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合集下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句古语,可以理解为:即使是一寸高的小草,也能因接受到三个春天的阳光而茁壮成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生命,只要得到恰当的照顾与呵护,就能获得勃勃生机,蓬勃发展。

寸草在春天中成长,它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生长必备条件。

三个春天的阳光给予寸草源源不断的能量和营养,使它的生长更加健壮,更加茂盛。

同样地,人们在生命中也需要“三春晖”——三种滋养:家庭、教育和社会。

家庭是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它是我们人生中最早的学习场所,是我们第一次感受到爱和温暖的地方。

在家庭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支持,从而形成对爱的需求和感知。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教育是我们人生中不可少的一环,它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知识和智慧。

在教育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生活。

好的教育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增添更多的色彩和价值。

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地方,它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和支持,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和他人相处和沟通,需要接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也要享受成功和荣耀的喜悦。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慢慢地成长,变得更加坚韧和自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古诗句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接受和吸收各种生长的养分,像寸草一样茁壮成长。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都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成长机会和价值,只有我们自己能够把握好这些机会,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王福利王玉玫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5年第06期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歌以一个游子的身份,写母子之间的伦理深情和作者的感恩报恩之思。

从常理上讲,对于出身并不高贵的古代知识分子而言,出于游宦的需要,离家远行是相当普遍的事。

而能够离家游宦者,亦多是年龄较长、已有家室的人了(当然也与古代婚姻制度、婚姻习俗有关),这从汉代的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乃至唐代大量的诗歌作品都能看得出来。

所以,会产生很多表达游子思妇间难舍难分、缠绵伤感、互相牵挂和思盼眷恋类题材的作品,而很少有人再去叙写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种种细腻而深邃的情感纠结了。

出现这一情况,当然不能说是诗人、作家们与父母的情感变得很淡、很少了,而应是作为成人的他们,已将对父母的深情更多地埋藏于心中,不再愿意去描述和倾吐了。

有的甚而认为只有将对父母的这份情感外化为自己志业上的成功,才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最好表达和回报,否则,便“无颜见江东父老”了。

也可以说,他们对父母的情感更多地外化为了一种责任、一种成功的具体标志,无论是从政、从军,还是经商等等。

到了如果这种年龄的人,再将对父母的拳拳之意、眷恋之情行诸语言和诗文,倒显得有些多余,甚而有些扭捏作态、无病呻吟了。

所以,翅膀渐硬,即将展翅高飞的游子,在这一特殊的人生阶段内,会将感情的重心更多地倾斜到老婆、情人或者是友人的身上,正因此,文学发展史上出现很多表现男女情思、同僚友人间思念眷恋方面主题的诗文,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孟郊这首小诗一经吟出,便极大地触动了深藏在人们心底的情感神经,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让很多的人在轻声的吟咏中,重温着昔日美好的时光,再次真切感受着那伟大而永恒的母爱,心中不断涌突着身为子女对亲生父母所特有的感恩之情。

以致宋朝大诗人苏轼在其《读孟郊诗》中深深感叹道:“我憎孟郊诗,复作孟郊语。

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

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古诗游子吟原文及赏析「篇一」《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伸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古诗的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说儿子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以前,是上语文课才知道这首古诗的意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这么喜欢这首古诗,只要是考试出这种题,我第一首想到底就是:《游子吟》,这首诗你去细细品味就会被感动,尤其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在这句诗里面,可以看出,母亲告诉多么的爱自己的孩子,但又要很久才能见到自己的孩子从这首诗里面,我知道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爱就是母爱!所以,我长大一定要报答爸爸妈妈!整体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最普通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

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

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翻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含义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呀,就像是说我们对父母的那点回报,跟父母给我们的爱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比如说我吧,每次给妈妈买个小礼物,她都高兴半天,可我知道,这比起她为我付出的,简直微不足道。

2. 你想想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不就是在讲我们怎么努力都很难完全报答父母的恩情嘛!就像我朋友,他努力工作赚钱想让父母过得好,可父母要的仅仅是他多陪陪,这恩情哪是那么容易报的呀!3. 哎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真的太对啦!我们就像小草,父母就是那温暖的阳光。

我邻居的小孩,小时候不懂事老惹父母生气,长大后才明白父母的爱多珍贵,想报答都觉得好难。

4.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不是明摆着告诉我们父母的爱深厚无比嘛!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妈妈整夜没睡照顾我,我那时就在想,我得对妈妈多好才能回报她呀!5. 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说的不就是我们那点报答跟父母的爱差距太大嘛!我表弟总说以后要让父母住大房子,可父母现在就希望他能好好吃饭别总熬夜,这爱真的没法比呀!6. 哇塞,“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呀,这简直就是真理!就像我同学,给爸爸买了好多东西,可爸爸最开心的还是他陪他下下棋聊聊天,这恩情真不是物质能衡量的。

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就是在形容我们对父母的回报很有限嘛!我自己以前觉得给父母钱就是孝顺,后来才发现他们更需要我的关心和陪伴,这才是最难回报的呀!8. 哟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话说得太到位啦!我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很有出息,可父母却很孤单,这能算报答了吗?9. 哈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不是在提醒我们要珍惜父母的爱嘛!我经常听到有人说等以后有时间了再陪父母,可时间不等人呀,现在不做以后更难报答啦!10.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真的是让我们明白父母的爱无可替代呀!想想我们小时候那些不懂事,父母都包容了,我们长大后要怎么报答呢?真的要好好想想!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我们要时刻牢记父母的恩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陪伴、孝顺他们,虽然可能永远也报不完他们的爱,但也要用心去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
- 当子女长大成人,回首母亲多年的付出,会发现自己能为母亲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可能在忙碌的生活中,陪伴母亲的时间也很少,这种对比更加深了子女内心的感恩与愧疚交织的复杂情感。
3. 普世的亲情共鸣
- 这两句诗所传达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普世性,能够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人们的共鸣。因为母爱是人类共有的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每个人都有母亲,都能体会到母亲的爱与付出。这种共鸣使得这两句诗成为了表达母爱和子女感恩之情的经典名句,被人们千古传颂。
-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还是人们日常的情感表达中,都经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达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它已经超越了个体的情感体验,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母爱的敬重和对亲情的珍视。
谁言寸草心报得内涵
1. 母爱之伟大
- 这两句诗以形象的比喻,寄托了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寸草心”喻指子女的孝心,“三春晖”则象征着母亲的慈爱。春天的阳光温暖大地,使万物生长,母亲的爱就如同这春天的阳光一样无私、博大。它是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孩子的衣食住行到情感的慰藉,母亲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无尽的爱。
- 例如,在孩子年幼时,母亲会日夜守护,悉心照料孩子的生活起居。孩子生病时,母亲更是心急如焚,不辞辛劳地照顾。这种爱是毫无保留的,不图回报的,就像阳光照耀大地不求回报一样。
2. 子女感恩与愧疚之情
- 诗人发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感叹,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子女深知母亲的养育之恩重如泰山,即使想要报答,也觉得自己的力量如同寸草一般渺小,难以回报母亲那如春天阳光般深厚的爱。这种情感中包含着一种愧疚,因为子女意识到无论自己做多少,都无法完全偿还母亲的恩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母亲的心是一个深渊,在它的最深处你总 会得到宽恕。 --巴尔扎克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 此颇为享受。 --马克〃吐温
• • • • •
天下父母心 世上只有妈妈好 烛光里的妈妈 父亲 爸爸妈妈
1.孝敬父母,就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 学习,踏实做人。 2.孝敬父母,就要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 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向父母提过 分的要求。 3.孝敬父母,就要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同父母保持亲密融洽的关系;在衣食住行上 首先想到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努力减轻父 母的负担。 4.孝敬父母,就要赡养父母、、、、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 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 为命的骨肉之情。
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 笃之 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
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 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 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
结论: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 私最伟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爱 孝敬父母既是为人的基本要求,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孝敬父母同样是基本的道德规 范。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一般都能做的遵纪守 法,与人和睦相处,不愿因自己的过失、错 误累及父母、家庭,能自觉的调节、控制自 己的行为;反之,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往 往也不能处理好与亲友、师长、同事、组织 的关系

游子吟 古诗鉴赏(共9篇)

游子吟 古诗鉴赏(共9篇)

游子吟古诗鉴赏〔共9篇〕篇1:游子吟古诗鉴赏游子吟(五言古诗)【古诗鉴赏】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吟:乐府题、歌咏异乡的游子。

(2)寸草心:区区小草之心,心字双关,象征在母爱照料下成长的子女。

(3)三春晖:指孟春、仲春、季春三个时节的春光,更象征着母亲的慈祥。

【古诗鉴赏】诗篇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

”这是作者孟郊老年出任溧阳尉时专程接母亲来溧阳时所作。

此诗的第一、二句为工整的对句。

“慈母上中线,游子身上衣。

”只此两句变生动而形象的勾画出夜深人静,年迈的老母亲弓着腰、默默无言地、细心地为即将远行的儿子赶制征衣的动人情景。

第三、四两句中的“密密”和“迟迟”互相对仗,含义深沉。

“临行密密缝”的母亲,在儿子离家后,将相一针一线缝衣时一样,一天一天的屈指计算着儿子的行期,更热切盼望着自己的亲身骨肉早日归来。

在如此伟大的母亲抚养下长大成人的子女,无论怎样报答母恩,也永远报答不完。

这时,作者终于当上了一名小官吏,因此有可能享受迎来母亲来溧阳的天伦之乐,使这首诗充满了温暖深沉的友情。

孟郊(751――814)。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

也是出身于中唐时期的诗人。

孟郊一生为人耿介孤直,不善交际,但与当代韩愈意气相投,结为终生挚友。

先生这一首诗是一篇充满着淳厚真挚感情的作品。

但是,孟郊一生所擅长的倒是写那些好奇险、求瘦硬、有点阴森鬼气的作品。

拜读孟郊笔下的《游子吟》顿生思慕亲生母亲之情,虽然母亲大人病逝多年,但她那仁慈、勤劳、慈祥、温和的音容笑貌却永远活在子女们的心中。

[游子吟古诗鉴赏]篇2:游子吟古诗鉴赏关于游子吟古诗鉴赏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

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

在这里“心”字双关。

古诗赏析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处】出自唐•盂郊《游子吟》
【释义】谁说像小草一样的些微孝心,能够报答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解析】原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盂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

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
他半俸。

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

这首诗是孝敬母
亲的名篇,而盂郊也是孝敬母亲的典范。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大,父母的脸庞也从年轻变得衰老,头发从乌丝变成白发,动作从
迅捷变为缓慢了。

当我们咿咿呀呀学舌、跌跌撞撞学步、懵懵懂懂明事的时候,父母总是
叮嘱我们。

当时听腻了的唠叨现在回想起来却是绵长的挂念和关怀。

而现在父母老了,我
们是否能照顾好他们呢?
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不多,也许我们一句随意的问候,煮一顿再普通不过的
晚餐,睡前帮他们盖盖被子,天冷帮他们添衣服、戴手套......都能让他们感到很欣慰。

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能以反哺之心侍奉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励志演讲
!
父母之爱是最真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如同春天里的阳光对待小草那样,是永远
报答不完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