总结会把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进行简写和略写: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但是有件事情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

精编(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1——4章全单元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1——4全单元单元导学案目录:第一章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测试题)第二章生活中的多边形全单元导学案设计(5课时含单元检测)第三章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全单元导学案设计(4课时含单元检测卷)第四章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导学案设计含单元测试卷一、走进动物园——简易方程1、方程的意义学习寄语:快乐学习,自由展现。

【学习内容】信息窗1 (2-3页)【学习目标】初步认识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判断什么是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学习过程】一、学前准备:★快快行动起来吧!加油!1、省略乘号,写出式子。

+2=⨯5am3t⨯5=⨯na=⨯+x46=⨯y=⨯+⨯nm5-6-⨯⨯38a=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a与18的积 (2)50减去b的2倍(3)a与b和的3倍 (4)比x的5倍多5的数二、预习导航探究新知:★要用心呀!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1、观察信息窗。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题:米粉重多少千克?2、看图写出式子20+x 50 20+x 10020+x 70像20+x=70、2x=150、3x+10=100……这样()的等式,叫方程。

看图列方程:( ) ( )三、学习体会:★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一个方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四、达标检测:★挑战自我,向前冲!(20分)1、下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填序号)(8分)(1)x+30=100 (2)7+x (3)9-x<4 (4)16-5=11(5)8a>45 (6)10x=80 (7)5×8=40 (8)35÷b=7等式:( ) 方程:( ) 2、根据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

(7分)3、判断(5分)(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方程( )(2)方程是等式,等式也是方程( )(3)3χ=0是方程( )(4)4χ+20含有未知数,所以它是方程( )(5)x=3不是方程()五、巩固练习(50分)1、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16分)(1)x÷3=10 ( ) (2)5+X>78 ( ) (3)8-3x ( ) (4)15÷X=1 ( ) (5)X+45=70 ( ) (6)8X=0 ( )(7)X=5 ( ) (8)A+4=56 ( )2、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例: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
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60 156 172 169 156 145 148 156 160 169 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 156
158
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45 150 150 163 153 157 161 163 158 158 153
169 158 145 163 150 158 161 172 157 153
157
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哪个队的身高占优势?
方法一: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蓝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150+150+…+157=3454(cm)
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54÷22=157(cm)
158>157,红队的身高占优势。

方法二: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48×1+151×3+156×4+…+172×1=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76÷22=158(cm)
蓝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0×3+153×3+157×3…+172×1=3454(cm)
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3454÷22=157(cm)
158>157,红队的身高占优势。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份数=平均数
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

各组的数量和÷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 二、复式分段统计表
1.含义:统计项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统计表叫作复式统计表。

例:四(1)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分 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50以下 人 数
21 12
3
2
1
1
四(2)班第五单元测试成绩统计表
分 数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50以下 人 数
18 15
5
1
1
将上面的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
(1) 独立完成
(2) 谈话:你能分析一下这两个班的成绩吗?
(3)复式分段统计表的好处:不但便于比较两班的成绩,还能清楚地看出他们成绩分布的情况。

复试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90~100
80~89
70~79
60~69
50~59
50以下
1班 2班
分 数




第二步: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第三步:制作表头(一般
分为三栏:);
第四步:填写数据并核对;
三、巩固练习
一、选一选。

1.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8,其中两个数是26和16,第三个数是()。

A.25
B.14
C.12
2.一支球队的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97.5厘米。

李明是该球队中的一名队员,他的身高()是184厘米。

A.可能
B.不可能
C.一定
3.老年公寓的4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是85岁,最小的是76岁。

这四位老人的平均年龄可能是()。

A.86岁
B.75岁
C.82岁
4.如果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5,而且三个数中没有一个小于40,那么最大的那个数不可能是()。

A.45
B.70
C.49
二、火眼金睛辩对错。

1.在一组不同的数据中,平均数要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
2.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75,丙数是90,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0。

()
3.某小学有64名教师,平均年龄是39岁。

比平均年龄小的人数一定有3人。

()
4.甲队的平均身高是171厘米,乙队的平均身高是174厘米,小王是甲队中的一员,小李是乙队中的一员,小王不一定比小李矮。

()
三、解决问题。

1.四(1)班要挑选一名选手参加学校的跳绳比赛,有三名同学报名参加了训练。

临比赛前,班主任对三名同学进行了几次定时跳绳测试,成绩如下(单位:下)。

小刚:156 148 160 152
小宁:105 154 162 169
小文:170 146 134 172
你认为班主任会确定谁去参加比赛,为什么?
2.实验小学准备为鼓号队购买服装,下面是他们的身高记录。

(单位厘米) 136 134 124 132 127 130 127 128 130 144 126 133 126 135 141 147 141 134 138 137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根据表中
的数据,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最多?
3.四年级1班同学古诗考试成绩如下:(单位 首) 男同学背诵情况
51 23 72 100 96 12 33 42 58 56 48 21 48 53 64 女同学背诵情况
35 62 78 58 71 61 59 45 68 100 90 82 75 63 84 五 级: 100~119首 四 级: 80~99 首 三 级: 60~79 首 二 级: 40~59 首 一 级: 20~39 首 不达标: 20首以下 填写下表
身 高 (厘 米) 合 计
120~129
130~139
140~149
人 数
五级
四级
三级
二级
一级
不达标
男 女
你有什么发现? 作业
1.小红、小蓝、小方的体重分别是56千克、48千克、55千克。

她们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
2.电视机厂上半年两个季度产量如下:第一季度9800台,第二季度9700台,电视机厂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是多少台?
3.一辆从甲地开往乙地的汽车,上午行驶了300千米,下午行驶了 240千米,共用了6个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一群小木偶,3个身高50厘米,4个身高57厘米,求这群木偶的平均身高。

5.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50,这五个数分别是多少?
班 级
人 数 性
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