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酒文化

合集下载

巴蜀酒香飘汗青

巴蜀酒香飘汗青

巴蜀酒香飘汗青谭文、当今流行一句话:四川的酒,云南的烟。

云南的红塔山、玉溪、云烟等驰名各地;而四川的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全兴大曲、沱牌曲酒,“六朵金花”更是饮誉中外。

不知有多少思乡游子因为它,泪流满面;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它,流连忘返。

泸州老窖在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1953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评出的八大名酒中也有泸州老窖;1963年第二届全国评酒大会,评出的八种名酒中,川酒占三种,即五粮液,泸州老窖,全兴大曲;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大会,评出的八种名酒中,川酒又占其三,即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还有郎酒也入选十八种优质酒。

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大会,评出十三种名酒,川酒占有五种,它们名称为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全兴大曲,郎酒(被冠以五朵金花的美称);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大会上,四川沱牌曲酒又得了金奖,从此川酒凑齐了“六朵金花”。

《社会变迁》说:“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扩散性,且有不断积累的过程。

”同理,川酒能有如此辉煌的成绩,与它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曾说:“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道出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重要性。

《淮南子·说林训》也说:“清醠之美,始于耒耜。

”说到酒的生产是由农业发展而来,的确,只有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民温饱问题解决了,才会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

既然川酒在历史上如此出众,那支撑它发展的农业又是如何?人类学学者童恩正先生,讲到巴人的起源:“巴人最早居住的武落钟离山,又名难留山,一般都认为在今湖北长阳县境内。

《水经注》卷三十七佷山县(故城在今长阳县西80里)附近有石穴,相传即廪君掷剑处。

又《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四十七记《长阳县》:‘武落山一名难留山,在县西北七十八里,本廪君所出处也。

’夷水即今清江。

《水经注》卷三十七解释道:‘夷水,即佷山清江也。

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

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

四川蜀宴赋介绍

四川蜀宴赋介绍

四川蜀宴赋介绍
四川蜀宴,源自巴蜀,源于中国。

所谓“蜀”,是指成都平
原的蜀;所谓“宴”,是指以酒为媒的盛宴。

故名之曰“蜀”宴,实为中国之宴。

然“蜀”字为人所熟知,而“宴”字则鲜有人知。

其实,宴饮乃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而“蜀”字则是中国传统文
化的瑰宝。

蜀宴者,乃酒之盛宴也。

四川自古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中国版图上则处于
西南一隅。

历史上的四川曾有过四次大移民和三次大融合。

到了
唐代,由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藩镇割据等原因,四川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民生凋敝,民不聊生。

公元781年,唐代宗下诏:“州县不得置酒浆酒店”(《旧唐书·武宗本纪》)。

自此以后,四
川的酒坊才逐渐恢复了生意。

公元767年,西川节度使高仙芝率
领唐军击败吐蕃大军,取得了对唐朝的决定性胜利。

公元768年
正月十一日,唐军将领郭子仪在西川节度使王建的率领下收复了
长安和洛阳两京。

—— 1 —1 —。

水井坊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蜀酒文化

水井坊遗址的考古发现与蜀酒文化

载而去。还有彭县出土的“ 酒肆” 画像砖( 图二) 羊尊酒 古发掘被国家文物局评为 1 9 与“ 9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9 肆” 画像砖( 图三)同样表现了店主于酒肆内卖酒与酤酒者 20 年6 2 水井街酒坊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 01 月 5日, 肩挑车载而去的热闹情景。此外 , 、 成都 广汉、 新都等地出土 文物保护单位。 的“ 市井” 画像砖( 图四) 市集” 与“ 画像砖( 图五)画面中亦有 , 卖酒酤酒的情景。成都地区还出土了不少表现宴饮 内容 的 画像, 如郸县出土石棺上的“ 宴客乐舞杂技图”图六)成都 ( 、 羊子山一号汉墓出土画像砖上的“ 宴集图” 生动形象地描 等,
’ 、
争相饮用这玉液琼浆。

地 处成都平 原的 古蜀国, 同中原殷商王朝一样, 酿酒技
术和酒事活动都是相当发达昌盛的。除了三星堆出土的众
多 酒器, 竹瓦街商周窖藏、 彭县 成都西郊土坑墓、 新都马家战
国 早期墓葬等都出土有各种铜酒器。据统计成都平原出土 的古蜀铜酒器已有一百多件。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铜鍪 , 李学
丰富 , 充分反映了 四川酒文化的悠久 历史 与丰富 内涵 。水 井街酒 坊遗址 的考 古发掘 在 中国传统酒 文化 的研究 上获 得 了重大的收获 , 对探讨蜀 地酒文化 是一次重大 的突破 , 有极大 的科 学研 究价值。
关键 词 :蜀酒 ; 井 街 酒 坊 遗 址 ; 酒 工 艺 水 酿
图五 、 莱 画像 砖( 市 新都 文 管所 藏 )
图三 、 羊尊 酒肆 画像 砖 ( 彭县 出土 )
田 六 、 客 乐 舞 杂 技 画 像 石 ( 县 出土 ) 宴 郫
水井街酒坊遗址的考古发掘在中国传统酒文化的研究 上获得了重大的收获 , 了我国古代酒坊遗址 、 填补 酿酒工艺 等方面的考古空白, 极大的丰富了中秦汉以后,

巴蜀“竹枝”的酒香

巴蜀“竹枝”的酒香

竹枝 词是来 自民间 的诗歌 形式 。唐代 诗人 开始 吸收 这 种 富有 活 力 的文 学形 式 生 动 清新 的 因素 , 用 于诗 歌创 作 , 并且 多仿 作 “ 竹枝 ” 使 得 诗 坛 注入 了新 的生 力 。此 后 历 代 诗 作都 包括 大 量 的 竹枝 词 。世 , 态和 时风 、 乡俗 和 民 情 , 因此 得 以 记 录 。竹 枝 词 因包 涵 历 史 文 化 的 丰 富 信 息 , 看 作 社 会 史 料 的 都 被
宝库 。
巴地是 竹枝词 的主要发 源地 之 一 。蜀 地 亦 得 竹 枝 词 的早 期 传 播 。清 嘉 庆 举人 、 都人 杨 燮 《 城 成 锦 竹枝词 百首 》 所谓 “ 莫道 北人 不识 唱 ,竹 枝 ’ ‘ 原是 蜀 中词 ”3【 _ 鄹删 , l 正体 现 了这 一 文化 史 的重 要现 象 。 巴蜀 “ 枝 ” 竹 遗存所 透露 的历史 文化 迹 象 , 已经 为 学 界所 关 注 。456 发 掘 其 中有 关 酒 的生 产 与消 费 _ _儿 儿 _ 的资料 , 于酿酒 史和饮 酒史 , 对 以及 相关 文化 演进 历程 的 回顾 和总结 , 也是 有 积极意 义 的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21 0 0年第 4期
巴 蜀 “ 竹 枝 " 的 酒 香
王 子

10 7 ) 0 82
( 中国人 民大学 国学院 , 北京 摘
要: 历代竹枝词 因包涵历 史文化 的丰 富信 息 , 看作社 会 史料 的 宝库 。发掘其 中有 关酒的 生产 与消 被
竹” “ 、村酒 ” 同样 的热 烈场 面 , 有 同样 的欢情 和 醉意 。又 如天 全人 杨 甲秀 《 阳竹 枝 词 》 “ 街 三 鼓 , 也 徙 :六

巴蜀文化——川酒史话

巴蜀文化——川酒史话

巴蜀文化——川酒史话巴蜀文化,川酒史话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特色。

其中,川酒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一段川酒的历史故事。

川酒是巴蜀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巴蜀。

古代巴蜀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古文明,人们种植大量的粮食作物,制作出了美味的酒。

据史书记载,巴蜀文化中的酿酒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成熟,酒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巴蜀地区的气候湿润,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大麦、黍、稷等粮食作物,这为巴蜀地区的酿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古代巴蜀人将这些粮食加工成醅,然后进行发酵,最终制成美味的川酒。

古人常说:“尝闻巴蜀解酲茅,才少蛰浆草木黑。

”可见,巴蜀的人们早在古代就享受着美妙的川酒。

随着时间的推移,川酒逐渐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饮酒文化,也成为古代巴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唐代,川酒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唐代的《食字志》中记载:“川酒,四川之酒也,性沉,能停年。

”可见,唐代的巴蜀文化中,川酒已经有了很高的声誉。

川酒的声誉在唐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当时国内外宴席的重要酒品。

当时的川酒以其独特的口味和浓郁的香气,吸引了众多的酒客和文人墨客。

唐代文学家杜牧在其所作的诗词中写道:“江州司马青衫湿,巴蜀乡人白发新。

”可见,当时川酒已经成为巴蜀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川酒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

到了明代,川酒已经进一步完善,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酒品。

明代著名文化人陈循曾经在其所著《津逮续说》中写道:“巴蜀尤以酒为善,故酿作日新,乃有新法五七百种。

”可见,明代的川酒不仅在口味上更加独特,种类也更加丰富,有着更好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到了现代,川酒已经成为了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民俗文化的标志。

当代川酒制作工艺更加精湛,酿酒技术也更加先进。

现代川酒的酒坛出产在巴蜀地区广泛饮用,成为了人们重要的日常饮品之一总的来说,川酒是巴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巴蜀文化—酒的传说—四川的酒与酒文化川酒史话

巴蜀文化—酒的传说—四川的酒与酒文化川酒史话

巴蜀文化—酒的传说—四川的酒与酒文化川酒史话天府之国的四川,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四川酿酒历史悠久,素有名酒之乡的美称。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作为四川一大支柱产业的川酒,也在改革开放中焕发异彩,香飘海内外。

一、关于酒的传说与酒的起源酒是一种非常奇特而美妙的饮料。

世界上几乎没有不饮酒的民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而特殊的贡献。

那么,酒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开始酿造的呢?古书上说法不一。

较多的传说有两种:一是仪狄开始酿酒。

《世本》说:“仪狄始作酒醪。

”《战国策·魏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另一种传说是杜康发明造酒。

杜康何许人也?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陕西人,有人说是河南人。

有的说他来自民间,有的说他出身贵族。

《说文解字》则说:“少康,杜康也。

”少康是夏禹的儿子启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第五世君王,少康即杜康,那么杜康就是一个君王了。

杜康造酒的影响颇为深远,后来成了酒的代名词。

曹操在《短歌行》中曾写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今日杜康酒,即由此而得名。

值得注意的是,许慎在《说文解字》“酒”条中,先说“古者仪狄作酒醪”,后说“杜康作秫酒”。

这就是说,仪狄在先,杜康在后。

仪狄造的“酒醪”,是一种汁滓混合的谷物酒。

杜康造的则是“秫酒”。

秫是高粱的统称,就是说杜康造的是高粱酒。

高粱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尤其含有少量单宁,是酒中芳香族物质的主要来源,所以高粱是一种很好的酿酒原料,四川的不少美酒如泸州老窖、五粮液、郎酒、剑南春等都是以高粱为重要原料酿造出来的。

既然仪狄造酒比杜康早,而仪狄又是夏禹的一个部下,那么,夏禹又是哪里人呢?在四川古史传说中,以夏禹为中心的传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禹生石纽。

《蜀王本纪》载:“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

泸州酒的历史传承

泸州酒的历史传承

泸州酒的历史传承∙远古文明,巴子之地清酒美∙∙∙时间:2009-11-13∙“显父浅之,清酒百壶。

”——尹吉甫《诗经.大雅》- 泸州地处巴蜀,泸州老窖的历史,与源远流长的巴蜀酒文化密切相关。

而三星堆文化遗址的时间上限为4800年前,与众多巴蜀文化遗存相互印证,也为泸州老窖的发展历史寻到了直接的源头。

古巴蜀盛行“撒满文化”,巫师以酒精性饮料使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与天神交接。

巴蜀酒文化的早熟与繁荣此中可见一斑。

据史料记载,泸州在上古至秦时均属于巴国;夏、商为“梁州之域”,至周则属“巴子之地”。

正所谓“清酒之美,始于耒耜”。

巴蜀出产“巴乡清”酒,曾是向周王朝交纳的贡品,江阳人尹吉甫在《诗经.大雅》中曾云:“显父浅之,清酒百壶。

”而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在所撰地理名著《水经注》卷33《江水(一)》中记述江阳县时有云:“有巴人村,村人善酿,故俗称巴乡清,郡出名酒。

”可见,巴乡清酒,无论从地域上探究还是从现存诗文考据,均与“巴子之地”的泸州有着莫大的联系。

春秋时期,泸州地属巴国。

《华阳国志》说:巴人“质直好义,士风敦厚,有先民之流。

故其诗曰:川崖唯平,其稼多黍。

旨酒嘉谷,可以养父。

野唯阜丘,彼稷多有。

嘉谷旨酒,可以养母。

”粮食既丰,酒自多有。

这部古籍还记载,秦昭襄王与巴人刻石为盟,说:“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

”而清酒则正是用谷物酿造的黄酒。

成酒以后,“哺其糟而啜其醨”,连酒糟一起吃掉的,叫做浊酒,也就是四川人所说的醪糟;压榨,滤去酒糟,只留酒汁,就是清酒。

巴人用清酒作为外交信物,奉养父母,在此,酒的社会功能已是充分展现。

∙秦时明月泸州酿酒薪火传∙∙∙时间:2009-11-13∙“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淮南子》- 根据泸州出土文物考证,泸州酒史可以上溯至秦汉时期。

大秦帝国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其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

简谈川酒的历史

简谈川酒的历史

简谈川酒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酿酒历史最古老,酒业生产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酿酒历史至少已有四五千年,而川酒在全国酒类生产和酒文化发展史上,由于源远流长,名酒辈出,灿若繁星,影响深远,无可争议地名列前茅。

四川地区酿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尚处于蒙昧时期,成都平原献出现了酒及酒器。

发展至今,历经数十个世纪,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四川这块肥沃的土地上不断发展、成熟。

川酒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灿若繁星的名酒的光辉走过来的。

川酒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名酒。

正是这些历朝历代、林林总总的名酒,以其浓郁的酒香托起了巴蜀的辉煌,最终结晶为今天蜚声海内外的川产全国名酒。

川酒可考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那传说中的古蜀国蚕丛、鱼凫时代。

近年在广汉三星堆古蜀都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酒器,这些酒器的品种之繁多,埋藏之集中,令人叹为观止。

酒器包括酿酒器具和饮酒器具两大类。

其酿酒器具如高颈大罐,颈高、口直,可使酿酒时便于密封罐口,避免杂菌进入并造成厌氧的发酵优越条件;罐的下部成反弧内收形,以利吸收热量;底小而平,便于埋在灶坑边热灰中保温。

从这个酿酒用高颈罐的特点上,不难看出,此时蜀人酿酒技术已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蜀人发明酿酒的时间,当在此之前。

在远古时代,要使酿酒技术进步达到这一水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三星堆出土的蜀人饮酒器皿主要是瓶形杯,其最大特点是束颈。

这意味着当时蜀人饮酒方式为啜饮。

也就是说,此时蜀人所饮之酒已是一种无滓的清酒,比同期中原地区"汁滓相将"的"连糟"酒更为先进。

而与中原地区这种酒类似的酒,被蜀人名之为醴,被认为是一种薄酒,仅用于王室(开明九世以后,约相当战国早期)祭祖。

因为周王室宗庙祭祀用的就是这种薄酒,蜀人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开明九世以后也出现了以醴为祭的现象。

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酿酒业进一步有较大的发展。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喜饮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郎酒
郎酒产于四川古蔺县二郎 滩镇。此镇地处赤水河中游, 四周崇山峻岭。就在这高山 深谷之中有一清泉流出,泉 水清澈,甘甜,人称 “郎 泉”。酒因取郎泉之水酿酒, 故名“郎酒”。 它以酒液“清澈透明,酱
香浓郁,醇厚净爽,入 口舒适,甜香满口,回 味悠长”等特点誉满中华。
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产于县南柳树镇。民国29 年(1940年),镇上小商李明方,初 以售零酒为业,后用“谢酒”工艺酿 造白酒,因其酒清香味正,名噪镇内。 后其子李吉安礼聘蜀中名曲酒师郭炳 林来镇,继承“谢酒”传统工艺,引 进曲酒生产技术,酿成浓香清冽,风 味独特的曲酒。民国35年(1946年) 新春,前清名士、举人马天衢取“沱 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之意,将此 酒命名为“沱牌曲酒”。 “窖香浓郁,绵软醇厚,清冽甘爽,尾净余长, 尤以甜净著称”的独特风格
2.箪醪劳师
东周春秋时代,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 为了实现“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的复国大略, 下令鼓励人民生育,并用酒作为生育的奖品:生丈 夫,二壶酒,一犬; 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出师前, 越中父老献美酒于 勾践,勾践将酒倒在河的上流,与将士一起迎流 共饮,士卒士气大振,绍兴现在还有" 投醪河"。
间亲友会聚要喝“春酒”;到栽秧时节,人们喝
“栽秧酒”;到夏收、夏种时则喝“开镰酒”、 “收镰酒”;到了秋收时节要喝“丰收酒”。
中国人把婚礼的筵席称“喜酒”,生了孩子办
满月称“满月酒”,重阳节要喝重阳酒,端午节要
喝菖蒲酒,祝捷要喝“庆功酒”,情人喝“交杯
酒”,交朋友喝“拜把子”酒。四川人饮酒多讲究
慢品、慢饮、细饮,尤其是相聚共饮或个人独酌时,
看点歪录像,打点小麻将,吃点麻辣烫,喝点跟斗酒,晒点懒太阳。
领略巴蜀少数民族饮酒风俗
转转酒:
彝民嗜酒,男女老少皆能饮酒,他们喝酒 时,常先把酒倒进大碗里,你喝一口递给我, 我啜一口传给他,大家依次轮流喝着这一碗酒。 于是,人称彝家这种喝酒方式为“转转酒”。
主客共饮一碗酒:

客人在火塘边坐定后,女主人便从里屋端来用玉米酿造的酒。 这种家酿酒,酒味香醇,甜中略带酸味,喝起来既爽口又凉快。 “无酒不成礼”,这是傈僳人待客的习惯。通常是主客共喝一碗 酒:客人双手接过主人递上来的酒碗,喝上一口,用手把喝过的 碗边抹一下,双手把碗捧还主人,再说一声“谢谢”;主人端碗 喝一口,抹一下碗边,又递了过来。就这样,你让我,我敬你, 喝得好不痛快。大家越喝越亲热,这时,主人让家人再添一碗, 喝个合杯酒:主客两人共捧一碗酒,互相搂着对方的脖子或肩膀, 脸贴脸,同时共饮。反过来,如果客人扭扭捏捏,或不喝不沾, 那是对主人的不恭。 喝着喝着,主人忽地起身登上屋棚,从 粮囤里舀来一碗玉米。只见他扒出火塘的炭火,把一些玉米粒放 在炉炭上,用一根竹夹子扒来扒去地烧烤。不一会,玉米粒劈哩 叭啦地炸响了。主人敏捷地从炭火上捡起一颗一颗爆玉火花,放 在手掌上吹吹炉灰,请客人吃爆玉米花。尽管这是最普通的食品, 但啜一口酒,吃几粒酥香的玉米花,也别有一番情趣。 傈僳 人的饮食很简朴。他们早晨起来,从酒坛舀上一碗酒,再炸一点 玉米花下酒,就算吃过早餐了。据说,玉米酒不但可御高山风寒, 而且营养丰富,难怪傈僳,不分男女,个个看起来都是身强力的作用
在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酒也不是作为一 种单纯的饮料来看待的,而是人际关系的“润滑 剂”和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它起到调节人际 关系、培养和促进人们性格的作用。
饮酒的场合
中国有句俗话“无酒不成席”,酒在我们的社
会生活中无所不在;从古到今,中国人一向敦于友
谊,友人相逢,无论是久别重逢,还是应邀而逢, 都要把酒叙情,喝个痛快。一年四季,人们不论是 春种秋收、修房盖屋或是婚嫁丧葬、做寿请客都离 不开喝酒。除夕之夜一家人要喝”团年酒”;正月
巴 蜀 酒 文 化
酒之于人生,犹如标点之于文章, 文章无标点则难以表达,人生无酒 则平淡无味了。
周作人
酒的传说和起源
1.上天酿酒说
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李白在《月下独酌· 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
2.猿猴酿酒说
猿猴不仅嗜酒,《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还有这么一段记载猿猴“造酒”的说法: 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如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 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咂酒:
• “贵客临门共咂酒”。土家人好喝自己酿造 的酒,几乎所有食物都可酿制成酒,其中 咂酒是土家人款待上客的宴饮形式。又叫 喝“咂抹坛酒”,也就是说前一位客人用 竹管吸酒后用毛巾拭抹管口让后一位客人 吸饮。
与酒有关的历史故事
1.酒池肉林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淫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 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 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 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 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 《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 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 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 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
更是徐徐举杯、慢饮细品,边吃边摆龙门阵。
下酒菜 下酒菜可丰可俭,或卤肉、麻辣兔丁、凉拌心肺 之类,或炒或盐煮花生、黄豆等,都是下酒的佳肴。 此外,敬神、祭祖、开业等等都要喝酒,酒已成为 中国人际交往的桥梁和纽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
五粮液 产地:四川宜宾 宜宾位于四川省南部,坐落在金沙江和岷江 汇合处,这里水质纯净,适宜酿酒。 五粮:稻、麦、黍、秫药曲、小窑 五粮液以“喷香浓郁、清冽甘爽、醇香余香、 回味悠长”四大特点享誉国外,在全国名酒评 比中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名酒,并三次荣获 国家金质奖。
蜀中名酒
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的历史
泸州老窖特曲始创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泸州老窖由来
据记载,明末清初,泸州舒姓武举,在陕西略阳担任军职, 对当地曲酒十分欣赏,曾多方探求酿酒技艺和设备。清顺治 十四年,他解甲归田时,把当地的万年酒母、曲药、泥样等 材料用竹篓装上,聘请当地技师,一起回到泸州,在城南选 择了一处泥质适合做酒窖的地方。附近的“龙泉井”水清洌 而甘甜,与窖泥相得益彰,于是他开设酒坊,试制曲酒。这 就是泸州的第一个酿酒作坊──舒聚源,即泸州曲酒厂的前 身。到清乾隆二十二年,所产曲酒已闻名遐迩。
成都的“跟斗酒”
收入低而又嗜好喝几杯的成都市民, 大都喝一种酒精度高、价格低廉的 酒。由于它的酒性烈,喝了极容易 上头,稍微多喝几杯,就会叫人走 起路来东倒西歪的像要栽跟斗,于 是就被幽默的成都人形象地称之为 “跟斗酒”。“跟斗酒”一般是散 装的高粱白酒,稍好一点儿的也不 过是散装大曲,与北京人爱喝的 “二锅头”的价位相当。
3.文君当垆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有一富 家卓王孙之女文君新寡,因爱慕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和文君私奔到四川成都,因家徒 四壁立,文君家开始又不予资助,两人到 临邛,尽卖其车骑后,买了一酒舍酤酒。 而令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也与保庸杂作, 涤器于市中。这个故事后来成为夫妇爱情 坚贞不渝的佳话。
4.煮酒论英雄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 所讲述的一则故事。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 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 为防曹操谋 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 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 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 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曹操 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 !”说者有意, 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 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 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 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听后心神方定。 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 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 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 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 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 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打听刘备的心里 活动,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与是说: 夫英雄者,胸怀 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刘备问,谁能当英雄呢?曹操单刀直入地说:当今天下英 雄,只有你和我两个!刘备一听,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 子,也不知不觉地掉下地下。正巧突然下大雨,雷声大 作,刘备灵机一动,从容地低下身拾起筷子,说是因为 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此时才放心地说,大丈夫 也怕雷吗?刘备说,连圣人对迅雷烈风也会失态,我还能 不怕吗?刘备经过这样的掩饰,使曹操认为自己是个胸无 大志,胆小如鼠的庸人,曹操从此再也不疑刘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