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设计规范解读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一、总则1.1 目的本规范旨在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设计要求,确保建筑安全、耐久、舒适,并提供合理的功能布局和服务设施,以满足需求。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居住类高层建筑的设计,包括住宅区、酒店、办公楼等。
二、基本要求2.1 结构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以抵御地震、风力和其他外部荷载。
- 结构材料应合理选择,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并具备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 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布局结构构件,并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
2.2 功能布局要求- 不同功能区域应合理划分,满足居住、工作、娱乐等需求。
- 每个功能区域的面积、高度、采光、通风等应符合相应的设计标准,以确保舒适度和便利性。
2.3 建筑设备设施要求- 提供稳定可靠的供水、排水、供电、通风、空调、照明等设施。
- 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能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三、建筑设计与安全要求3.1 防火安全- 建筑应设置适当的防火分区,保证火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和消防救援。
- 使用防火建材和设备,确保建筑的防火性能。
3.2 防盗安全- 在建筑外墙、门窗等部位设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盗窃和闯入。
- 提供安全监控、警报系统等设备,确保住户和财产的安全。
四、建筑美观与环保要求4.1 外立面设计- 外立面设计应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和辨识度,符合周边环境特色。
-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颜色,提高建筑的整体形象。
4.2 环保设计- 建筑应满足节能、节材、节水的要求,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筑技术。
- 优化建筑的隔热、保温、通风等设计,减少能源消耗。
五、附件清单本所涉及附件如下:- 附件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范- 附件2:高层建筑功能布局示意图- 附件3:高层建筑设备设施配置表- 附件4:高层建筑防火安全措施图纸- 附件5: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图纸六、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建筑结构:指建筑物的承重构件系统,包括柱、梁、墙等。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最新版】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最新解读01、建筑高度问题新规范:4.5.2 -2 非本标准第4.5.1 条第3款、第4款控制区内建筑,平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主入口场地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计算,无女儿墙的建筑物应计算至其屋面檐口;坡屋顶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附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A.0.1 建筑高度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建筑屋面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建筑高度应为建筑室外设计地面至其屋面面层的高度;解读:非常令人失望的一条!!!原本希望此次消防与规划关于建筑高度的说法能够统一。
但是很遗憾,建筑师仍然要在24m高度上被规划和消防部门反复蹂躏!02、转弯半径问题新规范:5.2.2 -4 道路转弯半径不应小于3.0m,消防车道应满足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解读:一个转弯半径15年都没有搞定? 2005年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就极笼统,新标准仍然是这么不负责任的一句话!能不能明确地告诉大家:普通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6.0m重型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9.0m特种消防车道最小转弯半径为18.0m03、楼梯平台宽度问题6.8.4 当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 1.2m。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m。
解读:条文说明中这张配图非常令人失望,净宽度需考虑墙体面层的厚度是很好的进步。
但实际生活中平台处的扶手对搬运大件物品的干扰是很微小的,把净宽度控制到仅有20cm左右的小扶手处真是匪夷所思!难道真的有人会把扶手大大地深入平台?总之,设计师应该注意:平台处的扶手尽量做小!!04、所谓的“协调”可能是个大杀器新增部分:4.1.3 建筑设计应注重建筑群体空间与自然山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历史文化与传统风貌特色的保护与发展、公共活动与公共空间的组织与塑造,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的形态、体量、尺度、色彩以及空间组合关系应与周围的空间环境相协调;-2 重要城市界面控制地段建筑物的建筑风格、建筑高度、建筑界面等应与相邻建筑基地建筑物相协调;-3 建筑基地内的场地、绿化种植、景观构筑物与环境小品、市政工程设施、景观照明、标识系统和公共艺术等应与建筑物及其环境统筹设计、相互协调;-4 建筑基地内的道路、停车场、硬质地面宜采用透水铺装;-5 建筑基地与相邻建筑基地建筑物的室外开放空间、步行系统等宜相互连通。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

• 9、 层高 storey height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 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至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 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10、 室内净高 interior net storey height 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的有效使用空间 的垂直距离。 11、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 12、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 2者为半地下室。 13、 设备层 mechanical floor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配变电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 人员进入操作用的空间层。 14、 避难层 refuge storey 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 的楼层。 15、架空层 open floor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16、台阶 step 在室外或室内的地坪或楼层不同标高处设置的供人行走的阶梯。
• 2 术 语 • 1、建筑地基 construction site • 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2、 道路红线 boundary line of roads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3、 用地红线 boundary line of land;property line 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4、 建筑控制线 building line 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5、建筑密度 building density;building coverage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容积率 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7、绿地率 greening rate 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 8、 日照标准 insolation standards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 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
新国标《居住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解读

新国标《居住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解读1. 引言《居住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标准之一,旨在规范居住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提高住宅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对该标准进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设计中。
2. 建筑设计与布局新国标强调了设计与布局的重要性,包括功能布局、空间利用、通风与采光等方面的要求。
2.1 功能布局标准明确了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如起居区、卧室区、工作区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面积要求。
此外,对于多功能空间的设计也提供了指导原则,旨在提高居住舒适度和灵活性。
2.2 空间利用新国标鼓励充分利用建筑空间,提倡合理的动线设计和小面积住宅的布局。
同时,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提出了要求,以满足住户日常生活的需求。
2.3 通风与采光该标准对于通风与采光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室内空气质量、采光面积和通风设备的要求等。
这些要求有助于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住宅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3. 结构与抗震设计新国标对于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旨在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和结构安全性。
3.1 结构设计标准明确了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包括结构材料选择、结构形式设计和梁柱布置等。
这些要求可以确保建筑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3.2 抗震设计新国标强调了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并对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抗震设防烈度和结构抗震性能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建筑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的抵抗能力。
4. 设备与安全设计该标准还对建筑的设备和安全设计提供了相关指导。
4.1 设备设计标准明确了建筑设备的要求,包括供水与排水系统、电气系统、采暖与通风系统等。
这些要求有助于确保住宅的基本设备功能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4.2 安全设计新国标对于建筑安全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消防设施、逃生通道和安全设备等。
这些要求有助于提高住宅的安全性,保障住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5. 总结《居住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居住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新国标《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解读

新国标《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解读2023年的新国标《建筑设计规范》对于建筑设计行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法规。
本文将对新国标的一些关键要点进行解读。
1. 规范适用范围新国标适用于各类建筑设计活动,包括住宅、商业、工业等各个领域。
从设计阶段到施工过程,都需要遵守新国标的规范要求。
2. 设计要求新国标强调了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节能减排、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因素。
安全性方面,强调建筑结构的抗震、防火等性能要求。
3. 建筑材料与构造新国标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提出了一系列规定。
建筑材料需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对于建筑构造也有详细的要求,包括结构设计、施工工艺等。
4. 建筑功能与布局新国标对建筑功能与布局给出了一些指导。
建筑功能需要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和安全要求。
布局方面,需要考虑空间利用、通风、照明等因素,以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
5. 设备与设施新国标对建筑设备与设施的选择和设置提出了要求。
包括供暖、通风、给排水、电气等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这些设备和设施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6. 维护与管理新国标强调了建筑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的维护需定期检修、更新设备、维护环境等,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和持久性。
管理方面则包括安全管理、卫生管理等。
7. 其他要点新国标还涉及到建筑设计审查、工程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要求。
建筑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审查和监督,以保证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质量。
综上所述,新国标《建筑设计规范2023版》对建筑设计行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建筑设计单位和相关人员应该认真研读新国标,遵守其中的规定,以提高建筑设计的质量和安全性。
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第四章:建造物设计室内净高一、室内净高应按地面至吊顶或者楼板底面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楼板或者屋盖的下悬构件影响有效使用空间者,应按地面至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高度计算。
二、建造物各种用房的室内净高应按单项建造设计规范的规定执行。
地下室、贮藏室、局部夹层、走道及房间的最低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
楼梯一、楼梯的数量、位置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二、梯段净宽除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造物使用特征,普通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
15)m 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
注: 0~0。
15m 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造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平台扶手处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净宽。
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再适量加宽。
四、每一个梯段的踏步普通不应超过 18 级,亦不应少于 3 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 2m。
梯段净高不应小于 2.20m。
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线(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线以外 0。
30m 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应加设中间扶手。
七、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 0。
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超过 0.50m 长时,其高度不应小于 1m.八、踏步前缘部份宜有防滑措施。
九、有儿童时常使用的楼梯的梯井净宽大于 0.20m 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十、楼梯踏步的高度比应符合表 4.2.1 的规定。
台阶一、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 0.30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 0.15m,踏步数不应少于 2 级.二、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 1m 时,宜有护栏设施。
坡道一、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
二、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 15m 时,宜设歇息平台,平台宽度应根据轮椅或者病床等尺寸及所需缓冲空间而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解释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条文理解及设计常见问题的处理强制性条文0.105年版《高规》中的有黑体字的条文是05年修订时所修改过或增加的强制性条文。
0.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中的有关《高规》的条文内容,只要仍存在于《高规》05年版中的,仍然是强制性条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分告》第361号文所列出的经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一样,必须严格执行。
0.3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相关法律、法令内容:0.3.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对其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
勘察、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
……0.3.2国务院令第293号《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编制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应当以下列规定为依据:(一)项目批准文件;(二)城市规划;(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四)国家规定的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深度要求。
0.3.3建设部令第81号《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新建、扩建、改建等工程建设活动,必须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0.3.4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的性质已属于建设工程的最严格的法规,违反强制性条文会导致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总则1.0.3.0 本条文主要阐述《高规》05年版的适用范围:1.0.3.1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附图一)·居住建筑以层为计算单位,并非以建筑高度为计算单位,建筑高度超过24m的9层居住建筑并不算高层建筑。
·《高规》条文解释中,对于住宅以层数计算,除考虑登高消防器材的有效使用,以及我国大多数的地方消防车供水能力之外,高层住宅的数量约占高层建筑的40%-50%,且住宅的每个单元间防火分区面积均不大,并有较好的防火分隔,火灾发生时蔓延受到一定限制,危害性较少,故作区别对待。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解读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解读
民用建筑通用规范是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建筑技术规范》,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正式解释和出版。
它是指导我国民用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和
质量检验的一系列技术要求。
1、适用于建设项目受到建设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精神约束的设计、施工、监
理和质量检验技术规范;
2、适用于国家规定保护级别的国家机关、企业、团体和教育机构住宅式建筑设计、
施工、监理和质量检验技术规范;
3、适用于由中央政府批准投资的大型建设项目、专业活动场所技术规范。
1、总则:对设计、施工、监理和质量检验设计施工规范的要求、标准、操作程序和表
示方法等总体要求。
2、安全与卫生:建筑安全、安全技术等内容的要求。
3、抗震:建筑抗震设计的要求,包括建筑抗震性能的计算和建筑抗震的设计实施方案。
4、正楼:正楼设计的要求,包括节能设计、幕墙、屋面等。
5、室内结构:室内结构设计的要求,包括建筑吊顶、地面、墙体等。
6、其他设施:包括供排水、电气、供暖、通风、空调、给排气系统等。
该规范所确定的要求具有普遍性和约束性,是我国民用建筑合理设计、安全施工、有
效监理、全面检测能够达到经济性、符合安全质量标准的规范标准。
它不仅能提高设计、
施工、监理和质量检验水平,保护公众利益,维护环境卫生,同时也促进新材料、新工艺
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民用建筑质量和社会生产效率,推进民用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1.50m; 3 利用道路边设停车位时,不应影 响有效通行宽度; 4 车行道路改变方向时,应满足车 辆最小转弯半径要求;消防车道路应 按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设置。
≥7M 2.5M
≥1.5M
中成建筑设计院
5M
5M
5、场地设计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
基地与道路 红线相隔时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基地道路与基地建筑面积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1.4 相邻基地建筑物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后各自留
规定最低处不应小于 2m的净高是考虑到人体 站立和通行必要的高度 和一定的视距。
中成建筑设计院
6、建筑物设计
6.5.1厕所、盥洗室和浴室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卫生用房宜有天然采 光和不向邻室对流的自然通风,无直接自然通风和严寒及寒冷地区用房宜设 自然通风道;当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通风换气要求时,应采用机械通风;
半地下室。
中成建筑设计院
3、基本规定
3.1 民用建筑分类 3.1.1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3.1.2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 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中成建筑设计院
5、场地设计
建筑布局
中成建筑设计院
5、场地设计
建筑布局方位
中成建筑设计院
5、场地设计
民用建筑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 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 当外墙有突出可燃构件时, 应从其突出的部分外缘算 起。
耐火 等级
一、 二级
三级
四级
一、 二级
6m
7m 9m
三四 级级
7m 9m
8m 10m 10m 12m
≤0.50m
>2.50m
1) 2.50m以上允许突出:凸窗、 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 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 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 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 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
1、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中成建筑设计院
6、建筑物设计
6.5.3 7 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 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双侧厕所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 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门内开时两人可 同时通过;门外开 时,一边开门另一 人通过,或两边同 时外开,均留有安 全间隙。
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2 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地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
光标准;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1.5 基地机动车出入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边缘线不
中成建筑设计院
5、场地设计
高层建筑之 间及高层建筑与 其它民用建筑之 间的防火间距
14
m 11 m9 m
建筑类别
高层建筑 裙房
高层 建筑
13m 9m
裙房
9m 6m
其它民用建筑
耐火等级
一、二级
三级
9m
11m
6m
7m
四级 14m 9m
中成建筑设计院
5、场地设计
5.2.2 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 合下列规定:
≤ 2m
≤3m
>3m3)ຫໍສະໝຸດ 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 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 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 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允许突入道路红线的 建筑突出物
2、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4m以上允许突出建 筑构件:窗罩,空 调机位,突出深度 不应大于0.50m。
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 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本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1.3 民用建筑等级分类划分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1 应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正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 措施; 7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 8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 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解读
中成建筑设计院 赵 鹏
目次
1.总则; 2.术语; 3.基本规定;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5.场地设计; 6.建筑物设计; 7.室内环境; 8.建筑设备。
中成建筑设计院
1、总 则
1.0.1 通用规则: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 1.0.2 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中成建筑设计院
3、基本规定
中成建筑设计院
3、基本规定
3.5 建筑无障碍设施 3.5.1 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 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3.5.2 设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位应设无障碍设施。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1 建筑基地 4.1.1 基地内建筑使用性质应符合城市规划确定的用地性质。 4.1.2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红 线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 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且 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 于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 宽度不应小于4m。
5.5.4 工程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 防干扰等有影响的工程管线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利用综合管沟敷设的工 程管线若互有干扰的应设置在综合管沟的不同沟(室)内。
中成建筑设计院
6、建筑物设计
6.2.3 建筑物用房的室内净高应符合专用建筑设计规范的 规定;地下室、局部夹层、走道等有人员正常活动的最低处的净 高不应小于2m。
≤0.50m 窗罩,空调机位 >4m
中成建筑设计院
5、场地设计
5.1 建筑布局 5.1.2 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 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本通则第7章7.1节采光)的要求,并应防止视线干扰; 3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本节第5.1.3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 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 4 对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地区,建筑布局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5 建筑布局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有利于消防、停 车和人员集散; 6 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 害侵袭,并应利用自然气流组织好通风,防止不良小气候产生; 7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 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8 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的卫生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
挡土墙
地板基础
挡土桩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
地上建筑物 及附属设施
地上建筑物及 附属设施
地下建筑物及附 属设施
地下建筑物及附 属设施
中成建筑设计院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2.2 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红线的建筑突出物应
中成建筑设计院
2、术 语
2.0.11 容积率 plot ratio,floor area ratio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中成建筑设计院
2、术 语
2.0.16 地下室 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
2.0.17 半地下室 semi-basement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
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
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
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中成建筑设计院
3、基本规定
3.2 设计使用年限 3.2.1 民用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住宅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住宅产权年限: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