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读书笔记
纳兰词典评读后感

《纳兰词典评》读书笔记西苑小学曹晓男2016年看了一部电视剧《寂寞空庭春欲晚》,深深被电视剧里的纳兰容若吸引。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大概是对他最好的形容。
因为那些你曾幻想出的美好模样,他都有。
才华,他有,年级轻轻便中举封官,写下无数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绝词;权势,他有,皇亲大臣之后,出身显贵无比;容貌,他也有,同僚曹寅(曹雪芹的祖父)曾在诗中写过:“忆昔宿卫明光宫,楞伽山人貌娇好。
”(楞伽山人就是纳兰容若)更重要的是,他在滔天富贵,才貌双全下,还不三妻四妾,有“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深情不负。
此前也曾读过一些纳兰容若的词,大都是一些流传甚广的名句,一如“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又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再如《清平乐》中的“一样晓风残月,而今触绪添愁。
”每每读到这些句子,都被词中满溢的情所打动。
终于买了一本《纳兰词典评》来读,渴望进一步走进这个清代第一词人的内心世界。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乃清初词人,生卒年1655~1685。
属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
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聪颖,博览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
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
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
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
他因主持编撰《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病逝,年仅三十岁,生前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以其词而闻名于世。
其实,他在清代词坛和整个词史中都占有一定地位。
有人尊他为清初第一词人,谭献在《复堂词话》称他可与朱彝尊、陈维崧“鼎足词坛”。
又在《箧中词》中称他可与项莲生、蒋春霖,“二百年中,分鼎三足”。
《纳兰词》读书笔记

《纳兰词》读书笔记一首首小词信手拈来,却能引起读者内心深处巨大的波澜,他就是纳兰性德。
分享了关于《纳兰词》读书笔记,一起来看看吧!《纳兰词》读书笔记(一)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
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
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
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
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
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
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
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
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
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书笔记(二)他一直受皇帝的宠爱,他的父亲又是权倾天下的大学士明珠,他的俊彦性格更从无在官场树敌之事,就连宫中的奴婢也喜欢他,热爱他,开他的玩笑。
但是,他依然疲倦,他卷了,累了,渴望退下来了。
就象天空虽然广阔艳美,但不会被鱼儿所羡。
他要辞官,他要去寻他的红楼,但红楼又在那里,梦又在何方?“今宵便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那么,他所思念的到底是一个真实的红楼,还是一处虚拟的红楼。
流芳百世的红楼梦,令人叹息的人生百态。
正如康熙所说的:这就是容若人生的翻版。
他有可遇不可求得的爱情,他有出色的文采武功,他是真正的八旗子弟,他生活无忧,管运通达。
纳兰词读书笔记

纳兰词读书笔记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
大学士明珠的儿子。
下面是店铺向各位推荐的纳兰词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纳兰词读书笔记篇一“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斜阳。
” ……他可悲但他完美。
他不但是清朝第一个大词人,而且是御前一品带刀侍卫;他出身贵族,父亲权倾朝野,家中宾客如云;他气质高贵,清俊不凡,才思独特誉满京华;他年少得志,身得皇恩,众星捧月如日中天;他高朋满座,以诗会友,肝胆相照危难相扶;他得娶娇妻,琴瑟合欢,人生得意闺阁缱绻。
然而他的妻子命祚不长,如花年月猝然而逝,他也于三十岁而终。
这样的人上天也许只造了一个,他就是留给后人无限悲伤的古之伤心人——纳兰容若。
三百年了,西花园内的海棠,几度花开花谢,渌水亭畔的红莲,依旧年年如霞似绢,可是,纳兰,你的魂魄是否夜夜归来?孤灯西风里,隔着时光的幕布,我试图触摸你的寂寞。
伴斯人独坐,唯有一盏孤灯滴泪到天明。
可为何你深邃忧郁的眼神里,总有着掩饰不尽的哀伤?朱栏翠瓦、雕梁画栋的宰相府邸,锁不住的是一颗轻灵飘逸的心。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出身满族名门的贵胄公子,却看尽了这繁华云烟。
朝夕出入金殿碧宇的紫禁城,御前侍卫的光环,蹉跎了你的青春。
“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一声长叹,几许失落,是的,纳兰,我听懂了你惆怅的心声。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
你并非贪慕权位之人,也并不是淡薄如水。
赋大才华者必有大抱负。
就像你在《金缕曲》中所言,“麟阁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归矣”,寄情于山林野趣是在有了一番大作为之后的隐逸与洒脱,如果失却了此种前提,这个念想就变成了退而求其次的不得已。
空有旷世才华而无所成就,其实比天资平常之人的庸碌人生更可悲哀,那不啻为对自己的最大的扼杀。
至情至性,率真热忱的你,视友谊爱情为生命。
纳兰词读后感

纳兰词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纳兰词读后感(一)最近读纳兰容若的词,又激起我的感叹:好一个翩翩贵公子,好一个多情少年郎,好一个传奇人物啊!纳兰的人奇。
纳兰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在天生贵胄的家族中——纳兰家族在当时显赫一时,隶属满洲正黄旗,是清朝初年满族中八大姓氏里最风光、最有权势的家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公子,注定了一生荣华富贵,锦衣玉食。
但命运弄人,这样一个富二代,却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已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身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富贵唾手可得,而他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只想获得自由,过饮酒作诗、无拘无束的生活。
纳兰的才奇。
词这门艺术发展到清代,出众的词人并不多,而作为一个后起之秀,容若在词的造诣上渐渐无人可及。
年纪轻轻就可鼎立词坛,容若的才华不可小觑。
更奇的是,他是满清贵族,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文化,但却能够将汉文化掌握,并且运用得如此精深灵动,这才是容若最让人称奇的地方,这也让同时代的文人情何以堪哪!纳兰的词真。
读他的词,如阵阵清风吹拂,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他的真情流露,也能窥见他的哀愁,他的无可奈何,他的隐隐痛楚。
欢乐后隐藏的苦涩心情又有几人真正能懂。
和花间词的华丽相比,他的词多了一份清秀。
明代哲学家张岱说“人无痴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真气;人无癖者,不可与之交,因其无深情也。
”对世间对万物有情有爱才算人。
有了深情,在面对心灵的选择时才会走向善的一边。
真、善、美是一起的。
试读纳兰的《木兰花》: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淸霄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起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一句胜过千言万语。
三百年来,多少人还是会用这句话说出心中的感叹。
无论这首词是在咏叹爱情还是描写友情,这一句代表了纳兰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甜,那样真,那样快乐,该多好!一个渴望着真,憧憬着真的多情男子形象跃然于纸上!再看这首《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纳兰词》的读后感

《纳兰词》是清代著名诗人纳兰性德的诗词集,其词作以其清新脱俗、婉约柔情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深感纳兰性德的才情横溢,他的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而著称,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幽静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山水之间、花鸟虫鱼都成为了他笔下的精灵,与他共同谱写了一曲曲美妙的乐章。
这种清新脱俗的风格,使得纳兰性德的诗词在当时的文坛上独树一帜,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的词作中,婉约柔情的情感表达也是一大特色。
他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爱情、友情、亲情的感慨和怀念,这些情感真挚而细腻,让人感同身受。
在阅读这些诗词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多情的人在他的文字中倾诉着自己的心事,那种婉约柔情的情感表达让人为之动容。
此外,纳兰性德的诗词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他的诗词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山水、花鸟等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在这些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纳兰性德对人生的无常、世事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悟,他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看待世间的种种纷扰,从而达到了一种心境的宁静。
这种人生哲理的传达,使得纳兰性德的诗词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词读书笔记1000字_作文

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词读书笔记1000字我是人间惆怅客——谈纳兰容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把我们带入了纳兰的世界。
他如一颗划破天空的流星,给我们带来震撼和遗憾。
他,是相门翩翩公子。
自称为“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乌衣为乌衣巷,而乌衣巷是王导谢安欢聚之地。
他可以自称为乌衣门第,既可看出他身世非凡。
其父亲为纳兰明珠,是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而且纳兰容若的曾祖父金台什与康熙皇帝的曾祖母孟古格格为亲兄妹。
即纳兰与康熙是表兄弟关系。
他们出生于同一年,康熙大纳兰八个月。
他,清初第一才子。
十七岁进太学;十八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品赞他说:“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纳兰的好友,他是这样描述:“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
”由此可见,纳兰容若不仅是学者给的评价高,在当时百姓平民中也是十分受欢迎的。
他,人在朝廷却心在江湖。
他在一首词中表达了他的心思:“人各有情,不能相强,使得为清时之贺监,放浪江湖,亦何必学汉室之东方,浮沉金马乎。
”贺监就是贺知章,东方则是指的东方朔。
贺知章是有才之人,虽受朝廷重用但是他鄙弃官场生活,辞官还乡。
东方朔是个满腹才华的人,但是他却在官场无处可使。
仅仅是一个皇帝身边取悦他人的人。
完全没有自由以及独立的人格。
由此可以看出纳兰是十分倾向于贺知章的做法的,他更愿意去做放浪江湖的一个诗人一个狂客。
确实如此,他的好友无一是朝廷之人,全是一些远离官场的江湖文人。
他,千古伤心词人。
他的词大都以真情、自然、追忆、伤心之处下笔。
自然便是王国维所说的,自然之眼观景自然之舌言情了。
真情是处处可见处处可感的。
追忆,是他后期作诗的主要基调,特别是其妻子卢氏去世之后,他的诗没有离开过追忆悼恋之情。
“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这是顾观贞评价纳兰的词是写到的。
伤心的让人不敢读了。
他的一生是如此的惆怅。
纳兰词读书笔记

1、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那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镜子,容若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适合许多人的镜子.
2、纳兰性德兼备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弗罗斯特说:“所谓诗,就是在翻译之后失去的东西。
”
4、诗律,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在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总结。
5、宗教家说:“世间本没有恶,我们所谓的恶,只是善的失去;世间本没有丑,我们所谓的丑,只是美的失去。
”
有人问道:“造物主为什么允许善和美的失去?”
宗教家说:“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善,珍惜善;认识美,珍惜美。
”
6、。
一生最爱纳兰词读后感

一生最爱纳兰词读后感读纳兰词,就像是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和一位心思细腻又满腹才情的友人在亭中对饮倾诉。
纳兰容若,这个名字光是念起来就有一种诗意的美感。
他的词啊,就像一把精致的小钩子,轻轻一扯,就把人的心给勾住了。
我记得最初读到“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时候,心里“咯噔”一下。
就这一句,感觉把人世间那些美好消逝后的遗憾全都说尽了。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最初的时候总是充满了甜蜜和期待,可时间一长,怎么就变了味儿呢?他这词,就像是在你心头那已经结痂的伤口上,又轻轻挠了一下,有点疼,但又让人忍不住去回味那种疼痛背后的故事。
还有那“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词写得就特别妙。
你看啊,他问这情有多深,然后又不直接回答,反而用深山里傍晚的夕阳和那淅淅沥沥的秋雨来形容。
我仿佛看到一个孤独的身影站在那深山之中,周围是一片孤寂的景色,他就那样沉浸在自己深深的情思里,不能自拔。
我就想,纳兰容若这哥们儿肯定是个情种啊,感情在他那儿就像洪水猛兽,把他的心冲击得七零八落的。
他的词里,写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对生活的那种惆怅和无奈。
像“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读到这儿的时候,我就特别能理解那种漂泊在外的孤独感。
外面风雪交加,吵得人睡不好觉,心里就越发想念家乡的宁静。
他这词就像是把我带到了那个寒冷的夜晚,和他一起在营帐里辗转反侧,一同思念着远方的故乡。
读纳兰词,有时候就像照镜子一样。
我发现自己那些藏在心底的小情绪,那些关于爱情的憧憬、对生活的小抱怨、对往昔的怀念,都能在他的词里找到影子。
他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知己,虽然生活在古代,但是却能懂现代人心底那些弯弯绕绕的心思。
总的来说,纳兰词就像是一首首优美又略带忧伤的小夜曲,在寂静的夜里轻轻奏响。
每次读他的词,就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这个在现代社会匆匆忙忙赶路的人,能够停下来,静下心,去感受那些细腻而又深刻的情感。
这纳兰词啊,真的是读得越多,就越爱得深沉,感觉一辈子都读不够似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词读书笔记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纳兰词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纳兰词读书笔记1初次了解到纳兰其人是在高考前模拟考试的语文阅读中,不知是那篇文章写的太好,还是我多看了一眼,于是心里对那个人生出一丝敬仰,时因高考,未来得及拜读,后因琐事繁多,亦未能静心品读,等到大一的第一学期,路过校园外的书摊,无意间看到一本《纳兰词》,我自认为从那时与它结缘。
我习惯了称他为纳兰,那是很漂亮的两个字,似乎也符合他浊世佳公子的形象,他全名为纳兰性德,字容若,其父明珠,为清朝大学士,在官场上,他是康熙皇帝身前的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
从他的家境和自身成就来看,他确确实实是一个贵族子弟。
有人说:“词中往往含有贵族的风气”,若是如此,则无论是家贫还是家富,平民或高官,总有一面是可以称得上是贵族的,家境富贵,身份显赫,是贵族;或是精神内心世界丰富,心中自有天下,也可以被称是一个贵族的。
纳兰能够当上一品侍卫,并不全是靠其父的关系,据当时满人入关的情形来看,他精善骑射,自有当一名侍卫的资本,而使人为之惊异的是,一个御前侍卫,怎么会写出如此细腻的词来,读完纳兰所写的词,了解了他短暂却精彩的一生,就会更了解他这个人。
纳兰的词分为两部,《侧帽集》与《饮水集》,后多称为《纳兰词》,纳兰由此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后有王国维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之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是因为“未染汉人习气”,也就是说他有着满人的质朴天真,又有汉人的文化修养。
“人生若只如初见”,现在很多人都知道这句,同时也被很多人引用,经久不衰。
读完《纳兰词》之后,觉得这句是佳作中的佳句,归根结底,是因为这句堪称是经典佳句,在那么一个瞬间,细心品读者,或是触景生情,或是回忆过去,黯然之色者,大有人在,更甚者潸然泪下。
短短七字,便将过往一笔带过,读者若是有心于读起,往事难免浮现,一幕幕关于过去的画面出现在脑海,因此很多人便把这句认为是忧伤,我却不这样看,它不仅仅是忧伤,好的作品,好的诗句,当哀而不伤,不该是过于忧伤,读者感染了全身是悲伤的气息,让人难过不已,安然的句子可以与人达到共鸣,心境平和,而在安静中又带有一丝忧伤,情由心生,回首往事,只见“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当过往已然成为过往,记忆里的过去成为一场接一场的回忆,经历其中的人,方解其中味。
人生如果是一场旅行,那么旅途的相遇相伴,沿途的风景,还有看风景时的心情,本是浪漫温馨的一幕幕画面,也确实是一场诗意的人生,而人生终究是人生,再诗意的比喻,它也只是人生,当现实冷冰冰的站在人的面前,人们把现在变成昨天,追逐现实已成今天,憧憬未来而成明天,而纳兰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好似一把穿过时间的剑,准确、肃然的打到时间,那一刻是时间与生活、人生无关的短暂瞬间,追溯往事,若时间停在初见那一瞬间,一切美好,滞留在那片刻的永恒,五百次回眸换来的今生擦肩,百年修得的同船共渡,巍巍汤汤的高山流水情,都只是那一刻的初见,百感交集。
佛曰:“刹那永恒”,如此足矣。
因才疏学浅,我记忆中的那些词人,下笔迥异,笔下所述之情也各不相同,细想之,却没有与纳兰相同者,其实我妄图找相同点只是自扰罢了,个人境遇不同,经历不同,文笔又怎会相同?即使形似,而神终不相同。
李煜一代君王,国破家亡,于是成就与词,其词哀伤,满怀愁绪,只因对自身经历的感慨;苏轼一声豪放,因为一梦亡妻,才有凄婉之作《江城子》;陆游忧国忧民,一场“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而作《钗头凤》,以托深情。
今看古代词人,佳作皆因经历为基本,在加上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情景,才造就而成。
没有经历,写出的词就显得浮华,空乏苍白,而没有合适的外界因素,文思、灵感不能达到统一,也不能创作好的作品。
看了纳兰的爱情、友情就不难明白为何一个集富贵权势一身的皇帝近臣,却可以写出清新婉丽的细腻之作,读者读其词,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受,继而感慨,词间所含深情、经历,好像发生在身边,感同身受,所以,读完《纳兰词》,把词所引起的那些忧伤、对往事的感慨都去坦然面对。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一种诗意,往事却是一番经历。
纳兰词读书笔记2夜色已浓,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缠绵而落,嵌入大地。
我聆听者富有节奏的雨声,一滴一滴,宛若海浪拍打,却不雄壮,细如蚕丝。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得正是这些银针般的细雨。
我捧着一本《纳兰词》。
思绪随着这场秋雨飘入容若构思的那个世界。
在那里,漫天的梨花飞落,天空微蓝,泛着霞光。
树下,人面桃花相映红。
街市纵横交错,热热闹闹,一派和气。
转眼,场景又转换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
容若笔下那娇慵动人的宫廷女子,望穿秋泪,却被禁锢在高强下,终是笼中之鸟。
品读纳兰性德的诗词,好似那一地的残烛香。
明月高挂,蓉蓉月色,塞外的词人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人啊!“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没有太多的直白,字里行间却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词如人生,容若更是把人生汇入到小小的笔尖,从中涌出江河般或壮阔或抒情的词句。
它们早已超越了朝代,至今在这压力巨大的城市,拥有一本意境如此优美的书,在忙碌中品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窗外的雨依旧在下着,滴答、滴答。
流入梦境,花枝上晶莹的雨露悬挂。
隔着时空,我仿佛闻到了幽幽梅花香。
我在纳兰容若所开创的世界中,在一弯清月梨花下,安然入睡。
纳兰词读书笔记3我喜欢诗词,特别是古诗词。
很佩服那些远去的诗人们,他们落落几笔便向我们勾勒出那么生动,唯美的画面。
喜欢纳兰容若,喜欢李煜,喜欢李清照,喜欢……所以我读纳兰容若的这部诗集并非偶然,因为我一直很喜欢纳兰的文笔,透过他的文字,我似乎可以穿越时空去去感受他心情的圆缺,与他生活的喜忧。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每每读到这首词我都会有些心酸,纳兰虽然有着令人羡慕身份、地位、才华,但他却有着很多别人不了解的哀伤。
纳兰是一个富有深情的人,也正是因为这点,所以在他的妻子逝世以后他无法从过往的美好画面中走出来,因此郁郁寡欢,最后英年早逝。
可是他留给我们的却是最美的诗篇!虽然有时我也会感慨为何纳兰他要活在从前的记忆里无法自拔。
但当我看到这首词“银床淅沥青梧老,屧粉秋蛩扫。
采香行处蹙连钱,拾得翠翘何恨不能言。
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时,我深深感慨,“十年踪迹十年心。
”当我们再次去回首那些逝去的爱情时,已是物是人非,总有太多的感慨在心中,但却自能暗自轻叹。
看了这部诗集,纳兰的形象总是萦绕在我心中无法散去。
世事,有时看起来残酷,翻转过来想,也是一种慈悲。
在爱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寻找和等待的一方都需要同样的耐心和默契,这坚定毕竟太难得,有谁会用十年的耐心去等待一个人,有谁在十年之后回头,还能看见等在身后的那个人?我们最常看见的结果是:终于——明白要寻找的那个人是谁时,灯火阑珊处,已经空无一人。
很多时候也是熟悉就越让人伤悲,就像陆游与唐婉,他们再次在沈园相会时。
那是何等的苦涩,纳兰也是如此。
当他深爱的人离他而去时,当他再次站在那时他们曾有过很多回忆的地方时,他的心比谁都痛。
但没有谁可以去解读他,纳兰变做了惆怅客。
那些赖以生存的温暖存在,曾经觉得是那么的无足轻重。
可是但它改变了轨迹之后,就只能是一句“当时知道是寻常”,那是一句绝响的叹息。
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有无尽的向往与渴望。
步履蹒跚地蹀行在古道上,遥看日影衔山。
落日也知道回家,那么人呢?也许作为凡人,我们总有太多的感伤,总是喜欢凡事都去探个究竟。
为什么总要等失落了,才拾起寻常的好年轻人,不出去经历一番,又怎么能甘心平淡终老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追求,如同空阔的海,无法满足。
当爱消逝如飞雪时,剩下的只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有很多的事儿,我们无人可问,也无人可答。
每个答案都不会完全一样。
类似爱情这种千古的疑难,是上苍留给人最大的谜题。
他们说上苍是公平的,人不能太过完美,所以给纳兰那样的人生际遇,也就是所谓的.公平。
其实,老天爷未尝不懂得嫉妒,因为它本身是寂寞的,黯然地俯视着苍生。
天与地,从被分开那一刻,隔得已经太远,太长。
或许这样说有一点唯心,但这只是作为一种慰藉而已。
前阵子,我还看过安意如的一部书,其中有一本是以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命名。
那首词我最喜欢这两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它,的确,若人生之如初见,那该多好。
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一张白纸,如此无暇,如此透明,若不去经历那一番情感,也就不会伤到如此之深。
可是,为何我却还是希望拥有那些经历所谓刻骨铭心,或许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吧!有人说,纳兰之所以无法走出哀伤,是因为他不懂得倾诉,可是纳兰的倾诉又有谁能懂?或许只有文字才最懂得纳兰的心,只有文字才能给纳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纵使时光荏苒,但纳兰的词却依然在亘古的时空闪耀着光环。
那种境界我们无法超越,也就只能望着星空长叹!纳兰的词是唯美的,纵使他的笔下总是夹杂几许伤感,但无可否认纳兰的才能。
从纳兰的诗词里,我不仅感受到了他的情感,更多的是纳兰透过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中国历代文人追求对物质性理的认识,并把它与人生观、世界观等哲学概念联系起来,指导生活、事业、并把它艺术化。
在哲学的理性与艺术的热情的交汇点上有所生发。
纳兰也不例外,他以诗词的形式,以杰出的艺术互为观照着他的哲学理念。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也许我们这一生会看到很多美好的风景,也会去很多的地方,但有一些经历我们这生却只能经历一次,可是拥有那一次便以无憾此生。
我们的国学是博大精深的,在它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学的,当我敲击着键盘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在想,现在的年轻人有太多的人沉浸在网络中,像这些美好的诗篇这就这样渐渐被淡漠,甚是觉得可惜。
试想如今有多少人还能细细的去品味那些诗词的芬芳?活在现实中有时我觉得我们都是优秀的演员,在不同的人身边饰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谁能明白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或许连我们自己也变的麻木,活在虚无中,真实与虚假对某写人而言毫无价值。
在人群中我肆意的奔跑,因为除了自己没有人会那么在意你的一举一动,就像隐形人一样,我们都看不见彼此,但伤痕却留下了痕迹……也许在这无尽的人海中,我们总会遇见谁谁谁也会遇到那些美丽的风景,我们驻足,思考,然后又从新背起行囊,继续流浪。
人是懂得回忆的动物,寂寞是因为失去。
只是,很多事,当时只道是寻常。
不是无情,亦非薄幸,只是我们一生中会遇上很多人,真正能停留驻足的又有几个?生命是终将荒芜的渡口,连我们自己都只是过客。
成长本来就是一种美丽的疼痛,我们无法逃避,无法改变。
其实纳兰还有很多很美的诗篇,只是这几首最让我难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