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直线运动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匀速直线运动习题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匀速直线运动习题

第4题 §5.3 匀速直线运动1.下列各情况中,人一定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某人向东走了2 m ,用时3 s ;再向南走2 m ,用时3 s 的整个过程B.某人向东走了10 m ,用时3 s ;接着继续向东走20 m ,用时6 s 的整个过程C.某人向东走了20 m ,用时6 s ;再转身向西走20 m ,用时6 s 的整个过程D.某人始终向东运动,且任意1 s 内的运动轨迹长度都是3 m答案 D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5秒通过的路程是12米,后5秒通过的路程是18米,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A , 6米/秒;B , 5米/秒;C , 4米/秒;D ,3米/秒。

答案 D3.下列物体中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从楼上阳台掉下的砖头B .草坪上滚动的球C .沿跑道滑行的飞机D .沿平直轨道正常行驶的火车答案D4.小汽车的速度为100km/h ,自行车的速度是5m/s,这说明( )A .汽车的速度一定比自行车大B .自行车运动的时间一定比小汽车长C .在相同时间内小汽车行驶的路程可能比自行车的大D .小汽车一定始终行驶在自行车的车前方答案 C5. 如图所示,是南京红山动物园“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关于比较它们俩运动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①看台上的观众在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 ;②由于兔子自恃奔跑能力强,比赛途中睡了一觉,终点“裁判员”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来判定最先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③物理学中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乌龟与兔子的运动快慢程度;④物理学中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兔子运动快慢程度。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④D .②④6.一个人骑自行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第一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m ,第二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m ,第三秒内通过的路程是4m ,则 ( )A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 .前2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C .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后2s 内的平均速度是4m/s答案C7.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两物体,它们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4,运动路程之比为3:1,那么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 .3:4B .4:3C .12:1D .1:12答案C8.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60m 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 ,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 )A . 6m/s 、7.5m/sB .5m/s 、7.5m/sC .5m/s 、6m/sD .7.5m/s 、5m/s 答案D二、填空题9. 国际泳联马拉松游泳世界杯赛于2002年6月5日在我国琼州海峡举行。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第三节匀速直线运动重点难点一、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说明(1) 物体所做的直线运动可分为两类: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不变的,无论用多长时间(多少路程)计算出的速度都相同;而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其速度是变化的,通过速度公式求出的速度跟所取的时间长短及路程远近有关。

(3) 物体实际的运动多是变速的。

二、科学探究: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1、提出具体而明确的探究问题:同学在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

(1) 实验器材:皮尺、停表、标识物(小旗…)(2) 实验原理:s vt =(3) 实验步骤:先利用皮尺将100m的路程分成每10m一段,并做好标记。

再利用停表测出你的同学每达到一个标识处所用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4) 整理数据,将数据以表格或图象的方式给出。

这样一目了然,既便于自己分析问题,也便于别人阅读。

(5) 结论的获得。

说明(1) 结论应以实验所测量的结果为准,不能考虑到结果与日常经验不符,或与别人的结果不一致,形成实验结果与结论不一致的情况。

(2) 对于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分的段数越多,所测得的速度越接近于真实值。

我们通过这种方法只能粗略地描述其运动快慢变化,即大体上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

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知它何时加速,何时减还,何时中途停留。

(3) 变速运动比匀速运动复杂,在不要求很精确,只作粗略研究的情况下,也可以用svt=求它的速度,不过这时求出的速度v,表示的是物体在通过路程s中的平均快慢程度,应该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出它在某段时间内,或在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则平均速度的含义就不确切了。

在公式svt=中,s和t之间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s一定是t 时间内通过的路程,t 一定是通过路程s 所用的时间。

2019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5.3 直线运动(测量和应用)

2019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练习(含答案)——5.3  直线运动(测量和应用)

5.3 直线运动(测量与应用)1.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记录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则:(1)实验中测小球滚动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2)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用时________s.(3)从A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小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做________(选填“匀速直线运动”或“变速直线运动”).(5)该实验所用的斜面坡度应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些较好.(6)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2.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4位计时员分别记录了张红同学跑步通过10m、20 m、30 m、40 m处的时间,如下表所示.(1)从起跑点0 m处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m/s;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5 s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5 mB.整个20 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2 m/sC.物体在20 s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在0~5 s时间内的速度比10~20 s内的速度大4.一列队伍长40 m ,通过长度为80 m 的立交桥共用时1 min ,若将队伍前进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队伍前进时的速度是________,每个队员在桥上前进的时间是________,整列队伍完全在桥上的时间是________.5.某同学以速度1υ走过一半路程,再以速度2υ走完剩下的一半路程,那么这位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1υB .2υC .(1υ+2υ)/2D .2(1υ2υ)/(1υ+2υ)6. 在平直的公路上,小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 ,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90 km/hB .70 km/hC .50 km/hD .40 km/h7.甲、乙两车分别从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分别如图 (a)、(b)所示,经过6 s 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P 、Q 间的距离为s ,则( )A .v 甲>v 乙,s =16 mB .v 甲>v 乙,s =8 mC .v 甲<v 乙,s =16 mD .v 甲<v 乙,s =8 m8.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建麦约是340 m /s ,一个人面对高山喊一声,4 s 后听到回声,那么人距离山有 ( )A .340 mB .680 mC .1360 m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9.甲、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相同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甲、乙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________;若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10.在体育与健康测试中,小明跑前500 m 路程所用的时间为1 min 20 s ,跑后500 m路程用的时间为2 min.则他跑前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比后半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稍快”“稍慢”或“相等”),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约是______m/s.11.站在200 m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的枪声才开始计时,则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起跑时间大约晚(接近的) ( ) A.0.59 sB.0.29 sC.0.15 sD.0.1s12.小华同学每天步行上学,他很想知道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1)小华在学校跑道上以上学时的步行速度步行100 m,测得用时80 s,则他步行的速度为______m/s.(2)小华步行上学需20 min,则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________m.为了保证测量结果比较准确,除计时准确外,还必须控制步行________不变.13.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南昌西站,然后乘高铁去上海游玩迪士尼乐园,9:35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1)哪一车次?14.三峡水库蓄水后“高峡出平湖”变为现实,库区江水的流速由10 km/h 降到4 km/h,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为30 km/h,当轮船以此速要逆水航行在600 km的川江过程中,试求蓄水后缩短了多少航行时间.15.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 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 s .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3 m ,则经过________m 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 km/h 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39 m ,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________s .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________(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答案1. (1)v =s t(2)0.3(3)1(4)变速直线运动(5)小(6)小于2. (1)3.125(2)5.563. C4. 2 m/s 40 s 20 s5. D6. B7. D8. B9. 2∶3 4∶910. 稍快 511. A12. (1)1.25 (2)1500 速度13. (1)由图知,s =30 km ,限速v =60 km/h ,由v =s t得,驾车到南昌西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 =s v =30 km 60 km/h=0.5 h =30 min , 王爷爷在9:35开车出发,经过30 min 后到达南昌西站的时间为10:05,此时火车G1386正好出发,根据实际情况,他俩只能赶上G1348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348到达上海虹桥站所用时间:t ′=3 h 15 min =3.25 h ,总路程s ′=780 km ,所以这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 ′=s ′t ′=780 km 3.25 h =240 km/h.14. 7 h15. 8 0.7 变慢。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5.3直线运动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5.3直线运动教案

§ 5.3直线运动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总结其规律。

(2)通过“泰微课”视频再学习,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规律。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及其判断方法(4)知道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能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理解。

【教具、实验器材】计算机及课件、实物投影。

80cm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

【教学过程】路程五、教学小结请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回答:这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作出适当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 1、同步练习 2、课外实践,设计两个测量从你家步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的活动方案。

(要求写出设计原理)设置测量平均速度的课后活动,让学生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二、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定义。

2.平均速度:【课后反思】《直线运动》的教学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以探究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为重点,以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依托,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气泡运动的规律,进而自然提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由于实验中需要三人一组默契配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实验合作环节耗时有点长,但是是值得的。

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运动规律的认识。

对于本节的重点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教学,采用递进式学习方式,设置:计算速度_____动手作图_____分析图像_____总结规律初步认识_____从定义上初步理解_____“泰微课”视频再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突出重点,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体的运动》知识点汇总1、测量的定义和单位(1)定义: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

(2)单位:公认的标准量。

2、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1)国际单位制SI:米,符号: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3)换算关系:(4)总结:大单位→小单位,乘以10的正n次方小单位→大单位,乘以10的负n次方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会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或测量范围)⁠量程:一次测量的范围(0-8cm)分度值: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0.1cm/1mm)零刻度线:刻度尺的起始刻度。

使用前,注意观察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若磨损,可以从其他整数刻度量起。

②会放: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

③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数值、估读数值和单位组成。

4、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多算少法):测一张纸的厚度、铁丝的直径等(2)平移法:测乒乓球的直径、锥体的高度等(3)化曲为直法:测曲线的长度等5、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2)时间单位的换算1h=60min 1min=60s 1h=3600s(3)机械秒表的读数大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30s,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

小表盘指针转动一周所经历的时间是15min,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

注意:读数,先分后秒(先读小表盘,再读大表盘)小表盘中过了半格,则大表盘读第二圈(大圈)6、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

(2)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②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③改进测量方法。

(3)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能避免,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而错误可以避免。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精品ppt课件-直线运动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精品ppt课件-直线运动

1. 美国科学家用天文望远镜,将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照射到预
先安置在月球表面的角反射器上。测量激光从发出到返回地球所
经历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地月间的距离。已知光在真空中传播
的速度为3×108m/s。假设实验测得激光从发出到返回地球所经历
的时间是2.56s,则从地球表面到月球表面的距离为多少米?
已知:v=3×108m/s

米/秒(m/s)
③单位:______________、千米/时(km/h)
3.6 km/h
1 m/s=_______
导入新课
想一想:商场里运行的电梯与高铁进站时的运动情况,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商场里运行的电梯快慢不变,高铁进站时速度变慢。
商场里运行的电梯
进站的高铁
第3节 直线运动
PART
匀速直线运动
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t1=10秒
S1=30米
t2=10秒
S2=30米
t3=10秒
S3=30米
t4=10秒
S4=30米
一、匀速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自动扶梯
高空飞行的飞机
提示
我们可以把一些物体在一段时间
内的运动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设置 计时点 位置(离试管底部约20cm左右的O处)。
②在计时点0位置以上每隔 20 cm用刻度尺量出4段,
并用 橡皮筋 做好记号。
80cm
60cm
③先将玻璃管竖直放置,待气泡稳定在管内最上方后迅速将
玻璃管颠倒后仍然竖直放置。
40cm
20cm
0cm
O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3直线运动  教案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3、.匀速直线运动不常见
1.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讲述:其实匀速直线运动并不常见,因为物体在运动时一直保持速度不变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我们可以把一些运动近似的看成是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

二.变速直线运动
1.变速直线运动定义的得出
观看图5-29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暴光一次的苹果下落时的运动画面,提问:苹果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讲述:我们把这种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板书)
2.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3.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讲述:变速直线运动比较复杂,在粗略研究其运动情况时,仍可以使用速度公式求它的速度,这个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让学生阅读课本P115的例题。

提问:在例题的第(2)问中,第一种解法和第二种解法的思路有何不同?
教学反馈:
学习指导P84 1、3、4、5
板书设计:
一.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变速直线运动
3.定义: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
4.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特点
学生举例回答。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回答:在相等的时间内,苹果运动的路程不相等。

学生阅读、思考。

请几位学生到黑板上演算,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解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 上册知识梳理(苏科版)

初二物理上册(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判断标准:物体是否振动。

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一般情况下传播速度,V固体>V液体>V气体(V软木比较特殊);声音通过介质传播,传播介质有几种,就能听到几个声音。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4.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5.回声的产生: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二、乐音的特性乐音通常是指那些悦耳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乐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音色。

1.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

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轻声细语,扩音器等都说的是响度。

2.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

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振动的快慢)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例如:这首曲子的音太高,其中音就指的是音调。

3.根据音色,人们能够分辨不同声源发出的声音(由于它们的材料不同、结构不同)。

例如:人们通常通过辨别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三、噪声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刺耳难听、令人厌烦的声音,它是声源做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用声强级来客观的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声音的响度),它的单位是分贝(符号为dB),声强级为0dB的声音,人耳刚刚能听到它;90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噪声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办法:1.在声源处采取措施。

例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等。

2.在声音传播途中采取措施。

例如:道路旁种植的行道树、高架桥旁的隔音屏。

3.在人耳(接收)处采取措施。

例如:戴耳塞、耳罩、头盔。

四、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声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
如图所示。1、2两直线分
别是两运动物体路程s和时
间t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
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
系是( A )
A v1>v2
B v1<v2
C v1=v2
D 条件不足 ,不能确定
3、有一则《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内容是: 兔子奔跑一会儿,睡一会儿,再奔跑一会儿, 又睡一会儿,而乌龟一直不停地朝终点爬,结 果乌龟先到达目的地。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下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 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雅典奥运会比赛实录
路程/m 0 13.72 22.86 32.00 41.14 50.28 时间/s 0 2.50 3.40 4.50 5.50 6.50
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问题1:如何测出气泡的运动速度? 问题2: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 20 cm、30cm所用的时间?
数据记录与处理
总结交流气泡运动的规律:
气泡在上升一段路程后, 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正___ (正/反)比,运动速度可以看 做是_不__变__(改变/不变)的。
运动
化的直
线运动
特点
物理量
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 通过的路程都相 同
相等时间内,通 平均速 过的路程一般不 度 相等
二、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 什么困惑?
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要肯努力,乌龟的速度也可以比兔子大 B、这次比赛中,乌龟的全程平均速度比兔子 大。 C、尽管兔子晚到终点,但全程平均速度还是 兔子大。
D、兔子跑的速度比乌龟的速度小。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一、直线运动
分类 定义
匀速直线 速度不
运动
变的直
线运动
变速直线 速度变
路程/m 59.42 68.56 77.70 86.84 95.90 110 时间/s 7.50 8.50 9.50 10.50 11.40 12.91
想一想:刘翔在这110米的运动过 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你的 判断依据是什么?
路程/m
120
100
80
60 40
20
00 0
路程/m
110
95.9 86.84 77.7 68.56 59.42 50.28 41.14 32 22.86 13.72
路程/m
5
10
15 时间/s
苹 果 下 落
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 :
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
速直线运动。
2、特点:
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般
不相等。
3、平均速度: v

s t
例题:
1、一著名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起跑时 的速度是8m/s,中途的速度是9m/s,最 后冲刺的速度是12m/s,如果他的成绩 是10s,求他全程的平均速度。 2、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 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 隧道需要108s。 求:⑴火车的运行速度。
⑵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S1= S洞+S车
S洞
S车
S2= S洞-S车
生活·物理·社会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叫做动能。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在平直的钢轨行驶的火车一定 做匀速直线运动。
B、从车站开出的火车作变速运动。 C、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作匀速 直线运动。 D、由光滑斜槽上滚下的小球做匀 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观察:
1、细线悬挂下的铁块摆动 2、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
思考: 它们的运动路线有何不同 ?
实验方案及要求
1、将充水玻璃管倾斜放置,使气泡上升至顶端。 2、放令员将玻璃管倒置后,观察气泡上某点(如
上端)上升至起始记号处发令,计时员开始按表计 时。 3、气泡中的某点上升至记号时,发令员应及时发 令,计时员准确报出测量时间,记录员及时记录数 据至表格1。 4、公告员及时处理数据,完成表格2,画出s—t图 像。 5、特别指出: ⑴四人分工明确,精力集中,团结协作。 ⑵发令员发令后应保持玻璃管静止不动。 ⑶计时员读数应快而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