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测试题:名著导读 唐诗三百首【含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初三名著阅读》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初三名著阅读》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一、名著阅读题1.下面对《艾青诗选》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北方》,写到“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的国土”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
B.从《鱼化石》中的“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可以体会到诗人对革命的崇高热情,以及为革命奉献生命的伟大情怀。
C.在《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中,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这反映了诗人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
D.《我爱这土地》中,“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E.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忧伤祖国的命运。
2.名著阅读(1)了解章回体小说.....的艺术特点。
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
小说分为若干章节,以XX回称谓,每回以两句对偶标题做回目。
在叙述中插入诗词,是《水浒传》行文的一大特色。
根据诗意,下面这首诗应插入的回目......是(_____)“头上青天只恁欺,害人性命霸人妻。
须知奸恶千殷计,要使英雄一命危。
”A.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B.第十九回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梁山小夺泊C.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D.第四十五回杨雄醉骂潘巧云石秀智杀裴如海(2)品读《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
人物相关情节人物形象梳理表格,总结阅读方法鲁智深鲁提辖拳打镇关西①__________通过表格梳理,我发现水浒人物可以这样读:③________。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任性大度、粗犷豪放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力大艺高、豪爽直率鲁智深大闹野猪林重情重义、胆大心细花和尚单打二龙山生性耿直、武功高强李逵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毫不矫情、莽撞暴躁假李逵剪径劫单人②______3.(2)填空。
“为什么我的眼睛长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饱蘸感情的名句出自著名现代诗人____的诗篇,他的成名作是怀念并歌颂抚养他的保姆的长诗《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习题课件:唐诗三百首(共24张PPT)(完美版课件)

(3)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 样的诗有:
描写旅途中忧愁满腹难以入眠的枫诗桥有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中火对的愁_眠________
_________。游子(3吟分)
谁言寸草
(心4),当报我得三们春回晖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思时, 我们会很自母然亲发地自吟肺诵腑的起爱唐代诗人孟郊的
怀李白》写道___莫_愁前_路_无_知_己,_天_下_谁人_不_识_君 。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道________
_______。高适的《别董大》写道___
_____________。王昌龄的《芙蓉
楼送辛渐》写道______________。
5.诗歌赏析。(4分) 绝句两首·其一 杜甫
1.以下诗人按照《唐诗三百首》收录数量多少 排A列的是 ( )(3分) A.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 B.杜甫、李商隐、王维、李白 C.李白、杜甫、李商隐、王维 D.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
2.默写描绘春、夏、秋、冬四季的诗各一首。
(4分)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1)描写春天的诗:诗名是《
九年级(上)名著——唐 诗三百首
一、填空题。 1.《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原名_孙_洙___,字_临_西__,号 _蘅_塘_退_士_,__清___(朝代)江苏__无_锡__人。 2.《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__7_7 __家 诗,共__31_1 __首,在数量上以__杜_甫__(人名)的诗数 最多。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句是接_天_莲_叶无_穷_碧_,映_日_荷_花别_样_红______
____。
(2)描写夏天的诗:诗名是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知识练习题(含答案)

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知识练习题(含答案)2019年秋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知识练习题一、《艾青诗选》1.艾青是中国现当代______史上富有代表性的诗人。
因为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
在监狱中,艾青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写下了长诗《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抚养他的保姆——________深深的挚爱和无尽的怀念。
这首诗发表时第一次署名“__________”,是他的成名作。
2.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他的诗歌总是充满“____________”,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非常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____________,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3.抗战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______”和“__________”。
他的长诗《________》《______》,借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诗歌也是________诗的代表,表现出__________的特点,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4.艾青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是在1978年以后。
经过了二十年的沉寂,艾青的诗句变为______,诗情变为______,诗意变为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绘画出身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__________”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如写于1940年的短诗《____________》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 诗词三首》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3 诗词三首》同步练习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金樽.(zūn) 投箸.(zhù) 歧.路(qí)B.赠.言(zèng) 凄.凉(qī) 闻笛赋.(fù)C.烂柯.(kē) 侧畔.(pàn) 宫阙.(què)D.琼.楼(qióng) 绮.户(yǐ) 婵.娟(chán)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B.二十三年弃.置.身.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C.暂凭杯酒长.精神长:增长,振作。
D.千里共婵.娟.婵娟:美女。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C.《水调歌头》一词的上片极写词人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对月怀人,表达政治上失意、思念兄弟的抑郁惆怅之情。
D.刘禹锡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他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4.根据诗词内容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遭贬谪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
(2)《水调歌头》中的“, ”,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中,表现诗人具有远大政治抱负和强烈自信心的句子是: , 。
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5~7 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诗人面对华美的酒席,却用、、、四个连续的动词,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初三名著阅读》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试卷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初三名著阅读》同步检测附答案解析2试卷一、名著阅读题1.名著阅读原文: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何如?”……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拾行李。
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圣叹点评: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①鲁达的绰号是,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中的哪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是。
②请根据选文,针对鲁达的性格进行点评。
2.(赏析笔法)结合《儒林外史》第五回“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这条回目,再根据“严监生积劳成疾,临终前一直摇晃两个手指,最后由赵氏掐掉了一茎灯草,严监生才断气”这样的情节,请说说严监生“终正寝”讽刺了什么。
3.(2)填空。
“为什么我的眼睛长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饱蘸感情的名句出自著名现代诗人____的诗篇,他的成名作是怀念并歌颂抚养他的保姆的长诗《______________》。
他的诗歌中主要意象都是强烈鲜明的,充满雄浑的力量,如_______、_______等。
4.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往往具有多样性。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中林冲这个人物时说他:“写的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请举出一个既能体现林冲“狠”又能体现其“忍”的故事情节。
5.阅读下面的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
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
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A是小说中的人物____________,从文段中能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同步测试(含答案)

同步测试一、基础达标1.下列每组加点字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长.精神(cháng) 济.沧海(jì)宫阙..(q uè)B.歧.路(qí)珍羞.(xiū)金樽.(zūn)C.琼.(qióng)楼玉宇婵娟..(hóu zhú)..(chán j uān)踌躇D.侧畔.(pàn) 烂柯.人(gē)酬.乐天(chóu)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不胜寒:不能战胜寒冷。
金樽:金酒杯。
B.柯:指斧头的柄。
酬:做诗酬谢对方的赠诗,即答诗。
C.婵娟:月宫中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踌躇:心里不安的样子,这里表示心情不愉快。
D.弃置:被朝廷贬谪,长期得不到重用。
长精神:振作精神。
3.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词前有一小序,其作用是什么?5.全词以问句开篇,上片问_________,下片问_________,归根结底问_________。
6.词的上片,是词人“_________”时的想象,描绘了一个_________的境界,表现对_________的追求。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三首》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基础达标1.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全正确的一组是( )A.见异思迁.(变动) 不能自已.(停止)B.秉.烛夜谈(拿着) 大张.旗鼓(张开)C.敝.帚自珍(破旧) 错落有致.(情趣)D.潜滋.暗长(生出) 莫名.其妙(说出)2.选出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________,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但她有时候也很有________,不受一点人格上的________。
A.温和骨气凌辱 B.温顺刚气凌辱C.温顺骨气侮辱 D.温和刚气侮辱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严禁粗制滥造的伪劣商品流入市场。
B.他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就是期盼得到教授的指导。
C.他无意间谱了一首曲,没想到歪打正着,居然得奖了。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4.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酬”是酬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闻笛赋”指晋朝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朝人王质。
诗人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世沧桑之感。
D.“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5.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使语言连贯。
正确的选项是()①书籍正是由无数智者用心血浇铸成的一个大千世界。
②“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这句名言如果借用到书籍上,就会显得趣味独特。
③这就是说,要用“心”读书。
④在这样的世界里,只有虔诚的心灵才能自如地驰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带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全册古诗词赏析习题带答案姓名:班级:诗词目录:13.诗词三首一、行路难(其一)/李白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课外古诗词诵读——四、月夜忆舍弟/杜甫五、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七、商山早行/温庭筠课外古诗词诵读八、咸阳城东楼/许浑九、无题/李商隐十、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十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一、《行路难》李白【原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像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行路难》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正面写“行路难”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失意与无奈。
二、选择题:1、以下对诗歌《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三百首》[见学生用书A本·A30]导读:唐诗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明珠。
它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阶段。
唐诗的内容十分丰富,可谓空前。
它反映了唐代的历史发展过程,也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可以说,唐诗是唐代社会的一个缩影。
而清代孙洙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是阅读唐诗的一个经典版本。
※作品名片编者:孙洙体裁:诗歌成书时间:清代内涵: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作家作品孙洙(1711—1778),字临西,号蘅塘,晚号退士。
乾隆十六年(1751)得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教授等职。
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蘅塘退士”署名完成了《唐诗三百首》的编撰。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按照诗歌体裁的不同,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常识积累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五古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时期,甚至更早。
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
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等。
乐府诗,又名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汉族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作“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兵车行》《哀江头》等。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五绝起源于汉,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
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体裁。
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李白、王昌龄、王维、孟浩然、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
在唐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
※内容梗概书中所收诗歌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边塞行旅、宫闱妇怨、酬酢应制、宦海升沉、隐逸山林等多方面的社会生活。
书中汇集了唐代诗歌中脍炙人口、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又力图反映出不同作者各自的诗歌风貌。
在这些诗作中,能读到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士人情怀,也能感受到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隐逸之风;有慷慨激昂的壮志,也有落寞黯淡的愁肠,还有婉转低回的心曲。
1.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桃花溪①(七言绝句)[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②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①据孙洙《唐诗三百首》介绍,本诗为盛唐时期张旭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而作。
②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1)“石矶西畔问渔船”中的“问”字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建议答题字数:15字左右)【答案】对桃花源无限向往的急切心情。
(2)本诗与《桃花源记》二者主旨是否相同?请简要说明。
(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相同,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
示例二:不同,《桃花源记》表达了历经战乱的人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而本诗诗人身处盛唐,他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表达了自己更高的生活与审美追求。
2.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古从军行①(乐府诗)[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②风沙暗,公主琵琶③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④入汉家。
【注释】①“从军行”是乐府古题。
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诗人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
②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
③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
④蒲桃:即葡萄。
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
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蓿”的种子。
(1)五—八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建议答题字数:50字左右) 【答案】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眼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建议答题字数:60字左右)【答案】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牺牲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的行径。
示例二: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借古讽今,讽刺了唐朝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
3.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在狱咏蝉①(五言律诗)[唐]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①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
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C)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在狱咏蝉》描述的季节是秋季。
A项描述的季节是春季;B项描述的季节是夏季;C项描述的季节是秋季;D项描述的季节是冬季。
(2)诗中写到了“露”,这对写蝉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
(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答案】《在狱咏蝉》中的“露重”,写出了秋蝉艰难的生活环境,使它不能展翅高飞。
(3)结合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分析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答案】诗人狱中思乡思亲,感慨年华逝去却只能深困牢狱的无奈,(“白头吟”此处一语双关,既指鲍照等人所作乐府诗,也感慨自己壮年已生白发),感慨仕途不顺,屡受压制,举步维艰,抒发品行高洁却遭受迫害打击,且无人相信,希望有人为自己辩白申冤的哀怨悲伤之情。
4.阅读古诗,按要求作答。
咏怀古迹(其五)(七言律诗)[唐]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①。
三分割据纡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③,指挥若定失萧曹④。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①肃清高:清高品格令人肃然起敬。
②纡:苦心谋划。
③伊吕:辅佐商汤的伊尹和辅佐周文王、武王的吕尚(姜子牙)。
④萧曹: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曹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时空共说,笔力雄放,凸显诸葛亮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形象。
B.全诗除“遗像”句是咏古迹外,其他诗句皆以抒情为主,情感跌宕起伏。
C.颈联用典,通过与伊吕、萧曹等功臣的比较,来盛赞诸葛亮的才能。
D.尾联抱恨汉朝终因气数已尽而灭亡,长叹武侯军务繁忙,壮志未酬。
【解析】B项应是“其他诗句均是议论,不仅议论高妙,而且写得极有情韵”。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建议答题字数:30字左右)【答案】①赞扬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丰功伟绩;②对诸葛亮功业未遂深切叹惋;③寄托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悲伤之感;④抒发了诗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忧愤之情。
(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请再读上面的四首古诗,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写相应诗歌的题材。
你还能想到这一题材的相关诗作吗?翻开《唐诗三百首》,再各举一例。
6.杜牧的《清明》是一首经典的七言绝句。
其实,用我们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衡量,还可以把它缩成一首五言绝句。
请你在保持原意不变的情况下,把这首七言绝句诗改成一首五言绝句诗,并说说改动的理由。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答案】示例: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童指杏花村。
理由:表述更简洁,避免了用词重复的现象。
7.李白的《静夜思》在中国家喻户晓,但我们现在读的版本是经宋、元或者明代改动过的。
比较原诗句和现在的诗句,不难看出原诗句要比现在的好,你能简单地说出一点道理吗?(建议答题字数:80字左右)原诗句: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牀”同“床”)现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示例:原诗句更真实,更接近于生活,易于理解。
比如现在的“床”指的是一种座具,易让人误解为睡觉的床,而“牀”虽然难识,但是不会误解其意;“看月光”与座具相照应,而“山月”能更真实地表现作者所处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