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肌酐 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隐血检测:
• [ 原理 ] • 尿液中红细胞和游离血红蛋白含有亚铁血红素 具有过氧化物酶的作用,
在供氢(电子)体的情况下 能催化供氢体脱氢(氧化),同时使过氧化氢 (H2O2) 还原为水。试剂带的供氢体是联苯胺(或 4-氯-1 苯 酚)其本身不含 发基团,故无色。当其脱氢后,分子 结构发生改变,出现了发色基因(如醌式 结构而显色。其颜色深浅与 RBC/Hb 呈比例关系。
胆红素(BIL) 大量氯丙嗪治疗;尿中含盐酸偶氮吡啶;色素尿,尿蓝母,硫酸吲哚酚 尿胆原(URO) 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吩噻嗪,药物 色素,非那吡啶,对氨苯磺酸
亚硝酸盐 (NIT)
细菌污染;标本放置太久;色素尿,非那 吡啶
尿在膀胱逗留时间短,非得用硝酸盐微 生物感 染,NIT≤13umo1/L, 尿中 VITC ≥1.42mmo1/L;硝基呋喃
尿酮体检测:
• 酮体是脂肪酸经β-氧化后的产
物,是乙酰乙酸、 丙酮、β-羟 丁酸的总称。干化学法主要 是检测乙酰 乙酸。 氰化钠在碱性条件下与尿 液 中乙酰乙酸起反应产生紫色 化合物。
• [ 原理 ] 膜块内含的亚硝基铁
尿亚硝酸盐检测:
• 当尿路受大肠埃希氏菌感染
时, 可将硝酸盐还原 成亚硝 酸盐。故检测时亚硝酸盐是 间接检测尿路细菌 感染的 快速过筛检查。
尿液分析(干化学法) 原理
中国医大一院 检验科 郑 军
预期用途
• • • • • • • • • •
葡萄糖:GLU 蛋白质:PRO 胆红素:BIL 尿胆原:URO 酸碱度:PH 尿比重:SG 尿潜血:BLD 尿酮体:KET 亚硝酸盐:NIT 白细胞:LEU
尿葡萄糖检测:
• 膜块的葡萄糖氧化酶 (GOD) 与尿
血尿液肌酐Cr测定作业指导书

血尿液肌酐Cr测定作业指导书1. 实验原理Vitros CREA试剂是一种干燥,多涂层的,在透明的聚合物支撑基片上涂有分析成份的化学干片。
将一滴患者样品滴于干片上,分布层会使之均匀地分布。
随后,肌酐扩散至试剂层并水解为肌酸。
这样生成的肌酸在肌酸氨基水解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肌氨酸和尿素。
肌氨酸又在肌氨酸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甘氨酸,甲醛和过氧化氢。
最后,过氧化氢催化白色染料生成呈色剂。
测定方式:两点比色法波长:670nm测试时间和温度:37℃约5分钟反应过程:肌酐氨基水解酶肌酐+ 水————→肌酸肌酸氨基水解酶肌酸+ 水———→肌氨酸+ 尿素肌氨酸氧化酶肌氨酸+ 氧气+ 水————→甘氨酸+ 甲醛+ 过氧化氢POD过氧化氢+ 白色染料————→呈色剂2. 标本:2.1 病人准备:无特殊。
2.2 样品类型:血清;肝素锂/钠和EDTA抗凝血浆。
定时收集的,稀释后的尿样。
2.3 标本采集与处理:2.3.1 血清和血浆样品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注射营养液的针管采集样品。
样品采集后4小时内要离心标本,吸出血清。
处理时要将其当成生物污染品。
2.3.2 尿液样品定时或随时采集的尿液。
测试前将1份样品加20份试剂级别的水进行稀释。
将测试结果乘以21,就得到原始样品中尿素氮的浓度。
冷藏的样品不能立即测试。
处理样品时要将其当成生物污染品。
3. 标本的存放:血清、血浆室温下最多5天;冷藏最多30天;冷冻保存可超过30天。
尿液样品室温下最多3天;冷藏最多5天;-18℃可长期保存。
4. 标本的运输:样品要放在带盖的容器内以防污染和蒸发。
5. 标本拒收的标准:污染、抗凝剂、防腐剂不符合要求,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6. 试验材料:6.1 测试Cr所需的物品包括:Vitros化学定标物Kit1;Vitros特制质控液;Vitros 7%BSA稀释液。
强生厂家提供原装进口,试剂盒外包装上标明了测试项目名称,试剂标签代码,有效期限和储藏温度。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

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尿液分析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检查手段,可以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判断人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变化。
干化学法是尿液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尿液分析检测干化学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临床应用。
一、干化学法原理干化学法主要基于尿液化学成分与特定试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原理。
尿液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会与试剂发生颜色反应、沉淀反应、气体反应等,从而通过观察反应结果得出有关尿液成分的信息。
不同的化学成分与试剂发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多种化学物质。
二、干化学法操作流程1.准备尿液样本: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新鲜尿液样本,并进行标本编号和提供必要的相关信息。
2.样本处理:将尿液样本进行预处理,如离心分离,去除不需要的物质(如颗粒物、细胞等)。
3.试剂添加:将预处理后的尿液样本与特定试剂按比例混合,使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
通常需要加入酸、碱、盐或其他试剂来改变尿液的酸碱度、浓度等参数。
4.反应观察:混合后的尿液样本与试剂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观察尿液的颜色、沉淀、气体等变化,并记录结果。
5.结果判读:根据反应结果,通过对比参考值或参考标准,判断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是否正常。
如其中一试剂颜色的变化可以表示尿液中是否存在其中一种物质,或者沉淀的形成可以指示尿液中的化学物质量的多少等等。
三、临床应用1.尿常规: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的颜色、浑浊度、PH值、比重等指标,进而判断患者的肾功能、水平衡状态和尿路感染状态等。
2.糖尿病诊断: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控。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糖尿病的存在。
3.蛋白尿检测:通过干化学法可以测定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用于肾功能损害和尿路感染的诊断。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只应有微量的蛋白质,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可能表示患者肾功能异常或尿路感染。
4.尿酮体检测:干化学法可以检测尿液中的酮体含量,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饥饿症等疾病的诊断。
尿干化学分析2篇

尿干化学分析2篇尿干化学分析尿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理液体,它不仅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代谢情况,还可以检测人体是否患有某些疾病。
而对尿液进行干化学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尿液的化学成分,提高对尿液的诊断价值。
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尿液中含有许多化学成分,如无机盐类、有机物、酶、荷尔蒙等。
其中,无机盐类是尿液中的主要成分,主要包括氯化钠、磷酸盐、铜、铁、锌等,这些物质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机物是指一些含有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如葡萄糖、尿素、肌酐等。
它们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水平,特别是肌酐和尿素的含量,可以反映肾功能的好坏。
而酶和荷尔蒙则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在尿液中的检测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尿液干化学分析法是指将尿液先制成干燥状态,然后进行一系列化学分析方法,以确定尿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以下是尿液干化学分析的主要步骤:1.沉淀法将尿液倒入干燥的玻璃碗中,在温和的条件下(一般为37℃),加入一些碳酸钠、水合硫酸铵等试剂,将尿液中的有机酸和酯等物质转化为无机盐类和酸性乳酸盐物质。
2.干燥法将沉淀的尿液放入干燥器中,用温度不高于40℃的空气,将尿液干燥至完全脱水的状态。
3.烧灼法将干燥后的尿渣在称量皿中加热烧灼,使其失去原有颜色,转化为白色的无机物。
4.溶解法将烧灼后的无机物用硝酸和盐酸等试剂进行溶解,然后用荧光分析、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对尿液中的无机物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5.化学分析最后根据烧灼后无机物的含量,加入适当的试剂,进行磷酸盐的定量分析、钾和钠盐的定量分析、铜的定量分析等,从而得到尿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结语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对于发现和诊断一些疾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尿液的颜色、气味、透明度等指标,了解个人的健康状况。
而在医学领域,尿液干化学分析法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病人的治疗提供指导。
尿液干化学分析应用尿液干化学分析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分析方法,对于尿液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分钟看懂尿常规报告之干化学法

三分钟看懂尿常规报告之干化学法和血常规一样尿常规也是临床基础检验项目,是三大常规检测其中之一。
尿常规不仅反应肾脏功能同时尿常规也是反应身体新陈代谢的一个指标。
今天我就跟大家讲一下干化学法尿液常规检查。
各地尿常规报告的方式不同,有的为“-”和“+”有的为“阴性”“阳性”。
“-”即为阴性“+”即为阳性,几个“+”的情况为强阳性。
葡萄糖:正常情况为阴性(-),阳性情况(+)说明尿中出现葡萄糖,一般为血浆中葡萄糖超过肾唐阈,即可出现尿糖情况。
酮体:正常为阴性(-),酮体为脂肪酸在肝脏中氧化生成,若送检尿常规标本不新鲜会出现阳性(+),肚子太饿的情况也会出现阳性(+),糖尿病患者严重者会出现阳性(+)。
胆红素:正常为阴性(-),阳性(+)情况即为异常,胆红素多会使尿液泡沫增多,多为肝胆疾病肝硬化、黄疸等。
尿胆原:正常为阴性(-),阳性(+)情况即为异常,多见于肝胆疾病,溶血性黄疸、急性肝炎等。
尿比重:升高见于脱水,糖尿病,急性肾炎等。
降低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等。
酸碱度:酸碱度会受饮食情况波动,吃荤多的情况尿液偏酸,吃蔬菜多时呈偏碱。
也受泌尿系感染,痛风和药物影响。
蛋白质:正常为阴性,阳性情况说明可能存在肾炎,肾病等。
但也会有生理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出现。
亚硝酸盐:正常为阴性,阳性情况多见于尿路感染。
尿潜血:正常为阴性,阳性情况考虑炎症(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尿路结石,甚至肿瘤。
白细胞:正常为阴性,阳性情况考虑尿路感染。
自己的小便颜色通常情况下为淡黄色透明,但是如果出现红色、茶色、乳白色等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时就诊。
如果小便有特殊水果味道,特殊臭味,烂苹果味。
也需要及时就医。
以上就是这一篇的全部内容了,小编提醒自己看报告只是了解个大概,还需要医生给出更为专业的解释。
尿肌酐测定方法

尿肌酐测定方法
尿肌酐是一种常用的尿液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
以下是常用的尿肌酐测定方法:
1. Jaffe法: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尿肌酐测定方法。
该方法利用
酚与尿液中的肌酐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黄色酚酞反应,测量反应产生的黄色产物的吸光度。
由于该方法受到其他物质(如尿酸、葡萄糖等)的干扰,因此必须进行相应的校正。
2. 酶法:这种方法利用肌酸酐氨酸酶(creatinine amidohydrolase)催化反应,将尿液中的肌酐转化为肌酸和氨,通过测量反应中产生的氨量来确定肌酐浓度。
该方法对于尿液中的其他物质干扰较少,但在实验室条件下操作较为复杂。
3. 离子选择电极法:这是一种较为现代化的测定方法,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对尿中的肌酐进行检测。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尿肌酐测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选择合适的方法需根据实验室的设备和研究需求来确定。
在进行尿肌酐测定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实验室技术人员的意见。
尿干化学分析

尿干化学分析尿液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对尿液进行化学分析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尿液干化学分析是指通过将尿液进行脱水处理,将其转化为干燥的固态尿样,再进行化学分析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方法以及在临床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原理主要基于尿液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
尿液中的成分可以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盐两大类。
有机物包括尿素、尿酸、胆固醇等,而无机盐主要有钠、钾、钙、氯等。
通过将尿液转化为固态样品,可以消除尿液中的水分对分析的干扰,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方法包括样品准备、样品处理和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解释。
在样品准备过程中,首先需要收集新鲜的尿液样品,然后将其通过脱水或冷冻干燥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固态样品。
样品处理的过程主要是使用化学试剂对样品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
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解释是根据化学试剂与尿液中成分之间的反应关系,通过比色法、光度法、比重计等方法得出。
尿液干化学分析在临床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尿液中的某些成分和指标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
例如,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等的检测可以帮助鉴定尿路感染、肾脏疾病等。
尿液中的葡萄糖、酮体等的检测可以提示糖尿病的存在。
此外,尿液中的尿酸浓度可以评估痛风患者的病情。
尿液干化学分析在科学研究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代谢产物,了解人体代谢的变化规律。
尿液中的成分与人体健康状况、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分析尿液样品,科学家们可以发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标志物,如癌症标志物、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等,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尿液干化学分析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样品的采集和处理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
尿液的采集需要注意保持尽量新鲜,不受外界污染的情况下进行。
其次,分析方法和仪器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科学家们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和仪器。
此外,尿液干化学分析对于研究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生化方法学
肌酐(Creatinine)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废物,通常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肌酐生化方法学是用于测定血清或血浆中肌酐浓度的实验方法。
1. 碱性苦味酸法:这是最常用的肌酐测定方法之一。
在碱性条件下,肌酐与苦味酸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通过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吸光度,进而计算肌酐浓度。
2. 酶法:利用肌酐酶将肌酐转化为氨和肌酸,然后通过测定氨或肌酸的生成量来计算肌酐浓度。
酶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3. 干化学法:使用纸片或试纸等干式试剂,通过颜色变化或比色法来测定肌酐浓度。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快速检测,但准确性可能稍低。
4.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技术,可以用于肌酐的定量测定。
HPLC 法具有高分辨率和准确性,但设备和操作相对复杂。
5. 质谱法:利用质谱仪对肌酐进行分析,通过检测肌酐的特定离子或碎片来确定其浓度。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和准确性,但设备昂贵。
在选择肌酐生化方法时,需要考虑实验要求、设备条件和准确性等因素。
不同方法可能在灵敏度、特异性、操作简便性和成本等方面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都应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并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肌酐干化学法
尿肌酐是指尿液中的肌酐含量,通常是通过干化学法来测定。
干化学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尿液分析方法,它可以在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和设备的情况下,通过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来确定尿液中肌酐的含量。
干化学法的原理是,尿液中的肌酐可以与某些化学试剂发生反应,生成一些颜色变化明显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颜色变化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使用比色计来测定。
常用的干化学法试剂包括:
1. 二苯胺:将尿液与二苯胺混合,如果尿液中含有肌酐,则会生成深紫色的化合物。
2. 甲基红:将尿液与甲基红混合,如果尿液中含有肌酐,则会生成红色的化合物。
3. 溴酚蓝:将尿液与溴酚蓝混合,如果尿液中含有肌酐,则会生成蓝色的化合物。
干化学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化学试剂和设备,同时可以快速得到结果。
但是,它的准确性和精度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操作误差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尿液分析时,需要结合其他分析方法来确定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