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教案标题:氧化钠与过氧化钠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特点。

三、教学难点:1.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特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2.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和药品:氧化钠、过氧化氢、试管、试剂瓶、酒精灯、酒精棉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常见实验操作。

2. 理论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板书,向学生讲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和用途,重点介绍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3. 实验操作(30分钟)3.1 实验一:制备氧化钠步骤:- 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试管中;-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气体的产生及反应现象;- 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试管中的试剂瓶收集。

3.2 实验二:制备过氧化钠步骤:- 取一定量的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4. 实验讨论(15分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引导他们讨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5.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漂白剂、消毒剂等。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七、教学评估:1. 实验操作评估:根据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进行评估。

2. 口头回答评估:提问学生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相关问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评估:布置相关应用题,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可以组织实验室参观或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相关的实际应用和研究进展。

(完整)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

(完整)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案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过氧化钠的用途。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及全面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学习态度;依据实验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学习风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验对比探究、归纳总结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讲:同学们,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先为大家变一个魔术——吹气生火。

实验过程:教师准备好三脚架、石棉网、棉花、过氧化钠、玻璃管.将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放在石棉网上,叫学生上台用玻璃管向过氧化钠吹气,吹一段时间可看到棉花被点燃的实验现象。

教师问:我们吹出的气体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是什么原因使得棉花被点燃?引入新内容:这个问题等我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之后再解决。

教师板书课题: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新课讲解:1。

在化学中,研究一种新物质,我们都要先了解它的物理性质、结构、组成以及组成该物质的化学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在推测他的化学性质,并且通过实验来验证。

那么就接下来我们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就先来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物质-—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学生自己观察实验台上的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固体,师生一起总结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教师板书:一、物理性质我们再来看他们的组成。

教师写出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分子式,从分子式的组成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

教师板书:Na2O;Na2O2讲:过氧化钠中的氧元素化合价为负一价,可预测过氧化钠性质活泼。

下面我们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验证这一预测.教师板书:3.化学性质(1)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回顾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叫学生回答.(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讲:氧化钠为碱性氧化物,类比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分别写出下列方程式。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设计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设计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目标与素养:1.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了解氧化钠、过氧化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新课引入】趣味视频——水上漂火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颜色:淡黄色状态:粉末状固体【思考】溶解度??Na2O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Na2O2是否也会表现出类似的性质呢?三、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1、跟水反应(1)预测产物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答】-1是常见化合价吗?【答】不是有化合价改变的可能吗?【答】有会变成多少价呢?【答】0和-2价反应的可能产物是什么呢?【答】O2和NaOH产物应该用什么来检验呢?【答】O2用带火星的木条NaOH用无色的酚酞(2)实验验证实验步骤:取一支装有Na2O2的试管,打开试管胶塞,缓慢加入少量水,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

观察到有什么现象?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到什么现象?向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什么现象?振荡后又是什么现象?(3)实验结论反应方程式:2 Na2O2 + 2H2O === 4NaOH + O2↑【思考】有哪些元素发生了化合价的变化了呢?Na2O2在这个反应中充当了什么角色呢?【答】只有氧元素;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漂白性Na2O2可以用来漂白织物、麦杆、羽毛等。

因为Na2O2中-1价的氧元素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

【过渡】魔术实验视频——空瓶自然【解释】空瓶子装了CO2大量CO2气体存在的情况下脱脂棉燃烧,显然是生成了_O2__;脱脂棉起火燃烧,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生成了白色固体:Na2CO3反应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四、过氧化钠的用途与保存1、用途(1)供氧剂(2)氧化剂(漂白剂)2、保存:密闭保存小结【课堂练习】1.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①Na2O与Na2O2都能和水反应生成碱,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②Na2O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Na2CO3,Na2O2与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O2③Na2O主要作氧化剂,Na2O2主要作还原剂④Na2O2可作供氧剂,而Na2O不行⑤Na2O2是强氧化剂,Na2O是一种碱性氧化物2、用双线桥法标识出下列方程式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谁是氧化剂?谁是还原剂?2Na2O2 + 2CO2 = 2Na2CO3+O23、尝试写出Na2O2与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B、C是三种常见的化合物,A为淡黄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1)A的分子式,B的分子式。

2.1.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1.2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一篇关于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研究报告,从不同角度分析其性质和应用,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课堂互动:我在教学中注重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2.实验教学:我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
(2)讨论法:分组讨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差异,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实验法:安排实验操作,使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农业、能源等,思考它们在这些领域的作用和价值。
(2)学生可以进行家庭小实验,观察和记录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现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学生可以深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生观看科普视频,观察实验操作,记录下实验现象,思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3)学生可以尝试在家中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验证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提高实验技能。
(4)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短文或报告,分享自己的见解。
(5)学生如有疑问,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会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案例分析:我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质课《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教学设计

优质课《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教学设计

钠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马山中学化学组李晓艺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钠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回忆前面的实验现象,巩固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状态。

2.通过对过氧化钠分别与水的分组实验来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产物,类比推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的产物。

3.学会分析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氧化钙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的反应,能写出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体会和感悟类比法在学习同类物质性质方面的重要性。

2.在分组实验探究中明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分组实验探究中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2.通过对过氧化钠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实例的了解,认识过氧化钠的重要用途,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1)重点:本节课的重点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的形成。

重点的突破策略: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以突出重点知识并落实重点知识。

(2)难点:本节课的难点为从现象到本质,运用抽象思维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力的形成。

难点的突破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猜想,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探究方案,师生评价、课堂思考讨论、实验探究以突破难点。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木条火柴实验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实验药品(过氧化钠、蒸馏水、酚酞)四、教学方法类比法、探究式、讨论交流、归纳法五、教学过程设计六.板书设计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一)钠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Na2O+H2O = 2NaOHNa2O+CO2=2Na2CO3Na2O+2HCl=2NaCl+H2O2.过氧化钠2Na2O2+2H2O = 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4HCl=4NaCl+2H2O+O2↑七、课堂小结学生自主完成八、课后作业完成资料课时作业九.教学反思:。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一、教学目标1.掌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2.认识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策略;3.参与Na2O2和H2O反应的实验探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木条火柴实验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实验药品(过氧化钠、蒸馏水、酚酞)四、教学方法类比法、探究式、讨论交流、归纳法五、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引入]大家都知道水能灭火,那水能生火吗?倾听、思考通过质疑造成与学生日常认识的冲突,使学生感到比较新鲜,能很快的进入课堂情境,提高学生探究钠的氧化物的性质的兴趣。

提出问题实验演示1:滴水生火(取一小块脱脂棉置于石棉网上,用药匙取少量Na2O2粉末放于脱脂棉上,并用胶头滴管逐滴向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上滴水。

棉花起火)1.观看并记录现象;2.思考并与同学交流: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给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冲突。

设问:为什么水会生火?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氧化物,学完你自然知道其中的奥秘。

板书:钠的氧化物倾听、思考让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钠最常见的氧化物就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我们先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一下简单的比较。

[提问]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分析,氧化钠(Na2O)属于哪种类型的氧化物?追问:碱性氧化物的的通性是什么?请同学们写出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完成表格1填写,通过对比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有个基本的认识。

通过碱性氧化物通性的回忆,推出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温故而知新。

通过对比回忆对钠的两种基本氧化物有了最基本的认识。

掌握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培养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化学。

实验探究[过渡]过氧化钠组成上比氧化钠多一个氧原子,并且氧原子的化合价不同,自然他们的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它和水、二氧化碳反应又生成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案中的实验设计进行探究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认真观察并记录好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是本章教材的重点之一,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可以加深巩固钠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通过过氧化钠强氧化性的学习还能进一步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钠的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钠等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两者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应用。

(2)掌握Na2O2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能体会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或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可能相去甚远的道理。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2O和Na2O2、Na2CO3,使学生学会分类、比较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下节课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学习打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2)通过对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说这名话时打开课件对应的按钮〕重点:(1)Na2O2的重要化学性质。

(2)Na2O2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有关计算。

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是本节的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的有关计算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关于本节过氧化钠的教学,我采用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结论。

然后通过结论总结过氧化钠应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

学法: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和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五、授课程序【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复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回顾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并加以对比。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是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1》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是对钠的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的深入和完善,又是对研究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与规律的进一步体会,通过一些形象直观的实验,分别介绍它们与水的反应,与二氧化碳及与盐酸的反应,并结合生活实际延伸出过氧化钠的用途。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排本节教材的内容是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对钠、铝等重要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延伸,对其化合物的性质的实行讨论,它与第一节教材相类似,也很重视实验教学,是一节通过大量实验事实来归纳知识,以“事实学习”为特征的课程,教材中对氧化钠与过氧化的编排,都是先通过实验给学生以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相关结论。

这样编写方式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2、地位与作用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水平和分析问题的水平;通过比较归纳,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通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化学必修2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3、课时安排“钠的重要化合物”的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以及颜色反应;第三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第四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这两类重要化学反应的相关概念和基本规律,以及金属钠、铝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钠的重要化合物也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于过氧化钠仅仅是物理性质的了解,缺乏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知识,对理解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缺乏基础,而且高一的学生对研究金属单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理解、实验基础和自学水平,为本节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的重要化合物




马山中学化学组李晓艺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钠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回忆前面的实验现象,巩固氧化钠与过氧化钠固体的颜色、状态。

2.通过对过氧化钠分别与水的分组实验来掌握过氧化钠与水的产物,类比推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盐酸反应的产物。

3.学会分析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氧化钙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的反应,能写出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体会和感悟类比法在学习同类物质性质方面的重要性。

2.在分组实验探究中明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操作技能与实验观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分组实验探究中初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对待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2.通过对过氧化钠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实例的了解,认识过氧化钠的重要用途,感受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1)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为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的形成。

重点的突破策略:通过分组探究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以突出重点知识并落实重点知识。

(2)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为从现象到本质,运用抽象思维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力的形成。

难点的突破策略: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猜想,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探究方案,师生评价、课堂思考讨论、实验探究以突破难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木条火柴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
实验药品(过氧化钠、蒸馏水、酚酞)
四、教学方法
类比法、探究式、讨论交流、归纳法
22
Na2O+CO2=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过氧化钠
2Na2O2+2H2O = 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 +O2↑
2Na2O2+4HCl=4NaCl+2H2O+O2↑七、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完成
八、课后作业
完成资料课时作业
九.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