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除法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2. 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3. 除法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除法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讲解:讲解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通过黑板演示和教学卡片辅助教学。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的除法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

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除法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和意义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除法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本练习:完成练习本上的除法运算题。

2. 应用练习:解决实际问题,运用除法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除法运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在这一环节中,可以通过PPT展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将32个苹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环节是学生对除法概念和运算方法形成正确认识的关键。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黑板演示和教学卡片辅助教学,详细讲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讲解时,要注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

3. 练习练习环节是巩固学生对除法知识掌握的重要步骤。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能正确书写除法算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 除法算式的组成:被除数、除数、商。

3. 除法算式的读写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能正确书写除法算式。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除法算式卡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个简单的分物品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物品平均分配,引出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演示如何正确书写除法算式。

3. 操练: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巩固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除法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和意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本上的除法练习题。

2. 提高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算式,并求解。

3. 拓展题:研究除法与其他运算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究等教学活动中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除法算式。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除法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除法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含义。

此外,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除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除法计算。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除法的含义。

2.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生动展示除法的含义。

2.准备实物道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除法。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除法的概念。

如:小猴子的水果分一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物道具,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同学们。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用除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除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讲评,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费用等。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8《认识除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8《认识除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8《认识除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口诀求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4.8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乘法的基础上,引入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让学生掌握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口诀求商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激励评价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相关的例题和实际操作的材料,如图片、卡片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册和学习材料。

3.教学环境:创设一个舒适、安静的教学环境,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题,如“小猴分桃子”,引出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写出除法算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相等的部分,每个部分叫做这个数的除数,分成的份数叫做这个数的商。

2. 除法算式的写法:被除数÷除数=商。

3. 简单的除法计算:10以内的除法计算。

4. 运用除法解决问题: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求每份有多少个。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写出除法算式,并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2. 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算式卡片、实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每份有多少个。

2. 讲解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通过实物模型展示除法算式的写法,并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除法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除法算式的写法简单的除法计算运用除法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除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将一些糖果平均分配给几个朋友,求每个朋友能得到多少个糖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和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但在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1. 引入新课: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每份有多少个。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除法的基本概念。

2.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3.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除法算式卡片。

2. 学具:学生用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通过例题,演示除法的运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一些除法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除法的基本概念、运算方法、与乘法的关系、应用实例。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除法题目。

2. 提高题: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除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环节。

在本教案中,可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分组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除法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环节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环节,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示例,向学生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可以借助PPT、黑板等教学工具,通过动画、图表等形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和运算过程。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使用教具进行分组、分配等,加深对除法的理解。

三、练习环节的组织练习环节是巩固学生对除法知识掌握的重要环节。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认识除法|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第四章第四节的认识除法。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例子来理解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除法计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将除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苹果、小棍等,以及一些除法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苹果,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如果我们有8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2. 例题讲解:我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们解释除法的概念。

例如,我将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这就是除法运算的结果。

3.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除法运算,比如12除以6等于几,他们可以自己用小棍进行摆弄,找到答案。

4. 小组讨论: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除法的运算符号,以及具体的例子和运算过程,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除法的步骤和结果。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并给出一个除法的例子,说明解答过程和答案。

答案: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将一个数分成几个等份。

比如,如果我们有8个苹果,想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8除以4等于2,所以每个小朋友能分到2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不太能够灵活运用除法。

在课后,我将继续加强对除法的练习,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4《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4《认识除法》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4《认识除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除法》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引入除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算基础,他们对加减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除法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和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举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正确进行除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除法运算卡片、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除法的概念。

如:“小猴摘桃子”的故事,小猴把摘到的桃子分给其他小动物,每种动物分到的桃子数量不一样,引导学生思考:小猴是如何分桃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和实物是如何进行分分的?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练习,教师出示一些除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学习,巩固学生对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如:“除法接力赛”游戏,学生分组进行除法运算,每组成员轮流进行运算,最快完成的组获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书本P36~P38,例题及“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经历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知道平均分
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相应的除法算式来表示,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 使学生经历把简单的平均分问题抽象成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具
体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或说明除法的含义,进一步发展数学思想,
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难点:能够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
一、交流预习成果。

(预设4分钟)拿出预习作业,全班交流,错的订正。

二、预习拓展引新。

(预设1分钟)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主尝试解答。

(预设8分钟)【板块一】
出示预习作业,交流预习成果1。

【板块二】
我们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最终每份分得的还是同样多,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这节课我们将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的知识。

自主学习菜单:
(一)P36例题
1. 这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
车只能坐几个小朋友?要坐多少辆车?
2. 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用圆
片分一分。

3. 除法算式和除号是怎样进行读
写的?
(二)P37例题
1. 用小棒进行分一分。

2. “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你是怎样进行分的?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分享提炼解法。

(预设9分钟)(一)P36例题
1. 学生指出可以用除法进行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和除号的读写。

3. 做试一试。

(二)P37例题
1. 学生结合操作,说出分的方法。

2. 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揭示课题:《认识除法》。

【板块三】
1. 出示情景图。

2.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菜单自主学习。

【板块四】
(一)P36例题
1. 让学生说出解答的方法。

2. 让学生介绍除法算式和除号的读写。

(二)P37例题
1. 指名说出分的方法。

2. 让学生说出算式中每一个数表示的意义。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块五】
1. 想想做做第1、2题
用学具摆一摆,并比较每题两道算式的区别。

2. 想想做做第3、4题
结合今天的学习,说一说题中各个算式的含义。

义。

3. 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做试一试。

五、及时巩固内化。

(预设10分钟)
1. ★书本想想做做P38第1、2、4 题。

2. ★★书本想想做P38第3 题。

3. ★★★爸爸买了16个苹果给小明。

(1)如果小明每天吃2个,()天吃完。

(2)如果小明用4天吃完,平均每天吃()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