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本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部编版本七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利:2、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地区局部统一
知识点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 为( D ) 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
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
(2)周王室失去往日的权势,诸侯国乘机开拓扩张,由此出现 的局面?除了材料二里面提到的齐、楚、晋,你觉得还有哪 国强大起来了? 诸侯争霸。秦、吴、越。 (3)孟子曾说:“春秋无义战。”试结合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史 这句话是否恰当?为什么? 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 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 了民族交融,使国家趋于统一。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 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言之有理即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习目标导航
1
了解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
2
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
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
3 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的历史分期
前770年 前476年 前475年 前22
春秋
战国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4、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齐桓公
三、诸侯争霸
春秋首霸——齐桓公
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51年)齐 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 人参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 政,发展生产……齐桓公成为春秋时 期的第一个霸主。
动脑筋
孟子曾说过:“春秋无义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人教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新课标背记要点与三年真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思维导学】【背记要点】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1)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2)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名称时间历史特征社会特点春秋前770——前476年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战乱与纷争;春秋以争霸为主;战国以兼并为主战国前475——前221年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知识点0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知识点02 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

2、结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知识点03 诸侯争霸1.背景: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

2.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

)3.影响:(1)消极影响: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积极影响:①加快统一的步伐。

②促进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4.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为旗号,通过葵丘会盟成为首霸。

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利弊:给社会带来了重重灾难(春秋无义战)。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在春秋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在不断的战争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少数民族交流不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知识】知识点 1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手工业:青铜业、________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______________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__被更多地使用。

知识点 2 王室衰微1.原因: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________逐步瓦解。

2.表现:________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诸侯。

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

3.影响: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________,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________的地位。

知识点 3 诸侯争霸1.背景: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霸主:________、晋文公、________、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3.影响: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

【达标练习】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农业技术的进步C.水利工程的修建D.农业产量的提高2.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农业上的深耕细作B.手工业的规模扩大C.商业活动逐渐活跃D.金融业的迅速发展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4.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在争霸战争中失败的诸侯国只要承认胜利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就不会被灭掉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学案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基础知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制农具和牛耕,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2、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4、分封解的瓦解: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士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5、周王室衰微: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已无力控制请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财政困难。

6、诸侯崛起: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

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

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7、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8、状况:(1)当时,诸侯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9、结果:(1)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2)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自我检测:1、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

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作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争霸B.百家争鸣C.商鞅变法D.铁器与牛耕3、《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同步课堂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图中的铁农具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西周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秦汉时期2.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3.关于春秋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日渐衰微②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要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从夏、商、周几个朝代,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其灭亡的具体原因不一,但都有相同之处,这就是()A.外族入侵B.下属藩国起兵造反C.诸侯不再听命D.统治者昏庸腐败,丧失民心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6.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C.天子依附予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据推定墓主人是春秋时期晋国执政之卿赵简子。

赵卿墓是迄今为止所见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的高级贵族墓葬,共出土随葬品3421件,其中颇多精品,如鸟尊和虎形铜灶都是国宝级的珍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春秋时期的铁制器物。

据此可以判断,春秋时期()A.铁制器物开始出现B.铁制武器种类丰富C.铁制农具已经使用D.铁器已经取代铜器2.春秋时期,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的是()A.青铜器的使用B.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C.骨耜的使用D.陶器的使用3.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他是()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4.从正反两个角度看问题,是学生思维层次跃升的表现。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孕育的积极因素是()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D.促进了民族融合5、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A.问鼎中原B.纸上谈兵C.卧薪尝胆D.三顾茅庐6.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

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A.打制石器B.骨耜C.青铜铲D.铁农具7.“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

”这反映了()A.周王室势力大减B.周朝即将灭亡C.分封制得到巩固D.周朝政局稳定8.《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

”这一记载说明东周开始时()A.诸侯争霸推动国家走向了统一B.诸侯争霸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C.一些较大诸侯国取得霸主地位D.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国家政治9.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

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10.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我国境内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激烈兼并,到春秋末战国初的时候,只剩下一二十个大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总结+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知识点总结+练习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

(2)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各诸侯国连年争战而得名。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农业: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

二、王室衰微1、王室衰微的表现:(1)分封制瓦解,制度变化;(2)周王室势力大减;(3)诸侯崛起,竞相称霸。

2、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诸侯争霸1、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1)周王室衰微;(2)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开争斗;(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2、诸侯争霸所打的口号:“尊王攘夷”3、经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4、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1)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2)利:①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5、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启发?学到了什么样的精神?答:启发: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毅力,同时还要勤奋、要勇于创新和改革等。

精神: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发奋图强、坚定意志、永不言败.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指的是( )A.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B.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C.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 年,结束于公元前476 年C.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D.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2.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3.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4.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A.管仲B.齐桓公C.楚庄王D.晋文公5.下列材料中,存在三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西周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天子,其中著名的有周文王、晋文公、楚庄王等。

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争霸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诸侯国。

(1)错误: ;改正: 。

(2)错误: ;改正: 。

(3)错误: ;改正: 。

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②③①2.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或字,例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一个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这些现象说明了( )A.以“牛”“耕”作为名或字比较吉利,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B.春秋时期,普通人也拥有了姓名权C.春秋时期,人们普遍开始重视农业D.春秋时期,牛耕受到人们的推崇3.《论语》中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仅有3 次,而鲁国却朝齐11 次,朝晋20 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5.《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________业、冶铁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以及________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制逐步遭到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_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________的经济支持。

三、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
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
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①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②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金属货币。

3、王室衰微
(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
(2)表现: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3)结果:诸侯争霸
4、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争霸战争的影响:
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影响:①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促进了民族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5、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社会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
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
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
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
2.管仲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A. 发展生产
B. 改制军制,组建军队
C.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D.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
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
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尧舜禹时期B.西周C.春秋D.战国
5.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

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D.周王室地位衰落
6.周平王迁都洛邑之后,出现了“春秋争霸”的局面,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这说明下列哪一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A.世袭制B.禅让制C.分封制D.郡县制
7.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A.晋文公B.秦穆公C.楚庄王D.齐桓公
8.《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9.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11.阅读下列材料: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宪问》请完成:(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顷王(前619年-前613年),继位时,竟致于无钱办理周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讨钱。

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送钱到都城,才安葬了襄王,这时已经是襄王死后第二年的2月了。

材料二:马踏湖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北部,景色秀丽,被人们称为“北国江南”。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称霸六国时,齐桓公会盟各路诸侯,众诸侯唯恐落入齐桓公圈套而率大军前来,聚兵列阵,平地马踏成湖,因此得名“马踏湖”。

(1)材料一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有什么特点?
(2)齐桓公为什么能够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材料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
了危机。

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

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

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中所体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人可以被封为诸侯。

及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材料二概括出国君或诸侯享受哪些权利和义务?
(4)出现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说出春秋三位霸主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